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年版 量。③应注意固体制剂的晶型原料药含量应在标准曲线的线 性范围内。④应使用外标标准物质Al2O3对仪器及数据进行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 校正 验证指导原则 方法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 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 采用DSC定量分析的晶型物质一般应具有不同的熔融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 吸热峰值,且晶型样品质量与吸热量呈正比关系。 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 a)晶型原料药分析:精密称量不同质量晶型样品,建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 立质量与热量的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 定样品的晶型含量。 说明中。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 (b)混晶原料药分析:当不同晶型含量与热焓呈正比关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 系,采用精密称量配制不同晶型含量的混晶样品,建立晶型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 含量与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混晶样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 品中的品型含量 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 (c)方法说明:①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定量分析。②对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熔融吸热蜂值相差大的混晶原料供试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 性范围较宽;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小的混晶样品,建立标准曲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 线时线性范围较窄。③有时DSC法仅能作为限量检测方法。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 方法4红外光谱(IR)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含量数据。 验证指标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 用R法可以对晶型原料药或固体制剂进行定量分析,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 常用的方法为相对峰强度法。 用性。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 晶型特征峰选取原则:①分别选取2种晶型特有的红外光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 谱吸收峰作为特征峰。②2种品型的特征峰应独立而不受对方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指标。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 干扰。③特征峰强度应与晶 含量呈对应线性关系 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对压力可致晶型状态发生转变的晶型原料供试品,制样 表1检验项目和验证指标 时应避免压片法 (a)晶型原料药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2 杂质测定含量测定及 鉴别 校正因子 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位置b与b,在同一红外光谐图内容 定量限度|溶出量测定 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A1与A2,计 准确度 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r。通过配制一系列不同晶 精密度 型比例的混晶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 重复性 与晶型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混晶样品 中间精密度 ++ 的晶型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专属性② (b)制剂中晶型原料药成分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检测限 分别选择晶型原料药特征吸收峰位置b与空白辅料的特征定量限 吸收峰位置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线 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A1与A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 光度比值r。通过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质量晶型原料与空白 耐用性 辅料比例混合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 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与晶型原料药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固 ②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备注:其他国际公认用于物相分析的方法也可对多晶型 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釆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 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 374·
9 1 0 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 2 0 1 5年版 量 。③应注意固 制剂的晶型原 药 量应在标准 线的线 性 围内 。④ 应 用 外 标 标 准 物 质 a i2o 3对 及 数据 进行 。 方 法 3 差 示扫描 量热法(DSC)定置分 析 方法,获得供 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采 用 DSC定 量 分 析 的 晶 型 物 质一 般应 有 不 同的 熔融 吸 峰值,且晶型 样 品 质 量与吸 量 比关 系 。 (a )晶 型 原 药 分 析 :精 密 称 量 不 同 质 量 晶 型 样 品 ,建 立质 量 与 量 的 焓值的 线 性关系 ,绘 制 标 准 线 ,定量测 定 样 品 的 晶 型 量。 (b )混 晶 原 药 分 析 : 不同晶 型 量 与 焓 比关 系 ,采用精密称量配制不同晶 型 量 的混晶 样 品 ,建立晶型 量与 焓值的 线 性关系 ,绘制 标 准 线 ,定量测定混晶样 品中 的 晶 型 量。 (c )方 法 说 明 :① 仅 适 用 于 晶 型 原 药 定 量 分 析 。②对 熔融吸 峰值 相差 的混晶 原料 供 试品 ,建立标准 时 性 围 较 宽;熔融吸 峰值 相差小 的混晶 样 品 ,建立标准 时线 性 围 较 。③ 有 时 DSC法仅 作为 限 量 检 测 方 法。 方 法 4 红外光谱 (IR )定量分 析 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 含量数据。 采 用 IR 法 以对晶 型 原 药或 固体 制 剂进行定量 分 析 , 常用 的 方 法 为相 对峰强度 法。 晶型特征峰 取原则:①分别 取2 种晶型特有的红外 谱吸收峰作为特征峰。②2 种晶型的特征峰应独立而不受对方 干扰。③特征峰强度应与晶型成分 量 对应线性关系。 对 压力 致晶 型状态发生转 的 晶 型 原料 供 试品,制样 时 应 避 免压片 法。 (a )晶 型 原 药 分 析 :采 用 相 对 峰 强 度 法 时 分 别 选 择 2 种 晶 型 成 分 的 特 征 吸 收 峰 位 置 匕 与 b2, 在同一 外光 谱 图 上 取 2 种晶 型成分 的 特征吸收峰的 吸 光 度值乂1与 4 2,计 算 二 者 特 征吸收峰的 吸 光 度 比值r 。通过配制一系列 不同晶 型比例的混晶 样 品 ,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 与 晶 型 量间的线 性关系,绘制 标 准 线 ,实现对混晶样品 的晶型 量进 行定 量 分 析。 (b )制 剂 中 晶 型 原 药成 分 分 析 :采 用相 对峰强度 法时 分 别 选 择 晶 型 原 药 特 征 吸 收 峰 位 置 h 与 空 白辅 料的 特征 吸 收 峰 位 置 b2,在 同 一 外 光 谱 图 上 取 2 种晶 型成分 的 特征吸收峰的 吸 光 度值 八1与 A 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 光 度 比 值 ~通 过 配 制 一 系 列 含 有 不 同 质 量 晶 型 原 与 空 白 辅 料比例混合 样 品 ,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 与 晶 型 原 药 量间的 线 性关系 ,绘制 标 准 线 ,实现对固 体 制 剂 中 晶 型 原 药 量进行定量 分 析。 备 注 :其他国 用于物相分析的方法 可对多晶型 进 行定 性或定 量 分 析。 9 1 0 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 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 采用的方法适 合 于相应检 测 要 求。在建立药品 质 量 标 准时,分析方法需 验 证 ;在 药 品 生 产 艺 、制 剂 的 组 分 、原分析方法 进 行 修 时,则 质 量 标 准 分 析方法 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 理 由 、过程和结 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 说 明 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 括理化分析方法 和 生 物 学 测 定 方 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 品 基 本相同,所以 参照本 指 导 原 则进 行,但在进行具体验 证时 还 需要结合 生 物 制 品 的 特 点考 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 而 言 ,生 物 学 测 定 方 法存在 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 则不涉及生 物 学 测 定 方 法 验 证 的内 。 验 证 的 分 析项目 有:鉴别 试验 、限量或定量检查、原 药或制 剂 中 有 效成分 量 测 定 ,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 剂 等 ,中药中其他残留物、 加剂等) 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 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 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 证 指 标 有 :准 度 、精 密 度 ( 括 重 复 性 、中间精密 度 和 重现性 )、 性 、检 测 限 、定 量 限 、线 性 、 围和耐 用 性 。在 分 析 方 法 验 证 中 , 采用标准物质进 行试验。由于 分 析 方 法 有各自的 特 点 ,并随分 析对象而 化 ,因此需要 视 具体 方 法 验 证 的 指 标。表 1 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 的验 证 指 标可 供参考。 表 1 检验项目和验证指标 项目 鉴别 杂质测定 含量测定 及 校正因子 内容 定量 限度 溶出量测定 准确度 精密度 — + + + 重 复 性 - + - + + 中 间 精密度 — + ① - + ① + 专属性⑦ + + + + 检测限 — —③ + - - 定量限 - + ~ - + 线性 - + ~ + + 范围 - + ~ + + 耐 用 性 + + + + + ① 巳 有 重 现 性 验 证 ,不 需 验证中 间 精 密度 。 ② 如 一 种 方 法 不 够 专 属 ,可 用 其 他 分析方法 予 以 补 充 。 ③ 视 具 体 情况予 以 验 证 。 一、准确度 准 度系指采用 方法测定的结 与 实值或参考值接 近的程度 ,一 般用 收率(% )表 示 。准 度应在规定的 围 内测定。 • 374 • 歌渝公 l郁蓄ouryao · com
中国药典2015年版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建议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分量之比控制在1.2:1,1:1,0.8:1左右,应报告已知 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加人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 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相对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置信度一般为95%);对于中药, 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 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在1:1左右,建议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 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511,1:1,0.511左右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 出来。 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差(RSD%)或置信区间。对于校正因子,应报告测定方法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测定结果和RSD%。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回收率限度 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关系可参考表2。在基质复杂、组分含量低于0.01%及多成 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分等分析中,回收率限度可适当放宽 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 表2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回收率限度 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 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 待测定成分含量 回收率限度(%) 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10% 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 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 90~108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 0.01% 算回收率。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 Oug/g(ppm) 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 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 10ug/kg(ppb) 0~125 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C-A)/B×100% 精密度 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 B为加入对照品量; 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 C为实测值 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 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 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 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 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现性。 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察方法的精密度 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 1.重复性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 相对校正因子可采用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种不 物)标准曲线斜率比值进行比较获得;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份 时,可将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在规定波长和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采用9份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时 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计算获得。 对于化学药,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 5.数据要求 分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建议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2:1 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样品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种1:1,0.8:1左右,对于中药,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 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建议高、中 9份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对于化学药,一般中间浓度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 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在1.5:1,1:1,0.5:1左右 375
中 国药典 2 0 1 5年版 1. 化学药 量测定方法的准 度 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 定,或用本法所得结 与已知 准 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 进行比较。制剂 在 方量 空 白辅 料中 ,加 人已知量 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 得 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 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 测 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 与已知准 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 进行比较。 准 度 由 所 测 定 的 精 密 度 、线 性 和 性 推 算 出 。 2 . 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 度 向 药或制剂 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 测 定。如不 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 用所建立方 法测定的结 与另一成 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 或 过验证的方法。在不 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 因子 或不 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 因子的情况下, 用不加 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 量。应明确 个 杂质和杂质 量相 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 或面 积 比 % )。 3 . 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 度 用对照品进行加样 收率测定,即向已知 测成分 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 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 定 。用 实 测值与供试品中 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 算 收 率。在加样 收试验中 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 品中 测成分 有量之和必 在标准 线线性 围之内;加 人对照品的量要适 ,过小则引起较 的相对误差,过 则 干 扰成分相对减少, 实 性差。 收率 %= (C _ A ) /S X 100% 式 中 A 为供 试品 所 测成分 量; B 为 加 入对照品 量; C 为 实 测值。 4 . 因子的准 度 对色 谱 方 法而言,绝 对 或定 量 ) 因子是指单 面积 的色谱峰代 的待测物质的量。待测定物质与所 定的参照 物 质的绝对 因子之比,即 相 对 因 子。相对 子 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 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因 子 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 导原则中的 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 相对重量 因子。 相 对 因 子 采用替代物 (对照 品 )和 替 代 物 (待测 物)标 准 率比值进 行 比 较获 得 ;采用紫 外吸收检 测 时 , 将替代物(对照品 )和 替代物(待测物)在规定波长和 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计算获 得 。 5 . 数据要求 在规定 围内,取同一 度 (相 于 100%浓 度 水 平 )的 供试品,用 至 少 测 定 6 份样 品 的结 进 行评 价;或 设 计 3 种 不同 度,每种 浓度 分 别 制 3 份供 试品 溶 液进 行测 定 ,用 9 份样品的测定结 进行评价。对 于 化 学 药 ,一般中间浓度 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 : 1 左 右 , 9 1 0 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建 议 高、中 、低 度对照品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 分 量 之 比 控 制 在 1.2 : 1, 1 : 1 ,0.8 * 1 左 右 ,应报告已知 加 人 量 的 收 率 % ),或测定结 平均值与 实值之差及其 相 对标 准偏差或置信区间 置 度 一 般 为 9 5 % ) ; 对 于 中 药 , 一般中间浓度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 在 1 : 1左 右 ,建 议 高 、中 、低 度对照品加人量与所取供试 品 中待测 定成分 量之比控 制 在 1 .5 丨1,1 : 1 ,0.5 * 1 左 右 , 应报 告供 试品取样 量 、供 试品 中 有 量 、对照品 加 入 量 、测 定结 和 收 率 %) 计 算 值 ,以及 收率 % )的相对标准偏 差 RSD% )或 置 K 间 。对 于 因 子 ,应 报 告 测 定 方 法 、 测 定 结 和 RSD% 。样 品 中 待 测 定 成 分 量 和 收 率 限 度 关 系 参 考 2。在 基 质复杂、组 分 量 低 于 0.01%及多成 分 等 分 析 中 , 收率限度 适 放宽。 表 2 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回收率限度 待 测 定 成 分含量 回 收 率 限 度 (%) 100% 98 〜 101 1 0 % 95 〜 102 1 % 92 〜 105 0. 1 % 90 〜 108 0 . 0 1 % 85 〜 110 lOfig/g (ppm) 80 〜 115 1 卩 g/g 75 〜 120 lOpg/kg (ppb) 70 〜 125 二 、精密度 精 密度 系 指 在规定 的 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 取样 测 定 所 得 结 果 之 间的接 近 程度。精 密 度 一 般 用 偏 差 、 标准偏差或相 对标 准偏差表 示 。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 测定所得结 的精密 度称为 重复性;在同一个实 验 室 ,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 用不同设 测 定结果 之间的精 密度 ,称为 中间精 密度;在不 同 实 验 室 由 不 同 分 析 人 测 定 结 果 之 间 的 精 密 度 ,称为重 现 性 。 量 测 定 和杂质 的 定 量 测 定应考察方 法 的精 密度。 1. 重复性 在规定 围内,取同一 度 (相 于 100%浓 度 水 平 )的 供 试 品 ,用 至 少 测 定 6 份的结 进 行评 价;或 设 计 3 种不同 度 ,每 种 浓 度 分 别制 3 份供 试品 溶 液进 行测 定 ,用 9 份 样 品 的 测 定结 进 行评 价。采 用 9 份 测 定 结 进 行 评 价 时 , 对于 化 学 药 ,一般中间浓度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 分 量 之 比 控 制 在 1 : 1 左 右 ,建 议 髙 、中 、低 度对照品 加 入 量 与 所 取 供 试 品 中 待 测 定 成 分 量 之 比 控 制 在 1.2 : 1, 1 : 1,0.8 : 1左 右 ,对 于 中 药 ,一 般中间 浓度 加 人 量 与 所取 供 试品 中待测 定成分 量之比控 制 在 1 : 1 左 右 ,建 议 高 、中 、 低 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 在1.5 : 1, 1 : 1,0.5 : 1 左 右 。 • 375 • 歌渝公 l郁蓄ouryao · com
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年版 2.中间精密度 或氧化等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 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如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仪降解途径对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的彰响。含量测定方法应比 器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 对两种方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 3.重现性 时可采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国家药品质量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 四、检测限 验,如通过不同实验室检验获得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目 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 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 性试验用样品质量的一致性及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对该一致性限。检测限仅作为限度试验指标和定性鉴别的依据,没有定 的影响,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量意义。常用的方法如下 数据要求 1.直观法 均应报告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 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精密度可接受范围参考表3。在基浓度或量 质复杂、含量低于0.01%及多成分等分析中,精密度接受 范围可适当放宽。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 表3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精密度RSD可接受范围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 待测定成分含量 重复性(RSD%)重现性(RSD%) 靠地检测出的被测物质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 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100% 3.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 按照LOD=3.38/S公式计算。式中LOD:检测限; 8:响应值的偏差;S:标准曲线的斜率 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测得:①测定空白值的标准偏差 0.01% ②标准曲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截距的标准偏差来代替 10μg/g(ppm) 4.数据要求 上述计算方法获得的检测限数据须用含量相近的样品进 10ug/kg(ppb) 行验证。应附测定图谱,说明试验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五、定量限 三、专属性 定量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存定结果应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对微量或痕量药物分 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被测物的能力。鉴别反析、定量测定药物杂质和降解产物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 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专属性不强,应采用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直观法 1.鉴别反应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定量测定的最 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不含被测低浓度或量 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 2,信噪比法 呈阴性反应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 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 采用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 靠地定量的被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 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各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3.甚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 在杂质对照品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 按照LOQ=108/S公式计算。式中LOQ:定量限;: 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响应值的偏差;S:标准曲线的斜率。 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对于杂质检查,也可向试 ♂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测得:①测定空白值的标准偏差; 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各成分包括杂质之间能否得到②采用标准曲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是截距的标准偏差来 分离 代替。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 4.数据要求 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方法或药典 上述计算方法获得的定量限数据须用含量相近的样品进 方法比较结果。也可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行验证。应附测定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定量限结果,包括 376
9 1 0 1 药 品 质 量 标 准 分 析 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 中间精密度 考察随 动因 素 如不同 期、不同分 析 人 、不同 器 对 精 密度 的影 响,应设 计 方 进 行中间精 密度试验。 3. 重现性 国 家 药 品 质 量 标 准 采 用 的 分 析 方 法 ,应 进 行 重 现 性 试 验 ,如 通过 不同实 验 室 检 验获得重现性结 。 同检验的目 的 、过程和 重现性结 均 应记 载在起草说 明中。应注意重现 性试验用样品质量的一致性及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对 一致性 的 影 响 ,以 免影 响重现性结 。 4. 数据要求 均 应报 告 偏差、标 准 偏 差 、相 对 标 准 偏 差 或 置 信 区 间 。 样 品 中 待测 定成 分 量 和精 密度 接受 围参考 3。在基 质 复杂 、 量 低 于 0.01% 及 多 成 分 等 分 析 中 ,精 密度接受 围 适 放宽。 表 3 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精密度R S D 可接受范围 待 测定成分含量 重 复 性 (R S D % ) 重 现 性 (R S D % ) 100% 1 2 10% 1. 5 3 1% 2 4 0. 1% 3 6 0.01% 4 8 lOfig/g (ppm ) 6 11 lf^g/g 8 16 10pg/kg (ppb) 15 32 三 、专属性 性 系 指 在 其他成分( 如 杂质 、降解产 物 、辅 料等 )存 在 下 ,采 用 的 分 析 方 法 能 正 测 定 测 物 的 力 。鉴别反 应 、杂质 检 查 和 量 测 定 方 法 ,均 应考察其 性。如方法 性不强,应 采用多 种 不同 理的 方 法 以 补 。 1. 鉴别反应 应 区分可 能 共存的 物 质或 结构相似化 合 物。不含 测 成分 的供 试品 ,以及结构相似或组 分 中 的 有关化 合 物 ,应均 阴性反 应 。 2. 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采用 色 谱 法 和 其他分 离 方 法 ,应附代 性 图 谱 ,以说明 方 法 的 性 ,并 应标 各 成分 在 图 中 的位 置,色谱法中的 分 离 度应 符合 要 求。 在杂质对照品 获 得的情 况下,对于 量 测 定 ,试样中 加 入杂质或辅 料,考察测 定结 是 受干 扰 ,并 与未加 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 较测 定结 。对于杂质 检 查 , 向试 样 中 加 人一定 量 的杂质 ,考察各成分 括杂质之间 得到 分 离 。 在杂质或 降解产 物不 获 得的情 况下, 将含有杂质或 降解产、物 的试样进 行测 定 ,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方法或药典 方 法比 较结 。 用强 照射 、高 温 、高湿 、酸 ( 碱 水解 中 国药典 2 0 1 5 年版 或氧化 等 方 法进 行加速 破 坏,以研究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和 降解 径对 量测定和杂质测定的影响。含量测定方法应比 对 种方 法 的结 ,杂质 检查应比对检 出的杂质个数 ,必要 时 采用 光 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四、检测限 检 测 限 系指试样 中 测 物 检 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 鉴 别 试 验 和 杂 质 检 査 方 法 ,均 应通过测试 定 方 法 的 检 测 限 。检 测 限仅作为 限度试验 指标和定性鉴别的依 据,没有定 量 意 。常用 的 方 法 如下 。 1. 直观法 用已知 度 的 测 物 ,试验出 地检测出的最低 度或量。 2.信噪比法 用 于 显 示基 线噪 的 分 析 方 法 ,即把巳知低 度试样 测 出 的 号 与 空 白 样品测出的 号进行比较,计算出 地检 测 出 的 测物质最低 度或量。一般以 噪比为3 :1 或 2 : 1 时相应浓度或注人 的量 定检测限。 3 . 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 按 照 L O D = 3 .3 3 /S 式 计 算 。式 中 L O D :检 测 限 ; 应值的偏差;S : 标 准 线 的 率。 占 以通过 下 列方 法 测得 :① 测 定 空 白 值 的 标 准 偏 差 ; ②标准 线的剩余标 准偏差或截距的 标准偏差来 代替 。 4 . 数据要求 上述计算方法获得的检测限数据须用 量相近的样品 验 证 。应附 测 定 图 谱 ,说明试验过程和检测限结 五、定量限 定量限系指试样中 测物 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 定 结 应 符 合 准 度 和 精 密 度 要 求 。对微 量或痕量 药 物 分 析 、定 量 测 定 药 物 杂 质 和 降 解 产 物 时 ,应 定 方 法 的 定 量 限 。常用 的 方法如下 。 1,直观法 用已知 度 的 测 物 ,试验出 地定量测定的最 低 度或量。 2. 信噪比法 用 于 显 示基 线噪 的 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 度试样 测 出 的 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 号进行比较,计算出 地 定 量 的 测 物 质 的 最 低 度 或 量 。一 般 以 噪 比 10 * 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 的量 定定量限。 3 . 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 按 照 L O Q = 1 0 3 /S 式 计 算 。式 中 LOQ: 定 量 限 ; 应值的偏差;S : 标 准 线 的 率。 占 以通过下列方法测得:① 测 定 空 白 值 的 标 准 偏 差 ; ② 采 用 标 准 线 的 剩 余 标 准 偏 差 或 是 截 距 的 标 准 偏 差 代 替 。 4 . 数据要求 上述计算方法获得的定量限数据须用 量相近的样品 验 证。应附 测 定 图 谱 ,说 明测试过程和 定量限结 , 括 376 歌渝公 l郁蓄ouryao · com
中国药典2015年版 9102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数据。 六、线性 9102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定响应值与试样中被测物 浓度呈比例关系的程度 本原则用于指导药品质量标准中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有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同一对照品贮备机原料药及其制剂的杂质分析,并供药品研究、生产、质量 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取对照品,制备一系列对照品标准起草和修订参考 溶液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 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药品质量标准中 液。以测得的响应信号对被测物的浓度作图,观察是否呈线的杂质系指在按照经国家有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审查批 ,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准的规定工艺和规定原辅料生产的药品中,由其生产工艺或 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或者可采用描述浓度响原辅料带人的杂质,或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药品质量 关系的非线性模型 标准中的杂质不包括变更生产工艺或变更原辅料而产生的新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或其的杂质,也不包括掺入或污染的外来物质。药品生产企业变 他数学模型)。 更生产工艺或原辅料,并由此带进新的杂质对原质量标准的 七、范 修订,均应依法向有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批准。药品中 范围系指分析方法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要不得掺人或污染药品或其组分以外的外来物质。对于假劣药 求时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品,必要时应根据各具体情况,可采用非法定分析方法予以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其线性、准确度、精检测 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一般为 杂质的分 测定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一般 按杂质化学类别和特性,杂质可分为:有机杂质、无机 为测定浓度的70%~130%,特殊剂型,如气雾剂和喷雾杂质、有机挥发性杂质。按其来源,杂质可分为:一般杂质 剂,范围可适当放宽;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和特殊杂质。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 围一般为限度的士3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人的杂质,如铁盐、铵盐 20%至上限的+20%;杂质测定,范围应根据初步实际测等。特殊杂质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 定数据,拟订为规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质,多指有关物质。按其毒性,杂质又可分为:毒性杂质和 查同时进行,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则线性范围应为倍号杂质,毒性杂质如重金属、砷盐;信号杂质如氯化物 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硫酸盐等,一般盐无毒,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药物纯度和 在中药分析中,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问题。由于杂质的分类方法甚多,所 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对于有毒的、具特殊以,药品质量标准中检查项下杂质的项目名称,应根据国家 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验证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药典委员会编写的《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规 区间。 范。如有机杂质的项目名称可参考下列原则选用 校正因子测定时,范围一般应根据其应用对象的测定范 (1)检查对象明确为某一物质时,就以该杂质的化学名 围确定 作为项目名称,如磷酸可待因中的“吗啡”,氯贝丁酯中的 八、耐用性 对氯酚”,盐酸苯海索中的“哌啶苯丙酮”,盐酸林可霉素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中的“林可霉素B”以及胰蛋白酶中的“糜蛋白酶”等。如 响的承受程度,为所建立的方法用于日常检验提供依据。开果该杂质的化学名太长,又无通用的简称,可参考螺内酯项 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定条件要求 下的“巯基化合物”、肾上腺素中的“酮体”、盐酸地芬尼多 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并注明可以接受变动的范围,可中的“烯化合物”等,选用相宜的项目名称。在质量标准起 以先采用均匀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单因素分析等草说明中应写明已明确杂质的结构式。 确定变动范围。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 (2)检查对象不能明确为某一单一物质而又仅知为某一 品的提取次数、时间等。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类物质时,则其项目名称可采用“其他甾体”“其他生物碱” 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品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 “其他氨基酸”“还原糖”“脂肪酸”“芳香第一胺”“含氯化 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品牌合物”“残留溶剂”或“有关物质”等。 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载气流速、柱 (3)未知杂质,仅根据检测方法选用项目名称,如“杂 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质吸光度”“易氧化物”“易炭化物”“不挥发物”“挥发性杂 经试验,测定条件小的变动应能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 2.质量标准中杂质检查项目的确定 求,以确保方法的可靠性。 新原料药和新制剂中的杂质,应按国家有关新药申报要 377
中 国药典 2 0 1 5 年版 9 1 0 2 药 品 杂质分析 指导原则 准 度和精密度验证数据。 六、线性 线性系 指 在 设 计 的 围内,测定 应值与试样中 测物 度呈比例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 围内测定线性关系。 用同一对照品贮 液 经精 密稀释 ,或分别 精 密称取 对照品 ,制备一系列对照品 溶 液 的 方 法进 行测 定 ,至 少 制 5 份 不 同 度 的 对 照 品 溶 液 。以测得的 应 号对 测物的 度作图,观察是 性 ,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 归。必 要 时, 应 号 数 学转换 ,再 进 行 线 性 归 计 算 。或者 采用描述 度 - 应 关系 的 线性模型。 数据要 求:应 列 出 归方程、相 关 系 数 和 线 性 图 (或其 他数学模型)。 七 、 围 围系指分析方法 达到一定精密度、准 度和线性要 求时的高低限 度或量 的K 间 。 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 应用及其线性、准 度 、精 密度结 和要求 定。 药 和 制 剂 量 测 定 , 围一般 测 定 度 的 80%〜1 2 0 % ;制 剂 量 均 匀 度 检 査 , 围一般 为 测 定 度 的 70% 〜 130%,特 殊 剂 型 ,如 气 雾 剂 和 喷 雾 剂 , 围 适 放宽;溶 出 度或释放 度 中 的 溶 出 量 测 定 , 围一般为限度的士30%,如规定了限 度 围,则应 下限的 —20%至 上限的+ 2 0 % ;杂 质 测 定 , 围应根据 步实 测 定 数 据, 规定限度的± 2 0 % 。如 量测定与杂质检 查同时进行,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则线性 围应 杂质规定限度的一 20%至 量限度(或上限)的+ 20% 。 在 中 药 分 析 中 , 围 应 根 据 分 析 方 法 的 应 用 和 线 性 、准 度 、精密度结 及要 求 定。对于 有 毒 的 、 特殊 效 或 药理 作用 的 成 分 ,其 验 证 围 应 于 限 定 量 的 区间。 因 子 测 定时, 围一般应根据其应用对象的测定 围确定。 八 、耐用性 耐用 性 系 指 在 测 定条件有小的 动时,测定结 不受影 的承受程度,为 所建立的方法用于 常检验提供依据。开 始研究 分析方法时,就应考 虑其耐用 性 D 如 测定条件要求 苛 刻 ,则应在方 法 中 ,并注 以 接受 动 的 围, 以先采用均匀设计 定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单因素分析等 定 动 围。典型 的 动 因 素 有: 测 溶 液 的稳定 性 、样 品的提取 数、时 间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 动因素 有 :流 动 相 的 组 成和 p H 值 、不同品牌或不同 号的同类型 色 谱柱、柱 温 、流 速 。气相色 谱 法 动 因 素 有:不同品牌 或 号 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 型 的 体 、载 气 流 速、柱 温 、 样口和 检 测 温度等。 试 验 ,测定条件小的 动应 系统适用性试验要 求 ,以确保方法的 性。 9 1 0 2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本原则用于指导药品质量标准中化学合成或半 成的有 药 及 其 制 剂 的杂质分 析 ,并供药 品 研 究 、生 产 、质量 标 准起草和修 参考。 何影 响药 品纯度的 物 质均称 杂质。药品质量标准中 的杂质系指在按照经国家有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 查 准的规定 艺和规定 原辅 料生 产 的 药 品 中 ,由其生产 艺或 辅 料带人 的杂质 ,或在贮 存 过程中 产 生 的杂质。药品质量 标准中的杂质不 括 生产 艺或 辅料而产生的新 的杂质 , 不 括 人或污 染的外 来物 质。药品生产企业 生 产 艺或 辅 料,并由此带 新的杂质对原质量标准的 修 ,均应依法向有关药 品 监督管 理 部 门 报 批准。药品中 不得 入或污染药品或其 组 分以外的外 来物 质。对于假劣药 品 ,必 要时 应根 据各 情 况, 采用 法定分析方法 以 检 测 。 1. 杂质的分类 按杂质 化 学 类别和 特 性 ,杂 质 分 为:有机 杂质 、无 杂 质 、有机 挥发性杂质。按其 源 ,杂质 分 为:一般杂质 和 特殊杂质。一 般杂质是指 在自然界 中 分布较广 泛,在多种 药 物 的 生 产 和 贮 藏 过 程 中 引 入 的 杂 质 ,如 铁 、铵 。特殊杂质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人的杂 质 ,多指 有关物 质。按 其 毒 性 ,杂质又 分 为:毒性杂质和 号 杂 质 ,毒 性杂 质 如 重 金 属 、砷 盐 ; 号 杂 质 如 化 物 、 硫 酸 等 ,一 般 无 毒 ,但其 量的多少 反 药物纯度和 生 产 艺 或 生 产 过 程 问 题 。由 于 杂 质 的 分 类 方 法 甚 多 ,所 以 ,药 品 质 量 标 准 中 检 査项 下 杂质 的项目名 称,应根据国家 药 典 委 员 会 的 国 家药品标准工作手 》的要求进行规 。如有机杂质的项目名 称 参考下 列原 则 用。 (1 )检 查 对 象 明 确 某 一物 质时 ,就以 杂质 的 化 学名 作 项目名 称,如 磷 酸 待 因 中 的 “ 吗 啡” , 贝丁 酯中 的 “ 对 酚” , 酸 苯 海 索 中 的 “ 哌 苯 丙 酮” , 酸林可 霉素 中 的 “ 林 可 霉 素 B” 以 及 胰 蛋 白 酶 中 的 “ 糜蛋白酶” 。如 杂质 的 化 学名 长 ,又无 通 用 的简称, 参考螺内 项 下 的 “ 基 化 合 物” 、肾 上 素 中 的 “ 酮 ” 、 酸地芬 多 中 的 “ 烯化 合 物” 等 , 用相宜的项目名 称。在质量标准起 草说 明中应 明 已 明 确杂质 的结构式。 (2 ) 检 查对象不 明 确 某一 一物 质而又仅 知 某一 类 物 质 时 ,则 其 项 目 名 称 采 用 “ 其他留 体” “ 其他生 物碱” “ 其他 氨基 酸” “ 还 糖” “ 脂 酸” “ 芳香第一胺” “ 含氣化 合 物” “ 残 留 溶 剂” 或 “ 有关物 质” 。 (3 )未 知 杂 质 ,仅 根 据 检 测 方 法 用 项 目 名 称 ,如 “ 杂 质 吸光度” “ 氧化 物” “ 化 物” “ 不挥发物” “ 挥发性杂 质 ” 。 2.质量标准中杂质检查项目的确定 新 原 药 和 新 制 剂 中 的杂质 ,应按国家有关新药 要 • 377 • 歌渝公 l郁蓄ouryao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