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履带车辆行驶理论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1-2履带行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1-3履带接地比压和履带接地平面和心域 ■§1-4履带车轮的行驶阻力 §1-5履带车辆的附着性能
第一章履带车辆行驶理论 ◼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 §1-2履带行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 §1-3履带接地比压和履带接地平面和心域 ◼ §1-4履带车轮的行驶阻力 ◼ §1-5履带车辆的附着性能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1二、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 一、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 二、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驱动力矩Mx:发动机通过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的力矩称。 传动系效率n nm=Pk÷P=(Mk×①k)÷(Ma×①e)=(Mk÷Me)×imn 式中:k驱动的角速度 发动机曲轴的角速度 M。发动机的有效力矩 -传动系总传动比,它是变速箱、中央传动和最终传动 各部分传动比的乘积 n当车辆在水平地段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其驱动力矩Mk可由下式求得: Mk=nm×Me×im
一、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 驱动力矩MK:发动机通过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的力矩称。 ◼ 传动系效率ηm : ηm=PK÷Pe =( MK×ωK )÷( Me×ωe )=(MK÷Me) ×im 式中:ωK——驱动的角速度; ωe——发动机曲轴的角速度; Me——发动机的有效力矩。 im——传动系总传动比,它是变速箱、中央传动和最终传动 各部分传动比的乘积。 ◼ 当车辆在水平地段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其驱动力矩MK可由下式求得: MK=ηm×Me×im
、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切线牵引力产生 驱动段效率
二、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 切线牵引力产生 ◼ 驱动段效率
切线牵引力产生 ■为了便于说明行驶原理,参看图1-1所示 图1-1履带式拖拉机行驶原理图 4 K 6 F FX 图1-1
切线牵引力产生 ◼ 为了便于说明行驶原理,参看图1-1所示 ◼ 图1-1履带式拖拉机行驶原理图
车辆行驶时,在驱动力矩Mk作用下,驱动段内产生拉 力F即 对车辆来说,拉力F是内力,它力图把接地段从支重 轮下拉出,致使土壤对接地段产生水平反作用力。这 些反作用力的合力κ叫做履带式车辆的驱动力,其方 向与行驶方向相同。 参看图1-2所示
◼ 车辆行驶时,在驱动力矩MK作用下,驱动段内产生拉 力Ft即: ◼ Ft=MK÷rK。 ◼ 对车辆来说,拉力Ft是内力,它力图把接地段从支重 轮下拉出,致使土壤对接地段产生水平反作用力。这 些反作用力的合力FK叫做履带式车辆的驱动力,其方 向与行驶方向相同。 ◼ 参看图1-2所示
■取驱动轮为研究对象(不及损失),如下图所示: MK iF F 则有:Ft=F F Mk=Ft×「k
◼ 取驱动轮为研究对象(不及损失),如下图所示: ◼ 则有:Ft=F’ t cosΨ ◼ MK= F’ t × rK
■取支重轮为研究对象(不计损失),如下图所示 F Ft 2F y 3、FE 刂有:FK=F FK ∑水平 Fk-F+×Cos屮
◼ 取支重轮为研究对象(不计损失),如下图所示: ◼ 则有:FK=Ft ◼ FΣ水平= FK-Ft×cosΨ
■如果不计损失,推动机体前进的力应该是水平方向受力之 和,即: Ft+F2水平=FtC0s+Fk-Ft×Cos=FK
◼ 如果不计损失,推动机体前进的力应该是水平方向受力之 和,即: ◼ Ft +FΣ水平= F ’ t cosΨ +FK-Ft ’×cosΨ =FK
驱动段效率 ■由于动力从驱动轮经履带驱动段传到接地段时,中间有动 力损失,如果此损失用履带驱动段效率η表示,则履带式 车辆的驱动力Fk(以下称为切线牵引力)可表示为: FK=n×F=(η×Mk)÷『k=(n×nm×m×Me)÷『k
驱动段效率 ◼ 由于动力从驱动轮经履带驱动段传到接地段时,中间有动 力损失,如果此损失用履带驱动段效率ηr表示,则履带式 车辆的驱动力FK(以下称为切线牵引力)可表示为: ◼ FK=ηr ×Ft=(ηr×MK) ÷rK =(ηr×ηm×im×Me) ÷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