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设及三个方面: 是转录水平的调控;二是翻译水平的调控; 三是复制水平的调控。其整个调控过程即受 病毒自身编码的调节蛋白的影响,也受宿主 细胞的酶或蛋白因子的调控,在这些特异性 的酶、调节蛋白或调节因子的作用下,病毒 基因表达实现了协调和有序的统一,并使病 毒能够顺利地完成增殖周期,或者在适当的 条件下进入潜伏感染状态
第七章 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设及三个方面:一 是转录水平的调控;二是翻译水平的调控; 三是复制水平的调控。其整个调控过程即受 病毒自身编码的调节蛋白的影响,也受宿主 细胞的酶或蛋白因子的调控,在这些特异性 的酶、调节蛋白或调节因子的作用下,病毒 基因表达实现了协调和有序的统一,并使病 毒能够顺利地完成增殖周期,或者在适当的 条件下进入潜伏感染状态
节病毒转录水平的调控 DNA甲基化对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 mRNA前体拼接对病毒表达的影响 Poy(A)的信号序列为 AAUAAA 三、病毒调节蛋白对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λ噬菌体调节蛋白对其基因表达的调控 )σ因子替换对噬菌体基因转录的调控 三)P22噬菌体抗阻遏物蛋白的调控作用 (四)Mu噬菌体的转座特性与阻遏物蛋白的调控作用 (五)单纯庖疹病毒调节蛋白的调控作用 (六)腺病毒E1A蛋白的调控作用 (七)细小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 病毒转录水平的调控 一、DNA甲基化对 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 二、mRNA前体拼接对病毒表达的影响 三、病毒调节蛋白对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λ噬菌体调节蛋白对其基因表达的调控 (二)σ因子替换对噬菌体基因转录的调控 (三)P22噬菌体抗阻遏物蛋白的调控作用 (四)Mu噬菌体的转座特性与阻遏物蛋白的调控作用 (五)单纯庖疹病毒调节蛋白的调控作用 (六)腺病毒E1A蛋白的调控作用 (七)细小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Poly(A)的信号序列为AAUAAA
四、基因重排对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五、增强子对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关于增强子的作用机制,目前有两种假说:第 种假说认为,增强子为转录因子提供了DNA进入 位点;第二种假说认为,增强子能改变DNA构象 如处于负股超螺旋状态的S∨40DNA有3个能与Z DNA抗体相结合的位点,其中两个位点在增强子序 列内,其序列为 GCATGCAT,另一个在增强子之外 的7b处,由 ATGTGTGT构成,这说明增强子区域 易于发生从B-DNA的构象到Z-DNA的构象改变,推 测SV40DNA增强子区域的构象变化决定了转录因子 与DNA特定序列的结合
关于增强子的作用机制,目前有两种假说:第 一种假说认为,增强子为转录因子提供了DNA进入 位点;第二种假说认为,增强子能改变DNA构象, 如处于负股超螺旋状态的SV40 DNA有3个能与ZDNA抗体相结合的位点,其中两个位点在增强子序 列内,其序列为GCATGCAT,另一个在增强子之外 的7bp处,由ATGTGTGT构成,这说明增强子区域 易于发生从B-DNA的构象到Z-DNA的构象改变,推 测SV40DNA增强子区域的构象变化决定了转录因子 与DNA特定序列的结合。 四、基因重排对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五、增强子对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宿主细胞转录对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七、LTR结构对逆转录病毒基因转录的调控 逆转录病毒+ SSRNA基因组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两端 具有LTR结构的原病毒DNA,其LTR结构由U3、R和U5序列组 成,它与逆转录病毒的整合和转录调控有关 原病毒DNA在宿主细胞基因组DNA上的整合,需要左端 LTR结构中U3的12个末端核甘酸和右端LTR中U5序列的8个末 端核甘酸序列,即所谓的反相末端重复序列。 逆转录病毒的LTR结构还存在有CAAT和GC启动子区,这 些启动子区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并且一般在-100至80bp 的区域内,但在禽白血病病毒的原病毒DNA中,其CAAT和GC 启动子位于TATA序列与增强子之间,该区域对病毒增强子的活 性有调节作用,如果缺少这一区域,即使增强子和TATA序列保 持完整,其转录水平也较低,仅仅相当于含有TATA序列而没有 增强子时的转录水平
逆转录病毒+ssRNA基因组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两端 具有LTR结构的原病毒DNA,其LTR结构由U3、R和U5序列组 成,它与逆转录病毒的整合和转录调控有关。 原病毒DNA在宿主细胞基因组DNA上的整合,需要左端 LTR结构中U3的12个末端核甘酸和右端LTR中U5序列的8个末 端核甘酸序列,即所谓的反相末端重复序列。 逆转录病毒的LTR结构还存在有CAAT和GC启动子区,这 些启动子区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并且一般在-100至-80bp 的区域内,但在禽白血病病毒的原病毒DNA中,其CAAT和GC 启动子位于TATA序列与增强子之间,该区域对病毒增强子的活 性有调节作用,如果缺少这一区域,即使增强子和TATA序列保 持完整,其转录水平也较低,仅仅相当于含有TATA序列而没有 增强子时的转录水平。 六、宿主细胞转录对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七、LTR结构对逆转录病毒基因转录的调控
八、S40T抗原对其基因表达的调控 SV40T抗原是一个96D的磷蛋白,由早期基因T 编码。在SV40感染猴细胞后,T基因立即开始表 达,当T抗原浓度很低时,可刺激早期基因T和t的 转路录,而当T抗原合成达到一定浓度后,其T抗 原就开始抑制SV40早期基因转录,然后起始 SV40-复制,进行晚期基因的表达 第二节病毒蛋白翻译的调控 终止密码子的通读现象 干扰素对病毒翻译的影响
八、SV40 T抗原对其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二节 病毒蛋白翻译的调控 一、终止密码子的通读现象 二、干扰素对病毒翻译的影响 SV40T抗原是一个96D的磷蛋白,由早期基因T 编码。在SV40感染猴细胞后,T基因立即开始表 达,当T抗原浓度很低时,可刺激早期基因T和t的 转路录,而当T抗原合成达到一定浓度后,其T抗 原就开始抑制SV40早期基因转录,然后起始 SV40-复制,进行晚期基因的表达
千扰素是动物细胞在应答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糖 蛋白,它能够作用于其他细胞,并诱导其他细胞进入抗病毒 一状态,这种抗病毒状态至少部分是同蛋白质合成的改变相关 联的 许多动物病毒在其基因组复制时都会产生少量的双链 RNA分子,而双链RNA分子是一种最有效的干扰素合成诱导 物,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由病毒双链RNA诱导分泌的干扰素 可以作用于邻近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导致这些细胞的干扰素 激活基因被激活,表达产生抗病毒蛋白,细胞即建立了抗病 毒状态,目前了解的得最清楚的有两种抗病毒蛋白:一种是 2-5A合成酶,另一种是eF2蛋白激酶。这两种酶蛋白都是 由双链RNA活化的,而在病毒感染之前它们并没有活性 病毒翻译的阻遏 四、基因重叠与翻译的调控
三、病毒翻译的阻遏 四、基因重叠与翻译的调控 干扰素是动物细胞在应答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糖 蛋白,它能够作用于其他细胞,并诱导其他细胞进入抗病毒 状态,这种抗病毒状态至少部分是同蛋白质合成的改变相关 联的。 许多动物病毒在其基因组复制时都会产生少量的双链 RNA分子,而双链RNA分子是一种最有效的干扰素合成诱导 物,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由病毒双链RNA诱导分泌的干扰素 可以作用于邻近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导致这些细胞的干扰素 激活基因被激活,表达产生抗病毒蛋白,细胞即建立了抗病 毒状态,目前了解的得最清楚的有两种抗病毒蛋白:一种是 2‘-5’A合成酶,另一种是eIF2蛋白激酶。这两种酶蛋白都是 由双链RNA活化的,而在病毒感染之前它们并没有活性
第八章病毒粒子的装配和释放 Chapter 8 Virus assembly and release frome Hoset Cell 第一节病毒粒子的装配 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装配 )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装配的分子机制 二)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装配过程 装配的起始 2、装配的延伸
第八章 病毒粒子的装配和释放 Chapter 8 Virus Assembly and Release frome Hoset Cell 第一节 病毒粒子的装配 一、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装配 (一)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装配的分子机制 (二)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装配过程 1、装配的起始 2、装配的延伸
T4噬菌体的装配 头的装配 2、DNA的装填 3、尾管和管鞘的装配 4、基板的装配 5、尾丝的装配
二、T4噬菌体的装配 1、头的装配 2、DNA的装填 3、尾管和管鞘的装配 4、基板的装配 5、尾丝的装配
λ噬菌体的装配 1、前头部的形成 2、DNA的装入 3、尾部的装配 四、φⅩ174噬菌体的裝配 五、脊髓灰质炎病毒离子的装配 六、逆转录病毒离子的裝配
三、λ噬菌体的装配 1、前头部的形成 2、DNA的装入 3、尾部的装配 四、φ X174噬菌体的装配 五、脊髓灰质炎病毒离子的装配 六、逆转录病毒离子的装配
第二节病毒粒子的释放 裂解释放 出芽释放 空泡释放
第二节 病毒粒子的释放 一、裂解释放 二、出芽释放 三、空泡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