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十四校高二(下)语文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出卷人:常万志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l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一并交上。 、(16分,每小题2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监(jian)生朱拓(tuo)瘐(y0)毙罄(qing)竹难书 B.嗔(chen)视贫窭(j)两靥(yan)掎(j1)角之势 C.搭讪(shdn)金钏( chuan)偏裨(p1)蜗(wo)角虚名 D.敕(chi)造忖(can)度城垣(huan)汗涔涔(che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伧寒暄 自惭形秽 前怕狼后怕虎 B.尴尬坟莹 恬退隐忍 敬酒不吃吃伐酒 C.裨益嗜好 义愤填赝 陪了夫人又折兵 D.呕气妍媸雷铤万钧刀子嘴豆腐心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从白天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2)杜十娘得焕然一新 (3)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4)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 以致妆扮分辩权力 B.以至装扮分辩权利 C.以至妆扮分辨权利 D.以致装扮分辨权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能一味责备,更不能刮目相看,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赶上来。 B.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我曰:“马谡华而不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 C.杨长雄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一赔三块钱的方法,整治了不可一世的吴太太 D.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C.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 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今夏南京供电形势严峻,电力部门预计高温时期将会出现130万千瓦的供电缺口。 6、在句中空缺处填入短语,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 ①不曾吃过亏②敢作敢为③一无顾忌
南京十四校高二(下)语文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出卷人:常万志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4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一并交上。 一、(16 分,每小题 2 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监(jiàn)生 朱拓(tuò) 瘐(yǔ)毙 罄(qìng)竹难书 B.嗔(chēn)视 贫窭(jù) 两靥(yàn) 掎(jǐ)角之势 C.搭讪(shàn) 金钏(chuàn) 偏裨(pí) 蜗(wō)角虚名 D.敕(chì)造 忖(cǔn)度 城垣(huán) 汗涔涔(ché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寒伧 寒暄 自惭形秽 前怕狼后怕虎 B.尴尬 坟莹 恬退隐忍 敬酒不吃吃伐酒 C.裨益 嗜好 义愤填赝 陪了夫人又折兵 D.呕气 妍媸 雷铤万钧 刀子嘴豆腐心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从白天 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2)杜十娘 得焕然一新。 (3)天地也!只合把清浊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4)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 都没有了吗? A. 以致 妆扮 分辩 权力 B. 以至 装扮 分辩 权利 C. 以至 妆扮 分辨 权利 D. 以致 装扮 分辨 权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对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能一味责备,更不能刮目相看,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赶上来。 B. 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我曰:“马谡华而不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 C. 杨长雄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赔三块钱的方法,整治了不可一世的吴太太。 D.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C.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 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今夏南京供电形势严峻,电力部门预计高温时期将会出现 130 万千瓦的供电缺口。 6、在句中空缺处填入短语,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 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_____,___,也 就____。 ①不曾吃过亏 ②敢作敢为 ③一无顾忌
A.③①②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7、下面一句话中,①分号的作用,②冒号的作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A.①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提示下文 B.①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总结上文 C.①表示承接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提示下文 D.①表示承接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总结上文 8.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彷徨》是鲁迅先生继《呐喊》之后的又一部小说集,《祝福》即是其中一篇批判封建礼 教吃人的小说 B.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是一部个人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C.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 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逍遥游》是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二、阅读《雷雨》(节选)回答9-12题(8分,每小题2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一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婚了,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 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以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9.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深切真挚的怀念 B.十分自私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 D.极其虚伪的怀念 10.周朴园反复提到“过去的事情不要提了”,对其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害怕侍萍越说越伤心,哭坏了身体 B.担心侍萍提起往事,被周萍知道后背叛他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7、下面一句话中,①分号的作用,②冒号的作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A.①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提示下文。 B.①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总结上文。 C.①表示承接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提示下文。 D.①表示承接分句之间的停顿,②总结上文。 8.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彷徨》是鲁迅先生继《呐喊》之后的又一部小说集,《祝福》即是其中一篇批判封建礼 教吃人的小说。 B.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是一部个人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C.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 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33 篇,《逍遥游》是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二、阅读《雷雨》(节选)回答 9—12 题(8 分,每小题 2 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突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悲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 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你结婚了,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 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以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9.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深切真挚的怀念 B.十分自私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 D.极其虚伪的怀念 10.周朴园反复提到“过去的事情不要提了”,对其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害怕侍萍越说越伤心,哭坏了身体。 B.担心侍萍提起往事,被周萍知道后背叛他
C.害怕人们知道他不光彩的过去 D.内心愧疚,觉得对不起侍萍 11.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 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騙、收买”。 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 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騙、后悔 12.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B.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 冷酷无情起来 C.鲁侍萍的话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 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 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10分,每小题2分)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擢曹掾,决狱平 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 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曰:“孝 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 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 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 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 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 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 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 自经:上吊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B.其姑告邻人曰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D.郡中离文法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5.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养其姑甚谨 A.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D.姑妄听之 1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C.害怕人们知道他不光彩的过去。 D.内心愧疚,觉得对不起侍萍 11.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 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 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 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 12.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B.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 冷酷无情起来。 C.鲁侍萍的话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 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 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17 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擢曹掾,决狱平 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 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曰:“孝 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 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 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 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 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 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 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 自经:上吊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B.其姑告邻人曰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D.郡中离文法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5.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养其姑甚谨 A.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B.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D.姑妄听之 1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D.③④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 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 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 是她。 C.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可 以推断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D.亢旱三年证明了“于公”推断的正确,郡中百姓更加敬重他。后来他被封为西平侯。 第Ⅱ卷(共66分) 四、(16分)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2分) 翻译 翻译: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乌衣巷》) 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西厢记》) (3)远而望之,如, 。(袁宏道《虎丘记》)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联系本诗的前两句,概述诗歌描绘的山村所具有的独特风味: (2)请品味“闲着中庭栀子花”中“闲”字的妙处: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21-24题。(16分) 沙之聚(节选) 张抗抗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 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 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 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 是她。 C.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可 以推断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D.亢旱三年证明了“于公”推断的正确,郡中百姓更加敬重他。后来他被封为西平侯。 第Ⅱ卷(共 66 分) 四、(16 分)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2 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乌衣巷》) (2) , ,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西厢记》) (3)远而望之,如 , , , 。(袁宏道《虎丘记》)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 联系本诗的前两句,概述诗歌描绘的山村所具有的独特风味: 。 (2) 请品味“闲着中庭栀子花”中“闲”字的妙处: 。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 21—24 题。(16 分) 沙 之 聚(节选) 张抗抗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 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
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鸣沙山从尘埃中静静显露,眼前是一片混沌 的金黄。也许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 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一一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 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 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在梦里见过许多回鸣沙山,在这一刻却忽然变得不那么真实一一曾 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就是没有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 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 我读不懂鸣沙山 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 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 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 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夕阳已完成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中的沙山,如海上飘流的冰峰 烟笼雾绕,白璧无瑕 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 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身体自是滑板,双手代桨,一个个挂在陡峭的沙坡上 前前后后只见憧憧的人影晃动,像一座座移动的沙丘。 月色迷茫,星星深远,亘古大漠,冷峻寂然。有凄凉的风,从沙底一丝丝透出来。那个 时刻,我相信永恒。 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沙子藏在鞋里衣里头发里 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为什么这鸣沙山竟然未被络绎不绝的游人踩塌?它 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 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一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 失得无影无踪。鸣沙山又恢复了原状—一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舒缓而坦然, 没有一丝波纹和皱褶。 是月牙泉的女神,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 是沙漠的精灵,不厌其烦的一个游戏吗? 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痕,又将沙 子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重新整合、重新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 不知疲倦地完成着它手中不朽的雕塑。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 人们难以察觉风的工作。人们不会知道,沙子也是可以塑造的。不是用强力粘合剂,不 是用万能胶,更不是用强于“沙”的水泥,而就是用这无形无状无色无味的风。当人们发现 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临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 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 它的琴弦 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若是一盘散沙,解铃还 须系铃人——风聚沙,便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的演进之途。想必是,当风渗透了沙子
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鸣沙山从尘埃中静静显露,眼前是一片混沌 的金黄。也许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 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 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 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在梦里见过许多回鸣沙山,在这一刻却忽然变得不那么真实——曾 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就是没有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 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 我读不懂鸣沙山 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 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 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 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 夕阳已完成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中的沙山,如海上飘流的冰峰。 烟笼雾绕,白璧无瑕。 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 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身体自是滑板,双手代桨,一个个挂在陡峭的沙坡上, 前前后后只见憧憧的人影晃动,像一座座移动的沙丘。 月色迷茫,星星深远,亘古大漠,冷峻寂然。有凄凉的风,从沙底一丝丝透出来。那个 时刻,我相信永恒。 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沙子藏在鞋里衣里头发里, 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为什么这鸣沙山竟然未被络绎不绝的游人踩塌?它 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 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一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 失得无影无踪。鸣沙山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舒缓而坦然, 没有一丝波纹和皱褶。 是月牙泉的女神,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 是沙漠的精灵,不厌其烦的一个游戏吗? 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痕,又将沙 子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重新整合、重新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 不知疲倦地完成着它手中不朽的雕塑。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 人们难以察觉风的工作。人们不会知道,沙子也是可以塑造的。不是用强力粘合剂,不 是用万能胶,更不是用强于“沙”的水泥,而就是用这无形无状无色无味的风。当人们发现 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临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 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 它的琴弦。 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若是一盘散沙,解铃还 须系铃人——风聚沙,便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的演进之途。想必是,当风渗透了沙子
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声声驼铃,在大漠上丁东远去。鸣沙山,却无言 21.节选的文章中二次提到“读不懂鸣沙山”,试分析每一次读不懂的原因。(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2.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分) “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 后完成它的屹立。” 答 23.本文的作者借“沙之聚”的景象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4分) 24.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先写读不懂鸣沙山,再写理解“风聚沙”,最后写由此 而产生的感悟。 B.本文为我们展示了鸣沙山奇异的景色,它既雄伟威武,又温情脉脉,虽不断受损, 却依旧巍峨,这一切,全赖风之力。因此,作者写沙,实际上是“借沙写风”借景抒情,抒 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综观全文,虽然作者意在写风聚沙,写人心之聚,但用了很多笔墨写“读不懂鸣沙 山”。这是因为鸣沙山是风塑造的,把鸣沙山的奇异之处,令人读不懂之处写出来,其实就 是在写风的力量之大,最后再写“风聚沙”就水到渠成了。 D.本文寓说理于写景之中,理与景融为一体,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E.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这不仅表现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能写出诗一般的意境,还体现 在文章的语言方面,句式工整,字数相同,叠词运用自如,夸张、比喻修辞生动形象,使语 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六、(4分) 25、按提示要求,把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两个单句(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内容)。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而 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他将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①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 ②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小天莺听见一个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个虫子, 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 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 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 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飞 不起来了…… 小天莺羽毛没了,老人也不见了。最后它悲惨地含恨而逝 许多事物只能满足人的一时欲望,但有的人为它付出的代价却太惨重。有理性的人需要认真
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声声驼铃,在大漠上丁东远去。鸣沙山,却无言。 21.节选的文章中二次提到“读不懂鸣沙山”,试分析每一次读不懂的原因。(4 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2.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 分) “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 后完成它的屹立。” 答: 23.本文的作者借“沙之聚”的景象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4 分) 答: 24.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先写读不懂鸣沙山,再写理解“风聚沙”,最后写由此 而产生的感悟。 B.本文为我们展示了鸣沙山奇异的景色,它既雄伟威武,又温情脉脉,虽不断受损, 却依旧巍峨,这一切,全赖风之力。因此,作者写沙,实际上是“借沙写风”借景抒情,抒 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综观全文,虽然作者意在写风聚沙,写人心之聚,但用了很多笔墨写“读不懂鸣沙 山”。这是因为鸣沙山是风塑造的,把鸣沙山的奇异之处,令人读不懂之处写出来,其实就 是在写风的力量之大,最后再写“风聚沙”就水到渠成了。 D.本文寓说理于写景之中,理与景融为一体,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E.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这不仅表现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能写出诗一般的意境,还体现 在文章的语言方面,句式工整,字数相同,叠词运用自如,夸张、比喻修辞生动形象,使语 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六、(4 分) 25、按提示要求,把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两个单句(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内容)。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而 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他将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①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 。 ②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 分) 小天莺听见一个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个虫子, 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 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 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 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飞 不起来了…… 小天莺羽毛没了,老人也不见了。最后它悲惨地含恨而逝。 许多事物只能满足人的一时欲望,但有的人为它付出的代价却太惨重。有理性的人需要认真
掂量啊! 请以“欲望与理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 字。⑥不得抄袭。 南京市十四校联考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6分,每题2分) 1、C(正确读音:朱拓t两靥ye城垣yuon汗涔涔cen); 2、A(B项“坟莹”应为“茔”、“敬酒不吃吃伐酒”应为“罚”C项“义愤填赝”应为“膺” “陪了夫人又折兵”应为“赔”D项“呕气”应为“怄”“雷铤万钧”应为“霆”) 3、C(注意相异语素的辨析,结合语境选择。“以至”表示时间上的延伸,“以致”表示上 述原因导致的结果:“装扮”为假扮之义,“妆扮”为化妆打扮:“分辨”为辨别,“分辩”为 辩白:“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权利”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力与利益) 4、A(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合语境应改为“另眼相看”) 5、D(A项“人数是一年”搭配不当,亦能看作语序不当可调整为“今年是我校历史上参 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B项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成败”对照不当,将“成败 改为“成功”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 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6、B(注意语境,看清首句的提示信息) 7、B(参见第三册附录《标点符号的用法》 8、B(“二拍”是凌濛初的作品) 、(8分,每题2分) 9、A;10、C:11、B:12、D 、(10分,每题2分) 13、C(丁壮:年轻人) 14、D(为:动词是:介词替其:代词她的:语气词难道以:动词认为:连词因为者 的人)
掂量啊! 请以“欲望与理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南京市十四校联考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一、(16 分,每题 2 分) 1、 C(正确读音:朱拓 tà 两靥 yè 城垣 yuán 汗涔涔 cén); 2、 A(B 项“坟莹”应为“茔”、“敬酒不吃吃伐酒”应为“罚”C 项“义愤填赝”应为“膺”、 “陪了夫人又折兵”应为“赔” D 项“呕气”应为“怄”、“雷铤万钧”应为“霆”); 3、 C(注意相异语素的辨析,结合语境选择。“以至”表示时间上的延伸,“以致”表示上 述原因导致的结果;“装扮”为假扮之义,“妆扮”为化妆打扮;“分辨”为辨别,“分辩”为 辩白;“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权利”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力与利益); 4、 A(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合语境应改为“另眼相看”); 5、 D(A 项“人数是一年”搭配不当,亦能看作语序不当可调整为“今年是我校历史上参 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B 项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成败”对照不当,将“成败” 改为“成功”C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 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6、 B(注意语境,看清首句的提示信息); 7、 B(参见第三册附录《标点符号的用法》); 8、 B(“二拍”是凌濛初的作品)。 二、(8 分,每题 2 分) 9、A;10、C;11、B;12、D 三、(10 分,每题 2 分) 13、C(丁壮:年轻人); 14、D(为:动词 是;介词 替 其:代词 她的;语气词 难道 以:动词 认为;连词 因为 者: 的人);
15、B(A:丈夫的姐妹B:婆母C与D:姑且、暂且); 16、A(②表现百姓对于公的尊重:⑤是太守所为:⑥是其子被封侯); 17、D(是于公的儿子于定国被封为西平侯)。 [附]译文: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 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令的 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 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 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的婆母告诉邻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 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 婆母自己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 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 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 听他的话,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 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 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宰牲去 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 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 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到了他的儿 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 四、(16分) 18、(1)译为: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1分)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1分) (2)译为: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1分)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1分) 19、(1)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2)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3分) (3)雁落平沙,霞铺江上(1分)雷辊电霍,无得而状(1分)(出现错字该句不得分) 20、(1)①村落很小;②居民分散:③山居“幽”“深”。(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 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 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 成村,人家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这种特殊风味。“竹溪村路板桥斜” 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是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 来,并让读者随诗句体验山行的趣味。每个要点1分。) (2)①“闲”字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②从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 ③含蓄蕴藉,引而不发。(“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田家少闲月,冒 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 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 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这里的“闲”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
15、B(A:丈夫的姐妹 B:婆母 C 与 D:姑且、暂且); 16、A(②表现百姓对于公的尊重;⑤是太守所为;⑥是其子被封侯); 17、D(是于公的儿子于定国被封为西平侯)。 [附]译文: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 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令的 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 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 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的婆母告诉邻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 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 婆母自已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 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 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 听他的话,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 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 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宰牲去 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 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 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到了他的儿 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 四、(16 分) 18、(1)译为: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1 分)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1 分) (2)译为: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1 分)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1 分) 19、(1)飞入寻常百姓家(1 分)(2)堕红泥半堵墙高 碎琉璃瓦片多 烂翡翠窗棂少(3 分) (3)雁落平沙,霞铺江上(1 分)雷辊电霍,无得而状(1 分)(出现错字该句不得分) 20、(1)①村落很小;②居民分散;③山居“幽”“深”。(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 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 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 成村,人家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这种特殊风味。“竹溪村路板桥斜”, 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是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 来,并让读者随诗句体验山行的趣味。每个要点 1 分。) (2)①“闲”字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②从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 ③含蓄蕴藉,引而不发。(“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田家少闲月,冒 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 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 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这里的“闲”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
共3分,答对两个要点,语句通畅,即可给满分:语句不通畅酌情减分。) 五、(16分) 21、第一次:因为“我”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 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我”不明白“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 大的。” 第二次:因为“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但鸣沙山没有 低矮下去。(两问各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2、这里的风显然是代表了一种精神,而沙子则代表了人,当一种精神为众人所拥有时,它 就会形成一种凝聚力,把人心凝聚起来。(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3、即借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则需要一种精神力量。(4分,意思 对即可给分) 24、(B)(E)(B项“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不当:E项“夸张”的修辞方法文中没有 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得分)。 六、(4分) ①已部分地融入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贡献;(2分) ②将会由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2分) 七、(30分)略
共 3 分,答对两个要点,语句通畅,即可给满分;语句不通畅酌情减分。) 五、(16 分) 21、第一次:因为“我”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 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我”不明白“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 大的。” 第二次:因为“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但鸣沙山没有 低矮下去。(两问各 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2、这里的风显然是代表了一种精神,而沙子则代表了人,当一种精神为众人所拥有时,它 就会形成一种凝聚力,把人心凝聚起来。(4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3、即借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则需要一种精神力量。(4 分,意思 对即可给分) 24、(B)(E)(B 项“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不当;E 项“夸张”的修辞方法文中没有。 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得分)。 六、(4 分) ① 已部分地融入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贡献;(2 分) ② 将会由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2 分) 七、(30 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