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理解常见虛词在文中的用法(9) 1.给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 (1)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2)秦王不悦 (3)后虽小差,犹尚碟 (4)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5)距关,勿内诸侯 (6)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8)君子生非异也 (9)疏条交映,有时见曰。 (10)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②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愿无伐善,无施劳 C.①此五霸之伐也 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①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①例:仙之人兮列如麻 A.不与廉颇争列 B.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C.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D.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 49 - 2002-2003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9) 1.给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 (1)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2)秦王不悦. (3)后虽小差.,犹尚歹奄 。 (4)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5)距.关,勿内.诸侯。 (6)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8)君子生.非异也。 (9)疏条交映,有时见.曰。 (10)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②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B.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愿无伐.善,无施劳 C.①此五霸之伐.也 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①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 ①例:仙之人兮列.如麻 A.不与廉颇争列. B.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C.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 D.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②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否?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采掇者,易辨识耳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③例:会宾客大宴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会其怒,不敢献,君为我献之 C.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D.会于西河外渑池 ④例: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A.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4.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加点字的正确义项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文字 B.信 D.书籍 ②持就火炀之 A.接近 B.就职 C.成就 D.接受 ③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A.迎接 违背 C.预先 D.向相反方向活动 ④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设置 B.释放 C.驿站 放弃 ⑤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 A.经由 B.道路 C.思想 D.规律 5.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⑦英雄无用武之地 ⑧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⑨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A.①③⑤⑦ B.②⑦⑨ C.⑤⑥⑧⑨D.④⑧⑩
- 50 - ②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否?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采掇者,易.辨识耳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③例:会.宾客大宴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会.其怒,不敢献,君为我献之 C.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D.会.于西河外渑池 ④例: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A.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4.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加点字的正确义项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 ) A.文字 B.信 C.写 D.书籍 ②持就.火炀之 ( ) A.接近 B.就职 C.成就 D.接受 ③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 A.迎接 B.违背 C.预先 D.向相反方向活动 ④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 A.设置 B.释放 C.驿站 D.放弃 ⑤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 ( ) A.经由 B.道路 C.思想 D.规律 5.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 ①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⑦英雄..无用武之地 ⑧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⑨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A.①③⑤⑦ B.②⑦⑨ C.⑤⑥⑧⑨ D.④⑧⑩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京城)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老人) C.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伯父) D.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朝廷)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皆欣欣然有喜色 往往死者相藉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C.腥臊并御,芳不得薄 薄暮冥冥,虎啸猿鸣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先帝大兴举国之兵以伐吴 8.下列各句中的“见”字与“对不起,请见谅”中的“见”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举类迩而见义远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翼君实 或见恕也⑤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③何况供百人乎? ④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⑤不爱天下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⑧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⑨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①③⑧ B.②④⑥ C.①⑤⑦ D.③⑧⑨ 10.下面句子里加点的文言词,从词义的发展变化看,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①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 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⑦宿将爪牙,若李广,程不识者 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B.①②/④⑥/③⑧⑤⑦ C.①⑥/③⑤/④⑦②⑧ D.①⑥③④⑤⑦②⑧
- 51 -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京城)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老人) C.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伯父) D.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朝廷)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皆欣欣然有喜色 B.往往死者相藉.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C.腥臊并御,芳不得薄. 薄.暮冥冥,虎啸猿鸣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先帝大兴举.国之兵以伐吴 8.下列各句中的“见”字与“对不起,请见谅”中的“见”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举类迩而见义远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④翼君实 或见恕也 ⑤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③何况..供百人乎? ④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⑤不爱.天下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⑧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⑨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A.①③⑧ B.②④⑥ C.①⑤⑦ D.③⑧⑨ 10.下面句子里加点的文言词,从词义的发展变化看,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 ) ①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 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⑦宿将爪牙..,若李广,程不识者 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B.①②/④⑥/③⑧/⑤⑦ C.①⑥/③⑤/④⑦/②⑧ D.①⑥/③④/⑤⑦/②⑧
1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④请于当道,除魏阉废祠⑤为汉家除残去秽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B.①③⑥ C.②④⑥ 1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反的一项是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项襄王 ②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③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A.②④ ①③ 13.给下列句中的“相”字选取恰当的答案 A.互相B.审视,仔细看C.帮助D.丞相,宰相E.福相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③苟富贵,无相忘() ④伯乐相马()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⑥杂然相许() ⑦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⑧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4.为下列句中的“谢”字选取恰当的答案 A.道歉、谢罪B.辞别C.劝告、告诉D.凋落、衰亡E.感谢F.推辞 ①戮谡以谢众() 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③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④蔷薇花谢即归来() ⑤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⑥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⑦形谢而神灭也() ⑧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⑨晏子,摄衣冠谢曰() ⑩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15.选出加点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 ①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②去来江口守空船 ③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④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浅深 ⑤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⑧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视 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⑩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①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①5不复料其虚实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52 - 1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 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④请于当道,除.魏阉废祠 ⑤为汉家除.残去秽 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反..的一项是 ( )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项襄王 ②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③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给下列句中的“相”字选取恰当的答案 A.互相 B.审视,仔细看 C.帮助 D.丞相,宰相 E.福相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③苟富贵,无相忘( ) ④伯乐相马( )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⑥杂然相许( ) ⑦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 ⑧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14.为下列句中的“谢”字选取恰当的答案 A.道歉、谢罪 B.辞别 C.劝告、告诉 D.凋落、衰亡 E.感谢 F.推辞 ①戮谡以谢众( ) 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③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 ④蔷薇花谢即归来( ) ⑤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⑥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 ⑦形谢而神灭也( ) ⑧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⑨晏子戄,摄衣冠谢曰( ) ⑩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15.选出加点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 ( ) ①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②去来..江口守空船 ③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④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浅深.. ⑤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⑧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视 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⑩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2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3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衤韦 、允之任也 ○15 不复料其虚实.. ○16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①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Q8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⑩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①D一时多少豪杰 ②衬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Q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 A.⑤⑦①Q① B.①④⑤⑨④8 C.⑤0④4Q8QQ D.①⑤⑦⑩008 16.下列句中“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变姓名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②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令也 ③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④佯狂不知所之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宋何罪之有? ⑨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⑩吾欲之南海,何如? A.⑤⑥/②③⑦⑧⑨①④⑩ B.⑤⑥①⑦⑧⑨⑩②③④ C.①⑩②③④⑦⑧⑨⑤⑥ D.①②③⑦⑧⑨④⑩⑤⑥ 17.下列句中的“其”按意义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百姓多闻其贤,未闻其死也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③君其勿复言,将令 斯(李斯自指)得罪④欲加之罪,其患无辞乎⑤父在,观其忘:父没,观其行⑥一之 谓甚,其可再乎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⑧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⑤1②⑦③⑧④⑥ C.①④/③⑦②⑧⑤⑥ ①③1②⑥/④⑦⑤⑧ 18.下面“乃”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⑥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⑤②④⑦③⑥⑧⑨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C.①⑤1②⑦④⑥/③⑧⑨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 53 - ○17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18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9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20 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21 一时多少..豪杰 ○22 衬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23 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 ○24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25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27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 A.⑤⑦○11 ○20○21 ○23 ○24 B.①④⑤⑨○14 ○18 C.⑤⑩○14 ○18 ○20○26 ○27 D.①⑤⑦⑩○17 ○18 16.下列句中“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变姓名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②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令也。 ③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④佯狂不知所之.。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宋何罪之.有? ⑨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⑩吾欲之.南海,何如? A.⑤⑥/②③⑦⑧⑨/①④⑩ B.⑤⑥/①⑦⑧⑨⑩/②③④ C.①⑩/②③④⑦⑧⑨/⑤⑥ D.①②③⑦⑧⑨/④⑩/⑤⑥ 17.下列句中的“其”按意义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 ①百姓多闻其贤,未闻其死也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③君其勿复言,将令 斯(李斯自指)得罪 ④欲加之罪,其患无辞乎 ⑤父在,观其忘;父没,观其行 ⑥一之 谓甚,其可再乎 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⑧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C.①④/③⑦/②⑧/⑤⑥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18.下面“乃”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⑥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⑤/②④⑦/③⑥⑧⑨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C.①⑤/②⑦/④⑥/③/⑧⑨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
19.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A.人或易之,人或损之 B.冀君实或见恕也 C.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0.说明下列语句中“而”的用法与含义 A.着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B.蟹六跪而二螯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E.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F.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G.吾尝终日而思矣 H.百年而后,予登岭上 1.军惊而坏都舍 J.吾闻之,喜而不寐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L.天下强国,非秦而楚 M.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N.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P.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与赵 Q.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R.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S.其子而食,且谁不食 21.下列“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蜕于浊秽 ②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③复之秦,竟客死于秦而归葬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没九宾于廷 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⑨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⑩郑商人弦高将于市于周 A.①②⑨0/③⑥/④⑤⑦⑧ B.①⑨②⑩/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③⑥/②⑩/④⑤/⑦⑧⑨ D.①⑨/②①/③⑥/④⑤⑦⑧ 22.下列“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项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滤。 D.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 54 - 19.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A.人或.易之,人或.损之 B.冀君实或.见恕也 C.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0.说明下列语句中“而”的用法与含义 ( ) A.着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B.蟹六跪而二螯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E.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F.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G.吾尝终日而思矣 H.百年而后,予登岭上 I.军惊而坏都舍 J.吾闻之,喜而不寐 K.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L.天下强国,非秦而楚 M.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N.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P.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与赵 Q.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R.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S.其子而食,且谁不食 21.下列“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蝉蜕于浊秽 ②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③复之秦,竟客死于秦而归葬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没九宾于廷 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⑨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⑩郑商人弦高将于市于周 A.①/②⑨⑩/③⑥/④⑤/⑦⑧ B.①⑨/②⑩/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③⑥/②⑩/④⑤/⑦⑧⑨ D.①⑨/②⑩/③⑥/④⑤/⑦⑧ 22.下列“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项是 ( )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滤。 D.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3.下列加点的“为”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以俭为美。②吾记天圣公为群牧判官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公为我献之 ⑤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⑥不者,若属且为所虏。⑦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⑧今 日赢之为公子足矣。⑨窃为大王不取也。⑩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①古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A.①②⑦⑨①③④⑤⑥⑧⑩ B.①②⑦⑧⑨①③④⑤⑥⑩ C.①②⑦⑧①③④⑥回⑤⑩ D.①②⑦⑩③④⑤⑥⑧⑨⑩ 4.下列句子中的“则”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非死则徙尔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B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D.∫从诸河,则在舟中矣。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25.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中的“焉”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26.与“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一句中的“且”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27.下列句中的“何”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吏呼一何怒 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③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④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 55 - 23.下列加点的“为”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人以俭为美。 ②吾记天圣公为群牧判官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公为我献之 ⑤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⑥不者,若属且为所虏。 ⑦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⑧今 日嬴之为公子足矣。 ⑨窃为大王不取也。 ⑩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11 古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A.①②⑦⑨○11 /③④⑤⑥⑧/⑩ B.①②⑦⑧⑨○11 /③④⑤⑥/⑩ C.①②⑦⑧○11 /③④⑥⑨/⑤⑩ D.①②⑦○11 /③④⑤⑥⑧⑨/⑩ 24.下列句子中的“则”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25.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句中的“焉”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26.与“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一句中的“且”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27.下列句中的“何”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吏呼一何.怒。 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③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④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A. 非死则.徙尔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B.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D.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8.解释下边语句中“然”的含义与用法 A.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子无然,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C.成然之 D.“此言有之乎?”然,有之。 E.惊起视之,虫宛然尚在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G.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H.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I.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 J.若由也,不得其孔然 29.选出与例句中“因”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因拔刀斫前奏案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振声激荡,伺者因此知觉 ③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⑤相如因特璧却立,倚柱 ⑥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⑦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30.下列加点的“乃”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当立者,乃公子抚苏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④断其喉, 其肉,乃去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⑩则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 A.①心②⑨/③④⑤⑩⑥⑦⑧ B.①⑧/②③⑤⑥/④⑦⑨⑩ C.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 D.①⑧/②⑨/③④⑤⑥⑦⑩
- 56 - 28.解释下边语句中“然”的含义与用法 ( ) A.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子无然,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C.成然之 D.“此言有之乎?”然,有之。 E.惊起视之,虫宛然尚在 F.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G.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H.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I.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 J.若由也,不得其孔然 29.选出与例句中“因”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 ) 例句:因.拔刀斫前奏案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振声激荡,伺者因.此知觉 ③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⑤相如因.特璧却立,倚柱 ⑥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⑦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30.下列加点的“乃”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当立者,乃.公子抚苏 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④断其喉,尽 其肉,乃.去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 ⑧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⑩则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 A.①/②⑨/③④/⑤⑩/⑥⑦/⑧ B.①⑧/②/③⑤⑥/④⑦/⑨⑩ C.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 D.①⑧/②⑨/③④⑤⑥⑦⑩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1)p1,通“疲”,衰弱的。(2)yue,通“悦”,高兴。(3)choi,通“瘥”,病愈。(4)r,通“汝 你。(5)j,通“拒”,把守;n,通“纳”,接纳。(6)hi,通“志”,记得。(7)yo,通“邀” 邀请。(8)xing,通“性”,资质,禀赋。(9)xian,通“现”,显现。(10)b,通“避”,躲避。 2.B(都做“夸耀”讲。A①讨伐②采伐:C①功业②攻打:D①打破②讨伐) ①-④CABC 4.①-⑤ CABDA5.B6.C(祖父)7.C(都为“近”。A鼓起,击鼓:B纵横错乱,踏:D拿,全) 8.D9.A②学者:学习的人④自由:自作主张⑤爱:吝惜⑥可以:可以来⑦一切:一律⑨信 使者。这些均为古义。10.B①②属词义扩大,④⑥属词义缩小:③⑧属词义转移,⑤⑦属感情色彩变化 11.C(②拜,④整治,⑥台阶,①③⑤除去)12.B(①诋毁,③赞扬,②介绍,④功业)13.①C② A③A④B⑤D⑥A⑦E③D14.①A②C③D④D⑤E⑥F⑦D⑧B⑨A⑩C15.C16.A 17.B(他,他的自己祈使语气反诘语气)18.D19.B(或许,①有的③有的人,④或者)20.AD 表承接,来,随后:BCEK皆表并列,和,又,并,同时:F表层进,而且:GJ表修饰,不译或译为 地”:H连词,不译:1,通“如”,好像:L表选择,就是;M表转折,可是:N表因果,因 而:P表假设,如果:Q连词,用于状谓间:R语助词,无义:S表让步,尚且。21.D22.D 23.A(动词介词凝问语气词)24.D(都已经就)25.B26.C27.A(①④多么,副词:②怎 么样:③怎么)28.AB皆指示代词,这样:C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对:D形容词,是的:E副词尾, 地:F形容词尾,地:G助词,似的:H表转折,但是:I副词,就:J语助词,呢。29.⑦(① ②③表凭借④通过⑤趁机⑥沿袭)30.AC(代词/表判断/词,才/词,竟然/词,就/连词 如果)
- 57 - 高 三 语 文 专 题 训 练 参 考 答 案 九、 1.(1)pí,通“疲”,衰弱的。 (2)yuè,通“悦”,高兴。 (3)chài,通“瘥”,病愈。 (4)rǔ,通“汝”, 你。 (5)jù,通“拒”,把守; nà,通“纳”,接纳。 (6)zhì,通“志”,记得。 (7)yāo,通“邀”, 邀请。 (8)xìng,通“性”,资质,禀赋。 (9)xiàn,通“现”,显现。 (10)bì,通“避”,躲避。 2.B(都做“夸耀”讲。A①讨伐 ②采伐;C①功业 ②攻打;D①打破 ②讨伐) 3.①—④CABC 4.①—⑤CABDA 5.B 6.C(祖父) 7.C(都为“近”。A 鼓起,击鼓;B 纵横错乱,踏;D 拿,全) 8.D 9.A②学者:学习的人 ④自由:自作主张 ⑤爱:吝惜 ⑥可以:可以来 ⑦一切:一律 ⑨信: 使者。这些均为古义。 10.B①②属词义扩大,④⑥属词义缩小;③⑧属词义转移,⑤⑦属感情色彩变化 11.C(②拜,④整治,⑥台阶,①③⑤除去) 12.B(①诋毁,③赞扬,②介绍,④功业) 13.①C ② A ③A ④B ⑤D ⑥A ⑦E ⑧D 14.①A ②C ③D ④D ⑤E ⑥F ⑦D ⑧B ⑨A ⑩C 15.C 16.A 17.B(他,他的/自己/祈使语气/反诘语气) 18.D 19.B(或许,①有的 ③有的人, ④或者) 20.AD 表承接,来,随后; BCEK 皆表并列,和,又,并,同时; F 表层进,而且; GJ 表修饰,不译或译为 “地”; H 连词,不译; I,通“如”,好像; L 表选择,就是; M 表转折,可是; N 表因果,因 而; P 表假设,如果; Q 连词, 用于状谓间; R 语助词,无义; S 表让步,尚且。 21.D 22.D 23.A(动词/介词/疑问语气词) 24.D(都已经/就) 25.B 26.C 27.A (①④多么,副词;②怎 么样;③怎么) 28.A B 皆指示代词,这样; C 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对;D 形容词,是的; E 副词尾, 地; F 形容词尾,地; G 助词,似的; H 表转折,但是; I 副词,就; J 语助词,呢。 29.⑦(① ②③表凭借 ④通过 ⑤趁机 ⑥沿袭) 30.AC (代词/表判断/副词,才/副词,竟然/副词,就/连词,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