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市2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强调儒学,强调以“中庸”、“中和”为标准,强 调一统、整齐划一的美,发展个性则是离经叛道的,不足取的,人的思想与行为 都要循规蹈矩,不偏激。这样,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选择黑、白、灰。灰是复色, 是中性色,与其它颜色相结合都不会发生冲突。“洗尽铅华,卓尔名贵”,是我 国传统的崇尚释躁平矜、平淡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写照,因此,代代相传,起主导 作用的黑、白、灰的“中和”色彩在人们的心理和环境中不自觉地沿袭下来。中 国大地上的民间建筑,黑瓦白墙极为普及,连中国的围棋,棋子也只有黑、白 色。被认为是我国正宗艺术的中国画,一段时期曾排斥缤纷色彩的运用。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中国书法艺术,则更是黑与白的王国。除了皇帝御批点朱时,任何人 使用颜色书写则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或是不正经的野狐禅。 中国人偏爱黑白艺术,更喜爱黑墨白纸的书法艺术。书法家们将自己的炽热情感, 通过高潮的书写技法,以黑色的笔画线条倾注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使观赏者如 痴如醉。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被尊为“书 圣 “计白当黑”、“知其黑,守其白”,即如何营构每个字的结体,如何营构整幅 作品的布局。你如果真正懂得了书法中黑色的奥妙和白色的运用,你的书法就会 大有长进了。 书法用墨讲究宜浓不易淡。浓墨有神,淡墨无彩,苏东坡用墨如黍米珠光,如点 小儿黑睛。颜真卿用浓墨轻吐如蚕,精气内敛,形质动荡。米蒂用浓墨,墨酣意 足,沉着痛快。但也有人专写淡墨,明朝董文敏开创淡墨一派,清朝则出了个“淡 墨太守”王文治。用墨讲究“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神韵约略浓淡之际,韵 生纸墨想发之间”。若你能巧妙地运用墨色,就能自然而恰到好处;若你运用墨 色能得天地自然之意而达到极致的地步,你的书法又将臻新的境界。 被称为黑白艺术的中国书法,并非只有黑(黑的颜色)白(纸的颜色)二种颜色 其实,还有其它各种颜色相符相衬地配合在一起,只是不明显罢了。其中最主要 的是红色的印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当书房作品完成之后,“三分作品, 七分装裱”,经由装裱师装裱后的作品又将是另一番情景;白底黑字红印章的作 品外面搭配上了有色彩的绫或纸,你能说完整的一件书发作品只有一种黑的颜 色? 近几年的书法界,逐渐兴起一股“好色”之风。一个书法展览会,其中一大部分 作品是用彩色宣纸来书写的。固然,缤纷的色彩,更夺人眼球,本来稍嫌平淡而 沉静的黑白世界中,添加了色彩元素,使整个展览顿时活泼起来 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我喜爱多彩的世界,崇尚色彩,但 更崇尚黑与白构筑成德艺术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求“中庸”“中和”的儒家学说压抑人的个性,强调做人要中规中矩、不 偏激
山西运城市 2201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强调儒学,强调以“中庸”、“中和”为标准,强 调一统、整齐划一的美,发展个性则是离经叛道的,不足取的,人的思想与行为 都要循规蹈矩,不偏激。这样,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选择黑、白、灰。灰是复色, 是中性色,与其它颜色相结合都不会发生冲突。“洗尽铅华,卓尔名贵”,是我 国传统的崇尚释躁平矜、平淡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写照,因此,代代相传,起主导 作用的黑、白、灰的“中和”色彩在人们的心理和环境中不自觉地沿袭下来。中 国大地上的民间建筑,黑瓦白墙极为普及,连中国的围棋,棋子也只有黑、白二 色。被认为是我国正宗艺术的中国画,一段时期曾排斥缤纷色彩的运用。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中国书法艺术,则更是黑与白的王国。除了皇帝御批点朱时,任何人 使用颜色书写则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或是不正经的野狐褝。 中国人偏爱黑白艺术,更喜爱黑墨白纸的书法艺术。书法家们将自己的炽热情感, 通过高潮的书写技法,以黑色的笔画线条倾注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使观赏者如 痴如醉。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被尊为“书 圣”。 “计白当黑”、“知其黑,守其白”,即如何营构每个字的结体,如何营构整幅 作品的布局。你如果真正懂得了书法中黑色的奥妙和白色的运用,你的书法就会 大有长进了。 书法用墨讲究宜浓不易淡。浓墨有神,淡墨无彩,苏东坡用墨如黍米珠光,如点 小儿黑睛。颜真卿用浓墨轻吐如蚕,精气内敛,形质动荡。米蒂用浓墨,墨酣意 足,沉着痛快。但也有人专写淡墨,明朝董文敏开创淡墨一派,清朝则出了个“淡 墨太守”王文治。用墨讲究“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神韵约略浓淡之际,韵 生纸墨想发之间”。若你能巧妙地运用墨色,就能自然而恰到好处;若你运用墨 色能得天地自然之意而达到极致的地步,你的书法又将臻新的境界。 被称为黑白艺术的中国书法,并非只有黑(黑的颜色)白(纸的颜色)二种颜色, 其实,还有其它各种颜色相符相衬地配合在一起,只是不明显罢了。其中最主要 的是红色的印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有当书房作品完成之后,“三分作品, 七分装裱”,经由装裱师装裱后的作品又将是另一番情景;白底黑字红印章的作 品外面搭配上了有色彩的绫或纸,你能说完整的一件书发作品只有一种黑的颜 色? 近几年的书法界,逐渐兴起一股“好色”之风。一个书法展览会,其中一大部分 作品是用彩色宣纸来书写的。固然,缤纷的色彩,更夺人眼球,本来稍嫌平淡而 沉静的黑白世界中,添加了色彩元素,使整个展览顿时活泼起来。 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我喜爱多彩的世界,崇尚色彩,但 更崇尚黑与白构筑成德艺术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求“中庸”“中和”的儒家学说压抑人的个性,强调做人要中规中矩、不 偏激
B.几千年封建社会里中国人在色彩选择上都不喜欢用不会与其它颜色发生冲突 的中性色,这与他们信奉儒学有关系 C.中国人在传统上推崇的平淡自然与平和有涵养的美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人们 的审美,比如,中国人推崇水墨画而排斥缤纷色彩。 D除了皇帝所有人在任何时间用颜色笔书写都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或者不正经 的野狐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喜欢黑墨白纸的书法艺术归根结底源于中国人对黑白艺术的偏爱。 B、“计白当黑”就是指书法家在字形构造上,的疏密枯湿的合理安排和整幅画 面的字形与留白的恰当措置。 C、“润含春风,干裂秋风”就是说书法家在用墨的时候浓淡枯湿要相得益彰 D、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人对书法艺 术痴迷的一个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敏、王文治在用墨上喜用淡墨,这与中国书法用墨讲究是不一致的,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 B、书法艺术之所以被称为黑白艺术,并不是因为书法作品中只有黑白两色。 C、“三分作品,七分装裱”是说装裱对书法作品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D、作者对近几年书法界兴起的“好色”之风十分推崇,认为缤纷的色彩能使平 淡而沉静的书法艺术更加活泼,更吸引人的眼球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奏事,以敏 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 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 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摔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 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实 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 弼曰:"为臣而逞其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世祖遣使者召之。及至,世祖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 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 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世祖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 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 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诛。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 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 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 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 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匹、鹿十头。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 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 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 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
B.几千年封建社会里中国人在色彩选择上都不喜欢用不会与其它颜色发生冲突 的中性色,这与他们信奉儒学有关系。 C.中国人在传统上推崇的平淡自然与平和有涵养的美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人们 的审美,比如,中国人推崇水墨画而排斥缤纷色彩。 D 除了皇帝所有人在任何时间用颜色笔书写都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或者不正经 的野狐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喜欢黑墨白纸的书法艺术归根结底源于中国人对黑白艺术的偏爱。 B、“计白当黑”就是指书法家在字形构造上,的疏密枯湿的合理安排和整幅画 面的字形与留白的恰当措置。 C、“润含春风,干裂秋风”就是说书法家在用墨的时候浓淡枯湿要相得益彰。 D、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人对书法艺 术痴迷的一个佐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敏、王文治在用墨上喜用淡墨,这与中国书法用墨讲究是不一致的,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 B、书法艺术之所以被称为黑白艺术,并不是因为书法作品中只有黑白两色。 C、“三分作品,七分装裱”是说装裱对书法作品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D、作者对近几年书法界兴起的“好色”之风十分推崇,认为缤纷的色彩能使平 淡而沉静的书法艺术更加活泼,更吸引人的眼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奏事,以敏 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 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览见之,入欲陈奏,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棋, 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世祖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 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世祖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实 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 弼曰:"为臣而逞其志 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世祖遣使者召之。及至,世祖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 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 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世祖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 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 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诛。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 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 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 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 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匹、鹿十头。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 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 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 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
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诣公车,免冠徒跣 徒:白白地 B、尖头奴,敢裁量朕也!裁:节制,抑制 C、今北狄孔炽 D、乞赐矜缓 矜:怜悯,怜惜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古弼“刚正”的一组是( (3分) (1)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宜减大半 (2)乃起,于帝前摔树头,掣下 床 (3)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4)然则卿有何罪 (5)明主可以里干,此自吾罪 (6)乞赐矜缓,使得收 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弼的头长的尖尖的,像笔头一样,于是世祖常常喊他“笔头” B、世祖和给事中刘树在下棋,正在兴头上,看到古弼进来了,就像没有看到他 样不理他。 C、世祖要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在京城,并让古弼把肥壮的马送去供打猎用 而古弼因为有属下的大力支持,尽送一些瘦弱的马去河西,连世祖也奈何他不得。 D、世祖给尚书下了一道命令,要他征发牛车五十辆去运麋鹿。送信的人去了不 久,世祖就醒悟到了,这次肯定又要在古弼那里碰钉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 (2)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 也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闻砧①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意。③杵:古代妇女捣 衣用的棒槌。 8、杜鹃和猿的叫声应该是最典型的悲切之音,可作者说“不哀”“不切”,为 什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乃诣公车,免冠徒跣 徒:白白地 B、尖头奴,敢裁量眹也! 裁:节制,抑制 C、今北狄孔炽, 炽:盛 D、乞赐矜缓 矜:怜悯,怜惜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古弼“刚正”的一组是( )(3 分) ⑴ 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宜减大半 ⑵ 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 床 ⑶ 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⑷ 然则卿有何罪 ⑸ 明主可以里干,此自吾罪 ⑹ 乞赐矜缓,使得收 载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弼的头长的尖尖的,像笔头一样,于是世祖常常喊他“笔头” B、世祖和给事中刘树在下棋,正在兴头上,看到古弼进来了,就像没有看到他 一样不理他。 C、世祖要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在京城,并让古弼把肥壮的马送去供打猎用。 而古弼因为有属下的大力支持,尽送一些瘦弱的马去河西,连世祖也奈何他不得。 D、世祖给尚书下了一道命令,要他征发牛车五十辆去运麋鹿。送信的人去了不 久,世祖就醒悟到了,这次肯定又要在古弼那里碰钉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与百姓。 (2)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 也。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8——9 题。 闻砧①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意。③杵:古代妇女捣 衣用的棒槌。 8、杜鹃和猿的叫声应该是最典型的悲切之音,可作者说“不哀”“不切”,为 什么?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 分)
9、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荀子《劝学》) (2)呼尔而与之,行道人弗 受; (孟子《鱼我所欲也》) (3)结庐在人境, 心远地 自偏。(陶谦《饮酒》)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二、文学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小题(25分)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 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话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 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 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们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抖抖索索地从破棉袄里掏出 个旧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 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日久的缘故, 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 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10.25
9、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已, 。(荀子《劝学》) (2) 呼尔而与之,行道人弗 受; , 。(孟子《鱼我所欲也》) (3)结庐在人境, 。 心远地 自偏。(陶谦《饮酒》)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二、文学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 分) 1935 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 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话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 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 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们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抖抖索索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 个旧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 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日久的缘故, 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 写着: 借 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 20 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10.25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 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呀。”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的。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 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那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 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 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 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老旺一家六口人, 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 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而叫的羊儿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 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 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夸张的 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 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紧一阵慢一阵打起了鼓。这时候恰巧镇长 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 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 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 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 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 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 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 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已确认了 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一万块钱送 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至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 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 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瘸腿又老实巴交的羊倌老旺从县里来的同志手里 接过一个大红纸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 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般的引人注目。1935年的羊叫 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 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碜, 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 俺想了整整一宿,这两千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 曹老师空洞地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 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呀。”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的。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 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那 40 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 隐听到了从 1935 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 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 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老旺一家六口人, 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 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而叫的羊儿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 年 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 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夸张的 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 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紧一阵慢一阵打起了鼓。这时候恰巧镇长 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 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 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 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 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 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 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 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已确认了 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一万块钱送 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至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 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 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瘸腿又老实巴交的羊倌老旺从县里来的同志手里 接过一个大红纸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 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般的引人注目。1935 年的羊叫 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 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碜, 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 “俺想了整整一宿,这两千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 了。” 曹老师空洞地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们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 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憨厚 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一一他仿佛看 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 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分别以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塑造了老旺和他爷爷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民 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 B、发现借条的当夜,“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 这再次证明瓦村“历史上是一个弹痕累累的地方”,也说明大家都想像老旺那样 “发财”。 C、小说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小说主要塑造了老旺 这个人物形 象。 D、小说的语言流动、跳跃;词语的移用,新奇的比喻,俯拾皆是,小说满含着 诗的特色,散发出艺术的魅力。 E、小说的构思精心而有巧妙,作者在表现主要人物老旺是用的都是曹老师的 视角,而在表 现曹老师的形象时大都用的是老旺的视角 E、(2)小说中的老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1935年的羊”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4)小说结尾写老旺捐款给学校,有人认为这是美化人物形象,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小题。(25分) 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毕生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建立 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61年,他撰文教导清华学生“求学问需要精,但是为了 能精益求精,专的更好就需要博。”“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 梁思成先生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学者、清华国学院导师。梁思成出生时,正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们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 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憨厚 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 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 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分别以直接和间接的形式塑造了老旺和他爷爷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农民 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 B、发现借条的当夜,“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 这再次证明瓦村“历史上是一个弹痕累累的地方”,也说明大家都想像老旺那样 “发财”。 C、小说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小说主要塑造了老旺 这个人物形 象。 D、小说的语言流动、跳跃;词语的移用,新奇的比喻,俯拾皆是,小说满含着 诗的特色,散发出艺术的魅力。 E、 小说的构思精心而有巧妙,作者在表现主要人物老旺是用的都是曹老师的 视角,而在表 现曹老师的形象时大都用的是老旺的视角。 E、 (2)小说中的老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以“1935 年的羊”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 分) (4)小说结尾写老旺捐款给学校,有人认为这是美化人物形象,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 分) 梁思成:有所专而又多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毕生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建立 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61 年,他撰文教导清华学生 “求学问需要精,但是为了 能精益求精,专的更好就需要博。”“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 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 梁思成先生 1901 年 4 月出生于日本,父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学者、清华国学院导师。梁思成出生时,正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
他的出生给这个动荡不安的家庭带来了欣慰。梁启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 多思而事业有成。 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一家回国,先住天津,后搬至北京。1915年,梁 思成考入清华学校,开始了8年的清华求学生涯。 清华求学期间,梁思成才华出众,爱好广泛,对音乐、美术、体育都有浓厚 兴趣。梁思成不但多才多艺,还是学生运动领袖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中, 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的中坚分子。一次,梁思成和同学 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其他人一起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一名参议员当众道歉 在军乐队护送下凯旋回校。由于他具有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誉为“ 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年梁思成于清华毕业,1924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建筑, 开始了作为建筑家的光辉生涯 梁思成出生之时正是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际,在学校和家庭里都受到深 切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外求学时,他看到外国博物馆收藏着不少被帝国主义掠夺 去的我国文物珍宝,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对古代建筑文物都有妥善保护并有专门机 构进行长期而系统的研究,而仅有的几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都是外国人写 的,深感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写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在上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他们的同仁,以简陋 的交通工具,奔波于穷乡僻壤与山峦沟壑中,从事艰辛的古建筑踏勘与测绘调査 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开拓性的工作。他坚持调查研究,从总结匠人抄本经验起步, 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法,记录整理古代建筑遗产,成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 之一。他克服生活和身体上的种种困难,历经数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著作 迄今此书仍以其先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炼而独树一帜。同时他还用英文撰 写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等。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的翘楚。 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 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培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人才,他经常说“君子 爱人以德”,并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普遍爱戴。 梁思成认为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综合体,他对文化的理解并非狭义的限于某些 学科,而是涉及到更广更深的领域。他主张建筑师必须有广泛深厚的文化修养, 建筑师的认识领域要广,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 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是,最本质的是建筑师应当是有文 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他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认为西方物质文明高 度发达而人文教育缺乏,形成“半个人的世界”,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 人只能算半个人,他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在建筑系课程设置上,他有意识地 加强专业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认为学术修养要博精结合,“‘专’不 等于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牛角尖’里”。“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 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为了很好地深入理解某一门学科, 就有必要对和它有关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否则想对本学科真正地深入是不可 能的。 梁思成先生将自己一生的心血投入教育事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结出了丰硕 成果,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就是对先生最好的汇报。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梁思成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古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迄今 仍以其选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练而独树一帜
他的出生给这个动荡不安的家庭带来了欣慰。梁启超给他取名“思成”,希望他 多思而事业有成。 中华民国成立后,梁启超一家回国,先住天津,后搬至北京。1915 年,梁 思成考入清华学校,开始了 8 年的清华求学生涯。 清华求学期间,梁思成才华出众,爱好广泛,对音乐、美术、体育都有浓厚 兴趣。梁思成不但多才多艺,还是学生运动领袖之一。1919 年“五四”运动中, 他是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等社团的中坚分子。一次,梁思成和同学 进城宣传被拘,他与其他人一起坚持斗争,迫使军阀政府派一名参议员当众道歉, 在军乐队护送下凯旋回校。由于他具有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誉为“一 个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1923 年梁思成于清华毕业,1924 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建筑, 开始了作为建筑家的光辉生涯。 梁思成出生之时正是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际,在学校和家庭里都受到深 切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外求学时,他看到外国博物馆收藏着不少被帝国主义掠夺 去的我国文物珍宝,看到许多西方国家对古代建筑文物都有妥善保护并有专门机 构进行长期而系统的研究,而仅有的几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都是外国人写 的,深感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写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 在上世纪 30 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他们的同仁,以简陋 的交通工具,奔波于穷乡僻壤与山峦沟壑中,从事艰辛的古建筑踏勘与测绘调查, 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开拓性的工作。他坚持调查研究,从总结匠人抄本经验起步, 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法,记录整理古代建筑遗产,成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 之一。他克服生活和身体上的种种困难,历经数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著作, 迄今此书仍以其先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炼而独树一帜。同时他还用英文撰 写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等。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的翘楚。 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 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培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人才,他经常说“君子 爱人以德”,并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普遍爱戴。 梁思成认为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综合体,他对文化的理解并非狭义的限于某些 学科,而是涉及到更广更深的领域。他主张建筑师必须有广泛深厚的文化修养, 建筑师的认识领域要广,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 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是,最本质的是建筑师应当是有文 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他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认为西方物质文明高 度发达而人文教育缺乏,形成“半个人的世界”,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 人只能算半个人,他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在建筑系课程设置上,他有意识地 加强专业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认为学术修养要博精结合,“‘专’不 等于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牛角尖’里”。“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 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为了很好地深入理解某一门学科, 就有必要对和它有关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否则想对本学科真正地深入是不可 能的。” 梁思成先生将自己一生的心血投入教育事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结出了丰硕 成果,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就是对先生最好的汇报。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梁思成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古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迄今 仍以其选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练而独树一帜
B、在动荡的岁月里,梁思成及同仁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 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式,记录整理了古代建筑遗产 C、梁思成有狂热的政治热情、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们誉为“一个有 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D、梁思成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深厚的人文素养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梁思成认为深厚的文化素养,专而多能、精而博学是成就一位建造师的决定 性因素。 (2)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的翘楚,为什么?(6分) (3)请简要概括梁思成为中国的近代建筑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6分) (4)梁思成教导清华学生“既要所专而又要多能,能精于一而有博学”这句话 给你什么启示?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二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从接受这一艰巨的工作以来,这个部队的伤亡人数 已经超过两百人。 B、石首案发生后,警方一直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政府的新闻语焉不详,网友只 好从网上寻找真相 C、一些不法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 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锁。 D、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你的事情我一定鼎力相助,所以有需要我的地方你一定 要告诉我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 模。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媒体深思的问题。 C、10月3日,两辆髙级桥车在青年路相撞,两车遇难人员被救起一男一女。 D、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它是目前功能最强大的监控设备,它的造价高达 十万元之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美国媒体称,奥巴马已经成为历史上道歉最多的总统。但并 非所有的道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效
B、在动荡的岁月里,梁思成及同仁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 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式,记录整理了古代建筑遗产。 C、梁思成有狂热的政治热情、冷静而敏锐的政治头脑,被同学们誉为“一个有 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D、梁思成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深厚的人文素养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E、梁思成认为深厚的文化素养,专而多能、精而博学是成就一位建造师的决定 性因素。 (2)李约瑟曾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的翘楚,为什么?(6 分) (3)请简要概括梁思成为中国的近代建筑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6 分) (4)梁思成教导清华学生“既要所专而又要多能,能精于一而有博学”这句话 给你什么启示?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二卷(表达题 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从接受这一艰巨的工作以来,这个部队的伤亡人数 已经超过两百人。 B、石首案发生后,警方一直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政府的新闻语焉不详,网友只 好从网上寻找真相。 C、一些不法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 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锁。 D、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你的事情我一定鼎力相助,所以有需要我的地方你一定 要告诉我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近年来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 模。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媒体深思的问题。 C、10 月 3 日,两辆高级桥车在青年路相撞,两车遇难人员被救起一男一女。 D、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它是目前功能最强大的监控设备,它的造价高达 十万元之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美国媒体称,奥巴马已经成为历史上道歉最多的总统。但并 非所有的道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效 果。 , , ,
,因为有一部分美国公民认为,奧巴马的道歉损害了 美国国家形象。 持有相同看法的美国人绝不止罗姆尼一个人 ①②③④⑤⑥ 警告其首访中东时不得向穆斯林道歉 站出来批评奥巴马:“不应该全世界到处跑,向全世界道歉” 由于奥巴马把道歉也做到了国外 2008年初选时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看不惯 这说明,政治公众人物的道歉,有时并不能紧紧“天然”从自己的 良知判断下流露出来。 A④⑤③②①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④⑥⑤③②① D⑤③②④①⑥ 16、这是一家长给孩子的老师发的一条短信,但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 改正。(5分) 翟老师,我拜读了您的短信后,感触很多。谢谢你对令爱的关心, 我十分感动,关于孩子学琴的一些具体问题,我想莅临学校和您面谈,商榷孩子 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希望你务必抽出宝贵的时间,谢谢。 改为 ①为④为7 改为 改为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要求所写句子使用比喻、排比的修 辞手法,句子内部逻辑关系合理。(6分) 示例:母爱是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六、写作(60分) 摩檫,既是一种物理现象,又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摩 檫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物理学家说:摩檫就是阻止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互滑动或滚动的现象。 政治学家说:摩檫就是个人或群体间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低烈度的冲突、抵触。 理学家说:没有脚与地面的摩檫,人便无法走路;没有绳子之间的摩檫,绳子便 不可能挽成结。 哲学家说:没有摩擦,社会便不会前进;没有摩擦,人们怎么能联结成为一个整 体 文学家说:摩檫是一连串轻微的碰撞,碰撞是一次激烈的摩檫。有了摩檫与碰撞 才会有琴声、鼓声、钟磬声,才会有世界进步的进行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题,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乂的 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因为有一部分美国公民认为,奥巴马的道歉损害了 美国国家形象。 ① 持有相同看法的美国人绝不止罗姆尼一个人 ② 警告其首访中东时不得向穆斯林道歉 ③ 站出来批评奥巴马:“不应该全世界到处跑,向全世界道歉” ④ 由于奥巴马把道歉也做到了国外 ⑤ 2008 年初选时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看不惯 ⑥ 这说明,政治公众人物的道歉,有时并不能紧紧“天然”从自己的 良知判断下流露出来。 A ④⑤③②①⑥ B ⑤③①④②⑥ C ④⑥⑤③②① D ⑤③②④①⑥ 16、这是一家长给孩子的老师发的一条短信,但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 改正。(5 分) 翟老师,我拜读了您的短信后,感触很多。谢谢你对令爱的关心, 我十分感动,关于孩子学琴的一些具体问题,我想莅临学校和您面谈,商榷孩子 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希望你务必抽出宝贵的时间,谢谢。 ① 改为 ② 改 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 为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要求所写句子使用比喻、排比的修 辞手法,句子内部逻辑关系合理。(6 分) 示例:母爱是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六、写作(60 分) 摩檫,既是一种物理现象,又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摩 檫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物理学家说:摩檫就是阻止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互滑动或滚动的现象。 政治学家说:摩檫就是个人或群体间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低烈度的冲突、抵触。 理学家说:没有脚与地面的摩檫,人便无法走路;没有绳子之间的摩檫,绳子便 不可能挽成结。 哲学家说:没有摩擦,社会便不会前进;没有摩擦,人们怎么能联结成为一个整 体。 文学家说:摩檫是一连串轻微的碰撞,碰撞是一次激烈的摩檫。有了摩檫与碰撞, 才会有琴声、鼓声、钟磬声,才会有世界进步的进行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题,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IC 2A 4A 7(1)古弼很详细地将事情报告给皇帝。皇帝认为古弼公心刚直,很不寻 常,都同意了他的奏事,把土地送给了老百姓。 (2)我认为侍奉君主让他狩猎不能尽兴,这是小罪。不防备意料不到的 事情,使戎寇肆意行事,这是大罪啊 8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 都是最悲切的,作者这样说是使用了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下句所写的砧声 的悲切。 9、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 衣,头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 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 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略 1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2)老旺是一个勤劳、质朴、善良、憨厚,知恩图报,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的典型的中国农民象形。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他却拿出政府补给他的其中 2000元送给学校,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用辛勤劳作支 撑自己的生活,显示了他的勤劳,看到曹老师带着孩子打材的心酸,显示了他的 善良。 (3)①“1935年的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它既点明了历史事件,又勾连 了历史与现实,使人回味无穷。 ③展示了中国农民淳朴、善良、憨厚,高 度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知恩图报的精神品质④表现出一个诚实守信的政府形 象。(答出三点即可给6分) (4)略(观点明确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8分) 12(1)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E给1分 (2)①在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出了开拓性德工作, ②他坚持调查研究,成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之一。③他历经数年完成了《中 国古建筑史》的著作迄今此书仍独树一帜。④他还用英文撰写了《图像中国建筑 史》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3)①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 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并培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人才。②梁思成认为建筑是 人类文化的综合体,建筑师应当是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他的观点深深地影 响了后学者。③他的“理工和人文结合”的教育思想改变了建筑系课程的设置, “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的教育思想影响着清华学子,使后来 的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每点2分) (4)略(明确观点给2分应从两方面来答每点给3分) 13.B 14B 15 拜读一一看②令爱一一孩子③莅临一一到④商榷一一商量 ⑤务必—一能够 18略
答案: 1C 2A 3D 4A 5C 6C 7(1)古弼很详细地将事情报告给皇帝。皇帝认为古弼公心刚直,很不寻 常,都同意了他的奏事,把土地送给了老百姓。 (2)我认为侍奉君主让他狩猎不能尽兴,这是小罪。不防备意料不到的 事情,使戎寇肆意行事,这是大罪啊。 8 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 都是最悲切的,作者这样说是使用了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下句所写的砧声 的悲切。 9、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 衣,头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 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 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10、略 11、(1)答 A 给 3 分 答 D 给 2 分 答 E 给 1 分 (2)老旺是一个勤劳、质朴、善良、憨厚,知恩图报,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的典型的中国农民象形。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他却拿出政府补给他的其中 2000 元送给学校,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用辛勤劳作支 撑自己的生活,显示了他的勤劳,看到曹老师带着孩子打材的心酸,显示了他的 善良。 (3)①“1935 年的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它既点明了历史事件,又勾连 了历史与现实,使人回味无穷。 ③展示了中国农民淳朴、善良、憨厚,高 度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知恩图报的精神品质 ④表现出一个诚实守信的政府形 象。(答出三点即可给 6 分) (4)略(观点明确答出一点给 3 分 答出两点给 8 分) 12(1)答 D 给 3 分 答 B 给 2 分 答 E 给 1 分 (2)①在上世纪 30 年代,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出了开拓性德工作。 ②他坚持调查研究,成为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之一。③他历经数年完成了《中 国古建筑史》的著作迄今此书仍独树一帜。④他还用英文撰写了《图像中国建筑 史》等。(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3)①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 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并培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人才。②梁思成认为建筑是 人类文化的综合体,建筑师应当是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他的观点深深地影 响了后学者。③他的“理工和人文结合”的教育思想改变了建筑系课程的设置, “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的教育思想影响着清华学子,使后来 的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每点 2 分) (4)略(明确观点给 2 分 应从两方面来答每点给 3 分) 13.B 14 B 15 A 16 ① 拜读——看 ② 令爱——孩子 ③ 莅临——到 ④商榷——商量 ⑤务必——能够 17.略 18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