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县高中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 内心感觉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 内心感觉。经历了干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 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 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髙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 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 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岀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 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 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晩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 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 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
辽宁省抚顺县高中 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 内心感觉。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 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 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 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 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 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 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 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 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 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
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 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 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 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 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诜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 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 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 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干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 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 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 名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 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 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 去歌唱
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 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 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 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 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 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 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 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 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 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 名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 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 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 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 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奧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 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 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关系,所以 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 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 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 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干,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 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 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 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 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岀入,斩首干百计,身不中-矢。还驻太 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 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日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檣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 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 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 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 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 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 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堞:城墙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 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 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 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关系,所以 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 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 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 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 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 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 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 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 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 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 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 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 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 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 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 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堞:城墙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 分) ( )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 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 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 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 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干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 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 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 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 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5 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乙选考题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作的题号用铅笔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冈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 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2)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乙 选考题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作的题号用铅笔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梯 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 9 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 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
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 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 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 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 要给你—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 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 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 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 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 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 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 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 为什么要骗我?
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 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 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 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 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 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 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 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 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 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 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 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 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 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 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 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 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 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2)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6分) (4)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 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 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 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 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 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 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 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 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 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2)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6 分) (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6 分) (4)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 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 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 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
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 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 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 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日:“披发佯狂走。莽中原, 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 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 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 改做—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 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 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 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 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 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 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 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仼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 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 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 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
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 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 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 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 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 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 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 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 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 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 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 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 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 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 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 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 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 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
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 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 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 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岀家为僧。我愕 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 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岀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 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 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 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孑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毎次 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 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囻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 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 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钴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 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 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 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 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
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 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 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 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 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 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 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 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 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 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 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 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 年 4 月作于四川客寓 ——(节选自《你的微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 名字屡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 学、戏剧都研究;介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目的是学 成以后报效祖国。 C.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 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 彻底决裂,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 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认真做人,认真学道,认真学佛。即使在出家为僧
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 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生尘缘已经结束”, 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6分)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分)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 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注意】请将13、14、15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 笑起来。 C.地震之后,这里迅速盖起房屋,恢复了生产,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 不堪设想的。 D.关于你们到北京去的事,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怎么批呢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难道能够否认《黄山记》是一篇热情奔放、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缤纷、语言 华美的优秀散文吗? B.现在无论城市及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我们要学习材料,你赶快来。 D.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 备 15.下列文字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A.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之后,生活做事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 置?”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 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生尘缘已经结束”, 表明作者对李叔同的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6 分)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6 分)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 的看法。(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注意】请将 13、14、15 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 笑起来。 C.地震之后,这里迅速盖起房屋,恢复了生产,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 不堪设想的。 D.关于你们到北京去的事,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怎么批呢?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难道能够否认《黄山记》是一篇热情奔放、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缤纷、语言 华美的优秀散文吗? B.现在无论城市及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我们要学习材料,你赶快来。 D.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 备。 15.下列文字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 A.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