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应用专题 朝阳区 、基础。运用(共14分) “人无信不立。”“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系列 综合实践活动。 1.甲图是对“信”字的解说。(注《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本义是 语言真实。后引中为诚实有信用。)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 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2分) A.讲信修睦B.将信将疑C.信手拈来D.杳无音信 《说文解字》:“信,诚也 从人,从言。会意,”本义是语 言真实,后引中为诚实有信用 2.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 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1)-(2)题。(共4分) 处:必 (1)这两幅作品属于 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 笔的“)(撇)” 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2分) (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 语段,完成(1)-(2)题。(共6分 ①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ao) ②提起来让人(shu) 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③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 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④“江南药 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额。⑤不
1 基础应用专题 朝阳区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人无信不立。”“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五月,学校围绕“信”开展了系列 综合实践活动。 1.甲图是对“信”字的解说。(注《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本义是 语言真实。后引中为诚实有信用。)字源组的同学从“信”的字源出发,了解“信”的传统 内涵,探究“信”的现代意义。下列词语中“信”的意思表示诚实有信用的一项是(2 分) A. 讲信修睦 B.将信将疑 C.信手拈来 D.杳无音信 2. 书法组的同学搜集到启功先生的两幅书法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言必信”和“行必果”。 请你欣赏这两幅作品,完成(1)-(2)题。(共 4 分) (1)这两幅作品属于 书(字体)。从两幅作品中“必”字第 笔的“) (撇)” 的变化,可以看出启功先生书法“随心而出”的特点。(2 分) (2)下面是对这两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字形点画活泼,字字断开,干净洒脱。 B.刚劲中含娟秀,严谨中有生动,清隽儒雅。 C.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D.作品内容强调“信”,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调研组的同学们走进“老字号”,挖掘其百年不衰的原因,整理出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 语段,完成(1)-(2)题。(共 6 分) ①视信誉为生命,用心血镌刻承诺,是许多“老字号”历千百年而基业长青的(ào)_ 秘。 ②提起来让人(shù) _ 大拇指的过硬质量,就是“信”之所在。③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 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坚持诚信敬业。④“江南药 王”胡庆余堂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至今悬挂着“妙手回春”的匾 额。⑤不
只“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抢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⑥归根 到底,皆在于一个“信”字。⑦“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⑧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 展壮大的根本。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奥树 奧竖C.懊竖D.懊树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4分) 4.《西游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神仙能呼风唤雨,妖精 能幻化人形..《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 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横线处填写词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 ① 书写取经故事,浪漫奇幻 凡尔纳探索② 神秘斑斓。 1.答案:A(评分标准:2分) 2.(1)答案:行四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2)答案:C(评分标准:2分) 3.(1)答案:B(评分标准:2分) (2)序号:答案:④⑧ 修改:答案示例:第④句:匾额内容改为“真不二价”。 第⑧句:删去“能否” 标准:共4分。找出两个病句2分,修改21分) 4.答案:①吴承恩②海底世界(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大兴区 、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 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①学习书法先从 开始,再学习 最后是 而欣赏书法作品, 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幅优查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 “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 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髙、中、 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髙尤、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 音色和谐的美 ③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 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 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 《兰亭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 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 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 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 只“老字号”这样,海尔初创时期,张瑞敏抢起大锤砸冰箱的故事,亦令人津津乐道。⑥归根 到底,皆在于一个“信”字。⑦“信”之珍重,一如眼睛和生命。⑧能否诚实守信,是企业发 展壮大的根本。 (1)根据拼音依次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奥 树 B.奥 竖 C.懊 竖 D.懊 树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写出序号,并修改。(4 分) 答: 4.《西游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神仙能呼风唤雨,妖精 能幻化人形...《海底两万里》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 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横线处填写词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2 分) ①__ 书写取经故事,浪漫奇幻; 凡尔纳探索 ②__ ,神秘斑斓。 1. 答案:A(评分标准:2 分) 2.(1)答案:行 四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2)答案: C(评分标准:2 分) 3.(1)答案:B(评分标准:2 分) (2)序号:答案:④⑧ 修改:答案示例:第④句:匾额内容改为“真不二价”。 第⑧句:删去“能否” 标准:共 4 分。找出两个病句 2 分,修改 21 分) 4.答案:①吴承恩②海底世界(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大兴区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书法欣赏”,以下 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 1 ~5 题。 ① 学习书法先从 _______ 开始,再学习_______,最后是_______。而欣赏书法作品, 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 ② 一幅优查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 “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 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 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尤、优美,不仅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 了音色和谐的美。 ③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 墨韵的变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以至用笔的轻重(ji) 徐,配以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 《兰亭序》,章法布局上下承接、疏密有致;结构强调欹正开合,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 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甲】点画注重提按顿挫,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 能寓刚健于优美。全篇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反之,过于工整【乙】齐平而无变化,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以 及一些或过于拘塞或过于疏散的章法,就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疏散san 轻重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B.疏散san 轻重疾徐“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疏散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丿(撇)” D.疏散sdn轻重急徐“秀”的最后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分) 句子修改 4.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5.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诠金 《寒食传》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 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分) 击明 少A 寒 答:上联 下联: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3 A. 疏散 sǎ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𠄎 (横折折折钩)” B. 疏散 sǎ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撇)” C. 疏散 sàn 轻重疾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 丿 (撇)” D. 疏散 sàn 轻重急徐 “秀”的最后一笔是“𠄎 (横折折折钩)” 2.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整体布局 结构 基本笔画 B.章法布局 基本点画 结构 C.基本笔画 整体布局 结体 D.基本点画 结体 章法布局 3. 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里,有一处语言表述不恰当 ...,请找出来加以改正。(2 分) 句子修改: ___________ 4. 请在材料中的【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 分) 5.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苏轼的《寒食帖》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点画线条,粗细不一,浓淡相宜。 B.结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参差错落。 C.章法布局疏密有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 D.行文跌宕起伏,缠绵相连,满纸如云烟缭绕。 6.在“书法临摹”小组里,有位同学在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对联时,不慎将下面两副对联 的顺序打乱了,请你帮他理清其中任意一副 ....对联的顺序。(只填序号)(2 分) 答:上联: 下联: 7.在“书法创作”小组里,同学们对《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的七绝诗产生了兴趣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 说明理由。(2分)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基础·运用(共14分) 1.C(2分) 2.D(2分) 3.“不仅失去了旋律”中“不仅”改为“但(是)”(2分) 4.【甲】:【乙】、(2分) 5.D(2分) 6.CA或DB(2分) 7.答案示例:行书,宋江的诗是他被刺配江州、醉酒后一气呵成的,是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 之作。行书运笔节奏较快,自由灵活,适合反映宋江当时的那种豪气干云的内心世界。(2分) 东城区 基础·运用(共15分) 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同学 们为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chan发。 创作者借助音乐,把古典诗词精准地嵌入当代语境时,古典诗词便不难与现代人的情感与心 灵发生深深的共鸣与碰撞。 事实上,旧词新唱一直是经典传承的一条蹊径。只有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转化 为“现在进行时”,经典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少古典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成为学堂乐歌,对中小学生起到了音乐启蒙的重 要作用:有的因慷慨激昂,契合抗日救亡的时代主旋律而被传唱一时。改革开放后,以王立 平谱曲的《红楼梦》系列歌曲、谷建芬谱曲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滚滚长 江东逝水》等作品又让古典诗词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流行音乐的peng勃发展,除了“旧 词谱新曲”的方式,另一种“化词入乐”的创作手法更被广泛应用。今人以古诗词名篇的题 目、诗句为基础,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古典诗词,让听众在欣 赏优美音乐的同时,也悄然走近了古诗词 1.(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乐(1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竖 B.乐(1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竖 C.乐(yu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提 D.乐(yue)应(ying)“转”字第四笔是提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2分)
4 请你根据诗意和阅读体验,想象一下宋江当时用的是哪一种书体题写的这首诗,并简要 说明理由。(2 分) 诗文如下: 心在山东身在吴①,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注:①宋江家在山东郓城,被发配至江州,江州属吴地。 答: __________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1. C(2 分) 2. D(2 分) 3. “不仅失去了旋律”中“不仅”改为“但(是)”(2 分) 4.【甲】 ; 【乙】 、(2 分) 5. D(2 分) 6. C A 或 D B(2 分) 7. 答案示例:行书,宋江的诗是他被刺配江州、醉酒后一气呵成的,是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 之作。行书运笔节奏较快,自由灵活,适合反映宋江当时的那种豪气干云的内心世界。(2分) 东城区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2018 年新年伊始,一档演绎经典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走进公众视野。同学 们为此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5 题。 在这个舞台上,既有“旧词新曲”的重新诠释,也有“化词入乐”的创造性 chǎn 发。 创作者借助音乐,把古典诗词精准地嵌入当代语境时,古典诗词便不难与现代人的情感与心 灵发生深深的共鸣与碰撞。 事实上,旧词新唱一直是经典传承的一条蹊径。只有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转化 为“现在进行时”,经典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少古典诗词名作都曾被谱以新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的成为学堂乐.歌,对中小学生起到了音乐启蒙的重 要作用;有的因慷慨激昂,契合抗日救亡的时代主旋律而被传唱一时。改革开放后,以王立 平谱曲的《红楼梦》系列歌曲、谷建芬谱曲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临江仙·滚滚长 江东逝水》等作品又让古典诗词焕发了新的生机。随着流行音乐的 péng 勃发展,除了“旧 词谱新曲”的方式,另一种“化词入乐”的创作手法更被广泛应.用。今人以古诗词名篇的题 目、诗句为基础,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诠释古典诗词,让听众在欣 赏优美音乐的同时,也悄然走近了古诗词。 1.(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乐(l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B.乐(l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竖 C .乐(yuè) 应(yì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D. 乐(yuè) 应(yīng) “转”字第四笔是提 (2)请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纸的田字格内。(2 分)
2.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 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 (1)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 (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C.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 ②港台节目主持人 (2)如果你被邀请成为鉴赏团的成员,请仿照以上句子,也为自己设计一句符合身份的“出 场宣言”。(2分) 3.伴随节目的播出,两个人的名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是93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 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陈涌海教授。教了60多年数学的潘老师,心中有一个火热的诗歌梦, 他会用诗词歌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在他眼中,诗词与数学就如同一对双胞胎: 甲] 。研究量子力学的陈涌海教授,拿起吉他表演时,一下子就把诗仙《将 进酒》原作里波澜壮阔的场面给带出来了。都说科学是人类的未来,传统只是代表过去,陈 教授却用他的举动告诉我们:[乙] (1)“诗仙”是指: (1分) (2)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甲][乙]处(填写序号即可)。(2分) A.能够看到多远的历史,你才能够抵达多远的未来 B.他们从事着看似与文艺不沾边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因为诗歌与音乐而丰富。 C.一个是表达客观世界的规律,一个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很多网友在观看节目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这档节目让自己在悄无声息间,被 传统诗词的美所震撼。以《别君叹》为例,当留存八百多年的南宋古琴和着歌者的吟唱响起 时,观众仿若回到了古时,送君千里,思绪悠悠。 一千两百年前,当交通全靠马,通信全靠信件的时候,要送别自己的朋友,就是此去 别,相见遥遥无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将离情放在了酒和诗里 一千两百年后,虽然有了飞机、高铁和网络,离别之情仍能触动每个人。曹轩宾这样唱 道:“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这是新加的词,也勾画出了千年绵延的离别 千年变换,变的是物,不变的是情 注:①《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楚国两首高雅的乐曲,现泛指高雅深奥的艺术
5 2.节目邀请了知名歌手音乐人、港台节目主持人、文学院教授、文化名人兼作曲家作为鉴赏 团成员,他们依次登台亮相。 (1)请你根据以下“出场宣言”,分别找出与说话者身份搭配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序号)。 (2 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光千年,距离万里,诗与歌让同文同种的我们用心交流。 C.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用曾经的盛世文化去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次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碰撞! ①知名歌手音乐人_______ ②港台节目主持人_______ (2)如果你被邀请成为鉴赏团的成员,请仿照以上句子,也为自己设计一句符合身份 ....的“出 场宣言”。(2 分) 答: 3. 伴随节目的播出,两个人的名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是 93 岁高龄的潘鼎坤教授, 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陈涌海教授。教了 60 多年数学的潘老师,心中有一个火热的诗歌梦, 他会用诗词歌赋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原理。在他眼中,诗词与数学就如同一对双胞胎: [甲] 。研究量子力学的陈涌海教授,拿起吉他表演时,一下子就把诗仙 《将 进酒》原作里波澜壮阔的场面给带出来了。都说科学是人类的未来,传统只是代表过去,陈 教授却用他的举动告诉我们:[乙] 。 (1)“诗仙”是指: (1 分) (2)从下面句子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甲][乙]处(填写序号即可)。(2 分) A.能够看到多远的历史,你才能够抵达多远的未来。 B.他们从事着看似与文艺不沾边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因为诗歌与音乐而丰富。 C.一个是表达客观世界的规律,一个是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很多网友在观看节目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这档节目让自己在悄无声息间,被 传统诗词的美所震撼。以《别君叹》为例,当留存八百多年的南宋古琴和着歌者的吟唱响起 时,观众仿若回到了古时,送君千里,思绪悠悠。 一千两百年前,当交通全靠马,通信全靠信件的时候,要送别自己的朋友,就是此去一 别,相见遥遥无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将离情放在了酒和诗里。 一千两百年后,虽然有了飞机、高铁和网络,离别之情仍能触动每个人。曹轩宾这样唱 道:“低吟白雪逢阳春 ..... ①,送君别去无知音。”这是新加的词,也勾画出了千年绵延的离别。 千年变换,变的是物,不变的是情。 注:①《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楚国两首高雅的乐曲,现泛指高雅深奥的艺术。 答:
5.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 这一题目的理解。(2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答 基础·运用(共15分) 1(1)C(2分)(2)阐蓬(一个1分,共2分) 2(1)①D②B(一个1分,共2分) (2)答案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2分) 3(1)李白(1分) (2)[甲]C[乙]A(一个1分,共2分) 4形容知音相遇难得。(2分) 5表示用吟咏、歌唱的形式表现经典:谐音“永”寓意传统文化永远流传。(2分 房山区 基础·运用(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4分)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 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 随之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3天的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 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 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 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 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淸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 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 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 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 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2分) 答:(1)应将第①段中 改为 (2)应将第②段中的“”改为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2分)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消逝消亡B.消失消亡 6
6 5.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 这一题目的理解。(2 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答: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1(1)C(2 分) (2)阐 蓬(一个 1 分,共 2 分) 2(1)①D ②B(一个 1 分,共 2 分) (2)答案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2 分) 3(1)李白(1 分) (2)[甲]C [乙]A(一个 1 分,共 2 分) 4 形容知音相遇难得。(2 分) 5 表示用吟咏、歌唱的形式表现经典;谐音“永”寓意传统文化永远流传。(2 分) 房山区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 题。(4 分)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 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 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 随之 。”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 3 天的 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 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 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 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 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清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 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 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 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 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 (2 分) 答:(1)应将第①段中_____改为____。 (2)应将第②段中的“__”改为“___”。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2 分)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消逝 消亡 B.消失 消亡
C.消失消散D.消逝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 (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7题。(11分)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 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 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e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2007年成立文 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11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 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 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18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 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 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 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 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i)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 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 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 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 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 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 于此 3.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承载(2ai)“义”笔顺:>义 B.承载(261)“义”笔顺:又文 C.承载(zai)“义”笔顺: D.承载(zd1)“义”笔顺:又义 4.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2 分) A.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5.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 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2分)
7 C.消失 消散 D.消逝 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__________________(1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3—7 题。(11 分)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 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 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ě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 2007 年成立文 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 11 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 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 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 18 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一 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 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 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 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ǐ)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 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 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 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 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 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 于此。 3. 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承载 (zài) “义”笔顺: B.承载 (zǎi) “义”笔顺: C.承载 (zǎi) “义”笔顺: D.承载 (zài) “义”笔顺: 4. 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2 分) A.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5. 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 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2 分)
上联:口口功绩昭口口 下联:子孙口口口千秋 6.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 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 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3分) 第二幅 身惰以静 字 略淚 德養以儉 日 答:我欣赏: 理由是 7.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 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 范,其另一句名言“ 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 名)的《 》(2分) 基础·运用(共15分) 1.答案:(1)应将第一段中的“:”(冒号)改为“,”(逗号)。(1分) (2)应将第二段中的“含”改为“涵”。(1分) 评分标准:本题2分。(1)将“:”(冒号)改为“,”(逗号)得1分,其它 不得分;(2)将“含”改为“涵”,改对得1分,其它不得分 2.答案:(1)B(1分) (2)在“孩子们”前加“让”(1分) 3.A(2分) 4.D(2分) 5.答案示例:(1)祖德功绩昭百世子孙英明映千秋 (2)祖宗功绩昭万代子孙成就耀千秋” (3)祖先功绩昭百代子孙贡献照千秋 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0.5分。句式工整,语义顺畅,符合文段内容即可得分。 6.答案示例 (1)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文字智 慧理性、简练谨严,与书法风格相得益彰。 2)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8 上联:□ □ 功 绩 昭 □ □ 下联:子 孙 □ □ □ 千 秋 6. 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 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 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3 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答:我欣赏: 理由是: 7.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 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 范,其另一句名言“ ,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 (人 名)的《 》(2 分)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1.答案:(1)应将第一段中的“:”(冒号)改为“,”(逗号)。(1 分) (2)应将第二段中的“含”改为“涵”。(1 分)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1)将“:”(冒号)改为“,”(逗号)得 1 分,其它 不得分;(2)将 “含”改为“涵”,改对得 1 分,其它不得分。 2.答案:(1)B(1 分) (2)在“孩子们”前加“让”(1 分) 3. A(2 分) 4. D(2 分) 5.答案示例:(1)祖德功绩昭百世 子孙英明映千秋 (2)祖宗功绩昭万代 子孙成就耀千秋” (3)祖先功绩昭百代 子孙贡献照千秋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每空 0.5 分。句式工整,语义顺畅,符合文段内容即可得分。 6.答案示例: (1)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文字智 慧理性、简练谨严,与书法风格相得益彰。 (2)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3)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 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文字宁静超脱,清新旷远,与书法的秀雅灵动 舒展俊逸相得益彰 (4)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秀雅灵动,舒展俊逸。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 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评分标准:本题3分。书体及特点1分。没判断书体,但书体特点正确也给1分,书体判断 错误不给分。内容2分。第一幅,解读“静”的意义和“俭”的意义各1分:第 二幅,解读“淡泊”的意义和“宁静”的意义各1分。意义解读大致正确即可得 答案:诸葛亮鞠躬尽瘁罗贯中《三国演义》 评分:每空0.5分,共2分。“鞠躬尽瘁”写拼音也可 丰台区 基础·运用(共15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 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 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4)题。(共8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 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_①(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 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②(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 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 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 貿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哪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教的陶鳢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 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 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 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印(tuo)祈求(qi)“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a)祈求(q1)“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a)祈求(q1)“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o)祈求(q1)“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①简要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
9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3)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 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文字宁静超脱,清新旷远,与书法的秀雅灵动, 舒展俊逸相得益彰。 (4)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秀雅灵动,舒展俊逸。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 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评分标准:本题 3 分。书体及特点 1 分。没判断书体,但书体特点正确也给 1 分,书体判断 错误不给分。内容 2 分。第一幅,解读“静”的意义和“俭”的意义各 1 分;第 二幅,解读“淡泊”的意义和“宁静”的意义各 1 分。意义解读大致正确即可得 分。 7.答案:诸葛亮 鞠躬尽瘁 罗贯中 《三国演义》 评分:每空 0.5 分,共 2 分。 “鞠躬尽瘁”写拼音也可。 丰台区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 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 1~2 题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 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4)题。(共 8 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 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① (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 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② (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 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 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 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 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 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 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 )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 )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 分) A.①简要 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 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 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
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 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 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 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①”,就是 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_②等词语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2分) 2.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 说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熹平石经》(东汉蔡邕)《宣示表》(三国钟繇) 堂其次*管抹之 联左有 举 看龄车 槍我 k 馬流水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 《古诗四帖》(唐张旭)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 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 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 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 随意,潦草难认。 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1)~(2)题。(共5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 10
10 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 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 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 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 ① ”,就是 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 “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 ② 等词语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2 分) 2.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 说中,有误..的一项是(2 分) 《熹平石经》(东汉 蔡邕) 《宣示表》(三国 钟繇)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 之) 《古诗四帖》(唐 张旭)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 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 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 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 随意,潦草难认。 3.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1)~(2)题。(共5 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