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笃行》 人员组成: 顾问:李青松田维贵申永强覃刚 总编辑:曾念勇王勇 责任编辑:田嘉华申强吴帅 策划:王勇申强 编辑:语文组全体成员高方银 稿件修订:王胜李康坤申强申学强陈军陈叔宝冷波 封面设计:高方银 美术编辑:申强 印刷:务川教育局印刷厂 二、办刊宗旨:品味人生、畅想生命、吐露心声、讴歌校园。 三、刊物板块:①教学相长平台②诗歌阵地③友情驿站 ④人生感悟⑤小说之窗⑥青春园地⑦创新作文 四、发刊时间: 本学期预计出版两期 第一期:投稿截止日期,10月初;发行日期,11月底。 第二期:投稿截止日期,12月底;发行日期,明年3月初。 五、稿件来源: 1、特约撰稿 2、学生投稿 3、电子信箱:duxingwczx@163.com/duxingwczx@sina,com shengiangwczx@163.com 六、发行数量:300份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1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笃行》 一、人员组成: 顾 问:李青松 田维贵 申永强 覃 刚 总 编 辑:曾念勇 王 勇 责任编辑:田嘉华 申 强 吴 帅 策 划:王 勇 申 强 编 辑:语文组全体成员 高方银 稿件修订:王 胜 李康坤 申 强 申学强 陈 军 陈叔宝 冷 波 封面设计:高方银 美术编辑:申 强 印 刷:务川教育局印刷厂 二、办刊宗旨:品味人生、畅想生命、吐露心声、讴歌校园。 三、刊物板块:①教学相长平台 ②诗歌阵地 ③友情驿站 ④人生感悟 ⑤小说之窗 ○6 青春园地 ○7 创新作文 四、发刊时间: 本学期预计出版两期: 第一期:投稿截止日期,10 月初;发行日期,11 月底。 第二期:投稿截止日期,12 月底;发行日期,明年 3 月初。 五、稿件来源: 1、特约撰稿 2、学生投稿 3、电子信箱:duxingwczx@163.com/duxingwczx@sina.com shenqiangwczx@163.com 六、发行数量:300 份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教学相长平台: (板块负责人:申强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接上期)反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 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 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 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来思考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反映了青年人中一部分人对人对己不同的道德标准。 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2、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 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 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 (二)材料作文审题类型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 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 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 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这就需要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 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如: 2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2 教学相长平台: (板块负责人:申强)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接上期)反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 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 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 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 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 1”和“材料 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 “材料 1”和“材料 2”结合起来思考。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反映了青年人中一部分人对人对己不同的道德标准。 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2、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 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 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 故。 (二)材料作文审题类型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 1 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 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 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 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这就需要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 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如: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 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 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 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 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一一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 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 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 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 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 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 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査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 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 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 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经济有关的劣行, 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 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3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 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 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 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 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 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 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 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 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 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 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 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 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 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经济有关的劣行, 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 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 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 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 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 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 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 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 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 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 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 出最佳观点 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心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 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6、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对这类“比喻类比型”材料作 文题,一定要细审材料,理解比喻义、找准类比点后,才能进入作文的构思。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 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 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茧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4 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 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5、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 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 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 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 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 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 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 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 出最佳观点。 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 /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 /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 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6、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对这类“比喻类比型”材料作 文题,一定要细审材料,理解比喻义、找准类比点后,才能进入作文的构思。 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 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 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茧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 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 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 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 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三、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景物极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 走,欣赏啊!”它劝告那些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二)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的确,对这个话题,人们总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 ②作文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例文1 慢慢走,快步走 天很蓝,海很清澈,而他在赶路。他的终点还很远,想停歇,却别无选择,他只能一直 走,为了执着,顾不得奔走的狼狈,更无暇留意身边的风景一一他期待太阳能远一些,海风 小一些,就让他安静地继续奔忙 他终于到了下一个驿站,疲惫、压抑,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感受着片刻的闲适 很快他又要上路 宁静中,他闻到了海风送来的潮湿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丝丝的清凉让他惬意极了 远处传来渔夫满载而归的歌声,海鸟的啼鸣和着波涛,壮美而又悠扬。他看到的是一副风景 画,听到的则是绝美的交响乐一一原来路途中有这么多风景!他感叹到。 待他再次上路时变轻松多了,他感谢阳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把一切染得金黄:他感谢海 风送来了幸福的音调。在快乐的饱览中,他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山谷。“慢慢走,欣赏啊!” 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是啊!路途中有太多的坎坷,但不要被它们遮住心灵的望眼,用心灵去 旅行,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要将美好遗失 还要上路吗?是的。饱览了幽幽的林阴,潺潺的流水,聆听了飞鸟欢呼雀跃和鹰击长空 时划破苍穹的叫声。他把白帘般的瀑布挂在心里,连绵的山留在脑海中,收拾好行装,再 次上路。他何尝不想留下,而他是执着的,他的目标在更远、更壮丽的地方,而不是为眼前 的风景驻足。 斜晖中又见他赶路的身影。体会着路途中的风景,心儿向往着远方,他是快乐的 是的,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有人很累有人却很快乐,为何?在于追逐梦想的心情 抱怨、咒骂,困阻只会使人疲惫不堪,有一天他也许会被压倒在地,绝望中,他是否看到同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5 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 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 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 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 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三、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 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景物极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 走,欣赏啊!”它劝告那些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二)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的确,对这个话题,人们总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 ②作文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1 慢慢走,快步走 天很蓝,海很清澈,而他在赶路。他的终点还很远,想停歇,却别无选择,他只能一直 走,为了执着,顾不得奔走的狼狈,更无暇留意身边的风景——他期待太阳能远一些,海风 小一些,就让他安静地继续奔忙。 他终于到了下一个驿站,疲惫、压抑,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感受着片刻的闲适—— 很快他又要上路。 宁静中,他闻到了海风送来的潮湿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丝丝的清凉让他惬意极了。 远处传来渔夫满载而归的歌声,海鸟的啼鸣和着波涛,壮美而又悠扬。他看到的是一副风景 画,听到的则是绝美的交响乐——原来路途中有这么多风景!他感叹到。 待他再次上路时变轻松多了,他感谢阳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把一切染得金黄;他感谢海 风送来了幸福的音调。在快乐的饱览中,他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山谷。“慢慢走,欣赏啊!” 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是啊!路途中有太多的坎坷,但不要被它们遮住心灵的望眼,用心灵去 旅行,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要将美好遗失。 还要上路吗?是的。饱览了幽幽的林阴,潺潺的流水,聆听了飞鸟欢呼雀跃和鹰击长空 时划破苍穹的叫声。他把白帘般的瀑布挂在心里,连绵的山留在脑海中,收拾好行装,再一 次上路。他何尝不想留下,而他是执着的,他的目标在更远、更壮丽的地方,而不是为眼前 的风景驻足。 斜晖中又见他赶路的身影。体会着路途中的风景,心儿向往着远方,他是快乐的。 是的,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有人很累有人却很快乐,为何?在于追逐梦想的心情。 抱怨、咒骂,困阻只会使人疲惫不堪,有一天他也许会被压倒在地,绝望中,他是否看到同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行的人,歌声载道,继续奔向远方—一因为他们感激生命的一切给予,纵使受挫也依然安详 因为他们能发现美,他们心中的天空永远的晴朗 不沉溺于所拥有的,才会创造出更深微的世界。面对风景,有人驻足;有人则将其当作 新的起点——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面对成功,有志者毅然选择了更高点,鸿鹄之志在乎 千里之外,他们一生的风景都在路上 慢慢走,留心路旁的风景! 加快脚步,收获更多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用人物赶路过程中既有不懈目标追求,又能懂得欣赏路 边的鸟语花香,从中获得力量,减轻路途中的疲劳来形象化的阐述材料所揭示的主旨。 例文2 一路花香 旅人艰难地跋涉于华山绝险的小径,惊奇地发现几个维护道路的工人伏在道旁岌岌可危 的地方挖坑,撒种。问之,答曰:“我们在这里种花,希望每个攀峰的人能够看看花,闻闻 花香。”旅人心头着实为之一震。他抬起疲惫的头,惊奇地发现在这苍茫雄浑的大山里,只 有这道旁有着小花星星点点,蝶舞莺飞,生机勃勃。伴着一路的花香,旅人的脚步顿时轻快 起来 攀登的人们,都是勇敢而坚忍的,但他们往往只明白“无限风光在险峰”,只享受“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忽略了沿途风景的美好。与其把攀登当作苦役,何如边 听着流水蝉鸣,边看着蝶舞莺飞,边闻着一路花香行进呢?不仅要追求,还要享受追求的过 程,这才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不断行进的意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每个人生来都被赋予神圣的使命,我们的先人,也使我们流 淌着为生命之辉煌而拼搏的血液。航过浩瀚的生命之岸,我们应该自豪地告诉世界,我追求 过,我奋斗过,我对人生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人生。 但是生命又很短暂。我们走入生活,为未来而拼搏,以为前方有一个莫大的幸福在等着 自己,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幸福就在点点滴滴流逝的时光中,而自己却没有留意,没 有珍惜。假使不那么匆匆,而是享受沿途的风景,体味过程中的点滴,那么即使没有达成预 先的目标,我们也不会懊悔,因为路途中收集的点滴已经充实了人生。 曾经有一个圆,它失落了一角,变得残缺,它便磕磕绊绊地踏上寻找一角的征途。他唱 着歌,一路上和向日葵聊天,和蟋蟀合唱,和鼹鼠共眠,很快活。有一天,他欣喜地找到了 自己的一角,可是发现自己跑得太快,向日葵、蟋蟀和鼹鼠在他眼前闪过久不见了。于是圆 轻轻地放下了那一角,重新上路,唱着“我要找寻失落的一角”。 在追求中享受过程,当我们回首的时候,会发现一路上全是快乐的点滴,这都是美好的 回忆,是珍藏一生的财富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6 行的人,歌声载道,继续奔向远方——因为他们感激生命的一切给予,纵使受挫也依然安详, 因为他们能发现美,他们心中的天空永远的晴朗。 不沉溺于所拥有的,才会创造出更深微的世界。面对风景,有人驻足;有人则将其当作 新的起点——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面对成功,有志者毅然选择了更高点,鸿鹄之志在乎 千里之外,他们一生的风景都在路上。 慢慢走,留心路旁的风景! 加快脚步,收获更多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用人物赶路过程中既有不懈目标追求,又能懂得欣赏路 边的鸟语花香,从中获得力量,减轻路途中的疲劳来形象化的阐述材料所揭示的主旨。 例文 2 一路花香 旅人艰难地跋涉于华山绝险的小径,惊奇地发现几个维护道路的工人伏在道旁岌岌可危 的地方挖坑,撒种。问之,答曰:“我们在这里种花,希望每个攀峰的人能够看看花,闻闻 花香。”旅人心头着实为之一震。他抬起疲惫的头,惊奇地发现在这苍茫雄浑的大山里,只 有这道旁有着小花星星点点,蝶舞莺飞,生机勃勃。伴着一路的花香,旅人的脚步顿时轻快 起来。 攀登的人们,都是勇敢而坚忍的,但他们往往只明白“无限风光在险峰”,只享受“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忽略了沿途风景的美好。与其把攀登当作苦役,何如边 听着流水蝉鸣,边看着蝶舞莺飞,边闻着一路花香行进呢?不仅要追求,还要享受追求的过 程,这才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不断行进的意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每个人生来都被赋予神圣的使命,我们的先人,也使我们流 淌着为生命之辉煌而拼搏的血液。航过浩瀚的生命之岸,我们应该自豪地告诉世界,我追求 过,我奋斗过,我对人生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人生。 但是生命又很短暂。我们走入生活,为未来而拼搏,以为前方有一个莫大的幸福在等着 自己,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幸福就在点点滴滴流逝的时光中,而自己却没有留意,没 有珍惜。假使不那么匆匆,而是享受沿途的风景,体味过程中的点滴,那么即使没有达成预 先的目标,我们也不会懊悔,因为路途中收集的点滴已经充实了人生。 曾经有一个圆,它失落了一角,变得残缺,它便磕磕绊绊地踏上寻找一角的征途。他唱 着歌,一路上和向日葵聊天,和蟋蟀合唱,和鼹鼠共眠,很快活。有一天,他欣喜地找到了 自己的一角,可是发现自己跑得太快,向日葵、蟋蟀和鼹鼠在他眼前闪过久不见了。于是圆 轻轻地放下了那一角,重新上路,唱着“我要找寻失落的一角”。 在追求中享受过程,当我们回首的时候,会发现一路上全是快乐的点滴,这都是美好的 回忆,是珍藏一生的财富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聆听寂静山林,仰望蓝色天际,俯瞰日光海岸,走过琉璃湖畔,找寻心中的梦花园 简评: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文笔流畅,说理分析比较到位,在全面理解分析两则材料 的基础上,又能突出“慢行欣赏”的方面。 四、过关演练 1、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 怀疑西瓜是假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一一据报道, 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沦文。 【提示】本题其实是要求我们谈“如何面对新生事物”。所以作文立意可以是“善待另 类”“坦然地接受新事物”“一切都有可能”之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问一个智者:我该带些什么上路?智者没有 言语,而是拿起一个空杯子,往里边倒水,直到水溢了,他仍不停地往里倒。这时,青年连 忙提醒智者: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个空杯子、让他带着上路。青年诧 异地问为什么。智者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汲取各种养 分、滋养我们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东西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 得半点水进入,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青年听了,若有所悟。他没有带大多的东西,便 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上这则故事所含的思想,对我们求学、处事、做人以及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 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是难以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人和人本来 并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呢?主要在于,前者总是 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最终固步自封,自己淘汰了自 己。人生如旅行,每一个即将上路的青年,一定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个 “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各种有益身心的营养,并在它 们的滋养下成为栋梁之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 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 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示】本题可以论述解决问题要看实质,抓关键,顺应规律,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好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7 聆听寂静山林,仰望蓝色天际,俯瞰日光海岸,走过琉璃湖畔,找寻心中的梦花园。 简评: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文笔流畅,说理分析比较到位,在全面理解分析两则材料 的基础上,又能突出“慢行欣赏”的方面。 四、 过关演练 1、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 怀疑西瓜是假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 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沦文。 【提示】本题其实是要求我们谈“如何面对新生事物”。所以作文立意可以是“善待另 类”“坦然地接受新事物”“一切都有可能”之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问一个智者:我该带些什么上路?智者没有 言语,而是拿起一个空杯子,往里边倒水,直到水溢了,他仍不停地往里倒。这时,青年连 忙提醒智者: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个空杯子、让他带着上路。青年诧 异地问为什么。智者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而旅行的过程,就是汲取各种养 分、滋养我们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东西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 得半点水进入,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青年听了,若有所悟。他没有带大多的东西,便 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以上这则故事所含的思想,对我们求学、处事、做人以及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 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提示】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是难以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人和人本来 并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呢?主要在于,前者总是 “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最终固步自封,自己淘汰了自 己。人生如旅行,每一个即将上路的青年,一定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个 “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汲取各种有益身心的营养,并在它 们的滋养下成为栋梁之才。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 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 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提示】本题可以论述解决问题要看实质,抓关键,顺应规律,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好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办法,否则只能是蛮干。可以从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只有把握他人内心情感的脉络,才 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可以作思辨性的联想:不能全盘否定“铁棒”,它也想开锁, 只是采用的方式不正确,可见解决问题应追求合理的途径:“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但一把 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对错了锁,同样打不开一一生活中老师用各种方法做思想工作,但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好“钥匙”(或者说好方法)往往只有一把 感恩教育素材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是极易天折的:当我们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时,我们也 极易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能强健而正直的生活着,我们应该对那些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用关 爱扶持我们的人,用智慧启迪我们的人,用美德陶冶我们的人,用真情沐浴我们的人,心存 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 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要心怀感念 并应该从内心自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感恩是道德养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一种道 德自觉。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厚爱中成长,我们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你有 没有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希望我们能从活动中找到答案!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是家庭的宝贝,我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 自己,没有他人。平时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会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需要付出、 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班集体中,怀着一颗 感恩的心,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同学爱集体。大爱无边!拥有一 颗感恩的心,不仅仅是感谢爱过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以同样的 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回报生活和社会 在学习中,在生活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一定都需要别人帮助。“人心齐 泰山移”。我们为何不能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别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们帮助别人,需要我 们感激帮助我们的人!你在感激别人的时候,把这种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吧,用 颗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多好啊!我们回报帮助我们的人,我想还可以把这种感恩 的心用在别的地方不使我们的光阴虚度,来回报关心我们的人 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 乐。而那些不会感恩的人,血是凉的,心是冷的,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这样的人 如果多了,社会就会变成冷酷而毫无希望的沙漠。我们鄙视他们,不屑与他们为伍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有“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8 办法,否则只能是蛮干。可以从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只有把握他人内心情感的脉络,才 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可以作思辨性的联想:不能全盘否定“铁棒”,它也想开锁, 只是采用的方式不正确,可见解决问题应追求合理的途径;“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但一把 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对错了锁,同样打不开——生活中老师用各种方法做思想工作,但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好“钥匙”(或者说好方法)往往只有一把。 感恩教育素材: 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是极易夭折的;当我们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时,我们也 极易误入歧途。今天,我们能强健而正直的生活着,我们应该对那些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用关 爱扶持我们的人,用智慧启迪我们的人,用美德陶冶我们的人,用真情沐浴我们的人,心存 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种朗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 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要心怀感念, 并应该从内心自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感恩是道德养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一种道 德自觉。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厚爱中成长,我们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你有 没有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希望我们能从活动中找到答案!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是家庭的宝贝,我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 自己,没有他人。平时同学之间的相处,学会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需要付出、 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种牺牲。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在班集体中,怀着一颗 感恩的心,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爱同学爱集体。大爱无边!拥有一 颗感恩的心,不仅仅是感谢爱过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以同样的 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回报生活和社会。 在学习中,在生活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一定都需要别人帮助。“人心齐, 泰山移”。我们为何不能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别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们帮助别人,需要我 们感激帮助我们的人!你在感激别人的时候,把这种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吧,用 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多好啊!我们回报帮助我们的人,我想还可以把这种感恩 的心用在别的地方不使我们的光阴虚度,来回报关心我们的人。 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 乐。而那些不会感恩的人,血是凉的,心是冷的,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这样的人 如果多了,社会就会变成冷酷而毫无希望的沙漠。我们鄙视他们,不屑与他们为伍。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有“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 让,也包含着感恩情结。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蒙昧和野蛮,远离了茹毛 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我们不必去捕鱼狩猎,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我们不必去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 服。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同辈,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与冷漠;多一份感激, 就少一份苛刻与虚荣: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对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 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 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 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 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 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让我们学习感恩,让这束阳光也照耀我们大家的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继续前行 1我从遥远的家里赶来 不能用语言表白的感恩 就是为了让孩子吃一口可口的饭菜 就用我们的誓词和行动来证明 我可以在校门口苦苦的等待 3从来没想过家里的收入 就是为了不打扰孩子读书的宁静 很少珍惜手头的零花钱 我不想放下手提的饭菜衣物 直到今天即将高考方才长大 就是怕沾附了地面的灰尘 看似简单的生活背后 我虽然没有机会再走入课堂 隐藏了父母多少的 可我打心里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 汗水辛酸 2沉甸甸的包 4总有一种眼神 殷切切的心 让我们伏案苦读 爬满老茧的手 总有一份责任 提来一家人的牵挂 承担在我们柔弱的肩头 那已经慢慢衰老的背影 总有一种感动 正承担着我们的今天未来 让我们泪水盈眶 亲爱的爹娘 总有一种力量 滚烫的亲情 让我们继续前行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9 的说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故事。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 让,也包含着感恩情结。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曾经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蒙昧和野蛮,远离了茹毛 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我们不必去捕鱼狩猎,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我们不必去采桑织布,却能享受到锦衣华 服。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同辈,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与冷漠;多一份感激, 就少一份苛刻与虚荣;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对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 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 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 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 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 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让我们学习感恩,让这束阳光也照耀我们大家的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继续前行 1.我从遥远的家里赶来 就是为了让孩子吃一口可口的饭菜 我可以在校门口苦苦的等待 就是为了不打扰孩子读书的宁静 我不想放下手提的饭菜衣物 就是怕沾附了地面的灰尘 我虽然没有机会再走入课堂 可我打心里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 2.沉甸甸的包 殷切切的心 爬满老茧的手 提来一家人的牵挂 那已经慢慢衰老的背影 正承担着我们的今天未来 亲爱的爹娘 滚烫的亲情 不能用语言表白的感恩 就用我们的誓词和行动来证明 3.从来没想过家里的收入 很少珍惜手头的零花钱 直到今天即将高考方才长大 看似简单的生活背后 隐藏了父母多少的 汗水辛酸 4.总有一种眼神 让我们伏案苦读 总有一份责任 承担在我们柔弱的肩头 总有一种感动 让我们泪水盈眶 总有一种力量 让我们继续前行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年第3期(总第三期)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理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养育自己的 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培养自己的老师,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这个社会。但是,在 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却有不少的同学不知道去感恩,下面我校一名学生考上大学之后给她 的老师的一封信,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应该有所感触,也希望同学们向她学习,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中知道感恩,懂得感恩,实践感恩。 尊敬的罗教师: 你好! 好久没有跟您联系了,我感到很歉疚。提笔之前预祝您“十一”愉快。新学年开始了, 您一定很忙吧。在工作的同时,您可要保重身体啊! 我是徐金容,曾经受过您很多恩的学生,也是一个令您非常失望的学生。去年我高考 落榜了,我一直感到很内疚,我觉得我没脸再面对您。那段时间,我很痛苦,一方面是落榜 了,一方面是对您心怀感激却不敢说 回想起我上高中,我见到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您。当时,我就感到很亲切。感到您很和 蔼,很平易近人,后来,经过三年的相处,您的确是那样的一位好老师。而且,您很理解学 生,很关心学生,我感到很庆幸能成为您的学生,可是,学生并没有给您带来荣耀,而是给 您带来了很多麻烦。 您知道吗?我每年上学最烦恼的事就报名。每当报名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很沉重,那 时,我多么希望我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怀揣着爸妈给的钱高兴地去报名。可是,我不能,每次 报名,都是您先问我,每次报名,都是您帮忙。每次我都难以启齿,每次都是您的理解,您 的关心让我顺利地报名,每次我在心底对您说了千万声“谢谢”每次我都下定决心要努力学 习,可最后,还是让您失望了,我又怎么能无愧地面对您,面对每一位老师呢? 后来,我复读了,复读时除了学习外,就是逃避,我逃避现实,或许您认为我是一个 忘恩负义、不尊师重道的学生。的确,有时我自己也这么认为,但是,老师,我真的没忘记 您的恩情,虽然我不善言辞,我的心里是铭记的。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回报您。我除了要努力 学习,我什么也没有回想这一路走来。我记不清受了别人多少恩惠。每当受一次恩惠,我感 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份。因为我不能自受别人的恩。我拿什么还。作为一名学生的我除了 学习就是学习,其他的别无选择。 现在,我考上了贵大,虽然不怎么样,但总算给自己和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人一 个交待,自己的心里好受了很多。但我还得努力,人生没有心头,更何况我还欠了那么多恩 情呢! 罗老师,请您原谅我的不是,不管我做得怎样,我都应该常跟您联系,常问候您的。 其实,我真的非常非常地感谢您,感谢您的栽培,感谢您的很多帮忙。但是,学生不才,没
务川中学校园文学刊物 《笃行》 2008 年第 3 期(总第三期) 10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理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养育自己的 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培养自己的老师,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这个社会。但是,在 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却有不少的同学不知道去感恩,下面我校一名学生考上大学之后给她 的老师的一封信,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应该有所感触,也希望同学们向她学习,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中知道感恩,懂得感恩,实践感恩。 尊敬的罗教师: 你好! 好久没有跟您联系了,我感到很歉疚。提笔之前预祝您“十一”愉快。新学年开始了, 您一定很忙吧。在工作的同时,您可要保重身体啊! 我是徐金容,曾经受过您很多恩的学生,也是一个令您非常失望的学生。去年我高考 落榜了,我一直感到很内疚,我觉得我没脸再面对您。那段时间,我很痛苦,一方面是落榜 了,一方面是对您心怀感激却不敢说。 回想起我上高中,我见到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您。当时,我就感到很亲切。感到您很和 蔼,很平易近人,后来,经过三年的相处,您的确是那样的一位好老师。而且,您很理解学 生,很关心学生,我感到很庆幸能成为您的学生,可是,学生并没有给您带来荣耀,而是给 您带来了很多麻烦。 您知道吗?我每年上学最烦恼的事就报名。每当报名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很沉重,那 时,我多么希望我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怀揣着爸妈给的钱高兴地去报名。可是,我不能,每次 报名,都是您先问我,每次报名,都是您帮忙。每次我都难以启齿,每次都是您的理解,您 的关心让我顺利地报名,每次我在心底对您说了千万声“谢谢”每次我都下定决心要努力学 习,可最后,还是让您失望了,我又怎么能无愧地面对您,面对每一位老师呢? 后来,我复读了,复读时除了学习外,就是逃避,我逃避现实,或许您认为我是一个 忘恩负义、不尊师重道的学生。的确,有时我自己也这么认为,但是,老师,我真的没忘记 您的恩情,虽然我不善言辞,我的心里是铭记的。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回报您。我除了要努力 学习,我什么也没有回想这一路走来。我记不清受了别人多少恩惠。每当受一次恩惠,我感 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份。因为我不能自受别人的恩。我拿什么还。作为一名学生的我除了 学习就是学习,其他的别无选择。 现在,我考上了贵大,虽然不怎么样,但总算给自己和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人一 个交待,自己的心里好受了很多。但我还得努力,人生没有心头,更何况我还欠了那么多恩 情呢! 罗老师,请您原谅我的不是,不管我做得怎样,我都应该常跟您联系,常问候您的。 其实,我真的非常非常地感谢您,感谢您的栽培,感谢您的很多帮忙。但是,学生不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