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鬼公自序多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
第八段重点字词 chou:研究:是诸神:诸侯 受纪:遵照新历法 译文 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缀 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司马迁担任 太史令五年正当汉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 至,汉朝的历法开始改用夏正,即以农历一月为 正月,天子在明堂举行实施新历法的仪式,诸侯 接受新历法
第八段重点字词 chou :研究 当:是 诸神:诸侯 受纪:遵照新历法 译文 • 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缀 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司马迁担任 太史令五年正当汉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 至,汉朝的历法开始改用夏正,即以农历一月为 正月,天子在明堂举行实施新历法的仪式,诸侯 接受新历法
第九段重点字词 先人:我的父亲绍:继承 斯:此 明世:清明之世正:修正让:推辞辞让 译文:本:以什么为本、根据 太史公说:“我的父亲说过:“自周公死后, 经过五百年才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也有五 百年了,有能继承清明之世,修正《易传》, 接续《春秋》,遵奉《诗》《书》《礼》《乐》 的时候吗?’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 我怎么敢推辞呢
第九段重点字词 先人: 绍: 斯: 明世: 正: 让: 译文:本:以什么为本、根据 •太史公说:“我的父亲说过:‘自周公死后, 经过五百年才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也有五 百年了,有能继承清明之世,修正《易传》, 接续《春秋》,遵奉《诗》《书》《礼》《乐》 的时候吗?’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 我怎么敢推辞呢。” 我的父亲 继承 此 清明之世 修正 推辞辞让
第十段重点字词 害:忌妒雍:阻挠仪表:标准 行事:具体历史事实纪:法度、准则 贤贤贱不肖:尊重贤能排抑不肖补敝起废: 经纪:整顿规范奔走:逃跑所以:的原因 豪:毫 经事:经常之事权:随机应变 被之空言:受到舆论谴责犯:臣下所干犯
第十段重点字词 害: 雍: 仪表: 行事: 纪: 贤贤贱不肖: 补敝起废: 经纪: 奔走: 所以: 豪: 经事 : 权: 被之空言: 犯: 忌妒 阻挠 标准 具体历史事实 法度、准则 尊重贤能排抑不肖 整顿规范 逃跑 的原因 毫 经常之事 随机应变 受到舆论谴责 臣下所干犯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样要 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 (仲舒)先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 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 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 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 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 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 (为非作歹的)诸侯,声讨(敌政的) 大夫,来达成王政罢了
•上大夫壶遂问:“从前孔子为什么样要 作《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 (仲舒)先生讲:‘周朝王道衰败废弛, 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害他,卿大 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 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 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 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 (为非作歹的)诸侯,声讨(敌政的) 大夫,来达成王政罢了。’
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 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 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春秋》, 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 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了为 人处事的纲纪,分清了疑惑难明的事 物,判明了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 的人拿定了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 能,排抑不肖,保存已经灭亡了的国 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政 治上的弊端,兴起已经荒废的事业, 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 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 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 ’《春秋》, 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 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了为 人处事的纲纪,分清了疑惑难明的事 物,判明了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 的人拿定了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 能,排抑不肖,保存已经灭亡了的国 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政 治上的弊端,兴起已经荒废的事业, 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
《易经》显示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 相互关系,所以长于变化;《仪礼》规定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长于行动;《尚书》 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所以长于从政; 《诗经》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 雌雄、男女,所以长于教化;《乐记》是音 乐所以成立的根据,所以长于调和性情; 《春秋》明辨是非,所以长于治理百姓。因 此,《仪礼》是用来节制人的行为的,《乐 记》是用来激发和穆的感情的,《尚书》是 用来指导政事的,《诗经》是用来表达内心 的情意的,《易经》是用来说明变化的, 《春秋》是用来阐明正义的
•《易经》显示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 相互关系,所以长于变化;《仪礼》规定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长于行动;《尚书》 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所以长于从政; 《诗经》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 雌雄、男女,所以长于教化;《乐记》是音 乐所以成立的根据,所以长于调和性情; 《春秋》明辨是非,所以长于治理百姓。因 此,《仪礼》是用来节制人的行为的,《乐 记》是用来激发和穆的感情的,《尚书》是 用来指导政事的,《诗经》是用来表达内心 的情意的,《易经》是用来说明变化的, 《春秋》是用来阐明正义的
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春秋》全书 有数万字,其中的要点也有数千。万物万 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 《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 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住国 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 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 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 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 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
•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春秋》全书 有数万字,其中的要点也有数千。万物万 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 《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 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出奔逃亡不能保住国 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 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 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 ‘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 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
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 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 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 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 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 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 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 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 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 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 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 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
•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 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 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 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 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 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 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 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 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 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 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 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
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 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 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 儿子。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大臣们 就会犯上作乱;做大臣的不像大臣, 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做父亲的不像 父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做儿子 的不像儿子,就是不孝敬父母。这 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
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 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 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 儿子。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大臣们 就会犯上作乱;做大臣的不像大臣, 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做父亲的不像 父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做儿子 的不像儿子,就是不孝敬父母。这 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