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 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 “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 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 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 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 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 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 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 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一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 直填海不已:葬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爱、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一 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 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 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 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 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 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 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竣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 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连 因此,西方人看重小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 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肛放,故探索永远不套停止,人类自身也 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 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 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目我的调整 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 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一一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 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 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宴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 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 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 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 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 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 其害
蚌埠市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 66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 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 “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 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 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 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 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 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 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 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 直填海不已:葬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爱、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 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 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 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 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 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 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 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竣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 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连, 因此,西方人看重小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 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肛放,故探索永远不套停止,人类自身也 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 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 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目我的调整 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 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 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 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宴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 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 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 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 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 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 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 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 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 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与“神”有关的内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 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 屈服于自然,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 意念支配着的“神”,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 哥,他们在不断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以及人类凭借“神”取得的跟自 然对抗的和谐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显现的不同内涵和风格 B.第三段阐述对待自然,中西文学作品有着不同表现,并指出看重个人 力量的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影响,更看重自我奋斗, C.第四段分析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和中国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 以及这种差异给西方和中国的人才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D.第五段明确写作意图,作者希望借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来借鉴外来文 化并反思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更好发展民族文化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 有哪些?(4分)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 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 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 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 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 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 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煕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 编,俯而读,仰而思。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 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 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 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 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 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 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与“神”有关的内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 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 屈服于自然,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 意念支配着的“神”,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 哥,他们在不断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以及人类凭借“神”取得的跟自 然对抗的和谐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显现的不同内涵和风格 B.第三段阐述对待自然,中西文学作品有着不同表现,并指出看重个人 力量的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影响,更看重自我奋斗, C.第四段分析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和中国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 以及这种差异给西方和中国的人才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D.第五段明确写作意图,作者希望借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来借鉴外来文 化并反思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更好发展民族文化。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 有哪些?(4 分)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 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 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 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 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 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 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 编,俯而读,仰而思。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 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 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 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 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 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谒范仲淹 谒:拜见 B.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善:交好 C.终日危坐一室 危:端正地 D.诏知太常礼院 知:主持、管理 5.下列各姐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载读其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与有司议礼不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硏读儒家经典,又 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B.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 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 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 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4分) 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分) 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7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8.下列对本词上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得莲开结伴游”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侯,莲花开了, 她们便结伴去采。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 B.“约开萍叶上兰舟”写湖塘里长满浮萍,采莲的女子们要上船,得先轻轻 地把它拨开。这一句写出了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C.“来时浦口云随棹”写采莲女到了浦口,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 船棹周围,写出了采莲的环境和采莲女的辛苦。 D.“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女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照 满月光。把采莲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 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 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② 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书谒范仲淹 谒:拜见 B.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善:交好 c.终日危坐一室 危:端正地 D.诏知太常礼院 知:主持、管理 5.下列各姐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载读其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与有司议礼不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 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B.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 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 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 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4 分) 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 分) 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7 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8.下列对本词上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守得莲开结伴游”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侯,莲花开了, 她们便结伴去采。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 B.“约开萍叶上兰舟”写湖塘里长满浮萍,采莲的女子们要上船,得先轻轻 地把它拨开。这一句写出了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c.“来时浦口云随棹”写采莲女到了浦口,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 船棹周围,写出了采莲的环境和采莲女的辛苦。 D.“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女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照 满月光。把采莲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
9.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 析。(4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6)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卧铺 阿城 第一班坐火生的卧铺,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 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 “你到哪儿?”河南人。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 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 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 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 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 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包,取出一本儿书 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我说:“学 文化哩!” 我点起一支烟。姑娘用手挺快地在脸前挥了挥,眉头皱起来,侧身儿向 里,仍旧看书。河南兵对我说:“你不抽烟不中?”我学着他的音儿:“中, 把烟熄了。 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 就听车厢过道口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 们这一吵,惊动了卧铺车厢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 那个结实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 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结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 这位战友儿的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 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 回去给娘学说。俺们讲说沾个光,也来望望,回去也给俺们家里人学说。”说到 这里,中铺的姑娘扭动了一下。仍旧看书。河南兵赶忙说:“你小声儿说话不中? 这卧铺里的人净是学文化的,看惊动了。”结实兵这才发觉中铺躺着一个姑娘, 笑着打了河南兵一拳:“你小子坐卧铺儿不说,还守着个姑娘,看美得你!”姑 娘使劲动了一下。河南兵臊红了脸,说:“你不敢乱说!”结实兵很髙兴地回去 了。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象是看卧铺来 参观完了,河南兵显得挺累,叹一口气,从挎包里摸出一个果子,递给 我说:“你吃。”我急忙也拿出一个果于说:“我有。”推让了一会儿,互相拿
9.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 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3)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6)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卧铺 阿城 第一班坐火生的卧铺,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 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我是中铺,下铺是一个兵,头剃得挺高,冲我笑笑,问: “你到哪儿?”河南人。对面下铺一位老者听说我去南方,就说:“南方还暖和, 北边儿眼瞅着冷啦。您瞧这位同志,都用上大衣了。”河南兵一笑,说:“部队 上发了绒衣裤儿,俺回家探亲,先领了大衣。” 开车铃声响了。呆了一会儿,又慢慢来了一个挺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拉平了声儿说:“谁的?别放在人家这里行不行?”我把提包放在 我对面的中铺上了,于是赶紧提下来,说:“对不起,忘了忘了。”姑娘借着窗 玻璃,理了一下头发,脱掉半高跟儿鞋,上了中铺,打开书包,取出一本儿书, 立刻就看进去了。河南兵坐得很直,手捏成拳头放在膝上,脸红红地对我说:“学 文化哩!” 我点起一支烟。姑娘用手挺快地在脸前挥了挥,眉头皱起来,侧身儿向 里,仍旧看书。河南兵对我说:“你不抽烟不中?”我学着他的音儿:“中。” 把烟熄了。 车开了。那老者拉了毯子睡下。河南兵仍旧坐得很直,我正想说什么, 就听车厢过道口闹起来。河南兵伸出头去,说:“敢是俺的战友儿看俺来?”他 们这一吵,惊动了卧铺车厢的人,上上下下伸出头来,睁着眼问:“怎么了?” 那个结实兵一边走一边挥着手,说:“没啥,没啥。俺们到俺们战友儿这儿来看 看卧铺是个啥样子。”大家笑起来,又都缩回去。 我问:“就买了一张卧铺?”河南兵红了脸。结实兵粗声大气地说:“俺 这位战友儿的娘才有意思来!坐过几回火车儿,就是不知道卧铺是个啥样子,来 信问他当了兵可是能坐卧铺儿?俺这位战友儿硬是借了钱买了一张卧铺票儿坐, 回去给娘学说。俺们讲说沾个光,也来望望,回去也给俺们家里人学说。”说到 这里,中铺的姑娘扭动了一下。仍旧看书。河南兵赶忙说:“你小声儿说话不中? 这卧铺里的人净是学文化的,看惊动了。”结实兵这才发觉中铺躺着一个姑娘, 笑着打了河南兵一拳:“你小子坐卧铺儿不说,还守着个姑娘,看美得你!”姑 娘使劲动了一下。河南兵臊红了脸,说:“你不敢乱说!”结实兵很高兴地回去 了。其他的兵一个一个地来,都很仔细地瞧那个姑娘的背影,倒不象是看卧铺来 的。 参观完了,河南兵显得挺累,叹一口气,从挎包里摸出一个果子,递给 我说:“你吃。”我急忙也拿出一个果于说:“我有。”推让了一会儿,互相拿
了对方的果子。有闲没盐地聊了半天,都说睡觉吧。河南兵扯出军大衣,问我: “你盖?”我说:“铺上有毯子。 上了中铺,我看那边的姑娘已不再读书,蜷起身子睡着,瞄了瞄老者, 正是香甜的时候。我头冲窗子躺下,后半夜,裹紧了毯子,真有点冷。 大清早,忽然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我连 忙扭头去看。只见那个姑娘半撑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 往外拽着 车厢的人闻声过来好几个,睁着眼看那姑娘。那老者躺在下铺,立屈着 腿说:“姑娘家说话好听点儿!半夜看你冷,替你盖了,怎么就脏了你?总比冻着 强吧?”河南兵从底下冒出来,后脖子也是红的,说:“醒啦?大衣是俺的哩” 看热闹的人都笑起来,散回去。 我下到下铺,只见河南兵叠他的大衣。放在枕头上,又抻,又抹。我笑 着说:“你的大衣有什么味儿?”河南兵也不回头,说:“咋会来?许是他们借 穿照相?那么一小会儿,不会串味儿来!” 我抬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低了头,僵坐在中铺。女子早上没有梳洗大约 是最难看的时候 老者不说话,只用手轻轻拍着膝盖,噘起下嘴唇儿 我呆不自在,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三个人还在那里。 我问河南兵:“你不洗洗?”河南兵这才抬起头来:“俺不洗了,到了家, 痛痛快快用热水洗,娘髙兴哩。”我说:“也不能叫老婆看个累赘相呀。”河南 后说:“哪儿来老婆?”我说:“当了兵,还不是有姑娘想跟着?”河南兵说: 咋说哩!俺借钱坐卧铺儿,东西买少了,怕是人家不愿意哩!”老者笑着说:“将 来当了军官,怕啥?”河南兵看了看姑娘:“军官得有文化哩。” 姑娘正慢慢下来,歪着腰提上鞋,拿了手巾、口缸去了。半天回来,低 头坐在下铺,不再看书。老者问她到哪儿,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 头去。河南兵掏出果子让大家吃。我把到手的一个转给姑娘。姑娘接了,却放在 手里并不吃。老者扭脸时姑娘说:“洗洗吃吧,不脏。”姑娘更埋了头,我赶忙 把我的刀递过去。姑娘接了,拿在手里慢慢地削。削好,又切成几瓣儿,抬起头, 朝大家笑一笑,慢慢地小口儿小口儿吃起来 11.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2.河南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3.本篇小说的语言独具特色,请具体分析。(6分) 14.对于河南兵对年轻姑娘的种种“呵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结合文本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8分) 第Ⅱ卷(表选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岿(gui)然 锁钥(yue) 滇(dian)池 蜚(fei)声中 外 B.僭(jian)越 侪(chai)辈 嗫(nie)嚅 抵(zhi)掌 而谈 C.奇葩(pa) 干劲(jng) 沏(qi)茶 光阴荏苒(ran) D.揶(ye)揄 伫(zhu) 症( zheng)状 模(mu)
了对方的果子。有闲没盐地聊了半天,都说睡觉吧。河南兵扯出军大衣,问我: “你盖?”我说:“铺上有毯子。” 上了中铺,我看那边的姑娘已不再读书,蜷起身子睡着,瞄了瞄老者, 正是香甜的时候。我头冲窗子躺下,后半夜,裹紧了毯子,真有点冷。 大清早,忽然被一声喊叫吓了一跳:“这是谁的呀?这么大味儿!”我连 忙扭头去看。只见那个姑娘半撑着身子,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件大衣的布领子, 往外拽着。 车厢的人闻声过来好几个,睁着眼看那姑娘。那老者躺在下铺,立屈着 腿说:“姑娘家说话好听点儿!半夜看你冷,替你盖了,怎么就脏了你?总比冻着 强吧?”河南兵从底下冒出来,后脖子也是红的,说:“醒啦?大衣是俺的哩” 看热闹的人都笑起来,散回去。 我下到下铺,只见河南兵叠他的大衣。放在枕头上,又抻,又抹。我笑 着说:“你的大衣有什么味儿?”河南兵也不回头,说:“咋会来?许是他们借 穿照相?那么一小会儿,不会串味儿来!” 我抬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低了头,僵坐在中铺。女子早上没有梳洗大约 是最难看的时候。 老者不说话,只用手轻轻拍着膝盖,噘起下嘴唇儿。 我呆不自在,就洗漱去了。回来一看,三个人还在那里。 我问河南兵:“你不洗洗?”河南兵这才抬起头来:“俺不洗了,到了家, 痛痛快快用热水洗,娘高兴哩。”我说:“也不能叫老婆看个累赘相呀。”河南 后说:“哪儿来老婆?”我说:“当了兵,还不是有姑娘想跟着?”河南兵说: “咋说哩!俺借钱坐卧铺儿,东西买少了,怕是人家不愿意哩!”老者笑着说:“将 来当了军官,怕啥?”河南兵看了看姑娘:“军官得有文化哩。” 姑娘正慢慢下来,歪着腰提上鞋,拿了手巾、口缸去了。半天回来,低 头坐在下铺,不再看书。老者问她到哪儿,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 头去。河南兵掏出果子让大家吃。我把到手的一个转给姑娘。姑娘接了,却放在 手里并不吃。老者扭脸时姑娘说:“洗洗吃吧,不脏。”姑娘更埋了头,我赶忙 把我的刀递过去。姑娘接了,拿在手里慢慢地削。削好,又切成几瓣儿,抬起头, 朝大家笑一笑,慢慢地小口儿小口儿吃起来。 11.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2.河南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13.本篇小说的语言独具特色,请具体分析。(6 分) 14.对于河南兵对年轻姑娘的种种“呵护”,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结合文本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8 分) 第Ⅱ卷(表选题 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岿(guī)然 锁钥(yuè) 滇(diān)池 蜚(fēi)声中 外 B.僭(jiàn)越 侪(chái)辈 嗫(niè)嚅 扺(zhǐ)掌 而谈 c.奇葩(pā) 干劲(jìng) 沏(qī)茶 光阴荏苒(rǎn) D.揶(yé)揄 伫(zhù)立 症(zhēng)状 一模(mú)一 样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 蔓延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重 视 B.“上学难”问题是人大代表最关注的问题之,我国将在五年内对农村 教育投入两千多亿,使农村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消除城乡间的“教育鸿沟”。 C.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眉公先生曾集《小窗幽记道破凡尘梦》以自娱, 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 D.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 了神奇的魔术《魔琴》。他们的表演栩栩如生,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异样的视觉享 受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 字 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 子 ①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刨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 ②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 ③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 ④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 ⑤“饺”是形声字,表一种有陷的半圆形面食 ⑥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 A.⑤③⑥②④①B.③④①⑥②⑤c.⑤①③④⑥② D.③⑤ ①⑥②④ 8.下面语段中,四处有语病,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①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实现省第九班竞代会提出的生态强省战略目标, ②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深入推进淮河、巢湖、 新安江三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进程,构建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体系。③尽管我 省水污染防治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④“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中心,着力保障群众的饮 用水安全。⑤要求各级政府建立规划执行考核机制、水质预警预报机制、生态补 偿机制,把管理落到实处。⑥相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可以顺利达到我省水污染 防治的既定任务,真正实现“水清家园美、小康伴和谐”的美好愿望 19.将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要求:不可改变原意,可改变语序 和增减个别词语)(6分)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情感为社会的母本,迅速 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弟兄”的仿家族和准 血缘的人际关系 2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摘自《2013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注:“同比”指的是与2012年3月份相比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 蔓延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重 视。 B.“上学难”问题是人大代表最关注的问题之,我国将在五年内对农村 教育投入两千多亿,使农村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消除城乡间的“教育鸿沟”。 C.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眉公先生曾集《小窗幽记道破凡尘梦》以自娱, 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 D.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 了神奇的魔术《魔琴》。他们的表演栩栩如生,给广大观众带来了异样的视觉享 受。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 字, 。 。 , , ,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 耳”“饺子”。 ①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刨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 ②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 ③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 ④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 ⑤“饺”是形声字,表一种有陷的半圆形面食 ⑥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 A.⑤③⑥②④① B.③④①⑥②⑤ c.⑤①③④⑥② D.③⑤ ①⑥②④ 18.下面语段中,四处有语病,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 分) ①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实现省第九班竞代会提出的生态强省战略目标, ②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深入推进淮河、巢湖、 新安江三大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进程,构建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体系。③尽管我 省水污染防治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④“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中心,着力保障群众的饮 用水安全。⑤要求各级政府建立规划执行考核机制、水质预警预报机制、生态补 偿机制,把管理落到实处。⑥相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可以顺利达到我省水污染 防治的既定任务,真正实现“水清家园美、小康伴和谐”的美好愿望。 19.将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要求:不可改变原意,可改变语序 和增减个别词语)(6 分)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情感为社会的母本,迅速 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弟兄”的仿家族和准 血缘的人际关系。 2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 分) (摘自《2013 年 3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注:“同比”指的是与 2012 年 3 月份相比。 五、(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郑亮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 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 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助的每个人。6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小 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并说出了那句他永运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 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 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语文 1.D(解析:说“《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地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 都凭借‘神’而取胜”错,原文说“《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 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一一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 2.A(解析:“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错,原文第一段解释的是“神” 的出现缘由。) 3.(4分)答案要点:(1)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 主义手法表现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自我奋斗。 (2)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重态度而轻 能力;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答第四段中的其他要点也可)。 (每点2分) 4.B(“善“,在这里应解释为“完善”) 5.C(都是表转折。A项,连词,于是/副词,才;B项,那/自己;D项,和、跟 /亲附。) 6.C(“秦、汉时期学者”错误,应是“秦汉以来的学者 7.(10分) (1)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易经》的理解透彻,是 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得分点:“比”“弗及”“师”及句意 各1分) (2)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 写作。(得分点:“识”“书”及句意各1分。) (3)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了 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得分点:“敛”“还”及句意各1分) 8.C(3分)(解析:“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理解有误 此处应该是采莲女早上出去采莲,雾霭未散,佛晓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 此句与后面的明月照楼在一起,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采莲环境,对人物的美起到烘 托的作用。) 9.(4分)示例一:象征。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 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郑亮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 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 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助的每个人。6 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小 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并说出了那句他永运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 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 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蚌埠市 2013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答案 语 文 1.D(解析:说“《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地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 都凭借‘神’而取胜”错,原文说“《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 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 2.A(解析:“第一、二段解释‘神’的概念含义”错,原文第一段解释的是“神” 的出现缘由。) 3.(4 分)答案要点:(1)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 主义手法表现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自我奋斗。 (2)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重态度而轻 能力;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答第四段中的其他要点也可)。 (每点 2 分) 4.B(“善“,在这里应解释为“完善”) 5.C(都是表转折。A 项,连词,于是/副词,才;B 项,那/自己;D 项,和、跟 /亲附。) 6.C(“秦、汉时期学者”错误,应是“秦汉以来的学者”。) 7.(10 分) (1)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 易经》的理解透彻,是 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得分点:“比”“弗及”“师”及句意 各 1 分) (2)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 写作。(得分点:“识”“书”及句意各 1 分。) (3)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了 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得分点:“敛”“还”及句意各 1 分) 8.C(3 分)(解析:“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理解有误, 此处应该是采莲女早上出去采莲,雾霭未散,佛晓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 此句与后面的明月照楼在一起,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采莲环境,对人物的美起到烘 托的作用。) 9.(4 分)示例一:象征。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 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示例二:双关。“红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 的美丽容颜,都经受不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 情。(手法2分,感情2分,答出“拟人”手法,给1分) 10.(6分)(1)枯藤老树昏鸦(2)长河落日圆(3)哀民生之多艰(4)内无应 门五尺之僮(5)梧桐更兼细雨(6)孤舟一系故园心 11.(4分) 答案要点: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姑娘强烈的疑问和感叹,一“拈”、 拽”的动作,表现姑娘对自己被意外盖上大衣的不满情绪和反感心理。(手 法2分,分析2分。) 12.(6分) 答案要点:①热情淳朴(单纯):主动与“我”打招呼,分发果子,自曝没钱、 没老婆等“丑事”;②有孝心:为向娘描述卧铺的样子,而借钱坐卧铺;③善良 (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不让“我”抽烟,为姑娘盖大衣等;④有点自卑害 羞,羡慕有文化的人:文中多处提及河南兵的“脸红”。(每点2分,答对三点 即可。) 13.(6分) 答案要点:①质朴简洁,多用短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原貌与人物的特点 ②口语化,河南方言与大量儿话音的运用,富于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③富于幽 默感,如“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比喻生动,又幽默诙 谐;④用词准确生动,极富感染力,如“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头 去”,一个“低”字,形象地揭示了姑娘心有愧意。(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14.(8分) 示例一:支持河南兵的做法。理由:①让“我”熄灭烟,既是为了姑娘学习,更 是一种公德意识的表现;②为姑娘盖大衣,怕姑娘半夜受凉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 族淳朴善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统美德;③他身上有一种感化的力量,正 是由于河南兵的善举,加上众人的话,才使得姑娘转变了态度,由拒人之外转为 接纳别人,融入车厢的和谐关系中 示例二:反对河南兵的做法。理由:①河南兵让“我”灭烟的做法,加上战友们 的玩笑话,很容易给一个年轻姑娘造成“故意讨好无事献殷勤”的错觉:②为 个陌生姑娘盖大衣的行为,尽管主观上是怕姑娘半夜受凉,但并没有考虑到姑娘 的感受(或征得姑娘的同意),显得唐突,引起反感也属正常;③姑娘转变态度 更多的是主观上出于对“我”和“老者”的尊重,不想把局面弄得太尴尬。(有 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 15.答案:B(A项,岿ku。C项,劲jn。D项,症 zheng 16.答案: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对象用 错。) 17.答案:D 18.(5分)示例:①在“十八大”后面加上“精神”。②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④将“围绕”改为“以”。⑤“规划执行考核机制”调至“水质预警预报机 制”后。⑥“任务”改为“目标”或“达到”改为“完成”。(每句1分,仅指 出错误项而未能加以正确修改,不得分) 19.(6分)示例:①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迅速复制出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 关系; ②这种人际关系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情感为社会的母本
示例二:双关。“红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 的美丽容颜,都经受不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 情。(手法 2 分,感情 2 分,答出“拟人”手法,给 1 分) 10.(6 分) (1)枯藤老树昏鸦(2)长河落日圆(3)哀民生之多艰(4)内无应 门五尺之僮(5)梧桐更兼细雨(6)孤舟一系故园心 11.(4 分) 答案要点: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姑娘强烈的疑问和感叹,一“拈”、 一“拽”的动作,表现姑娘对自己被意外盖上大衣的不满情绪和反感心理。(手 法 2 分,分析 2 分。) 12.(6 分) 答案要点:①热情淳朴(单纯):主动与“我”打招呼,分发果子,自曝没钱、 没老婆等“丑事”;②有孝心:为向娘描述卧铺的样子,而借钱坐卧铺;③善良 (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不让“我”抽烟,为姑娘盖大衣等;④有点自卑害 羞,羡慕有文化的人:文中多处提及河南兵的“脸红”。(每点 2 分,答对三点 即可。) 13.(6 分) 答案要点:①质朴简洁,多用短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原貌与人物的特点; ②口语化,河南方言与大量儿话音的运用,富于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③富于幽 默感,如“嗬,像现代化养鸡场,一格一格的,三层到顶”比喻生动,又幽默诙 谐;④用词准确生动,极富感染力,如“她借答话,看了一眼河南兵,又低下头 去”,一个“低”字,形象地揭示了姑娘心有愧意。(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可) 14.(8 分) 示例一:支持河南兵的做法。理由:①让“我”熄灭烟,既是为了姑娘学习,更 是一种公德意识的表现;②为姑娘盖大衣,怕姑娘半夜受凉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 族淳朴善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统美德;③他身上有一种感化的力量,正 是由于河南兵的善举,加上众人的话,才使得姑娘转变了态度,由拒人之外转为 接纳别人,融入车厢的和谐关系中。 示例二:反对河南兵的做法。理由:①河南兵让“我”灭烟的做法,加上战友们 的玩笑话,很容易给一个年轻姑娘造成“故意讨好无事献殷勤”的错觉;②为一 个陌生姑娘盖大衣的行为,尽管主观上是怕姑娘半夜受凉,但并没有考虑到姑娘 的感受(或征得姑娘的同意),显得唐突,引起反感也属正常;③姑娘转变态度, 更多的是主观上出于对“我”和“老者”的尊重,不想把局面弄得太尴尬。(有 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 15.答案:B(A 项,岿 kuī。C 项,劲 jìn。D 项,症 zhèng。) 16.答案:D(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对象用 错。) 17.答案:D 18.(5 分)示例:①在“十八大”后面加上“精神”。②将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④将“围绕”改为“以”。⑤ “规划执行考核机制”调至“水质预警预报机 制”后。⑥“任务”改为“目标”或“达到”改为“完成”。(每句 1 分,仅指 出错误项而未能加以正确修改,不得分) 19.(6 分)示例:①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迅速复制出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 关系; ②这种人际关系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情感为社会的母本;
③这种人际关系是官员为“父母”、下属为“子弟”、朋友和熟人为“弟兄”的 关系。(②③两句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每句2分) 20.(4分)示例:(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2)衣、食、住等基本生活 消费价格涨幅较大:(3)居住类(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每点2分,答 出两点即可) 21.(60分)参照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立意参考:传递正能量;爱的传递;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也是助己。) 【附】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甚至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 盘。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 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 趁机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 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 经》。曾经坐在虎皮讲席上在京师讲解《易》经,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 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经,第二天告诉别人说:“近日(或 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易经》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 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 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 了。”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诚信学道 考取进土,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 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年龄很大的老 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敬酒。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 于是询问民间的疾苦,以及告知所以教训、劝告子弟的目的 熙宁初年,皇帝任命他为崇文苑校书,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 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有 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他 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他穿的 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知礼成性、变 化气质的道理,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他认为,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 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的一大弊端。 因为吕大防的推荐,召他主管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 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晩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 天清晨去世。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 了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请 求追加赠赐优恤,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③这种人际关系是官员为“父母”、下属为“子弟”、朋友和熟人为“弟兄”的 关系。(②③两句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每句 2 分) 20.(4 分)示例:(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2)衣、食、住等基本生活 消费价格涨幅较大;(3)居住类(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每点 2 分,答 出两点即可) 21.(60 分)参照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立意参考:传递正能量;爱的传递;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也是助己。) 【附】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甚至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的地 盘。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 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 趁机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 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求之于《六 经》。曾经坐在虎皮讲席上在京师讲解《易》经,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 晚,程颢、程颐二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经,第二天告诉别人说:“近日(或 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 易经》 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 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 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的 了。”于是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诚信学道。 考取进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以敦厚根本完善 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年龄很大的老 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敬酒。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 于是询问民间的疾苦,以及告知所以教训、劝告子弟的目的。 熙宁初年,皇帝任命他为崇文苑校书,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 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坐思考。有 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他 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从没有一会儿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会儿忘记过。他穿的 是破旧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业,每次都教以知礼成性、变 化气质的道理,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他认为,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 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的一大弊端。 因为吕大防的推荐,召他主管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 仪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 天清晨去世。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 了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请 求追加赠赐优恤,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