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 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 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 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 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 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 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 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 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 “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 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 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 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后汉书·华 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 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 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 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 《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 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 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 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 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 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 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 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 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 《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江西省南昌市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 位置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 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 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 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 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 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 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 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 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 “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 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 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 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后汉书•华 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 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 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 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 《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 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 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 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 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 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 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 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 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 《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 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一一战国扁鹊 B.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一一古籍 C.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一一《黄帝内经》 D.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一一民间谚语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 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B.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 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 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一一大黄。 D.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 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 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 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 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 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 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汘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 畜的酸臭气 臭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他弯下身去 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 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 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 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 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村乌勒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大声喊道:“奥士高纳 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 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B.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C.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黄帝内经》 D.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 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B.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 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 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D.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 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 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 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 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 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 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 畜的酸臭气。 臭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他弯下身去, 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 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 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 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 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村乌勒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大声喊道:“奥士高纳 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 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 了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 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 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 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这位老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老天有眼,这可是千 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 生命担保。 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 夹子里漏了出来。 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他抗议也是白费,别人不相信他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 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叫他先回去,同时 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 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 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 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勒,把皮夹子和 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 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 的故事来。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 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 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奥士髙纳大爷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跟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 汉聊起了绳子的事情。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 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 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 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 到家里,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 是,他只能再次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 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 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 绳子儿。”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后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 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 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 了。”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 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 脑袋,不肯相信。“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 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这位老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老天有眼,这可是千 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 生命担保。” 乡长又说:“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 夹子里漏了出来。” 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他抗议也是白费,别人不相信他。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 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叫他先回去,同时 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 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 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 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勒,把皮夹子和 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 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 的故事来。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 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 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奥士高纳大爷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跟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 汉聊起了绳子的事情。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 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 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 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 到家里,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 是,他只能再次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 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 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 绳子儿。”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后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 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作品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方式描写刻划主人公奥士高纳,塑造了一个 勤俭、诚实、富有正义感而又偏执不知变通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C.奥土高纳所面对的众人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所面对的众人具有诸多 相似之处,都有冷漠、麻木、缺少同情心等特点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 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储蓄清新的风格特点。 5.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 分) 6.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 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 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 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又是喜欢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 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 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 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 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 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 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 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 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 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査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 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 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 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 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 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 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 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千部队伍吐故纳 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 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 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
B.作品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方式描写刻划主人公奥士高纳,塑造了一个 勤俭、诚实、富有正义感而又偏执不知变通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C.奥士高纳所面对的众人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所面对的众人具有诸多 相似之处,都有冷漠、麻木、缺少同情心等特点。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 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储蓄清新的风格特点。 5.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 分) 6.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 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 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 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 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又是喜欢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 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 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 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 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 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 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 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 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 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 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 和当公务员,5 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 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 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 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 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 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 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 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 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
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 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 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 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 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 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曲靖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 了倒寒逆流之潮一一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 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 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 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 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 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 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 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 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 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 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 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 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 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 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 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 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 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 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 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 事件的价值。 8.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 匹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 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 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 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 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 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 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曲靖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 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 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 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 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 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 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 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 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 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 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 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 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 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 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 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 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 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 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 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 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 事件的价值。 8.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 匹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 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约束, 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 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E.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 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9.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 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郎。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 将作临丞,通判升州。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谓之曰:“凡士未达 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及列于位,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 当俾协于道。”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 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 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内艰,起复。先是,卢 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 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 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至道初,以右仆 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真宗即位,进左仆射。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蔡国公 又封许。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 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上谓蒙正曰:“卿诸 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颖州推官,宰相才也。”夷 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蒙正许之。及见, 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 言之子,即弼也。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知人类如此。许国之命甫下而 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 嘉纳之 B.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 嘉纳之 C.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 上嘉纳之 D.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 嘉纳之 11.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为古官署,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 B.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年,所以古代称十年为“一纪”。 C.“陛辞”是指朝官退休时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约束, 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 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E.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 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9.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 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祖梦奇,户部侍郎。蒙正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授 将作临丞,通判升州。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谓之曰:“凡士未达, 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及列于位,当尽其所蕴,虽言未必尽中,亦 当俾协于道。”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 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 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俄丁内艰,起复。先是,卢 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 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 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至道初,以右仆 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真宗即位,进左仆射。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蔡国公, 又封许。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 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嘉纳之。上谓蒙正曰:“卿诸 子孰可用?”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颖州推官,宰相才也。”夷 简由是见知于上。 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蒙正许之。及见, 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令与诸子同学,供给甚厚。 言之子,即弼也。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知人类如此。许国之命甫下而 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谥曰文穆。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 嘉纳之 B.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 嘉纳之 C.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 上嘉纳之 D.命二子掖以升/殿因言远/人请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上 嘉纳之 11.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户部为古官署,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财政事宜。 B.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十年,所以古代称十年为“一纪”。 C.“陛辞”是指朝官退休时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
D.“谥”即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 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蒙正为人厚道正直。他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只要有不公允的, 他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帝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B.吕蒙正为官铁面无私。前任宰相之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吕蒙正做了宰 相后,上奏反对,使卢多逊之子的官位止授九品京官,并被当作例制。 C.吕蒙正任人唯贤。当皇上问他的两个儿子哪个可以重用时,他回答自己的几个 儿子都不足任用,并且推荐了有相才的吕夷简。 D.吕蒙正关心国政。退休之际,他到朝廷辞别之时,还不忘向皇帝进言,殷殷寄 语。皇帝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5分) (2)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 情别绪。 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 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 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D.李诗的尾联写第二天又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的重山间的巴陵道 上奔波 E.两诗主题虽同为伤离别,但语言特色不同,白诗语言朴素清淡,李诗语言奇特 典雅 15.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D.“谥”即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 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吕蒙正为人厚道正直。他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只要有不公允的, 他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帝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B.吕蒙正为官铁面无私。前任宰相之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吕蒙正做了宰 相后,上奏反对,使卢多逊之子的官位止授九品京官,并被当作例制。 C.吕蒙正任人唯贤。当皇上问他的两个儿子哪个可以重用时,他回答自己的几个 儿子都不足任用,并且推荐了有相才的吕夷简。 D.吕蒙正关心国政。退休之际,他到朝廷辞别之时,还不忘向皇帝进言,殷殷寄 语。皇帝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凡士未达,见当世之务戾于理者,则怏怏于心(5 分) (2)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不沾寸禄者多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4-15 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 情别绪。 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 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 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D.李诗的尾联写第二天又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的重山间的巴陵道 上奔波。 E.两诗主题虽同为伤离别,但语言特色不同,白诗语言朴素清淡,李诗语言奇特 典雅。 15.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 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目前家具刚刚仍然存在诸多隐患,当商品与图片不相符,家具质量难以保证 售后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出现时,消费者不要忍辱含垢,应积极与卖家协商,争取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红谷滩新区呈现出改天换地的面貌,由以前的农田 和荒滩变为宜居宜业的“园林时尚之城”,逐步形成的特色,改善了当地的生态 文化。 ③2016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 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④“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三年来,我国已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 路”合作协议。这些城下之盟让“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 力 ⑤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蕴, 这些电视节目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力推崇,而且在广大民众中掀起轩然大波 ⑥国产手机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已经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 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华为、OPPO、vivo三足鼎立,留给我们非常深刻印象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历来有尊重文字和书本的传统,读书拥有了非凡的意义,甚至成了身份和 地位的象征。读书提升了人的修养,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全民的阅 读 B.写出高水平的散文赏析文章不易,创作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更难,著名散文家 梁衡对散文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出不少的努力 C.中国计生系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处理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 之间的关系,将围绕控制人口数量为中心的计生工作,转到促进优生优育的人口 服务上来。 D.“萨德”入韩,不仅仅是韩美两国部署武器的简单事件,而是一个涉及周边多 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牵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全方位国际关系的复杂事 件 19.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 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裏 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 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 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 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B.琴音遐想C.琴声悠扬D.琴声如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 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目前家具刚刚仍然存在诸多隐患,当商品与图片不相符,家具质量难以保证、 售后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出现时,消费者不要忍辱含垢,应积极与卖家协商,争取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红谷滩新区呈现出改天换地的面貌,由以前的农田 和荒滩变为宜居宜业的“园林时尚之城”,逐步形成的特色,改善了当地的生态 文化。 ③2016 年 9 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 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 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④“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三年来,我国已和 30 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 路”合作协议。这些城下之盟让“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 力。 ⑤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蕴, 这些电视节目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力推崇,而且在广大民众中掀起轩然大波。 ⑥国产手机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已经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 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华为、OPPO、vivo 三足鼎立,留给我们非常深刻印象。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国历来有尊重文字和书本的传统,读书拥有了非凡的意义,甚至成了身份和 地位的象征。读书提升了人的修养,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全民的阅 读。 B.写出高水平的散文赏析文章不易,创作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更难,著名散文家 梁衡对散文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出不少的努力。 C.中国计生系统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处理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 之间的关系,将围绕控制人口数量为中心的计生工作,转到促进优生优育的人口 服务上来。 D.“萨德”入韩,不仅仅是韩美两国部署武器的简单事件,而是一个涉及周边多 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牵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全方位国际关系的复杂事 件。 19.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 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 挟着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 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 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 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在周国平以上中,好学生应具备两种能力。 ,能从学习本身获 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期望 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追随者,第二学会学习, 相反,如果是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下面是江西乡村从教2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 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中学学生会准备举行一次青春读书活动。筹备会上,学生会主席提出可以模仿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形式,并要求登台朗读者必须在高中三年中有过获奖经历。 文体部长表示反对:“读书活动,应该关注读‘什么’,而不是‘谁’读。”学 习部长也说:“读书就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必太讲究形式。”学生干部们垂询与 会的团委老师的意见,老师说:“读书也需要仪式感,只是用什么方式读,需要 我们慢慢思考。” 对这次读书活动,你有怎样的建议与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阐述你的 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3.B 4.C 5.①马具商的诬告: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表现 人性的丑陋;(1分) ②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道德败坏,缺乏信任;(2 分) ③周围群众的麻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表现社会的冷漠,缺乏同 情心。(2分) 6.观点一:我认为“绳子的故事”更好。 ①以“绳子的故事”为题富有深意,与结尾前后照应,故事的悲剧起于绳子,意 味深长,令人回味。 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绳子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③小说以“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 普遍的社会现实。(三点各2分) 观点二:我认为“老实人的故事”更好。 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老实人是其性格主要特点,以“老实人的故 事”为题,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②小说故事情节围绕“老实人”展开,因为主人公老实,才会一再招致诬告、陷 害、舆论围攻,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
在周国平以上中,好学生应具备两种能力。 ① ,能从学习本身获 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 。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期望, 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追随者,第二学会学习, ③ 。 相反,如果是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21.下面是江西乡村从教 20 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 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2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某中学学生会准备举行一次青春读书活动。筹备会上,学生会主席提出可以模仿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形式,并要求登台朗读者必须在高中三年中有过获奖经历。 文体部长表示反对:“读书活动,应该关注读‘什么’,而不是‘谁’读。”学 习部长也说:“读书就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必太讲究形式。”学生干部们垂询与 会的团委老师的意见,老师说:“读书也需要仪式感,只是用什么方式读,需要 我们慢慢思考。” 对这次读书活动,你有怎样的建议与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阐述你的 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①马具商的诬告: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表现 人性的丑陋;(1 分) ②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道德败坏,缺乏信任;(2 分) ③周围群众的麻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表现社会的冷漠,缺乏同 情心。(2 分) 6.观点一:我认为“绳子的故事”更好。 ①以“绳子的故事”为题富有深意,与结尾前后照应,故事的悲剧起于绳子,意 味深长,令人回味。 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绳子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③小说以“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 普遍的社会现实。(三点各 2 分) 观点二:我认为“老实人的故事”更好。 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老实人是其性格主要特点,以“老实人的故 事”为题,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②小说故事情节围绕“老实人”展开,因为主人公老实,才会一再招致诬告、陷 害、舆论围攻,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
③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 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与小说的主题相符。(三点各2分) 7.C 8 BC 9.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 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2分) 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 身的角度进行分析。(2分) 10.C 11.B 12.B 13.(1)凡是读书人在未被任用时,见当世这政事不合理的地方,那么心中不满。 (2)我取得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没 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很多 14.DE 15.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2分)。白诗通过送别 时“看”的细节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1分)李诗则通过写自己和表弟由“惊 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1分) 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先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1分) 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1分)。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每空1分,每错、漏、添一字,该空不得分,共5分。) 18.D 19.B 20.①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2分) ②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2分) ③做知识的主人(1分) 21.①徽标外圈以麦穗环绕,寓意乡村教师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或 扎根乡土获得丰茂的成果) ②点燃的蜡烛图形和汉字书法“师”字相结合,寓意老师职业燃烧自己, 用学识和温暖照亮沉重(或如灯塔指引学生走向理想的人生方向) ③点燃的红烛内含有数字20,体现教师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敬业爱岗 的高尚品格。(或体现20年教学的人生追求和深厚底蕴)(每点2分) 译文: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其祖父吕梦奇,是户部侍郎。吕蒙正在太平举国二年(977) 录取为进十第一名,被任命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不久,擢升为左谏议大夫、 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凡是读书人未被任用时,见当世之政事不合理的地方, 则心中不满;到被任用后,应当尽其所能,即使建议不一定都合理,也应使政事 符合于治道。 李昉被罢免宰相后,吕蒙正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吕蒙正为人 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
③小说通过奥士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 社会道德观念,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与小说的主题相符。(三点各 2 分) 7.C 8.BC 9.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 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2 分) 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 身的角度进行分析。(2 分) 10.C 11.B 12.B 13.(1)凡是读书人在未被任用时,见当世这政事不合理的地方,那么心中不满。 (2)我取得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没 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很多。 14.DE 15.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2 分)。白诗通过送别 时“看”的细节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1 分)李诗则通过写自己和表弟由“惊 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1 分)。 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先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1 分)。 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1 分)。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每空 1 分,每错、漏、添一字,该空不得分,共 5 分。) 17.D 18.D 19.B 20.①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2 分) ②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2 分) ③做知识的主人(1 分) 21.①徽标外圈以麦穗环绕,寓意乡村教师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或 扎根乡土获得丰茂的成果); ②点燃的蜡烛图形和汉字书法“师”字相结合,寓意老师职业燃烧自己, 用学识和温暖照亮沉重(或如灯塔指引学生走向理想的人生方向) ③点燃的红烛内含有数字 20,体现教师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敬业爱岗 的高尚品格。(或体现 20 年教学的人生追求和深厚底蕴)(每点 2 分) 22.略 译文: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其祖父吕梦奇,是户部侍郎。吕蒙正在太平举国二年(977) 录取为进十第一名,被任命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不久,擢升为左谏议大夫、 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凡是读书人未被任用时,见当世之政事不合理的地方, 则心中不满;到被任用后,应当尽其所能,即使建议不一定都合理,也应使政事 符合于治道。” 李昉被罢免宰相后,吕蒙正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吕蒙正为人 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