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量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59,文件大小:1.91MB,团购合买
◆卷尺量距 ◆视距测量 ◆电磁波测距 ◆三角高程测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 学习要点 ◆卷尺量距 ◆视距测量 ◆电磁波测距 ◆三角高程测量四

第四章 距离测量 与 第 四 章 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 学 习 要 点 ◆卷尺量距 ◆视距测量 ◆电磁波测距 ◆三角高程测量

测距技术的发展 ■直接测距法 ■步测:双步 ≈1.5m ■间接测距法 步弓、尺链 光学视距测量 线尺、竹尺 皮尺、钢尺 电磁波测距

测距技术的发展 ◼ 直接测距法 ◼ 步测:双步 ≈1.5m 步弓、尺链 光学视距测量 线尺、竹尺、 皮尺、钢尺 电磁波测距 ◼ 间接测距法

距离测量概述 距离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之一: 测定地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测量的主要方法有: 钢卷尺量距主要指钢卷尺量距 视距测量利用测量仪器的视距丝测距 电磁波测距测距仪测距 角测量法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距离 角高程测量: 是间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距离测量方法概 述 距离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之一: 测定地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距离测量的主要方法有: 钢卷尺量距 主要指钢卷尺量距 视距测量 利用测量仪器的视距丝测距 电磁波测距 测距仪测距 三角测量法 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距离 距离测量概述 三角高程测量: 是间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4-1卷尺量距 般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12000~15000 主要用途:图根导线边长丈量、一般工 程的距离放样 ◆精密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110000140000 主要用途:砼、钢结构等较精密工程的 放样等

卷尺量距概 述 §4-1 卷尺量距 精密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110000140000 主要用途:砼、钢结构等较精密工程的 放样等。 一般量距方法 量距相对精度: 1200015000 主要用途:图根导线边长丈量、一般工 程的距离放样

钢尺量距的作业要求 1.一般方法量距: 直目估定线,保证量距时沿直线方向进行 平地面平整,钢尺水平 准每尺段端点标志精确 B 测钎 SAB=ne+ C为整尺段长 为余长

1.一般方法量距 钢尺量距的作业要求 1.一般方法量距: 直 目估定线,保证量距时沿直线方向进行 平 地面平整,钢尺水平 准 每尺段端点标志精确 A B 测钎       SAB=n+ 为整尺段长 为余长

直线定向 ■1、两点间定线 2、过山头定线

◼ 直线定向 ◼ 1、两点间定线 2、过山头定线

3、延长直线

3、延长直线 A C 1 B C 2 C

2.精密方法量距: 精密量距时采取的措施: 1.用检定过的钢尺 2.经纬仪定线; 3.钉尺段桩,逐段量测; 对钢尺施加固定拉力 5.对量距结果加三项改正数 尺长改正人=O4在 (4-1-8) 温度改正△D=Da(-t0)(4-1-9) 高差改正△Dn=-2D

2.精密方法量距 2.精密方法量距: 尺长改正 0 '  k Dk D   = ( ) 0 D D' t t  t =  − 2 ' 2 D h Dh = − 温度改正 高差改正 (4-1-8) (4-1-9) (4-1-4) 精密量距时采取的措施: 1.用检定过的钢尺; 2.经纬仪定线; 3.钉尺段桩,逐段量测; 4.对钢尺施加固定拉力; 5.对量距结果加三项改正数:

尺长鉴定 钢尺长度方程式 1=l0+△4+a.l(-t0) l--钢尺的名义长度 △--在标准温度下,钢尺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的差数 a--钢尺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t0-设定的标准温度 t--测量时的钢尺温度 钢是弹性体,在拉力作用下会变形(伸长) P dl E 尸--张力强度。E--弹性模量

尺长鉴定 ◼ 钢尺长度方程式 ( ) 测量时的钢尺温度 设定的标准温度 钢尺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在标准温度下,钢尺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的差数 钢尺的名义长度 − − − − − −  − − − − = +  +   − t t l l l l t t k t k 0 0 0 0 0   − −张力强度。 − −弹性模量 = P E l E P dl 钢是弹性体,在拉力作用下会变形(伸长)

简单的尺长鉴定 在平坦的地面(宜在室内,使两尺温度 同)把待检定的尺子与髙精度的标准 较而求得△ =y+y+cx(-)-(0+V¥+∞(-)) △Z=△,-△ △,=△,-△l

简单的尺长鉴定 ◼ 在平坦的地面(宜在室内,使两尺温度 相同)把待检定的尺子与高精度的标准 尺比较而求得Δ´ k ( ( ( ) l 0 l 0 t t 0 ) l 0 l 0 t t 0 ) l l l k k t = +  + − −  +  +  −  = −   l  k = k − k k l =  − l l t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9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