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正阳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C2、B3、A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 关系到全局。一般指处要职者 4、DA“还在目前”应为“目前还在”;B“不到3%”或“3%左右”; C偷换主语,改为“大手笔投入的广州恒大足球队 5、D“东流水”“如苍狗”“一寸金”都是比喻 6、B发:打开 C8、A9、B10、D11、A 12、翻译(略) 13、诗歌鉴赏(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 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 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 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 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 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 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 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 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 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14、名句默写(略)
2015 年正阳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C 2、B 3 、A 举 足 轻 重 : 所 处 地 位 重 要 , 一 举 一 动 都 关 系 到 全 局 。 一 般 指 处 要 职 者 。 4、 D A “ 还在目前 ” 应 为 “目前还在 ”;B “ 不 到 3 % ” 或 “ 3% 左 右 ”; C 偷 换 主 语 , 改 为 “大 手 笔 投 入 的 广 州 恒 大 足 球 队 ” 。 5、 D “东流水 ” “如苍狗 ” “ 一寸金 ” 都是比喻 6、B 发:打开。 7、C 8、A 9、B 10、D 11、A 12、翻译(略) 13、诗歌鉴赏(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 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 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 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 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 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几处 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 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 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 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 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14、名句默写(略)
15、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反动政府、反动军人用 刀枪凶残屠杀,反动文人用阴险的笔杆进行舆论欺骗。 16、①内容上,写出了青山埋忠骨之意;②情感上,寄托了死难者与 青山同在的深挚情感(或者寄托了作者对死难的革命志士的赞颂之 情);③主旨上,指出爱国青年牺牲所产生的影响 17、①牺牲过程概括:请愿→中弹→未死→头胸被猛击两棍→死掉。 ②原因:一是揭露、痛斥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 扬三个女子临难从容、相互救助、视死如归的精神。 18、这一句话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英烈对于将来的意义;“苟活 者”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真正勇猛的革命者受烈士精神的 激励、鼓舞,更加勇敢地去继续斗争, 19、20、略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大,首先是对同情心 的理解,同情心就是对处于不利境地的人们所持有的关心和爱护的立 场,它是人们爱心的表现,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仅仅这 样理解还是不能很好地切合题意,我们必须依据材料的提示入题。第 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被人利用了,利用同情心来骗取金钱;第二 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不被接受。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同情心怎 么了?”我们在写这篇作文时就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 案显然就是同情心被利用,同情心不被接受,即同情心偏离了正常的 轨道。既然同情心这样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同情心呢?这是命题人隐 含的另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作出有力的回答。如果能深入
15、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反动政府、反动军人用 刀枪凶残屠杀,反动文人用阴险的笔杆进行舆论欺骗。 16、①内容上,写出了青山埋忠骨之意;②情感上,寄托了死难者与 青山同在的深挚情感(或者寄托了作者对死难的革命志士的赞颂之 情);③主旨上,指出爱国青年牺牲所产生的影响。 17、①牺牲过程概括:请愿→中弹→未死→头胸被猛击两棍→死掉。 ②原因:一是揭露、痛斥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 扬三个女子临难从容、相互救助、视死如归的精神。 18、这一句话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英烈对于将来的意义;“苟活 者”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真正勇猛的革命者受烈士精神的 激励、鼓舞,更加勇敢地去继续斗争。 19、20、略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大,首先是对同情心 的理解,同情心就是对处于不利境地的人们所持有的关心和爱护的立 场,它是人们爱心的表现,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仅仅这 样理解还是不能很好地切合题意,我们必须依据材料的提示入题。第 一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被人利用了,利用同情心来骗取金钱;第二 则材料表明的是同情心不被接受。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同情心怎 么了?”我们在写这篇作文时就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 案显然就是同情心被利用,同情心不被接受,即同情心偏离了正常的 轨道。既然同情心这样了,那我们还要不要同情心呢?这是命题人隐 含的另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作出有力的回答。如果能深入
分析同情心被利用、不被接受的原因,可以探讨一些社会的现实问题, 谈出有分量的见解,就是一篇很切题的文章了。当然如果只就同情心 这个核心词来展开议论也是可以的
分析同情心被利用、不被接受的原因,可以探讨一些社会的现实问题, 谈出有分量的见解,就是一篇很切题的文章了。当然如果只就同情心 这个核心词来展开议论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