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论》节选 月湖听月制作
《红楼梦评论》节选 月湖听月 制作
内容理解 本单元所选《红楼梦评论》,节选自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主要阐释 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其价值。作为 “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 质的论文,王国维借鉴了叔本华的哲学及 悲剧学说,力图从哲学的角度把握《红楼 梦》的精神实质,具有现代文学批评的眼 光
内容理解 本单元所选《红楼梦评论》,节选自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主要阐释 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其价值。作为 “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 质的论文,王国维借鉴了叔本华的哲学及 悲剧学说,力图从哲学的角度把握《红楼 梦》的精神实质,具有现代文学批评的眼 光
第一段从国人的精神入手,指出传统的戏 曲、小说多“乐天”色彩,多大团圆结局。如 《牡丹亭》《长生殿》。进而对比指出具有 “厌世解脱”精神的,只有《桃花扇》《红楼 梦》。随后对比分析《桃花扇》《红楼梦》, 指出《桃花扇》的解脱,“非真解脱”,是 “他律”;《红楼梦》的解脱,是“自律” 《桃花扇》重在写“故国之戚”,是“政治 的”“国民的”“历史的”;《红楼梦》则是 “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这样,便 得出结论:《红楼梦》的价值就在于其“大背 于吾国人之精神”的悲剧性
第一段从国人的精神入手,指出传统的戏 曲、小说多“乐天”色彩,多大团圆结局。如 《牡丹亭》《长生殿》。进而对比指出具有 “厌世解脱”精神的,只有《桃花扇》《红楼 梦》。随后对比分析《桃花扇》《红楼梦》, 指出《桃花扇》的解脱,“非真解脱”,是 “他律”;《红楼梦》的解脱,是“自律”。 《桃花扇》重在写“故国之戚”,是“政治 的”“国民的”“历史的”;《红楼梦》则是 “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这样,便 得出结论:《红楼梦》的价值就在于其“大背 于吾国人之精神”的悲剧性
第一段译文:我国国民的精神,是现实的,乐天的,所以代表国人 精神的戏曲、小说,无处不附带着这种乐天的色彩:开始于悲剧结 束于欢乐,开始于离散结束于复合,开始于窘迫结束于通达;(如 果)不这样而想满足读者的心意,困难啊。比如《牡丹亭》中(杜 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妻),《长生殿》中(李隆基与杨贵 妃在月宫)重新团圆,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所以我国的文 学中,那具有厌世解脱的精神的,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罢 了。而《桃花扇》的解脱,不是真的解脱:沧桑巨变,亲眼目击并 且亲身经历,不能自己醒悟,却被张道士的一句话点醒;并且(侯 方域)跋涉数千里,冒无法预测的危险,被囚禁在牢狱之中,所寻 找的女子,才得以见面,却因为张道士的话,一下就舍弃她,如果 不是三尺孩童,那谁能相信(会有这样的事)呢?所以《桃花扇》 的解脱,是来自外界的约束;而《红楼梦》的解脱,是来自自我内 部的约束。况且《桃花扇》的作者,只是借侯、李的故事,来写故 国的悲戚,而不是以描写人生为主。所以《桃花扇》是政治的,国 民的,历史的(作品);《红楼梦》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 (作品)。这就是《红楼梦》大大违背我国国民精神的原因,而它 的价值也就在这里啊
第一段译文:我国国民的精神,是现实的,乐天的,所以代表国人 精神的戏曲、小说,无处不附带着这种乐天的色彩:开始于悲剧结 束于欢乐,开始于离散结束于复合,开始于窘迫结束于通达;(如 果)不这样而想满足读者的心意,困难啊。比如《牡丹亭》中(杜 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结为夫妻),《长生殿》中(李隆基与杨贵 妃在月宫)重新团圆,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所以我国的文 学中,那具有厌世解脱的精神的,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罢 了。而《桃花扇》的解脱,不是真的解脱:沧桑巨变,亲眼目击并 且亲身经历,不能自己醒悟,却被张道士的一句话点醒;并且(侯 方域)跋涉数千里,冒无法预测的危险,被囚禁在牢狱之中,所寻 找的女子,才得以见面,却因为张道士的话,一下就舍弃她,如果 不是三尺孩童,那谁能相信(会有这样的事)呢?所以《桃花扇》 的解脱,是来自外界的约束;而《红楼梦》的解脱,是来自自我内 部的约束。况且《桃花扇》的作者,只是借侯、李的故事,来写故 国的悲戚,而不是以描写人生为主。所以《桃花扇》是政治的,国 民的,历史的(作品);《红楼梦》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 (作品)。这就是《红楼梦》大大违背我国国民精神的原因,而它 的价值也就在这里啊
第二段在第一段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红 楼梦》的悲剧性质,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 的悲剧。作者援引了叔本华的观点,把悲剧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极恶之人相互构陷而成;第二类是由于不可 知的命运;第三类是由于普通人物、普通境遇逼迫而 成。随后,对三种悲剧进行了比较,指出前两种悲剧 因为罕见,对于我们而言或可避免,而第三种悲剧却 非偶然之事,时时会出现于眼前,也许是发生在自己 身上,也许是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却无处鸣不平, 因而是“天下之至惨也”。随后,作者又对《红楼梦》 的悲剧缘由做了具体阐释,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例, 阐明在这场悲剧里无一人是“蛇蝎之人”,亦没有 “非常之变故”,却因为种种“通常之道德”“通常 之人情”“通常之境遇”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 离”,因此是“悲剧中之悲剧
第二段在第一段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红 楼梦》的悲剧性质,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 的悲剧。作者援引了叔本华的观点,把悲剧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极恶之人相互构陷而成;第二类是由于不可 知的命运;第三类是由于普通人物、普通境遇逼迫而 成。随后,对三种悲剧进行了比较,指出前两种悲剧 因为罕见,对于我们而言或可避免,而第三种悲剧却 非偶然之事,时时会出现于眼前,也许是发生在自己 身上,也许是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却无处鸣不平, 因而是“天下之至惨也”。随后,作者又对《红楼梦》 的悲剧缘由做了具体阐释,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例, 阐明在这场悲剧里无一人是“蛇蝎之人”,亦没有 “非常之变故”,却因为种种“通常之道德”“通常 之人情”“通常之境遇”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 离”,因此是“悲剧中之悲剧
第二段译文: 《红楼梦》一书,和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啊 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 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 二种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 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 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他们明明知道悲剧的害处,(却)互相实施并且互相承受它,各 自加以力量而各自不承担它的过错。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 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它们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 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缘故啊。像前两种悲剧,我们对像蛇蝎 的人物和不可知的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栗,但因为它罕见的缘故, 还庆幸我这一生可以避免,而不必寻求躲避(痛苦)之地。但在 第三种,就可以看到这种不同寻常的势力,足可以破坏人生的幸 福,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第二段译文: 《红楼梦》一书,和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啊。……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 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 二种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 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 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他们明明知道悲剧的害处,(却)互相实施并且互相承受它,各 自加以力量而各自不承担它的过错。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 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它们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 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缘故啊。像前两种悲剧,我们对像蛇蝎 的人物和不可知的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栗,但因为它罕见的缘故, 还庆幸我这一生可以避免,而不必寻求躲避(痛苦)之地。但在 第三种,就可以看到这种不同寻常的势力,足可以破坏人生的幸 福,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 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不平可以鸣告:这真可 说是天下最为惨烈的事啊。像《红楼梦》,则正是第三种悲剧啊 在此就以宝玉、黛玉的事来阐明这种看法: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 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 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 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袭人鉴于尤二姐和香 菱的事,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 话,害怕祸及自身,而自己与凤姐(的倾向)相同,也是自然的 形势。宝玉对于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他的祖母讲,则 是普通的道德使他这样;更何况黛玉一个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 而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分离,又哪里有蛇蝎一类的人物、不同 寻常的变故,在其中作怪呢?不过是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 通常的境遇造成这样的悲剧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可以说 是悲剧中的悲剧啊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 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不平可以鸣告:这真可 说是天下最为惨烈的事啊。像《红楼梦》,则正是第三种悲剧啊。 在此就以宝玉、黛玉的事来阐明这种看法: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 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 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 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袭人鉴于尤二姐和香 菱的事,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 话,害怕祸及自身,而自己与凤姐(的倾向)相同,也是自然的 形势。宝玉对于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他的祖母讲,则 是普通的道德使他这样;更何况黛玉一个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 而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分离,又哪里有蛇蝎一类的人物、不同 寻常的变故,在其中作怪呢?不过是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 通常的境遇造成这样的悲剧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可以说 是悲剧中的悲剧啊
小结: 文章阐明了《红楼梦》的精神实质是 悲剧,论述了悲剧之中悲剧的惨痛。在对 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加以回顾的同时,兼顾 了西方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把《红楼梦》 说成是一部以“解脱”为理想的“彻头彻 尾之悲剧”,虽然不见得完全符合实际, 但这种从哲学角度出发把握《红楼梦》精 神实质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小结: 文章阐明了《红楼梦》的精神实质是 悲剧,论述了悲剧之中悲剧的惨痛。在对 中国传统文学精神加以回顾的同时,兼顾 了西方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把《红楼梦》 说成是一部以“解脱”为理想的“彻头彻 尾之悲剧”,虽然不见得完全符合实际, 但这种从哲学角度出发把握《红楼梦》精 神实质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此外,文章具有说理透彻的特点,对比论 证、举例论证运用得当。对比论证如第一段与 《牡丹亭》《长生殿》对比,突出《桃花扇》 《红楼梦》以“厌世解脱”为精神实质;又对 《桃花扇》《红楼梦》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 《红楼梦》的悲剧价值;第二段将三种悲剧产 生的原因、危害进行对比,突出了第三种悲剧 的悲剧性。举例论证如对《红楼梦》的具体阐 释,能从贾母、王夫人、凤姐、袭人、宝玉 黛玉等各自立场出发,分析悲剧缘由,突出 “第三种悲剧”的“至惨”之处,很好地为观 点服务
此外,文章具有说理透彻的特点,对比论 证、举例论证运用得当。对比论证如第一段与 《牡丹亭》《长生殿》对比,突出《桃花扇》 《红楼梦》以“厌世解脱”为精神实质;又对 《桃花扇》《红楼梦》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 《红楼梦》的悲剧价值;第二段将三种悲剧产 生的原因、危害进行对比,突出了第三种悲剧 的悲剧性。举例论证如对《红楼梦》的具体阐 释,能从贾母、王夫人、凤姐、袭人、宝玉、 黛玉等各自立场出发,分析悲剧缘由,突出 “第三种悲剧”的“至惨”之处,很好地为观 点服务
阅读训练 阅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节选),完成1—4题 1.下列对评论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E) A中国人的精神是世间的、乐天的,所以代表这种精神的戏曲小说, 往往有乐天色彩,结局多为大团圆,《牡丹亭》《长生殿》就是典 例子。 B.《桃花扇》表现了厌世解脱精神,但其解脱不是真解脱,而是他′ 的。它写的是故国之戚,而不是写人生,所以是政治的,国民的, 史的。 C在中国文学表现厌世解脱精神的两部作品中,《红楼梦》的解脱是 真解脱,是自律的,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代表了中国人的乐 精神。 D叔本华认为,悲剧有三种,前两种因其罕见,许多人都可以避免, 所以并不可怕;第三种却不是例外之事,其悲剧之惨酷远远超过前j 种 E.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是通常的道德、人情、境遇所逼而发生 并没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他们的悲剧是第三种悲居
阅读训练 阅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节选),完成1—4题 1.下列对评论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中国人的精神是世间的、乐天的,所以代表这种精神的戏曲小说, 往往有乐天色彩,结局多为大团圆,《牡丹亭》《长生殿》就是典型 例子。 B.《桃花扇》表现了厌世解脱精神,但其解脱不是真解脱,而是他律 的。它写的是故国之戚,而不是写人生,所以是政治的,国民的,历 史的。 C.在中国文学表现厌世解脱精神的两部作品中,《红楼梦》的解脱是 真解脱,是自律的,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代表了中国人的乐天 精神。 D.叔本华认为,悲剧有三种,前两种因其罕见,许多人都可以避免, 所以并不可怕;第三种却不是例外之事,其悲剧之惨酷远远超过前两 种。 E.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是通常的道德、人情、境遇所逼而发生的, 并没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他们的悲剧是第三种悲剧。 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