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要切实面向底层 陈树义 近年来,现实主义的回归成为主流文学思潮,底层写作更是近年来文学批评界和 学界热议的主要话题。不过,当今的底层写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错觉与精神 悖论。 某些底层写作者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 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这种肤浅的认识导致底层写 作一味地渲染贫穷、剥削、残酷、绝望,使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惊悚与感 情的宣泄,却忽视了对底层人民除经济的窘迫与社会地位的边缘外的精神和心理 世界的探求与解析。菲力普·劳顿说:“生存价值问题是当代哲学家们关心的中 心”,其实这也应该成为文学的核心命题。由苦难逻辑编织的形而上学的底层写 作,其实只能是“伪底层写作”。底层写作关键必须在于对底层人民“认识自 己”的引导与召唤。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 的追问。 精神悖论也是底层文学亟待解决的文化命题。首先是作为非底层者(作家) 的外视角观察与叙述和底层群体的内在体验与外在接受的悖论。底层群体的 重要特征是“失语”,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能任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 神俯视和自认为的“现实主义”来书写。这种书写的结果必然是作家与底层人民 的精神隔阂,作品只能在非底层群体交流,成为一道道“奇观”,以资谈论。而 底层人民阅读描写自身境遇的底层文学却如同解读“天书”,望而却步。底层大 众听不懂知识分子对于底层经验的表述,即使后者使用的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正 如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张承志可能是20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 概念并且宣称为穷人写作的作家。从《黑骏马》到《心灵史》,底层人物始终是 张承志小说的主人公。然而,张承志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估计他的大多数主人公 读不懂这些小说。确实,某些作家引以为自豪的小说精致构思与叙述策略,与底 层人民的阅读存在巨大裂缝,横亘在作者与期许读者之间,难以调和,使得“底 层写作”曲高和寡 虽然底层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作家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 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毕竟是可喜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展现这些他者的“奇观”,以及展示“奇观”的 种种套路和手段,作家的心灵必须穿越喧嚣,真实书写底层“沉默大多数”的心 灵,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为他 们而写作。 (摘自2009年12月0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底层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认识自己”进行引导与召唤。 B.底层写作是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的一种 人道主义关怀。 C.底层写作要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与解析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要切实面向底层 陈树义 近年来,现实主义的回归成为主流文学思潮,底层写作更是近年来文学批评界和 学界热议的主要话题。不过,当今的底层写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错觉与精神 悖论。 某些底层写作者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 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这种肤浅的认识导致底层写 作一味地渲染贫穷﹑剥削﹑残酷﹑绝望,使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的惊悚与感 情的宣泄,却忽视了对底层人民除经济的窘迫与社会地位的边缘外的精神和心理 世界的探求与解析。菲力普·劳顿说:“生存价值问题是当代哲学家们关心的中 心”,其实这也应该成为文学的核心命题。由苦难逻辑编织的形而上学的底层写 作,其实只能是“伪底层写作”。底层写作关键必须在于对底层人民“认识自 己”的引导与召唤。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 的追问。 精神悖论也是底层文学亟待解决的文化命题。首先是作为非底层者(作家) 的外视角观察与叙述和底层群体的内在体验与外在接受的悖论。底层群体的一个 重要特征是“失语”,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能任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 神俯视和自认为的“现实主义”来书写。这种书写的结果必然是作家与底层人民 的精神隔阂,作品只能在非底层群体交流,成为一道道“奇观”,以资谈论。而 底层人民阅读描写自身境遇的底层文学却如同解读“天书”,望而却步。底层大 众听不懂知识分子对于底层经验的表述,即使后者使用的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正 如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张承志可能是 20 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 概念并且宣称为穷人写作的作家。从《黑骏马》到《心灵史》,底层人物始终是 张承志小说的主人公。然而,张承志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估计他的大多数主人公 读不懂这些小说。确实,某些作家引以为自豪的小说精致构思与叙述策略,与底 层人民的阅读存在巨大裂缝,横亘在作者与期许读者之间,难以调和,使得“底 层写作”曲高和寡。 虽然底层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作家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 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毕竟是可喜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展现这些他者的“奇观”,以及展示“奇观”的 种种套路和手段,作家的心灵必须穿越喧嚣,真实书写底层“沉默大多数”的心 灵,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为他 们而写作。 (摘自 2009 年 12 月 01 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底层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认识自己”进行引导与召唤。 B.底层写作是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或生活厄境照相式地誊写影印下来的一种 人道主义关怀。 C.底层写作要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求与解析
D.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生存价值问题”也是文学的核心命题 B.底层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失语”,即大多数沉默不语 C.张承志是20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概念并且为穷人写作的作 家 D.造成作家与底层人民精神隔阂的原因是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 为的“现实主义”来进行底层写作,而没有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 求与解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要真正进行底层写作,首先必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认识错觉问题。 B.作家只要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 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就能进行底层写作 C.作家要解决底层写作中存在的“曲高和寡”的问题,就必须知道底层人民期 许什么。 D.作家只有真正消除了底层写作上的“精神悖论”,即想象式的俯视和自认为 的“现实主义”,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 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脉动,写出底层人民喜欢的真正的底层文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 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 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 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 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 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 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 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 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 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 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 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 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①涴(wo):沾污 4.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讯:审问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 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
D.底层写作必须对底层人民的存在命题与价值命题作出进一步的追问。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生存价值问题”也是文学的核心命题。 B.底层群体的基本特征是“失语”,即大多数沉默不语 C.张承志是 20 世纪末率先复活“穷人”和“富人”概念并且为穷人写作的作 家。 D.造成作家与底层人民精神隔阂的原因是作家用一种想象式的精神俯视和自认 为的“现实主义”来进行底层写作,而没有对底层人民的精神和心理世界进行探 求与解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家要真正进行底层写作,首先必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认识错觉问题。 B.作家只要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同情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地和心灵世界,同 他们一起感受,一同思考,就能进行底层写作。 C.作家要解决底层写作中存在的“曲高和寡”的问题,就必须知道底层人民期 许什么。 D.作家只有真正消除了底层写作上的“精神悖论”,即想象式的俯视和自认为 的“现实主义”,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手,去发现和呈现底层的生活、挖掘和表 现人物的内心,触摸到底层的 脉动,写出底层人民喜欢的真正的底层文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 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 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 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 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 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 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 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 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 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 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 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 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①涴(wò):沾污 。 4.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讯:审问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 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 给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3分)(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 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 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 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 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 百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5分) 译文 (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分)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 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 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 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 《赤壁赋》)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3 分) (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 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 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 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 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 百。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5 分) 译 文: (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 重朝廷也。(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 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 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因而此地成为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 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赏析。(5 分) 9.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 。 (《荀子•劝学》)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苏轼 《赤壁赋》)
(3)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一一光亮而开阔的 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 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 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侯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 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 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 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 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 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 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 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 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 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 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 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 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 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 掀过的日历好似就是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 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 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的亭子间被彻底 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 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 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 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 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 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 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 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 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 4)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 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 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 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侯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 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 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 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 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 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 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 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 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 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 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 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 个生命的页码。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 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 掀过的日历好似就是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 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 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 1976 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 12 号那个顶层的亭子间被彻底 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 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 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 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 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 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 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 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 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
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一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 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 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一记忆。人因为 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 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 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仝 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 △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 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 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 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 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 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7、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 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8、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 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9、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 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10、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者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 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11、作者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 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得清楚、仔细 (2)作者开篇设问“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请概括他喜欢用“日 历”的原因。(6分) (3)作者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 回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分) (4)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 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 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
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 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 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 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 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 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 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 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 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 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 吗? 所以我写过: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 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 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 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7、文章很有可读性,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设问、对比等多 种修辞手法,且前后呼应,诗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 8、文章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 深刻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9、文中说“时间也是一种空间”,既然是空间,那么就可以存放东西,能在这 个空间存放东西的人觉得充实,否则,便觉得无聊、空虚。 10、作者每每把过去的日历扯下的时候,塞在书架或者画册中这扯下的日历犹如 生命的落叶。可见作者惋惜流逝的时光,畏惧生命的衰老。 11、作者把 1976 年唐山大地震的“日历”记得十分清楚,因为他是从死神的指 缝里逃出来的。每个亲历者都会如他一样,记得清楚、仔细。 (2)作者开篇设问“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请概括他喜欢用“日 历”的原因。(6 分) (3)作者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 回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6 分) (4)作者说:“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 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 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请结合自己
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8 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游走钢丝 ①陈逸飞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1965年至1980年。陈 逸飞自己习惯于把1966年至1976年称为他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并称这个阶 段为“走钢丝般”的创作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他确实像在走钢丝 ②1965年,陈逸飞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提前两年毕业,分配到上海 油画雕塑创作室,成为一名专业画家。这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但是接下来的事 情并不那么顺利,因为很快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 ③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来了,陈逸飞的家庭受到了冲击,陈逸飞 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自然是逃脱不了的,可他却是这个家庭唯一有收入的人, 这时这个家庭的状况可想而知。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的更大冲击,陈逸飞白 天躲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宿舍里画画,既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提高,到了晩 上,就躲回家里。他父亲经常被红卫兵拉去批斗,罪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 这个家,是个相对安静的港湾。社会动乱,家庭受冲击,陈逸飞是在这种条件下 坚持了自己的绘画道路。 ④能够从“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中顶过来走过来,陈逸飞认为这跟他 的为人有关系, 他的做人原则是,做人做事不要做给别人看,要做得有意 义,对社会有用。陈逸飞总结自己的青年时代。概括了三条:第一是做人 “诚”字很重要,对人、对事、对事业都要讲一个“诚”字;第二是做自己喜欢 做的事,这喜欢是与社会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第三是要学习,学好了一门本领,才能够不落伍。陈逸飞认为,在追寻人生的道 路上,还要有诚挚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了诚挚的性格,再加上从容的态度、 积极进取、诚恳有为的精神,一旦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就会获得成功。陈逸 飞正是以这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行为从灾难中走出来的 ⑤陈逸飞没有在“走钢丝般”的感觉中放弃,而是在逆境中寻找自己的艺 术出路。这种特定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敲打,让他在艺术上从另一个层面识 别和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建立了特殊而鲜明的艺术 色彩感,增添了艺术造型的厚度和硬度,善于对宏大场面作群体构建。特殊的历 史阶段促使陈逸飞在人生沉浮和艺术沉思中早早成熟起来 ⑥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很多艺术家都只能摇摇头说,那是一段被耽误的 宝贵时光啊;回顾那段历史中的艺术行为,很多艺术家则只能叹息说,那个阶段 的所谓创作不堪回首,不值一提。陈逸飞不同,他把那段钢丝走完了,人们当 时和现在都认为他的钢丝走得还行,还在钢丝上表演了一些特技和亮相的动作 他自己也从不把这段人生经历和艺术经历视为可悲可叹的蹉跎岁月,他倒是有些 自豪。可能因为陈逸飞自小在上海长大,而上海是中国的城市里受西方文化渗透 最深刻最广泛的地方,他的作品多少有些西方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在当时被 些人认为有些“西化 颓废”,这是有悖于那个历史阶段的。现在看来,正 是陈逸飞多出来的这点西方文化营养,使他的画比人高出一筹。这也正是陈逸飞 珍视那个阶段画作的缘由 《逸兔飞人》有力
的生活体验,通过某种“载体”谈谈你对“记忆”这一“人本话题”的感悟。(8 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游走钢丝 ①陈逸飞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 1965 年至 1980 年。陈 逸飞自己习惯于把 1966 年至 1976 年称为他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并称这个阶 段为“走钢丝般”的创作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他确实像在走钢丝。 ②1965年,陈逸飞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提前两年毕业,分配到上海 油画雕塑创作室,成为一名专业画家。这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但是接下来的事 情并不那么顺利,因为很快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 ③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来了,陈逸飞的家庭受到了冲击,陈逸飞 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自然是逃脱不了的,可他却是这个家庭唯一有收入的人, 这时这个家庭的状况可想而知。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的更大冲击,陈逸飞白 天躲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宿舍里画画,既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提高,到了晚 上,就躲回家里。他父亲经常被红卫兵拉去批斗,罪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 这个家,是个相对安静的港湾。社会动乱,家庭受冲击,陈逸飞是在这种条件下 坚持了自己的绘画道路。 ④能够从“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中顶过来走过来,陈逸飞认为这跟他 的为人有关系, 他的做人原则是,做人做事不要做给别人看,要做得有意 义,对社会有用。陈逸飞总结自己的 青年时代。概括了三条:第一是做人 “诚”字很重要,对人、对事、对事业都要讲一个“诚”字;第二是做自己喜欢 做的事,这喜欢是与社会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第三是要学习,学好了一门本领,才能够不落伍。陈逸飞认为,在追寻人生的道 路上,还要有诚挚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了诚挚的性格,再加上从容的态度、 积极进取、诚恳有为的精神,一旦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就会获得成功。陈逸 飞正是以这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行为从灾难中走出来的。 ⑤陈逸飞没有在“走钢丝般”的感觉中放弃,而是在逆境中寻找自己的艺 术出路。这种特定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敲打,让他在艺术上从另一个层面识 别和处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建立了特殊而鲜明的艺术 色彩感,增添了艺术造型的厚度和硬度,善于对宏大场面作群体构建。特殊的历 史阶段促使陈逸飞在人生沉浮和艺术沉思中早早成熟起来。 ⑥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很多艺术家都只能摇摇头说,那是一段被耽误的 宝贵时光啊;回顾那段历史中的艺术行为,很多艺术家则只能叹息说,那个阶段 的所谓创作不堪回首, 不值一提。陈逸飞不同,他把那段钢丝走完了,人们当 时和现在都认为他的钢丝走得还行,还在钢丝上表演了一些特技和亮相的动作。 他自己也从不把这段人生经历和艺术经历视为可悲可叹的蹉跎岁月,他倒是有些 自豪。可能因为陈逸飞自小在上海长大,而上海是中国的城市里受西方文化渗透 最深刻最广泛的地方,他的作品多少有些西方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在当时被一 些人认为有些“西化”、“颓废”,这是有悖于那个历史阶段的。现在看来,正 是陈逸飞多出来的这点西方文化营养,使他的画比人高出一筹。这也正是陈逸飞 珍视那个 阶段画作的缘由。 《陈逸飞传 ( (视觉人生)》,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1965年,陈逸飞因为成绩优异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提前两年毕业,分 配到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为一名专业画家 B.陈逸飞自己习惯于把1966年至1976年称为他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其主 要原因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给了他许多独特的体验和收获 C.特殊的历史阶段,陈逸飞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等方面 的深沉思考中早早成熟起来的。 D.陈逸飞珍视那个阶段画作的缘由是,他的这些作品里建立了特殊而鲜明的艺 术色彩感,对宏大场面作群体构建,比人高出一筹 E.对于那段走钢丝的岁月,不但人们对陈逸飞的艺术成就予以赞扬,而且他自 己也对自己的表现表示认可。 (2)陈逸飞把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称为“走钢丝般”的创作阶段,并且被认 为“表演了一些特技和亮相动作”,这样的比喻该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做具体 解说。(6分) (3)请依据文本,总结陈逸飞在艺术追求方面取得成功的几点经验。(6分) (4)概括陈逸飞艺术人生获得成功的原因,并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哪一个对他 来说更重要一些,并说明理由。(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 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B.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C.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 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联通版 i Phone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 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 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B.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 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C.19岁那年,钱伟长以中文100分,历史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100分 考入清华大学,最终进了物理系,而物理他只考了5分 D.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 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1965 年,陈逸飞因为成绩优异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提前两年毕业,分 配到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为一名专业画家。 B.陈逸飞自己习惯于把 1966 年至 1976 年称为他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其主 要原因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给了他许多独特的体验和收获。 C.特殊的历史阶段,陈逸飞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等方面 的深沉思考中早早成熟起来的。 D.陈逸飞珍视那个阶段画作的缘由是,他的这些作品里建立了特殊而鲜明的艺 术色彩感,对宏大场面作群体构建,比人高出一筹。 E. 对于那段走钢丝的岁月,不但人们对陈逸飞的艺术成就予以赞扬,而且他自 己也对自己的表现表示认可。 (2)陈逸飞把自己的第一个创作阶段称为“走钢丝般”的创作阶段,并且被认 为“表演了一些特技和亮相动作”,这样的比喻该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做具体 解说。(6 分) (3)请依据文本,总结陈逸飞在艺术追求方面取得成功的几点经验。(6 分) (4)概括陈逸飞艺术人生获得成功的原因,并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哪一个对他 来说更重要一些,并说明理由。(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 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B.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C.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 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联通版 iPhone 4S 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 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 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 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B.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 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C.19 岁那年,钱伟长以中文 100 分,历史 100 分,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 100 分 考入清华大学,最终进了物理系,而物理他只考了 5 分。 D.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 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一一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 心、创造梦想 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 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 16、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给“科学发展观”下个定义。(5分) ①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方法论。 ②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③它主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 17、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 例相同。(6分)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 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 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牛活: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 于洋/王晓理爆冷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比赛双方为了争取半决赛的有利 排位而消极比赛,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现场观众嘘声一片 随后,世界羽联宣布,取消于洋、王晓理等8人的比赛资格。一时间,人们议论 纷纷。有人为队员叫屈,有人觉得世界羽联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原则,有人认为这 两个队员给中国抹了黑……你认为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 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 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 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 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薛奎就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 心、创造梦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 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 16、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给“科学发展观”下个定义。 (5 分) ①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方法论。 ② 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③ 它主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 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 17、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 例相同。(6 分)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 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 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 A 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 于洋/王晓理爆冷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比赛双方为了争取半决赛的有利 排位而消极比赛,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现场观众嘘声一片。 随后,世界羽联宣布,取消于洋、王晓理等 8 人的比赛资格。一时间,人们议论 纷纷。有人为队员叫屈,有人觉得世界羽联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原则,有人认为这 两个队员给中国抹了黑……你认为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 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 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 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 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薛奎就
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 了!”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 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 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 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 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薛奎 说:“保全自身直到为官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于是就 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 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 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 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 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8(5分).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2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 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 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 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3分) 9(6分).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谁为 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烘 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句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 长亭送别画面。结尾以景结情,烘托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 穷的想象。(手法答出其中任两点2分,能分别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各2分。) 10(6分)、(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答案(1)(5分)B(3分)C(2分)A(1分)(D“畏惧生命衰老”没有依据 E每个亲历者都会记忆犹新,但不是每个人都如冯骥才一样能够记得那么仔细: 公历、农历,星期,干支纪年全记住。) 2)(6分)①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②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珍爱生命;③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3)(6分)①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暗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从黯 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②作者认为一个人 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动去创造记忆, 认真的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是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意思对即可 (4)(8分)本题为开放性题。只要能够通过一个城市的街区与建筑,一个人的 照片、物品、老歌、老曲、日历等载体谈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言之有理,有据 12(1)(5分)【答案】B(3分)、E(3分) (2)(6分)【答案】“走钢丝”是指陈逸飞在社会动乱、家庭受冲击的条件下 坚持了自己的绘画道路;(3分)“表演了一些特技和亮相动作”是指其人生和 艺术不但没有“被耽误”而且早早成熟起来,其画作还比人高一筹。(3分)
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 了!”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 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 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 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 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薛奎 说:“保全自身直到为官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于是就一一 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 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 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 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 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8(5 分).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2 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 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 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 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3 分) 9(6 分).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谁为 主”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烘 托,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句情景交融,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黯然销魂的 长亭送别画面。结尾以景结情,烘托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 穷的想象。(手法答出其中任两点 2 分,能分别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各 2 分。) 10(6 分)、(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 答案(1)(5 分)B (3 分) C (2 分) A (1 分)(D“畏惧生命衰老”没有依据。 E 每个亲历者都会记忆犹新,但不是每个人都如冯骥才一样能够记得那么仔细: 公历、农历,星期,干支纪年全记住。) (2)(6 分))①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②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珍爱生命;③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3)(6 分)①作者认为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是暗淡无光的,但是记忆却能从黯 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因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②作者认为一个人 的记忆是留在日历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动去创造记忆, 认真的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是自己的人生(日历)丰富,充实。意思对即可 (4)(8 分)本题为开放性题。只要能够通过一个城市的街区与建筑,一个人的 照片、物品、老歌、老曲、日历等载体谈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言之有理,有据 12(1)(5 分)【答案】B(3 分)、E(3 分) (2)(6 分)【答案】“走钢丝”是指陈逸飞在社会动乱、家庭受冲击的条件下 坚持了自己的绘画道路;(3 分)“表演了一些特技和亮相动作”是指其人生和 艺术不但没有“被耽误”而且早早成熟起来,其画作还比人高一筹。 (3 分)
(3)(⑥6分)【答案】①将艺术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坚持追求。②在现实的敲 打下促进艺术思考的成熟。③在舆论的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每 点2分,计6分) (4)(8分)【答案】:从“坚持、为人、艺术深思、西方文化营养”几个方面, 有理有据即可。(4分) 13(3分).B(A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 不可捉摸的。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 悲惨动人。不指文章的好或差。D项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 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 14.(3分)B(A.语序不当,“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应改为“中国制造的低廉 的成本”;C.成分残缺,应在“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100分”后面增加“的成 绩”;D.搭配不当,“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应改为“表现乱世枭雄曹操 的一生”。) 15(3分).A.(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 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以都“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 16(5分)、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 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3)(6 分)【答案】①将艺术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坚持追求。②在现实的敲 打下促进艺术思考的成熟。③在舆论的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每 点 2 分,计 6 分) (4)(8 分)【答案】:从“坚持、为人、艺术深思、西方文化营养”几个方面, 有理有据即可。(4 分) 13(3 分).B(A 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 不可捉摸的。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C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 悲惨动人。不指文章的好或差。D 项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 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 14.(3 分)B(A.语序不当,“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 应改为“中国制造的低廉 的成本”; C.成分残缺,应在“其他各科加起来不到 100 分”后面增加“的成 绩”; D.搭配不当,“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应改为“表现乱世枭雄曹操 的一生”。) 15(3 分).A.(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 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以都“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 16(5 分)、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 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