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2015届高三年级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祛除(q)萧索(xiao)翩跹(qin)追根溯源(shuo) B.络绎(yi)踯躅(zh)煊赫(xuan)相形见绌(zhuo) C.木讷(ne)悭吝(qian)素质(zhi)螳臂当车(dang D.癖好(pi)着落(zhuo)粳米(jng)自怨自艾(y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风姿班驳待价而沽放荡野游 B.孱头罗绮嫉恨黄梁美梦孽根祸胎 C.寒碜訾詈愆期绵里藏针事理通达 D.整饬松弛端祥轻歌慢舞流觞曲水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他们是时代的先锋、 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 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我承认它很有价值,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 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 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 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并且/不过 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并且/但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置食用香精 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B.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 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 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 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个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个请求,希 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B.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等,这些新兴产业在 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C.任何一次体育盛会之后,人们总要挖掘有形的竞技背后支撑人类拼搏的无形 的精神力量是什么? D.l861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 指使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天津市蓟县 2015 届高三年级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祛除(qù) 萧索(xiāo) 翩跹(qiān) 追根溯源(shuò) B.络绎(yì) 踯躅(zhí) 煊赫(xuān) 相形见绌(zhuó) C.木讷(nè) 悭吝(qiān) 素质(zhī) 螳臂当车(dāng) D.癖好(pǐ) 着落(zhuó) 粳米(jīng) 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暄 风姿 班驳 待价而沽 放荡野游 B.孱头 罗绮 嫉恨 黄梁美梦 孽根祸胎 C.寒碜 訾詈 愆期 绵里藏针 事理通达 D.整饬 松弛 端祥 轻歌慢舞 流觞曲水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 ,他们是时代的先锋、 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 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 我承认它很有价值, 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 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 整治/整顿 虽然/但是 B.典范/典型 整理/整改 虽然/不过 C.典型/典范 整治/整改 并且/不过 D.典范/典型 整理/整顿 并且/但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置食用香精 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B.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 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 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 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个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个请求,希 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B.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等,这些新兴产业在 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C.任何一次体育盛会之后,人们总要挖掘有形的竞技背后支撑人类拼搏的无形 的精神力量是什么? D.1861 年以后,慈禧曾经在此“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控制朝政的一种形式), 指使刽子手曾国藩、李鸿章等,并勾结“洋枪队”,疯狂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论黑与白 姜澄清 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而 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 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 索“思想”也有价值。数十年来,画史硏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 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 虽时有见于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 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 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比如,中国画的“空白” 石涛的“一画”,谢赫的“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 白相通。“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这 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 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 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中种。文人们称书画曰“墨 戏”。这“戏”,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 的游戏。他们遨游在玄妙的“空”之灵界,与“道”同体,委实“逍遥”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但这“白”,不是颜料所加,而是 纸的色。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 端。我们祖先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潘天 寿先生云:“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 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 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开始,极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 实用既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季。《汉书·艺文志》著录之阴阳五行家著述, 凡1300余卷,占其总数的十分之一,仅此可见其流行之盛。汉人以阴阳五行解 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于无意中,竟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加之, 其时虽独尊儒术,而黄老之学反大流行,在精神上,处于两极的黑、白最通玄学 之门。黑白为阴阳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而“黑” 为玄道之象征,“白”又与空无、虚静相通。在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 书画的空白前人论述已多,倘不从哲理入手去破译它,徒知以西方美学来加以分 析,则必不能揭示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空白”是“无”,是“寂”。空白展 示了在寂无中无限开拓与博大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8月23日) 6.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画有千年一色的怪事,比如选择“水墨”,自唐至今始终离不开 “黑”的涯限。 B.潘天寿先生说“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 是说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拥有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C.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黑白组合之艺术实用在远古 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潘天寿先生所说“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可佐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论黑与白 姜澄清 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而 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 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 索“思想”也有价值。数十年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 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 虽时有见于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 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 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比如,中国画的“空白”, 石涛的“一画”,谢赫的“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 白相通。“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这 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 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 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中种。文人们称书画曰“墨 戏”。这“戏”,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 的游戏。他们遨游在玄妙的“空”之灵界,与“道”同体,委实“逍遥”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但这“白”,不是颜料所加,而是 纸的色。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 端。我们祖先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潘天 寿先生云:“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 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 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开始,极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 实用既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季。《汉书•艺文志》著录之阴阳五行家著述, 凡 1300 余卷,占其总数的十分之一,仅此可见其流行之盛。汉人以阴阳五行解 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于无意中,竟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加之, 其时虽独尊儒术,而黄老之学反大流行,在精神上,处于两极的黑、白最通玄学 之门。黑白为阴阳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而“黑” 为玄道之象征,“白”又与空无、虚静相通。在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 书画的空白前人论述已多,倘不从哲理入手去破译它,徒知以西方美学来加以分 析,则必不能揭示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空白”是“无”,是“寂”。空白展 示了在寂无中无限开拓与博大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13 年 8 月 23 日) 6.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画有千年一色的怪事,比如选择“水墨”,自唐至今始终离不开 “黑”的涯限。 B.潘天寿先生说“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 是说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拥有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C.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黑白组合之艺术实用在远古, 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潘天寿先生所说“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可佐证
D.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 理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国画在择色方面执守不变的思想渊源的单篇短札、长篇专著时见于杂 B.“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子》中用 得最频繁的虚、无、静、默在语义与晢学精神上与“黑”“白”是相通的。 C.研究中国文人画择色特点的思想史很难做画外考察,因为画家在习画的过程 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他们很少涉猎经史 D.文人们称书画为“墨戏”。这“戏”,不只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是 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的游戏。他们在其中委实“逍遥”之至 8.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黑白为色,主要是因为在诸色中,处于两极的黑 白最具玄理,最通玄学之门,为阴阳之色征。 B.关于书画的空白,不能只从西方美学来分析,还需要个哲理角度去分析,否 则就不能解释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 C.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是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致的。如果中 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年一色的怪事。 D.对中国画的“黑白”问题,不仅要研究这种现象的产生,更要探究其思想价 值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 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 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 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 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 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 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 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 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 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 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 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 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 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 者独余邪?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 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史教诲,师箴,瞍赋 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 览之者知所愧焉
D.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 理。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国画在择色方面执守不变的思想渊源的单篇短札、长篇专著时见于杂 志。 B.“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子》中用 得最频繁的虚、无、静、默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与“黑”“白”是相通的。 C.研究中国文人画择色特点的思想史很难做画外考察,因为画家在习画的过程 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他们很少涉猎经史。 D.文人们称书画为“墨戏”。这“戏”,不只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是 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的游戏。他们在其中委实“逍遥”之至。 8.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黑白为色,主要是因为在诸色中,处于两极的黑 白最具玄理,最通玄学之门,为阴阳之色征。 B.关于书画的空白,不能只从西方美学来分析,还需要个哲理角度去分析,否 则就不能解释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 C.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是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致的。如果中 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年一色的怪事。 D.对中国画的“黑白”问题,不仅要研究这种现象的产生,更要探究其思想价 值。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 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 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 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 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 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 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 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 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 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 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 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 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 者独余邪?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 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 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 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 瞽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亦无颠危之患危:跌倒 B.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审查 C.独非其伦耶伦:一类人 D.间诣余言诣:拜访,探问 10.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入其所精业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1.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不盲者之尽盲”的一项是()(3分) ①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 ②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③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 ④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⑤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 俗之情。 B.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 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C.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 推理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 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第Ⅱ卷(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2分) (2)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3分) (3)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客发苕溪① [清]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苕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公元1627-1703年) 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 “瞽”。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 B.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审查 C.独非其伦耶 伦:一类人 D.间诣余言 诣:拜访,探问 10.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入其所精业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1.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不盲者之尽盲”的一项是( )(3 分) ①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 ②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③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 ④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 ⑤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 俗之情。 B.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 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C.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 推理。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 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第Ⅱ卷(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2 分) (2)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3 分) (3)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客发苕溪① [清]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苕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公元 1627-1703 年), 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4 分)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燕策三》) (2)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3)山不厌高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5),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白纸黑字 奚同发 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实际上她对那 里一无所知。 是一张神秘的纸条,把她与那个圆点连成一线。纸条的神秘不仅是它的出现方式, 更主要的是犹如久旱甘霖般及时。纸条出现的那天,爹做农活时摔断一条腿,他 打上石膏就离开了卫生所。就这,还是拖欠了一屁股债。学校又一次催她和小弟 交学费,开学都一个多月了,一家人正为钱犯愁。晚间,她试穿那件别人捐赠、 由学校分配给她的棉衣时,手伸进衣服口袋,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很普通的白 纸,展开,是几行字:收到纸条的同学,如果上学有难处,跟我联系,我会帮你 完成学业。落款“姚国庆” 全家人顿时一扫近乎绝望的悲情而乐观起来,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 难的最后屏障。爹、娘、她与小弟,四个人没有谁心存丝毫怀疑,一张写了黑字 的普通白纸,像几世相承的珍宝,在他们手中欣喜而小心翼翼地传递 要不,跟他联系一下,她怯怯地问。接着一家三口的目光都集中到爹的身上。爹 却自顾自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爹使劲儿地掐灭了纸烟,以她从未见过的 严肃神情说,咱不能就这样随便地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那一步。重 新振作的爹表示,再难,还没到砸锅卖铁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决不让 个娃辍学 上镇中学时,家里己经负债累累,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小弟在上学途中因雨天 路滑跌落山崖,娘一病瘫在床头……她决定退学,与爹共同支撑起这个再也经不 住风雨的家。双手抱头,隐忍丧子之痛的爹,平生第一次把粗厚的巴掌气愤地掴 在她的脸上,小弟搭上一条命,如果你不能读出书来,对得起谁?从此爹拖着那 条残腿,苦苦维护着家的尊严,又一次打消了她动用纸条的念头。六年后,她如 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爹却含笑离世 纸条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已有些泛黄,捏在手上,已经被汗水微微地打湿 了。娘长叹一声,唉一一八年了,也不知写字的人还承认不?这个地址还管用不? 她怔在那里,是啊,没办法,只能把命运交给这张纸条了……八年的精神支撑, 随着一个普通信封寄走了,心里空落落地。两个月后,一个雾气没散的早晨,门 前响起清脆的马铃声,邮递员大喊她的名字。在灶头烧水的她,手握尚在燃烧的 半截儿柴火,夺门而出。 有信件,还有汇款!信上说,几经周转,收到她的信晚了,让她快去学校报到, 以后会准时寄钱给她。老天爷啊,老天爷啊,我可以上学了!她高声重复着, 头匍匐在地向远方连连跪拜,口中喊道:恩人呐,恩人呐!…… 四年大学,她一刻不敢倦怠。从接到第一次汇款时,她心里就默默许诺,工作后 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一定要去探望恩人。这个诺言,如今就要兑现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燕策三》)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3)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20 题。 白纸黑字 奚同发 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实际上她对那 里一无所知。 是一张神秘的纸条,把她与那个圆点连成一线。纸条的神秘不仅是它的出现方式, 更主要的是犹如久旱甘霖般及时。纸条出现的那天,爹做农活时摔断一条腿,他 打上石膏就离开了卫生所。就这,还是拖欠了一屁股债。学校又一次催她和小弟 交学费,开学都一个多月了,一家人正为钱犯愁。晚间,她试穿那件别人捐赠、 由学校分配给她的棉衣时,手伸进衣服口袋,触到一张折叠的纸条,很普通的白 纸,展开,是几行字:收到纸条的同学,如果上学有难处,跟我联系,我会帮你 完成学业。落款“姚国庆”。 全家人顿时一扫近乎绝望的悲情而乐观起来,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 难的最后屏障。爹、娘、她与小弟,四个人没有谁心存丝毫怀疑,一张写了黑字 的普通白纸,像几世相承的珍宝,在他们手中欣喜而小心翼翼地传递。 要不,跟他联系一下,她怯怯地问。接着一家三口的目光都集中到爹的身上。爹 却自顾自地抽着烟,一言不发。最后,爹使劲儿地掐灭了纸烟,以她从未见过的 严肃神情说,咱不能就这样随便地麻烦人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那一步。重 新振作的爹表示,再难,还没到砸锅卖铁的时候,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决不让一 个娃辍学。 上镇中学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但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小弟在上学途中因雨天 路滑跌落山崖,娘一病瘫在床头……她决定退学,与爹共同支撑起这个再也经不 住风雨的家。双手抱头,隐忍丧子之痛的爹,平生第一次把粗厚的巴掌气愤地掴 在她的脸上,小弟搭上一条命,如果你不能读出书来,对得起谁?从此爹拖着那 条残腿,苦苦维护着家的尊严,又一次打消了她动用纸条的念头。六年后,她如 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爹却含笑离世。 纸条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里,已有些泛黄,捏在手上,已经被汗水微微地打湿 了。娘长叹一声,唉——八年了,也不知写字的人还承认不?这个地址还管用不? 她怔在那里,是啊,没办法,只能把命运交给这张纸条了……八年的精神支撑, 随着一个普通信封寄走了,心里空落落地。两个月后,一个雾气没散的早晨,门 前响起清脆的马铃声,邮递员大喊她的名字。在灶头烧水的她,手握尚在燃烧的 半截儿柴火,夺门而出。 有信件,还有汇款!信上说,几经周转,收到她的信晚了,让她快去学校报到, 以后会准时寄钱给她。老天爷啊,老天爷啊,我可以上学了!她高声重复着,一 头匍匐在地向远方连连跪拜,口中喊道:恩人呐,恩人呐!…… 四年大学,她一刻不敢倦怠。从接到第一次汇款时,她心里就默默许诺,工作后 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一定要去探望恩人。这个诺言,如今就要兑现了!
找到邮政所3019号信箱,没有具体地址,向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对方大 吃一惊,反问她是不是那个被资助的大学生。这下,轮到她惊讶了:是她在这儿 有名,还是姚国庆有名 邮政所几乎停止办公,大家七嘴八舌围过来… 一切都明白了,是一个大娘给她寄的钱。起初,邮政所还奇怪,她一个捡破烂的 怎么每月都要寄出两份钱。一份给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另一份是以姚国庆的名义 寄出。原来,姚国庆是她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可她收到一个陌生女孩来信, 纸条上丈夫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水涟涟。虽然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 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 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前,电视台记者见到长跪不起的女孩子。围观 的人争相介绍,哭了一个多小时啦,都成泪人啦,人能有多少眼泪啊?可她还在 不停地抹泪儿。 现场观众热切地把目光投向街道,只是那个供俩孩子上大学,甚至把住房都卖了 的女人咋还不回来?记者的镜头更是急切地扫来扫去。所有的人都在期待那个女 人的到来。大家心疼哭了那么久、跪了那么久的瘦弱女孩,也在构想另一个女人 的模样,或她出现的场景…… (选自《文化月刊》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6.小说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场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6分) 17.本文以“一张纸条”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着“一张纸条”展 开情节的。(4分) 18.文章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分) 白纸黑字”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女孩在得到有人准备资助她完成学业的纸条后,曾多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 但都被父亲阻止,直到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 B.这篇小说语言质朴,叙事生动,构思巧妙。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理智与读 者的情感巧妙地勾连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父亲多次阻止女孩动用“纸 条”,说明他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的勤劳农民,但他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 D.大娘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卖掉了房子,靠拾 破烂维持生计,供陌生的女孩完成大学学业,这种超越生命的承诺令人肃然起敬。 E.结尾描写了女孩、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兑现了承诺 的女人,但她却没有到来。结尾的这种开放性设计,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六、语言运用题(12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坐在凳子上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 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融化而蒸发了。狗子伸 着舌头伏在桌子地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 汗水还是不绝地流。” 这是丰子恺《云霓》中描写暑天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作者未用一个“热”字, 却写尽炎热,让人真有一种置身酷夏、暑热难当的感觉。这就是侧面描写的艺术
找到邮政所 3019 号信箱,没有具体地址,向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打听,对方大 吃一惊,反问她是不是那个被资助的大学生。这下,轮到她惊讶了:是她在这儿 有名,还是姚国庆有名? 邮政所几乎停止办公,大家七嘴八舌围过来…… 一切都明白了,是一个大娘给她寄的钱。起初,邮政所还奇怪,她一个捡破烂的, 怎么每月都要寄出两份钱。一份给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另一份是以姚国庆的名义 寄出。原来,姚国庆是她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可她收到一个陌生女孩来信, 纸条上丈夫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水涟涟。虽然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 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 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前,电视台记者见到长跪不起的女孩子。围观 的人争相介绍,哭了一个多小时啦,都成泪人啦,人能有多少眼泪啊?可她还在 不停地抹泪儿。 现场观众热切地把目光投向街道,只是那个供俩孩子上大学,甚至把住房都卖了 的女人咋还不回来?记者的镜头更是急切地扫来扫去。所有的人都在期待那个女 人的到来。大家心疼哭了那么久、跪了那么久的瘦弱女孩,也在构想另一个女人 的模样,或她出现的场景…… (选自《文化月刊》2009 年第 l2 期,有删改) 16.小说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场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6 分) 17.本文以“一张纸条”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着“一张纸条”展 开情节的。(4 分) 18.文章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 分) 19.“白纸黑字”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女孩在得到有人准备资助她完成学业的纸条后,曾多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 但都被父亲阻止,直到女孩考上了大学,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 B.这篇小说语言质朴,叙事生动,构思巧妙。作者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理智与读 者的情感巧妙地勾连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父亲多次阻止女孩动用“纸 条”,说明他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的勤劳农民,但他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 D.大娘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卖掉了房子,靠拾 破烂维持生计,供陌生的女孩完成大学学业,这种超越生命的承诺令人肃然起敬。 E.结尾描写了女孩、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兑现了承诺 的女人,但她却没有到来。结尾的这种开放性设计,引发读者想象,耐人寻味。 六、语言运用题(12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 分) “坐在凳子上好像坐在铜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 弯成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融化而蒸发了。狗子伸 着舌头伏在桌子地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 汗水还是不绝地流。” 这是丰子恺《云霓》中描写暑天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作者未用一个“热”字, 却写尽炎热,让人真有一种置身酷夏、暑热难当的感觉。这就是侧面描写的艺术
效果。请你也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冷”。要求:不出现“冷”字,不少于 80字。 22.请分别用成语为下面的图片拟一个标题。(4分) 答 23.有些精彩的书评虽只只言片语,却能表现一部作品的神韵,揭示其主题或写 作特色。参照下面的示例,从题后给出的名著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一句话书 评”。(4分) 示例: 《水浒传》一—一曲英雄好汉的忠义悲曲 《西游记》一一通向西方精神世界途中的坎坷波折 待选:《边城》《祝福》《哈姆雷特》《红楼梦》《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2)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纷纷走向四面八方欣赏风景, 近则国内,远则欧美。其实,近处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也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起到怡情悦性之效 请以“身边的风景”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是个戏剧除 外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分) 1.D(A.祛-qu,跹-xian,溯-su;B.绌-ch:C.质-zhi) 2.C(A.班-斑,野游-冶游;B.黄梁-黄粱;D.祥-详,慢舞-曼舞) 4.C(A.句式杂糅,去掉“为……的主要原料”或“都离不开它”:B.“塑造… 力量”搭配不当,可改为“彰显…人格魅力”;D.成分赘余,去掉“不可缺少 或将“必需品”改为“用品”。) 5.D(A.“应允”后应为冒号;B.删掉“等和逗号”;C.问号改为句号。) 、(9分) 6.C(潘天寿先生所说的话只能证明“实用在远古”,不能证明“理论却构建在 7.B(由第2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该项表述正确。A.原文中是说“长篇专 著却付阙如”,而非“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C.原文是说“今之画家在习画 的过程中,并不……”,选项所丢掉的“今之”两字,扩大了概念范围。D.原 文中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而不是“不只是……而且是…”的 递进关系) 8.C(“如果中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年一色 的怪事”于文无据) 三、(12分) 9.B(审:明白,清楚,了解 0.A(A.代词,自己;B.连词,表目的/介词,表原因,因为:C.代词,书 事物/动词,往、到……去;D.连词,表修饰/表转折。)
效果。请你也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冷”。要求:不出现“冷”字,不少于 80 字。 22.请分别用成语为下面的图片拟一个标题。(4 分) 答: 23.有些精彩的书评虽只只言片语,却能表现一部作品的神韵,揭示其主题或写 作特色。参照下面的示例,从题后给出的名著中任选两部,各写一则“一句话书 评”。(4 分) 示例: 《水浒传》——一曲英雄好汉的忠义悲曲 《西游记》——通向西方精神世界途中的坎坷波折 待选:《边城》《祝福》《哈姆雷特》《红楼梦》《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1) (2) 七、(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近年来,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纷纷走向四面八方欣赏风景, 近则国内,远则欧美。其实,近处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也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起到怡情悦性之效。 请以“身边的风景”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是个戏剧除 外。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 分) 1.D(A.祛-qū,跹-xiān,溯-sù;B.绌-chù;C.质-zhì) 2.C(A.班-斑,野游-冶游;B.黄梁-黄粱;D.祥-详,慢舞-曼舞) 3.C 4.C(A.句式杂糅,去掉“为……的主要原料”或“都离不开它”;B.“塑造…… 力量”搭配不当,可改为“彰显…人格魅力”;D.成分赘余,去掉“不可缺少” 或将“必需品”改为“用品”。) 5.D(A.“应允”后应为冒号;B.删掉“等和逗号”;C.问号改为句号。) 二、(9 分) 6.C(潘天寿先生所说的话只能证明“实用在远古”,不能证明“理论却构建在 汉”) 7.B(由第 2 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该项表述正确。A.原文中是说“长篇专 著却付阙如”,而非“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C.原文是说“今之画家在习画 的过程中,并不……”,选项所丢掉的“今之”两字,扩大了概念范围。D.原 文中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而不是“不只是……而且是……”的 递进关系) 8.C(“如果中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年一色 的怪事”于文无据) 三、(12 分) 9.B(审:明白,清楚,了解) 10.A(A.代词,自己;B.连词,表目的/介词,表原因,因为;C.代词,书、 事物/动词,往、到……去;D.连词,表修饰/表转折。)
11.D(①②是盲者的表现) 12.C(“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四、(21分) 13.(8分) (1)(2分)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 (第、而,译错一个,扣1分。) (2)(3分)竟然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乃、 吊,译错一个。扣1分,宾语前置未译出扣1分。) (3)(3分)象这样久了就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病,意 动;于目之不见也,介宾短语后置,句意,各1分。) 14.(8分) (1)(4分)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2分)将客愁必成源源不断的流水, 突出客愁绵长。(2分) (2)(4分)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2分)通过两个 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1分)接 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1分) 15.(5分)(任选五小题,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2)杨柳依依雨雪霏霏(3)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4)齐彭殇为妄作(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同是天涯沦落人 五、(21分) 16.(6分)(每小点,2分,意对即可。) ①信守承诺(坚守诚信)。在丈夫去世、自己下岗、家境困窘的情况下,收到纸 条的她依然呈带起帮助陌生女孩完成学业的重任,替丈夫兑现生前的诺言。 ②坚强。为了供自己的儿子和陌生的女孩读书,她卖掉了房子,多年住在一个“依 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里,靠拾破烂维持生计。 ③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不图回报。“她”连续四年以丈夫的名义给女孩汇款, 但从未留下具体地址。 17.(4分)(每小点,1分,意对即可。) ①发现纸条。在试穿捐赠的衣服时,意外地发现“纸条”。 ②试图动用纸条。女孩上四年级时,爸爸摔断了腿,第一次萌生动用“纸条”的 念头;上中学时,家中祸不单行,再次想动用“纸条”,均被父亲阻拦。 ③寄出纸条。女孩考上大学,父亲含笑离世,万般无奈,她寄出了那张“纸条”。 ④寻找纸条主人,得知真相。女孩大学毕业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去那个陌生 的小城,寻找恩人,得知主人的身份。 18.(3分)(每小点,1分,对3点,且意对即可。)结尾的艺术效果 ①照应前文,逆转的结尾让读者觉得在情理之中。前文“很普通的白纸”,让人 觉得主人之人的身份普通。 ②使情节再生波澜,感人至深 ③丰富了人物形象,大娘虽住在破旧的帐篷里,靠拾破烂维持生活,却始终坚守 承诺。 ④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四年资助是超越生命的举动,因而深化了主旨:做了好 事却不留地址,不图回报,更显人格高尚 9.(4分)(每小点,2分,对2点,且意对即可。) ①表面上看“白纸黑字”就是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这是小说的线索
11.D(①②是盲者的表现) 12.C(“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四、(21 分) 13.(8 分) (1)(2 分)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 (第、而,译错一个,扣 1 分。) (2)(3 分)竟然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乃、 吊,译错一个。扣 1 分,宾语前置未译出扣 1 分。) (3)(3 分)象这样久了就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病,意 动;于目之不见也,介宾短语后置,句意,各 1 分。) 14.(8 分) (1)(4 分)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2 分)将客愁必成源源不断的流水, 突出客愁绵长。(2 分) (2)(4 分)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2 分)通过两个 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1 分)接 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1 分) 15.(5 分)(任选五小题,每小题,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 (2)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3)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4)齐彭殇为妄作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同是天涯沦落人 五、(21 分) 16.(6 分)(每小点,2 分,意对即可。) ①信守承诺(坚守诚信)。在丈夫去世、自己下岗、家境困窘的情况下,收到纸 条的她依然呈带起帮助陌生女孩完成学业的重任,替丈夫兑现生前的诺言。 ②坚强。为了供自己的儿子和陌生的女孩读书,她卖掉了房子,多年住在一个“依 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里,靠拾破烂维持生计。 ③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不图回报。“她”连续四年以丈夫的名义给女孩汇款, 但从未留下具体地址。 17.(4 分)(每小点,1 分,意对即可。) ①发现纸条。在试穿捐赠的衣服时,意外地发现“纸条”。 ②试图动用纸条。女孩上四年级时,爸爸摔断了腿,第一次萌生动用“纸条”的 念头;上中学时,家中祸不单行,再次想动用“纸条”,均被父亲阻拦。 ③寄出纸条。女孩考上大学,父亲含笑离世,万般无奈,她寄出了那张“纸条”。 ④寻找纸条主人,得知真相。女孩大学毕业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去那个陌生 的小城,寻找恩人,得知主人的身份。 18.(3 分)(每小点,1 分,对 3 点,且意对即可。)结尾的艺术效果: ①照应前文,逆转的结尾让读者觉得在情理之中。前文“很普通的白纸”,让人 觉得主人之人的身份普通。 ②使情节再生波澜,感人至深。 ③丰富了人物形象,大娘虽住在破旧的帐篷里,靠拾破烂维持生活,却始终坚守 承诺。 ④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四年资助是超越生命的举动,因而深化了主旨;做了好 事却不留地址,不图回报,更显人格高尚。 19.(4 分)(每小点,2 分,对 2 点,且意对即可。) ①表面上看“白纸黑字”就是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这是小说的线索
②从深层上看,普通的“白纸”上朴实的“黑字”代表着人间大爱,“纸条传达 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表达了“爱是一种苦难中的依靠”的 主题。 ③“白纸黑字”作为一个成语,更代表着大娘重承诺、守信用的宝贵品质。虽然 丈夫去世,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 谎言”的信念支撑着她完成了超越生命的承诺。这是小说着力突出的主题。 20.(4分)BE (A.“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因为女孩实在父亲去世后、万般 无奈的情况下才寄出纸条的。C.“但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错。小说刻画的 是一个讲自尊、有骨气、明大义、爱子女的令人钦佩的父亲形象。D.“为了丈 夫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错,文中均无此意。大娘的丈夫因 病离世,她是收到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认出纸条上丈夫的字迹后,才知道捐助 的事,继而兑现承诺的。) 六、(12分) 21.(4分)略。(符合要求和描写对象实际即可。) 22.(4分)(每项1分,意对即可。) (1)大材小用(2)投鼠忌器(3)鹤立鸡群(4)众口难调 23.(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示例: 《边城》 幅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画卷(一曲真善美的赞歌) 《祝福》一一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哀歌 《哈姆雷特》一一优柔寡断,必将酿成悲剧 《红楼梦》 群纯真女儿的悲歌 《巴黎圣母院》一一丑陋的灵魂远比难看的外貌恐怖 《老人与海》 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 打败的) 七、(60分) 24.略。(参考2014高考天津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 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从什么时候失明的 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 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 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 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 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 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 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 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 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 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 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 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 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
②从深层上看,普通的“白纸”上朴实的“黑字”代表着人间大爱,“纸条传达 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表达了“爱是一种苦难中的依靠”的 主题。 ③“白纸黑字”作为一个成语,更代表着大娘重承诺、守信用的宝贵品质。虽然 丈夫去世,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 谎言”的信念支撑着她完成了超越生命的承诺。这是小说着力突出的主题。 20.(4 分)B E (A.“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因为女孩实在父亲去世后、万般 无奈的情况下才寄出纸条的。C.“但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错。小说刻画的 是一个讲自尊、有骨气、明大义、爱子女的令人钦佩的父亲形象。D.“为了丈 夫临终的嘱托,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错,文中均无此意。大娘的丈夫因 病离世,她是收到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认出纸条上丈夫的字迹后,才知道捐助 的事,继而兑现承诺的。) 六、(12 分) 21.(4 分)略。(符合要求和描写对象实际即可。) 22.(4 分)(每项 1 分,意对即可。) (1)大材小用 (2)投鼠忌器 (3)鹤立鸡群 (4)众口难调 23.(4 分)(每点,2 分,意对即可。)示例: 《边城》——一幅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画卷(一曲真善美的赞歌) 《祝福》——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哀歌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必将酿成悲剧 《红楼梦》——一群纯真女儿的悲歌 《巴黎圣母院》——丑陋的灵魂远比难看的外貌恐怖 《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 打败的) 七、(60 分) 24.略。(参考 2014 高考天津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盲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 道:“您年龄多少啊?”(回答)说:“年纪十五岁了。”“从什么时候失明的 啊?”(回答)说:“三岁。”“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 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 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瞎的人全都是瞎子啊。 盲人何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自如啊,因 为眼睛不乱动啊。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 的对与错。(我)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 忧患。进入自己所精通的职业,不让自己精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 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 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上的人,喜欢 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远 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 来了不能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 跟着(身)后,终日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
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 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 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 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 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 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 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 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 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 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 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 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谁不瞎啊?瞎的人只有我吗?我正轻蔑地 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 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 听了之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 献箴言,盲人乐师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盲者, 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