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肖像xiao洗漱shu 打擂台lei危如累卵lei B.晕厥hun消弭mi 鸢尾花yuan蟾宫折桂zhe 笑靥ye 裙裾j 奔小康ben卷帙浩繁zhi D.翘楚qido间或jan刨花板pdo溘然长逝k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涣散端倪摄像机斑驳陆离 涉密 肄业 白内瘴得鱼忘筌 C.陨命 僭越 绊脚石 振聋发聩 D.遴选纽扣金刚钻纠纠武夫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云南普洱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救受 伤群众,要求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有关方面妥善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 B.近30年来,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数十年后 才获诺贝尔奖认可,部分人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 C.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 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不能走 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反腐败斗争上,有“零容忍”的态度,才会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才可 能期望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出现。 B.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 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 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肖.像 xiào 洗漱.shù 打擂.台 lèi 危如累.卵 léi B.晕.厥 hūn 消弭.mǐ 鸢.尾花 yuān 蟾宫折.桂 zhé C.笑靥.yè 裙裾.jū 奔.小康 bèn 卷帙.浩繁 zhì D.翘.楚 qiáo 间.或 jiàn 刨.花板 páo 溘.然长逝 k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涣散 端倪 摄像机 斑驳陆离 B.涉密 肄业 白内瘴 得鱼忘筌 C.陨命 僭越 绊脚石 振聋发聩 D.遴选 纽扣 金刚钻 纠纠武夫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云南普洱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救受 伤群众,要求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有关方面妥善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 B.近 30 年来,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数十年后 才获诺贝尔奖认可,部分人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 C.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 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不能走 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反腐败斗争上,有“零容忍”的态度,才会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才可 能期望风清气正、海晏河清 ....的局面出现。 B.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 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 点敝帚自珍 ....的意味
D.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 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社会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乡村文学在现实农村变 革面前,是被动的、软弱的。它把握不住农村的深层脉动和走向,看不清中国农村的未来生路 和光明 ①城市的膨胀式扩张与乡村的急剧衰落 ②一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强势崛起 ③源远流长的乡村文明正在解体 ④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学的兴盛和乡村文学的式微 ⑤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 ⑥乡村文学既努力跟踪和反映,又深感迷茫和乏力 A.①③②④⑤⑥B.③②⑤⑥①④C.③④①②⑤⑥D.①④③②⑤⑥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 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拒绝了诸葛瑾的劝降,率关 平等二百余骑突围,被俘而死。(《三国演义》) B.卡西莫多记起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 袭。第一次给他帮过忙,第二次自己阻止过他。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 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巴黎圣母院》) C.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说了晴雯的坏话,王夫人唤来晴雯盘问,见晴雯生得娇俏可人, 生怕带坏宝玉,斥责晴雯,晴雯被骂哭了。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箱子被掀了个底朝天 发现私弊之物后,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红楼梦》) D.《大卫·科波菲尔》中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是律师维克菲的女 儿,她最后与大卫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的气氛。(《大卫·科 波菲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妤的批评如同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 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 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 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
D.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 ....般的巨响, 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 社会的发展总是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 。 , 。 , 。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乡村文学在现实农村变 革面前,是被动的、软弱的。它把握不住农村的深层脉动和走向,看不清中国农村的未来生路 和光明。 ①城市的膨胀式扩张与乡村的急剧衰落 ②—个以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强势崛起 ③源远流长的乡村文明正在解体 ④直接导致了城市文学的兴盛和乡村文学的式微 ⑤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 ⑥乡村文学既努力跟踪和反映,又深感迷茫和乏力 A.①③②④⑤⑥ B.③②⑤⑥①④ C.③④①②⑤⑥ D.①④③②⑤⑥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 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拒绝了诸葛瑾的劝降,率关 平等二百余骑突围,被俘而死。(《三国演义》) B.卡西莫多记起只有克洛德才有通到钟塔楼梯的钥匙。他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 袭。第一次给他帮过忙,第二次自己阻止过他。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 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巴黎圣母院》)[来源: www .sh uli hua .ne t] C.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说了晴雯的坏话,王夫人唤来晴雯盘问,见晴雯生得娇俏可人, 生怕带坏宝玉,斥责晴雯,晴雯被骂哭了。抄检大观园时,晴雯的箱子被掀了个底朝天。 发现私弊之物后,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红楼梦》) D.《大卫·科波菲尔》中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是律师维克菲的女 儿,她最后与大卫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的气氛。(《大卫·科 波菲尔》)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 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 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一些平庸之作明明 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
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 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 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 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 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肖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 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 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泙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 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 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 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 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 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 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冋上,以及手上的“主 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致。而批评要儲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飛式 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硏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 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7、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B.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少诗歌批评存在用概念代替文本,用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这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 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B.有些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肆意升华,甚至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凭 空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 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学术含量低,甚至沦为学术游 戏的道具,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
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 原作品的联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 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有人说到“底层写作”,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 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活我 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诗歌批评同样 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 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 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 有何关系。 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 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 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 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 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 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 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 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 7、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B.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 C.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8、下列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少诗歌批评存在用概念代替文本,用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这在于批评者心气浮躁, 不能潜心、埋头创作。 B.有些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肆意升华,甚至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凭 空畅想。 C.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 诗歌批评的庸俗化。 D.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学术含量低,甚至沦为学术游 戏的道具,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诗歌批评庸俗化,会丧失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如果文艺批评家再不反省,对诗歌和
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B.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 求,而不可为制造噱头而作。 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 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D.现在的诗歌批评家都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 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 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日:“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鋪捕,更俾亡辜死乎?” 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 诘。恪以理善晓之,恬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 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 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 中书侍郎,帝主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 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 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日:“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 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 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 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 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旧事,旧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否将为君累 衷甲以逆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了帝注礼之甚渥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D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
读者来说,都是灾难。 B.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 求,而不可为制造噱头而作。 C.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 果点亮,将价值沉淀。 D.现在的诗歌批评家都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 诗歌创作造成恶劣影响。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 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 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 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 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 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 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 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 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 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 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 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 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 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来源:www.shulihua.net]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旧事,旧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否将为.君累 .衷甲以.逆 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帝注礼之.甚渥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 A. B C D
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 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 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 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第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3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4分) (2)乃上疏请暂兔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4分) (3)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 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①杨果,金正大元年进士,金亡五年后,才入元官,至参知政事。 (1)“司马泪痕”一典出自何处?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情思?(4分) (2)这首散曲的前五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8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4)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经·氓》)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 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来源: w ww .sh uli hua .ne t]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 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 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第Ⅱ卷 (共 114 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3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4 分) (2)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4 分) (3)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4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越调 小桃红 杨果①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 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①杨果,金正大元年进士,金亡五年后,才入元官,至参知政事。 (1)“司马泪痕”一典出自何处?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情思?(4 分) [来源: w ww .sh uli hua .ne t (2)这首散曲的前五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5、古诗文填空。(8 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4)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经·氓》)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 分)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藏在草间 乡村是藏在草间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 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 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黄昏牛羊回圈,你看到他们的毛发上或皱褶里,不是草籽,就是苍耳子的那种带刺的颗粒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呀牙,或者就拿在手里 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岀。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 心血来湳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 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吧巴。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那也是乡村自己不了解的。因为自己了解自己是困难 的,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又 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 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 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你倒了地里,不知你有没 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 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苍老如残照,脸与 手粗糟的像龟裂的枣树的干,黑糊、扭曲,骨节粗大如枣树的树瘤。他的肩上四李有一个杞柳 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有一些草或者干柴,喂养生灵或烧火。当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分理想, 他开始下地干活,我们那里叫薅草,他的步履蹒跚,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 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 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我知道这一亩地对父亲来说,七分种草 三分种庄稼,那是给自己、给鸟儿给牛羊留的口粮,父亲算得很清晰,一年到头,该给自己多少 庄稼,剩余的也不能亏待。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 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 被节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 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但我知道父亲对草的感情,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在饥饿的生产队时代,我随着父亲 在离河坡不远的地方看生产队刚刨岀的地瓜,我把羊放在河坡。远处是割掉头的谷子地,秸杄 如哨兵呆立,还有一个用草扎的草人,头戴一顶破草帽,木棍的手里捏着-块红布,色褪得发 白,那是吓唬鸟雀的,如今历史使命完成,就孤零零地呆在田野没有了躁动,也没有了喧闹, 等霜降把他的头染白,然后等明年重来值班。父窾卷了纸烟,用牙龈处的残留的饭渣粘妤卷烟 的开口,闭着眼,划了火柴,猛地吸了一口,好象疲倦的土地一样,开始享受收成后的安逸。 蓦地,父亲拍拍我的肩,把卷烟放在我手里,悄恺地说:吸一口。我诧异地望着父亲,父亲诡 秘地笑笑,指指草人。我也笑起来,把卷烟拿起,跑到谷子地,把卷烟放在草人的口里。 在我的印象里,春天的草抓在手里有点绒毛的感觉;到了秋天的老草,抓在手里,就感到 扎手,草像长了骨头。我看见,在菜园,春风吹绿了父亲用树枝缠绕的那些篱笆,草开始踮脚 遥望秋天的岁月;而秋天来后,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那草都斜向有许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藏在草间 乡村是藏在草间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 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 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黄昏牛羊回圈,你看到他们的毛发上或皱褶里,不是草籽,就是苍耳子的那种带刺的颗粒。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 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 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 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吧。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那也是乡村自己不了解的。因为自己了解自己是困难 的,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又 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 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 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 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 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苍老如残照,脸与 手粗糟的像龟裂的枣树的干,黑糊、扭曲,骨节粗大如枣树的树瘤。他的肩上四季有一个杞柳 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有一些草或者干柴,喂养生灵或烧火。当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分理想, 他开始下地干活,我们那里叫薅草,他的步履蹒跚,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 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 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我知道这一亩地对父亲来说,七分种草 三分种庄稼,那是给自己、给鸟儿给牛羊留的口粮,父亲算得很清晰,一年到头,该给自己多少 庄稼,剩余的也不能亏待。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 后面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 被节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 这由不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但我知道父亲对草的感情,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在饥饿的生产队时代,我随着父亲 在离河坡不远的地方看生产队刚刨出的地瓜,我把羊放在河坡。远处是割掉头的谷子地,秸杆 如哨兵呆立,还有一个用草扎的草人,头戴一顶破草帽,木棍的手里捏着一块红布,色褪得发 白,那是吓唬鸟雀的,如今历史使命完成,就孤零零地呆在田野,没有了躁动,也没有了喧闹, 等霜降把他的头染白,然后等明年重来值班。父亲卷了纸烟,用牙龈处的残留的饭渣粘好卷烟 的开口,闭着眼,划了火柴,猛地吸了一口,好象疲倦的土地一样,开始享受收成后的安逸。 蓦地,父亲拍拍我的肩,把卷烟放在我手里,悄悄地说:吸一口。我诧异地望着父亲,父亲诡 秘地笑笑,指指草人。我也笑起来,把卷烟拿起,跑到谷子地,把卷烟放在草人的口里。 在我的印象里,春天的草抓在手里有点绒毛的感觉;到了秋天的老草,抓在手里,就感到 扎手,草像长了骨头。我看见,在菜园,春风吹绿了父亲用树枝缠绕的那些篱笆,草开始踮脚 遥望秋天的岁月;而秋天来后,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那草都斜向有许
多坟茔的木镇的坟地。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 奶奶的辈分不乱。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 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过衰草覆盖了整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 抗拒过草,不能在土地上繁衍了。 人生一世,草木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抔土,草也 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 (选自《散文》,有删改) 17、作者说,农人与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请结合文本概括草与农人的关系。(6分) 18、文章写草,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父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9、“藏在草间”作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根据对辛弃疾的词句“把吴钩看了,栏杄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理解,展开合理想 象,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15分) 要求:①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②使用第一人称 ③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④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 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岀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 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 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多坟茔的木镇的坟地。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 奶奶的辈分不乱。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 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过衰草覆盖了整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 抗拒过草,不能在土地上繁衍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抔土,草也 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啊。 (选自《散文》,有删改) 17、作者说,农人与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请结合文本概括草与农人的关系。(6 分) 18、文章写草,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父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19、“藏在草间”作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六、(15 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 分) 请根据对辛弃疾的词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理解,展开合理想 象,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文字。(15 分) 要求:①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②使用第一人称; ③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④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七、(5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 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 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 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A危如累卵-161;B暈厥-ym;D刨花板-boo) 2、A(B白内瘭一白内障;C陨命一殒命;D糾纠武夫一赳赳武夫) 3、D(A“做好群对避险和安置”缺少宾语,应在“安置”后加上“工作”;B偷换主语,应将 “由于”放至“验证突破性科学”前面;C“三折、四折甚至五折”不合逻辑,应改为“五 折、四折甚至三折”。) 4、A(B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这里 褒贬误用。C敝帚自珍:珍,贵重,爱惜。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而 C项语境意是写“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是别人的东西,因此适用对象不当 D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 5、D(这段文字说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指的是城市兴起,乡村衰落, 对应的文学走向则是城市文学兴盛,乡村文学式微。④紧承①。⑤说“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 革”,这个“现实变革”指的是乡村文明解体,工业文明崛起,②紧承③。在这场变革面前, 乡村文学是怎么做的?⑥紧承⑤。⑤⑥紧承③②。①④直接回答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问题, 应排在最前。) 6、C(晴雯自己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当时也没有被赶出。) 7、B(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那个作用。) 8、C(因果倒置,将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原因。) 9、D(以偏概全,只是某些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 主要标准”的错误。) 10、A(持节:拿着符节。) 11、B(两个“以”均表修饰。A前一“为”作动词,成为;后一“为”作介词,表被动 C前一“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之”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前一“者”表判断; 后一“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12、C(只是主张割城,并无投降金兵之心。) 13、(1)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 敢问的。(知、雄、输各1分,大意1分) (2)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 高兴。(乃、等第、被各1分,大意1分) (3)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 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经画、蹙、诚各1分,大意1分)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二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4、A(B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这里 褒贬误用。C 敝帚自珍:珍,贵重,爱惜。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而 C 项语境意是写“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是别人的东西,因此适用对象不当。 D 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 5、D(这段文字说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关系。社会的发展指的是城市兴起,乡村衰落, 对应的文学走向则是城市文学兴盛,乡村文学式微。④紧承①。⑤说“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 革”,这个“现实变革”指的是乡村文明解体,工业文明崛起,②紧承③。在这场变革面前, 乡村文学是怎么做的?⑥紧承⑤。⑤⑥紧承③②。①④直接回答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问题, 应排在最前。) 6、C(晴雯自己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当时也没有被赶出。) 7、B(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那个作用。) 8、C(因果倒置,将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原因。) 9、D(以偏概全,只是某些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 主要标准”的错误。) 10、A(持节:拿着符节。) 11、B(两个“以”均表修饰。A 前一“为”作动词,成为;后一“为”作介词,表被动。 C 前一“之”为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之”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 前一“者”表判断; 后一“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12、C(只是主张割城,并无投降金兵之心。) 13、(1)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 敢问的。(知、雄、输各 1 分,大意 1 分) (2)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 高兴。(乃、等第、被各 1 分,大意 1 分) (3)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 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经画、蹙、诚各 1 分,大意 1 分)
14、(1)《琵琶行》。(2分)抒发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2分)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1分)用轻松愉悦的“采莲图”反衬作者独卧江楼冷清悲苦 (1分)以梦中鸳鸯双宿双飞反衬作者独卧江楼的冷清孤寂。(1分)这样以热闹反 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见其 孤独。(1分) 15、(1)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4)氓之蚩蚩来即我谋 16、(1)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 17、(6分) (1)草与农人关系和谐:①农人用草喂养牛羊,修缮房屋:②“民”与“草”一样平凡 卑微;③草使农人的村庄有了诗意(或草修饰农人的村庄和庄稼);④草是农人的兄 弟,都来自泥土,归于泥土。(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草与农人有时较劲:①农人有时使草受伤害(农人用镰刀、铲子批评草的霸道):②草 有时对农人也不以为然(草有时也笑话农人)。(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①表现出父亲对草(土地、庄稼)的依恋之情:②因为父亲像草一样,具有草的品性,父 亲与草互为映衬,相互凸显;③文章旨在赞美平凡朴素的草和具有草一样美好品性的父亲 和农人,凸显文章主旨。(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①乡村是藏在草里的,草给生命以恩赐;②父亲和乡人像草一样平凡、朴素,藏在乡村里, 藏在土地上:③美好的品德和生命的真谛蕴藏在普通、平凡、自然中。(6分,每个要点 2分,意思对即可) 20、评分标准 (1)没有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占全文2/3以上)的,扣7分 (2)不是用第一人称的,扣3分; (3)排比和反问,每少一个扣3分 (4)结构不完整,语言不够简明、连贯、得体,酌情扣分 (5)少于200字,每少15个字扣1分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 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 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 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
14、(1) 《琵琶行》。(2 分)抒发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2 分)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1 分)用轻松愉悦的“采莲图”反衬作者独卧江楼冷清悲苦; (1 分)以梦中鸳鸯双宿双飞反衬作者独卧江楼的冷清孤寂。(1 分)这样以热闹反 衬冷清,以欢笑反衬孤独,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见其 孤独。(1 分) 15、(1)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4)氓之蚩蚩 来即我谋 16、(1)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 17、(6 分) (1)草与农人关系和谐:①农人用草喂养牛羊,修缮房屋;②“民”与“草”一样平凡、 卑微;③草使农人的村庄有了诗意(或草修饰农人的村庄和庄稼);④草是农人的兄 弟,都来自泥土,归于泥土。(4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2)草与农人有时较劲:①农人有时使草受伤害(农人用镰刀、铲子批评草的霸道);②草 有时对农人也不以为然(草有时也笑话农人)。(2 分,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18、①表现出父亲对草(土地、庄稼)的依恋之情;②因为父亲像草一样,具有草的品性,父 亲与草互为映衬,相互凸显;③文章旨在赞美平凡朴素的草和具有草一样美好品性的父亲 和农人,凸显文章主旨。(6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9、①乡村是藏在草里的,草给生命以恩赐;②父亲和乡人像草一样平凡、朴素,藏在乡村里, 藏在土地上;③美好的品德和生命的真谛蕴藏在普通、平凡、自然中。(6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0、评分标准: (1)没有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占全文 2∕3 以上)的,扣 7 分; (2)不是用第一人称的,扣 3 分; (3)排比和反问,每少一个扣 3 分; (4)结构不完整,语言不够简明、连贯、得体,酌情扣分; (5)少于 200 字,每少 15 个字扣 1 分。 2 1、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 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 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 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
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 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 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 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 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已,给他人,可给社 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写作立意】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 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6、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尊重和融合; 7、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 【参考译文】 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仼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 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 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 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 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 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 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 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在衣服里面穿着铠甲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 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 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 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 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 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 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 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
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 “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 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 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 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 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写作立意】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 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6、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尊重和融合; 7、凡事要留回旋的余地。 【参考译文】 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 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 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 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 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 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 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 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在衣服里面穿着铠甲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 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 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 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 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奏请求暂时免除各县的赋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到水 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 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 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