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晏几道
临江仙 晏几道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 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 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 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 在,曾照彩云归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 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 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 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 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 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 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 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 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 自己的相思。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 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译文: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 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 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 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 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 自己的相思。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 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主题: 感旧怀人 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抒发人世无常、欢娱难在的淡淡哀 愁 艺术手法: 1、结构严谨,对比烘托 2、虚笔结尾,意味深长
主题: ❖感旧怀人 ❖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抒发人世无常、欢娱难在的淡淡哀 愁。 艺术手法: 1、结构严谨,对比烘托 2、虚笔结尾,意味深长
清平乐 黄庭坚
清平乐 黄庭坚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 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装诗人词y书法家:=盛楼时的 宋回又担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 擅文章、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玉苏轼,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一.作者简介: ❖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 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 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 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 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 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令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 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二.写作背景: ❖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 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 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 风飞过蔷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 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 风飞过蔷薇
词的赏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 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今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 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 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 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 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 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 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 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 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 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 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 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 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 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 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 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 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 手法,赋春天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