辽宁省抚顺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王宝校对人:夏爽 注意事项: 1.第I卷答案,考生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语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can)国粹(cui)残羹冷炙(zhi)冠冕堂皇(mian) B.脑髓(sui)给与(yu)暴殄天物(tian)暴戾恣睢(sui) C.自诩(x0)玄虚(xan)面面相觑(q)揠苗助长(ya D.专横(heng)蹩进(pie)高屋建瓴(ling)分道扬镳(bido) 2、下面句子横线上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 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①从而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②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参政 议政的③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④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更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 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B.在五月开幕的中国第五届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上,商家为吸引市民眼球,煞费苦心地 想出各种促销奇招,包括现场为市民精油推背,当场喝下染发剂等 C.官司缠身的俄罗斯能源巨头尤科斯公司目前摇摇欲坠,前景不妙。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 人员也都“树倒猢狲散”,纷纷卷起铺盖走人 D.荷兰球员的彬彬有礼让人敬谢不敏。海廷加、斯内德、范德瓦特等年轻球员几乎还没有 学会怎样去拒绝人,而范尼,则是公认的大好人,虽然规定不许接受单独采访,但递到嘴边 的一两个问题,他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辽宁省抚顺一中 09—10 学年高一下学期 5 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命题人:王宝 校对人:夏爽 注意事项: 1.第Ⅰ卷答案,考生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语言知识(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 ( càn ) 国粹.(cuì ) 残羹冷炙.(zhì) 冠冕.堂皇 (miǎn) B.脑髓.(suǐ) 给与.( yù ) 暴殄.天物 (tiǎn) 暴戾恣睢. (suī) C.自诩.(xǔ) 玄.虚(xián) 面面相觑.( qù ) 揠.苗助长 ( yà ) D.专横(hèng) 蹩.进(piē) 高屋建瓴. ( líng ) 分道扬镳. (biāo) 2、下面句子横线上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 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 ①从而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 ②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参政 议政的 ③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④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更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神仙鬼怪当然是不经之谈 ....,但从中可见如诗之在唐,词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风之吹 遍大地,繁花之盛开原野。 B.在五月开幕的中国第五届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上,商家为吸引市民眼球,煞费苦心 ....地 想出各种促销奇招,包括现场为市民精油推背,当场喝下染发剂等。 C.官司缠身的俄罗斯能源巨头尤科斯公司目前摇摇欲坠 ....,前景不妙。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 人员也都“树倒猢狲散”,纷纷卷起铺盖走人。 D.荷兰球员的彬彬有礼让人敬谢不敏 ....。海廷加、斯内德、范德瓦特等年轻球员几乎还没有 学会怎样去拒绝人,而范尼,则是公认的大好人,虽然规定不许接受单独采访,但递到嘴边 的一两个问题,他一般是不会拒绝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情谊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 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 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情境和强烈 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硏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 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 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冋海中释放硫化六 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 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 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灜等 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 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 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 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 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A、情谊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 一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 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情境和强烈 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 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 9 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 2 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 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 20 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 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 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 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 30 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 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 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 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 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 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 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 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 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 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 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上世纪 20 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 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 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 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 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 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 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 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 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土莫不畏慕降 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日:“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 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 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 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母许之否乎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12、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 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 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 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 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 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 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母许之.否乎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1、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2、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 又有做净臣之志。 B. 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
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 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 父母官。 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14、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最难将息。(《声声慢》)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5)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凭谁问: ?(《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5、(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柔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舂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
学说。 C. 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 耀祖,以表孝心。 D. 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 父母官。 第Ⅱ卷(共 11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 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 分) 14、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最难将息。(《声声慢》)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5)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凭谁问: , ?(《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 4 分)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5、(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 分) 五、现代文阅读(22 分) 柔 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
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毎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 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 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 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轮的 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 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 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 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 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 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 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 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 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 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 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 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 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 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
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 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 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 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 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 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 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 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 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 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 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 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 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 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 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 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 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 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
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 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岀。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 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连—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 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 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 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 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 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赋有睿 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 寿干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起,让 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囻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 大焉。 除了对生命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 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 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 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毎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 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 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 16、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芦苇的哪些特征?(6分) 17、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 (2)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 18、作者以“柔软”为题,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处世态度?(4分) 19、文中引文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之句,请结合本文及
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 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 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连——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 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 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 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 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 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赋有睿 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 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 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 大焉。 除了对生命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 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 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 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 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 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 16、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芦苇的哪些特征?(6 分) 17、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 分) (1)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 (2)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 18、作者以“柔软”为题,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处世态度?(4 分) 19、文中引文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之句,请结合本文及
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生存方式的看法。(8分)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共两小题,10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中的句式和修辞,选取一种你熟悉的动物,另写一个段落。(6分)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 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 过分。 21、依照例句,从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4分) 例:白雪正面:不论别人从何种目光对待它,它总是露出清纯的笑脸。 反面:总是爱用洁白的面具去掩饰人间的丑恶。 选择事物:月亮、天平、火柴、彩虹 正面 反面 七、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 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 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 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 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 相的位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抚顺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生存方式的看法。(8 分)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共两小题,10 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中的句式和修辞,选取一种你熟悉的动物,另写一个段落。(6 分)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 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 过分。 21、依照例句,从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4 分) 例:白雪 正面:不论别人从何种目光对待它,它总是露出清纯的笑脸。 反面:总是爱用洁白的面具去掩饰人间的丑恶。 选择事物:月亮、天平、火柴、彩虹。 正面_____________反面______________ 七、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 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 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 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 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 相的位置。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抚顺一中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5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第I卷 、语言知识(每个3分) 1、A(B“与”读yu;C“玄”读xuan;D“蹩”读bie。) 2、D(先突现主语及其两会代表的定义,再关照“这样做”的含义,以照应题干,随后承 接“更加”,而“从而”是表示“这样做”的结果,应该放置最后。这样排序,体现了一定 的因果关系和层进关系。) 3、D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A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B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C摇摇欲坠 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4、D(A歧义。B不符合逻辑规律,应该改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 的真正意义……”C“长期考察”后残缺中心词“的需要”。) 二、5、C(A项与第一段结尾一句完全吻合。B项与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后半段吻合。 D项与第二段后半段吻合。C项与最后一段内容吻合,但它不是这次研究的内容。) 6、A(根据第三段,理论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 论”。BCD三项是对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 行检验和完善”的内容) 7、C(A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B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 长”与原句意思似是而非。“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 下降。根据划线句,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D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 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原文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 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8、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 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増长”并列。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 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己,不能与后二者并列。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 吻合。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三、文言文阅读(每个3分) 9、B(应为“拒绝”)10、B(A①我②的:B用、拿,C①想法②被,D①表承接②如果;) 11、D 2、C(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13、见译文 14、名句默写。(略)(每个空1分,共10分) 四、古诗阅读(4分) 15、(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2分)(2)威武、勇猛、刚毅(或相近 的词语句均可)(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 16、(6分) 通体枯黄的枝条(1分),头上顶着银灰色芦花以柔软出现(1分),毛茸、蓬松(1分),有 种轻如蝉翼的分量(1分),柔软的腹中潜藏着生存的策略(1分),有一种顺服的美感( 分)。 17、(4分) (1)生命中所犯下的错误,最后都会在时间面前显现出来并让人为之付出代价。(2分)
5 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第Ⅰ卷 一、语言知识(每个 3 分) 1、A(B“与 ”读 yǔ;C“玄”读 xu án;D“蹩 ” 读 b ié。) 2、D (先突现主语及其两会代表的定义,再关照“这样做”的含义,以照应题干,随后承 接“更加”,而“从而”是表示“这样做”的结果,应该放置最后。这样排序,体现了一定 的因果关系和层进关系。) 3、D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A 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B 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 C 摇摇欲坠: 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4、D(A 歧义。B 不符合逻辑规律,应该改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 的真正意义……”C“长期考察”后残缺中心词“的需要”。) 二、5、C( A 项与第一段结尾一句完全吻合。B 项与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后半段吻合。 D 项与第二段后半段吻合。C 项与最后一段内容吻合,但它不是这次研究的内容。) 6、A(根据第三段,理论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 论”。BCD 三项是对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 行检验和完善 .....”的内容) 7、C(A 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B 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 长”与原句意思似是而非。“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 下降。根据划线句,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D 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 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原文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 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8、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 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 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 吻合。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三、文言文阅读(每个 3 分) 9、B(应为“拒绝”)10、 B(A①我②的;B 用、拿,C①想法②被,D①表承接②如果;) 11、D 12、C(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13、见译文 14、名句默写。(略)(每个空 1 分,共 10 分) 四、古诗阅读(4 分) 15、(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2 分)(2)威武、勇猛、刚毅(或相近 的词语句均可)(2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16、(6 分) 通体枯黄的枝条(1 分),头上顶着银灰色芦花以柔软出现(1 分),毛茸、蓬松(1 分),有 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1 分),柔软的腹中潜藏着生存的策略(1 分),有一种顺服的美感(1 分)。 17、(4 分) (1)生命中所犯下的错误,最后都会在时间面前显现出来并让人为之付出代价。(2 分)
(2)人会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但很多人会在同一问题上屡次犯错。(2分) 18、(4分) 遵循生之规则(2分),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2分 19、(8分) 基调健康,言之成理即可。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共两小题,10分 20、(6分)注意对比、拟人的修辞及哲理性总结 21、(4分) 例:月亮 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面。 22、作文(略)(60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 丶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 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 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 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 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 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起居注如何?韩琦说:“起居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 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兼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 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 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岀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 如果都岀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進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 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 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 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 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 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2)人会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但很多人会在同一问题上屡次犯错。(2 分) 18、(4 分) 遵循生之规则(2 分),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2 分)。 19、(8 分) 基调健康,言之成理即可。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共两小题,10 分) 20、(6 分)注意对比、拟人的修辞及哲理性总结。 21、(4 分) 例:月亮 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面。 七、 22、作文(略)(60 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 “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 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 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 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 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 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起居注如何?”韩琦说:“起居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 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兼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 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 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 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 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 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 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 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 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