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2017年3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物品评在我国发韧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把人 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三类。《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善、神态 之庄重、胸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三立”说, 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现人生价 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行品评。孔子重视 “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行”“狂者”“狷者”“乡愿”四等, 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 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术。谥法是指帝王 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 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帝 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 请求,然后由礼官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赐谥。 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 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 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 位置 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位 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天等的一种方术。相人术虽长期 处于民间地位,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 体系。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等 外在表征出发,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而相人术是预知人物的富贵寿夭, 人物品评是体察人物的德性才能。汉魏人物品评的兴盛,与当时流行的相人术不 无关系 汉代以来,官方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这就使人 物品评与厚风俗及现实政治有密切联系,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汉代不少歌谣谚 语涉及人物品评,足见风气之盛。曹魏政权继承曹操以才用人思想,制定“九品 中正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官品评人才。这样,如何分析考察人物 的才能并划分等级、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随着门阀士族势力扩张,九 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形式,人物品评的政治意味慢慢淡化,而对人物才情风貌的审 美品评发展起来了。《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性人物品评的 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审美性人物品评大体包括“才情、思理、放 达、容貌”四个方面。魏晋人的审美品评与原先政治性的品评相比,不是诉之理 智分析,而是诉之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这种转变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诗品》《画品》《书品》《棋品》《曲品》等一系列著作
江西省赣州市 2017 届高三一模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2017 年 3 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人物品评在我国发韧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把人 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三类。《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善、神态 之庄重、胸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三立”说, 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现人生价 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行品评。孔子重视 “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行”“狂者”“狷者”“乡愿”四等, 强调“听其言观其行”。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 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术。谥法是指帝王、 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 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帝 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 请求,然后由礼官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赐谥。 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 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 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 位置。 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位 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夭等的一种方术。相人术虽长期 处于民间地位,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 体系。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等 外在表征出发,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而相人术是预知人物的富贵寿夭, 人物品评是体察人物的德性才能。汉魏人物品评的兴盛,与当时流行的相人术不 无关系。 汉代以来,官方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这就使人 物品评与厚风俗及现实政治有密切联系,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汉代不少歌谣谚 语涉及人物品评,足见风气之盛。曹魏政权继承曹操以才用人思想,制定“九品 中正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官品评人才。这样,如何分析考察人物 的才能并划分等级、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随着门阀士族势力扩张,九 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形式,人物品评的政治意味慢慢淡化,而对人物才情风貌的审 美品评发展起来了。《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性人物品评的 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审美性人物品评大体包括“才情、思理、放 达、容貌”四个方面。魏晋人的审美品评与原先政治性的品评相比,不是诉之理 智分析,而是诉之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这种转变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诗品》《画品》《书品》《棋品》《曲品》等一系列著作
(摘编自陈斐《人物品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物品评上,孔孟都注重人品修养;在鉴评人物途径上,孔子强调“听其 言观其行”,重视“知人”,而孟子提出观察眼神的品鉴方法,主张“知人论 世 B.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的谥号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 提请求,再由礼官按谥法议谥,报皇帝定夺赐谥;士大夫则由亲族、门生、故吏 自行私谥。 C.相人术与人物品评有相同点,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来探究人物内在 品质或未来命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预知富贵寿夭,而后者是体察德性才能 D.汉代以来,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官方以“察举”“征 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也是原 因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尚书》中的三类人和《诗经》中对“君子”的赞叹以及叔孙豹的“三立” 说,这些内容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B.谥法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 种被认为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的人物品评,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 善 C.《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大致从“才情、思理、放达、容貌 四个方面进行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 D.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诗品》《画品》《书品》等一系列著作的产生, 重要的原因是魏晋人的审美品评由理智分析转变成了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审 美品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法是指根据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 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一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 B.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音声、毛发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等体貌特征,预 测人的吉凶祸福等的一种方术。虽受诟病,可也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 C.为了解决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和任用这一现实政治问题,曹魏政 权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了大、小中正官来品评人才 D.人物品评对人们见贤思齐有引导作用,对敦厚风俗有积极作用,影响到官员 选拔制度,上升为国家典章制度,中国文艺和美学也与人物品评有密切关系。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 姜晓云 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 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 《纲鉴易知录》。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 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 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
(摘编自陈斐《人物品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人物品评上,孔孟都注重人品修养;在鉴评人物途径上,孔子强调“听其 言观其行”,重视“知人”,而孟子提出观察眼神的品鉴方法,主张“知人论 世”。 B.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的谥号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 提请求,再由礼官按谥法议谥,报皇帝定夺赐谥;士大夫则由亲族、门生、故吏 自行私谥。 C.相人术与人物品评有相同点,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来探究人物内在 品质或未来命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预知富贵寿夭,而后者是体察德性才能。 D.汉代以来,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官方以“察举”“征 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也是原 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尚书》中的三类人和《诗经》中对“君子”的赞叹以及叔孙豹的“三立” 说,这些内容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B.谥法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 种被认为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的人物品评,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 善。 C.《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大致从“才情、思理、放达、容貌” 四个方面进行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 D.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诗品》《画品》《书品》等一系列著作的产生, 重要的原因是魏晋人的审美品评由理智分析转变成了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审 美品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谥法是指根据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 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一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 B.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音声、毛发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等体貌特征,预 测人的吉凶祸福等的一种方术。虽受诟病,可也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 C.为了解决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和任用这一现实政治问题,曹魏政 权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了大、小中正官来品评人才。 D.人物品评对人们见贤思齐有引导作用,对敦厚风俗有积极作用,影响到官员 选拔制度,上升为国家典章制度,中国文艺和美学也与人物品评有密切关系。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 姜晓云 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 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 《纲鉴易知录》。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 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 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
“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 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 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 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 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 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四书五经,都在先 生“考镜源流,发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书、史论,能“观其会通”。周秦诸 子均有涉猎。先生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张謇读钱基博先生 文而感叹说:“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诚如《钱基博自传》所 言:“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 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先生提倡读书治学最重视方法,在学生“穷思极索”写出习作之后,将自己的创 作成果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变 圣约翰大学重英文而轻国文这一教学现状,主动开设中国文学史,其名作《现代 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学被大量引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遭遇到学术界的片面 否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为新,“发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 学文选类纂〉总叙》)。在《治学篇》中,先生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示人以治 学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叙其流变,条理通贯,别有会心。 这一时代,“学潮激荡,长傲纵欲”,以至于许多学生忘了读书使命,有些大师 也“与为町畦”,甚至“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严气正性,不 与诸生翕翕然。……从学者初惮其严,久则相悦以解”(《钱基博自传》) 1938年先生来到抗战前沿,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并为守军讲授《孙 子兵法》,将此书作为学校教材,以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1944年长沙等地失守, 学院被迫西迁,先生自请留守,欲以身殉国。先生的这种身体力行,为中国“找 出了精神的新泉”。抗战胜利后,先生受聘于华中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与其子 钱锺书等均选择留在国内。1950年先生将5万余册藏书全部赠给华中大学。1952 年把历年收藏的甲骨、铜玉、陶瓷、历代货币、书画等文物200余件捐赠给华中 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 钱基博先生的学行,有一种精神贯穿其中,那就是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人生历练, 更主要来自学术的砥砺。先生学术上的自信最集中的表现,在于始终坚持学术独 立,撰写《现代中国文学史》,主张“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胡适作 为光华大学同事,梁启超作为前辈大师,先生不为“亲者”、长者讳,秉笔直书 所以当先生“以稿相示”梁任公,“任公晤谈时,若有不愉色然,辄亦无以自解 也”。先生的这种自信,体现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 学术高度的自觉,具有永恒的价值。 钱基博是学行结合的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 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 (选自2016年第1期《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相关链接:
“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 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 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 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 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 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 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四书五经,都在先 生“考镜源流,发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书、史论,能“观其会通”。周秦诸 子均有涉猎。先生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张謇读钱基博先生 文而感叹说:“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诚如《钱基博自传》所 言:“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 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先生提倡读书治学最重视方法,在学生“穷思极索”写出习作之后,将自己的创 作成果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变 圣约翰大学重英文而轻国文这一教学现状,主动开设中国文学史,其名作《现代 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学被大量引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遭遇到学术界的片面 否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为新,“发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 学文选类纂〉总叙》)。在《治学篇》中,先生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示人以治 学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叙其流变,条理通贯,别有会心。” 这一时代,“学潮激荡,长傲纵欲”,以至于许多学生忘了读书使命,有些大师 也“与为町畦”,甚至“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严气正性,不 与诸生翕翕然。……从学者初惮其严,久则相悦以解”(《钱基博自传》)。 1938 年先生来到抗战前沿,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并为守军讲授《孙 子兵法》,将此书作为学校教材,以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1944 年长沙等地失守, 学院被迫西迁,先生自请留守,欲以身殉国。先生的这种身体力行,为中国“找 出了精神的新泉”。抗战胜利后,先生受聘于华中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与其子 钱锺书等均选择留在国内。1950 年先生将 5 万余册藏书全部赠给华中大学。1952 年把历年收藏的甲骨、铜玉、陶瓷、历代货币、书画等文物 200 余件捐赠给华中 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 钱基博先生的学行,有一种精神贯穿其中,那就是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人生历练, 更主要来自学术的砥砺。先生学术上的自信最集中的表现,在于始终坚持学术独 立,撰写《现代中国文学史》,主张“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胡适作 为光华大学同事,梁启超作为前辈大师,先生不为“亲者”、长者讳,秉笔直书。 所以当先生“以稿相示”梁任公,“任公晤谈时,若有不愉色然,辄亦无以自解 也”。先生的这种自信,体现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标志着中国现代 学术高度的自觉,具有永恒的价值。 钱基博是学行结合的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 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 (选自 2016 年第 1 期《古典文学知识》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百年之大计在树人,而树人必先自树;倘社会动荡而吾亦与为动荡,无心问学, 以自暴自弃;长此以往,天下之读书种子将绝,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 此则吾之所大惧。(钱基博《答诸生论今日之大学》) ②在对待东西文化方面,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非有先进、落 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取代东方文化 或用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孔祥增《文化两昆仑:钱基博与钱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钱基博青少年时期接受国学、科举、新学、西学的思想,在对比东西文化后, 认为虽“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但更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精髓。 B.钱基博先生有一番“入幕府、入军政、入教育、入文坛”的独特经历,这对 他后来的“学行”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C.钱基博先生选择留在国内以及将其历年收藏的200余件文物捐赠出来,彰显 出了其言传身教、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D.本文引用《钱基博自传》相关内容,可使文章增添真实性和提高可信度;引 用“大江以北,未见其伦”突出了先生“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基博少年时期在父辈们的熏陶下,经历了经学教育、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教 育过程,这些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在“学潮激荡,长傲纵欲”时代,学生忘了读书使命,大师也“不屑枉己以 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却“严气正性”,用自身行为引领示范。 C.钱基博学术上的自信,尤其是学术独立,体现出其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标 志着中国现代学术高度自觉,具有永恒价值。 在钱基博看来,天下最恐惧的事是因为社会出现动荡而无法“树人”与“自 树”,这样,天下将无读书人,“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 E.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 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用科学方法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整理国故。 6.结合文章,简要概括钱基博先生在学行方面的特点。(4分) 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闯滩 天南走向大河边,一条船从对面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子扑打着游向两 旁。“二哥!”他朝船上挥手。天南是来接外出闯滩的二哥的 远处是一个低矮小山坡,山坡上是一幢黄泥筑的房子。门前光秃秃的,长 着一些棕黄的草。只有一棵歪脖子树立着,是好多年前雷打断的 哥比七个月前瘦了不少。天南很想找些话说,二哥一坐下,天南就递给 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啊,好 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二哥,”天南搓搓手,“今年 我可十六了 二哥拍拍天南,微微带着笑:“是,天南长大了,看上哪家姑娘了吧。” “才不是,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①百年之大计在树人,而树人必先自树;倘社会动荡而吾亦与为动荡,无心问学, 以自暴自弃;长此以往,天下之读书种子将绝,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 此则吾之所大惧。(钱基博《答诸生论今日之大学》) ②在对待东西文化方面,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非有先进、落 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取代东方文化 或用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孔祥增《文化两昆仑:钱基博与钱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钱基博青少年时期接受国学、科举、新学、西学的思想,在对比东西文化后, 认为虽“中西文化乃异质不同之文化”,但更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精髓。 B.钱基博先生有一番“入幕府、入军政、入教育、入文坛”的独特经历,这对 他后来的“学行”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C.钱基博先生选择留在国内以及将其历年收藏的 200 余件文物捐赠出来,彰显 出了其言传身教、家国情怀等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D.本文引用《钱基博自传》相关内容,可使文章增添真实性和提高可信度;引 用“大江以北,未见其伦”突出了先生“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钱基博少年时期在父辈们的熏陶下,经历了经学教育、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教 育过程,这些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在“学潮激荡,长傲纵欲”时代,学生忘了读书使命,大师也“不屑枉己以 容悦不学之后生”;而先生却“严气正性”,用自身行为引领示范。 C.钱基博学术上的自信,尤其是学术独立,体现出其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标 志着中国现代学术高度自觉,具有永恒价值。 D.在钱基博看来,天下最恐惧的事是因为社会出现动荡而无法“树人”与“自 树”,这样,天下将无读书人,“聪明亦以渐灭,人道或几乎息”。 E.钱基博认为中西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差别,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和 价值所在,反对西方文化用科学方法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整理国故。 6.结合文章,简要概括钱基博先生在学行方面的特点。(4 分) 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闯 滩 许畅 天南走向大河边,一条船从对面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子扑打着游向两 旁。“二哥!”他朝船上挥手。天南是来接外出闯滩的二哥的。 远处是一个低矮小山坡,山坡上是一幢黄泥筑的房子。门前光秃秃的,长 着一些棕黄的草。只有一棵歪脖子树立着,是好多年前雷打断的。 二哥比七个月前瘦了不少。天南很想找些话说,二哥一坐下,天南就递给 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啊,好。” 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二哥,”天南搓搓手,“今年 我可十六了。” 二哥拍拍天南,微微带着笑:“是,天南长大了,看上哪家姑娘了吧。” “才不是,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 往上蹿,已经和二哥差不多高了。天南把手臂举着,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 捏,我长大了。” “不行。”二哥把烟在桌角上敲了敲,“你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 哥已经没了!” “你不让我去,你自己行!”天南瞪大眼睛。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二哥 好不容易回来了,自己又和他吵。“咱们家只剩两个了。”二哥叹了口气,进屋 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二哥压低嗓音叫他:“天南,睡了吗?”“还 没。”“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啊!”天南惊呼,“怎么会 这样。”难怪接二哥时他系船的手有些发抖,下午也盯着大哥的相片发呆。 “路上碰着一个奇怪的人,说我们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许久没回话。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此时正好四代。天南 时非常惊悚。 “那人大约是算命先生一类的,在途中问我们讨水喝。”“我们家的经历他都算 出 这倒没有 那一定是胡说骗钱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人人都不相信,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想这莫不是二哥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天南有些不敢往下想 了。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去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上好的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铜子装袋子扎好。他一时不知找谁了。他们 家的事这镇上谁都知道,任谁都能算出来。 天南一路想一路走,路上的人都和天南打招呼。他一路走到河边上,又白 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 他从袋里摸到了昨咋天二哥搁在桌旁的小老虎模样的口哨,然后怕别人听见似的吹 起来 呜一一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好 像对自己说。 “喂。”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你二哥可是回来 了?”“是”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 上去坐坐。”“哪个? “楼上的。”天南看见是那个先前问他哪家的人。“现在谁去闯滩可都归 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可是若是二哥不 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走了,天南!” 哥拉着天南,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些什么, 哥就揪了他一下。 河边的芦苇丛轻轻晃动,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那个人还站在河边。 脑子里的事不要想了,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 “听到没?”“嗯。”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 往上蹿,已经和二哥差不多高了。天南把手臂举着,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 捏,我长大了。” “不行。”二哥把烟在桌角上敲了敲,“你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 哥已经没了!” “你不让我去,你自己行!”天南瞪大眼睛。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二哥 好不容易回来了,自己又和他吵。“咱们家只剩两个了。”二哥叹了口气,进屋 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二哥压低嗓音叫他:“天南,睡了吗?”“还 没。”“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啊!”天南惊呼,“怎么会 这样。”难怪接二哥时他系船的手有些发抖,下午也盯着大哥的相片发呆。 “路上碰着一个奇怪的人,说我们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许久没回话。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此时正好四代。天南一 时非常惊悚。 “那人大约是算命先生一类的,在途中问我们讨水喝。”“我们家的经历他都算 出了?”“这倒没有。” “那一定是胡说骗钱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人人都不相信,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想这莫不是二哥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天南有些不敢往下想 了。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去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上好的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铜子装袋子扎好。他一时不知找谁了。他们 家的事这镇上谁都知道,任谁都能算出来。 天南一路想一路走,路上的人都和天南打招呼。他一路走到河边上,又白 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 他从袋里摸到了昨天二哥搁在桌旁的小老虎模样的口哨,然后怕别人听见似的吹 起来。 “呜——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好 像对自己说。 “喂。”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你二哥可是回来 了?”“是”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 上去坐坐。”“哪个?” “楼上的。”天南看见是那个先前问他哪家的人。“现在谁去闯滩可都归 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可是若是二哥不 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走了,天南!” 二哥拉着天南,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些什么,二 哥就揪了他一下。 河边的芦苇丛轻轻晃动,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那个人还站在河边。 “脑子里的事不要想了,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 话。 “听到没?”“嗯。”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
天南认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但是死,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他其 实信二哥对他说的话,但天南就只想去试试 他摸摸袋子里的铜子,差不多再攒上个一年,快的话十个月就够了。他就可以撑 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跃动。二哥察觉到什么似的盯着他的眼睛。 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天南抬起头来,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天南在等 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孤寂凄凉氛围,与后文二哥说的“咱们家只剩两个了” 情节相呼应,更见出“闯滩”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深重打击。 B.侧面描写“楼上的人”“二哥以前的雇工”,让故事情节有想象空间,既照 应二哥归来,也引出下文与二哥相遇,使小说增添悬念。 C.二哥是天南的佑护者,也是天南“闯滩”路上的阻碍者。小说在二哥身上设 置了太多的疑问,使得整个故事隐含着对天南未来命运的凄凉感。 D.口哨这看似不经意的事物,流露出天南失落害怕心理,又由呜呜的哨声自然 引出“楼上的人”及二哥以前的雇工出场,推动了情节发展 8.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天南在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 回来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5分) 9.试探究小说以“闯滩”为题的妙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 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髙若讷,由是三人者皆 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 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 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 也。乃上疏曰:“朝廷増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 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 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 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 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 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 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 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 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 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 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 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 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天南认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但是死,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他其 实信二哥对他说的话,但天南就只想去试试。 他摸摸袋子里的铜子,差不多再攒上个一年,快的话十个月就够了。他就可以撑 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跃动。二哥察觉到什么似的盯着他的眼睛。 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天南抬起头来,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天南在等 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孤寂凄凉氛围,与后文二哥说的“咱们家只剩两个了” 情节相呼应,更见出“闯滩”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深重打击。 B.侧面描写“楼上的人”“二哥以前的雇工”,让故事情节有想象空间,既照 应二哥归来,也引出下文与二哥相遇,使小说增添悬念。 C.二哥是天南的佑护者,也是天南“闯滩”路上的阻碍者。小说在二哥身上设 置了太多的疑问,使得整个故事隐含着对天南未来命运的凄凉感。 D.口哨这看似不经意的事物,流露出天南失落害怕心理,又由呜呜的哨声自然 引出“楼上的人”及二哥以前的雇工出场,推动了情节发展。 8.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天南在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 回来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5 分) 9.试探究小说以“闯滩”为题的妙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 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 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 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 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 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 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 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 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 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 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 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 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 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 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 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 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 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鬻:卖 B.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愈:使(病)好了。 C.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济:救济 D.闽人刻碑纪德 纪:记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古代女子不取字。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 “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 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 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 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 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 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 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5分)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 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 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 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 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 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鬻:卖。 B.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愈:使(病)好了。 C.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济:救济。 D.闽人刻碑纪德 纪:记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古代女子不取字。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 “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 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 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 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 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 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 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5 分) ⑵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 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 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 事。大中十年(856 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 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 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 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 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一一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 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 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 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15.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 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诗经·蒹 葭》) (3)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十分宏伟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 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B.微小说一般不超过140个字,文本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局出人意料,作 者随时与读者互动,具有相当的网文交互性 C.这个问题只能用供求关系平衡,如果非要用行政手段强行干涉,无异于方枘 圆凿,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无法解决问题 D.他在山村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来到城市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熙煕攘攘 的人群,感到十分不习惯,没几天就回去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小说作品中,如果作者过分注重对人物外在形象的精雕细刻而忽视内心气 质的揭示,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B.对于最近一连串发生在各地的电信诈骗案件,众多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使得 电信诈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C.周有光,出生于1906年,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 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D.4日凌晨,莱山区官庄村的一户农民的蔬菜大棚突然起火,8个蔬菜大棚被大 火瞬间烧光,经济损失多达二十万元之巨。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 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 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 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 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 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15.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⑴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 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⑵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诗经•蒹 葭》) ⑶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十分宏伟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 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B.微小说一般不超过 140 个字,文本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局出人意料,作 者随时与读者互动,具有相当的网文交互性。 C.这个问题只能用供求关系平衡,如果非要用行政手段强行干涉,无异于方枘 圆凿,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无法解决问题。 D.他在山村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来到城市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熙熙攘攘 的人群,感到十分不习惯,没几天就回去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在小说作品中,如果作者过分注重对人物外在形象的精雕细刻而忽视内心气 质的揭示,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B.对于最近一连串发生在各地的电信诈骗案件,众多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使得 电信诈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C.周有光,出生于 1906 年,早年专攻经济,近 50 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 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D.4 日凌晨,莱山区官庄村的一户农民的蔬菜大棚突然起火,8 个蔬菜大棚被大 火瞬间烧光,经济损失多达二十万元之巨。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①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 魔,②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 奇怪的品种,③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 发展④带来许多福祉,⑤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 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⑥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 虚吧! A反而而 更固然 因此 B 可能还因为所以或许 反而而 也 固然 D可能以致 不仅而且应该 O1 3 4 5 6 A反而而更固然/因此 B/可能还因为所以或许 C反而而也固然但/ D可能以致/不仅而且应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哺乳类和鸟类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类群的动物,哺乳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纲,(1),这两个纲的动物无论在形态结构上还是在生理特征上都有很大的 不同。从起源上说,(2)。然而,哺乳动物起源于3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 中分化出来的一支,而鸟类则起源于2.6-2.4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 来的另一支,这一支除了进化成今天的鸟类,(3)。因此,鸟类和蜥蜴、蛇、 鳄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而与哺乳动物却没有直接的共同祖先。 答 21.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两幅对联的上联或下 联。(6分) (1)上联:妙笔绘就赤壁景 下联 (苏轼《赤壁赋》) (2)上联: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韩愈《师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麻雀遇事爱发表评论 一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一个嫩绿的小点,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飞近问 道:“你是什么?”“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冒 出来?”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还是识趣点,乖乖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你在干什 么?”“我想采集花蜜,酿一缸蜜……”“想酿蜜?”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 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眼前春光烂漫,何不趁机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它 评论一番后,快活地飞走了
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 ① 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 魔, ② 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 奇怪的品种, ③ 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 发展 ④ 带来许多福祉, ⑤ 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 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⑥ 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 虚吧! 1 2 3 4 5 6 A 反而 而 更 固然 / 因此 B / 可能 还 因为 所以 或许 C 反而 而 也 固然 但 / D 可能 以致 / 不仅 而且 应该 ○1 2 3 4 5 6 A 反而 而 更 固然 / 因此 B / 可能 还 因为 所以 或许 C 反而 而 也 固然 但 / D 可能 以致 / 不仅 而且 应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哺乳类和鸟类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类群的动物,哺乳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纲, ⑴ ,这两个纲的动物无论在形态结构上还是在生理特征上都有很大的 不同。从起源上说, ⑵ 。然而,哺乳动物起源于 3 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 中分化出来的一支,而鸟类则起源于 2.6-2.4 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 来的另一支,这一支除了进化成今天的鸟类, ⑶ 。因此,鸟类和蜥蜴、蛇、 鳄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而与哺乳动物却没有直接的共同祖先。 答: ⑴ ⑵ ⑶ 21.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两幅对联的上联或下 联。(6 分) (1) 上联:妙笔绘就赤壁景 下联: (苏轼《赤壁赋》) (2)上联: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韩愈《师说》)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麻雀遇事爱发表评论。 一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一个嫩绿的小点,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飞近问 道:“你是什么?”“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冒 出来?”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还是识趣点,乖乖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你在干什 么?”“我想采集花蜜,酿一缸蜜……”“想酿蜜?”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 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眼前春光烂漫,何不趁机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它 评论一番后,快活地飞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惊讶地看到一根新竹挺立着指 向天空;一缸才取出的蜂蜜摆在蜂巢边,一只小蜜蜂飞在缸边甜甜地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赣州市2016~2017学年度摸底考试参考答案 1.D(强加因果。“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应是“人物品评受 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之后的表现形式,而非原因) 2.A(曲解文意。根据文段语句构成,“成为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的陈述对象应是“三立说”;“是……目标”与 “为士人提出了……目标”也有语意的不同) 3.C(根据原文“曹魏政权…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可知,选 项因果倒置) 4.A(“更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精髓”无中生有 5.C、A(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错在以 整体代部分,应是“许多学生”“有些大师”。D项“天下最恐惧的事是因为社 会出现动荡而无法“树人”与“自树””曲解原意。E项“反对西方文化用科学 方法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整理国故”和原文信息不完全相符) 6.①钱基博先生学行最大特点就是“广博”。②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 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③钱基博先生身体力行为中国推行爱国精神。④钱 基博先生的学行,把自信这种精神贯穿其人生。(每点1分) 7.A(B项错在“侧面描写”。C项“凄凉感”不很准确,二哥身上的影子会让 人对天南未来命运担忧,但不至于“使得整个故事隐含着对天南未来命运的凄凉 感”,语意太重了。D项错在“口哨流露出天南失落害怕的心理”。“口哨”原 是二哥搁在桌旁的,可以说是与闯滩有关联的东西,也因此哨声一响,楼上的人 探出头来直问是“哪家的”;吹口哨也是天南潜意识里坚定要闯滩的外化动作行 为的表现,而非“流露出天南失落害怕心理”) 8.天南觉得一个男人应该出去闯一闯,渴望拥有外出闯滩的机会(1分);闯 滩危险,许多外出闯滩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平安归来(2分),他们的家人更是在 惶恐中等待闯滩的人能平安归来(2分) 9.①从拟题技巧看,“闯滩”既是指闯河滩,也代表一种冒险精神,起到一语 双关的作用。 ②从故事情节看,整个情节围绕天南想去闯滩而二哥不让他去而展开,标题“闯 滩”串接了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线索。 ③从人物形象看,天南的性格特点通过“闯滩”这一理想已得到凸显,人物形象 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 ④从主题看,男人须直面困难、挫折甚至生命危险,应该无所畏惧地闯荡,迎接 挑战与磨砺,标题“闯滩”蕴含了这一主题思想。 (每点2分,写出任意3点给满分) 10.C(济:渡) 11.A(“古代女子不取字”表述有误,古代女子一般及笄时取字,如唐代女诗人 薛涛字洪度、鱼玄机字幼微等)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惊讶地看到一根新竹挺立着指 向天空;一缸才取出的蜂蜜摆在蜂巢边,一只小蜜蜂飞在缸边甜甜地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赣州市 2016~2017 学年度摸底考试参考答案 1.D(强加因果。“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应是“人物品评受 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之后的表现形式,而非原因) 2.A(曲解文意。根据文段语句构成,“成为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的陈述对象应是“三立说”;“是……目标”与 “为士人提出了……目标”也有语意的不同) 3.C(根据原文“曹魏政权……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可知,选 项因果倒置) 4.A(“更肯定东方文化自身的精髓”无中生有) 5.C、A(答 C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B 项错在以 整体代部分,应是“许多学生”“有些大师”。D 项“天下最恐惧的事是因为社 会出现动荡而无法“树人”与“自树””曲解原意。E 项“反对西方文化用科学 方法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整理国故”和原文信息不完全相符) 6.①钱基博先生学行最大特点就是“广博”。②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 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③钱基博先生身体力行为中国推行爱国精神。④ 钱 基博先生的学行,把自信这种精神贯穿其人生。(每点 1 分) 7.A(B 项错在“侧面描写”。C 项“凄凉感”不很准确,二哥身上的影子会让 人对天南未来命运担忧,但不至于“使得整个故事隐含着对天南未来命运的凄凉 感”,语意太重了。D 项错在“口哨流露出天南失落害怕的心理”。“口哨”原 是二哥搁在桌旁的,可以说是与闯滩有关联的东西,也因此哨声一响,楼上的人 探出头来直问是“哪家的”;吹口哨也是天南潜意识里坚定要闯滩的外化动作行 为的表现,而非“流露出天南失落害怕心理”) 8.天南觉得一个男人应该出去闯一闯,渴望拥有外出闯滩的机会(1 分);闯 滩危险,许多外出闯滩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平安归来(2 分),他们的家人更是在 惶恐中等待闯滩的人能平安归来(2 分)。 9.①从拟题技巧看,“闯滩”既是指闯河滩,也代表一种冒险精神,起到一语 双关的作用。 ②从故事情节看,整个情节围绕天南想去闯滩而二哥不让他去而展开,标题“闯 滩”串接了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线索。 ③从人物形象看,天南的性格特点通过“闯滩”这一理想已得到凸显,人物形象 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 ④从主题看,男人须直面困难、挫折甚至生命危险,应该无所畏惧地闯荡,迎接 挑战与磨砺,标题“闯滩”蕴含了这一主题思想。 (每点 2 分,写出任意 3 点给满分) 10.C(济:渡) 11.A(“古代女子不取字”表述有误,古代女子一般及笄时取字,如唐代女诗人 薛涛字洪度、鱼玄机字幼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