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 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 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 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 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 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 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 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 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 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 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 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 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 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 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 “髙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 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 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 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 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 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 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 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 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 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 于幽静
江西省南昌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 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 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 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 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 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 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 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 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 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 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 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 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 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 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 “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 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 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 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 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 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 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 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 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 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 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 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 静。 B.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 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 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 境的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 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 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 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 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 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 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 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 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 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 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 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 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 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 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 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 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 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 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 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 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 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 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C. 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 的距离。 D.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 境的生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 境界。 B. 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 则。 C. 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 觉艺术。 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 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 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 5 月,同现在差不 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 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 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 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 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 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 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 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 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 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 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 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 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 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 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 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 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 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 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 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 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 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 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 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 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 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 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 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 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 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 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 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 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 来到湖上的荼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 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 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 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 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 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 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 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 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 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 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 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 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 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 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4.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追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 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 B.“听风楼”的“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 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 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 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 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 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 1938 年 8 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 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 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 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 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 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 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 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 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 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 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 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 来到湖上的荼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 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 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 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 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 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 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 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 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 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 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 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 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 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 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4.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借追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 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 B. “听风楼”的“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 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第⑦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 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D.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 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5.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 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地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 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 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 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 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 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 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 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 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 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 更好地读懂中国。 创新中国表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 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 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 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 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 海 唱响中国和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 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 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 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 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 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 律 硏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 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 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 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
C. 第⑦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 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D. 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 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5. 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 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 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地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 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 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 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 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 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 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 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 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 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 更好地读懂中国。 创新中国表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 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 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 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 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 海。 唱响中国和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 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 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 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 “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 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 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 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 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 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
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 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 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 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 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 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 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 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 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 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 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 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 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 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 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 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043亿美元,《功 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 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士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 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 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 述。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 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 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 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 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 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 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 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 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 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 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 然是断桥。整台晩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 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 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 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 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 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 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 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 母分别为 E、R、G,把 ERG 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 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 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 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 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 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 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 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 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 3 . 043 亿美元,《功 夫熊猫》更以 5.771 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 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士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 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 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 述。2016 年 G20 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 300 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 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 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 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 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 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 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 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 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 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 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 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 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四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 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一—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 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 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 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 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 7.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D.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平凡的世界》这部名著里,孙少安这一人物形象能够很好地体现“材料二” 中画线句的意思 B.根据“材料二”,讲故事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讲故事时需要没有多余 信息,重视受众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以及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根据“材料三”,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是 它们不仅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还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D.根据“材料三”,《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扣人心 弦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西合壁的叙事视角共同作用的结果。 E.在复兴之路上,中国正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前三则材料在如何讲 好中国故事这个角度,都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言。 9.材料四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 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授太原知县,以才调榆次。崇祯四年,举治行 卓异入为御史。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出视两浙盐法,数 条奏利弊。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还朝,复按河南 监军讨贼。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肭不敢击。仼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 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 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 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如故。 河南人据坞壁自保者数十,贼悉摧破之,任学不能大创也。进忠佯求抚,文灿及 巡抚常道立许之,乘间逸去。事闻,任学与文灿、道立并镌秩。七月,任学督岱 等赴罗山,合左良玉军击汝才、万庆,大败之。九月,进忠寇开封。岱奋击,贼 尽弃辎重遁入大隗山,获其妻子。其冬,京师戒严,任学入卫,道谒文灿,言: “献忠狼子野心,终为国患,我以勤王为名,出其不意,可立缚也。”文灿不能 用。抵畿南,有诏却还。巡抚道立调良玉兵于陕州,贼乘卢氏虚,遁入内乡、淅 川,为文灿所劾。明年除道立名,任学亦镌一秩。寻与左良玉蹙李万庆于内乡 万庆方降,献忠已叛,文灿尽调河南军援剿,独任学留汝南。川贵总督李若星论 文灿主抚之谬,请复任学原官,摄行大将,督察军事。不从。七月,献忠合汝才
材料四: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 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 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 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 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 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 7.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 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平凡的世界》这部名著里,孙少安这一人物形象能够很好地体现“材料二” 中画线句的意思。 B. 根据“材料二”,讲故事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讲故事时需要没有多余 信息,重视受众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以及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 根据“材料三”,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是 它们不仅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还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D. 根据“材料三”,《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扣人心 弦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共同作用的结果。 E. 在复兴之路上,中国正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前三则材料在如何讲 好中国故事这个角度,都给予了很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言。 9. 材料四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 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授太原知县,以才调榆次。崇祯四年,举治行 卓异入为御史。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出视两浙盐法,数 条奏利弊。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还朝,复按河南, 监军讨贼。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朒不敢击。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 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 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 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如故。 河南人据坞壁自保者数十,贼悉摧破之,任学不能大创也。进忠佯求抚,文灿及 巡抚常道立许之,乘间逸去。事闻,任学与文灿、道立并镌秩。七月,任学督岱 等赴罗山,合左良玉军击汝才、万庆,大败之。九月,进忠寇开封。岱奋击,贼 尽弃辎重遁入大隗山,获其妻子。其冬,京师戒严,任学入卫,道谒文灿,言: “献忠狼子野心,终为国患,我以勤王为名,出其不意,可立缚也。”文灿不能 用。抵畿南,有诏却还。巡抚道立调良玉兵于陕州,贼乘卢氏虚,遁入内乡、淅 川,为文灿所劾。明年除道立名,任学亦镌一秩。寻与左良玉蹙李万庆于内乡。 万庆方降,献忠已叛,文灿尽调河南军援剿,独任学留汝南。川贵总督李若星论 文灿主抚之谬,请复任学原官,摄行大将,督察军事。不从。七月,献忠合汝才
自房县西走,岱偕良玉追之。贼伏兵要害,岱陷于贼,良玉军亦大败。事闻,任 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 10.下列句文中则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項是 A.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B.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C.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D.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A.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 官 B.中原,文中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的“中土”“中州”与其同义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D.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张任学正直敢言。张任学巡按河南时,各位将领面对贼寇的强横猖獗,畏缩 不敢进击,他生发感慨,并上疏指责诸位将领。 B.张任学坚持上奏。在担任御史时,张任学陈述蜀中三大苦处,皇上不采纳, 但他不放弃,审察两浙盐政时仍多次上奏。 C.张任学曾被贬职。马进忠假装接受招抚,趁机逃走。张任学被削降官阶;贼 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浙川,第二年张任学被降一级官阶。 D.张任学有远见。他认为张献忠投降是狼子野心,会成为祸患,就想设计抓捕 献忠,可惜文灿不答应,后來献忠果然叛变 1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 (2)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 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 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項是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 然来往
自房县西走,岱偕良玉追之。贼伏兵要害,岱陷于贼,良玉军亦大败。事闻,任 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 10. 下列句文中则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項是 A. 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B. 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C. 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D. 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 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A. 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 官”。 B. 中原,文中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的“中土”“中州”与其同义。 C. 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D. 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 张任学正直敢言。张任学巡按河南时,各位将领面对贼寇的强横猖獗,畏缩 不敢进击,他生发感慨,并上疏指责诸位将领。 B. 张任学坚持上奏。在担任御史时,张任学陈述蜀中三大苦处,皇上不采纳, 但他不放弃,审察两浙盐政时仍多次上奏。 C. 张任学曾被贬职。马进忠假装接受招抚,趁机逃走。张任学被削降官阶;贼 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浙川,第二年张任学被降一级官阶。 D. 张任学有远见。他认为张献忠投降是狼子野心,会成为祸患,就想设计抓捕 献忠,可惜文灿不答应,后來献忠果然叛变。 13.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 (2)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 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 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項是 A. 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 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 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 之意。 D.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 的苦闷 E.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 情趣 15.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蟹借穴而居来比喻说明学习者用心浮躁的一句是 (2)《逍遥游》中在列举完有关大知小知、大年小年的一系列事例后,针对它 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庄子总结了一句,这一句是“ (3)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 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 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 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 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 ③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 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 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 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 边关系 ⑥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 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资控股实体便应运而生。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说书这一行,单田芳可谓世家出身,父亲母亲都是书曲艺人。他将这门艺 术发扬光大,不仅成为当代“评书四大家”之一,更创下了“凡有井水处,皆听 单田芳”的声名 B.据法新社布里斯班11月16日电,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 马再次否认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强调中国应当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 任的大国
B. 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 握竿垂钓。 C. “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 之意。 D. 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 的苦闷。 E.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 情趣。 15. 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蟹借穴而居来比喻说明学习者用心浮躁的一句是 “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在列举完有关大知小知、大年小年的一系列事例后,针对它 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庄子总结了一句,这一句是“___________”。 (3)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 关系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 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 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 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 ③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 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 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 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 边关系。 ⑥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 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资控股实体便应运而生。 A. ②④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③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说书这一行,单田芳可谓世家出身,父亲母亲都是书曲艺人。他将这门艺 术发扬光大,不仅成为当代“评书四大家”之一,更创下了“凡有井水处,皆听 单田芳”的声名。 B. 据法新社布里斯班 11 月 16 日电,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 马再次否认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强调中国应当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 任的大国
C.周小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 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D.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 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19.下列各句,最得体的一句是 A.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 D.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20.将下面的短语组合成对联,适合张贴在教师办公室的一副是 ①芝兰绕阶 ②黄牛耕地③翠柳迎春 ④桃李满园 ⑤千里绿 ⑥春绣锦 ⑦座凝香 ⑧万山金 A.③⑤②⑧B.③⑤①⑦ ④⑥① D.④⑥②⑧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 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 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 ,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 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人们被 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有人说,诗句激发 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的内心重新丰富起来:文字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一封家书 能抚平时代的创伤;朴实的话语能带给人们充满温馨的心灵体验,如和煦的春日 阳光,令人宁静愉悦。但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 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这些议论,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 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 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C. 周小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 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D. 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 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19. 下列各句,最得体的一句是 A.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给你扎出血来了!” D. 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20. 将下面的短语组合成对联,适合张贴在教师办公室的一副是 ①芝兰绕阶 ②黄牛耕地 ③翠柳迎春 ④桃李满园 ⑤千里绿 ⑥春绣锦 ⑦座凝香 ⑧万山金 A. ③⑤②⑧ B. ③⑤①⑦ C. ④⑥①⑦ D. ④⑥②⑧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 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_________________。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 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_______________。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____________,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 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人们被一 首首精美的诗词吸引,被一句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情打动……有人说,诗句激发 了人们的想象力,让人的内心重新丰富起来;文字唤起了人们的回忆,一封家书 能抚平时代的创伤;朴实的话语能带给人们充满温馨的心灵体验,如和煦的春日 阳光,令人宁静愉悦。但也有人说,当今社会我们从不缺少“朗读者”的感性泪 水,我们最需要的是“赛先生(科学)”的理性精神…… 这些议论,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昌二中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 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 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 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 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 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 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 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 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 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 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 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 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 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 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 髙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 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 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 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 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 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 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 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 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眀乾坤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 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 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 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 境的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 境界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 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 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 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 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 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 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 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 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 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 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 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 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 “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 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 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 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 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 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 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 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 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 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 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 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 静。 B.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 于幽静。 C. 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 的距离。 D.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 境的生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 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