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八校200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②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情致耄耋脍炙人口栉风沐雨 煽惑腥膻潸然泪下姗姗来迟 C.斟酌甄别日臻完善引鸩止渴 D.诘问攻讦趁火打劫命运多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谋取牟取暴利代劳以逸待劳 B.顾及无暇顾忌扼守额手称庆 C.处治处置得宜质疑置疑问难 D.变换变幻莫测节流开源截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 挑报李,鼎力相助。 B.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 种权宜之计。 C.我国第二条京广铁路已于今年年初动工,将尘埃落定于2009年年底,这是一条客运专 线,它将大大缓解客运尤其是春运的压力。 D.在国外,医生护理精心,护士关心备至,病人鲜花、微笑、问候、祝福终日伴随,我 国大小医院必须见贤思齐,向它们学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多人就“中国制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山东代表明确地提出了 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B.这些图书自然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但我以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便是生动弘 扬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具有特殊的精神魅力 C.德川时代的日本,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实在是得益于中国儒家“仁爱观 念”和“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政治、道德大同的结果 D.为了最大限度地与奥运会接轨,北京奥组委派员到十运会组委会的贵宾接待、新闻宣 传、赛事组织等部门,直接参与一线工作。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 湖南省八校 2006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情致. 耄耋. 脍炙.人口 栉.风沐雨 B.煽.惑 腥膻. 潸.然泪下 姗.姗来迟 C.斟.酌 甄.别 日臻.完善 引鸩.止渴 D.诘.问 攻讦. 趁火打劫. 命运多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谋取 牟取暴利 代劳 以逸待劳 B. 顾及 无暇顾忌 扼守 额手称庆 C. 处治 处置得宜 质疑 置疑问难 D. 变换 变幻莫测 节流 开源截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 挑报李,鼎力..相助。 B. 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 一种权宜之计。 C. 我国第二条京广铁路已于今年年初动工,将尘埃落定 ....于 2009 年年底,这是一条客运专 线,它将大大缓解客运尤其是春运的压力。 D. 在国外,医生护理精心,护士关心备至,病人鲜花、微笑、问候、祝福终日伴随,我 国大小医院必须见贤思齐 ....,向它们学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 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多人就“中国制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山东代表明确地提出了 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B.这些图书自然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但我以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便是生动弘 扬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具有特殊的精神魅力。 C. 德川时代的日本,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实在是得益于中国儒家“仁爱观 念”和“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政治、道德大同的结果。 D. 为了最大限度地与奥运会接轨,北京奥组委派员到十运会组委会的贵宾接待、新闻宣 传、赛事组织等部门,直接参与一线工作。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 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覆盖。世界在改变,我们正面对一个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意 义相似的“新发现”,但这次发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一片巨大陆地和相当于5倍地中海面积的 海洋。 这个关于北极因冰川融化殃及生态系统的极为可怕的前景,在加拿大、俄罗斯、挪威、 芬兰、丹麦和美国等北极圈国家眼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 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极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动作,希望在冰雪最终融化的北极地区 的开发中抢占先机。那里是充满自然资源的处女地,将十分有益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 采。新的大陆和不再寒冷的广阔海洋,就是将来的渔业资源、黄金航线、旅游目的地和价值 很高的不动产。专家们猜测,地球上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 但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些资源属于谁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像帕特布罗埃这样的人来说却是金子一样的宝贵 美国丹佛的企业家布罗埃1997年以不可思议的7美元的价格,在哈得孙海湾向加拿大 政府购买了一个废弃无用的港口。纽约的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一旦北极的夏天让终年 的冰雪融化,布罗埃以及其他很多以可笑的价格买下北极冰雪之地的“天真”企业家将成为 超级富 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 缘的海底区域。在北极地区这块相当于新发现的大陆中,列强已经开始瓜分行动 最早动手的是俄罗斯。2001年它设想要求得到北冰洋的一半海域。由于其他国家以缺 乏地理资料作相关决定为由提出抗议,俄罗斯决定派遣一支科考队坐船去收集证据,出乎人 们的意料的是,俄罗斯的科考船在没有破冰船的帮助下抵达了北极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来
2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 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覆盖。世界在改变,我们正面对一个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意 义相似的“新发现”,但这次发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一片巨大陆地和相当于 5 倍地中海面积的 海洋。 这个关于北极因冰川融化殃及生态系统的极为可怕的前景,在加拿大、俄罗斯、挪威、 芬兰、丹麦和美国等北极圈国家眼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 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极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动作,希望在冰雪最终融化的北极地区 的开发中抢占先机。那里是充满自然资源的处女地,将十分有益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 采。新的大陆和不再寒冷的广阔海洋,就是将来的渔业资源、黄金航线、旅游目的地和价值 很高的不动产。专家们猜测,地球上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 1/4 储藏在北极地区, 但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些资源属于谁。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像帕特·布罗埃这样的人来说却是金子一样的宝贵。 美国丹佛的企业家布罗埃 1997 年以不可思议的 7 美元的价格,在哈得孙海湾向加拿大 政府购买了一个废弃无用的港口。纽约的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一旦北极的夏天让终年 的冰雪融化,布罗埃以及其他很多以可笑的价格买下北极冰雪之地的“天真”企业家将成为 超级富豪。 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 缘的海底区域。在北极地区这块相当于新发现的大陆中,列强已经开始瓜分行动。 最早动手的是俄罗斯。2001 年它设想要求得到北冰洋的一半海域。由于其他国家以缺 乏地理资料作相关决定为由提出抗议,俄罗斯决定派遣一支科考队坐船去收集证据,出乎人 们的意料的是,俄罗斯的科考船在没有破冰船的帮助下抵达了北极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来
到北极点的船,这一切都归功于正在加速的融冰。 美国因为阿拉斯加州也被列入北极圈国家之一,现在它亦希望扩展自己的领土。参议员 们以“损害主权”为由反对美国在某些领土协议上签字。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它 是最反对采取措施制止气候变暖的国家。美国还举行了最高级别的会议分析北极解冻的影响 和结果。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1月份召集各领域资深专家进行了一次分析北极 形势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写道:“我们需要谈判新疆域、新航线,分析潜在能源 渔业和其他资源的开发,考虑国家安全。” 估计北极圈内居住着400万人口,其中包括15万因纽特人。这些土著人在这片冰雪覆 盖的土地上狩猎、捕鱼和生活了几个世纪。他们确信一旦北极解冻他们的家园将遭受入侵, 因为全世界都将对北极地区感兴趣。一场新的、突如其来的和灾难性的征服运动就像北极解 冻那样逼近眼前,而因纽特人和北极熊的“古老权利”在它面前显得那样脆弱无力。 (2005年10月31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5.下列有关“北极冰雪融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极冰雪融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造成的 B.北极冰雪融化,将为人类带来大片新的陆地和海洋 C.北极北雪融化,将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D.北极冰雪消融,将给北极圈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 6.对“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公约是由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美国几个国家一起订立的,它规 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归属问题。 B.国际公约规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归属问题,但加拿大等国撕毁条约,提出重 新划定北极领土归属问题 C.国际上签订过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现在一些国家置条约不顾, 提出了重新划定北极领土问题 D.尽管国际上有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但北极领土归属问题没有明确, 一些国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文中新的发现是指发现了5倍于地中海面积的陆地与海洋 B.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列强已开始瓜分 C.第一支到达北极点的科考队是2001年俄罗斯派出的一支科考队
3 到北极点的船,这一切都归功于正在加速的融冰。 美国因为阿拉斯加州也被列入北极圈国家之一,现在它亦希望扩展自己的领土。参议员 们以“损害主权”为由反对美国在某些领土协议上签字。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它 是最反对采取措施制止气候变暖的国家。美国还举行了最高级别的会议分析北极解冻的影响 和结果。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 1 月份召集各领域资深专家进行了一次分析北极 形势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写道:“我们需要谈判新疆域、新航线,分析潜在能源、 渔业和其他资源的开发,考虑国家安全。” 估计北极圈内居住着 400 万人口,其中包括 15 万因纽特人。这些土著人在这片冰雪覆 盖的土地上狩猎、捕鱼和生活了几个世纪。他们确信一旦北极解冻,他们的家园将遭受入侵, 因为全世界都将对北极地区感兴趣。一场新的、突如其来的和灾难性的征服运动就像北极解 冻那样逼近眼前,而因纽特人和北极熊的“古老权利”在它面前显得那样脆弱无力。 (2005 年 10 月 31 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5.下列有关“北极冰雪融化”的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北极冰雪融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造成的。 B. 北极冰雪融化,将为人类带来大片新的陆地和海洋。 C. 北极北雪融化,将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D. 北极冰雪消融,将给北极圈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 6.对“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际公约是由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美国几个国家一起订立的,它规 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归属问题。 B. 国际公约规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归属问题,但加拿大等国撕毁条约,提出重 新划定北极领土归属问题。 C. 国际上签订过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现在一些国家置条约不顾, 提出了重新划定北极领土问题。 D. 尽管国际上有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但北极领土归属问题没有明确, 一些国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文中新的发现是指发现了 5 倍于地中海面积的陆地与海洋。 B. 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 1/4 储藏在北极地区,列强已开始瓜分。 C. 第一支到达北极点的科考队是 2001 年俄罗斯派出的一支科考队
D.因纽特人不仅面临北极冰雪融化的危险,而且也将面临被征服的危险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前几十年,如果没有破冰船的帮助,科考队根本不可能抵达北极点。 B.美国没有签署《京都协议书》,全部动机是为了加速北极融冰以获取利益。 C.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使世界上许多地方遭受灭顶之灾,人类应该密切关注北极的变化 尽快制订出应对措施。 D.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会导致北极熊的彻底消亡。对北极资源争夺,必将引起政治、 外交、军事的冲突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甚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荤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 乃可以有为也。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 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 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岀,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 漾纡馀⑤。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 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影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⑥ 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日:“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 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 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干石楷法。 【注】①山甚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④ 蠲之浏如:蠲(jui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⑤溶漾纡馀:溶漾,水面宽广而微波:纡馀
4 D. 因纽特人不仅面临北极冰雪融化的危险,而且也将面临被征服的危险。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前几十年,如果没有破冰船的帮助,科考队根本不可能抵达北极点。 B. 美国没有签署《京都协议书》,全部动机是为了加速北极融冰以获取利益。 C. 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使世界上许多地方遭受灭顶之灾,人类应该密切关注北极的变化, 尽快制订出应对措施。 D. 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会导致北极熊的彻底消亡。对北极资源争夺,必将引起政治、 外交、军事的冲突。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山甚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 乃可以有为也。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 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 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 漾纡馀⑤。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 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影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⑥ 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 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 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 ①山甚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 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⑤溶漾纡馀:溶漾,水面宽广而微波;纡馀
曲折环绕。⑥间厕:夹杂在一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 用车子运 B.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树木 C.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堆积 D.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优美的景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有石焉,翳于奥草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B.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何功之有哉 C.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D.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韦公规划整治永州的措施的一组是() ①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②命芟其芜,行其涂 ③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④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⑤择恶而取美 ⑥蠲浊而流清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先发名胜难得与休养民力的议论,对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的做法表示首肯和推崇,为后面的描述和议论作铺垫。 文章绘景状物,各具特点,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 通过韦公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 C.第二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 的浚理和新堂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 D.第四段连用六个反问句,层层深入,既肯定了韦使君的政绩,且对贤太守 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勉励他们致力于“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 家抚而户晓”。 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译文: (2)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3)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译文:
5 曲折环绕。 ⑥间厕:夹杂在一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 用车子运 B.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树木 C.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堆积 D.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优美的景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有石焉,翳于.奥草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B.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何功之.有哉 C.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D.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韦公规划整治永州的措施的一组是( ) ①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 ②命芟其芜,行其涂 ③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④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⑤择恶而取美 ⑥蠲浊而流清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先发名胜难得与休养民力的议论,对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的做法表示首肯和推崇,为后面的描述和议论作铺垫。 B.文章绘景状物,各具特点,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 通过韦公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 C.第二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 的浚理和新堂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 D.第四段连用六个反问句,层层深入,既肯定了韦使君的政绩,且对贤太守 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勉励他们致力于“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 “家抚而户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译文: (2)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译文: (3)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落职,时年42岁。②外家:娘家 (1)该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一幅图景。上阕写的是一幅乡野春色图:春入平原,荠菜花开 新耕雨后,群鸦觅食,意境恬静而又生机勃勃。下阕 (2)全词的关键句是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 为,就句子本身来看, 就全词的内容来看,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句1分) (1)俨骖騑于上路, 。临帝子之长洲 (《滕王阁序》)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3)夫夷以近, 险以远 。(《游褒禅山记》)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劝学》) (5)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五、(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落花枝头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 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 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 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岀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 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 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 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 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
6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落职,时年 42 岁。②外家:娘家。 ⑴该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一幅图景。上阕写的是一幅乡野春色图:春入平原,荠菜花开, 新耕雨后,群鸦觅食,意境恬静而又生机勃勃。下阕 。 ⑵全词的关键句是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 为,就句子本身来看, 就全词的内容来看, 。 15.古诗文默写。(6 分,每句 1 分) ⑴俨骖騑于上路, 。临帝子之长洲, 。(《滕王阁序》) ⑵千岩万转路不定, 。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 夫夷以近, ;险以远, 。(《游褒禅山记》) ⑷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劝学》) ⑸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⑹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五、(17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 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 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 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 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 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 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 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
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妺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 变化微妙的干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 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囻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貝规模,挺在 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 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 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舂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 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 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干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 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舂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干 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 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黨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 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 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 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冋舂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
7 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 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 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 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 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 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 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 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 令未果之花 ....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 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 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 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 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 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
花硕果就是答案。 16.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3分) 答 17.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18.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 呢,请分条概括。(6分) 答 19.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 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答 六、(16分) 20.从后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赏析谢大光《落花枝头》的短文,字数300左右。 (1)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 (2)清丽典雅韵味长 谈谈《落花满枝》的语言特点 (3)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析《落花满枝》的行文思路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成人感叹活得太累,甚至说:“唉,我累死了『不少高三的学子说,你们那算什么, 我们才是中国最累最累的人呢!有的学生说身累,有的学生说心累,有的学生说两者兼而有 之。那么,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呢?累值得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累 请以“累的思索”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语文我考普集
8 花硕果就是答案。 16.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3 分) 答: 17.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 分) 答: 18.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 呢,请分条概括。(6 分) 答: 19.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 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 分) 答: 六、(16 分) 20.从后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赏析谢大光《落花枝头》的短文,字数 300 左右。 (1)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 (2)清丽典雅韵味长 ——谈谈《落花满枝》的语言特点 (3)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析《落花满枝》的行文思路 七、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成人感叹活得太累,甚至说:“唉,我累死了!”不少高三的学子说,你们那算什么, 我们才是中国最累最累的人呢!有的学生说身累,有的学生说心累,有的学生说两者兼而有 之。那么,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呢?累值得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累? 请以“累的思索”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 800 字。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B(A项中耋读di白e,其余读zhi:C项鸩读zhen,其余读zhen;舛读 chuan其余读je。) 2、A(B、“忌”应改为“及”;C、“置”应改为“质”;D、“截”应改为“节”。) 3、B(A、鼎力,敬词,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C、尘埃落定,不能带补语。D、见 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这里语境不合。) 4、D(A、“提出”缺宾语。B.“弘扬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动宾搭配不当。“弘扬”可以 改为“呈现”等。C、句式杂揉。) 5、D(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是由于冰雪的融化而带来的。) 6、C(A、订立国际公约的不只是这些国家。B、“撕毁条约”程度过重。D、“没有明确”与 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原文无据。) 7、D(A、文中是指“一片巨大的陆地”和“5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B、文中为“未开 发”的1/4。C、文中是指第一支“科考船”。) 8、C(A、科考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登上北极。B、“全部动机”太绝对。D、“彻底消亡”太 绝对,人类可以为其另觅生存之地。“必将引起冲突”也过于武断。) 9、C(“周”是“环抱”、“围绕”的意思。) 10、A(两个“于”字都是表被动的介词。B、第一个“之”字,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字,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的作用。C、第一个“而”字表并 列关系,第二个“而”字表因果关系。D、第一个“乃”字是“于是、就”的意思,表承接 第二个“而”字是“是、在”的意思,表判断。) 11、B(①④两句不合题干要求。) (全文写出了永州山水之美,但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在于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 的政治见解,希望新刺史做到因俗成化,除残佑仁,废贪立廉,抚慰百姓。) 13、(1)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 在永州出现了。“逸”“因”“天”“于是”答对三点即得3分。)(2)有的似列队,有的象 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泂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或”“逶邃”“突 怒”各1分。)(3)它将使得继承韦公来治理永州的人,看到小的方面,从而了解到大的 方面啊。(“者”“细”“大”各1分) [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岀象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孑运来 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岀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 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 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 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岀没的地方 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 的地方
9 1、B(A 项中耋读 dié,其余读 zhì;C 项鸩读 zhèn,其余读 zhēn;舛读 chuǎn 其余读 jié。) 2、A(B、“忌”应改为“及”;C、“置”应改为“质”;D、“截”应改为“节”。) 3、B(A、鼎力,敬词,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C、尘埃落定,不能带补语。D、见 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这里语境不合。) 4、D(A、“提出”缺宾语。B.“弘扬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动宾搭配不当。“弘扬”可以 改为“呈现”等。C、句式杂揉。) 5、D(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是由于冰雪的融化而带来的。) 6、C(A、订立国际公约的不只是这些国家。B、“撕毁条约”程度过重。D、“没有明确”与 “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原文无据。) 7、D( A、文中是指“一片巨大的陆地”和“5 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 B、文中为“未开 发”的 1/4。 C、文中是指第一支“科考船”。) 8、C(A、科考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登上北极。B、“全部动机”太绝对。D、“彻底消亡”太 绝对,人类可以为其另觅生存之地。“必将引起冲突”也过于武断。) 9、C(“周”是“环抱”、“围绕”的意思。) 10、A(两个“于”字都是表被动的介词。B、第一个“之”字,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字,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的作用。C、第一个“而”字表并 列关系,第二个“而”字表因果关系。D、第一个“乃”字是“于是、就”的意思,表承接; 第二个“而”字是“是、在”的意思,表判断。) 11、B(①④两句不合题干要求。) 12、B(全文写出了永州山水之美,但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在于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 的政治见解,希望新刺史做到因俗成化,除残佑仁,废贪立廉,抚慰百姓。) 13、(1)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 在永州出现了。“逸”“因”“天”“于是”答对三点即得 3 分。) (2)有的似列队,有的象 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或”“逶邃”“突 怒”各 1 分。) (3)它将使得继承韦公来治理永州的人,看到小的方面,从而了解到大的 方面啊。(“者”“细”“大”各 1 分) [译文]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象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 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 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 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 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出没的地方。 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一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 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 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 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岀来了。清与浊 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 动漾,曲折环绕。干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 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 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 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体,有的隐晦不清,有 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 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 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 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韦公 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 是想抚慰百姓吗?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 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 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 典范。 14、(1)写了一幅村居图,生活悠闲,环境古朴,民风淳朴,意境闲适古朴。2分。(2)多 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看,它直抒胸臆,明确地交待了作者的 心情:词人因愉心多情而早生白发,只能借酒浇愁,面对如此春景也无可奈。抒发了作者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就全词内容来看,作者心中之情与所见之景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 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4分。) 15、(1)访风景于崇阿得天人之旧馆(2)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3)则游者 众则至者少(4)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5)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无边落 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 16、字面义:还没有结出果实的花朵。在本段中喻指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怀才不 遇的落魄之人。)
10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 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 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出来了。清与浊 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 动漾,曲折环绕。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 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 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一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 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一体,有的隐晦不清,有 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 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 一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 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韦公 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 是想抚慰百姓吗?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 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 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 典范。 14、⑴写了一幅村居图,生活悠闲,环境古朴,民风淳朴,意境闲适古朴。2 分。⑵多 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看,它直抒胸臆,明确地交待了作者的 心情:词人因愉心多情而早生白发,只能借酒浇愁,面对如此春景也无可奈。抒发了作者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就全词内容来看,作者心中之情与所见之景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 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4 分。) 15、⑴ 访风景于崇阿 得天人之旧馆 ⑵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⑶ 则游者 众 则至者少 ⑷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⑸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⑹ 无边落 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16、字面义:还没有结出果实的花朵。在本段中喻指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怀才不 遇的落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