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05-2006学年高二语文(上)综合检测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组是 A.咎(ju)由自取矛戟(j1)浸渍(z6 斫(zhu6)砍 B.机杼(shu) 潺湲(yuan)纶(guan)巾商贾(gu) C.伶俜(Ping)联袂(mei)船棹(zhao)歆(xin)羡 D.踟(chi)躇 欹(qi)斜詈(ni)骂 诟(gou)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暇想潦倒陨身不恤生死诀别 斡旋剽窃知人论事时不我予 C.癖好慑服拭目以待引吭高歌 D.座落喋血合盘托出磬竹难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在热播的历史剧《汉武大帝》,出现了一些常识性错误,有人撰文说,这些 问题“只要稍有历史知识的人 下剧本,就完全可以避免”。 ②我国入世后,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需要修 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以便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 和国家的利益。这种人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 A.审读 废置进而/不管 B.阅读废置 因而/尽管 阅读废止进而/尽管 D.审读废止因而/不管 4.下列加点的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方代表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毫无诚意,每次涉及实质问题, 他们总是虚与委蛇,顾左右而言他。 B.楚怀王死后,楚国朝廷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其忠贞之志 C.真不愧为世界冠军,刘翔一出马就轻松地拿下了全国青联赛110米栏头 名,他铩羽而归,好不高兴。 D.21世纪的政治家必须具备审时度势,通权达变的素质,才能协调和处理好国内 外事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节晩会节目《千手观音》令人难忘,而领舞的演员邰丽华的优美舞姿和娴 静神情同样令人难忘地被舆论亲切地称为“观音姐姐” B.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解
1 攀枝花市 2005—2006 学年高二语文(上)综合检测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卷(36 分) 一.(15 分 每小题 3 分) 1.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组是 A.咎.(j¡ù )由自取 矛戟.(jǐ ) 浸渍.( zé ) 斫.(zhuó )砍 B.机杼.(shū ) 潺湲.(yuán ) 纶.(guān )巾 商贾.(gǔ ) C.伶俜.(Pīng ) 联袂.(mè¡) 船棹.(zhào ) 歆.(xīn )羡 D.踟.(chí)躇 欹.(qī)斜 詈.(nì)骂 诟.(goù )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暇想 潦倒 陨身不恤 生死诀别 B.斡旋 剽窃 知人论事 时不我予 C.癖好 慑服 拭目以待 引吭高歌 D.座落 喋血 合盘托出 磬竹难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在热播的历史剧《汉武大帝》,出现了一些常识性错误,有人撰文说,这些 问题“只要稍有历史知识的人 一下剧本,就完全可以避免”。 ②我国入世后,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需要修 改、 ,同时还要制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以便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 ③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 和国家的利益。这种人 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 A.审读 废置 进而/不管 B.阅读 废置 因而/尽管 C.阅读 废止 进而/尽管 D.审读 废止 因而/不管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方代表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毫无诚意,每次涉及实质问题, 他们总是虚与委蛇 ....,顾左右而言他。 B.楚怀王死后,楚国朝廷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其忠贞之志 。 C.真不愧为世界冠军,刘翔一出马就轻松地拿下了全国青联赛 110 米栏头 名,他铩羽而归 ....,好不高兴。 D.21 世纪的政治家必须具备审时度势,通权达变 ....的素质,才能协调和处理好国内 外事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节晚会节目《千手观音》令人难忘,而领舞的演员邰丽华的优美舞姿和娴 静神情同样令人难忘地被舆论亲切地称为“观音姐姐”。 B.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解
C.人人都有风光的经历,也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坚强地面对生活,就一定会 有充实的今日,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D.建设部拟定了“十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住宅20亿平方米的计划,届时我国城 市人均居住面积至少将达15平方米以上。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6—9题。(12分每小题3分) “浩瀚的大漠戈壁、葱郁的原始森林、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 亲密接触…这些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广告在“十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 诱惑。然而,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游”时却无不担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 意识。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 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 去的认识是片面的。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 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 张,压力增加。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 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 生态旅游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在1998年吸引全球900万人,连联合国也赶 热闹,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 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少 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 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的业者并无 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声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于缺少 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业者和游客有能 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 动物等等。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 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 跳加速、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 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 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 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生态,还谈什么生态旅游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 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 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岀现旅游资源退化 6.下列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 密接触的旅游行为 B.指以自然景物为对象,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 的一种旅游行为 C.指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接近珍稀野生动物,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 环境危机意识的旅游行为 D.指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 的一种旅游行为
2 C.人人都有风光的经历,也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坚强地面对生活,就一定会 有充实的今日,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D.建设部拟定了“十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住宅 20 亿平方米的计划,届时我国城 市人均居住面积至少将达 15 平方米以上。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6——9 题。(12 分 每小题 3 分) “浩瀚的大漠戈壁、葱郁的原始森林、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 亲密接触…这些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广告在“十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 诱惑。然而,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游”时却无不担 忧。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 意识。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 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 去的认识是片面的。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 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 张,压力增加。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 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 生态旅游当前每年增长 10%到 30%,在 1998 年吸引全球 900 万人,连联合国也赶 热闹,将 2002 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 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少 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 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的业者并无 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声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于缺少 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业者和游客有能 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 动物等等。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 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 跳加速、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 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一 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 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生态,还谈什么生态旅游。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 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 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 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6.下列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 密接触的旅游行为。 B.指以自然景物为对象,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 的一种旅游行为。 C.指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接近珍稀野生动物,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 环境危机意识的旅游行为。 D.指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当前每年增长 10%到 30% 的一种旅游行为
7.下列对“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 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旅游广告在“十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 B.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野生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影响,而实际上大都未经审核论 D.举办的业者大都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而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行为不文 8.根据原文,下列对“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动物的权益”,表 述不正确的是 A.不被传播疾病。 B.日常作息不被干扰。 C.生活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D.受到人类关心和喜爱。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 A.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体重减轻,有 的甚至死亡,生态旅游应该赶快刹车 B。生态旅游计划经审核论证,生态旅游经管理和监督,完全可以避免对动物 的健康造成影响和损害 C.随着生态旅游业在我国蓬勃兴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应 引起全社会重视 D.由于开展生态旅游,目前我国已有大量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遭破坏,旅游 资源退化,说明我国不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 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 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 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借,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 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 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 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3 7.下列对“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 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旅游广告在“十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 B.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野生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C.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影响,而实际上大都未经审核论 证。 D.举办的业者大都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而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行为不文 明。 8.根据原文,下列对“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动物的权益”,表 述不正确的是 A.不被传播疾病。 B.日常作息不被干扰。 C.生活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D.受到人类关心和喜爱。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 A.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体重减轻,有 的甚至死亡,生态旅游应该赶快刹车。 B。生态旅游计划经审核论证,生态旅游经管理和监督,完全可以避免对动物 的健康造成影响和损害。 C.随着生态旅游业在我国蓬勃兴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应 引起全社会重视。 D.由于开展生态旅游,目前我国已有大量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遭破坏,旅游 资源退化,说明我国不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 10~12 题。(9 分 每小题 3 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 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 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 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 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 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 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全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迅速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力量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1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卒与尸合 B.其势弱于秦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当与秦相较 叶叶相交通 D.以有尺寸之地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下面句子与例句属于相同句式的一项是 例句:赵尝五战于秦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请其矢,盛以锦囊 第二卷(114分) 题号四 五六七总分 得分 四.(21分) 13.翻译三题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分) 译 (2)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 为积威之所劫哉!(4分)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译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6分) 江阴浮远堂[南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4 10.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全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迅速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力量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11.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卒与.尸合 B.其势弱于.秦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当与秦相.较 叶叶相.交通 D.以.有尺寸之地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下面句子与例句属于相同句式的一项是 例句: 赵尝五战于秦 A.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第二卷 (114 分)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21 分) 13.翻译三题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 为积威之所劫哉!(4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6 分) 江阴浮远堂 [南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神州,诗 中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 (1)诗中“万里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古人登高望远,往往恨重山阻隔,然而作者却“最苦无山遮望眼”,这是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 15.默写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5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 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 3.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 4.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野性的林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 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着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 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 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 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会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 它的铁画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 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和成长。你瞧那每一棵树木都挺 拔而昂扬,没有丝毫悠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 地拼命向上长,朝着睛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岀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 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是十分艰苦的,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 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铁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它们成长起来 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 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块,一块一块的深深地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 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 心跳,看到了最美妙地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 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 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仅仁 二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木,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 杖,乌柏蕨茎粗如椽,黄铜髙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髙山蒲葵叶大如伞,五
5 [注]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神州,诗 中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 ⑴诗中“万里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人登高望远,往往恨重山阻隔,然而作者却“最苦无山遮望眼”,这是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写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5 分) 1.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 2. 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3. 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 4. 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 5. 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 五.(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野性的林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 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 当我们进入林中,瞧着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 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 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 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 “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会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 它的铁画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 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和成长。你瞧那每一棵树木都挺 拔而昂扬,没有丝毫悠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 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 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是十分艰苦的,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 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铁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它们成长起来 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 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块,一块一块的深深地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 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 心跳,看到了最美妙地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 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 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仅仅 二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木,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 杖,乌柏蕨茎粗如椽,黄铜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
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 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 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别言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 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 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蒂固根深 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 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鹤、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 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 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似繁花四散,奇花 异草在树尖儿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 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 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之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亳不温驯:虽貌似粗鲁、 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 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性。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 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 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 走竞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16.在作者看来,这原始森林“富于野性”,其“野性”的含义有哪些?(6分) 17,作者说“野性的林”是“美”的,根据文意,“美”表现在哪几方面?“美”的具 体内涵是什么?(4分) (1)“美”表现在 (2)“美”的内涵 18.文章的题目是“野性的林”,作者在第六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鸟兽花草, 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这篇散文以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原始森林的壮丽画卷,句句有情 句句含理,“情”“理”交融。请就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和哲理做点分析(4分) 答 六.(14分) 20.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
6 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 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春天的 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别言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 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 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蒂固根深。 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 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鹤、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 爱;从错乱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的 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 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似繁花四散,奇花 异草在树尖儿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 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 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之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 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 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性。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 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 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 走竞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16.在作者看来,这原始森林“富于野性”,其“野性”的含义有哪些?(6 分) 答: 17,作者说“野性的林”是“美”的,根据文意,“美”表现在哪几方面?“美”的具 体内涵是什么?(4 分) (1)“美”表现在: 答: (2)“美”的内涵: 答: 18.文章的题目是“野性的林”,作者在第六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鸟兽花草, 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9.这篇散文以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原始森林的壮丽画卷,句句有情, 句句含理,“情”“理”交融。请就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和哲理做点分析. (4 分) 答: 六.(14 分) 20.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 分) ①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
弥漫了半天。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铺 了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答 21.把下面的三个句子合并成一个通顺的长单句,要求意思完整,要点不能遗漏,词 语可以调换。(3分) (1)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2)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3)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答 22.仿照划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意思连贯.(4分) 同一座城市,住得愈久,愈觉得小;同一条道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 23.今年,我市将举办首届冬旅会,组委会将选定一批景点向外推出,以展示攀枝花独 特的旅游景观.请你向组委会推荐两处你熟悉的景点,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其 独特风貌.(分) 示例:岩口 古老原始的自然生态景观,多民族聚居的人文历史风情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传承这种文化。面 对圣诞节和情人节,面对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学子们的态度却呈现出强烈的反差 重“洋”节而轻“土”节。 请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攀枝花市2005-2006学年高二语文(上)综合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 2.C3.D 4.C 5.C 6.B 7.A8.D9.C 10.B11.C12.D 四 13.(1).把秦国受贿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那实际上相差百倍。 (2).可悲啊!有这样的,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削减,一月月 割让。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7 弥漫了半天。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铺 了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答: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三个句子合并成一个通顺的长单句,要求意思完整,要点不能遗漏,词 语可以调换。(3 分) (1)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2)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3)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划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意思连贯.(4 分) 同一座城市,住得愈久,愈觉得小;同一条道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3.今年,我市将举办首届冬旅会,组委会将选定一批景点向外推出,以展示攀枝花独 特的旅游景观.请你向组委会推荐两处你熟悉的景点,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其 独特风貌.(4 分) 示例:岩口------古老原始的自然生态景观,多民族聚居的人文历史风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传承这种文化。面 对圣诞节和情人节,面对端午节和中秋节,我们学子们的态度却呈现出强烈的反差: 重“洋”节而轻“土”节。 请以“土节和洋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 攀枝花市 2005—2006 学年高二语文(上)综合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 1.C 2.C 3.D 4.C 5.C 二. 6.B 7. A 8. D 9.C 三. 10.B 11.C 12.D 四. 13. (1).把秦国受贿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那实际上相差百倍。 (2).可悲啊!有这样的,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削减,一月月 割让。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3).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又是在六国之下了 14.(1)“万里愁”抒发了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悲愤和哀愁。3分,大意对即可。 (2)诗人登高望远,只因为“无山遮望眼”,所以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尽收眼底 触目生悲。3分,结合全诗,恰当分析诗句即可 15.().春与秋其代序 (2).迷花倚石忽已冥 (3).气吞万里如虎 (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深巷明朝买杏花 五.16.①野性是力的象征;②是最纯真、最朴素的美;③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 挠的性格 17.①浑厚、丰满、斑斓三方面。 ②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每一棵 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千姿百态的树都富于原始的健美。 18.这里采用侧面烘托的笔法,用鸟对深林的“热爱”、兽对故土的“深情”、 花异草的“争妍斗丽”去烘托山林的“野趣”,突出山林的美 19.要点 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光和热的向往 能够包容一切、毫不犹豫懈怠、坚信自己的力量、充满希望、敢于拼搏、不 屈不挠。 六 20.④①③②⑤ 21.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 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略略略
8 (3).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又是在六国之下了。 14. (1)“万里愁”抒发了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悲愤和哀愁。3 分,大意对即可。 (2)诗人登高望远,只因为“无山遮望眼”,所以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尽收眼底, 触目生悲。3 分,结合全诗,恰当分析诗句即可。 15. (1).春与秋其代序 (2).迷花倚石忽已冥 (3).气吞万里如虎 (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深巷明朝买杏花 五.16.①野性是力的象征;②是最纯真、最朴素的美;③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 挠的性格。 17.①浑厚、丰满、斑斓三方面。 ②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每一棵 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千姿百态的树都富于原始的健美。 18.这里采用侧面烘托的笔法,用鸟对深林的“热爱”、兽对故土的“深情”、奇 花异草的“争妍斗丽”去烘托山林的“野趣”,突出山林的美。 19.要点: 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光和热的向往。 能够包容一切、毫不犹豫懈怠、坚信自己的力量、充满希望、敢于拼搏、不 屈不挠。 六. 20.④①③②⑤ 21.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一科 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还可能一度是沙漠。 22.略 23. 略 七.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