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5月高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5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殷实 氤氲 荫庇万马齐喑 B.阻塞 搪塞边塞敷衍塞责 C.估计操觚 辜负呱呱坠地 D.讳言 市侩 贿赂不容置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装潢珠联璧合欲盖弥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诋毁严惩不待姗姗来迟 言既出,驷马难追 C.邂逅莫衷一是贪赃枉法冒天下之大不违 D.影牒蔚为大观罄竹难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依次填入下列方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经过整顿治理,城市拆迁过程中的盲目大拆大建行为进一步得到 ,新拆迁项目的立项与开 发也逐步纳入规范体系 2)与其说这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人类的奇迹 说它们是历史发展造就的产物 (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材中的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们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和实践机会。 A.遏制毋宁质疑 B.遏制毋庸质疑 C.遏止毋庸置疑D.遏止毋宁置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点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也是 个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 B.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起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C.到武汉古琴台去的人,未到之时,首先会想到钟子期和俞伯牙。到了之后,首先会谈到钟子期和 俞伯牙 D.伴随奥运脚步的临近,北京的影响日益广泛深远,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 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 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迁武昌 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间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 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 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 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 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 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
北京市西城区 2006 年 5 月高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殷实 氤氲 荫庇 万马齐喑 B.阻塞 搪塞 边塞 敷衍塞责 C.估计 操觚 辜负 呱呱坠地 D.讳言 市侩 贿赂 不容置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装潢 珠联璧合 欲盖弥彰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诋毁 严惩不待 姗姗来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邂逅 莫衷一是 贪赃枉法 冒天下之大不违 D.影牒 蔚为大观 罄竹难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依次填入下列方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经过整顿治理,城市拆迁过程中的盲目大拆大建行为进一步得到 ,新拆迁项目的立项与开 发也逐步纳入规范体系。 (2)与其说这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人类的奇迹, 说它们是历史发展造就的产物。 (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材中的课文被视为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们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和实践机会。 A.遏制 毋宁 质疑 B.遏制 毋庸 质疑 C.遏止 毋庸 置疑 D.遏止 毋宁 置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点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需要格外重视的问题,也是一 个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 B.王粲的《英雄记钞》里说,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起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C.到武汉古琴台去的人,未到之时,首先会想到钟子期和俞伯牙。到了之后,首先会谈到钟子期和 俞伯牙。 D.伴随奥运脚步的临近,北京的影响日益广泛深远,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 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6—10 题。(15 分,每小题 3 分)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 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迁武昌 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间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 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 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 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 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 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
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 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 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 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次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 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堪:承受 B.岂可逸游荒醉荒:放纵。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贼:盗窃。 D.尝课诸营种柳课:督促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B.吏将则加鞭扑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汝既不田 D.亡亲见约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江太守张夔召(侃)为督邮 B.(人们)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C.木屑及竹头悉令(人)举掌之。 D.常欢有余而(饮酒)限已竭。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①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⑥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能励志不辍。 B.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C.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百姓家给人足。 D.陶侃细心惜物,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第Ⅱ卷(共120分) (18分) 11.将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鲦岀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 乎?非子天机(天机,聪明)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 迪书》)
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 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 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 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次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 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 ,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堪:承受 B.岂可逸游荒醉 荒:放纵。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贼:盗窃。 D.尝课诸营种柳 课:督促。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B.吏将则加鞭扑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汝既不田 D.亡亲见约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8.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庐江太守张夔召(侃)为督邮。 B.(人们)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C.木屑及竹头悉令(人)举掌之。 D.常欢有余而(饮酒)限已竭。 9.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 ) ①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③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⑤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⑥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0.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能励志不辍。 B.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C.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百姓家给人足。 D.陶侃细心惜物,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18 分) 11.将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 乎?非子天机(天机,聪明)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 迪书》)
(1)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2分)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3分)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②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②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作者心惊不已。 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作者误以为有朋友来访。 C.颈联中,作者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的情景透岀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 D.作者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 (2)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感受 和意境作具体说明。(5分) 13.依据所给的语境填空。(6分 (1)诸子百家时期,各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劝学》比较突出地反映了 (作者)重视 学习的一面:“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文中,作者还总结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书愤》) 最难将息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声声慢》)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12分,每小题3分)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 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 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 所决定的一种个人的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 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中介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 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 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 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 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 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 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 行信用的动力 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 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 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 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务,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1)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 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②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②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作者心惊不已。 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作者误以为有朋友来访。 C.颈联中,作者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的情景透出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 D.作者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 (2)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的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感受 和意境作具体说明。(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依据所给的语境填空。(6 分) (1)诸子百家时期,各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劝学》比较突出地反映了__________(作者)重视 学习的一面:“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文中,作者还总结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书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声声慢》)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7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 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 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 所决定的一种个人的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 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中介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 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 上的。 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 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 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 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 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 行信用的动力。 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 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 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 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务,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 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 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使是彩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 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 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每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 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4.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奖惩办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 别的 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 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只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 二者是对立的。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 无关 15.怎样理解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请根据文章内空作简明的阐述。(3分) 16.“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并予以简要说明。(3 分)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 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 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 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 五、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18-21题。(18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 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 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 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 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 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使是彩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 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 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每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 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4.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奖惩办法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 别的。 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 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 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只讲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 二者是对立的。 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 无关。 15.怎样理解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请根据文章内空作简明的阐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并予以简要说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 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 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 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 五、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 18—21 题。(18 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 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 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 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 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 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 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 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 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 顽劣的一面。 D.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 热切思念。 E.文章用术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直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 温馨的家庭生活 19.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 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4分) 20.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 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 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 21.捏泥狗、收鸡蛋、攒馒头,家庭各成员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何相通之处?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其中每一种 作法的个性色彩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阐释。(5分) 六、(12分) 22.根据语境组合下面备选文句,并从句式运用角度作调整,使文段意思连贯、音节和谐。请将调整好的 文字完整填写在横线上。(可以增删个别字词)(4分) 老人说,谁要把这里仅仅就看作是一片山林,那谁就会在此失之于浅。你想想看,那 年当中,哪一段没有景致,哪一段不值得细琢磨?就是在那一日之内,早挂露,晚吹风,味道也是大不 样啊!这不是人生是什么!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 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 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 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 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 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 顽劣的一面。 D.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 热切思念。 E.文章用术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直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 温馨的家庭生活。 19.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 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 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句话后,“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联系上下文, 简要解释这两次“笑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捏泥狗、收鸡蛋、攒馒头,家庭各成员这些特定的作法有何相通之处?作者又是如何突出其中每一种 作法的个性色彩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阐释。(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 分) 22.根据语境组合下面备选文句,并从句式运用角度作调整,使文段意思连贯、音节和谐。请将调整好的 文字完整填写在横线上。(可以增删个别字词)(4 分) 老 人 说 , 谁 要 把 这 里 仅 仅 就 看 作 是 一 片 山 林 , 那 谁 就 会 在 此 失 之 于 浅 。 你 想 想 看 , 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当中,哪一段没有景致,哪一段不值得细琢磨?就是在那一日之内,早挂露,晚吹风,味道也是大不 一样啊!这不是人生是什么!
①空气经过晚霜洗礼,让人神清气爽, ②树木应时节而长,葱茏一片。 ③铺上皑皑雪装的山野更见一种辽阔与苍茫,④香气四溢的野花沐东风而开, 23.为了解在校中学生课外读书的总体情况、发挥经典文学作品的渐染与熏陶作用,团市委随机向本市三 所学校一千名中学生发放了调查材料。调查内容以及有关数据如下两表所示,结合调查目的,请用简明的 语言陈述调查结论。(4分) 注:表一中的“比例”指的是将每类阅读材料作为课外阅读首选的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调查结论为: 24.在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地方作出标示,并在文段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修改意见。(4分) ①工作人员经过收集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亿条投标信息,为赴台大熊猫选定的响亮的名字终于浮出水 面。②应该说,“团团”、“圆圆”这一对名字,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与意蕴,③也积聚着海内外华 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④惟其如此,我们希望这样的美好祝福能够根植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 人内心深处。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在经历或追寻美好生活境界的时候,人们往往急于达成自己的最高意愿,有时就会忽略其中一些环节或方 面。想要瞻仰东岳泰山的巍峨,感受其君临天下的气势,心里总恨不能一下子上峰顶、入云海,成就想往 尽其兴。殊不知,峰顶、云海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是那一路艰辛的攀登,甚至那每一级台阶旁的山花野 草、寻常物事,又何尝不是风景?就像迷人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写给登山者的一句话:慢慢走啊,一路欣 赏!这其中包含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①空气经过晚霜洗礼,让人神清气爽, ②树木应时节而长,葱茏一片。 ③铺上皑皑雪装的山野更见一种辽阔与苍茫, ④香气四溢的野花沐东风而开, 23.为了解在校中学生课外读书的总体情况、发挥经典文学作品的渐染与熏陶作用,团市委随机向本市三 所学校一千名中学生发放了调查材料。调查内容以及有关数据如下两表所示,结合调查目的,请用简明的 语言陈述调查结论。(4 分) 注:表一中的“比例”指的是将每类阅读材料作为课外阅读首选的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调查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地方作出标示,并在文段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修改意见。(4 分) ①工作人员经过收集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亿条投标信息,为赴台大熊猫选定的响亮的名字终于浮出水 面。②应该说,“团团”、“圆圆”这一对名字,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与意蕴,③也积聚着海内外华 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④惟其如此,我们希望这样的美好祝福能够根植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 人内心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60 分) 在经历或追寻美好生活境界的时候,人们往往急于达成自己的最高意愿,有时就会忽略其中一些环节或方 面。想要瞻仰东岳泰山的巍峨,感受其君临天下的气势,心里总恨不能一下子上峰顶、入云海,成就想往, 一尽其兴。殊不知,峰顶、云海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是那一路艰辛的攀登,甚至那每一级台阶旁的山花野 草、寻常物事,又何尝不是风景?就像迷人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写给登山者的一句话:慢慢走啊,一路欣 赏!这其中包含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市西城区2006年5月高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15分) 2.A(B项中,“待”应为“货”;C项中,“违”应为“韪”;D项中,“牒”应为“碟”) 3.A((1)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2)毋宁,不如:毋庸,无须。(3)质疑, 提出问题: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 4.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A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B项中,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项中,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5.D(A项中,问号使用不当,应改为逗号:B项中句号与引号配合不当,应把句号放在引号之外;C项 中,应将中间的句号改为分号) 、(15分) 6.C(贼,毁害) 7.D(A项中,前“以”是介词“因为”,后“以”是连词“来”;B项中,前“则”是连词“就”,后“则” 是动词“是”;C项中,前“既”是连词“既然”,后“既”是副词“已经”;D项中,两“见”都是助词, 表行为及于自己、别人对自己怎样) 8.B(当是陶侃) 9.C(第①句是陶侃见义勇为,第④句是陶侃教导人珍惜时间,第⑤句是陶侃鼓励人们力作) 10.C(“惩处不劳而获者”于文无据,文中是惩处毀害庄稼者) 三、(18分) 11.(1)离出现这样景色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您或许能跟从我游赏吧?(之,取独;不远,指时间不远: 倘,或许:从,跟从。4个得分点,共2分) (2)不是您这样聪明而又清高美好(清远妙悟)的人,我怎能用这种不要紧的事情邀请您?然而这其 中有很深意趣啊!(子,您;者,的人:岂,怎么:以,用:相,偏指:然,然而:是,此。7个得分点, 共3分) 12.(1)A(2)作者借“暮”“故人”“苔”“埃”等意味深沉的事物渲染环境气氛的淸远孤寂(2分);从 诗句看,作者内心所想屡屡因风而变,心无所适;“疑是故人来”、“为指绿琴埃”等句含蓄而又凝重地表 达出作者想念、期待友人而又未得相见的内心孤寂(3分) 13.(1)荀子(荀况,荀卿,孙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 乍暖还寒时候,三杯两盏淡酒。(有错字不给分) 四、(12分) 14.B(从文章来看,现代的“信用”仍有“信守承诺”的意义,但从“契约关系”、“互惠制度”、涉及的 人群、惩罚方法等内容上可以看出现代的“信用”已形成固定的关系与制度,有更实际的使用价值。A项 中“产生原因”应是“本质意义”,“奖惩办法”应是“实际结果”:C项中“只讲”和“对立”太绝对 从全文看,现代的“信用”仍看有“信守承诺”之意,在这点上,与“信诺”是一致的:D项中“都与社 会经济形态无关”不对,文中提到的“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都与社会 经济形态有关) 15.信贷者能够通过借贷解决资金的短缺进而抓住发展的机遇,因此信用贷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而 是一种为实现人生目标所作的投资。(“通过借贷……发展的机遇”1分:“因此”之后总结性的话2分,“不 是”和“而是”两层意义各1分。语言表达可以灵活,但要点不能少 16.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观念的滞后(落后 助学贷款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自然平衡原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而客观条件也使得 些学生还不能接受新的消费理念。(指出“根本原因”1分,“助学贷款…所不允许”1分,“客观条件 还不能接受新的消费理念”1分。语言表达可以灵活,但要点不能少) 17.C(A项中,“现代人尚无法接受”,过于武断:B项中,“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不妥:D 项中,“现代人不守信诺”是以偏概全,“举步维难”于文无据)
北京市西城区 2006 年 5 月高三抽样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15 分) 1.C 2.A(B 项中,“待”应为“货”;C 项中,“违”应为“韪”;D 项中,“牒”应为“碟”) 3.A((1)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2)毋宁,不如;毋庸,无须。(3)质疑, 提出问题;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 4.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A 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B 项中,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 项中,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5.D(A 项中,问号使用不当,应改为逗号;B 项中句号与引号配合不当,应把句号放在引号之外;C 项 中,应将中间的句号改为分号) 二、(15 分) 6.C(贼,毁害) 7.D(A 项中,前“以”是介词“因为”,后“以”是连词“来”;B 项中,前“则”是连词“就”,后“则” 是动词“是”;C 项中,前“既”是连词“既然”,后“既”是副词“已经”;D 项中,两“见”都是助词, 表行为及于自己、别人对自己怎样) 8.B(当是陶侃) 9.C(第①句是陶侃见义勇为,第④句是陶侃教导人珍惜时间,第⑤句是陶侃鼓励人们力作) 10.C(“惩处不劳而获者”于文无据,文中是惩处毁害庄稼者) 三、(18 分) 11.(1)离出现这样景色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您或许能跟从我游赏吧?(之,取独;不远,指时间不远: 倘,或许;从,跟从。4 个得分点,共 2 分) (2)不是您这样聪明而又清高美好(清远妙悟)的人,我怎能用这种不要紧的事情邀请您?然而这其 中有很深意趣啊!(子,您;者,的人;岂,怎么;以,用;相,偏指;然,然而;是,此。7 个得分点, 共 3 分) 12.(1)A(2)作者借“暮”“故人”“苔”“埃”等意味深沉的事物渲染环境气氛的清远孤寂(2 分);从 诗句看,作者内心所想屡屡因风而变,心无所适;“疑是故人来”、“为指绿琴埃”等句含蓄而又凝重地表 达出作者想念、期待友人而又未得相见的内心孤寂(3 分)。 13.(1)荀子(荀况,荀卿,孙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 乍暖还寒时候,三杯两盏淡酒。(有错字不给分) 四、(12 分) 14.B(从文章来看,现代的“信用”仍有“信守承诺”的意义,但从“契约关系”、“互惠制度”、涉及的 人群、惩罚方法等内容上可以看出现代的“信用”已形成固定的关系与制度,有更实际的使用价值。A 项 中“产生原因”应是“本质意义”,“奖惩办法”应是“实际结果”;C 项中“只讲”和“对立”太绝对, 从全文看,现代的“信用”仍看有“信守承诺”之意,在这点上,与“信诺”是一致的;D 项中“都与社 会经济形态无关”不对,文中提到的“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都与社会 经济形态有关) 15.信贷者能够通过借贷解决资金的短缺进而抓住发展的机遇,因此信用贷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而 是一种为实现人生目标所作的投资。(“通过借贷……发展的机遇”1 分;“因此”之后总结性的话 2 分,“不 是”和“而是”两层意义各 1 分。语言表达可以灵活,但要点不能少) 16.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观念的滞后(落后) 助学贷款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自然平衡原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而客观条件也使得 一些学生还不能接受新的消费理念。(指出“根本原因”1 分,“助学贷款……所不允许”1 分,“客观条件…… 还不能接受新的消费理念”1 分。语言表达可以灵活,但要点不能少) 17.C(A 项中,“现代人尚无法接受”,过于武断;B 项中,“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不妥;D 项中,“现代人不守信诺”是以偏概全,“举步维难”于文无据)
五、(18分) 18.BC(B项中,“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理解失当;C项中,“顽劣的一面”概括失 当,应是淘气、调皮) 19.(1)回应上文父亲临走时的交待与嘱咐,也为下文用瓦匠家的泥捏狗计算归期的情节作了铺垫(2分) (2)突出“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热情助人的精神风貌(2分 20.两次“笑了”,都包含有娘对儿子的宽容(1分)。第一次“笑了”,侧重于娘对儿子的理解,笑是母子 情感产生共鸣的体现,娘以此对儿子的感受表示默认和赞同(2分)。第二次“笑了”,侧重于娘对爹、对 家庭温情的回应,笑是娘内心惬意的体现,其中也包含着娘在明了儿子淘气、自己“疏忽”之后的忍俊不 柰。(2分) 21.计算远行人的归期(2分) 文章对家庭各成员的特定作法中的一些片断作了细致的表现,主要突出了“我”偷偷多捏小狗时的“自 欺”、娘在天天收鸡蛋中的细致以爹在默默攒馒头中的计算准确(2分);实际上是以不同方式、从不同侧 面突出表现家庭的和美、宁静与温馨(1分)。 六、(12分) 22.组合顺序:④②①③ 调整后的句子可为:香气四溢的野花沐东风而开,葱茏一片的树木应时节而长,经过晚霜洗礼的空气让人 神清气爽,铺上皑皑雪装的山野更见辽阔苍茫 或者为:野花沐东风而开,香气四溢:树木应时节而长,葱茏一片:空气经过晚霜洗礼,让人神清气爽 山野铺上皑皑雪装,更见辽阔苍茫。 (注意:组合正确,2分:调整合理,2分) 23.中学生课外读书中,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受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太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指 导(指导不够)。 (注意:从提出建议的角度作结论或从明确问题的角度作结论,均可) 24.①②③句均有语病存在。修改如下: ①将“经过”调至“工作人员”之前;或者将后面一句改为“为赴台大熊猫选定了响亮的名字”(语 病为“句意杂糅”或“成分(谓语)残缺”) ②“内涵”与“意蕴”保留其中一个即可(语病为“语意重复”) ③“积聚”换成“凝聚”(语病为“搭配不当”) (注意:共有三处,判断并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其中判断1分,修改1分) 七、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城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 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名声,升为主簿。一次夔妻有病,将到 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 陶侃于是提出前去,众人全佩服他重道义。 后升为武昌太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 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 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像这类事情。 升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陶侃性情聪敏,勤于官吏职事。整天并膝端坐,统 兵在外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没有遗漏。远近的书信奏章,没有一件不亲手答复,笔写如流, 不曾阻塞停滞。他常对人们说:“大禹是圣人,竟珍惜寸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分阴 怎么能安逸游乐放纵醉酒,活着对时代没有益处,死了在身后没有名声,这是自己抛弃自己 啊。”各位下属有的因为谈笑戏乐荒废政事,就命令人取来他们的酒器、樗捕赌博的器具 全都投到江里,对官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樗辅是放猪人戏玩的,老庄浮华不切实 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言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 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作法呢!”有人送来馈赠品
五、(18 分) 18.B C(B 项中,“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理解失当;C 项中,“顽劣的一面”概括失 当,应是淘气、调皮) 19.(1)回应上文父亲临走时的交待与嘱咐,也为下文用瓦匠家的泥捏狗计算归期的情节作了铺垫(2 分); (2)突出“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热情助人的精神风貌(2 分) 20.两次“笑了”,都包含有娘对儿子的宽容(1 分)。第一次“笑了”,侧重于娘对儿子的理解,笑是母子 情感产生共鸣的体现,娘以此对儿子的感受表示默认和赞同(2 分)。第二次“笑了”,侧重于娘对爹、对 家庭温情的回应,笑是娘内心惬意的体现,其中也包含着娘在明了儿子淘气、自己“疏忽”之后的忍俊不 禁。(2 分) 21.计算远行人的归期(2 分) 文章对家庭各成员的特定作法中的一些片断作了细致的表现,主要突出了“我”偷偷多捏小狗时的“自 欺”、娘在天天收鸡蛋中的细致以爹在默默攒馒头中的计算准确(2 分);实际上是以不同方式、从不同侧 面突出表现家庭的和美、宁静与温馨(1 分)。 六、(12 分) 22.组合顺序:④②①③ 调整后的句子可为:香气四溢的野花沐东风而开,葱茏一片的树木应时节而长,经过晚霜洗礼的空气让人 神清气爽,铺上皑皑雪装的山野更见辽阔苍茫。 或者为:野花沐东风而开,香气四溢;树木应时节而长,葱茏一片;空气经过晚霜洗礼,让人神清气爽; 山野铺上皑皑雪装,更见辽阔苍茫。 (注意:组合正确,2 分;调整合理,2 分) 23.中学生课外读书中,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受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太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指 导(指导不够)。 (注意:从提出建议的角度作结论或从明确问题的角度作结论,均可) 24.①②③句均有语病存在。修改如下: ①将“经过”调至“工作人员”之前;或者将后面一句改为“为赴台大熊猫选定了响亮的名字”(语 病为“句意杂糅”或“成分(谓语)残缺”) ②“内涵”与“意蕴”保留其中一个即可(语病为“语意重复”) ③“积聚”换成“凝聚”(语病为“搭配不当”) (注意:共有三处,判断并修改正确一处得 2 分,其中判断 1 分,修改 1 分) 七、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城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 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名声,升为主簿。一次夔妻有病,将到 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 陶侃于是提出前去,众人全佩服他重道义。 后升为武昌太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 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 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像这类事情。 升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陶侃性情聪敏,勤于官吏职事。整天并膝端坐,统 兵在外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没有遗漏。远近的书信奏章,没有一件不亲手答复,笔写如流, 不曾阻塞停滞。他常对人们说:“大禹是圣人,竟珍惜寸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分阴, 怎么能安逸游乐放纵醉酒,活着对时代没有益处,死了在身后没有名声,这是自己抛弃自己 啊。”各位下属有的因为谈笑戏乐荒废政事,就命令人取来他们的酒器、樗蒱赌博的器具, 全都投到江里,对官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樗蒱是放猪人戏玩的,老庄浮华不切实 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言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 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作法呢!”有人送来馈赠品
他全都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得到的,即使微小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 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馈赠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 着一把未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 把。”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却戏笑毁害别人的稻谷!”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 为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管好,人们全不 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 屑布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地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 密,都是这样。 陶侃性情细致好问,曾督促几个军营栽种柳树。都尉夏施偷来公家的柳树栽到自己门前。陶侃后来见 到,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柳树,凭什么偷来这里栽?”夏施惊惧谢罪。当时武昌号称人才众多, 聚会时,陶侃每次饮酒都有一定限度,常常是欢乐有余可是饮酒限度已尽,有人劝他再少饮些,陶侃内心 悲伤很久说:“我年轻时曾因饮酒有过失,去世的母亲约束我,所以不敢越过限度
他全都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得到的,即使微小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 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馈赠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 着一把未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 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却戏笑毁害别人的稻谷!”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 为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管好,人们全不 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 屑布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地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 密,都是这样。 陶侃性情细致好问,曾督促几个军营栽种柳树。都尉夏施偷来公家的柳树栽到自己门前。陶侃后来见 到,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柳树,凭什么偷来这里栽?”夏施惊惧谢罪。当时武昌号称人才众多, 聚会时,陶侃每次饮酒都有一定限度,常常是欢乐有余可是饮酒限度已尽,有人劝他再少饮些,陶侃内心 悲伤很久说:“我年轻时曾因饮酒有过失,去世的母亲约束我,所以不敢越过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