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轴 §18-1轴的功用和分类 、轴的功用 1、支撑回转零件,2、传递运动和动力 轴的分 按几何 2扭矩 见图 直轴按 情况分 受扭矩 见图 不承受弯 矩(或弯矩很小) 见图
第十八章 轴 §18-1轴的功用和分类 一、轴的功用 1、支撑回转零件,2、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轴的分类 按几何形状分 直轴 曲轴 挠性软轴 见图 直轴按承载 情况分 转轴 心轴 传动轴 :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 :只承受弯矩不承受扭矩 :主要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 矩(或弯矩很小) 见图 见图 见图
§18-4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就是使轴的各个部分具有合理的 结构形状和尺寸。 轴的结构 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应满足轴上的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 轴应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一、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轴的定位见图 轴由轴承支承,通过轴肩、套筒配合轴 承端盖完成轴向定位
§18-4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就是使轴的各个部分具有合理的 结构形状和尺寸。 轴的结构 应满足 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轴上的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 轴应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一、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1、轴的定位 见图 轴由轴承支承,通过轴肩、套筒配合轴 承端盖完成轴向定位
2、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位方式 (1)轴肩或轴环定位见图 要保证轴的过渡圆角半径r小于相配零件的倒角尺寸c1或 圆角半径r1;轴肩高度h必须大于c1或r,h=(2-3)r1或c1 非定位轴肩h=1.5~2mm。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2)套筒定位,套筒不宜过长,不宜高速,无应力集中。 (3)圆螺母定位,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但螺纹处有应力集 中。 见图 (4)轴端挡圈定位,可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振动。见图 (5)轴承端盖定位 见图 (6)弹性挡圈定位 (7)紧定螺钉定位 见图
2、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位方式 (1)轴肩或轴环定位 见图 要保证轴的过渡圆角半径r小于相配零件的倒角尺寸c1或 圆角半径r1 ;轴肩高度h必须大于c1或r1,h=(2~3) r1或c1, 非定位轴肩h=1.5~2mm。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2) 套筒定位,套筒不宜过长,不宜高速,无应力集中。 (3)圆螺母定位,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但螺纹处有应力集 中。 见图 (4)轴端挡圈定位,可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振动。 见图 (5)轴承端盖定位 见图 (6)弹性挡圈定位 (7)紧定螺钉定位 见图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1)键联接(包括普通键联接和花键联接)见图见图 (2)过盈配合见图 轴上零件的装拆和调整 1、轴端做成45。倒角,过盈配合的台阶作出引 导锥,便于安装。见图 2、轴承内圈应高于定位轴肩,便于拆卸。见图 3、垫片用于调整间隙。见图 、轴的制造工艺 轴上的圆角尽可能相同,所有键槽尽可能分 布在同一直线上,磨削轴段留有砂轮越程槽,车 制螺纹的轴段留有螺纹退刀槽。 见图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1)键联接(包括普通键联接和花键联接)见图 见图 (2)过盈配合 见图 二、轴上零件的装拆和调整 1、轴端做成45。倒角,过盈配合的台阶作出引 导锥,便于安装。 2、轴承内圈应高于定位轴肩,便于拆卸。 3、垫片用于调整间隙。 三、轴的制造工艺 轴上的圆角尽可能相同,所有键槽尽可能分 布在同一直线上,磨削轴段留有砂轮越程槽,车 制螺纹的轴段留有螺纹退刀槽。 见图 见图 见图 见图
四、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降低应力集中,轴径变化处应采用过渡圆角、 或凹切圆角,过渡肩环,开卸载槽等。见图 2、改善轴的表面质量 降低表面粗糙度,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如辗压、 喷丸、氮化等。 The End
四、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1、降低应力集中,轴径变化处应采用过渡圆角、 或凹切圆角,过渡肩环,开卸载槽等。 2、改善轴的表面质量 降低表面粗糙度,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如辗压、 喷丸、氮化等。 见图 The End!
直轴 卡 曲轴 钢丝软轴 返回
直轴 曲轴 钢丝软轴 返回
转轴 齿轮 轴颈 轴头 中轴颈轴身轴头 返
转轴 返 回
心轴 前轮轴 前又 两图 前轮轮毂 返
心轴 返回两图
传动轴 制动器 减速器 T 车轮 联轴器 联轴器 车轮 滞、非 轨道 工 传动轴 轨道 返回 两图
传动轴 返回 两图
轴的定位 轴承端盖 调整垫片 返回返回返回
轴的定位 轴承端盖 调整垫片 返回 返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