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二册第六单元练习 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⑦余始循以入 ②娘以指叩门扉曰 ⑧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⑨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④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⑩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⑤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A.①②/③④/⑤⑩/⑥⑨/⑦/⑧/0B.①③/②⑨/④⑦/⑤⑩/⑥/⑧/① C.①③④⑦/②⑨/⑤⑥⑩/⑧/6D.①③④/②/⑤⑥⑩/⑦/⑧⑨/①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烛天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⑥雨泽下注 A.①②B.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石苍黑色,多平方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D.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4.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④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⑥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⑦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⑦ D.①③⑥⑦ 5.选出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A.极天云一线异色B.今以钟磐置水中C.余自東发读书轩中D.(松树)生石罅 6.选出与“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忌不自信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夫晋,何厌之有D.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7.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迨诸父异爨 客逾庖而宴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也不同 8.选出下列句中与“凡再变矣”中“凡”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厂余既为此志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渭阁子也?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县官且顺群臣言 C厂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0.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 1 页 第 二 册 第 六 单 元 练 习 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娘以指叩门扉曰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④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⑤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⑥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⑦余始循以入 ⑧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⑨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⑩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1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A.①②/③④/⑤⑩/⑥⑨/⑦/⑧/○11 B.①③/②⑨/④⑦/⑤⑩/⑥/⑧/○11 C.①③④⑦/②⑨/⑤⑥⑩/⑧/○11 D.①③④/②/⑤⑥⑩/⑦/⑧⑨/○11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明烛天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⑥雨泽下.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石苍黑色,多平方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D.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4.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④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⑥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⑦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⑦ D.①③⑥⑦ 5.选出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 A.极天云一线异色 B.今以钟磐置水中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松树)生石罅 6.选出与“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 A.忌不自信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7.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迨诸父异爨 客逾庖而宴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 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也不同 8.选出下列句中与“凡再变矣”中“凡”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余既为此志 B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渭阁子也?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县官且顺群臣言 C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D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0.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A.激昂大义,蹈死不顾。顾:顾惜 B.而又有剪发杜门。杜:塞,闭。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徒:一类。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比较。 11.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2.选出与“不能容于远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3.选出与“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匹夫之有重于杜稷也。B.斯固百世之遇也。C.谁为哀者?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15.下列句中“得”的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安得使予多暇日B又北向,不能得日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16.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予)甘受诟厉。C.(文人画士)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予购三百盆,(梅)皆病者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梅),删密(梅),锄正(梅) 17.下列句中相关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内外多置小门 玄德与荆州牧刘表有旧 郑人有且置履者 Cr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Dr凡再变矣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轩凡四遭火 18.下列句中相关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C.」以中有足乐者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中谷绕泰安城下 f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何以伐为 19.下列句子中“使”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B.人皆得以吏使之 C.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D.安得使予多暇日 20.下列各组句中相关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之以法 B.兼仗父兄之烈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或曰:“梅以曲为美……”固也 D.助画方略 文人画士 21.下列各句中的“阳”字,与其他各分句方向相反的一句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C.阳谷皆入汶 D.我送舅氏,日至渭阳 22.下列句中相关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从来,一向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骂 B.何竟日默默在此 竞:究竟 迨诸父异爨 迨:及,等到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 2 页 A.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顾:顾惜 B. 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塞,闭。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徒:一类。 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比较。 11.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2.选出与“不能容于远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B.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3.选出与“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匹夫之有重于杜稷也。 B.斯固百世之遇也。 C.谁为哀者?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B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15.下列句中“得”的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安得使予多暇日 B 又北向,不能得日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 16.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予)甘受诟厉。 C.(文人画士)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B.予购三百盆,(梅)皆病者。 D.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梅),删密(梅),锄正(梅)。 17.下列句中相关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 内外多置小门 玄德与荆州牧刘表有旧 郑人有且置履者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D 凡再变矣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轩凡四遭火 18.下列句中相关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C. 以中有足乐者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中谷绕泰安城下 B.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D.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何以伐为 19.下列句子中“使”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B.人皆得以吏使之 C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D.安得使予多暇日 20.下列各组句中相关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绳之以法 B.兼仗父兄之烈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或曰:“梅以曲为美……”固也 D.助画方略 文人画士 21.下列各句中的“阳”字,与其他各分句方向相反的一句是 (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C.阳谷皆入汶 D.我送舅氏,日至渭阳 22.下列句中相关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从来,一向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骂 B.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究竟 迨诸父异爨 迨:及,等到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C.益慕圣贤之道 益:更加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再:两次 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在 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23.下列句中相关的词,其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复遁西谷,遂至其颠 B.道皆砌石为磴 道芷阳,间行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洞烛其奸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远古刻尽漫失 2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杂然相许 2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不能容于远近 D.若属皆且为所虏 26.下列加点词语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旧南阁子旧:旧日的,原来的 B.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前辟四窗前:指阁子南面 D.冥然兀坐兀:静静地 27.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矮而长形的桌子)B.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案件) C.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通“按”用手压)D.召有司案图(通“按”,按照) 28.文言文巾“于”字常省略。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了“于”字的一句是() A.哭声震动天地B.断头置城上C.激昂大义D.扼腕墓道 29.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激昂大义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 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30.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3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自京师乘风雪(冒着)越长城之限(限度)正赤如丹(朱砂) B.以欹为美(倾斜)孤癖之隐(偏嗜)悉埋于地(全)甘受诟厉(辱骂) C.缙绅(指一般做官的人)投缳(指上吊)加其土封(指坟墓)乘其厉声以呵(呵斥) D.亭亭如盖(直立的样子)比去(及,等到)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雨泽下注(灌) 3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非常之谋(谋略)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民间)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亦已众矣(表程度的副词) B.僻不当道者(偏僻)阳谷皆入汾(流入)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戊申晦,五鼓(五更) C.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设立)明告鬻梅者(卖)未可明诏大号……(皇上圣旨)夭梅病梅(屈,折) D.桂影斑驳(错杂)大类女郎也(像)室西连于中闺(中间闺房)令人长号不自禁(大哭)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其后秦稍蚕食魏 C.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D.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答:(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 3 页 C.益慕圣贤之道 益:更加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再:两次 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以:在 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23.下列句中相关的词,其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复遁西谷,遂至其颠 B.道皆砌石为磴 道芷阳,间行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洞烛其奸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远古刻尽漫失 2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杂然相许 2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C.不能容于远近 D.若属皆且为所虏 26.下列加点词语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旧南阁子 旧:旧日的,原来的 B.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C.前辟四窗 前:指阁子南面 D.冥然兀坐 兀:静静地 27.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矮而长形的桌子) B.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案件) C.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通“按”用手压) D.召有司案图(通“按”,按照) 28.文言文巾“于”字常省略。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了“于”字的一句是( ) A.哭声震动天地 B.断头置城上 C.激昂大义 D.扼腕墓道 29.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 A.激昂大义 B.激于义而死焉 C.不能容于远近 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30.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3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越长城之限(限度) 正赤如丹(朱砂) B.以欹为美(倾斜) 孤癖之隐(偏嗜) 悉埋于地(全) 甘受诟厉(辱骂) C.缙绅(指一般做官的人) 投缳(指上吊) 加其土封(指坟墓) 乘其厉声以呵(呵斥) D.亭亭如盖(直立的样子) 比去(及,等到) 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 雨泽下注(灌) 3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常之谋(谋略) 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民间)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 亦已众矣(表程度的副词) B.僻不当道者(偏僻) 阳谷皆入汾(流入) 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 戊申晦,五鼓(五更) C.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设立) 明告鬻梅者(卖) 未可明诏大号……(皇上圣旨) 夭梅病梅(屈,折) D.桂影斑驳(错杂) 大类女郎也(像) 室西连于中闺(中间闺房) 令人长号不自禁(大哭) 3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1)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其后秦稍蚕食魏 C.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D.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答:( )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4页 (2)A.呜呼!亦盛矣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D.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答:() 3)A.望晚日照城郭,汾水、徂徕如画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余始循以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颠崖限当道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D.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答:() (4)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予本非文人画士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太后之色稍解 答:() .与例句意思相同的项是 (1)例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A.梅以曲为美……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例句: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 A.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按兵不动 C.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瞑目,按剑仰天太息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与朝,按诛五人 3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都属于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③安能屈豪杰之流 ④众不能堪,轶而仆之⑤去今之墓而葬焉 ⑥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⑦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⑧不能容于远近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 ⑩不敢复有株治(11)以夭梅病梅为也以求钱也(12)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13)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A.①②⑤⑥⑦(13)/③⑧⑨/④(11)(12)/⑩ B.①②⑤⑦/③8⑩/④⑥(11)/⑨(12)/(13) C.①⑦/②⑤(13)/③⑩/④⑥/⑧⑨(11)(12) D.①/②⑤⑥⑦(13)/③④(11)(12)/⑧⑨/⑩ 36.下列常见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⑥激昂大义 ⑦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⑨予记周公之被逮 ⑩是日,观道中石刻 (11)激于义而死焉 (12)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A.①②⑩(12)/③④(11)/⑤⑦⑧/⑥⑨B.①②④⑧(12)/③⑨(11)/⑤⑦/⑥⑩ C.①④⑤/②⑥⑨(11)/③⑩(12)/⑦⑧D.①④⑩(12)/⑤⑦/③⑧(11)/②⑥⑨ 37.选出下列“之”字用法和意义全相同的一组() (1)盖当周公之被逮(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 (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5)去今之墓而葬焉 6)十有一月之中 (7)凡富贵之子 (8)慷慨得志之徒 (9)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10)独五人之皦皦(11)以葬之 A.(1)(2)(3)(4)B.(6)(7)(8)(10) C.(1)(5)(9)(11)D.(2)(4)(8)(9)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 4 页 (2)A.呜呼!亦盛矣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D.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答:( ) (3)A.望晚日照城郭,汾水、徂徕如画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余始循以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也 C.今所经中岭及山颠崖限当道者 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D.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答:( ) (4)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予本非文人画士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太后之色稍解 答:( ) 34.与例句意思相同的项是 (1)例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 A.梅以曲为美……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例句: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 ) A.缘法而治,按功而赏 B.按兵不动 C.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瞑目,按剑仰天太息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与朝,按诛五人 3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都属于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③安能屈豪杰之流 ④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⑤去今之墓而葬焉 ⑥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⑦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⑧不能容于远近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 ⑩不敢复有株治 (11)以夭梅病梅为也以求钱也 (12)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13)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A.①②⑤⑥⑦(13)/③⑧⑨/④(11) (12)/⑩ B.①②⑤⑦/③⑧⑩/④⑥(11)/⑨(12)/(13) C.①⑦/②⑤(13)/③⑩/④⑥/⑧⑨(11) (12) D.①/②⑤⑥⑦(13)/③④(11) (12)/⑧⑨/⑩ 36.下列常见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⑥激昂大义 ⑦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⑨予记周公之被逮 ⑩是日,观道中石刻 (11)激于义而死焉 (12)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A.①②⑩(12)/③④(11)/⑤⑦⑧/⑥⑨ B.①②④⑧(12)/③⑨(11)/⑤⑦/⑥⑩ C.①④⑤/②⑥⑨(11)/③⑩(12)/⑦⑧ D.①④⑩(12)/⑤⑦/③⑧(11)/②⑥⑨ 37.选出下列“之”字用法和意义全相同的一组 ( ) (1)盖当周公之被逮 (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 (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5)去今之墓而葬焉 (6)十有一月之中 (7)凡富贵之子 (8)慷慨得志之徒 (9)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10)独五人之皦皦 (11)以葬之 A.(1)(2)(3)(4) B.(6)(7)(8)(10) C.(1)(5)(9)(11) D.(2)(4)(8)(9)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0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⑤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⑨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⑩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古之人不余欺也。( ①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得双石于潭上。 Q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请填写下列省略内容。(6分)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 ②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③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⑥竖子不足与()谋 ⑦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四.把下列名句名篇补充完整 (1)三五之夜, ,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2)望晚日照城郭 (《登泰山记》) (3)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夜泊秦淮》) (4)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 5 页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0 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 ③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 )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 ⑤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 ⑨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 ⑩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 ) ○11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 ○12 古之人不余欺也。 ( ) ○13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 ○14 得双石于潭上。 ( ) ○1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 三、请填写下列省略内容。(6 分) ①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②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 ③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⑥竖子不足与( )谋 ⑦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四.把下列名句名篇补充完整 (1)三五之夜, , , , 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 (2)望晚日照城郭, , 。 (《登泰山记》) (3)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夜泊秦淮》) (4)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五.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六.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 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诗《己亥杂诗》中有一句相一致,这句 诗是 快乐的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 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晩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 破碎的花盆和憔悴不堪的兰花,后悔不迭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 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却在肃然起敬之余,更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 大悟……记得初次读到这句话时,我也是怦然心动,眼前顿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在现实生活中,现代人时常心为物役,患得患失,让过多的欲望占据心灵。正因如此,本可以 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们,在心态浮躁之中,错过了多少快乐和幸福!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这看似平淡的偈语里,暗藏了多少佛门玄机,又蕴含了多少 人生智慧。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失意时,不要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想想事已 如此,生气又何益? 大可用兰花的启示来为自己宽心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往的 我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我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 从此,我们将那棵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一定会盈满幸福与快 乐、宁静与安详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 6 页 五.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六.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 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诗《己亥杂诗》中有一句相一致,这句 诗是 。 友情奉送 快乐的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 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 破碎的花盆和憔悴不堪的兰花,后悔不迭。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 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却在肃然起敬之余,更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 大悟……记得初次读到这句话时,我也是怦然心动,眼前顿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在现实生活中,现代人时常心为物役,患得患失,让过多的欲望占据心灵。正因如此,本可以 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们,在心态浮躁之中,错过了多少快乐和幸福!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这看似平淡的偈语里,暗藏了多少佛门玄机,又蕴含了多少 人生智慧。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失意时,不要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想想事已 如此,生气又何益? 大可用兰花的启示来为自己宽心: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往的; 我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我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 从此,我们将那棵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一定会盈满幸福与快 乐、宁静与安详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 1.B2.G3.B4.D5.A6.D7.08.B9.A 10.c11.A12.D13.D14.D15.B16.D A项旧的,有交情;B项设置,备办;c项书籍,书法。 A项即位,露出;c项其中,中间;D项做.表示疑问。 19.选AD。B项奴役;c项派 20.选A。B项功业/猛烈;c项顽固/本来;D项谋画/画画。 21.选D。渭水之阳。 22.选B。竞,完整。 23.选c。A项向西/西边;B项道路/取道;D项刻写/石刻 24.选c。然而。 25.选B。A、c、D为被动句式。 选c。“南面”不对。为“北面 27。选D。通“按”。察看。 28.选A 29.选D。A、B。C“于”表被动。 30.选C。表疑问。 31.A32.B 33.(1)C(2)D(3)A(4)B 34.(1)A(2)C 37.D 、①判断句②判断句③疑问句④介词结构后置⑤定语后置⑥定语后置⑦以“之”字 为标志的宾语前置@被动句⑨判断句⑩判断句⑥被动句⑩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8疑间句四介词结构后置⑥介词结构后置 三、⑩介词“于”②介词“于”③动词“鼓”④动词“择”⑤宾语“剑”⑥宾语“之”⑦主 语“蛇 四.(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着带然 (3)隔江犹唱后庭花(4)一览众山小 五.(1)距离现在修基和在这里安葬他们,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 (2)(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线似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一会儿变得五彩缤纷。 六。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沂一中高复班语文教案 第 7 页 第六单元 1.B 2.C 3.B 4.D 5.A 6.D 7.C 8.B 9.A 10.C 11.A 12.D 13.D 14.D 15.B 16.D 17.选 D。A 项旧的,有交情;B 项设置,备办;c 项书籍,书法。 18.选 B。A 项即位,露出;c 项其中,中间;D 项做.表示疑问。 19.选 AD。B 项奴役;c 项派。 20.选 A。B 项功业/猛烈;c 项顽固/本来;D 项谋画/画画。 21.选 D。渭水之阳。 22.选 B。竞,完整。 23.选 c。A 项向西/西边;B 项道路/取道;D 项刻写/石刻。 24.选 c。然而。 25.选 B。A、c、D 为被动句式。 26.选 c。“南面”不对。为“北面”。 27。选 D。通“按”。察看。 28.选 A 29.选 D。A、B。C“于”表被动。 30.选 C。表疑问。 31.A 32.B 33.(1)C (2)D (3)A (4)B 34.(1)A (2)C 35.D 36.B 37. D 二、①判断句 ②判断句 ③疑问句 ④介词结构后置 ⑤定语后置 ⑥定语后置⑦以“之”字 为标志的宾语前 置⑧被动句 ⑨判断句 ⑩判断句 ○11 被动句 ○12 否 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13 疑问句 ○14 介词结构后置 ○15 介词结构后置 三、①介词“于”②介词“于”③动词“鼓” ④动词“择” ⑤宾语“剑”⑥宾语“之”⑦主 语“蛇” 四.(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隔江犹唱后庭花 (4)一览众山小 五.(1)距离现在修墓和在这里安葬他们,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 (2)(这时)天边的云像一条线似的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一会儿变得五彩缤纷。 六.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