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 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 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 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 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②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 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 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 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γ%储夺在肌肉中,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 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3%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 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③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髙。肌红 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 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 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 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 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 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 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④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 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 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 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 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 发生 ⑤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 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 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 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深潜动 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在水 压下变形后可迅速恢复。 B.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坚韧有力,具有降低 心率和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C.与一般陆地动物不同,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并且具有 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特点。 D.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深 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江西省南昌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 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 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 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 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 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②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 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 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 510 米深时,可 将体内全部氧气的 47%储存在肌肉中,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 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 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 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 15%的氧气。 ③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肌红 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 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 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 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 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 每分钟 107 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 39 次,下降了 64%。 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 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 3 次。 ④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 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 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 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 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 5 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 发生。 ⑤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 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 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 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深潜动 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1. 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在水 压下变形后可迅速恢复。 B. 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坚韧有力,具有降低 心率和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C. 与一般陆地动物不同,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并且具有 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特点。 D. 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深 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 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B.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 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C.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D.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 深海呼吸。 D.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 氧 【答案】1.A2.A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表述有误。根据第三段可知况“降低心率” 作用与“肌肉”有关而非与“覆盖着活性剂的肺”有关。C项,所有动物肌红蛋 白都有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特点。D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深潜动物能避免减 压病与肺有关,而不是肌红蛋白。所以选A项。 2.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本题考査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特殊的肌红蛋白”。第 三段第三句说“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 作”,这说明“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的表述不准确。所以选A项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项, 以偏概全,从原文来看,并无“深海潜水动物不能快速从水下上升”的信息。B 项,根据第4段第二句“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肮中的氮气压迫进他 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可知,人在下潜时,肺部的氮浓度会发生变化。C项, 根据原文“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可以C项推断错误。 所以选D项。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 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 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虚拟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地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 我交代什么了
2.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 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B. 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 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C. 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D. 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 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 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 深海呼吸。 D. 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 氧气。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 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项,表述有误。根据第三段可知 “降低心率” 作用与“肌肉”有关而非与“覆盖着活性剂的肺”有关。C 项,所有动物肌红蛋 白都有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特点。D 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深潜动物能避免减 压病与肺有关,而不是肌红蛋白。所以选 A 项。 2.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项,“特殊的肌红蛋白”。第 三段第三句说“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 作”,这说明“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的表述不准确。所以选 A 项。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项, 以偏概全,从原文来看,并无“深海潜水动物不能快速从水下上升”的信息。B 项,根据第 4 段第二句“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肮中的氮气压迫进他 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可知,人在下潜时,肺部的氮浓度会发生变化。C 项, 根据原文“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可以 C 项推断错误。 所以选 D 项。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 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 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虚 拟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地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 我交代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 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 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 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 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 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 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 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 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 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 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 父亲头上。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 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 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 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 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 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 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 髙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 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 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 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 我很意外一一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 勇气 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 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做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做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 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 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 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 57 个学生考上了 31 个,在当年, 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 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 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 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 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 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 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 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 父亲头上。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 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 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 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 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 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 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 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 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 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 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 了……” 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 勇气。 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 182 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 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做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做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 早就不是 1982 年了;再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 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 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储阳遥寄哀思 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一一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 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 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 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教育局长因祖父是名人而为父亲安排工作,后又因未能如愿升官而迁怒于父 亲,这说明他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无耻小人。 B.祖父临终前,他的种种表现让“我”很意外,按常理,祖父应在这时对“我” 父亲致歉,但祖父却没有,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 C.本文叙述手法巧妙,倒叙的运用让父亲的故事自然插入,使文章前后呼应、浑 然一体,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D.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表面上是指“我”为祖父的葬礼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实际 上是表明祖父一生的功绩是真实存在的。 5.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个情节有何作 用? 6.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D5.情节:①对比;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与学生对祖父的冷漠形成 鲜明对比,突出祖父死后的凄凉 ②交代祖父与父亲之间关系淡漠的的原因:祖父因爱高才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父 亲 人物:③突出了祖父无私奉献,一生以学生为傲的形象 主题:④反映社会现实,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题的反思。 结构:⑤为最后“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或与“我”为祖父虚 拟送花圈的人名相照应。 6.①理想崇高:祖父是一名身形瘦小的中学物理教师,一名一辈子把教书育人 当成自己理想使命,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 ②爱才如命: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乎狂热。 ③刻板耿介:在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严肃刻 板。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他正直耿介的性情十分突出。 【解析】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 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 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 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储阳 遥寄哀思 ……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 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 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 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教育局长因祖父是名人而为父亲安排工作,后又因未能如愿升官而迁怒于父 亲,这说明他是一个公报私仇的无耻小人。 B. 祖父临终前,他的种种表现让“我”很意外,按常理,祖父应在这时对“我” 父亲致歉,但祖父却没有,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 C. 本文叙述手法巧妙,倒叙的运用让父亲的故事自然插入,使文章前后呼应、浑 然一体,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D. 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表面上是指“我”为祖父的葬礼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实际 上是表明祖父一生的功绩是真实存在的。 5. 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个情节有何作 用? 6. 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情节:①对比;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与学生对祖父的冷漠形成 鲜明对比,突出祖父死后的凄凉; ②交代祖父与父亲之间关系淡漠的的原因:祖父因爱高才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父 亲。 人物:③突出了祖父无私奉献,一生以学生为傲的形象。 主题:④反映社会现实,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题的反思。 结构:⑤为最后“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或与“我”为祖父虚 拟送花圈的人名相照应。 6. ①理想崇高:祖父是一名身形瘦小的中学物理教师,一名一辈子把教书育人 当成自己理想使命,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 ②爱才如命: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乎狂热。 ③刻板耿介:在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严肃刻 板。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他正直耿介的性情十分突出。 【解析】
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 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査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 魅力。A项中说教育局长是“无耻小人”太过,他可以算是“小肚鸡肠之人”。B 项中“‘我’很意外”,是因为祖父口头说“释怀”,但眼神里“不是释怀” 所以说“种种表现”不对。同时“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不妥。C项错在“倒 叙”,小说中父亲的故事属于插叙,且与《祝福》的处理不同,《祝福》采用倒 叙的方式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的设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 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 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 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 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 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 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如C项中“倒 叙”手法就是明显错误 5.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 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本题考査分析作品情节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 作品情节的作用,要结合情节自身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对主题的揭露等 方面等等,这些是涉及内容上的作用。另外在结构的安排上的作用。首先整体阅 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再理清答题思路。分析小说中重要情节的作用,一般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从内容上看,祖父一心为学生,无私奉献,祖 父因爱高才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父亲,忽视了父亲,从而导致祖父与父亲之间关 系淡漠,据此小说塑造了祖父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同时,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也 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学生的反应很冷淡,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 题的反思。从结构上看,一般都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比如小说最后写“我 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 6.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本题考査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首先 要仔细阅读小说,理清故事情节,找到与祖父有关的有效答题区间,再分点概括 其形象特点。有关祖父形象的描写与叙述,分散在小说中,需要都找到才能概括 全面。小说第三节“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 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 生考上了31个,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第六节中说“他(父 亲)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 作……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第七节说“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 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这说明祖父在 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显得严肃、刻板。第九 节中“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髙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 涉及面极广。”第十节说“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 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由此可见:祖父是一名身形瘦小的中学 物理教师,一名一辈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理想使命,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 乎狂热。从“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 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可知:他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去世前,他希望能超过荣校长182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 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 魅力。A 项中说教育局长是“无耻小人”太过,他可以算是“小肚鸡肠之人”。B 项中“‘我’很意外”,是因为祖父口头说“释怀”,但眼神里“不是释怀”, 所以说“种种表现”不对。同时“这说明祖孙隔膜也很大”不妥。C 项错在“倒 叙”,小说中父亲的故事属于插叙,且与《祝福》的处理不同,《祝福》采用倒 叙的方式。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的设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 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 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 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 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 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 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如 C 项中“倒 叙”手法就是明显错误。 5.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 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 作品情节的作用,要结合情节自身的作用,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对主题的揭露等 方面等等,这些是涉及内容上的作用。另外在结构的安排上的作用。首先整体阅 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再理清答题思路。分析小说中重要情节的作用,一般 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从内容上看,祖父一心为学生,无私奉献,祖 父因爱高才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父亲,忽视了父亲,从而导致祖父与父亲之间关 系淡漠,据此小说塑造了祖父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同时,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也 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学生的反应很冷淡,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 题的反思。从结构上看,一般都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比如小说最后写“我” 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 6.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首先 要仔细阅读小说,理清故事情节,找到与祖父有关的有效答题区间,再分点概括 其形象特点。有关祖父形象的描写与叙述,分散在小说中,需要都找到才能概括 全面。小说第三节“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 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 57 个学 生考上了 31 个,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 第六节中说“他(父 亲)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 作……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第七节说“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 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这说明祖父在 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显得严肃、刻板。第九 节中“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 涉及面极广。”第十节说“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 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由此可见:祖父是一名身形瘦小的中学 物理教师,一名一辈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理想使命,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 乎狂热。从“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 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可知:他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去世前,他希望能超过荣校长 182
个花圈的事情,从他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可见他正直耿介的性情。综 上:祖父是一个身形瘦小,爱才如命,刻板耿介,但有着崇高的理想的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 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 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勇猛,不畏生死”“坚 韧顽强,有血性”“内心脆弱,害怕失败”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 的事例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 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 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 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 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 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 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 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 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 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 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 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 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 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 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秘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 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 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 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 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 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 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 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 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 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 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 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 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
个花圈的事情,从他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可见他正直耿介的性情。综 上:祖父是一个身形瘦小,爱才如命,刻板耿介,但有着崇高的理想的人。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 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 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 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 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勇猛,不畏生死”“ 坚 韧顽强,有血性”“内心脆弱,害怕失败”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 的事例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40 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 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 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 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 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 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 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 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 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 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 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 年 8 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 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 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 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 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秘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 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 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 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 和《略读指导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 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 1945 年 9 月离 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 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 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 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 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 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 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
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 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 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 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 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 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 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7.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 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 B.叶圣陶教孩子写文章时所提的问题说明对学生作文要注重考查作文的表达形 式,详细探讨作文的思想内容,善于启发,重视评议 C.正是因为“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叶圣陶 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而是顾问:热忱的事业家,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 要脚踏实地、以身作则。 8.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 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 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 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 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9.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简要论 述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答案】7.B8.DE 9."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 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 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 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解析】 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 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 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项曲解文意 原文说“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 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并不是“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 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C
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 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 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 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 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 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 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7. 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 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 B. 叶圣陶教孩子写文章时所提的问题说明对学生作文要注重考查作文的表达形 式,详细探讨作文的思想内容,善于启发,重视评议。 C. 正是因为“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所以叶圣陶 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 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而是顾问;热忱的事业家,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 要脚踏实地、以身作则。 8.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 年 8 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 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 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 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 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 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 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 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 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 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9.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简要论 述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答案】7. B 8. DE 9.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 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 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 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 ③对年 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依据文意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 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 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 项曲解文意。 原文说“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 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并不是“叶圣陶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 做到说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不能出题目,应该让他们随意去写。”C
项错在强加因果。阅读原文可知,“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 意见”和“叶圣陶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并没有因果联 系。D项曲解文意。错在“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比对文章最后一节引用《中 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的话:“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 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 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者是老师,而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 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 到选项对应的区域,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8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査 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 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项“正 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 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 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B项错在“是叶圣陶和朱自 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ˆ文章第四节是说他们“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 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 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 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 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 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 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 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 9.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 依据传记内容简要论述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此题要理解“孺子牛”的意思 和用法:“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 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 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然后从文章找出能体现这一品性的语句进 行分析概括即可。如第一段,对子女的指导写作;第四段中,“看稿编辑,和作 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 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放手 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 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作答时,可以从对子女,对作 者、读者,对年轻编辑的不同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概括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 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项错在强加因果。阅读原文可知,“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 意见”和“叶圣陶先生才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并没有因果联 系。D 项曲解文意。错在“真正的教育者不是老师”。比对文章最后一节引用《中 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的话:“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 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 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者是老师,而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 师。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 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 到选项对应的区域,然后仔细分析对照。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 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 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 项“正 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 年 8 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 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 年 8 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 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B 项错在“是叶圣陶和朱自 清同时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文章第四节是说他们“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 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C 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 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 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 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 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 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 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 依据传记内容简要论述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此题要理解“孺子牛”的意思 和用法:“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 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 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然后从文章找出能体现这一品性的语句进 行分析概括即可。如第一段,对子女的指导写作;第四段中,“看稿编辑,和作 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 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放手 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 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作答时,可以从对子女,对作 者、读者,对年轻编辑的不同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游东山记 [明]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 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 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 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 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 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 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 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 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 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 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 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教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 费无隐《苏武慢》道十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 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 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 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 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 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B.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C.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D.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泂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 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 A.“洪武”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它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创制的。与众多开国 君主所取的年号一样,洪武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B.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最后的本原,故名。创始人 老子,主要代表人物除我们熟知的庄子,还有《逍遥游》中的列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十五称“望”,“三五之夜,明月半 墙,桂影斑驳”一句中“三五”就是望日。 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立冬后 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 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 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 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 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 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 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 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 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 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 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 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 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 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 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 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 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 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B.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C.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D. 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 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 ) A. “洪武”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它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创制的。与众多开国 君主所取的年号一样,洪武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B.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最后的本原,故名。创始人 老子,主要代表人物除我们熟知的庄子,还有《逍遥游》中的列子。 C.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十五称“望”,“三五之夜,明月半 墙,桂影斑驳”一句中“三五”就是望日。 D.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立冬后 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 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 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B.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 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C.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 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D.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 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 (2)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 终记之。 【答案】10.A11.D12.D 13.(1)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 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2)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多次游历山水,没有 比那次更快乐的了,因此努力把它写完。 【解析】 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 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 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 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就在名词之前经常停顿。如“李”“立恭”“隐溪~“道士两 童子作主语。名词做宾语,如“数曲”“竹”,在名词后面停顿。动词作谓语 “出”“折”“窍而吹¨起舞¨拍手跳跃ˆ。另外“费无隐《苏武慢》”是人名、 曲名不能断开。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 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所以选A项。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 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 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把句子的意思跟文章的内容核对一遍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 是”。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本题考査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 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错在“立冬”。应该 是“冬至”。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项原因 缺少。“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没能写 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 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B.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 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C.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 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D.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 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 (2)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 终记之。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 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2)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多次游历山水,没有 比那次更快乐的了,因此努力把它写完。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 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 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 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就在名词之前经常停顿。如“李”“立恭”“隐溪”“道士”“两 童子”作主语。名词做宾语,如“数曲”“竹”,在名词后面停顿。动词作谓语 “出”“折”“窍而吹”“起舞”“拍手跳跃”。另外“费无隐《苏武慢》”是人名、 曲名不能断开。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 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所以选 A 项。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 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 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把句子的意思跟文章的内容核对一遍。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 是”。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 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 项错在“立冬”。应该 是“冬至”。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 项原因 缺少。“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没能写 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