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一样,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之前。可能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它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气功相似。它 的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一样是为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它 同样是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相信它是连接人的生命 的桥梁。但是在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之间,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发现与排斥的细微差别。 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 的种种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 的精神境界。这样看来,在印度瑜珈中,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也 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 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为。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 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 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和谐的不同 印度瑜珈的髙级阶段是“养性”。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 命,而是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 谓长寿,因为它已通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一一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 纵使活土一千年,不过是每一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 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了最后的顾忌一一寿限,这不是彻底的 解脱吗?中国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 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 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 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 导引天地之元气和使人体内的正气上升外,还得命令自身多做好事,并持久地坚 持下去,这当然是修炼之人不仅为了自己(导致体内正气上升,心情轻松而内心 平和、安定),同时也为了社会,因为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修炼 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个人在与社会的统 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而印度瑜珈中的冥想,不仅要排除愚昧无知、激情, 还要排除善良,认为处于善良状态的人,并未根除私利,他所从事的一切有益活 动,其中心还是一个“为我”,而只有对自身的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获得真 正的、完整的幸福。因此,印度瑜珈的最髙级阶段其实是要忘却自我,获得无限 的精神之爱,借以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幸福和智慧。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被 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才能从岀生、死亡、衰老和愚昧无知、激情、善良的痛苦中 解脱,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 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 了 在这个岔道的一例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 摆脱了尘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一一自我。获得欢乐、幸
安徽省蚌埠市 2012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66 分) 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 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一样,具有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之前。可能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它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气功相似。它 的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一样是为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它 同样是讲究人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的贯通,相信它是连接人的生命 的桥梁。但是在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之间,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发现与排斥的细微差别。 瑜珈的自我超越心灵,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自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心灵 的种种非分之想,并利用自我的力量,逐步排除这些虚妄之念,以达到一个较高 的精神境界。这样看来,在印度瑜珈中,至少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的意识的,也 就是说,它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重要的是在于要用自身的意志力去 驱逐这些不速之客。中国气功则是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为。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不洁的念头闯入脑中,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的是 一种对外部世界中的不良行为不予苟同和接纳的排斥的措施。 精神的解放与身心的和谐的不同。 印度瑜珈的高级阶段是“养性”。似乎修炼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为了获得较长的寿 命,而是通过修炼,去享有意义深刻和富有成果的人生。瑜珈的最终目的已无所 谓长寿,因为它已通过修炼达到了它的彼岸——精神的自由。得不到活着的真谛, 纵使活土一千年,不过是每一天的重复;而精神的解放,摆脱了一切杂念,超越 了自我,得到了无比的欢愉与轻松,抛弃了最后的顾忌——寿限,这不是彻底的 解脱吗?中国气功则不然,它既要抗拒一切杂念,以求精神上的平静,同时又要 修身,借以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致与共同的久远。 以出世求解脱与以入世为归宿的分道而行。 瑜珈的冥想与中国气功中的意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中国气功中的意念,除了 导引天地之元气和使人体内的正气上升外,还得命令自身多做好事,并持久地坚 持下去,这当然是修炼之人不仅为了自己(导致体内正气上升,心情轻松而内心 平和、安定),同时也为了社会,因为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修炼 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 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而印度瑜珈中的冥想,不仅要排除愚昧无知、激情, 还要排除善良,认为处于善良状态的人,并未根除私利,他所从事的一切有益活 动,其中心还是一个“为我”,而只有对自身的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获得真 正的、完整的幸福。因此,印度瑜珈的最高级阶段其实是要忘却自我,获得无限 的精神之爱,借以达到内心的和平与安宁、幸福和智慧。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被 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愚昧无知、激情、善良的痛苦中 解脱,超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取永恒的价值。 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皆是从我开始,但在走向终极目标的十字路口却分道而行 了。 在这个岔道的一例是瑜珈的终极目标:以出世求解脱.、这个完全摆脱了自我, 摆脱了尘世,超越一切的生灵,其实最终叉回到他自身——自我。获得欢乐、幸
福的是个体,是在千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 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的圆圈 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为我”最终是为 社会。修身养性,是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在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 首先选择的是牺牲自己,保全小家、国家。自个人的修行开始,是为了社会,为 了他人。将个人的身心和谐与他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将个人的生命溶 入社会的长河以求永生,将个人的利益溶入国家的利益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 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 1.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地理条件。 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入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 的贯通,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 家传统文化。 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 良行为,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 2.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 B.卬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 致与共同久远。 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 整的幸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 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 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3.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 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 是坚持印度瑜珈的修炼。 C.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刭终极必然是个人身 心和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 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岀世求解脱,获得欢 乐幸福的是个体,这与以人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 被世人所认可推崇。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书过善人事 (清)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 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众无所得食 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 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 张席隙地以居之;老赢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 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炯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
福的是个体,是在千折百回中回到了出发点的自己,一个以忘却自我为出发点而 回归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的圆圈。 在这个岔道口另一侧的中国气功的终极目标:以入世为归宿,“为我”最终是为 社会。修身养性,是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在个体与家庭、社会之间, 首先选择的是牺牲自己,保全小家、国家。自个人的修行开始,是为了社会,为 了他人。将个人的身心和谐与他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相联系,将个人的生命溶 入社会的长河以求永生,将个人的利益溶入国家的利益以求不死,将自我溶入自 然以求永恒。这是中国气功的终极。 1.下列语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印度瑜珈与中国气功在很多方面相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地理条件。 B.瑜珈姿势和瑜珈冥想的修炼,因为讲究入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系统与气 的贯通,所以能实现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 C.中国气功本于儒家传统的观念,所以说,修炼中国气功必须要先学习中国儒 家传统文化。 D.印度瑜珈承认现实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中国气功则排斥外部世界中的不 良行为,对其不予苟同和接纳。 2.以下对于印度瑜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印度瑜珈是将自我与心灵分开,由自我观照心灵,去发现并排除虚妄之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瑜伽是允许人们生发不良意识的。 B.印度瑜珈既要求得精神上的平静,又要修身长生,求得精神与生命的协调一 致与共同久远。 C.印度瑜珈中的冥想认为即便处于善良状态,仍是为己为私,要获得真正的完 整的幸福,只能是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 D.印度瑜珈的终极是回到自我,回到重新认识的获得升华的自我,超越个体与 社会、个体与自然的世俗关系而获得永恒的价值。 3.结合全文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无论印度瑜珈还是中国气功,长期修炼都必然能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自由。 B.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若想从生老病死、真假美丑善恶中解脱,最好的方法就 是坚持印度瑜珈的修炼。 C.中国气功个人的修行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而修行刭终极必然是个人身 心和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谐,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由的理想人格。 D.中国气功与印度瑜珈虽然皆是从我开始,但印度瑜珈以出世求解脱,获得欢 乐幸福的是个体,这与以人世为归宿、最终为社会的中国气功相比,远不如后者 被世人所认可推崇。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书过善人事 (清)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 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众无所得食, 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 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 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 张席隙地以居之;老赢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 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炯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
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 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 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xi)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 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 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 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 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 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 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 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嬴妇孺 赢:瘦弱的人 B.若豫存获报之心 豫:预先 C.卒受天佑 卒:通“猝”,突然 D.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张席隙地以居之 给以旷壤 B.当谋所以食尔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义也 C.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 为阖户罢市 D.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 乡 B.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被迫出面安慰饥民,后又 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正如道善人所预期的那样,他遇上了大 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天下大事,只要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就一定 能于公于私有所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3分) ②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4分) ③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写真寄夫 [唐]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 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 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xi)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 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 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 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 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 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 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 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赢妇孺 赢:瘦弱的人 B.若豫存获报之心 豫:预先 C.卒受天佑 卒:通“猝”,突然 D.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张席隙地以居之 给以旷壤 B.当谋所以食尔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义也 C.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 为阖户罢市 D.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 乡。 B.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被迫出面安慰饥民,后又 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正如道善人所预期的那样,他遇上了大 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天下大事,只要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就一定 能于公于私有所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3 分) ②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4 分) ③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8 分) 写真寄夫 [唐]薛媛① 欲下丹青笔②,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③,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释】①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晩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 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 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 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②丹青笔:画笔。③索 寞:憔悴。 8.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9.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5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吾师道也, 愈《师说》) (3)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 瑟》 (4)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 兴八首》) (5) ,常在于险运。 (王安 石《游褒禅山记》) (6)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7)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水龙吟》) (8)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 琶行》)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悬念落地 余秋雨 咖啡馆在一条热闹大街的岔路口,有一个玻璃门棚。玻璃门棚中的座位最抢手, 因为在那里抬头可见蓝天髙楼,低头可见热闹街景,一杯咖啡在手,更能领略目 光收纵间的浓洌和安逸。里屋就有所不同,满目净是邻座顾客,对谁都不便直视 细看,只能扫过几眼,把目光放虚,若有所思,无聪无明。为此,玻璃门棚中的 座位往往要比里屋贵一些。今天玻璃门棚正在修理,中间放着架梯,有两位工人 在爬上爬下忙碌。因此,只得侧身穿过,进入里屋 里屋人头济济,浓香阵阵,多数人独个儿边看报纸边喝咖啡,少数人在交谈, 音放得很轻。因此,坐了那么多人,不觉得闹心 今天,我来索解一个悬念 早就知道萨特常在这家咖啡馆活动。原以为是约一些朋友聚会和讨论,后来知道, 他也在这里写作,不少名著就是在咖啡馆写出来的。 既然是萨特写作的地方,咖啡馆里一定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单间吧?但是法国朋友 说,没有,就是一般的咖啡座。 这就让我奇怪了。一般的咖啡座人来人往,很不安静,能写作吗?萨特很早成名, 多少人认识他,坐在这样的公共场所,能不打招呼吗?打了招呼能不一起坐坐 聊聊吗?总之,名人、名街、名店撞在一起,能出得来名著吗?
【注释】①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 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 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 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②丹青笔:画笔。③索 寞:憔悴。 8.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9.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题)(5 分)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吾师道也, ? (韩 愈《师说》) (3)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 瑟》) (4)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 兴八首》) (5) ,常在于险运。 (王安 石《游褒禅山记》) (6)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7)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 《水龙吟》) (8)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 琶行》)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悬念落地 余秋雨 咖啡馆在一条热闹大街的岔路口,有一个玻璃门棚。玻璃门棚中的座位最抢手, 因为在那里抬头可见蓝天高楼,低头可见热闹街景,一杯咖啡在手,更能领略目 光收纵间的浓洌和安逸。里屋就有所不同,满目净是邻座顾客,对谁都不便直视 细看,只能扫过几眼,把目光放虚,若有所思,无聪无明。为此,玻璃门棚中的 座位往往要比里屋贵一些。今天玻璃门棚正在修理,中间放着架梯,有两位工人 在爬上爬下忙碌。因此,只得侧身穿过,进入里屋。 里屋人头济济,浓香阵阵,多数人独个儿边看报纸边喝咖啡,少数人在交谈,声 音放得很轻。因此,坐了那么多人,不觉得闹心。 今天,我来索解一个悬念。 早就知道萨特常在这家咖啡馆活动。原以为是约一些朋友聚会和讨论,后来知道, 他也在这里写作,不少名著就是在咖啡馆写出来的。 既然是萨特写作的地方,咖啡馆里一定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单间吧?但是法国朋友 说,没有,就是一般的咖啡座。 这就让我奇怪了。一般的咖啡座人来人往,很不安静,能写作吗?萨特很早成名, 多少人认识他,坐在这样的公共场所,能不打招呼吗?打了招呼能不一起坐坐、 聊聊吗?总之,名人、名街、名店撞在一起,能出得来名著吗?
另外,一个连带的问题是,即使咖啡馆里可以不受干扰,总比不上家里吧?家里 有更多的空间和图书资料,不是更便于思考和写作吗?像萨特这样的一代学者、 作家,居住环境优裕舒适,为什么每天都要挤到一张小小的咖啡桌上来呢? 这么多问号的终点,就是这个座位。在法国,这样一家出了名的店铺就基本不会 再去改建、重装了,总是努力保持原样,保持它昔日的气氛,这为我寻找答案带 来了便利。 这时,其他几个伙伴也赶到了,他们带来7摄像设备,准备好好地拍摄一下这个 “萨特工作室”。导演刘璐、节目主持人温迪雅也来了,温迪雅要对我做一个采 访性的谈话节目,这儿成了采访现场 拍摄谈话节目需要有两台摄像机,当然也就要有两名摄像师,又要有人布光、录 音,算起来一共要挤上来七八个人。本来房间就小,已经坐了八位客人,再加七 八位,自然气氛大变。这倒罢了,问题是,这七八个伙伴要找电源插头、拉电线、 打强光灯、移桌子、推镜头、下命令、做手势……简直是乱成一团,当然,还要 温迪雅在镜头前介绍这个现场,还有我关于萨特的谈话。 我想,今天这个房间算是彻底被我们糟蹋了。最抱歉的是那八位先我们而来的客 人,他们无异突然遭灾,只能换地方了。临时找不到一个懂法语的人向他们说明 情况,我只能在座位上用目光向他们致歉,但是,让我吃惊的情景出现了一一居 然,他们没有一个在注意我们,连眼角也没有扫一下。空间那么狭小,距离那么 接近,但对他们而言,我们好像是隐身人,对我们而言,他们倒成了隐身人,两 不相干。 我不由得重新打量这些不受干扰的人,不仅丝毫没受到我们干扰,甚至我们要干 扰也干扰不进。他们的神态是,异香巨臭,无所闻也,山崩河溢,无所见也。但 他们不聋不盲,不愚不痴,侍者给他侗加咖啡,总是立即敏感,谢得及时,眼神 奕奕,面容雅静。 这种情景,我们太不熟悉。我对导演刘璐说,谈话节目请稍等片刻,我要想想。 其实我哪里在想谈话。 我们早已习惯,不管站在何处,坐在哪里,首先察看周围形势,注意身边动静, 看是否有不良的信息,是否有特殊的眼神。我们时刻准备着老友拍肩,朗声寒暄; 我们时刻准备着躲避注视,劝阻噪音;我们甚至,准备着观看窗下无赖打斗,廊 上明星作态,聊以解闷。因此,即使我们这批早已对拍摄现场失去兴奋的人也无 法想象别人对拍摄现场的彻底漠然、视而不见、形若无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开始有点明白。也许,人们对周际环境的敏感,是另一些更大敏感的缩影。而 这些更大的敏感,则来自个体无法自立的传统,来自对环境安全系数的较低估计。 这事说来话长,但呈现方式却极具感性。 街边路头的平常景象是地域文化的深刻投影,越是平常越是深刻,今天就把我们 自己也深刻在一种对比中了。 这八个人,自成四个气场,每个气场都是内向、自足的,因此就筑成了一圈圈的 墙。我们七八个人选来忙忙碌碌,其实也只是增加了一个气场而已。他们可以如 此地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其实恰恰是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尊重。 尊重别人正在从事的工作的正当性,因此不必警惕;尊重别人工作的不可干扰性, 因此不加注意;尊重别人工作时必然会固守的文明底线,因此不作提防。这一切 对他们来说已经习惯成自然
另外,一个连带的问题是,即使咖啡馆里可以不受干扰,总比不上家里吧?家里 有更多的空间和图书资料,不是更便于思考和写作吗?像萨特这样的一代学者、 作家,居住环境优裕舒适,为什么每天都要挤到一张小小的咖啡桌上来呢? 这么多问号的终点,就是这个座位。在法国,这样一家出了名的店铺就基本不会 再去改建、重装了,总是努力保持原样,保持它昔日的气氛,这为我寻找答案带 来了便利。 这时,其他几个伙伴也赶到了,他们带来 7 摄像设备,准备好好地拍摄一下这个 “萨特工作室”。导演刘璐、节目主持人温迪雅也来了,温迪雅要对我做一个采 访性的谈话节目,这儿成了采访现场。 拍摄谈话节目需要有两台摄像机,当然也就要有两名摄像师,又要有人布光、录 音,算起来一共要挤上来七八个人。本来房间就小,已经坐了八位客人,再加七 八位,自然气氛大变。这倒罢了,问题是,这七八个伙伴要找电源插头、拉电线、 打强光灯、移桌子、推镜头、下命令、做手势……简直是乱成一团,当然,还要 温迪雅在镜头前介绍这个现场,还有我关于萨特的谈话。 我想,今天这个房间算是彻底被我们糟蹋了。最抱歉的是那八位先我们而来的客 人,他们无异突然遭灾,只能换地方了。临时找不到一个懂法语的人向他们说明 情况,我只能在座位上用目光向他们致歉,但是,让我吃惊的情景出现了——居 然,他们没有一个在注意我们,连眼角也没有扫一下。空间那么狭小,距离那么 接近,但对他们而言,我们好像是隐身人,对我们而言,他们倒成了隐身人,两 不相干。 我不由得重新打量这些不受干扰的人,不仅丝毫没受到我们干扰,甚至我们要干 扰也干扰不进。他们的神态是,异香巨臭,无所闻也,山崩河溢,无所见也。但 他们不聋不盲,不愚不痴,侍者给他侗加咖啡,总是立即敏感,谢得及时,眼神 奕奕,面容雅静。 这种情景,我们太不熟悉。我对导演刘璐说,谈话节目请稍等片刻,我要想想。 其实我哪里在想谈话。 我们早已习惯,不管站在何处,坐在哪里,首先察看周围形势,注意身边动静, 看是否有不良的信息,是否有特殊的眼神。我们时刻准备着老友拍肩,朗声寒暄; 我们时刻准备着躲避注视,劝阻噪音;我们甚至,准备着观看窗下无赖打斗,廊 上明星作态,聊以解闷。因此,即使我们这批早已对拍摄现场失去兴奋的人也无 法想象别人对拍摄现场的彻底漠然、视而不见、形若无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开始有点明白。也许,人们对周际环境的敏感,是另一些更大敏感的缩影。而 这些更大的敏感,则来自个体无法自立的传统,来自对环境安全系数的较低估计。 这事说来话长,但呈现方式却极具感性。 街边路头的平常景象是地域文化的深刻投影,越是平常越是深刻,今天就把我们 自己也深刻在一种对比中了。 这八个人,自成四个气场,每个气场都是内向、自足的,因此就筑成了一圈圈的 墙。我们七八个人选来忙忙碌碌,其实也只是增加了一个气场而已。他们可以如 此地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其实恰恰是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尊重。 尊重别人正在从事的工作的正当性,因此不必警惕;尊重别人工作的不可干扰性, 因此不加注意;尊重别人工作时必然会固守的文明底线,因此不作提防。这一切 对他们来说已经习惯成自然
他们可以与陌生人在野外事故中互相救助,在公共场所互相招呼,却严守在各自 的工作状态下互不关注。这确实与我们熟悉的许多人正恰相反,那些人无意于对 别人的救助和招呼,却对人家的工作有超常的关注 问题是,既然在咖啡馆自筑气场之墙,为什么不利用家里的自然之墙呢? 其实,他们的气场之墙是半透明的。他们并不是对周围的一切无知无觉,只不过 已经把这种知觉泛化,泛化为对热闹人世的领会.对城市神韵的把握。这种泛化 的知觉构不成对他们的具体干扰,却对他极其重要,无迹无形又有迹有形,几乎 成了他城市文化活动的前提和背景 这里就出现了一种生态悖论: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无异 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 这种生态悖论早已成为一种公约和默契,因此也不必担忧市民来这里探访名家, 形成围观。 但是,这种生态悖论又让我们联想到另一种与之完全倒逆的悖论。中国文人历来 主张“宜散不宜聚”,初一看好像最讲独立,但是,虽散,却远远窥探;虽散, 却单一趋同。法国文人即便相隔三五步也不互相打量,中国文人即便迢迢千里、 素昧平生,也要探隐索微、如数家珍, 想到这里,萨特经常来这里的理由已经明白。他坐在这里时的神态和心情,与这 八位客人如出一辙。 于是,我悬念落地。 11.文中的“悬念”指什么?“悬念落地”如何理解?(6分) 12.开篇两段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3.作者说:“今天就把我们自己也深刻在一种对比中了。”这是怎样的对比? (6分) 14.我们一向认为“嘘寒问暖”“体贴入微”等是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而作者 却说“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其实恰恰是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尊重”,结合上述观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7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3分) A.发详地 别出新裁 殉私舞弊 大海捞针 B.敲竹杠 步履为艰 甘拜下风 吊以轻心 C.破天荒 自惭行秽 不径而走 儒子可教 D.挖墙角 焕然冰释 稳操胜卷 相形见拙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 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B.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自寻烦恼,甚至到老 仍耿耿于怀,真是何苦来! C.对于小学考试的超纲题,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然而,在 小学试卷上出现超纲题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D.昆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 期短,气候温和,无冬无夏,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他们可以与陌生人在野外事故中互相救助,在公共场所互相招呼,却严守在各自 的工作状态下互不关注。这确实与我们熟悉的许多人正恰相反,那些人无意于对 别人的救助和招呼,却对人家的工作有超常的关注。 问题是,既然在咖啡馆自筑气场之墙,为什么不利用家里的自然之墙呢? 其实,他们的气场之墙是半透明的。他们并不是对周围的一切无知无觉,只不过 已经把这种知觉泛化,泛化为对热闹人世的领会.对城市神韵的把握。这种泛化 的知觉构不成对他们的具体干扰,却对他极其重要,无迹无形又有迹有形,几乎 成了他城市文化活动的前提和背景。 这里就出现了一种生态悖论: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无异 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贵而融入人潮。 这种生态悖论早已成为一种公约和默契,因此也不必担忧市民来这里探访名家, 形成围观。 但是,这种生态悖论又让我们联想到另一种与之完全倒逆的悖论。中国文人历来 主张“宜散不宜聚”,初一看好像最讲独立,但是,虽散,却远远窥探;虽散, 却单一趋同。法国文人即便相隔三五步也不互相打量,中国文人即便迢迢千里、 素昧平生,也要探隐索微、如数家珍。 想到这里,萨特经常来这里的理由已经明白。他坐在这里时的神态和心情,与这 八位客人如出一辙。 于是,我悬念落地。 11.文中的“悬念”指什么?“悬念落地”如何理解?(6 分) 12.开篇两段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6 分) 13.作者说:“今天就把我们自己也深刻在一种对比中了。”这是怎样的对比? (6 分) 14.我们一向认为“嘘寒问暖”“体贴入微”等是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而作者 却说“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其实恰恰是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尊重”,结合上述观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7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3 分) A.发详地 别出新裁 殉私舞弊 大海捞针 B.敲竹杠 步履为艰 甘拜下风 吊以轻心 C.破天荒 自惭行秽 不径而走 儒子可教 D.挖墙角 焕然冰释 稳操胜卷 相形见拙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 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B.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自寻烦恼,甚至到老 仍耿耿于怀,真是何苦来! C.对于小学考试的超纲题,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然而,在 小学试卷上出现超纲题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D.昆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 期短,气候温和,无冬无夏,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王刚尽管对我持保留意见,我还是在今年获得了化学和冶金部门负责人的职 位 B.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 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C.我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韭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名显赫,但我 显然已经得罪了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 D.想成为今夏最耀眼的英语明星吗?想用英语展出你出众的才艺吗?请赶快报 名,参加“英语大本营”活动。 18.请把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 药 ①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 ②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③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 ④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 ⑤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 ⑥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 19.有网络媒体盘点2010年十大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位居榜首。“神马 都是浮云”意为“什么都不值一提”,一般表现人们对某件事情的不屑。对此语 的流行,很多人拍手叫好,争相引用,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请你从修辞效果、思想内涵、社会意义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 思路清晰,内容充实。80字以内。(6分) 20.阅读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宇。(4分)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10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 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化挑战为机遇, 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使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 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 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西湖二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年年春天都 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这一年,戴妃又去了娘家。钱镠在杭 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 便提笔给戴妃写了一封书信,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 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发了,你可以慢慢走,欣赏啊。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生活 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A.王刚尽管对我持保留意见,我还是在今年获得了化学和冶金部门负责人的职 位。 B.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 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C.我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韭务增长了两倍多。虽然功名显赫,但我 显然已经得罪了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 D.想成为今夏最耀眼的英语明星吗?想用英语展出你出众的才艺吗?请赶快报 名,参加“英语大本营”活动。 18.请把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 分)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 药, 。 ①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 ②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③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 ④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 ⑤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 ⑥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 19.有网络媒体盘点 2010 年十大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位居榜首。“神马 都是浮云”意为“什么都不值一提”,一般表现人们对某件事情的不屑。对此语 的流行,很多人拍手叫好,争相引用,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请你从修辞效果、思想内涵、社会意义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 思路清晰,内容充实。80 字以内。(6 分) 20.阅读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 宇。(4 分)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10 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 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化挑战为机遇, 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使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扩大对外开放,惠及 13 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 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 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五、(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西湖二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年年春天都 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这一年,戴妃又去了娘家。钱镠在杭 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 便提笔给戴妃写了一封书信,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 思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发了,你可以慢慢走,欣赏啊。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生活 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提醒生活在髙速发 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留心身边的美好。 读完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以“陌上花开缓缓归”为题写一篇作 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不少于800字。 蚌埠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D(A项,应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B项,强加因果。C项,文中没有 依据。) 2.B(印度瑜伽不讲求“长生”。) 4.C(“卒”应为“最终”) 5.D(D项都表转折。A项,来,连词/把,介词。B用来……的办法/表原因。 C作为,动词/因为,介词。) 6.A(B项“被迫”应为“主动”;C项“预期”错误;D项“只要……就”应 为“如果……那么”) 7.(10分) (1)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街巷。 (得分点:“挈”“彻”及句意各1分) (2)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 (得分点:“但”“活”“虽”及句意各1分,“为”意为“作为”,意译也可。) (3)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即使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得分点 “义”“任”及句意各1分) 8.(4分)答题要点:冰凉镜体之寒;对夫失望及韶华易逝之寒。(每点2分) 9.(4分)答题要点:点题,点出写真寄夫的目的;首尾呼应,遥应首句;直 抒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0.(5分)(1)宠辱僧忘(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沧海月明珠 有泪(4)塞上风云接地阴(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6)栗深林兮惊 层巅(7)水随天去秋无际(8)别有幽愁暗恨生 11.悬念指:①名人、名街、名店撞在一起,能出得来名著吗?(1分) ②即便不受干扰,萨特为什么不在优裕舒适的家里思考、写作而要挤到小小的咖 啡室?(1分) 悬念落地:①每个人都有自筑的气场,每个气场都是内向、自足的,萨特可严守 在自己的工作状态下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因而能写出名著。(2分) ②萨特并非对周围的一切无知无觉,只不过己经把这种知觉泛化,泛化为对热闹 人世的领会,对城市神韵的把握,这种泛化的知觉成了池城市文化活动的前提和 背景,对他极其重要。(2分)(摘抄文中浯句或概述大意均可) 12.开篇两段通过“我”的观察描写了咖啡馆的环境,为后文写我们对周际环境 的敏感作铺垫,(2分)同时与咖啡馆中其他人对我们的视而不见、形若无人形 成对比,(2分)从而引出不同地域两种不同的生态悖论。(2分)
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提醒生活在高速发 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留心身边的美好。 读完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以“陌上花开缓缓归”为题写一篇作 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不少于 800 字。 蚌埠市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D(A 项,应是“大体相同的地理条件”。B 项,强加因果。C 项,文中没有 依据。) 2.B(印度瑜伽不讲求“长生”。) 3.C 4.C(“卒”应为“最终”) 5.D(D 项都表转折。A 项,来,连词/把,介词。B 用来……的办法/表原因。 C 作为,动词/因为,介词。) 6.A(B 项“被迫”应为“主动”;C 项“预期”错误;D 项“只要……就”应 为“如果……那么”) 7.(10 分) (1)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街巷。 (得分点:“挈”“彻”及句意各 1 分) (2)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 (得分点:“但”“活”“虽”及句意各 1 分,“为”意为“作为”,意译也可。) (3)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即使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得分点: “义”“任”及句意各 1 分) 8.(4 分)答题要点:冰凉镜体之寒;对夫失望及韶华易逝之寒。(每点 2 分) 9.(4 分)答题要点:点题,点出写真寄夫的目的;首尾呼应,遥应首句;直 抒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10.(5 分)(1)宠辱僧忘(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沧海月明珠 有泪(4)塞上风云接地阴(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6)栗深林兮惊 层巅(7)水随天去秋无际(8)别有幽愁暗恨生 11.悬念指:①名人、名街、名店撞在一起,能出得来名著吗?(1 分) ②即便不受干扰,萨特为什么不在优裕舒适的家里思考、写作而要挤到小小的咖 啡室?(1 分) 悬念落地:①每个人都有自筑的气场,每个气场都是内向、自足的,萨特可严守 在自己的工作状态下不关顾别人的存在,因而能写出名著。(2 分) ②萨特并非对周围的一切无知无觉,只不过已经把这种知觉泛化,泛化为对热闹 人世的领会,对城市神韵的把握,这种泛化的知觉成了池城市文化活动的前提和 背景,对他极其重要。(2 分)(摘抄文中浯句或概述大意均可) 12.开篇两段通过“我”的观察描写了咖啡馆的环境,为后文写我们对周际环境 的敏感作铺垫,(2 分)同时与咖啡馆中其他人对我们的视而不见、形若无人形 成对比,(2 分)从而引出不同地域两种不同的生态悖论。(2 分)
13.表面指我们对周际环境的敏感、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关注与别人对我们的视而 不见、形若无人的对比;(3分)深一层指两种生态悖论的对比:法国人身居闹 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贵而融人人 潮;中国人虽散,却远远窥探,虽散,却单一趋同。(3分) 14.(7分)同意其中任一观点或辩证统一分析皆可,要求观点明确,依据充分 (结合实际),言之成理 15.答案:D(A详一祥,新一心,殉一徇;B为一维,吊一掉;C行一形,径 胫,儒一孺;D角一脚,焕一涣,卷一券,拙一绌。) 16.答案:B(A句“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C句“习以为常”强调入的 感觉。D句“无冬无夏”指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这里是望文 生义。) 17.C(A项语序不当,B项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 18.答案:③④①②⑥⑤(③④紧承上句,对瘦肉精作具体的解释。①②说明瘦 肉精的作用。⑥⑤说明瘦肉精的负作用。每填对一个得1分,从错误处始,之后 均不得分,共5分) 19.(6分)答案: ①运句话运用谐音,诙谐幽默。(2分)显示出对不如意的超然和豁达。(2分) 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活用网络用语,积极从网络事件中寻找乐趣 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2分) ②这句话运用谐音,有很明显的调侃味道。(2分)会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 绝望的感觉。(2分)表现出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对世界的虚无感,是一种消极 的人生态度。(2分) 20.(4分)答案:中国入世惠及中国和世界人民。 21.(60分)参照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嘉庆十九年,淮南各州县因旱灾发生了饥荒。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 闸镇,连年收成很好,邻县的饥民搀扶着老人抱着幼儿前击讨饭的有好几千人。 铜城闸镇的人非常惊慌,因此关门罢市,从门缝里窥视他们。饥民们得不到饭食, 越加鼓噪不安。有个绅士过实圃先生担,心发生变故,急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 家因饥荒前来讨饭,我会想办法给你们饭吃的。请让我与本乡父老们商议商议 第二天,过先生招集乡里喜好行善的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他自己带头 拿出物资,积极地准备经营,在空地上架起席子让他们居住;年老体弱的和妇女 小孩,按人口给他们饭吃:就雇佣那些壮实的人给附近村的农户,使似们自食其 力;天冷了有袄穿,生病了有药治,死了有棺材,怀孕临产的就优厚地济助她们 又给他们空地,督促他们种菜:储备取水用县,预防火灾。这年冬天,受灾的山 乡下了雨。过先生就把那些壮实的人受雇所得的工钱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家种麦 子。麦子成熟后,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 街巷。他们高呼着:“善人!善人!”从此,各地前来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过善 人 与我同一年考上科举的朋友竹潭孝廉,是过先生的孙子,他请我记叙这件事,并 且复述过先生的遗训说:“我们家只有万两银子的家产,因为救济饥民用击了 半。第二年,年成丰收,卖粮食获得了几倍的利,于是恢复了当初的家产。人担 心什么而不行善事呢!”我认为这是过先生用来勉励子孙行善的话罢了。如果行 善之前预先怀有获得回报的心思,就会计较得失,那么一定不会献出家产去追求
13.表面指我们对周际环境的敏感、对别人存在状态的关注与别人对我们的视而 不见、形若无人的对比;(3 分)深一层指两种生态悖论的对比:法国人身居闹 市而自辟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尘嚣,无异众生而回归一己,保持高贵而融人人 潮;中国人虽散,却远远窥探,虽散,却单一趋同。(3 分) 14.(7 分)同意其中任一观点或辩证统一分析皆可,要求观点明确,依据充分 (结合实际),言之成理。 15.答案:D(A 详一祥,新一心,殉一徇;B 为一维,吊一掉;C 行一形,径一 胫,儒一孺;D 角一脚,焕一涣,卷一券,拙一绌。) 16.答案:B(A 句“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C 句“习以为常”强调入的 感觉。D 句“无冬无夏”指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这里是望文 生义。) 17.C(A 项语序不当,B 项成分残缺,D 搭配不当。) 18.答案:③④①②⑥⑤(③④紧承上句,对瘦肉精作具体的解释。①②说明瘦 肉精的作用。⑥⑤说明瘦肉精的负作用。每填对一个得 1 分,从错误处始,之后 均不得分,共 5 分) 19.(6 分)答案: ①运句话运用谐音,诙谐幽默。(2 分)显示出对不如意的超然和豁达。(2 分) 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活用网络用语,积极从网络事件中寻找乐趣 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2 分) ②这句话运用谐音,有很明显的调侃味道。(2 分)会有一种无从把握甚至陷入 绝望的感觉。(2 分)表现出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对世界的虚无感,是一种消极 的人生态度。(2 分) 20.(4 分)答案:中国入世惠及中国和世界人民。 21.(60 分)参照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嘉庆十九年,淮南各州县因旱灾发生了饥荒。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 闸镇,连年收成很好,邻县的饥民搀扶着老人抱着幼儿前击讨饭的有好几千人。 铜城闸镇的人非常惊慌,因此关门罢市,从门缝里窥视他们。饥民们得不到饭食, 越加鼓噪不安。有个绅士过实圃先生担,心发生变故,急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 家因饥荒前来讨饭,我会想办法给你们饭吃的。请让我与本乡父老们商议商议。” 第二天,过先生招集乡里喜好行善的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他自己带头 拿出物资,积极地准备经营,在空地上架起席子让他们居住;年老体弱的和妇女 小孩,按人口给他们饭吃;就雇佣那些壮实的人给附近村的农户,使似们自食其 力;天冷了有袄穿,生病了有药治,死了有棺材,怀孕临产的就优厚地济助她们; 又给他们空地,督促他们种菜;储备取水用县,预防火灾。这年冬天,受灾的山 乡下了雨。过先生就把那些壮实的人受雇所得的工钱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家种麦 子。麦子成熟后,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 街巷。他们高呼着:“善人!善人!”从此,各地前来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过善 人。 与我同一年考上科举的朋友竹潭孝廉,是过先生的孙子,他请我记叙这件事,并 且复述过先生的遗训说:“我们家只有万两银子的家产,因为救济饥民用击了一 半。第二年,年成丰收,卖粮食获得了几倍的利,于是恢复了当初的家产。人担 心什么而不行善事呢!”我认为这是过先生用来勉励子孙行善的话罢了。如果行 善之前预先怀有获得回报的心思,就会计较得失,那么一定不会献出家产去追求
仁德;即使努力去做了,却不一定会得到回报,那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么? 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正因为 如此,所以施行仁德的策略遍及各处,因而恩泽施及的人非常之多。过先生最终 受到天的护佑,他的家产可以恢复,他的后代一定昌盛,报应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啊!” 啊!当饥民鼓噪者讨饭时,如果人们以回避为聪明,都闭门拒绝救济,那么因他 们担心没有办法恢复家产,饥民势必抢夺,全乡都会受害,而过家也没有独自保 全的道理。而过先生挺身而出,以一个人承担起这个重担,他的消除变乱的智慧 和怜恤饥民的仁心都体现出来了,最终也无损于他的家产。所以可以明白,怀有 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丢了;不怀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得 到了。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使他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还有其他许多值得记述的善举,但是因为不是 重要的所在,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记录了
仁德;即使努力去做了,却不一定会得到回报,那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么? 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正因为 如此,所以施行仁德的策略遍及各处,因而恩泽施及的人非常之多。过先生最终 受到天的护佑,他的家产可以恢复,他的后代一定昌盛,报应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啊!” 啊!当饥民鼓噪者讨饭时,如果人们以回避为聪明,都闭门拒绝救济,那么因他 们担心没有办法恢复家产,饥民势必抢夺,全乡都会受害,而过家也没有独自保 全的道理。而过先生挺身而出,以一个人承担起这个重担,他的消除变乱的智慧 和怜恤饥民的仁心都体现出来了,最终也无损于他的家产。所以可以明白,怀有 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丢了;不怀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得 到了。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使他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还有其他许多值得记述的善举,但是因为不是 重要的所在,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