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筛选关键语句,把握大意,梳理思路 2、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中心思想 揣摩字句,把握语言特点 情感、价值观:了解梁实秋超脱豁达、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和处变不惊、温 文尔雅的名士风度,使学生学会在面对逆境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重点 感悟梁实秋超脱豁达、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梁实秋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初中学过的一篇古文《陋室铭》吗?(学生背诵《陋室铭》) 题目为《陋室铭》,作者真的认为它简陋吗?这样的态度,表明作者怎样的品格? 千多年后,梁实秋写了《雅舍》,这说是雅舍,实际上又如何呢?我们不妨带 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梁实秋的散文《雅舍》。 二解题 1939年4月,日寇飞机开始大举轰炸重庆。当时梁实秋正在教育部教科用 书编委会任职,遂随机关疏散到远郊北碚。其时,他的夫人子女尚在北平,梁实 秋孤身一人,初时暂借居于办公室楼上。及到秋天,他与朋友吴景超、龚业雅夫 妇合资在山坡上购置了一栋平屋,共六间,梁居其二。为了便于朋友寻访和邮差 送信,他特意在路口立一木牌,顺便用龚业雅名中一字为题,上书“雅舍”。以后, 他便在这雅舍中,写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雅舍小品”。 三研读讨论 (一)初读课文:自读正音,把握大意,梳理思路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本文写作的对象是什么?文章依次介绍了什么? 点拨:“雅舍”,(1)基本建筑结构,(2)位置和地形,(3)三声,(4)月夜 和雨时,(5)陈设,(6)心得感悟,(7)写作地点与因缘 (二)再读课文:了解情感态度,把握中心思想。 指定学生顺次朗读,思考 1、梁实秋的所谓“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实际上是一个怎样的寓所? 点拨: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 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 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⑦)蚊子猖獗(聚蚊成雷),(8) 陈设简朴。 2、这“舍”到底“雅”在何处?作者对于“雅舍”有着怎样的情感?(请 找出文中直接表露作者态度的那句话) 点拨:“舍”之“雅”在于:(1)月夜之趣:幽极,(2)友访之趣:情真 (3)细雨之趣:朦胧,(4)陈设之趣:不俗,(5)写作之趣:自由。 作者对雅舍十分喜爱:“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3、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梁实秋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它怎
《雅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筛选关键语句,把握大意,梳理思路。 2、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中心思想。 3、揣摩字句,把握语言特点。 情感、价值观:了解梁实秋超脱豁达、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和处变不惊、温 文尔雅的名士风度,使学生学会在面对逆境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重点 感悟梁实秋超脱豁达、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梁实秋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初中学过的一篇古文《陋室铭》吗?(学生背诵《陋室铭》) 题目为《陋室铭》,作者真的认为它简陋吗?这样的态度,表明作者怎样的品格? 一千多年后,梁实秋写了《雅舍》,这说是雅舍,实际上又如何呢?我们不妨带 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梁实秋的散文《雅舍》。 二 解题 1939 年 4 月,日寇飞机开始大举轰炸重庆。当时梁实秋正在教育部教科用 书编委会任职,遂随机关疏散到远郊北碚。其时,他的夫人子女尚在北平,梁实 秋孤身一人,初时暂借居于办公室楼上。及到秋天,他与朋友吴景超、龚业雅夫 妇合资在山坡上购置了一栋平屋,共六间,梁居其二。为了便于朋友寻访和邮差 送信,他特意在路口立一木牌,顺便用龚业雅名中一字为题,上书“雅舍”。以后, 他便在这雅舍中,写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雅舍小品”。 三 研读讨论 (一)初读课文:自读正音,把握大意,梳理思路。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本文写作的对象是什么?文章依次介绍了什么? 点拨:“雅舍”,(1)基本建筑结构,(2)位置和地形,(3)三声,(4)月夜 和雨时,(5)陈设,(6)心得感悟,(7)写作地点与因缘。 (二)再读课文:了解情感态度,把握中心思想。 指定学生顺次朗读,思考: 1、梁实秋的所谓“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实际上是一个怎样的寓所? 点拨: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 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 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8) 陈设简朴。 2、这“舍”到底“雅”在何处?作者对于“雅舍”有着怎样的情感?(请 找出文中直接表露作者态度的那句话) 点拨:“舍”之“雅”在于:(1)月夜之趣:幽极 ,(2)友访之趣:情真 , (3)细雨之趣:朦胧 ,(4)陈设之趣:不俗 ,(5)写作之趣:自由 。 作者对雅舍十分喜爱:“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3、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梁实秋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它怎
样的人生态度? 点拨: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亲身经历战乱流离的困苦生涯,却对环境 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这表现出他的超脱豁达、安时处顺、随遇而安、苦中求乐 的人生态度。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 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 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三)品读课文:揣摩字句,把握语言特点 要注重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 吟咏,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 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梁实秋这种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 度? 点拨:“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 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 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 雨”,竟用了骈偶句式。梁实秋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 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 点荒凉”,却冠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 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 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 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写蚊子骚侵, 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 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人们常用“骈散相间、雅俗共存、引用自如、幽默丛生“来评价本文的 语言风格,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点拨:(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 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 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 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 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 “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 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 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 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 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 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 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 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 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 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
样的人生态度? 点拨: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亲身经历战乱流离的困苦生涯,却对环境 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这表现出他的超脱豁达、安时处顺、随遇而安、苦中求乐 的人生态度。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 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 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三)品读课文:揣摩字句,把握语言特点 要注重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 吟咏,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 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 1、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梁实秋这种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 度? 点拨: “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 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 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 雨”,竟用了骈偶句式。梁实秋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 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 点荒凉”,却冠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 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 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 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写蚊子骚侵, 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 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2、人们常用“骈散相间、雅俗共存、引用自如、幽默丛生“来评价本文的 语言风格,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点拨:(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 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 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 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 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 “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 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 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 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 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 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 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 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 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 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
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 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 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ˆ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 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 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 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 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 颖幽默的雅趣 3、文章结尾引用刘克庄《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有何用 意? 点拨:“客里”一作“客舍”,“寄”即临时借住。此句是说住在外边的时候 多,住在家里的时候反而少。这是国家动荡年代的特征。刘克庄是南宋爱国词人, 作者引刘词自然表达了抗战时期流落重庆时的某种感慨。作者对眼前的现实不会 视而不见,只是他的感慨不像其他文人那样直露、激昂,而是表现得委婉、细腻。 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不禁插叙一段遇有暴雨 辄满室狼籍的镜头;在谈感受时又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 甜,我实躬受亲尝。”作者深深的感叹,蕴含于字里行间 (四)小结 古人云:“荣辱无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这份 超脱与豁达,这份对待任何变故都处之泰然的心态,岂止是那些往来于名利场的 官员应该记取的,对于当前,生活在各种诱惑中,因而会面临诸多窘境的我们, 不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吗? 以不变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雅舍》向我们展示的梁实秋 实在是令人钦佩! 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实秋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四知识拓展 走近梁实秋(投影) 五布置作业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比较阅读本文和刘禹锡的《陋室铭》,体会在情趣与理念上的异同。 附板书设计: 雅舍 陋 结构简陋 友访之趣:情真 风雨难避 月夜之趣:幽极 地点荒凉 细雨之趣:朦胧 行走不便 陈设之趣:不俗 隔墙传声 写作之趣:自由 老鼠肆虐 蚊子猖獗 超脱豁达、苦中求乐的人生态度 陈设简朴 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度
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 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 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 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 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 “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 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 颖幽默的雅趣。 3、文章结尾引用刘克庒《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有何用 意? 点拨:“客里”一作“客舍”,“寄”即临时借住。此句是说住在外边的时候 多,住在家里的时候反而少。这是国家动荡年代的特征。刘克庄是南宋爱国词人, 作者引刘词自然表达了抗战时期流落重庆时的某种感慨。作者对眼前的现实不会 视而不见,只是他的感慨不像其他文人那样直露、激昂,而是表现得委婉、细腻。 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不禁插叙一段遇有暴雨 辄满室狼籍的镜头;在谈感受时又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 甜,我实躬受亲尝。”作者深深的感叹,蕴含于字里行间。 (四)小结 古人云:“荣辱无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这份 超脱与豁达,这份对待任何变故都处之泰然的心态,岂止是那些往来于名利场的 官员应该记取的 ,对于当前,生活在各种诱惑中,因而会面临诸多窘境的我们, 不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吗? “以不变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雅舍》向我们展示的梁实秋 实在是令人钦佩! 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实秋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四 知识拓展 走近梁实秋(投影) 五 布置作业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比较阅读本文和刘禹锡的《陋室铭》,体会在情趣与理念上的异同。 附板书设计: 雅 舍 陋 雅 | | 结构简陋 友访之趣:情真 风雨难避 月夜之趣:幽极 地点荒凉 细雨之趣:朦胧 行走不便 陈设之趣:不俗 隔墙传声 写作之趣:自由 老鼠肆虐 || 蚊子猖獗 超脱豁达、苦中求乐的人生态度 陈设简朴 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