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 2010-201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二月月考 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嗔(chen)怪目眩(xuan) 与(yu)闻 陈词谰(lan)言 B.干(gan)禄纰(pi)漏 弭(mi)除 游目骋( cheng)怀 卓(zhu6)绝勖(x)勉 璀(cui)璨 血脉贲(ben)张 D.草窠(ke)棕榈(I) 罪愆(qian) 大巧若拙(zhu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繁琐 决择 怦然心动 浑水摸鱼 B.褊狭 遴选 举一返三 靡靡之音 C.深邃 贤慧 金碧辉煌 笈可危 D.宫阙 推诿 轻歌曼舞 自鸣得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1910年,出版商人张元济从世博会主办地寄回了几封信,这些信见报后,给自诩 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带来了思想上的剧烈 (2)政府 就没有拨款给《文汇报》,我们的报纸一直都是靠广告和自身经营来扩 大发行量的 (3)刘晓波1991年因犯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免予刑事处分,当时刘晓波痛哭流涕表示 认罪_获得法院宽大处理。 A.震荡从来服法 B.震荡向来伏法 C.振荡从来服法 D.振荡向来伏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亚运会超越国家、政治、宗教和语言的界线,共同分享了15个日夜的精彩赛 展示了活力和谐的亚洲,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B.今后5年,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 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 C.省公安厅表示,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紧紧把握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不断增强打击犯罪工作的主动性。 D.达赖出逃国外50年,凭借历世达赖喇嘛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一直把有着悠久历 史 和广泛信教群众的藏传佛教,当成了分裂祖国的工具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二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完卷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嗔(chēn)怪 目眩(xuán) 与(yù)闻 陈词谰(lán)言 B.干(gān)禄 纰(pī)漏 弭(mǐ)除 游目骋(chěng)怀 C.卓(zhuō)绝 勖(xù)勉 璀(cuǐ)璨 血脉贲(bēn)张 D.草窠(kē) 棕榈(lǚ) 罪愆(qiān) 大巧若拙(zh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繁琐 决择 怦然心动 浑水摸鱼 B.褊狭 遴选 举一返三 靡靡之音 C.深邃 贤慧 金碧辉煌 笈笈可危 D.宫阙 推诿 轻歌曼舞 自鸣得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 ) (1)1910 年,出版商人张元济从世博会主办地寄回了几封信,这些信见报后,给自诩 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带来了思想上的剧烈 。 (2)政府 就没有拨款给《文汇报》,我们的报纸一直都是靠广告和自身经营来扩 大发行量的。 (3)刘晓波 1991 年因犯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免予刑事处分,当时刘晓波痛哭流涕表示 认罪 获得法院宽大处理。 A.震荡 从来 服法 B.震荡 向来 伏法 C.振荡 从来 服法 D.振荡 向来 伏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广州亚运会超越国家、政治、宗教和语言的界线,共同分享了 15 个日夜的精彩赛 事, 展示了活力和谐的亚洲,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B.今后 5 年,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 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 C.省公安厅表示,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紧紧把握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不断增强打击犯罪工作的主动性。 D.达赖出逃国外 50 年,凭借历世达赖喇嘛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一直把有着悠久历 史 和广泛信教群众的藏传佛教,当成了分裂祖国的工具。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三荷包回到衙内,见了他哥,问起“那事怎么样了”。三荷包道:“不要说起,这事 闹坏了!大哥,你另外委别人罢,这件事看上去不会成功 在《红楼梦》中,同是动作描写,林黛玉是“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幽雅而内敛,史湘云是“萧疏篱畔科头坐,淸冷香中抱膝昑”洒脱而不羁, C.对于银行银号,他只知道那是出“座儿”的地方,假若巡警不阻止在那儿搁车的话, 准能拉上“买卖”。至于那里面做些什么事?他猜不透 D.《三国演义》在艺术方面有不足的地方,正如鲁迅所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 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 6.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 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走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 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撤兵。(《三国演义》) B.流浪人得知爱斯梅拉达被判处死刑,非常愤怒,他们各自武装起来,一路冲向法院, 包围巴黎圣母院。加西莫多因为是聋子,误以为他们是来追捕她的敌人,在教堂顶 上抛下用来修理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造成流浪人的大量伤亡。(《巴黎圣母院》) C.陈姨太等人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 吓死老太爷,接着害死了瑞珏;他们知道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着觉 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家》) D.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没贾母、王夫人约束,大 家玩了个热闹。结果香菱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 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 和黛玉两人的。(《红楼梦》)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读图时代的文学 黄力之 文学受图像艺术(首先是影视)挤压,被边绿化的景象当然是实然存在,只要看—看人 们对每年的奥斯卡电影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关注度、兴奋度就知道了。 按一般的艺术分类,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 造形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 语言艺术(文学等),前几类都有图像的存在(音乐较为复杂,此处只强调其存在表演的因 素),唯文学以语言为存在方式,无图可读。 既然艺术的分类化走向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那么人们还是去多关注其功能性的 区别吧。图像艺术与文学的功能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外在形式美,后者注重“意志、爱 等精神范畴。而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全面性要求来说,图像艺术与文学都是人的感觉、 感觉的人性的“对象的存在”,无本质上的高低之分。 黑格尔说“语言的艺术,即一般的诗″,“是绝对真的精神的艺术,把精神作为精神来表 现的艺术因为凡是意识所能想到的和在内心里构成形状的东西只有语言才可以接受过来 表现出去,使它成为观念或想象的对象。所以就内容来说,诗是最丰富、最无拘碍的一种艺 术。不过诗在精神方面虽占了便宜,在感性方面却蒙受了损失"。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想象力尽管是无穷大的,但显然要受个体的经历、知识、思 想水平、审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某个人的想象可能有作者创作中所没有的东西,但也 可能永远不知晓作者表达的某些东西,其想象力的局限使之无法达到。而把文学改编成为影 视剧以后,此一局限性会有所改变
A.三荷包回到衙内,见了他哥,问起“那事怎么样了”。三荷包道:“不要说起,这事 闹坏了!大哥,你另外委别人罢,这件事看上去不会成功。” B.在《红楼梦》中,同是动作描写,林黛玉是“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幽雅而内敛,史湘云是“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洒脱而不羁。 C.对于银行银号,他只知道那是出“座儿”的地方,假若巡警不阻止在那儿搁车的话, 准能拉上“买卖”。至于那里面做些什么事?他猜不透。 D.《三国演义》在艺术方面有不足的地方,正如鲁迅所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 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 6.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 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走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 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撤兵。(《三国演义》) B.流浪人得知爱斯梅拉达被判处死刑,非常愤怒,他们各自武装起来,一路冲向法院, 包围巴黎圣母院。加西莫多因为是聋子,误以为他们是来追捕她的敌人,在教堂顶 上抛下用来修理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造成流浪人的大量伤亡。(《巴黎圣母院》) C.陈姨太等人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 吓死老太爷,接着害死了瑞珏;他们知道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着觉 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家》) D.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没贾母、王夫人约束,大 家玩了个热闹。结果香菱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 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 和黛玉两人的。(《红楼梦》)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读图时代的文学 黄力之 文学受图像艺术(首先是影视)挤压,被边缘化的景象当然是实然存在,只要看一看人 们对每年的奥斯卡电影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关注度、兴奋度就知道了。 按一般的艺术分类,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 造形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 语言艺术(文学等),前几类都有图像的存在(音乐较为复杂,此处只强调其存在表演的因 素),唯文学以语言为存在方式,无图可读。 既然艺术的分类化走向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那么人们还是去多关注其功能性的 区别吧。图像艺术与文学的功能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外在形式美,后者注重“意志、爱” 等精神范畴。而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全面性要求来说,图像艺术与文学都是人的感觉、 感觉的人性的“对象的存在”,无本质上的高低之分。 黑格尔说“语言的艺术,即一般的诗”,“是绝对真的精神的艺术,把精神作为精神来表 现的艺术。因为凡是意识所能想到的和在内心里构成形状的东西,只有语言才可以接受过来, 表现出去,使它成为观念或想象的对象。所以就内容来说,诗是最丰富、最无拘碍的一种艺 术。不过诗在精神方面虽占了便宜,在感性方面却蒙受了损失”。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想象力尽管是无穷大的,但显然要受个体的经历、知识、思 想水平、审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某个人的想象可能有作者创作中所没有的东西,但也 可能永远不知晓作者表达的某些东西,其想象力的局限使之无法达到。而把文学改编成为影 视剧以后,此一局限性会有所改变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 这说明即使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文学依然是图像艺术的工作母机 文学的独立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明人张岱就认为,王维一身兼诗人与画家,所以能诗 画相通,但是并非诗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能相通的。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 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与1987年版不同,新版剧的语言、旁白、片头片尾字幕全 来自曹雪芹的小说,在忠于原著这一点上几乎无人能怀疑。但是,新版剧播出后,包括网络 在内的媒体一路狂批,诸如宝玉太嫩,黛玉太胖,铜钱头太恶俗,旁白太多,文言文难理解 配乐阴森,梦幻气场太过唯美等等,不一而足。 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红楼梦》乃文学中的极品,尽管属于小说,却不在于“用 感官去感知一种眼前外在事物,而永远是心领神会"。它的故事能够改编成图像艺术,却又 不具备般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这样,改编者如果一方面要提升其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 另一方面欲忠于原著的文学性,结果必然是不讨好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导演李 少红就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曹雪芹的文字很美,我们编不过他。人们欲向《红楼梦》寻求 精神的慰藉,必须回到文学文本。 展望未来,无论技术还要给图像艺术带来什么优势,只要语言文字依然是人与人的交流 工具,则文学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 (选自中国作家网,作者黄力之,有删改。) 7.根据原文判断,不能支持“读图时代的文学不必悲观”的观点的一项是 A.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想象力尽管是无穷大的,但显然要受个体的经历、知识、思 想水平、审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B.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这说明即使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文学 依然是图像艺术的工作母机。 C.文学的独立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比如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 D.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就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曹雪芹的文字很 美,我们编不过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图像艺术与文学的区别之一,是前者注重外在的形式美,后者注重精神范畴,各有 偏重而已,因而二者本质上无高低之分 B.黑格尔在论及诗歌的表现功能时认为,诗歌这种文学艺术并不是在任何方面都具有 优势 C.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之后,文学对欣赏者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局限性会完全被改变。 D.如果改编者既能使改编的影视作品具有一般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又能忠实于原著 或许也就能使诸如极品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成功改编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这说明文学不能都化为图像艺术 B.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说明在文学边缘化已成事实的今天,真 正的有识之士是不敢也不该轻视文学的。 C.李少红改编《红楼梦》招来很多负面评价,说明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成功的图像艺 术是不可能的,也是徒劳的 D.只要语言文学依然是人与人的交流工具,文学相对于图像艺术而具有的功能上的独 立性就会存在,因此图像艺术在这一背景下是不可能替代文学艺术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邪正辨
不过,人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 这说明即使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文学依然是图像艺术的工作母机。 文学的独立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明人张岱就认为,王维一身兼诗人与画家,所以能诗 画相通,但是并非诗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能相通的。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 2010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与 1987 年版不同,新版剧的语言、旁白、片头片尾字幕全 来自曹雪芹的小说,在忠于原著这一点上几乎无人能怀疑。但是,新版剧播出后,包括网络 在内的媒体一路狂批,诸如宝玉太嫩,黛玉太胖,铜钱头太恶俗,旁白太多,文言文难理解, 配乐阴森,梦幻气场太过唯美等等,不一而足。 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红楼梦》乃文学中的极品,尽管属于小说,却不在于“用 感官去感知一种眼前外在事物,而永远是心领神会”。它的故事能够改编成图像艺术,却又 不具备一般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这样,改编者如果一方面要提升其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 另一方面欲忠于原著的文学性,结果必然是不讨好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导演李 少红就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曹雪芹的文字很美,我们编不过他。人们欲向《红楼梦》寻求 精神的慰藉,必须回到文学文本。 展望未来,无论技术还要给图像艺术带来什么优势,只要语言文字依然是人与人的交流 工具,则文学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 (选自中国作家网,作者黄力之,有删改。) 7.根据原文判断,不能..支持“读图时代的文学不必悲观”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想象力尽管是无穷大的,但显然要受个体的经历、知识、思 想水平、审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B.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这说明即使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文学 依然是图像艺术的工作母机。 C.文学的独立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比如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 D.2010 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就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曹雪芹的文字很 美,我们编不过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图像艺术与文学的区别之一,是前者注重外在的形式美,后者注重精神范畴,各有 偏重而已,因而二者本质上无高低之分。 B.黑格尔在论及诗歌的表现功能时认为,诗歌这种文学艺术并不是在任何方面都具有 优势。 C.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之后,文学对欣赏者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局限性会完全被改变。 D.如果改编者既能使改编的影视作品具有一般图像艺术的眼球功能,又能忠实于原著, 或许也就能使诸如极品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成功改编。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王维诗中的禅意,就不是都能入画的,这说明文学不能都化为图像艺术。 B.真正经典的电影电视剧一般都改编自小说,说明在文学边缘化已成事实的今天,真 正的有识之士是不敢也不该轻视文学的。 C.李少红改编《红楼梦》招来很多负面评价,说明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成功的图像艺 术是不可能的,也是徒劳的。 D.只要语言文学依然是人与人的交流工具,文学相对于图像艺术而具有的功能上的独 立性就会存在,因此图像艺术在这一背景下是不可能替代文学艺术的。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邪正辨
曾巩 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日:考其实焉尔。言者日:“某正人也。“必考焉, 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日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邪人亦然。必本 其情者为之,迹未可以必信也。迹之未可以信者,有无之,有似之,有构之者也。以正人焉, 俟之勿疑之也,有间之必辨焉,不阴受之也。以邪人焉,处之勿迩之也,有助之必辨焉,不 阴受之也。审邪正之术循是也,不失矣 抑未尽于是也。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正者日:“天下未治也。“以天下之事考 之,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 正者日:“用是策可以治。”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 者曰:“彼策也,不可用。”则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不戾于其始也 有赏,戾则有咎,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委焉。不苟然而易也,任与责之之术如 是也。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 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考之其实尔,此之谓也。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 此之尚而已。言者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因亦日“某正人也,某邪人也”,于其言 与行则未之考也。苟考焉,则亦其迹而已矣,或无之,或似与构之者也,于其情则未之考也。 以正人俟之,或疑焉,有间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 受之,不之辨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邪者曰:“已治也。”邪者胜正者十常八九。 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日“可置”,则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 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已也。夫然 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 或日:“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日: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为贤 大佞之为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必也本其情之谓也。本其
曾巩 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 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邪人亦然。必本 其情者为之,迹未可以必信也。迹之未可以信者,有无之,有似之,有构之者也。以正人焉, 俟之勿疑之也,有间.之必辨焉,不阴受之也。以邪人焉,处之勿迩之也,有助之必辨焉,不 阴受之也。审邪正之术循是也,不失矣。 抑未尽于是也。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以天下之事考 之,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 正者曰:“用是策可以治。”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 者曰:“彼策也,不可用。”则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不戾.于其始也, 有赏,戾则有咎,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委.焉。不苟然而.易也,任与责之之术如 是也。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 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考之其实尔,此之谓也。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 此之尚而已。言者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因亦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于其言 与行则未之考也。苟考焉,则亦其迹而已矣,或无之,或似与构之者也,于其情则未之考也。 以正人俟之,或疑焉,有间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 受之,不之辨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邪者曰:“已治也。”邪者胜正者十常八九。 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可置”,则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 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已也。夫然, 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 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曰: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为贤, 大佞之为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必也本其情之谓也。本其
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 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吾云尔者,以其情而知之也,其意易者鲜矣 (选自《曾巩诗文选译》,祝尚书译注,巴蜀书社出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间之必辨焉 间:离间 B.不戾于其始也 戾:妨害 C.赏与咎无所委焉 委:依据 D.则必置之 置:放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邪者之为邪欤 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B.①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 ②木欣欣以向荣 C.①不苟然而易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则未尝也 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 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A.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B.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C.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D.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迹之未可以信者,有无之,有似之,有构之者也。(3分) 译文 (2)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5分) 译文 (3)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维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 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吾云尔者,以其情而知之也,其意易者鲜矣。 (选自《曾巩诗文选译》,祝尚书译注,巴蜀书社出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有间.之必辨焉 间:离间 B.不戾.于其始也 戾:妨害 C.赏与咎无所委.焉 委:依据 D.则必置.之 置:放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邪者之.为邪欤 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B.①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 ②木欣欣以.向荣 C.①不苟然而.易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则.未尝也 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 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A.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B.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C.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D.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 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迹之未可以信者,有无之,有似之,有构之者也。(3 分) 译文: (2)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5 分) 译文: (3)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维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 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 分) 15.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又前而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今我来思 载渴载饥。(《诗经·采薇》)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 竞豪奢。(柳永 《望海潮》)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 语·述而》)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帕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 (1)-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 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 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 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 架拔弦古钢琴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 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 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喑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 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 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 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 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鮮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 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 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 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 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 分)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 分) 15.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⑴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 而歌,为 变徵之声 , 。又前而歌曰: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⑵今我来思, 。 ,载渴载饥。(《诗经·采薇》) 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 ,竞豪奢。(柳永 《望海潮》) ⑷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⑸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 语·述而》)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老 厨 师 帕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 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 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①。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 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 架拨弦古钢琴②。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 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 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 ,“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 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 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 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 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 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 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 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 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 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拔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 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干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 那一天了,那夭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 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望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 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 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 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 把围墙晒暖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 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 子上摸索。他喘吁吁地说:“我像许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 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 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 在霞光中。 1940年 ①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 ②拔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拔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短篇小说经典100篇》,2003年7月第1版,曹苏玲译。有删 节。) 16.结合全文理解,小说的开篇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于 棚有何用意?(4分) 答:①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的用意: (2分) ②交待老厨师眼瞎及被弃置于岗棚的用意: (2分) 17.根据第4、第10段的描写,并关注加点词,简要分析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5分) 18.小说高潮终结在哪一段?并阐明判断的依据。(5分) 19.作为崇尚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评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莫泊桑 “他召呼我们向何处去?他带领人们向何处去?他做过什么承诺?……倘使莫泊桑 的作品多一些同情,他会作为善良的化身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莫泊桑展示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与人性的丑恶,却没有给生活在苦难 与丑恶的世界中的人以出口、以救赎。小说《老厨师》却借“莫扎特”之口道出了这样 一句话一一“我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 心灵上的重负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 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 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 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 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 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望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 “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 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 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 把围墙晒暖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 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 子上摸索。他喘吁吁地说:“我像许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 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 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 在霞光中。 1940 年 ①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 ②拨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拨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短篇小说经典 100 篇》,2003 年 7 月第 1 版,曹苏玲译。有删 节。) 16.结合全文理解,小说的开篇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于岗 棚有何用意?(4 分) 答:① 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的用意: (2 分) ②交待老厨师眼瞎及被弃置于岗棚的用意: (2 分) 17.根据第 4、第 10 段的描写,并关注加点词,简要分析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5 分) 18.小说高潮终结在哪一段?并阐明判断的依据。(5 分) 19.作为崇尚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评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莫泊桑 ——“他召呼我们向何处去?他带领人们向何处去?他做过什么承诺?……倘使莫泊桑 的作品多一些同情,他会作为善良的化身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莫泊桑展示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与人性的丑恶,却没有给生活在苦难 与丑恶的世界中的人以出口、以救赎。小说《老厨师》却借“莫扎特”之口道出了这样 一句话——“我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 心灵上的重负
你认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一主张吗?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反对,请援引文学或艺术史上 的经典事件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少于70字)(7分) 六、语言综合表达题(15分) 20.请写一段文字,对春雨进行描写,要求使用比喻和引用的两种修辞手法,从两个完全不 同的角度表达对春雨的情感。(不少于200字)(15分)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据报载,目前有不少高校的大学生热衷派发名片。有网友认为,大学生派名片有利 于“推销”自己。但也有网友表示,部分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或满足虛荣心,在名片 上打印自己没有的头衔,有的还印上自己在社会兼职中的“高级代理”、“地区经理”等 虚名,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应引起社会重视 对上述问题,你有怎样的认识或感受?请根据你的认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700 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你认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一主张吗?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反对,请援引文学或艺术史上 的经典事件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少于 70 字)(7 分) 六、语言综合表达题(15 分) 20.请写一段文字,对春雨进行描写,要求使用比喻和引用的两种修辞手法,从两个完全不 同的角度表达对春雨的情感。(不少于 200 字)(15 分) 七、(5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据报载,目前有不少高校的大学生热衷派发名片。有网友认为,大学生派名片有利 于“推销”自己。但也有网友表示,部分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或满足虚荣心,在名片 上打印自己没有的头衔,有的还印上自己在社会兼职中的“高级代理”、“地区经理”等 虚名,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应引起社会重视。 对上述问题,你有怎样的认识或感受?请根据你的认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 标题自拟。(4) 不少于 700 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18分) 1.B(A项应为目眩xmnC项应为卓(zh)绝D项应为棕榈〔l 命题说明:材料全来源亍课本,包括选修教材中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如“血 脉贲〔b)张”出自洛夫的诗歌《边界望乡》,“大巧若拙(zhx)”选自余秋雨的《都 江堰》 2.D〔首先说明,这些词语大多选自新课标教材〔含选修教材)。A项“决择”错,应为“抉 择”,“浑水摸鱼”与“混水摸鱼”是一对异形词,前者为规范的字形。B项“举一返 三”应为“举一反三”。C项也涉及异形词知识,按国家语委会的异形词整理表规定 “贤慧”为非规范词正确的字形为“贤惠”。本来就设置这一词语为干扰调语,但考 虑到对很多同学会有相当难度,故增加了“笈笈可危 词语,正确的字形为“岌 岌可危”。江西卷字形题多年考及异形词,应关注。另外:D项特意选了江西卷在近年 于近义词区分题中出现过的“推诿”与“自鸣得意”,因为江西卷的命题人喜爱杀回马 枪,这是复习时要注意的,也就是说要做到对江西卷的历年考题烂熟于心) 3.A〔振荡:物理学用语,表明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震荡:震动;动荡。(1)句指思想震 力,用“震荡”更恰当。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向来:副词,释为 “从来,一向”,但一般不用于否定式。同时,“从来”语气比向来更为肯定,因为 后文有“没有”表否定,又有“一直”“都”,因此用“从来”更妥。伏法:指犯人 依法被执行死刑。服法:指罪犯认罪。191年刘晓波河死,他还活到了今天,所以应当 用“服法”。特别说明:命题语境材料句,全出自近期的报刊,旨在引导同学们课余要 多读有品位的报纸,增强语感〕 4.D(材料选自最近的报纸。A项搭配不当,改为“引起美”另外“共同分享”缺 必要的主语; 3,项成分残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项“紧 紧把握”无照应〕 5.A(B项“幽雅而内敛”后逗号有误,应改用分号:C项问号应用逗号;D项句号应放引 号内。) 6.D(D“醉倒在青石板上”的是史湘云,而非香菱。 二、(9分) 7.A(A项的观点“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的想象力尽管是无穷大的,但显然要受个体的经历、 知识、思想水平、审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倒是证明了图像艺木也有其自身的优 势 8.B(A项分析:原文是“而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全面性要求来说”,原文认为“二者 本质上无高低之分”,是“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全面性要求来说”的。要注意“而 所表示的这一转折关系。C项分析:原文只是说“局限性会有所改变”。夸大了程度。 D项分析:作者认为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不存在“或许”)
9.C(原文只是认为像《红楼梦》这样极品级的文学作品改编不能获得成功。至于“徒劳 则更不符合作者的观点,因为文中谈及图像艺术与文学的区别时,各有各的功能。如“而 把文学改编成为影视剧以后,此一局限性会有所改变” 三、(9分 10.D(置:放弃 11.D(两个“则”均表转折关系,却。A“之”①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②代词,我。B第一个“以”表目的的连词,来:第二个“以”表修饰。C 而”①表修饰的连词,地;②表递进的连词,并且。 12.C 四、(28分) 13.(1)译文:表面现象不一定都靠得住,是因为有些本来就不存在,有些又似是而非, 有 些则是 (3分 (2)译文把他为那的人相处有时去靠近他有稱的,自己也暗中受他 的影响,而不加察辨。(5分 3)译文:方正的和奸邪的两者都得到重用,一旦败了事,谁又负主要责住呢?(4分 14.(8分)(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 灯”野〔小)店、半死杋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胧,营造了一种凄 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2分 (2)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 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 “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②“有”更好。“犹有”子宇。自然道出,却出人意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 在,说明在此停密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科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 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15.〔8分)〔1)士皆垂泪涕立:风萧萧兮易水寒。 2)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3)天堑无涯、户盈罗奇。 (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5)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五、(21分) 16.(4分)①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不仅仅是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意在突出老厨师 临死的凄凉,与后文冬天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共同渲染出了一种悲原围。 ②交待老厨师害的原因及其被弃置,突出了老厨师陷入悲剧性结局的无辜及偷窃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