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7月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柳劲松 考试时间:2017年7月27日下午2:30~5:00 试卷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 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 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 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 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 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 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 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 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 君指上听?”《楞严经》曰:“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 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 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 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 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青 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 它又照来了。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这青苔返照 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 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 宗的教义。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 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 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 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 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 (节选自袁行霈《诗 与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诗与禅虽然归趣不同,分别属于文学和宗教,但在“需要敏锐的内心 体验”“重启示和象喻”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8 届高三 7 月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柳劲松 考试时间:2017 年 7 月 27 日下午 2:30~5:00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 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 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 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 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 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 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 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 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 君指上听?”《楞严经》曰:“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 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 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 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 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青 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 它又照来了。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这青苔返照 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 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 宗的教义。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 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 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 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 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 (节选自袁行霈《诗 与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与禅虽然归趣不同,分别属于文学和宗教,但在“需要敏锐的内心 体验”“重启示和象喻”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
B.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一方面诗人因受到禅的影响而在诗中有意无意 地表现禅理、禅趣,另一方面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于是诗和 禅就建立了联系 C.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从而提升了诗歌的 品位,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 D.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但是诗赋予禅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由此可见,诗对禅的影响不如禅对诗的影响那么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文章引用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 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B.《楞严经》中“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这几 句话,用“妙音”“妙指”有趣的比喻,本意是为了说明佛理的。 C.虽然“禅言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但苏轼富有理趣的《琴诗》却 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它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用诗的形式巧妙点 化,更有机锋。 D.王维的《鹿柴》并没有谈禅,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字面上就 使人联想到禅宗重视的“返照”,诗中清静虚空的心境更为禅宗所提倡,堪称 “以禅入诗”的佳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多“禅言诗”之所以并无可取之处,是因为这些诗用禅语阐述禅理, 只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甚至不能算是诗。 B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两大方面,以禅喻诗细分又包括 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 C.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这三种以禅喻诗的方式虽然有区别, 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 D.以禅参诗重在诗歌作品的阅读欣赏,以禅衡诗重在诗歌髙低的品评,以禅论 诗重在对诗歌奥妙的论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 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 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 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 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 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 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 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 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B.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一方面诗人因受到禅的影响而在诗中有意无意 地表现禅理、禅趣,另一方面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于是诗和 禅就建立了联系。 C.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从而提升了诗歌的 品位,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 D.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但是诗赋予禅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由此可见,诗对禅的影响不如禅对诗的影响那么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文章引用这两句诗形象地说明 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B.《楞严经》中“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这几 句话,用“妙音”“妙指”有趣的比喻,本意是为了说明佛理的。 C.虽然“禅言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但苏轼富有理趣的《琴诗》却 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它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用诗的形式巧妙点 化,更有机锋。 D.王维的《鹿柴》并没有谈禅,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字面上就 使人联想到禅宗重视的“返照”,诗中清静虚空的心境更为禅宗所提倡,堪称 “以禅入诗”的佳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多“禅言诗”之所以并无可取之处,是因为这些诗用禅语阐述禅理, 只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甚至不能算是诗。 B.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两大方面,以禅喻诗细分又包括 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 C.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这三种以禅喻诗的方式虽然有区别, 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 D.以禅参诗重在诗歌作品的阅读欣赏,以禅衡诗重在诗歌高低的品评,以禅论 诗重在对诗歌奥妙的论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 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 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 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 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 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 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 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 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 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 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 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一一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 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 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 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 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 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 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 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 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 利浦灯泡一一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 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 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 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 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一一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 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 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晩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 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 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 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 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 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 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 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 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 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 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 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 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 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 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 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 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 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 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 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 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 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 40 瓦的飞 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 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 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 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 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 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 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 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 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 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 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 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 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 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 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 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 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 处境艰难,折射出髙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 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 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D.“‘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 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5.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5分 6.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现实生活中 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 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 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又是喜欢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 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 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 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 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 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 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 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 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 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 【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査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 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 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 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 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 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 些理解与包容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 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 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 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D.“‘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 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5.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5 分) 6.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现实生活中, 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 春 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 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 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又是喜欢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 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 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 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 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 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 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 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 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 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 【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 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 和当公务员,5 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 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 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 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 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 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 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 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 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 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 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 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 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 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 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 【曲靖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了倒寒 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 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 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 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 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 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 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 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 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 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 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 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 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 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 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 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 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 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 去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 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 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 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 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 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 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 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 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 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 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 【曲靖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了倒寒 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 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 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 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 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 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 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 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 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 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 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 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 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 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 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 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 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 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 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 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 事件的价值。 8.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 匹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 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约束, 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 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E.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 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9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 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 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 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 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 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 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 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 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 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 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 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 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 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 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 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 事件的价值。 8.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 匹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 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约束, 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 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E.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 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9.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 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 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 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 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 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 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 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 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 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 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 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 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 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 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 作经过。 D.“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 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 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 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5分)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好 汉,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 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 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 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 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 作经过。 D.“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 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 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 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5 分)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好 汉,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 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 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 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E.本诗城砖顿挫,有跌宕之致。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 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髙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 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15.《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两句写 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气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 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总理一次次的修改,不惜焚膏继晷,只为了拿出一份科学的、客观的、准确的、 符合中国当下实际又能指引中国发展前行的报告来 ②民进党的实力在哪里?如果以为有几个急“独”社团和一批追随者推崇,就自 我膨胀、头脑发热,必然会目不见睫,在迷途上越走越远。 ③《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制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 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 众感到甘之若饴。 ④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 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 卵 ⑤教书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除了会教书,真的别无长物。百无一用是书生, 教书先生更是职业固化。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 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B.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 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 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硏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 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E.本诗城砖顿挫,有跌宕之致。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 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 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15.《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 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气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 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总理一次次的修改,不惜焚膏继晷,只为了拿出一份科学的、客观的、准确的、 符合中国当下实际又能指引中国发展前行的报告来。 ②民进党的实力在哪里?如果以为有几个急“独”社团和一批追随者推崇,就自 我膨胀、头脑发热,必然会目不见睫,在迷途上越走越远。 ③《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制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 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 众感到甘之若饴。 ④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 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 卵。 ⑤教书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除了会教书,真的别无长物。百无一用是书生, 教书先生更是职业固化。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 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B.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 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 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 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 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是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 东西, 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 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 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 似”) 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 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①②③ 21.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的不 得体之处并作修改。(5分) (1)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2017年4月15日截稿,请各位同学尽 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竞赛通知) (2)冬天已过,云南即将迎来旅游的旺季。在这里,我谨代表单位向鄙省发来 贺电,预祝新的一年云南旅游业节节攀升,再创佳绩。(祝福信息) (3)据报道,2016年共有362位民警在工作中丧命,4913人负伤。对此,公安 部表示,警察的执法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支持。(时事新闻)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陈志成”这个名字,以红色漆料涂鸦的方式,出现在北京市房山区怪石山景区 的十余处景观石上,网友齐声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表示,已派人 进行洗刷,但很难彻底清洗,目前正全力找寻该人。过了几天,陈志成终于自己 出来了,他致电管理部门承认错误,表示会将这些字迹清理干净。陈志成连续清 洗三天涂鸦,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制订《旅 游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未来此类游客不文明行为将被列入信用记录,并 对外公示。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7月联考 语文答案及评分细则 1.C(“提升了诗歌的品味”“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夸大其词,原文只是说 “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 2.A.(“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有误,此 段旨在说明“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3.D.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而非“诗歌的 奥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 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是 ①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 东西, ② ;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 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 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 似”), ③ 。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 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① 。 ② 。 ③ 。 21.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的不 得体之处并作修改。(5 分) (1)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 2017 年 4 月 15 日截稿,请各位同学尽 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竞赛通知) (2)冬天已过,云南即将迎来旅游的旺季。在这里,我谨代表单位向鄙省发来 贺电,预祝新的一年云南旅游业节节攀升,再创佳绩。(祝福信息) (3)据报道,2016 年共有 362 位民警在工作中丧命,4913 人负伤。对此,公安 部表示,警察的执法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支持。(时事新闻) ① 。 ② 。 ③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陈志成”这个名字,以红色漆料涂鸦的方式,出现在北京市房山区怪石山景区 的十余处景观石上,网友齐声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表示,已派人 进行洗刷,但很难彻底清洗,目前正全力找寻该人。过了几天,陈志成终于自己 出来了,他致电管理部门承认错误,表示会将这些字迹清理干净。陈志成连续清 洗三天涂鸦,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制订《旅 游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未来此类游客不文明行为将被列入信用记录,并 对外公示。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高三 7 月联考 语文答案及评分细则 1.C (“提升了诗歌的品味”“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夸大其词,原文只是说 “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 2.A.(“形象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有误,此 段旨在说明“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3.D.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而非“诗歌的 奥妙
4.B 5.意蕴:①“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 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②“把灯光调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 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③书店经营的是书 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它就应该 成为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④“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 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髙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答对 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 6.动力源泉:①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 足;②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 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③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她 的坚守体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担当精神。④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卢娜能够在艰难 处境中坚持不舍,还在于老公的理解和默默支持。(一点1分,总计4分) 思考:①大众阅读意识和兴趣的缺失,图书市场萧条;②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对 实体书店造成冲击;③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扶持的缺位。(一点1分,二点2 分,总计2分) 7.C 8.BC(选对一个2分,选对二个5分) 9.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 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2分) 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 身的角度进行分析。(2分) 0.C. 11.C.“跋”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 12.D.“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错,应是“争论时不屈服于人”。 13.(10分)(1)(5分)“营”,建造;“辞”,推辞;“何以……为”, 怎么能够……呢?或,要……干什么呢?以上三处各1分,整体大意2分。 (2)(5分)“问劳”,慰劳:“哭”,为……哭泣;“婚”,娶。以上三处 各1分,整体大意2分 14.DE(D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尾联写鲲鹏图南正是承接 颈联“才难尽”“气益增”而来,并非突转) 15.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岳阳楼下》仅用“留滞”与 “艰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 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 的深深忧虑。异:《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临危弥 坚、报国豪情髙涨,仍期待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等岳阳楼》虽在 自身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忧国忧民之热肠,但诗中无论是“昔闻”“令上”之 感慨,还是年老漂泊之感伤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都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 感,故只能凭轩远望,涕泗横流。 16.①“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 17.B(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目不见睫:形容夜间不 睡觉或睡不着觉;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4.B 5.意蕴:①“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 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②“把灯光调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 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③书店经营的是书 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它就应该 成为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④“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 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答对 一点 1 分;二点 3 分;三点 5 分) 6.动力源泉:①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 足;②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 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③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她 的坚守体现了一份责任和一种担当精神。④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卢娜能够在艰难 处境中坚持不舍,还在于老公的理解和默默支持。(一点 1 分,总计 4 分) 思考:①大众阅读意识和兴趣的缺失,图书市场萧条;②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对 实体书店造成冲击;③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扶持的缺位。(一点 1 分,二点 2 分,总计 2 分) 7.C 8.BC(选对一个 2 分,选对二个 5 分) 9.问题: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 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2 分) 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 身的角度进行分析。(2 分) 10.C. 11.C.“跋”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 12.D.“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错,应是“争论时不屈服于人”。 13.(10 分)(1)(5 分)“营”,建造;“辞”,推辞;“何以……为”, 怎么能够……呢?或,要……干什么呢?以上三处各 1 分,整体大意 2 分。 (2)(5 分)“问劳”,慰劳;“哭”,为……哭泣;“婚”,娶。以上三处 各 1 分,整体大意 2 分。 14.DE(D 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 项,尾联写鲲鹏图南正是承接 颈联“才难尽”“气益增”而来,并非突转) 15.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岳阳楼下》仅用“留滞”与 “艰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 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 的深深忧虑。异:《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临危弥 坚、报国豪情高涨,仍期待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等岳阳楼》虽在 自身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忧国忧民之热肠,但诗中无论是“昔闻”“令上”之 感慨,还是年老漂泊之感伤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都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 感,故只能凭轩远望,涕泗横流。 16. ①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得仓皇北顾” 17.B(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目不见睫:形容夜间不 睡觉或睡不着觉;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