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 课程编号 180305600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时 48 文名称 口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口专业选修课 课程英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课程性质 学分 3 口其他选修课 文名称 Marxist Development 口实践教学课 ☑春 适用学 适用 口硕士 开课时间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口秋 科专业 学生 ☑博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 先修课程 文献专题研究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与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国内各高 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必开课程,属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专 业学习打基础的重要课程。课程教学旨在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意识、学术眼界以及培 养质量,也是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强调的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研究生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要求的呼应与落实。同时课程精品化教学有助于形成一整 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优越的教学效果,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界形成 广泛的示范效应。 课时计划安排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导论 2 第一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 4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发展 4 第四章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2 第五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3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3 第七章 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3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九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4 第十章 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课题 3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一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3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历程 3 第十三章 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3 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合计 48 二、教学安排与要求 包括总学时、章节内容的学时分配说明,各章节中应了解或掌握内容的细化描述,难点 与重点说明:课程设计或作业安排的内容与次数要求、文章论文要求等。 【导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学院 (2)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 教学要求: 从总体上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包括: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生产力条件、理论基础和经历的 具体历史过程: (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发展。包括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马克 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马克思主义多样性和曲折性发展,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 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鲜明特征;针对现实问题讨论,明 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及其当代价值与方法。 【第一章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4学时 教学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2)唯物史观的发现 (3)新世界观的科学阐述 (4)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思想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包含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源头、《莱茵报》 时期令人困惑的“物质利益难题”、《德法年鉴》时期通往历史唯物主义的历程等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2)了解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科学世界观的初 步探索,《神圣家族》对唯物史观重要原理的进一步阐述,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3)重点掌握对新世界观的科学阐述。包括在《哲学的贫困》中对新世界观的第一次 公开阐述,《共产党宣言》对新世界观的系统阐述等。 (4)重点掌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思想。重点掌握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第一节和第二节,讲授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转变历程、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 第三节和第四节,以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奠定关 于新世界观和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等知识的基础,然后引领同学参与思考,并自我寻求结论的 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启发,建构唯物史观等相关知识的体系,掌握新 世界观的具体内容。讲授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思想。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4学时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创新 (2)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 (3)剩余价值的伟大发现 (4)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趋势的探索 (5)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创新。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历程,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创新等内容: (2)重点掌握劳动价值论。了解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过程,系统掌握使用价值、交换价 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理论以及商品拜物教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3)重点掌握剩余价值理论。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过程,全面系统掌握剩余价值 理论的基本内容。 (4)掌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趋势的深索。通过对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 通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及 其趋势。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依然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第一节内容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 创新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至四节内容采取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方式,以组织小组进行自学、讨论和课上分 享的方式进行,提高团队探讨能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上述方式建构劳动价 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体系:掌握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 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分享内容做点评,进行系统梳理和必要 补充。 第五节内容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根据前四节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及其趋势进行探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发展】4学时 教学内容: (1)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革命道路理论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探索 (3)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阐释 义学院 (5)马克思主义多方面的理论展开 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与革命道路理论。了解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发展历 程,重点掌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 (2)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探索。包括世界历史及其形成原因,以 及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评价。 (3)了解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包括能够将西欧模式机械地套用到俄国、 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特征及二重性的探讨,以及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及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 的构想等内容。 (4)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阐释。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阐述等内容。 (5)了解马克思主义多方面的理论展开,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伦理思想、 宗教思想、美学思想和军事思想等。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主要采取讲授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以及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探索和形成过程,掌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以及马克思主义 对世界历史的评价等问题。 第三节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讲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革命的认识和观 点。学生以交流发言形式探讨上述内容对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意义与启示。 第四节内容采取讲授与课堂分组讨论相结合方式,以组织小组进行自学、讨论和课上分 享的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学生通过上述方式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教师在学生分享后进行 系统梳理,并对学生分享进行点评和必要补充。 第五节内容主要采取讲授与自学方式进行。学生以自学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做全 面了解,并作课堂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进一步梳理和补充。 【第四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2学时 教学内容: (1)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伯恩斯坦主义的出现 (2)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 (4)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以及伯恩施坦主义出现的历史 背景和主要观点: (2)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包括罗莎·卢森堡、倍 倍儿、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捍卫; (3)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包括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对伯恩 施坦主义的全面批判等内容: (4)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中国和拉丁美洲的 传播情况。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串讲为辅。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自学、讨论和上 课分享,梳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以及卢 森堡、倍倍儿、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捍卫、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及对 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梳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影响等。教师作最后的串讲,引导学生 建构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路线图。 【第五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一、列宁对帝国主义理论的探索过程 二、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 三、帝国主义与战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和政党学说的新阐释 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和革命的新探索 二、阶级国家论与上升型民主革命 三、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第三节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一、全俄电气计划和新经济政策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和文化任务 第四节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系化归纳 教学要求: 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理解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和政党学说方 面的新阐释,重点掌握列宁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深刻理解列宁在推动马克思 主义发展上的努力与贡献以及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以俄为师”的原因。 教学方法: 第一节,以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前留下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挖掘材料的能力,更好理解列宁对帝国主义理论的探索过程。 第二节,主要采用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和政党学说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 考列宁在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探索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进而掌握列宁对 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和政党学说做出的新阐释。 第三节,采用教师对少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初步了解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 比学习并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异同,掌握两大社会主义国家初步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节,以组织团队进行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高团队探讨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 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一、“混合经济”的内在矛盾 二、20世纪20年代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次论战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特点 四、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局限 一、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局限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 一、从“人民民主制度”到苏联模式 二、苏联模式扩展的影响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在苏联的发展 一、围绕道路问题的理论争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阐释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化进程 五、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思维” 教学要求: 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理解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局限, 重点掌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在苏联的发展。 教学方法: 第一节,以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前留下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挖掘材料的能力,更好理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历史地 位。 第二节,采用教师对少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初步了解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然后引领同 学参与思考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的局限性。 第三节,以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前留下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挖掘材料的能力,更好理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 第四节,以组织团队进行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高团队探讨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 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的提升。 【第七章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肇始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马克思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研究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哲学基础的讨论 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探讨 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统一性的理解 四、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捍卫 第三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的理论探索 一、资本主义异化现象及其批判 二、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结构转型 三、资本主义危机与崩溃趋势 第四节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经济运行问题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人学本质及其争议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理论 三、对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的争论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四、西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独特路径 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与苏联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理解早期西方 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研究,重点掌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命 运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经济运行问题的探索。 教学方法: 第一节,以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前留下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挖掘材料的能力,更好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苏联马克思主义的不 同之处。 第二节,主要采用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早期西方马 克思主义如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个性探讨。 第三节,采用教师对少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初步了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引导同学思 考发生资本主义危机的原因以及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的必然命运。 第四节,以组织团队进行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高团队探讨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 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的提升。 【第八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理论的探索 一、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 二、对落后国家夺取政权之路的理论创新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和实践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理论成果 第四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理解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内容,重点掌 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列宁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深 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节,以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前留下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挖掘材料的能力,更好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主要采用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讲授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而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第三节,采用教师对少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初步了解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比学习并思考中国与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异同,掌握两大社会主义国家初步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节,以组织团队进行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高团队探讨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 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的提升。 【第九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研究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定位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内部之争 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和意识形态批判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总体特征 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剩余的吸收难题 三、晚期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多领域批判 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 一、资本国际化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趋势 二、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三、危机转嫁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困境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理论的兴起 一、对不发达问题的初期探索 二、依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世界体系论的扩展 四、不平等交换理论的独树一帜 教学要求: 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重点掌握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特征基本矛盾、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批判性分析,深刻理 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理论的研 究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 第一节,以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前留下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 充分发挥学生挖掘材料的能力,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研 究。 第二节,主要采用教师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多方面的批判分析。 第三节,采用教师对少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初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引导同 学思考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 第四节,以组织团队进行自学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高团队探讨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 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的提升。 【第十章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课题】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对新科技革命的性质和特征的研究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 二、新科技革命的性质 三、新科技革命的特征 第二节对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意义的探讨 一、对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认识 二、对新科技革命引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探讨 三、反思生态问题的技术批判维度 第三节对新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命运关系的反思 一、对技术与资本主义结合形成新的统治模式的批判 二、对技术带来人新的异化的分析与批判 三、对新科技革命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与反思 第四节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 二、科学技术革命与劳动价值论 三、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及社会主义的前途 四、新科技革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新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以及新科技革命的性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科 技革命对推动发展生产力和引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反思新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 影响,最后分析科学技术革命对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及社会主义的 前途的关系和影响。 教学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