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一中200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因此,许多◆各国首脑们感到手无策的全球性向愿,如人口问题、饥题、环境 题、能源阳题,并非人们以为的那样,是地球上的资源已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口,而是地 语文试卷 球实在清足不了人们无底洞似的食欲,更喂不饱“装要们那穷奢极欲的同。营养学豪珍悔 试卷清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耶认为,只要人们把肉类生产神少10%,节省的谷类就可供6000万人食用。如果全人类 减少一半肉食,则可解敦全球的机饿人口。现在,许多西方科学家认为,未来食物的需求 算I鲁(选邦属共24分) 依植物蛋白质才能解决所以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投入经费,开发用黄豆面 圆读下山的文字,完成1-2题。(6分每小3分) 西方国家取食物的方式,是导歌其他地区饥饿的主要原因。”这是前联合国秘 粉制成的植物蛋白食品 〔撕自《作家文演》,有改动) 1.从原文看,以下对“这对人口超过12亿的中国来说,不會是场灭顶之灾”一句中“灭 书长瓦尔誉海舞对西方人的生活力式提出的警告。据统计,30年前个美国人平均每年 顶之灾”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吃算50的肉,而近年来,光牛肉邻人就买吃算100磅,大多教人每年吃下去的蛋白质 是身体需要量的两倍。有人计算过,美国人每年吃掉的肉若换算成谷类,平均每人的用量 A.攔1500万公顷的耕地转为他用 B.指水士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凰占国土面积高达38% 将超过1吨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均谷物消耗还不足400磅。一项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 c.指中国人对肉食和乳制品需求的激增 美国的谷类有80%到90%都是拿来喂动物的 D.指肉食求量的增加,饲用谷物量的大幅度上升,使生态环境到严的污染和 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1988至1998年闻,肉食的消贵量增加了一普,达到了 破坏。 人均48千克,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超过了聊国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亚洲国家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斯不正确的一项是 成为亚洲保排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中肉食消贵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从生本学的角度和可 胺发展的长坛眼光来看,这对人口解过12亿的中国来说,不营是一场灭之灾,尽管 B.中国虽然用不到全球宵的士地养活了占全球20%的人口,但如果对肉食要求不断增 我们非常自豪地宜称中国只用了不到全球7%的士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但是这种 则塔忧 成就的相当部分是本压资调和牺牲环利益来换取的。捐统计:中国过去30年中,1500 c.从生态学和可神续发展的点看,在食物生产上,生产肉类产品远不如种被植物 万公顷的耕地转为他用:水士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凰,占国士面积的38%。给12多 D.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发了食豆面粉制成的植物蛋白食品,足了人们对食物中植物 亿人口提供粮食已使我们的土地不重负,对肉食和乳制品警求的激增则更是雪上加霜 蛋白质的需求 由于收草的供应有限,必须用粮食喂养性膏,这使谷物需求量大幅度上升。1990年饲养用 谷物占谷物总量的20%1999年已占到40%。而养殖业对生态环猪的污兼和微坏决不亚 二、圆读下面的文字,光成3~4题〔每小3分) 于工业污染大肉食品的消贵令中国无法承受,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冲少 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永不枯竭等优点,曼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视。为此,太阳能 肉食的求量 建筑应运面生,开创了绿色能派利用新形式。而太阳能的劣势在于其非道性,且稳定性 肉食可以说是人类食物中最不经济且最低效的一类。过精确的计算,一磅肉类蛋自 差。每天有昼夜变化,天气会时阴时雨,太阳能并不能保证在人们需要能量的时间和地点 质是同等量的植物蛋白质价格的十几倍,面肉类蛋白质很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我们吃下 出现,而当今的能量存儲拉木还无法大高■地大存储电能。 去的肉,其中只有少部分的蛋白质被吸收,其余大部分都被排泄出去了。在食物生产上, 人们发现,由两个氢取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种优越的能量体。氢燃烧时,金 种植植物比生产肉挑相对而盲经济实惠多了。比如一块田用以养牛吃肉,只能生产1确 放出热量,并生成水,不产生矿物烧所产生的二氧化豪、二氧化硫等大气保温气体, 蛋白质;着同样面积的土地用于种拉黄豆,就能生产16请多的高质量植物蛋白质。而且 也不产生其他污染物质。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利用率高,噪声小 饲养动物还极其浪费水源,据计算,饲养动物所用的水是种拉菜谷类所用的8倍
1 建阳一中 2006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6 分,每小题 3 分) “西方国家摄取食物的方式,是导致其他地区饥饿的主要原因。”这是前联合国秘 书长瓦尔德海姆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提出的警告。据统计,30 年前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 吃掉 50 磅的肉,而近年来,光牛肉每人就要吃掉 100 磅,大多数人每年吃下去的蛋白质 是身体需要量的两倍。有人计算过,美国人每年吃掉的肉若换算成谷类,平均每人的用量 将超过 1 吨,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均谷物消耗,还不足 400 磅。一项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 美国的谷类有 80%到 90%都是拿来喂动物的。 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1988 至 1998 年间,肉食的消费量整整增加了一倍,达到了 人均 46 千克,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亚洲国家, 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中肉食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从生态学的角度和可 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来看,这对人口超过 12 亿的中国来说,不啻是一场灭顶之灾。尽管 我们非常自豪地宣称中国只用了不到全球 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球 22%的人口,但是这种 成就的相当部分是靠压榨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的。据统计:中国过去 30 年中,1500 万公顷的耕地转为他用;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38%。给 12 多 亿人口提供粮食已使我们的土地不堪重负,对肉食和乳制品需求的激增则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牧草的供应有限,必须用粮食喂养牲畜,这使谷物需求量大幅度上升。1990 年饲养用 谷物占谷物总量的 20%,1999 年已占到 40%。而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决不亚 于工业污染。大量肉食品的消费令中国无法承受,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 肉食的需求量。 肉食可以说是人类食物中最不经济且最低效的一类。通过精确的计算,一磅肉类蛋白 质是同等重量的植物蛋白质价格的十几倍,而肉类蛋白质很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我们吃下 去的肉,其中只有少部分的蛋白质被吸收,其余大部分都被排泄出去了。在食物生产上, 种植植物比生产肉类相对而言就经济实惠多了。比如一块田用以养牛吃肉,只能生产 1 磅 蛋白质;若同样面积的土地用于种植黄豆,就能生产 16 磅多的高质量植物蛋白质。而且, 饲养动物还极其浪费水源,据计算,饲养动物所用的水是种植蔬菜谷类所用的 8 倍。 因此,许多令各国首脑们感到束手无策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饥饿问题、环境 问题、能源问题,并非人们以为的那样,是地球上的资源已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口,而是地 球实在满足不了人们无底洞似的贪欲,更喂不饱“饕餮”们那穷奢极欲的胃。营养学家珍·梅 耶认为,只要人们把肉类生产减少 10%,节省的谷类就可供 6000 万人食用。如果全人类 减少一半肉食,则可解救全球的饥饿人口。现在,许多西方科学家认为,未来食物的需求 依靠植物蛋白质才能解决,所以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投入经费,开发用黄豆面 粉制成的植物蛋白食品。 (摘自《作家文摘》,有改动) 1.从原文看,以下对“这对人口超过 12 亿的中国来说,不啻是一场灭顶之灾”一句中“灭 顶之灾”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YCY A.指 1500 万公顷的耕地转为他用。 B.指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高达 38%。 C.指中国人对肉食和乳制品需求的激增。 D.指肉食需求量的增加,饲养用谷物量的大幅度上升,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 破坏。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国家肉食大量增加,会导致其他地区的人们挨饿。 B.中国虽然用不到全球 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球 20%的人口,但如果对肉食要求不断增 长,则前景堪忧。 C.从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在食物生产上,生产肉类产品远不如种植植物。 D.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发了黄豆面粉制成的植物蛋白食品,满足了人们对食物中植物 蛋白质的需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4 题(每小题 3 分)。 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永不枯竭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此,太阳能 建筑应运而生,开创了绿色能源利用新形式。而太阳能的劣势在于其非连续性,且稳定性 差。每天有昼夜变化,天气会时阴时雨,太阳能并不能保证在人们需要能量的时间和地点 出现,而当今的能量存储技术还无法大范围地大量存储电能。 人们发现,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一种优越的能量载体。氢燃烧时,会 释放出热量,并生成水,不产生矿物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保温气体, 也不产生其他污染物质。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利用率高,噪声小
稳定性好。但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制氢,制取单位怎所花费的电能买远远超过该单位怎转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亮成58。(12分,每小题3分) 为的电能,这显然没有实际意义。而利用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来制氢,锲 丰乐亭记 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载体”,这样就解决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问匙,从而实瑰可再生能 政阳修 源稳定地按居住者买求随时提供电能的,可见,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冀金港 既治着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谐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 而着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取;中有清泉然面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子是泉 美国细约执术学院研制成了一种新氯的太阳能一氢能住宅。其屋顶和向阳侧都安装了 曹石,辟地以为事,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产生的电能验入一个“专用电解器”该“电解器”从水中分高 于五代干龙之际,用武之地也。太祖帝,尝以周卿李量兵十五万子清流山下 出氢,然后氢被输入专用的贮存器。根提居住着的需买,氢還过燃料电池和其他量转化 生擒其将皇育、风子滁东门之外,巡以平涂。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清 为电能和热能。设计者对房屋的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及其他装量的布局进行了 之关,敏求、风就之所,而故老曾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 精心的考虑和巧妙的安排,尽可能短能量传的路程,减能量损耗,提高能利用率。 自脂失其政,海内分类,豪杰并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教!及宋受天命,虽 这种太阳能氢能筑,能量可以自给自足,也不金产生大气保温气体等污染物质 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险阻,划测消磨。百年之间,然徒见山高而水消。欲问其事 还具有安全、无噪声等优点是太阳能建筑的发漫。如果在这种建筑中再增加收集和储存 而遗老尽奥1今介于江准之间舟车商风,四方真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 雨水装置、地热调节装量、热能回收装、废水循环和再生装,以及采用可再生的建筑 吹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休养生息,涵百年之深也 树料,那么,其生态效兰就更好了,使用价值就更高了 修之来此,乐其地面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阳。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闻,乃日与滁人仰 3.最能说明“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档”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而山,俯而听廉。幽芳面乔木,风冰雪,刻属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 A.太阳能无污染且永不枯竭,而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一种优越的能量 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害与子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使民知所以安此丰错,盒 载 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事焉。 B.利用太阳能制取,使氢成为“可再生能源歌体”,就可以按居住者买求稳定地时 6.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调的意义不正确的一句是 提供电能。 A.修断治幂之明年 C.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稳定性好,弥补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 B.又拿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章:希 劣势 C.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四时:四季 D.氢烧时,会放出热量生成水,和太阳能样,鄣不产生大气保温气体和其他污染 D.夫宜上德 物质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盒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不属于太阳能一红能住宅优点的一项是 A.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A.房屋结构好,布局合理,能量传输路程短,能量损耗小,利用率高。改进了太阳能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 亦反其矣 建筑的不足之处,开创了绿色能派练合利用的新形式 C.尝以周师破李憬兵十五万子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 B.改进了太阳能建筑的不足之处,开创了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形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嘴 C.不受昼夜变化、天气时阴时雨的影响,能量自给自足,有连皱 7.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事所在地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组是 D.能量安全无噪声,不产生污染物质,生态效益胜过太阳能建筑 A.其上丰山,耸然面特立 而故老曾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
2 稳定性好。但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制氢,制取单位氢所花费的电能要远远超过该单位氢转化 为的电能,这显然没有实际意义。而利用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来制氢,使氢 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载体”,这样就解决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可再生能 源稳定地按居住者要求随时提供电能的愿望。可见,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 档”。 美国纽约技术学院研制成了一种新颖的太阳能—氢能住宅。其屋顶和向阳侧都安装了 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被输入一个“专用电解器”,该“电解器”从水中分离 出氢,然后氢被输入专用的贮存器。根据居住者的需要,氢通过燃料电池和其他装置转化 为电能和热能。设计者对房屋的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及其他装置的布局都进行了 精心的考虑和巧妙的安排,尽可能缩短能量传输的路程,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 这种太阳能—氢能建筑,能量可以自给自足,也不会产生大气保温气体等污染物质, 还具有安全、无噪声等优点,是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如果在这种建筑中再增加收集和储存 雨水装置、地热调节装置、热能回收装置、废水循环和再生装置,以及采用可再生的建筑 材料,那么,其生态效益就更好了,使用价值就更高了。 3.最能说明“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档’”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太阳能无污染且永不枯竭,而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一种优越的能量 载体。 B.利用太阳能制取氢,使氢成为“可再生能源载体”,就可以按居住者要求稳定地随时 提供电能。 C.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稳定性好,弥补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 劣势。 D.氢燃烧时,会放出热量生成水,和太阳能一样,都不产生大气保温气体和其他污染 物质。 4.下列不属于太阳能—氢能住宅优点的一项是 A.房屋结构好,布局合理,能量传输路程短,能量损耗小,利用率高。改进了太阳能 建筑的不足之处,开创了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形式。 B.改进了太阳能建筑的不足之处,开创了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形式。 C.不受昼夜变化、天气时阴时雨的影响,能量自给自足,有连续性。 D.能量安全无噪声,不产生污染物质,生态效益胜过太阳能建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 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嗡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 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憬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将皇甫珲、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 流之关,欲求珲、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类,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 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 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 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熙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 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者,幸 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5.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句是 A.修既治.滁之明年 治:治理 B.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幸:希望 C.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四时:四季 D.夫宣.上恩德 宣:宣扬、传播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憬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嘶 7.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划刚消聊 乃日与滁人仰而山,俯而听泉 D,风幂冰雪,刻露满秀 安于亩衣食,以乐生死 乃引Q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蛰1〔4分)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的丰乐亭。尽管此 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秋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最色之美,叙述建事游赏之乐,文笔简生动。如用“耸然“岛然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阳题。(6分 “噜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 过分水岭 C.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着感慨今普,费领朝廷使人 温 民休养生息的功,歌歌太平气象,从而寄托安定来之不易,应予参情的命盒。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D.作者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遣老尽矣”,迎出对人们居安面不思危的担忧,要 岭头便是分头处,愉别漏漫夜产 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宜上恩答,以与民共乐“的职贵 第Ⅱ卷(126分) 选别亲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四、(24分) 关门不懺寒水,一夜源派送者愁。 9.圆读下国文言文,按求答愿。(10分)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水所表现出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日‘舜目了子o’,又闻项羽亦子羽崽其事? 来的不同情感符点,并作简分析。〔3分) 何兴之桑也!夫崇失其证,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 乘势声陇寓之中,三年迷将五诸便灭兼,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习出,号为“王” 位量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戏关Q怀放派义竟而息京玉狐己难奥,自升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 功伐,養其私智而不师占,谓霸王之业,欲以力争经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一离点?请站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尚不觉癌而不自贵,过矣。乃引Q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瑾1 注]重子:传说舞的双眼各有二个子,Q暴:夹然,暴然。Q背关:指项羽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背弃关中有利地形。O引:振引,说。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1)用“/″画波浪线句子新句。(2分) 弧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沸酒流。(杜《登岳阳樱》) 及羽背关o怀楚放还义帝而自立备王便叛己难矣 背省黄龙之触(王勃《王序》) 3)激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本是《浪淘沙》)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者诉成现代汉语。(8分) 小人之交甘如醍。(礼记》) ①位虽不鉻,近古以来未尝有也(4分) (6)宋朝朱在《书有感》中以方猪池水为哈,说明每天看书可以领会到许多新的 道理,他的鼠句是
3 C.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 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秋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 “嗡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 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担忧,要 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第Ⅱ卷(126 分) 四、(24 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1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 何兴之暴○2 也!夫秦失其证,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 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3 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 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争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4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1 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2 暴:突然,骤然。○3 背关:指项羽 背弃关中有利地形。○4 引:援引,说。 (1)用“/”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2 分) 及羽背关○3 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4 分) 译文 ②乃引○4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4 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 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 分) (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 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2)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李煜《浪淘沙》) (4) ,小人之交甘如醴。(《礼记》) (5)宋朝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以方塘池水为喻,说明每天看书可以领会到许多新的 道理,他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亮成12-15题。(20分) (9)我不由自主地联都到人夷的生命史 (10玉经上说,人亮章平的祖先是亚当和瓦娃。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亮人雄演变 李丹 而来。人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神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尽管亚今为止,世上已有 (1)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家朝阳门外大荷上,起发现天空中浑然 无般学者对生命的臭秘这个潭臭的哲学问题透行最权成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能 不觉地飘着许许多乡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綿萍受 够令人完士满盒和毫不豆疑地信服 (11)其实,对于人亮生命的起源,不是人亮学掌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创根同 (2)漫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兼不由 纠不休帕。真正位得我们派恳前◆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 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 高样毒谢生命,珍情生◆,把摄生命 处之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般能地从身上擦过,普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触 (12)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录高的敬長。毕党,生命晶于每 心地捡在林荫道的树枝上。一时,大上像故了一基薄如蝉冥的白纱 个人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露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加池津一样攻灭了,也 (3)后来,有人鲁诉我,这是福京,使靠风力在传精科子 不必息观,不要她望,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拿远,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 (4)这是我算一次亲眼见测植物自己措种生命的方或,我党企被震了 的执战和视啊 (我的心里简立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愉。我伸出一只手,只一聊,便有一片情 (13)亮谢生◆,予我家一样饨油而质朴、弄常珍而不懈追求的專在 情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的白云,着希宾的梦幻我不恶惊找它是好的梦境,松开 手,让它離属飘去。截看见它在岭飞讒舞,一惠儿上,一息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几右, 12.第5段说:“我的心里简立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作者录仰杨素的什么呢? 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微羽毛支融在一起,看一粒种子的 (6分 章望,氯向它妇的苹地与湖咯,去一地可见的生命 (6)国为有它,这世界才变得加此金然,充渦着活力和物物生机 13.作者为什么说杨氯“不计成本,不情一切代价地付出和投资”?请结合原文国答 0谁见了这种场西也不食无动于哀,谁不能不被这科生命不计巔本、不情一加代价 的什出和投音所动。在它寺劳的赢傲中,仿像听到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 唤毒一粒种子苇入属乎的泥土,就出一枚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发着生命的芬 14.请简要分析第9段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芳,这是它心晶。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扬京,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适测一片沃 土,助它生根,岌,长点一排浪阴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佘的种子,因为土地的瘠, 15.作者为什么说要感谢生命?作者认为应该怎神感谢生命?请结合全文分别回答。 尽管艰章地生长,外完无法蔚品成朗,而平平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加故,在这个季 节从不失约地加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斯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框的创遑与费动,只管 ,不同收羡 六、〔12分) (8)我在想,杨京日日夜夜不知倦息地飘,是园为它生命的本能使然,还是一种强烈 16.俗语〔谚语)是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断简练形象,又充理。请至少选 生命意识帕觉,恕在创造中使自已的生命得以延仲有一份永恒7是它深请生命的无常 用下面五个俗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明一个生活道道。〔60字左右,4分) 才将自已所有的着髓毫无保育地撒向人,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还是它将生命 ①东方不亮西方亮 ②不到黄河不死心 润香不怕卷子濂 帕价位,隐选在这令人高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喝和制造工? 打選敢 光打冒不下
4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20 分) 感谢生命 李丹 (1)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漫步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忽然发现天空中浑然 不觉地飘着许许多多纤维状的白色物,一大片一大片,像下雪似的,但又比雪花更绵薄更 柔软,纷纷扬扬,连天扯地。 (2)我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觉诧异,还以为是附近有什么工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由 吃了一惊。但看到街上的人们,穿行在这种漫天漫地的乳白色雾中,一副毫不介意、泰然 处之的样子,任它轻轻地飘在身上,缓缓地从身上擦过,静静地落在脚边的地上,漫不经 心地挂在林荫道的树枝上。一时间,大街上像披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 (3)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杨絮。依靠风力在传播种子。 (4)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植物自己播种生命的方式,我完全被震撼了。 (5)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我伸出一只手,只一瞬,便有一片悄 悄地落入我的手心,像一朵小的白云,载着希冀的梦幻。我不忍惊扰它美好的梦境,松开 手,让它随风飘去。我看见它在纷飞旋舞,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 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微笑。很快地,它与天空中无数羽毛交融在一起,带着一粒种子的 希望,飘向它梦幻的草地与湖畔,去撒一地可见的生命。 (6)因为有它,这世界才变得如此盎然,充满着活力和勃勃生机。 (7)谁见了这种场面也不会无动于衷,谁都不能不被这种生命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 的付出和投资所感动。在它辛劳的飘散中,仿佛听到一种声音在殷切地呼唤,那是它在呼 唤每一粒种子落入黑乎乎的泥土,绽出一枚嫩绿的新芽,在春天里疯长,散发着生命的芬 芳。这是它的心愿。但是这些成千上万飘飞着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够遇到一片沃 土,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浓阴蔽日的参天大树。而其余的种子,因为土地的贫瘠, 尽管艰难地生长,终究无法蔚然成阴,而早早地夭折在胚胎中。但它依然如故,在这个季 节从不失约地如期而至,自始至终不间断地潜心这项浩大的生命工程的创造与劳动,只管 耕耘,不问收获。 (8)我在想,杨絮日日夜夜不知倦怠地飘送,是因为它生命的本能使然,还是一种强烈 生命意识的觉醒,想在创造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葆有一份永恒?是它深谙生命的无常, 才将自己所有的精髓毫无保留地撒向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一种生命过程,还是它将生命 的价值,隐选在这令人感泣的茫茫无际的生命绝唱和制造里? (9)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 (1 0)圣经上说,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而唯物论者认为,人是由类人猿演变 而来。人类的生命究竟是以何种形式转化而成,我们从何而来?尽管至今为止,世上已有 无数学者对生命的奥秘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进行最权威的论证和阐释,却没有一种答案能 够令人完全满意和毫不置疑地信服。 (11)其实,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不是人类学家的我们,是用不着在这件事上刨根问 底、纠缠不休的。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在于:在大自然生命的启悟下,我们应该懂得 怎样感谢生命,珍惜生命,把握生命。 (1 2)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投之以虔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畏。毕竟,生命属于每 个人只有一次。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 不必悲观,不要绝望,要知道,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一种幸运,一种对不公命运勇敢 的挑战和蔑视啊。 (13)感谢生命,赋予我像杨絮一样纯洁而质朴、异常珍贵而不懈追求的存在。 12.第 5 段说:“我的心里简直承受不住这份欣喜和景仰之情。”作者景仰杨絮的什么呢? (6 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杨絮“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地付出和投资”?请结合原文回答。 (4 分) 14.请简要分析第 9 段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 分) 15.作者为什么说要感谢生命?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感谢生命?请结合全文分别回答。 (6 分) 六、(12 分) 16.俗语(谚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既简练形象,又充满理趣。请至少选 用下面五个俗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阐明一个生活道理。(50 字左右,4 分) ①东方不亮西方亮 ②不到黄河不死心 ③酒香不怕巷子深 ④打退堂鼓 ⑤光打雷不下雨
除诗歌以外,不限 ④文章点取主题只能从上面材料中提取 17.请根据文意写出结论性的句子。(4分) 《老子》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着,以其下之。”《论语》中说:“无求备 于人。”《书经》中说:“有容德乃大。”《冒书中说:“人有不及,可以情忽。” 他们事是告诉我们: 18.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阳,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 12月1日是世界艾激日,今年的宜传主是“過制艾溢、最行承诺”①,目前,艾 滋病在中国步流行并呈现快遠上升势②,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散人◎ 根据科学研究事实证明①,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激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旋⑥,如 手、拥抱、礼节性换咖,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部染文膺 艾激病不会经马桶■、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冰池、公共设施传扣⑦。嗽、打 喷嚏以及纹虫可咬不传艾激病④ 序号改正 序号 改正 改正 七、作文(70分 19、阓读下面材料,按求作文 丢失一枚钉子,坏了一只蹄 坏了一只聊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马,伤了一位骑上; 伤了一位上,轴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牌争,亡了一个国家 ①根捐小诗宵意,提炼观点,联系实际,写篇作文,要求 ②自拟标愿,全文不得少于800字
5 17.请根据文意写出结论性的句子。(4 分) 《老子》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中说:“无求备 于一人。”《书经》中说:“有容德乃大。”《晋书》中说:“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他们都是告诉我们: 。 18.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语病。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4 分) 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①。目前,艾 滋病在中国逐步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②,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③。 根据科学研究事实证明④,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接触⑤,如 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⑥。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⑦。咳嗽、打 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⑧。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序号 改正 七、作文(70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怍文。 钉子 丢失一枚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①根据小诗寓意,提炼观点,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 ②自拟标题,全文不得少于 800 字。 ③除诗歌以外,体裁不限 ④文章观点或主题只能从上面材料中提取
参考谷案 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1.D(A、B、c三项于片面,没有抓住实质。) 11.(8分)(1)是东南拆乾坤日衣浮(2)钟鸣鼎食之家新舰弥 2.D(“西方发达国家开发了”、“清足了”与原文意思不符。) 3)别时容易见时难(4)君子之交淡如水 3.B(应从太阳能与氢能的结合上理解“黄金搭档”A、C、D侧于氢能,未能结合到 (5)闷果哪得清如许,为有派头活水来 太阳能的利用) 4.A(结合原文第三节最后一句话看,“尽可能绪短”并不等于“能量路穫”“ 12.①杨氯带着种子的希,撒下一地生命(做常风力传种子)。(3分 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也不等于“量提耗小能量利用率高 ②杨氯使世界变得盘然,充活力和勃勃生机。(3分 5.B(幸运)6D(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平为“那”A动词,意动用法,可 13.成千上万的杨,也许只有一种子能得到生命,其余的便早早天折了。(2分但它 诉为“以为乐;形客词,可为“快乐”B动词,根语境及下文“道”推断,可 们仍如期而至,只臂耕耘,不问收获,(2分 为“叙写“描绘名词,可为“根本此处指王遑。C介词,衰示动作、行为的对 14.第(9)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或过的作用。(分)上文写杨素的生命的力量,下文 象,可诉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懂的方法,可诉为“凭借”“ 是写人的生命的力量和意义,由物及人,过渡自然,结构严谨(本段使文章从新素鼻 D(B、C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5”可漏此 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分) 排除)8、A(文中说漂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15.①因为生命给了我们纯洁而质朴,孕贵而不懈追求的资本。(2分 9.(1)及羽背关怀墓放遥义帝而自立爆王便教已难矣。 B.最大限度地展示生命的过程。b.不悲、不纯望,快乐地生活 (2)Q服然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却是未曾有过的人物 2却说(成:竟然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能吗 c.对不公平的命运男敢地挑战和高视 10.(1)拟人(1分) d.在平常的生活中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前一首诗写一夜派的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股激话别。诗人 (意思对即可。共4分,答对1点得2分 由溪水的“有情”衰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情别之情(2分) 六、(12分)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浸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则而嗚咽裂泣,又仿佛是从他 16.两个俗语能共同说明一个道道,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高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弧水打抒发了去国高乡的愁 7.聊怀博大着方能成就大事。(宽容他人,包容一切,) 苦情怀。(2分) 18,②用词不当,“遝步改“遝渐”⑨快谓语,在“人群”后加“扩散”,戚在“向 (2)可以有两种答集: 前加“转”@峡主语,删掉“根据”⑦念并列不当,在“公共设施”前加“其 ①不同意。水本无情,但麋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邊出这只是诗 它”⑥不够连贡,“喷歌、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措艾激病改为“文激病也不会 人时或浮现的种主感觉,语盒灵动轻妙:并设量悬念,引导读者去体僭作者的感 经喷嗷、打喷嚏以及敦虫叮咬传播”。〔改对处得1分,仅有序号不得分) 情。(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使觉过于强调、坐实 1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能程中,测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他的寂寞:而将别之 际,又一夜漫依做惜别。“却”字背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子溪水一种动人的 人情獎。(2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面“似”字无此意味。(1分
6 参考答案: 1.D(A、B、C 三项过于片面,没有抓住实质。) 2.D(“西方发达国家开发了”、“满足了”与原文意思不符。) 3.B(应从太阳能与氢能的结合上理解“黄金搭档”,A、C、D 侧重于氢能,未能结合到 太阳能的利用。) 4.A(结合原文第三节最后一句话看,“尽可能缩短”并不等于“能量传播路程短”,“减 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也不等于“能量损耗小,能量利用率高”) 5.B(幸运) 6、D(D 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A.动词,意动用法,可 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B.动词,根据语境及下文“道”推断,可 译为“叙写”“描绘”;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 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 据”) 7、D (B、C 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 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 5”,可据此 排除) 8、A(文中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9.(1)及羽背关○3 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2)①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却是未曾有过的人物。 ②却说(或:竟然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 10.(1)拟人..(1 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 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 ..........。(2 分)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 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 ...... 苦情怀 ...。(2 分) (2)可以有两种答案: 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 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 情。(2 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 (1 分。有比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 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 人情美。(2 分。加点字为评卷要点,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1 分。 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 11.(8 分)(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 (3)别时容易见时难 (4)君子之交淡如水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20 分) 12.①杨絮带着种子的希望,撒下一地生命(或依靠风力传播种子)。(3 分) ②杨絮使世界变得盎然,充满活力和勃勃生机。(3 分) 13.成千上万的杨絮,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能得到生命,其余的便早早夭折了。(2 分)但它 们仍如期而至,只管耕耘,不问收获。(2 分) 14.第(9)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2 分)上文写杨絮的生命的力量,下文 是写人的生命的力量和意义,由物及人,过渡自然,结构严谨(或本段使文章从杨絮飘舞 联想到人类的生命史)。(2 分) 15.①因为生命给了我们纯洁而质朴,珍贵而不懈追求的资本。(2 分) ②a.最大限度地展示生命的过程。 b.不悲观、不绝望,快乐地生活。 c.对不公平的命运勇敢地挑战和蔑视。 d.在平常的生活中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意思对即可。共 4 分,答对 1 点得 2 分) 六、(12 分) 16.两个俗语能共同说明一个道理,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7.胸怀博大者方能成就大事。(宽容他人,包容一切。) 18.②用词不当,“逐步”改“逐渐”;③缺谓语,在“人群”后加“扩散”,或在“向” 前加“转”;④缺主语,删掉“根据”;⑦概念并列不当,在“公共设施”前加“或其 它”;⑧不够连贯,“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改为“艾滋病也不会 经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传播”。(改对一处得 1 分,仅有序号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