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 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 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规范 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 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 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 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 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 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 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 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 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 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 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 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 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 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 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 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 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 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 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 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 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 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 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 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 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 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 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 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 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规范 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 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 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 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 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 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 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 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 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 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 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 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 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 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 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 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 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 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 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 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 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 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 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 1890 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 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 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 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 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 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 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茶叶科学体系, 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 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 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刘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伐的质朴之道,但因 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 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 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 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 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煕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 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 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 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 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 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 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 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髙燥地为 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直 有奇,刻石以迟。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 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 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B.三国魏晋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普遍饮茶,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以及行 销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时期真正成为国人日常饮用之物。 C.宋代宫廷的点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着一定的系统和仪式而成为精 神领域的享受,这说明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在宫廷。 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个品茗雅趣走向没落,基本没人提及品茗雅趣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中国人认为茶道是日本的国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茶饮上升到精神领域陆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完整茶叶科学体系, 规范了饮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B.饮茶开始时是属于贵族专利,后来饮茶扩展到士大夫阶层,但饮用方式比较 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没有唐代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会原因和交通外,还与禅教的兴盛有关,很多寺院推广 喝茶来提神不寐,因禅宗的影响很大,最终就影响刘民间。 D.现在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用大杯冲泡茶叶,这很符合古伐的质朴之道,但因 历史原因,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最初被认为是菜蔬等,所以饮茶的方式与后来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气息, 在三国魏晋时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 B.唐代在制茶技术没有宋代复杂,到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构成了一 种发达的品茗体系,使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期。 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仅是品味茶叶香味,更重要的还有通过品茶带来的心灵的 修养的提升,当然在饮茶时还会像唐代一样赏茶具。 D.清代在品茶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茶碗变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 杯,紫砂壶成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现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 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 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 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 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 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 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 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 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 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 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
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 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 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 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 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 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 念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髙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 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 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 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凑议论对要求建 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米 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 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 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历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 有不问意见。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5 分) (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 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 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 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 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 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 念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 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 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 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凑议论对要求建 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米 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 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 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历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 有不问意见。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5 分) (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旅寓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8.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5分) 9.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 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 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 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河为 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 (2)李白的《蜀道难》中, ”两句描写了激流、瀑布 喧嚣、石头滚滚的景象。 (3)韩愈在《师说》中,用 ”两句话说明“童子之 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 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幸存者 朝阳背着一个帆布包,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黄泥湾。他惊奇地发现,村里原本清 色的板打墙黑瓦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他凭着记忆, 在楼群里钻来钻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个破败的院落,是村里唯一残存的 板打墙黑瓦屋。院墙东倒西歪,墙头杂草丛生,院门上布满窟窿和裂缝。他迟疑 地推开院门,门轴咯咯吱吱地夸张地响了几声 娘坐在院子里。朝阳目不错珠地看着她。和印象里的娘相比,他感觉眼前的娘有 些瘦,有些黑。娘一动未动,像极了一尊雕像,或者说,在这个瞬间,她凝固了。 朝阳哆嗦着,想喊一声娘,但没有喊岀声。他踉跄几步,向娘扑过去,猛地跪在 娘的膝前 他抬起头,已是满眼的泪水。娘缓过神来,眼泪也夺眶而出,一滴一滴浇在他仰 起的脸上。他低沉地喊一声,娘!话音未落,娘紧紧抱住了他· 我爷爷、奶奶呢? 他们都走了。他们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出事以后,你奶奶没过半个月就走了,半 年以后,你爷爷也走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旅寓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8.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5 分) 9.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 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 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诗经·氓》中, “ , ”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河为 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 ”两句描写了激流、瀑布 喧嚣、石头滚滚的景象。 (3)韩愈在《师说》中,用 “ , ”两句话说明“童子之 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 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幸存者 江 岸 朝阳背着一个帆布包,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黄泥湾。他惊奇地发现,村里原本清一 色的板打墙黑瓦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他凭着记忆, 在楼群里钻来钻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个破败的院落,是村里唯一残存的 板打墙黑瓦屋。院墙东倒西歪,墙头杂草丛生,院门上布满窟窿和裂缝。他迟疑 地推开院门,门轴咯咯吱吱地夸张地响了几声。 娘坐在院子里。朝阳目不错珠地看着她。和印象里的娘相比,他感觉眼前的娘有 些瘦,有些黑。娘一动未动,像极了一尊雕像,或者说,在这个瞬间,她凝固了。 朝阳哆嗦着,想喊一声娘,但没有喊出声。他踉跄几步,向娘扑过去,猛地跪在 娘的膝前。 他抬起头,已是满眼的泪水。娘缓过神来,眼泪也夺眶而出,一滴一滴浇在他仰 起的脸上。他低沉地喊一声,娘!话音未落,娘紧紧抱住了他…… 我爷爷、奶奶呢? 他们都走了。他们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出事以后,你奶奶没过半个月就走了,半 年以后,你爷爷也走了
我……黄叔呢? 村里人容不下他,说他害了你,把你奶奶、爷爷都气死了,把他撵走了 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朝阳不知道说什么好,呆呆地看着娘。小时 候,他一直以为黄叔是自己的亲爹。可是,他叫张朝阳,黄叔叫黄秋生。长大以 后,他才明白,黄秋生是他后爹。娘把什么都跟他说了。黄秋生是爹生前的战友 他们曾经一起在云南边境一个武警缉毒中队服役。他复员以后,没有回四川老家, 来到了河南。他来的时候,朝阳才三岁。朝阳八岁的时候,爷爷、奶奶认黄秋生 当了儿子,不久,在爷爷、奶奶的撮合下,他和朝阳的娘拜堂成亲。打那以后, 朝阳有时候把他喊爹,有时候依旧把他喊黄叔。无论朝阳喊什么,他都兴髙采烈 地答应。为了朝阳,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你还恨他吗 上囚车的时候,你说过,你要杀了他 那时,我不懂事。 娘不由自主地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傍晚。朝阳在城市打了几年工,一直灰头土脸的, 没混出人样。可是有一次回来,突然光鲜了,出手也阔绰,一把给了娘两千元钱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再次回来的时候,是一个傍晚。他慌里慌张,喝水、 吃饭都狼吞虎咽,吃饱喝足以后,他让娘给他拿些钱,他马上要走。这个时候, 黄叔回来了,拦住了他。 你知道吗?他向派出所举报你,征求了我的意见,我同意的。 他怎么说的? 他问我,他是不是你的爹?我说,怎么不是?他说,那好,朝阳的事儿,我来处 理 他劝我去自首,我没有答应。 朝阳当然不会忘记,他在桥头接货,警察神兵天降,实施抓捕。他不要命地跑, 好不容易逃掉了,逃回了家。黄叔把娘关在屋外,逼他说实话。朝阳只得如实说 了。他在工地上认识一个朋友,朋友给他介绍了一桩生意,比打工赚钱,还累不 着。开始的时候,只让他望风,没有让他参与行动。后来他参加行动了。这次在 桥头接货,他被警察盯上了。 要恨,你恨娘吧 我现在谁也不恨,要恨,只恨自己。 真的这样想 其实,我应该感谢黄叔。 朝阳进了派出所以后,把所知道的情况竹筒倒豆子,和盘托出。因为陷的不深, 且有提供线索的功劳,将功折罪,只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后来从一个同籍的狱 警嘴里,他陆陆续续地了解到,当年一起参与贩毒的同伙,不是因为吸毒抢劫杀 人,就是因为贩毒数额巨大,都被处以极刑。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黄叔,现在,又成家了吗? 我们没有离婚。他说,你爷爷、奶奶入土为安了,他只完成任务的一半,照顾好 我们娘儿俩,是他的另一半任务。 那你们 他在城市打工。我哪里也不去,等你回家。他每月寄钱回来,我一分没花,都给 你攒着
我……黄叔呢? 村里人容不下他,说他害了你,把你奶奶、爷爷都气死了,把他撵走了。 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朝阳不知道说什么好,呆呆地看着娘。小时 候,他一直以为黄叔是自己的亲爹。可是,他叫张朝阳,黄叔叫黄秋生。长大以 后,他才明白,黄秋生是他后爹。娘把什么都跟他说了。黄秋生是爹生前的战友, 他们曾经一起在云南边境一个武警缉毒中队服役。他复员以后,没有回四川老家, 来到了河南。他来的时候,朝阳才三岁。朝阳八岁的时候,爷爷、奶奶认黄秋生 当了儿子,不久,在爷爷、奶奶的撮合下,他和朝阳的娘拜堂成亲。打那以后, 朝阳有时候把他喊爹,有时候依旧把他喊黄叔。无论朝阳喊什么,他都兴高采烈 地答应。为了朝阳,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你还恨他吗? 我…… 上囚车的时候,你说过,你要杀了他。 那时,我不懂事。 娘不由自主地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傍晚。朝阳在城市打了几年工,一直灰头土脸的, 没混出人样。可是有一次回来,突然光鲜了,出手也阔绰,一把给了娘两千元钱。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他再次回来的时候,是一个傍晚。他慌里慌张,喝水、 吃饭都狼吞虎咽,吃饱喝足以后,他让娘给他拿些钱,他马上要走。这个时候, 黄叔回来了,拦住了他。 你知道吗?他向派出所举报你,征求了我的意见,我同意的。 他怎么说的? 他问我,他是不是你的爹?我说,怎么不是?他说,那好,朝阳的事儿,我来处 理。 他劝我去自首,我没有答应。 朝阳当然不会忘记,他在桥头接货,警察神兵天降,实施抓捕。他不要命地跑, 好不容易逃掉了,逃回了家。黄叔把娘关在屋外,逼他说实话。朝阳只得如实说 了。他在工地上认识一个朋友,朋友给他介绍了一桩生意,比打工赚钱,还累不 着。开始的时候,只让他望风,没有让他参与行动。后来他参加行动了。这次在 桥头接货,他被警察盯上了。 要恨,你恨娘吧…… 我现在谁也不恨,要恨,只恨自己。 真的这样想? 其实,我应该感谢黄叔。 朝阳进了派出所以后,把所知道的情况竹筒倒豆子,和盘托出。因为陷的不深, 且有提供线索的功劳,将功折罪,只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后来从一个同籍的狱 警嘴里,他陆陆续续地了解到,当年一起参与贩毒的同伙,不是因为吸毒抢劫杀 人,就是因为贩毒数额巨大,都被处以极刑。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黄叔,现在,又成家了吗? 我们没有离婚。他说,你爷爷、奶奶入土为安了,他只完成任务的一半,照顾好 我们娘儿俩,是他的另一半任务。 那你们…… 他在城市打工。我哪里也不去,等你回家。他每月寄钱回来,我一分没花,都给 你攒着
娘劝过黄秋生无数次,村里人撵他走,他干脆回四川老家算了。他执意不从。他 说,如果不是老班长纵身扑到了他,被毒贩打中的就不会是老班长,而是他黄秋 生。老班长牺牲了,他的余生,就是替老班长活着了。令他难过的是,老班长死 在毒贩手上,可他唯一的儿子,却阴错阳差地卷入了贩毒团伙。是他的溺爱,让 朝阳养成了拈轻怕重、不能吃苦的习惯,从而导致了他的失足。他后悔莫及。 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想让黄叔带我们去一趟云南烈士陵园,我要给爹扫墓 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 (选自《2015年度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张朝阳的爷爷、奶奶是两位内心充满矛盾的老人,他们对待黄秋生 和自己的孙子张朝阳都是爱恨交加,小说真实、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一对农村老 人形象 B.“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主要交代了母子二人因十年的 时间而产生的陌生感,“堆积”说明这种陌生感的强烈性,这样写为了引出下文 举报的情节。 C.文本通过张朝阳的回忆介绍了张朝阳十年前被老黄举报被抓的事情以 及在狱中知道的当年一起贩毒的同伙都被处以极刑,以此表现张朝阳不生老黄气 的主要原因。 D.“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说明张朝阳已经把老黄当做 自己的父亲了,特别是经过,十年的监狱生活,张朝阳更加成熟,知道了自己的 错误根源。 E.文本的题目“幸存者”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年老黄和张朝阳的亲生父 亲一起缉毒时老黄是幸存的人,二是张朝阳所在的贩毒集团最终只有张朝阳活下 来 (2)文章第一、二段额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塑造“娘”这一形象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4)文本中黄秋生的形象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 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 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 1962年,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 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 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
娘劝过黄秋生无数次,村里人撵他走,他干脆回四川老家算了。他执意不从。他 说,如果不是老班长纵身扑到了他,被毒贩打中的就不会是老班长,而是他黄秋 生。老班长牺牲了,他的余生,就是替老班长活着了。令他难过的是,老班长死 在毒贩手上,可他唯一的儿子,却阴错阳差地卷入了贩毒团伙。是他的溺爱,让 朝阳养成了拈轻怕重、不能吃苦的习惯,从而导致了他的失足。他后悔莫及。 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想让黄叔带我们去一趟云南烈士陵园,我要给爹扫墓。 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 (选自《2015 年度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张朝阳的爷爷、奶奶是两位内心充满矛盾的老人,他们对待黄秋生 和自己的孙子张朝阳都是爱恨交加,小说真实、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一对农村老 人形象。 B.“沉默像一座山,堆积在娘儿俩中间”主要交代了母子二人因十年的 时间而产生的陌生感,“堆积”说明这种陌生感的强烈性,这样写为了引出下文 举报的情节。 C.文本通过张朝阳的回忆介绍了张朝阳十年前被老黄举报被抓的事情以 及在狱中知道的当年一起贩毒的同伙都被处以极刑,以此表现张朝阳不生老黄气 的主要原因。 D.“以后的事情,我都听黄叔的,他是一家之主”说明张朝阳已经把老黄当做 自己的父亲了,特别是经过,十年的监狱生活,张朝阳更加成熟,知道了自己的 错误根源。 E.文本的题目“幸存者”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年老黄和张朝阳的亲生父 亲一起缉毒时老黄是幸存的人,二是张朝阳所在的贩毒集团最终只有张朝阳活下 来。 (2)文章第一、二段额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塑造“娘”这一形象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4)文本中黄秋生的形象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 1930 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 年 4 月入党,1953 年 6 月入伍,曾创作 1000 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 100 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 100 余项。 1962 年,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 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 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
在探亲的假期中,阎肃思绪像奔涌的泉水,像爆发的火山,从笔端、从 心中倾泻而出,整整写了18天,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一气呵成。 剧本写作仅18天,而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3年。1964年9月, 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创 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雪压不弯、风吹不倒 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 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又是一个18天,他3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 整部戏的创作排练。作曲家王祖皆说:“耳顺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 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而阎肃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 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歌剧《党 的女儿》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 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阎肃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 当年为了在歌剧《江姐》基础上改编京剧《红岩》,阎肃主动提出去曾 经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体验生活,把手反铐上,戴上脚镣,脚镣很重,碰到踝骨 那是钻心的疼,吃饭、睡觉都不解开。那七天七夜,他感受到了铁窗内失去自由 的痛苦,他看到了国民党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为了体验上大刑,他 还真的上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的脚下加到第二块砖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 要绷断了 那种刻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使他在进行创作时,一次又一次无法控 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笔下流出的,字字是泪、句句是血,活生生的江姐就这样被 他搬上了舞台。“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经过 两年锤炼,他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反复排练修改,最后连 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厅传来的声音,一边和面,一边哼唱,也一边感动得流 下眼泪 阎肃的创作从未离开过人民和生活,他说: 旦确定干什么,就要学 会‘扎猛子’,往根上去。”65年来,他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 阵地、边防哨所,处处留下了足迹和歌声。65年来,他为部队写了多少军歌、 师歌、团歌、连歌,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阎肃说:“人年轻要多干、少 争、少斗,多学别人的长处;人老了,尤其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 作为文艺界的“常青树”,阎肃在拉大幕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在 西南军区文工团时,阎肃被编入合唱队。那时候,要求演员“一专三会八能”, 拉大幕、管汽灯、演岀催场,阎肃什么都干。从拉大幕开始的艺术道路,到被称 为文艺界的“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阎肃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 怎么就有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 钟。”和阎肃合作创作了《江姐》等多部作品的作曲家羊鸣说:“阎肃不怕困难, 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再就是爱学习。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探亲的假期中,阎肃思绪像奔涌的泉水,像爆发的火山,从笔端、从 心中倾泻而出,整整写了 18 天,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一气呵成。 剧本写作仅 18 天,而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 3 年。1964 年 9 月, 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创 造了中国歌剧史上 5 次复排、演出 1000 多场的奇迹,“雪压不弯、风吹不倒, 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991 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 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 70 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又是一个 18 天,他 3 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 整部戏的创作排练。作曲家王祖皆说:“耳顺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 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而阎肃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 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歌剧《党 的女儿》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 70 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 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阎肃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 当年为了在歌剧《江姐》基础上改编京剧《红岩》,阎肃主动提出去曾 经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体验生活,把手反铐上,戴上脚镣,脚镣很重,碰到踝骨 那是钻心的疼,吃饭、睡觉都不解开。那七天七夜,他感受到了铁窗内失去自由 的痛苦,他看到了国民党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为了体验上大刑,他 还真的上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的脚下加到第二块砖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 要绷断了…… 那种刻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使他在进行创作时,一次又一次无法控 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笔下流出的,字字是泪、句句是血,活生生的江姐就这样被 他搬上了舞台。“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经过 两年锤炼,他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反复排练修改,最后连 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厅传来的声音,一边和面,一边哼唱,也一边感动得流 下眼泪。 阎肃的创作从未离开过人民和生活,他说:“一旦确定干什么,就要学 会‘扎猛子’,往根上去。”65 年来,他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 阵地、边防哨所,处处留下了足迹和歌声。65 年来,他为部队写了多少军歌、 师歌、团歌、连歌,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阎肃说:“人年轻要多干、少 争、少斗,多学别人的长处;人老了,尤其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 作为文艺界的“常青树”,阎肃在拉大幕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在 西南军区文工团时,阎肃被编入合唱队。那时候,要求演员“一专三会八能”, 拉大幕、管汽灯、演出催场,阎肃什么都干。从拉大幕开始的艺术道路,到被称 为文艺界的“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阎肃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 怎么就有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 钟。”和阎肃合作创作了《江姐》等多部作品的作曲家羊鸣说:“阎肃不怕困难, 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再就是爱学习。”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阎肃创作了许许多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包括首经风靡一时的京腔京韵京曲。 这些歌唱醉了听众,唱红了歌星,他也成了词坛上公认的“大 腕 (《走近阎肃》) ②阎肃认为,好歌不是凭空造的,它来自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植根于博大 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 (《阎肃:在 “风花雪月”中为兵服务一辈子》) ③阎肃老师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满怀激情地创作, 脑子里永远有最新鲜、最时尚的东西,他从不排斥新事物,时刻表现出“执着、 随和、青春、阳光”,有“老顽童”“老时尚”“老玉米”的昵 称 (《羡慕阎肃老爷子》)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本通过第一段交代阎肃的出生年份、出生地以及入党、入伍时间和创作方 面的重要贡献、获得的奖项等概括介绍阎肃,以引出下文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 B.由阎肃作词的歌剧《江姐》历经3年的打磨、谱曲、排演,在公演时引起轰 动,后来有5次复排,其中体现的“红梅精抻”对后来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教育。 C.在排练京剧《红岩》时,食堂大师傅都能唱《红岩》的曲子的细节描写体现 了《红岩》排练时间之长,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了阎肃工作的精益求精。 D.阎肃喜欢下基层,几十年来,他跑了空军所有的部队,到哪里都亲自为战士 唱歌,为部队写了许许多多的歌曲,是一位为兵服务一辈子的文艺界“常青树” E.阎肃被人昵称为“老时尚”,体现了他对时尚的孜孜追求,也正是这种对最 新鲜思想的深入理解,阎肃才能满怀激情的创作,才能在任何岗位上都很好地履 行自己的职责。 (2)文本大量引用传主阎肃的话有何具体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文章最后一段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被称赞为“国宝级艺术家”的阎肃在戏剧创作方面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 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天的文艺演出由区文广新局组织选送,以歌舞、戏曲名段、乐器演奏等为主 体,独具匠心的编排, 的表演,令在场的乡亲们看得如痴 如醉。 ②近日,梅氏传媒发布一组梅兰芳早年泳装照,照片中梅兰芳身着泳装表演跳水, 动作 想必梅兰芳先生当年在运动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③华为手机前面板上方依次排列着前置摄像头、光线感应和听筒,比起其它手机 将这几个部件挤成一堆杂乱无章的做法,我更为喜欢华为这 种_ 的排列
①阎肃创作了许许多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包括首经风靡一时的京腔京韵京曲。 这些歌唱醉了听众,唱红了歌星,他也成了词坛上公认的“大 腕”。 (《走近阎肃》) ②阎肃认为,好歌不是凭空造的,它来自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植根于博大 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 (《阎肃:在 “风花雪月”中为兵服务一辈子》) ③阎肃老师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满怀激情地创作, 脑子里永远有最新鲜、最时尚的东西,他从不排斥新事物,时刻表现出“执着、 随和、青春、阳光”,有“老顽童”“老时尚”“老玉米”的昵 称。 (《羡慕阎肃老爷子》)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文本通过第一段交代阎肃的出生年份、出生地以及入党、入伍时间和创作方 面的重要贡献、获得的奖项等概括介绍阎肃,以引出下文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 B.由阎肃作词的歌剧《江姐》历经 3 年的打磨、谱曲、排演,在公演时引起轰 动,后来有 5 次复排,其中体现的“红梅精抻”对后来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教育。 C.在排练京剧《红岩》时,食堂大师傅都能唱《红岩》的曲子的细节描写体现 了《红岩》排练时间之长,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了阎肃工作的精益求精。 D.阎肃喜欢下基层,几十年来,他跑了空军所有的部队,到哪里都亲自为战士 唱歌,为部队写了许许多多的歌曲,是一位为兵服务一辈子的文艺界“常青树”。 E. 阎肃被人昵称为“老时尚”,体现了他对时尚的孜孜追求,也正是这种对最 新鲜思想的深入理解,阎肃才能满怀激情的创作,才能在任何岗位上都很好地履 行自己的职责。 (2)文本大量引用传主阎肃的话有何具体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文章最后一段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4)被称赞为“国宝级艺术家”的阎肃在戏剧创作方面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 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第Ⅱ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当天的文艺演出由区文广新局组织选送,以歌舞、戏曲名段、乐器演奏等为主 体,独具匠心的编排, 的表演,令在场的乡亲们看得如痴 如醉。 ②近日,梅氏传媒发布一组梅兰芳早年泳装照,照片中梅兰芳身着泳装表演跳水, 动作 ,想必梅兰芳先生当年在运动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③华为手机前面板上方依次排列着前置摄像头、光线感应和听筒,比起其它手机 将这几个部件挤成一堆杂乱无章的做法,我更为喜欢华为这 种 的排列
A.有板有眼 有声有色有条有理 B.有声有色有板有 眼有条有理 C.有条有理 有板有眼有声有色 D.有声有色有条有 理有板有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将老年人在大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费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基础上,北 京人社局又出台政策鼓励社区卫生机构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纳入医保 报销范围。 B.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 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 不通的 C.特赦体现了中国的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展示我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 信,树立了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 D.今年团中央将重点做好志愿服务信用档案工作,服务表现优秀的志愿 者,推荐纳入全国社会信用系,倡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形成良好的 社会氛围。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影评进入自媒体时代后, 。对电影投资人来 说,票房是评价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对影评人来说,更看重电影的结构、叙事方 法、演员演技等比较专业的内容:;当然,你去问普通观众,从一万个人那里,可 能收获到100个评价标准 A.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 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B.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 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C.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 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D.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 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 土 ,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黄土的分布;但 是 覆盖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 约62万平方千来。那么, ③?近代以来,人们对黄土成因的认识 形成多种学说,最著名最“水成说”“风成说”“残积说”“多种成因说”和 “新风成说”。 17.下面是“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评选入围作品”的主体图形,请 写出除文字外构图要亲,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个宇。(6分)
A.有板有眼 有声有色 有条有理 B.有声有色 有板有 眼 有条有理 C.有条有理 有板有眼 有声有色 D.有声有色 有条有 理 有板有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将老年人在大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费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基础上,北 京人社局又出台政策鼓励社区卫生机构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纳入医保 报销范围。 B.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 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 不通的。 C.特赦体现了中国的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展示我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 信,树立了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 D.今年团中央将重点做好志愿服务信用档案工作,服务表现优秀的志愿 者,推荐纳入全国社会信用系,倡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形成良好的 社会氛围。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影评进入自媒体时代后, 。对电影投资人来 说,票房是评价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对影评人来说,更看重电影的结构、叙事方 法、演员演技等比较专业的内容;当然,你去问普通观众,从一万个人那里,可 能收获到 100 个评价标准。 A.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 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B.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 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C.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 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D.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 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 土。 ① ,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黄土的分布;但 是, ② ,覆盖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 约 62 万平方千来。那么, ③ ?近代以来,人们对黄土成因的认识 形成多种学说,最著名最“水成说”“风成说”“残积说”“多种成因说”和 “新风成说”。 17.下面是“乡村学校从教 30 年教师荣誉徽标评选入围作品”的主体图形,请 写出除文字外构图要亲,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宇。(6 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童星”赵欣培因为饰演δ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红孩儿一角为人熟知, 后采他放弃演艺事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后被保送中科院硕博连读。他认 为做个幸福的普通人更好,自己当年的选择非常正确。 对赵欣培当年放弃明星光环转而参加髙考的选择,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有待商榷, 因为作为演员的赵欣培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许会更大。也有人认为赵欣培当年的 选择十分冒险,因为作为演员的他已经成功,今后的路会很通畅;但作为考生的 他要走的路会很长,并且还有失败的可能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旨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明文体,自拟标题;下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与解析 1.C【解析】扩大范围。“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中宫廷”错误, 文中有“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可以判断出随后的茶书、茶人的 世界应该扩大到整个社会。 2.D【解析】胡乱联系。“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错误, 原文说“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意思是因 为中国的茶道长期无人提及,造成一些人认为茶道就是日本的而不是中国的错误 观念。 3.B【解析】延伸过度。“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错误,原文的意思 是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主要因为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构成了一种发达 的品茗体系,而不是因为制茶技术的发展。 4.C【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 除法得出答案。比如A、B两项中,不同的停顿点有“郡有临漳台掘溪山/最胜 处作龙江书院”“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和“横经 自讲人/用散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横经自讲/人用散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等。前一部分中,从“溪山”作“最胜 处”的定语的角度分析,“处”后要停顿;从“其上”的前面省略介词“于”判 断,“其上”是“龙江书院”的倒置状语,可以判断“其上”后要停顿;“既成 的意思是完工,可以判断单独成句。第二部分,从主语“自”分析,谓语“讲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著名“童星”赵欣培因为饰演 86 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红孩儿一角为人熟知, 后采他放弃演艺事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后被保送中科院硕博连读。他认 为做个幸福的普通人更好,自己当年的选择非常正确。 对赵欣培当年放弃明星光环转而参加高考的选择,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有待商榷, 因为作为演员的赵欣培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许会更大。也有人认为赵欣培当年的 选择十分冒险,因为作为演员的他已经成功,今后的路会很通畅;但作为考生的 他要走的路会很长,并且还有失败的可能。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旨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明文体,自拟标题;下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淮十校”2016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与解析 1.C 【解析】扩大范围。“整个宋代的茶书和茶人的世界中宫廷”错误, 文中有“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可以判断出随后的茶书、茶人的 世界应该扩大到整个社会。 2.D 【解析】胡乱联系。“我们祖先创造的茶道已与中国文化无关了”错误, 原文说“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意思是因 为中国的茶道长期无人提及,造成一些人认为茶道就是日本的而不是中国的错误 观念。 3.B 【解析】延伸过度。“明代制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错误,原文的意思 是明代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主要因为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构成了一种发达 的品茗体系,而不是因为制茶技术的发展。 4.C 【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 除法得出答案。比如 A、B 两项中,不同的停顿点有“郡有临漳台掘溪山/最胜 处作龙江书院”“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和“横经 自讲人/用散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横经自讲/人用散动/ 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等。前一部分中,从“溪山”作“最胜 处”的定语的角度分析,“处”后要停顿;从“其上”的前面省略介词“于”判 断,“其上”是“龙江书院”的倒置状语,可以判断“其上”后要停顿;“既成” 的意思是完工,可以判断単独成句。第二部分,从主语“自”分析,谓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