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江北学校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 A卷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倜傥(tang)秕谷(bi)迭起(die)气冲斗牛(d6u) B祈祷(qi)赫然(he)炽痛(chi)迥乎不同(ji6ng) C亘古(gen)嫉妒(j1)喧闹(xuan)热情澎湃(bdi) D重荷(he)木屐(j)哺育(p)锲而不舍(qie)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A.怪诞轻捷泄万丈家喻户晓 B.幽寂污秽鞠躬尽瘁义愤填膺 C.殉职骊歌 拍即合荒草凄凄 D.屏障谰语九屈连环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 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 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 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 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 力量的。人生如茶,有时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大功告成表露折磨 B.浅薄大彻大悟流露煎熬 C.浅易渐入佳境吐露磨难D.肤浅大梦初醒透露痛苦 5、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泸州市龙马潭区江北学校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卷面分值:150 分) A 卷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15 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倜傥(tǎng) 秕谷(bǐ) 迭起(dié) 气冲斗牛(dǒu ) B 祈祷(qǐ) 赫然(hè) 炽.痛(chì) 迥乎不同(jiǒng ) C 亘古(gèn) 嫉妒(jí) 喧闹(xuān) 热情澎湃(bài ) D 重荷(hè) 木屐(jī) 哺育(pǔ ) 锲而不舍(qiè )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怪诞 轻捷 一泄万丈 家喻户晓 B. 幽寂 污秽 鞠躬尽瘁 义愤填膺 C. 殉职 骊歌 一拍即合 荒草凄凄 D. 屏障 谰语 九屈连环 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教练当 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 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 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 ,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 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 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 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__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 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_______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 力量的______________ 。人生如茶,有时__________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 B.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 C.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 D.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 5、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小说一一林海音一一台湾 B.《邓稼先》一一人物传记—一杨振宁一一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一一端木蕻良一一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一—司马光一—《资治通鉴》一—编年体通史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7-小题,20,22题23题各3分,21题4分,共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肀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 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7、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舅家见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 9、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 的情形。王安石认 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 (3分) 10、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2分) 三、阅读理解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1-13题。(13分)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 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
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完成 7-小题,20,22 题 23 题各 3 分,21 题 4 分,共 13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 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7、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自: 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舅家见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 分)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 分) 9、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 ,略写 的情形。王安石认 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 。(3 分) 10、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2 分) 三、阅读理解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 11—13 题。(13 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 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
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 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晩年,疏懒得“ 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 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 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 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 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7)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1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3分) 1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1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3分) 1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2分 1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 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宄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 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 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 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四、作文(满分60分) 这事真让我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 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 题目补充完整。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
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 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 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 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 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 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 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3 分) 1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 分) 1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3 分) 1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2 分) 15、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 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 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 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 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四、作文(满分 60 分) 这事真让我 _______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 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 题目补充完整。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
(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4)字数不得少于 600 字 200 字 400 字
B卷(共50分) 默写古诗(每空1分,共8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岑参)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600 字 800 字 B 卷(共 50 分) 一、默写古诗(每空 1 分,共 8 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诗歌鉴赏。(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8、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什么作用?(2分) 9、“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3分) 、阅读理解 (一)狼子野心(8分)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闫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 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 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俟(si):等待。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1):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与家犬杂畜 ②信不诬哉 11、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 (1)竟忘其为狼: (2)将啮其喉 (3)乃杀而取其革: 1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表现了狼的 的特点。(1分) 13、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2 分) (二)一碗馄饨(20分)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 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 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 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 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 她竞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 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
, 。 (6)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二、诗歌鉴赏。(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8、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什么作用?(2分) 9、“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3分) 二、阅读理解。 (一)狼子野心(8 分)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 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 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 注:俟(sì):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 分) ①与家犬杂畜. ②信.不诬哉 11、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 分) (1)竟忘其.为狼: (2)将啮其.喉: (3)乃杀而取其.革: 1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表现了狼的 的特点。(1 分) 13、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2 分) (二)一碗馄饨(20 分)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 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 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 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 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 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 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
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 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 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 不见”。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3分) 15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4分) 16、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 母亲怎样的情感?(3分) 17、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3分) 18、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4分) 四、语言运用。 19、读《伊索寓言》中的《胃与脚》,回答问题。(3分) 胃与脚不断地争吵谁的力气大。脚总是夸自己的力气强大,连整个肚子也能搬来搬去, 胃却回答说:“喂,朋友,如果我不提供给你们营养,那么你们什么也搬不动了。”这则寓 言的含义是 20瑞典学生对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探险,他骑 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 头宠物猪上路。该书反映了中国人热衷探险。”你赞同这种理解吗?请谈谈你对《西游记》 故事的看法。(不超过50字)(5分) 21、在下列横线上,依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个句子。(3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选择题 1,A2,B3,D4,B5,c6,A 7、C(3分) 8、(各2分)(1)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 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 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 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 不见”。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3 分) 15 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4 分) 16、文中第⑦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 母亲怎样的情感? (3 分) 17、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3 分) 18、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4 分) 四、语言运用。 19、读《伊索寓言》中的《胃与脚》,回答问题。(3 分) 胃与脚不断地争吵谁的力气大。脚总是夸自己的力气强大,连整个肚子也能搬来搬去, 胃却回答说:“喂,朋友,如果我不提供给你们营养,那么你们什么也搬不动了。” 这则寓 言的含义是 。 20 瑞典学生对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探险,他骑 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 一头宠物猪上路。该书反映了中国人热衷探险。”你赞同这种理解吗?请谈谈你对《西游记》 故事的看法。(不超过 50 字)(5 分) 21、在下列横线上,依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个句子。(3 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 ...........,夏日碧水带来的 .....阵阵清 ... 凉., , 。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c 6,A 二、7、C(3 分) 8、(各 2 分)(1)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 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9、(3分)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 终沦为平庸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2分)《伤仲永》内容: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方仲永的前途,使他从一个神 童沦为普通人,告诉我们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的道理。所 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写法:本文是一篇随笔,是借事说理,叙事部分采用 了见闻录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然后进 行议论,揭示道理 《孙权劝学》内容;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 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写法: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侧面描写突出。三 11、(3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 12、(2分)前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 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13、(3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 楷字这个细节(1分),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1分)。 14、(2分)开门见山,照应题目(1分),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 点(1分),引起下文(1分)。 15、(3分)C 四、作文略 B卷 默写 (1)凭君传语报平安(2)独坐幽篁里 (3)不要悲伤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正是江南好风景 7、夏天,由半夜鸣蝉,听取蛙声看出 8、“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其间,明知道树 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 叫人多么髙兴阿!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9、“惊鹊”和″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 境(其实怎样的夏夜风光自己翻译下句子就行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笼罩出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 情 三、10、养实在,的确11、(1)指小狼(2)主人(3)狼 12、阴险狡诈13、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四、14、答: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 伟大 15、答: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 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 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16、答: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17、答: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18、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 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 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9、(3 分)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 终沦为平庸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2 分)《伤仲永》内容: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方仲永的前途,使他从一个神 童沦为普通人,告诉我们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的道理。所 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写法:本文是一篇随笔,是借事说理,叙事部分采用 了见闻录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然后进 行议论,揭示道理。 《孙权劝学》内容;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 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写法: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侧面描写突出。三、 11、(3 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 12、(2 分)前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 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 13、(3 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 楷字这个细节(1 分),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1 分)。 14、(2 分)开门见山,照应题目(1 分),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 点(1 分),引起下文(1 分)。 15、(3 分)C 四、作文略 B 卷 一、默写 (1)凭君传语报平安 (2)独坐幽篁里 (3)不要悲伤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正是江南好风景 二、7、夏天,由半夜鸣蝉,听取蛙声看出。 8、“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其间,明知道树 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 叫人多么高兴阿! 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9、“惊鹊"和"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 境(其实怎样的夏夜风光自己翻译下句子就行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笼罩出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 情 三、10、养 实在,的确 11、(1)指小狼(2)主人(3)狼 12、阴险狡诈 13、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四、14、答: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 伟大。 15、答: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 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 表现出女孩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16、答: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17、答: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18、要求: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例: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 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 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略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