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 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 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 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 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 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 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 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 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 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 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 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 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 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 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 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 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 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 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 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 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 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 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 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 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 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 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
江西省南昌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 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 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 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 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 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 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 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 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 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 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 域。三代【注】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 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 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 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 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 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 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 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 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 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 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 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 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 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 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 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
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 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 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 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 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 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 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 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 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 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 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 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 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 在生前,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但是他的杂文却已得到广泛认可。作为 小说家,他的文笔非常出色,杂文比一般作者的更具可读性。王小波的杂文大多 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上,《东方》、《南方周末》等杂志也是他的主要阵地。 有编辑回忆说,在当时的思想界,王小波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他随便写点什么, 就有杂志抢着发表 但后来,他的杂文越写越少了,他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一直 以来王小波所热爱的都是写小说,他曾多次在文章中直言这一点。 在王小波看来,小说创作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写小说对他来说是艺术事业,而 不是表达自己。王小波特别喜欢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极度推崇他对小说
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 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 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 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 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 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 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 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 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 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 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 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 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 在生前,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但是他的杂文却已得到广泛认可。作为 小说家,他的文笔非常出色,杂文比一般作者的更具可读性。王小波的杂文大多 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上,《东方》、《南方周末》等杂志也是他的主要阵地。 有编辑回忆说,在当时的思想界,王小波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他随便写点什么, 就有杂志抢着发表。 但后来,他的杂文越写越少了,他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一直 以来王小波所热爱的都是写小说,他曾多次在文章中直言这一点。 在王小波看来,小说创作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写小说对他来说是艺术事业,而 不是表达自己。王小波特别喜欢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卡尔维诺,极度推崇他对小说
的看法。卡尔维诺认为,一篇小说应该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并且还 要连贯。这和许多作家对小说的看法截然不同,很多作家只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 试图通过文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或者只讲一个故事什么的 王小波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写一部小说,或者是作者操作了一些什么,或者 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我赞成的是后一种。”事实上,每个作者都只是文学 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推动文学事业往前行进。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用己有的 方式写作,而且要创造新的方式,用那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 的无限可能 卡尔维诺就是这样的作者。他的一些作品会让人觉得古怪,往往把书看完后,还 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们看一部书,总是希望这部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个故 事,这个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各种各样的过程也是翔实的,但是卡尔维 诺却不这样做,他后期的很多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王小波说,他大体明白卡尔维 诺的想法,卡尔维诺希望在小说的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 这样做是困难的,写出来的作品也未必吸引读者,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总是应该 往这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王小波认为,一个真正的作者,必须如此!他自己 是在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所以看他后期的长篇小说,会发 现和别人的作品明显不同。有读者见到他时曾说:“没想到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 写!”这句话虽然让王小波汗颜,但至少说明他的努力有了成效,他用一种新颖 的方式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王小波始终认为:“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 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曾一再说,王小波的作品属于纯文学领域。他的创作态度就 是如此,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用创新精神推动着小说事业向前行进 (摘编自乐文城《王小波传》)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当代作家队伍中,王小波无疑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以1997年为界,身 处阴阳两界的他,经历了寂寞与喧嚣的冰火两重天。虽然主流文坛一直对这个 “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但王小波的文名还是不胫而走,成为大众传 媒热议和追捧的对象 (王强《“文坛外高手”缘何不寂寞》) ②在他短暂的自由写作生涯中,他一直在与文坛隔绝的状态下写作,对于那个文 坛,既不参与其中的游戏,也不关心其中的规则……他以一种真正的、彻底的自 由心态进行写作 (陈启文《“文坛外高手”--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祭》 ③整部小说天马行空,怪谈密布,一会儿笑得我岔气,一会儿又抑郁得窒息,真 不知那些怪诞的场景是怎么被他想出来的。看完,我兴奋得在家里拍桌子打板凳: 《红拂夜奔》必须发出来! (李静《必须冒犯观众》)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的时候,他已凭借杂文创作在思想界产生了 巨大影响,其杂文甚至成为杂志争相发表的抢手货 B.王小波喜欢卡尔维诺,推崇他对小说的看法,他的小说也因此深受卡尔维诺 的影响,让读者往往不易读懂,因此在当时很难出版。 C.王小波被称为“文坛外高手”,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与文坛隔绝,也因为他 的小说没有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和肯定
的看法。卡尔维诺认为,一篇小说应该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并且还 要连贯。这和许多作家对小说的看法截然不同,很多作家只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 试图通过文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或者只讲一个故事什么的。 王小波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写一部小说,或者是作者操作了一些什么,或者 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我赞成的是后一种。”事实上,每个作者都只是文学 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推动文学事业往前行进。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用已有的 方式写作,而且要创造新的方式,用那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 的无限可能。 卡尔维诺就是这样的作者。他的一些作品会让人觉得古怪,往往把书看完后,还 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们看一部书,总是希望这部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个故 事,这个故事要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各种各样的过程也是翔实的,但是卡尔维 诺却不这样做,他后期的很多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王小波说,他大体明白卡尔维 诺的想法,卡尔维诺希望在小说的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 这样做是困难的,写出来的作品也未必吸引读者,但是作为一个作者,总是应该 往这条路上走一走、试一试。王小波认为,一个真正的作者,必须如此!他自己 是在不遗余力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所以看他后期的长篇小说,会发 现和别人的作品明显不同。有读者见到他时曾说:“没想到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 写!”这句话虽然让王小波汗颜,但至少说明他的努力有了成效,他用一种新颖 的方式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王小波始终认为:“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 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 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曾一再说,王小波的作品属于纯文学领域。他的创作态度就 是如此,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用创新精神推动着小说事业向前行进。 (摘编自乐文城《王小波传》)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当代作家队伍中,王小波无疑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以 1997 年为界,身 处阴阳两界的他,经历了寂寞与喧嚣的冰火两重天。虽然主流文坛一直对这个 “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但王小波的文名还是不胫而走,成为大众传 媒热议和追捧的对象。 (王强《“文坛外高手”缘何不寂寞》) ②在他短暂的自由写作生涯中,他一直在与文坛隔绝的状态下写作,对于那个文 坛,既不参与其中的游戏,也不关心其中的规则……他以一种真正的、彻底的自 由心态进行写作。 (陈启文《“文坛外高手”﹣﹣王小波逝世十周年祭》) ③整部小说天马行空,怪谈密布,一会儿笑得我岔气,一会儿又抑郁得窒息,真 不知那些怪诞的场景是怎么被他想出来的。看完,我兴奋得在家里拍桌子打板凳: 《红拂夜奔》必须发出来! (李静《必须冒犯观众》)。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王小波的小说很少有人敢出版的时候,他已凭借杂文创作在思想界产生了 巨大影响,其杂文甚至成为杂志争相发表的抢手货。 B.王小波喜欢卡尔维诺,推崇他对小说的看法,他的小说也因此深受卡尔维诺 的影响,让读者往往不易读懂,因此在当时很难出版。 C.王小波被称为“文坛外高手”,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与文坛隔绝,也因为他 的小说没有得到主流文坛的关注和肯定
D.王小波凭借他非凡的创造力,不懈探求小说创作的新途径,这使他成为中国 当代作家队伍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杂文写作给王小波带来了很高声誉,使他在当时思想界名声很大,但他却毅 然放弃杂文写作,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 B.不同于一般小说有完整的故事,卡尔维诺后期的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甚至让 人读不懂,而王小波认为这或许是其小说追求轻逸、迅速等文学特质的缘故。 C.王小波赞同写一部小说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其观点可理斛为写作 不是为了表达观念或讲故事,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的无限可能。 D.王小波独特的小说风格大开读者眼界,令人击掌叫绝,李静的高度评价,足 以说明王小波的小说作品已经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E.王小波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不为表达自己,也无功利目的,他不遗余力 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这种追求使他后期的长篇小说显得与众不同 6.王小波“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的小说创作观意义何在?请结合材料概 括并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 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 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 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 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 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 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 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 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 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 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 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 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 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 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 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D.王小波凭借他非凡的创造力,不懈探求小说创作的新途径,这使他成为中国 当代作家队伍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杂文写作给王小波带来了很高声誉,使他在当时思想界名声很大,但他却毅 然放弃杂文写作,把大部分精力重新放在小说创作上。 B.不同于一般小说有完整的故事,卡尔维诺后期的作品根本没有故事,甚至让 人读不懂,而王小波认为这或许是其小说追求轻逸、迅速等文学特质的缘故。 C.王小波赞同写一部小说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其观点可理斛为写作 不是为了表达观念或讲故事,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去探索小说世界的无限可能。 D.王小波独特的小说风格大开读者眼界,令人击掌叫绝,李静的高度评价,足 以说明王小波的小说作品已经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E.王小波就是纯纯粹粹地写小说,不为表达自己,也无功利目的,他不遗余力 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这种追求使他后期的长篇小说显得与众不同。 6.王小波“追求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的小说创作观意义何在?请结合材料概 括并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 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 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 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 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 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 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 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 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 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 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 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 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 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 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 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 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 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 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 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一她知道这 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 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 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 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 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 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 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 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 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 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 哭了出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 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 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 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 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 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 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 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 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 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 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 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 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 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 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 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 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 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 哭了出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 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8.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9分)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 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 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 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 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 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 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 加害,送还汉阳。后剌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 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 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成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 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困蹇硕属望子进为 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先帝之宠臣,而子违之, 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及帝 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 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 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 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 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8.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19 分)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 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 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 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 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 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 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 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 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 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成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 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困蹇硕属望子进为 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先帝之宠臣,而子违之, 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及帝 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 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 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 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 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 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 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勋为人耿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征询他想借机杀死苏正和,他虽 与正和有仇,但没有乘人之危,并拒绝免于被杀的正和的面谢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身受三处刀 伤,仍然坚守不动,誓死不降。叛军服其忠义勇猛,并礼赞他 C.盖勋秉公执法。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他不听贵戚说 情,将其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将案件追査到底,威震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 府,誓死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2)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宜州送裘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 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 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 景象。 C.裴坦刚中进土,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髙飞,踌躇满志,春风 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 心境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 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 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盖勋为人耿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征询他想借机杀死苏正和,他虽 与正和有仇,但没有乘人之危,并拒绝免于被杀的正和的面谢。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身受三处刀 伤,仍然坚守不动,誓死不降。叛军服其忠义勇猛,并礼赞他。 C.盖勋秉公执法。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他不听贵戚说 情,将其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将案件追查到底,威震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 府,誓死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2)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 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 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 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 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 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 心境。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 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 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 两句,交 代出赤壁大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贬谪之地的音乐 ”,和琵琶女髙妙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 忘记了空间 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 ”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 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②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③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每写一文,总要反复 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④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 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⑤“景漂”一族背井离乡来到景德镇,多以粗茶淡饭、蜗居一隅、默默制瓷度日 在他们看来,因为拥有梦想,再苦的日夜,也是甘之如饴 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也 不要太过责备。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 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B.一个人的胆识与他是否注重自我反思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胆无识就会盲干, 有识无胆就会徘徊,有胆有识才会成功。 C.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师德有问题者将被“一票 否决”,此外将加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倾斜的力度 D.研究发现,梵髙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 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19.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3分)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 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 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 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 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 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 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 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 , 两句,交 代出赤壁大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贬谪之地的音乐 “ , ”,和琵琶女高妙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 “ ”——忘记了空间: “ ”——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 “ ”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 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②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③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每写一文,总要反复 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④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 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⑤“景漂”一族背井离乡来到景德镇,多以粗茶淡饭、蜗居一隅、默默制瓷度日, 在他们看来,因为拥有梦想,再苦的日夜,也是甘之如饴。 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也 不要太过责备。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 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B. 一个人的胆识与他是否注重自我反思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胆无识就会盲干, 有识无胆就会徘徊,有胆有识才会成功。 C. 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师德有问题者将被“一票 否决”,此外将加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倾斜的力度。 D. 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 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19.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3 分)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 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 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 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 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 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 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 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
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 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 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是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 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 既要保护好原生 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 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 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这一点在 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15日,清华、北大各自公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学子的自主招生计划,扩大面 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农村考生的计划招生人数。入选清华“自强计划”的优 秀农村学子,最高可降65分;获北大“筑梦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最髙可获 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此消息一出,便在网友中引发热 议。有人点赞,也有人指责。 你对高校为农村学子降分的政策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项,“中国古代 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不当,原文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 艺术文学”。B项,“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错,原文是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但不一定涵盖了中国古代 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D项,强加因果。“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 界”与“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也未表明礼乐是 “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解析】选D。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只有在个人 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于原文无据。A项,信息在第三段,B项,信 息在第四段,C项,信息在第四、五段 3.【解析】选A。B项,推论“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于原 文无据。C项,“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表述不对,原文是“在中国 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说明中国艺术里并非没有 悲剧精神,只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已。D项,无中生有。作者的观点中并没有提 到西洋艺术与中国艺术谁优谁劣的问题
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 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 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是 ①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 要 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 ② ;既要保护好原生 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 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 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③ 。这一点在 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4 月 15 日,清华、北大各自公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学子的自主招生计划,扩大面 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农村考生的计划招生人数。入选清华“自强计划”的优 秀农村学子,最高可降 65 分;获北大“筑梦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最高可获 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此消息一出,便在网友中引发热 议。有人点赞,也有人指责。 你对高校为农村学子降分的政策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昌二中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 项,“中国古代 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不当,原文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 艺术文学”。B 项,“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错,原文是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但不一定涵盖了中国古代 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D 项,强加因果。“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 界”与“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也未表明礼乐是 “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 项,“只有在个人 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于原文无据。A 项 ,信息在第三段,B 项,信 息在第四段,C 项,信息在第四、五段。 3. 【解析】选 A。B 项,推论“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于原 文无据。C 项,“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表述不对,原文是“在中国 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说明中国艺术里并非没有 悲剧精神,只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已。D 项,无中生有。作者的观点中并没有提 到西洋艺术与中国艺术谁优谁劣的问题
4.B因果失当,王小波的小说“在当时很难出版”的原因主要是“主流文坛 直对这个‘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 5.CE(A项“毅然放弃”理解有误,原文是说“越写越少”.B项“后期的作品” 说法绝对,原文说是“后期的很多作品”.D项“足以说明…得到了读者的广泛 认可”于文无据) 6.①更新传统的、陈旧的小说创作观念.改变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试图通过文 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的传统做法,让小说更能展现生活本质.②使读者获得强 烈的审美享受.投入了王小波“澎湃的想象力”的小说让李静读后“兴奋得在家 里拍桌子打板凳”,这些令人欲罢不能的文字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品质,让读者获 得更加新奇丰富的美感享受.③推动文学事业向前发展.王小波在小说创作上追 求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等文学特质,探索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以 最大限度地释放作者的想象力,这种创新必将推动文学事业更好地发展.(答出 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简要分析“1分,答出三点给6分,若有其 他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B 8、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 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 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 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 自私、卑下、无耻 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每条2分,答到3条6分;其中每条结论1分,分析1分 9、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 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金昌焕与其 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 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 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 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 漓尽致。 每点2分,共6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细节描写具体为动作、语言、 神态等中的一种也算对;其他手法若合理也算对) 10.(3分)B 11.(3分)D(古代王后死也可用“崩”) 12.(3分)B(“礼赞他”无中生有,“三处刀伤”中“三处”应理解为多处) 13.(10分)(1)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 饥民一千多人。(译出大意3分,“廪”“率"两处,译对一处1分) (2)没有人不对董卓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 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译出大意分,“争礼”“失色”两处,译对一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 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査办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想 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
4.B 因果失当,王小波的小说“在当时很难出版”的原因主要是“主流文 坛一 直对这个‘文坛外高手’投以不置评的冷眼”. 5.CE(A 项“毅然放弃”理解有误,原文是说“越写越少”.B 项“后期的作品” 说法绝对,原文说是“后期的很多作品”.D 项“足以说明…得到了读者的广泛 认可”于文无据) 6.①更新传统的、陈旧的小说创作观念.改变把写小说当作传声筒、试图通过文 字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的传统做法,让小说更能展现生活本质.②使读者获得强 烈的审美享受.投入了王小波“澎湃的想象力”的小说让李静读后“兴奋得在家 里拍桌子打板凳”,这些令人欲罢不能的文字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品质,让读者获 得更加新奇丰富的美感享受.③推动文学事业向前发展.王小波在小说创作上追 求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等文学特质,探索小说创作的其他可能性,以 最大限度地释放作者的想象力,这种创新必将推动文学事业更好地发展.(答出 一点给 2 分,其中“概括“1 分,”简要分析“1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若有其 他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B 8、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 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 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 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 自私、卑下、无耻; 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每条 2 分,答到 3 条 6 分;其中每条结论 1 分,分析 1 分) 9、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 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金昌焕与其 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 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 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 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 漓尽致。 (每点 2 分,共 6 分;其中手法 1 分,分析 1 分;细节描写具体为动作、语言、 神态等中的一种也算对;其他手法 若合理也算对) 10.(3 分)B 11.(3 分)D (古代王后死也可用“崩”) 12.(3 分)B (“礼赞他”无中生有,“三处刀伤"中“三处”应理解为多处) 13.(10 分)(1)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 饥民一千多人。(译出大意 3 分,“廪”“率"两处,译对一处 1 分) (2)没有人不对董卓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 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译出大意分,“争礼”“失色”两处,译对一处 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 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想 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