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 《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 《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注音: 餍(yan)缧绁( lei xie)蛇蝎(xil) 悚然(sang)战栗(l)婉慝(te) 孤僻(pi)闲暇(xia) 笃好深嗜(d)(sh)一行(xing) 遽跻(jj)糟粕( zao po) 戛然(ja)迄今为止(q)完讫(qi) 开辟(pi)
注音: 餍(yàn )缧绁(léi xiè)蛇蝎(xiē ) 悚然(sǒng )战栗( lì )婉慝( tè) 孤僻( pì)闲暇( xiá) 笃好深嗜(dǔ )( shì)一行(xíng ) 遽跻( jù jī )糟粕( zāo pò ) 戛然( jiá )迄今为止( qì )完讫(qì) 开辟(pì )
1王国维为什么称《红楼梦》是 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 會(1)、《红楼梦》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作 品中大团圆的结局,具有“厌世解脱之精 神”,且这种解脱是“自律”的 (2)《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剧是由于普通 s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而不得不这样,是 人生固有的,不但时时可能自己遭受,而且 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受这种残酷之 事,却无不平可鸣,所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事 如宝黛的爱情悲剧,不过是通常的道德、 Q人情和境遇造成这样的悲剧,既带有必然性 又具典型性和普遍性,所以是“彻头彻尾之 44 悲剧
1.王国维为什么称《红楼梦》是 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 (1)、《红楼梦》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作 品中大团圆的结局,具有“厌世解脱之精 神”,且这种解脱是“自律”的; (2)《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剧是由于普通 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而不得不这样,是 人生固有的,不但时时可能自己遭受,而且 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受这种残酷之 事,却无不平可鸣,所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事。 如宝黛的爱情悲剧,不过是通常的道德、 人情和境遇造成这样的悲剧,既带有必然性, 又具典型性和普遍性,所以是“彻头彻尾之 悲剧”
读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 序中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 (1)、诗歌应有话外之音,要有作者的心迹 (2)诗歌创作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 容,即力求革新; (3)不拘一格地借鉴古人,但必须是有我自己 特点; 各,0 FABIANNE
(1)、诗歌应有话外之音,要有作者的心迹; (2)诗歌创作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 容,即力求革新; (3)不拘一格地借鉴古人,但必须是有我自己 特点; 2、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 序》中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
(1)这些不同的回答中,体现 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6分) 1、取信于民; 2、为政以德; 3、讲究礼仪
1、取信于民; 2、为政以德; 3、讲究礼仪。 (1)这些不同的回答中,体现 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6分)
(2)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主要是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 告诉他立国的必要条件; 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 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分 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 礼节秩序 (每小点2分)
(2)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主要是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 告诉他立国的必要条件; 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 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分 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 礼节秩序。 (每小点2分)
(1)这两个选段在谈到“和”时,有什么 不同?(4分) 1、选段(1)将“和”与“礼” 起谈论,并将“和”上升到治国之 道(先王之道);(2分) 2、选段(2)是将“和”置于君子 与小人的区分中来谈论的,既讲究 和谐也明辨了差异。(2分)
(1)这两个选段在谈到“和”时,有什么 不同?(4分) 1、选段(1)将“和”与“礼”一 起谈论,并将“和”上升到治国之 道(先王之道);(2分) 2、选段(2)是将“和”置于君子 与小人的区分中来谈论的,既讲究 和谐也明辨了差异。(2分)
请根据材料中关于“和”的理解,阐述“和”在 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作用。(8分) 观点二: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和”是人际关系 的黏合剂,消融工作的强烈冲突,更利子子人民 的和谐生活; 观点二: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不能一味地毫 无原则地将“和”,那就会成为一种妥协,消解 人的斗志,不利于个人和群体的进步与发展; 观点三: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既要追求发展, 也要讲究和谐,但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况,要 区别对待。 (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请根据材料中关于“和”的理解,阐述“和”在 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作用。(8分) 观点一: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和”是人际关系 的黏合剂,消融工作的强烈冲突,更利于于人民 的和谐生活; 观点二: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不能一味地毫 无原则地将“和”,那就会成为一种妥协,消解 人的斗志,不利于个人和群体的进步与发展; 观点三: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既要追求发展, 也要讲究和谐,但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情况,要 区别对待。 (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