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 基本概述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 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总交换和通讯。因此 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 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基本定义 物联网((Intem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 (Facilities),包括具 物联网技术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 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 的,如贴上RF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 动物”或智能尘埃”(Mo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 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 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成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 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 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 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 保的管、控、营”一体化。[1 诞生发展 1999年诞生,2005年普及,2009年大发展
物联网技术 基本概述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 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 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 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基本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 (Facilities),包括具 物联网技术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 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 的,如贴上 RFID 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 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 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 SaaS 营运等模式, 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 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 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 中展示的 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 保”的“管、控、营”一体化。[1] 诞生发展 1999 年 诞生,2005 年 普及,2009 年 大发展
物联网(Intem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lD中心Ashton教授1999 年在研究RF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 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 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米,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 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 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 围与时俱进,己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己 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英译别称 The Intemnet of things是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在中国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 1999年,就启动了传 物联网技术感网的研究,并己建立了 一些实用的传感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 大的影响力。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德国、美国、韩国等国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之一。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1S)上,国际电信联盟(TU 发布了《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能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BM希望"智能的地球"策略能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美国BM2008年提出的。2008年11月初,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 事会上,BM董事长兼CE0彭明盛发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2005年 在中国诞生了智慧的钥匙(Withey.)和2007年诞生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概念 相关术语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 MIT Auto-ID 中心 Ashton 教授 1999 年在研究 RFID 时最早提出来的。在 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 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 RFID 技术 的物联网。 自 2009 年 8 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 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 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 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 1999 年 Ashton 教授和 2005 年 ITU 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 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英译别称 “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在中国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 1999 年,就启动了传 物联网技术感网的研究,并已建立了 一些实用的传感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 大的影响力。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德国、美国、韩国等国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之一。 2005 年,11 月 2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IBM 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 2009IBM 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能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IBM 希望“智能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美国 IBM2008 年提出的。2008 年 11 月初,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 事会上,IBM 董事长兼 CEO 彭明盛发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2005 年 在中国诞生了智慧的钥匙(Withey)和 2007 年诞生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概念。 相关术语
M2M,传感网络,智慧地球(Smart Planet)),两化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Pervasive Computing(普适计算),Ambient Intelligence,Haptic和Ubiquitous Computing、X-internet (可执行的互联网),Building2.0,Smart Grid(智能电网)。 “Intemnet of Things"这个组合词不符合英文缩写习惯,在美国或国外并未成为一个像中国的 “物联网”一样家喻户晓"的buzzword,美国更关注一些具体行业应用,如M2M,Smart Grid, Telematics,Telehealth等等。 技术概述 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 如把感应器嵌入装备到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筑、大坝、等物体中 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超级计算机群对整合网“的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控制 以精细动态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关键技术 简单讲,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2 物联网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 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 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 的综合技术,RF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这个投入可以不是资金,而是给企业更多的政策,特别是 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1C设计等产业链中高端领域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加大投入。在管
M2M, 传感网络,智慧地球(Smart Planet),两化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Pervasive Computing(普适计算), Ambient Intelligence,Haptic 和 Ubiquitous Computing、X-internet (可执行的互联网),Building2.0,Smart Grid(智能电网)。 “Internet of Things”这个组合词不符合英文缩写习惯,在美国或国外并未成为一个像中国的 “物联网”一样“家喻户晓”的“buzzword”,美国更关注一些具体行业应用,如 M2M,Smart Grid, Telematics, Telehealth 等等。 技术概述 把 网络技术 运用于 万物,组成“物联网” 如把 感应器 嵌入 装备 到 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筑、大坝、等 物体中 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 人类社会 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超级计算机群 对“整合网”的 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 实施 实时管理控制 以精细动态方式 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关键技术 简单讲,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 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 才能处理。 2、RFID 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 的综合技术,RFID 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这个投入可以不是资金,而是给企业更多的政策,特别是 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IC 设计等产业链中高端领域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加大投入。在管
理上引入重大资金投向问贵制,对长期投入资金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的项目,定期论证评估, 不能达标的关停并转甚至要追究责任。 4、减少盲目引进项目,在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中,核心技术坚持鼓励国产化,从资金上、 税收上加大力度向自主研发产品倾斜。杜绝盲目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特别是不能出现 像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引进同一个外国品牌多条生产线的状况。 5、《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二维码作为物联网的一个核心应用,物联网终于从概 念"走向"实质”。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 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总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 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 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总,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 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 的信总。 支撑技术 1.RFID:电子标签属于智能卡的一类,物联网概念是1998年MIT Auto-D中心主任Ashton 教授提出来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主要起"使能”(Enable)作用: 2传感网:借助于各种传感器,探测和集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物质现象的网络, 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之一: 3.M2M:这个词国外用得较多,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X-intemet,中国三大 通讯营运商在推M2M这个理念 4.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产业主要推动力之一,自动化和控制行业是主力,但 目前来自这个行业的声音相对较少, 技术原理 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RFD、数据通信技术 组成一个覆盖世界万事万物的整合网络 网中万物自动识别,信息共享,按照人们预先制定的规范彼此交流
理上引入重大资金投向问责制,对长期投入资金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的项目,定期论证评估, 不能达标的关停并转甚至要追究责任。 4、减少盲目引进项目,在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中,核心技术坚持鼓励国产化,从资金上、 税收上加大力度向自主研发产品倾斜。杜绝盲目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特别是不能出现 像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引进同一个外国品牌多条生产线的状况。 5、《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二维码作为物联网的一个核心应用,物联网终于从“概 念”走向“实质”。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 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 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 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 维条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 的信息。 支撑技术 1. RFID: 电子标签属于智能卡的一类,物联网概念是 1998 年 MIT Auto-ID 中心主任 Ashton 教授提出来的,RFID 技术在物联网中主要起“使能”(Enable)作用; 2.传感网:借助于各种传感器,探测和集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物质现象的网络, 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之一; 3. M2M:这个词国外用得较多,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X-Internet,中国三大 通讯营运商在推 M2M 这个理念; 4. 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产业主要推动力之一,自动化和控制行业是主力,但 目前来自这个行业的声音相对较少。 技术原理 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 RFID、数据通信技术 组成一个 覆盖世界 万事万物 的 整合网络 网中万物 自动识别,信息共享,按照人们预先制定的规范彼此“交流
技术意义 突破传统思维一过去是将物理设施和T设施分开 一路是机场、公路、建筑物等等现实的世间万物 另一路是数据电脑、宽带等等虚拟的互联网" 而在“物联时代,“现实的世间万物”将与“虚拟的互联网” 整合为统一的整合网络”,全球全世界的运转以此为基础 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一全球世界一互联物联-一整合大同 技术发展 2005.11.17,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总社会世界峰会WS1S上 国际电信联盟TU发布了《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世上万物从轮胎到牙刷都可通过因特网主动交换 RFD、传感器、纳米、智能嵌入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 医学方面运用 1999年,物联网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er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 能化管理。而医学物联网,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领域。 医学物联网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 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药品等等。医学物联网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 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医学物联网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 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技术意义 突破传统思维-过去是将 物理设施 和 IT 设施 分开 一路是 机场、公路、建筑物 等等 现实的 世间万物 另一路 是 数据 电脑、宽带 等等 虚拟的“互联网” 而在“物联”时代,“现实的世间万物” 将与 “虚拟的互联网” 整合为 统一的“整合网络”,全球全世界的运转 以此 为基础 - 经济管理 生产运行 社会管理 乃至 个人生活-全球世界-互联物联-整合大同 技术发展 2005.11.17,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上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 物联网》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 即将来临 世上万物 从轮胎到牙刷 都可 通过 因特网 主动交换 RFID、传感器、纳米、智能嵌入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 医学方面运用 1999 年,物联网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er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 能化管理。而医学物联网,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领域。 医学物联网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 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药品等等。医学物联网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 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医学物联网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 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那么什么是“感”、“知”、“行”呢?“感”就是数据采集和信息获得,比如,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 的人体特征参数、周边环境信息、感知设备和人员情况等。“知特指数据分析,如,高血压 患者连续的血压值测到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分析出他的血压状况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就 会生成警报信号,通知医生知晓情况,调整用药,加以处理,这就是行”。 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无线 通信网系统等组成。 通过传感网络,可以采集所需的信息,顾客在实践中可运用RFD读写器与相关的传感器等 采集其所需的数据信总,当网关终端进行汇聚后,可通过无线网络运程将其顺利地传输至指 定的应用系统中。此外,传感器还可以运用ZigBee与蓝牙等技术实现与传感器网关有效通 信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传感器大部分都可以检测到相关的参数,包括压力、湿度或 温度等。一些专业化、质量较高的传感器通常还可检测到重要的水质参数,包括浊度、水位、 溶解氧、电导率、藻蓝素、pH值、叶绿素等。 运用传感器网关可以实现信息的汇聚,同时可运用通信网络技术使信息可以远距离传输,并 顺利到达指定的应用系统中。目前,我国无线通信网络主要有3G、WLAN、LTE、GPR, 而4G仍为试点阶段。 M2M平台具有一定的鉴权功能,因此可以为顾客提供必要的终端管理服务,同时,对于不 同的接入方式,其都可顺利接入M2M平台,因此可以更顺利、更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此 外,M2M平台还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其介意对用户鉴权、数据路由等进行有效地管理。 而对于BOSS系统,其由于具备较强的计费管理功能,因此在物联网业务中得到广泛的应 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提供必要的应用服务,包括智能家居服务,一卡通服务,水质监控服务等, 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为个人用户,也可以为行业用户或家庭用户。在物联网体系中,通常 存在多个通信接口,对通信接口未实施标准化处理,而在物联风网应用方面,相关的法律与法 规并不健全,这不利于物联网的安全发展。 信息安全
那么什么是“感”、“知”、“行”呢?“感”就是数据采集和信息获得,比如,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 的人体特征参数、周边环境信息、感知设备和人员情况等。“知”特指数据分析,如,高血压 患者连续的血压值测到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分析出他的血压状况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就 会生成警报信号,通知医生知晓情况,调整用药,加以处理,这就是“行”。 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体系主要由运营支撑系统、传感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无线 通信网系统等组成。 通过传感网络,可以采集所需的信息,顾客在实践中可运用 RFID 读写器与相关的传感器等 采集其所需的数据信息,当网关终端进行汇聚后,可通过无线网络运程将其顺利地传输至指 定的应用系统中。此外,传感器还可以运用 ZigBee 与蓝牙等技术实现与传感器网关有效通 信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传感器大部分都可以检测到相关的参数,包括压力、湿度或 温度等。一些专业化、质量较高的传感器通常还可检测到重要的水质参数,包括浊度、水位、 溶解氧、电导率、藻蓝素、pH 值、叶绿素等。 运用传感器网关可以实现信息的汇聚,同时可运用通信网络技术使信息可以远距离传输,并 顺利到达指定的应用系统中。目前,我国无线通信网络主要有 3G、WLAN、LTE、GPR, 而 4G 仍为试点阶段。 M2M 平台具有一定的鉴权功能,因此可以为顾客提供必要的终端管理服务,同时,对于不 同的接入方式,其都可顺利接入 M2M 平台,因此可以更顺利、更方便地进行数据传输。此 外,M2M 平台还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其介意对用户鉴权、数据路由等进行有效地管理。 而对于 BOSS 系统,其由于具备较强的计费管理功能,因此在物联网业务中得到广泛的应 用。 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提供必要的应用服务,包括智能家居服务,一卡通服务,水质监控服务等, 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为个人用户,也可以为行业用户或家庭用户。在物联网体系中,通常 存在多个通信接口,对通信接口未实施标准化处理,而在物联网应用方面,相关的法律与法 规并不健全,这不利于物联网的安全发展。 信息安全
物联网的安全和互联网的安全问思一样,永远都会是 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由于物联网连接和处理的对象主 要信息安全是机器或物以及相关的数据,其“所有权"特性 导致物联网信息安全要求比以处理“文本"为主的互联网 要高,对隐私权"(Privacy)保护的要求也更高(如TU物 联网报告中指出的),此外还有可信度(Trust)问题,包括"防伪和DoS(Denial of Services) (即用伪造的末端目充替换(eavesdropping等手段)侵入系统,造成真正的末端无法使用 等),由此有很多人呼吁要特别关注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和一般T系统的安全基本一样,主婴有8个尺度:读取控制,隐私保护 用户认证,不可抵赖性,数据保密性,通讯层安全,数据完整性,随时可用性。前4项主 要处在物联网DCM三层架构的应用层,后4项主要位于传输层和感知层,其中“隐私权"和可 信度”(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问题在物联网体系中尤其受关注。如果我们从物联网系统体 系架构的各个层面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现有的安全体系基本上可以满足物联网应用的需求 尤其在其初级和中级发展阶段。 物联网应用的特有(比一般T系统更易受侵扰)的安全问题有如下几种: 1.Skimming:在末端设各或RFID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被读取 2.Eavesdropping:在一个通讯通道的中间,信息被中途截取 3.Spoofing:伪造复制设备数据,冒名输入到系统中 4.Cloning:克隆末端设备,冒名项替 5.K灯ling:损坏或盗走末端设备 6.Jamming:伪造数据造成设备阻塞不可用 7.Shielding:用机械手段屏蔽电信号让末端无法连接 主要针对上述问题,物联网发展的中、高级阶段面临如下五大特有(在一般T安全问题之 上)的信息安全挑战: 1.4大类(有线长、短距离和无线长、短距离)网路相互连接组成的异构(heterogeneous) 多级(mui-hop小、分布式网络导致统一的安全体系难以实现“桥接"和过度 2.设备大小不一,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不一致导致安全信息(如PKI Credentials等)的传递 和处理难以统一
物联网的安全和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一样,永远都会是一 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由于物联网连接和处理的对象主 要信息安全是机器或物以及相关的数据,其“所有权”特性 导致物联网信息安全要求比以处理“文本”为主的互联网 要高,对“隐私权”(Privacy)保护的要求也更高(如 ITU 物 联网报告中指出的),此外还有可信度(Trust)问题,包括“防伪”和 DoS(Denial of Services) (即用伪造的末端冒充替换(eavesdropping 等手段)侵入系统,造成真正的末端无法使用 等),由此有很多人呼吁要特别关注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和一般 IT 系统的安全基本一样,主要有 8 个尺度:读取控制,隐私保护, 用户认证,不可抵赖性,数据保密性,通讯层安全,数据完整性,随时可用性。 前 4 项主 要处在物联网 DCM 三层架构的应用层,后 4 项主要位于传输层和感知层。其中“隐私权”和“可 信度”(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问题在物联网体系中尤其受关注。如果我们从物联网系统体 系架构的各个层面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现有的安全体系基本上可以满足物联网应用的需求, 尤其在其初级和中级发展阶段。 物联网应用的特有(比一般 IT 系统更易受侵扰)的安全问题有如下几种: 1. Skimming:在末端设备或 RFID 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被读取 2. Eavesdropping: 在一个通讯通道的中间,信息被中途截取 3. Spoofing:伪造复制设备数据,冒名输入到系统中 4. Cloning: 克隆末端设备,冒名顶替 5. Killing:损坏或盗走末端设备 6. Jamming: 伪造数据造成设备阻塞不可用 7. Shielding: 用机械手段屏蔽电信号让末端无法连接 主要针对上述问题,物联网发展的中、高级阶段面临如下五大特有(在一般 IT 安全问题之 上)的信息安全挑战: 1. 4 大类(有线长、短距离和无线长、短距离)网路相互连接组成的异构(heterogeneous)、 多级(multi-hop)、分布式网络导致统一的安全体系难以实现“桥接”和过度 2. 设备大小不一,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不一致导致安全信息(如 PKI Credentials 等)的传递 和处理难以统一
3.设备可能无人值守,丢失,处于运动状态,连接可能 时断时续,可信度差,种种这些因素增加了信息安全系 统设计和实施的复杂度 4.在保证一个智能物件要被数量庞大,甚至未知的其他 设备识别和接受的同时,又要同时保证其信总传递的安 全性和隐私权 5.多租户单一Instance服务器SaaS模式对安全框架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目前国内外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WSN和RFID领域有 一些针对性的研发工作,统一标准的物联网安全体系的问题目前还没提上议事日程,比物联 网统一数据标准的问题更滞后。这两个标准密切相关,甚至合并到一起统筹考虑,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 中国发展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 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物联网技术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 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 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 发展。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南邮。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2009年 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 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 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 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 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 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9月10日,全国高 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 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 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
3. 设备可能无人值守,丢失,处于运动状态,连接可能 时断时续,可信度差,种种这些因素增加了信息安全系 统设计和实施的复杂度 4. 在保证一个智能物件要被数量庞大,甚至未知的其他 设备识别和接受的同时,又要同时保证其信息传递的安 全性和隐私权 5. 多租户单一 Instance 服务器 SaaS 模式对安全框架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目前国内外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 WSN 和 RFID 领域有 一些针对性的研发工作,统一标准的物联网安全体系的问题目前还没提上议事日程,比物联 网统一数据标准的问题更滞后。这两个标准密切相关,甚至合并到一起统筹考虑,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 中国发展 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 第一,我国早在 1999 年就 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物联网技术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 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 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 发展。 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南邮。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无锡市 2009 年 9 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进入实 际建设阶段。协议声明,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 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 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 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科研机构 和专业设置,新成立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 年 9 月 10 日,全国高 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 络研究中心”,这里的研究者与“物联网”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实验室,一些“物联网”产品已 经初见雏形。此外,南邮还有系列举措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研究: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 区等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启动“智慧南邮”平台建设,在校园内建设物联网示范 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