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笫二学期期中考试 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C.受了这点挫折,心情不挺愉快,一路走来,便觉得头上凉嗖嗖,更加懊恼起来。 高二语文 D.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 命题:陈同官 着一圈黑线。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本试喾分第I卷和算Ⅱ着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溃分150分 A.这口梳妆匣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一个受难的亲属的,他托我保管,我得原封不 第I卷〔共42分) 地还他 (18分,每小题3分) B.此地虽好,不是久恋之所,虽然还剩得有二三个钟点,又带不走,忍痛放弃算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A.蹩(bie)进敕(chi)造笑靥(yan)屏(ping)去左右 D.“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在修理。这样,我们 B.嗔dian)怪早(f)盛(chn)娟塞塞家(x)率 熟谙(an) 面相觑(q) D.谄hdn)笑慷慨di) 亵(xie)渎彤(tong)云密布 二、(12分每小3分)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A.弥留 原委 国色天香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 B.执著接风 轩昂壮丽 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 C.涵养宛转寒伧 等闲之辈 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D.迤丽 汁水 掎角之士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 ①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 无礼? 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②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偾,这样来清偿的时日。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 ③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埕到层层叠叠 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 人家祝寿时候的馒头 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延缓诚然 B.放诞延缓宛然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 C.放诞延长诚然 D.荒诞 延长宛然 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A.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 B.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 C.小学时的同学在这异国的小岛上萍水相逢,自然有着说不完的舒心话。 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A.话虽如此,老头儿尽管还硬朗,也觉得需要让女儿学一学管家的诀窍了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 B.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 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 第1页共5页
第 1 页 共 5 页 江苏省东台中学 2004~200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语 文 命题:陈同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共 42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蹩.(bié)进 敕.(chì)造 笑靥.(yān) 屏.(píng) 去左右 B. 嗔.(diān)怪 阜.(fù)盛 婵.(chán)娟 窸窸窣.(xū)窣 C.打烊.(yáng ) 城垣.(huán) 熟谙.(ān) 面面相觑.(qù ) D.谄.(chǎn)笑 慷慨.(kǎi) 亵.(xiè)渎 彤.(tóng)云密布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弥留 原委 请安 国色天香 B.执著 接风 尴尬 轩昂壮丽 C.涵养 宛转 寒伧 等闲之辈 D.迤丽 汁水 砧板 掎角之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 无礼?” ② 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 清偿的时日。 ③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 阔人家祝寿时候的馒头。 A.荒诞 延缓 诚然 B.放诞 延缓 宛然 C.放诞 延长 诚然 D.荒诞 延长 宛然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 ....,不出来。 B.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 C.小学时的同学在这异国的小岛上萍水相逢 ....,自然有着说不完的舒心话。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 ....了。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话虽如此,老头儿尽管还硬朗,也觉得需要让女儿学一学管家的诀窍了。 B.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 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C.受了这点挫折,心情不挺愉快,一路走来,便觉得头上凉嗖嗖,更加懊恼起来。 D.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 围着一圈黑线。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这口梳妆匣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一个受难的亲属的,他托我保管,我得原封不 动地还他。 B.此地虽好,不是久恋之所,虽然还剩得有二三个钟点,又带不走,忍痛放弃算了。 C.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D.“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在修理。这样,我们 才有周转的时间。”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 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 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 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 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 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 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 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 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 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 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 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 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 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
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 三、(12分每小题3分) 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 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节选自王蒙的《红楼梦》启示录》)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 7.对本文第一自然段中“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A.作品既“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又要“将真事隐去”,“说来虽近荒唐, 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细说颇有趣味”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 B.作品既在厚重中显出轻灵,在写实中不失之于拙,又要在执着中显出超脱,梦幻中不 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 失之于巧 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 C.作品中既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又坚持一味写实、除 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鸣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了实还是实 垩!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 D.这种方法既给创作者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又为读者留下阅读与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1l.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A从嫂归葬河阳 从,跟随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佐,辅佐 则中显出恍恍忽忽的朦胧的人生体验 C.吾往河阳省坟墓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使取汝者始行 取,取得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9.下列对有关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不知东方之既白 ①“《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一句中“写实”在文中指的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B.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②“执著中显出超脱”一句中“执著”指的是“追求真实” C.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矇胧”一句中“命运”指的是“创作规律 D.以求升斗之禄 池之中为愚岛 ④“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一句中“芜杂”指的是“现实生活”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能表现作者对“十二郎”情深意挚的一组是() ⑤“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一句中“二度”的意思是“再次 ①未尝一日相离也 ②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A.①② C.②④ D.③⑤ ③其后四年,又归视汝 将成家而致汝 10.以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⑤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⑥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 3⑤ D.②⑤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 1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A.文段从家世和身世的不幸,写两人幼时孤苦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 B.文段叙述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恨终生 小说家的境界 C.文段中“少孤”“兄殁”“吾与汝俱幼”看似平淡,却包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 D.文段通过追忆往事,赞颂了十二郎的功业和德行,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 神需求 第2页共5页
第 2 页 共 5 页 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 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 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节选自王蒙的《〈红楼梦〉启示录》) 7.对本文第一自然段中“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既“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又要“将真事隐去”,“说来虽近荒唐, 细说颇有趣味”。 B.作品既在厚重中显出轻灵,在写实中不失之于拙,又要在执着中显出超脱,梦幻中不 失之于巧。 C.作品中既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又坚持一味写实、除 了实还是实。 D.这种方法既给创作者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又为读者留下阅读与 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8.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 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忽忽的朦胧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 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9.下列对有关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一句中“写实”在文中指的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② “执著中显出超脱”一句中“执著”指的是“追求真实”。 ③ “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一句中“命运”指的是“创作规律”。 ④ “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一句中“芜杂”指的是“现实生活”。 ⑤ “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一句中“二度”的意思是“再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10.以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 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 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 神需求。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1—14 题。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 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 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 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从.嫂归葬河阳 从,跟随 B.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佐,辅佐 C.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探望 D.使取.汝者始行 取,取得 1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不知东方之既.白 B.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以求升斗之.禄 池之.中为愚岛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能表现作者对“十二郎”情深意挚的一组是( ) ①未尝一日相离也 ②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③其后四年,又归视汝 ④将成家而致汝 ⑤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⑥ 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文段从家世和身世的不幸,写两人幼时孤苦相依,强调了骨肉亲情关系。 B.文段叙述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恨终生。 C.文段中“少孤”“兄殁”“吾与汝俱幼”看似平淡,却包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 D.文段通过追忆往事,赞颂了十二郎的功业和德行,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
第Ⅱ卷(共108分 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 四、(18分) 1999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顶峰仅600米远的地 15.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出来。(8分) 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75年的遗体。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以轻易摘到的美梦 ②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 ③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16.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的找那张照片。但是,令他们万 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 怕读文章。行为偏解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置到了他打算放置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给爱妻 不肖无双。寄言纨绮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飞?他不能啊: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要设法爬到顶峰去 《红楼梦》中称这“《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请从作品运用的手法及其所取得的表 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灵魂把那张照片护送 达效果上简析词的“极恰”之处 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了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子的玉照给珠峰 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峰 的这两样礼物真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 17.名句和文学常识填充。(4分) 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①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②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陈情表》)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③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8.文章第7段“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 ④“古文八大家”指 欧阳修、苏洵、 身上!”这句话画线部分字面不合逻辑,细想又并不矛盾,请对此加以解释。(4分) 巩、王安石 ①“万分失望”的原因是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8-21题 侵依那座雪峰 ②“万分惊喜”的原因是 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 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 19.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 至远远超越了8848米 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划 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 第3页共5页
第 3 页 共 5 页 第Ⅱ卷(共 108 分) 四、(18 分) 15.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出来。(8 分)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③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16.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 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红楼梦》中称这“《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请从作品运用的手法及其所取得的表 达效果上简析词的“极恰”之处。 答: 。 17.名句和文学常识填充。(4 分) ①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 ②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陈情表》) ③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④“古文八大家”指 、 、欧阳修、苏洵、 、苏辙、曾 巩、王安石。 五、(18 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 18-21 题。 偎依那座雪峰 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1924 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 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 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 至远远超越了 8848 米! 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划: 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 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 1999 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顶峰仅 600 米远的地 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 75 年的遗体。 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以轻易摘到的美梦 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 死神? 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的找那张照片。但是,令他们万 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 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置到了他打算放置 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给爱妻 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飞?他不能啊: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要设法爬到顶峰去 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灵魂把那张照片护送 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了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子的玉照给珠峰 “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峰 的这两样礼物真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 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18.文章第 7 段“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 身上!”这句话画线部分字面不合逻辑,细想又并不矛盾,请对此加以解释。(4 分) ①“万分失望”的原因是 ②“万分惊喜”的原因是 19.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20.文章倒数第3段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请你列举作者这 样说的三点“理由”。(6分) 4.在横线上写入适当的文字,构成排比句。(4分) 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精神巡礼的过程。让我们走进小说的世界,步入人类的心灵, 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七、(60分 ③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 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乔治·马洛里的“浪漫计划”为线索,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议论、抒情,首尾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 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 以乔治·马洛里的名言相呼应,脉络清晰 B.在作者看来,虽然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他美好的夙愿,亲手将妻子的玉照放在珠峰之 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巅,但他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C.珠峰本是一座冰雪覆盖的山峰,文章第二段却说它“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 作者的意思是说,珠峰激发了像乔治·马洛里那样一些登山者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激情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D.第三段写乔治·马洛里“浪漫的计划”,“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 1-14题,每题3分 他的妻子的照片。”这句话本可以这样说:“他带着妻子的照片前往。”采用前者的表述更能表 现乔治·马洛里内心深处对妻子的挚爱 7.C(前后矛盾) E.作者说:“他送给珠峰的礼物真是太贵重了,”这里说“贵重”一是因为乔治·马洛里对 妻子非同寻常的爱,一是因为他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9.A(③应为“世俗人生”;④应为“丰富多彩”) 答:()() 10.B(“只要……就”用得不对 11D12D13C1 六、(12分) 15.①我年幼丧父,等到长大后,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全是)靠着哥哥和嫂子。(3分) 22.调整下面一段话的句序,使上下文流畅、连贯。只填序号。(4分) ②我当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或,但也不能体会她话里的悲伤之情)。(2 ①如果她发觉是件替代品,她会怎样想呢?②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③她不会把她的 ③谁料到你突然离开我而去世啊!(3分) 朋友当作一个贼吗?④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⑤会怎样说呢 16.两首词运用了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或正文反作的方法)(2分),揭示了贾宝玉 厌弃功名利禄(1分)、要求独立不羁(1分)的叛逆性格(2分) 以“本能”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标点,不得改变原意。(4分) 17.①仁者乐山②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③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④韩愈柳宗元苏 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可是守财奴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没有 一点儿改变 (每小题1分,计4分) 18.①照片没在他身上,可能是照片被弄丢了,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2 第4页共5页
第 4 页 共 5 页 20.文章倒数第 3 段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请你列举作者这 样说的三点 “理由”。(6 分) ① ② ③ 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以乔治•马洛里的“浪漫计划”为线索,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议论、抒情,首尾 以乔治•马洛里的名言相呼应,脉络清晰。 B.在作者看来,虽然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他美好的夙愿,亲手将妻子的玉照放在珠峰之 巅,但他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C.珠峰本是一座冰雪覆盖的山峰,文章第二段却说它“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 作者的意思是说,珠峰激发了像乔治•马洛里那样一些登山者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激情。 D.第三段写乔治•马洛里“浪漫的计划”,“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 他的妻子的照片。”这句话本可以这样说:“他带着妻子的照片前往。”采用前者的表述更能表 现乔治•马洛里内心深处对妻子的挚爱。 E.作者说:“他送给珠峰的礼物真是太贵重了,”这里说“贵重”一是因为乔治•马洛里对 妻子非同寻常的爱,一是因为他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答:( )( ) 六、(12 分) 22.调整下面一段话的句序,使上下文流畅、连贯。只填序号。(4 分) ①如果她发觉是件替代品,她会怎样想呢?②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③她不会把她的 朋友当作一个贼吗?④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⑤会怎样说呢? 答: 23.以“本能”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标点,不得改变原意。(4分) 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可是守财奴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没有 一点儿改变。 答: 24.在横线上写入适当的文字,构成排比句。(4 分) 阅读小说的过程就是精神巡礼的过程。让我们走进小说的世界,步入人类的心灵, , ,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七、 (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 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 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14 题,每题 3 分。 1D 2D 3B 4C 5C 6A 7.C(前后矛盾) 8.A 9.A(③应为“世俗人生”;④应为“丰富多彩”) 10.B (“只要……就”用得不对) 11D 12D 13C 14D 15.①我年幼丧父,等到长大后,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全是)靠着哥哥和嫂子。(3 分) ②我当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或,但也不能体会她话里的悲伤之情)。(2 分) ③谁料到你突然离开我而去世啊!(3 分) 16.两首词运用了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或正文反作的方法)(2 分),揭示了贾宝玉 厌弃功名利禄(1 分)、要求独立不羁(1 分)的叛逆性格(2 分)。 17.①仁者乐山 ②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③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④韩愈 柳宗元 苏 轼 (每小题 1 分,计 4 分) 18.①照片没在他身上,可能是照片被弄丢了,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2
分)②照片没在他身上,也可能是照片已被乔治·马洛里安放在了珠峰之巅,他实现了自己美 好的愿望。(2分) ①不提他的名字,倒更让人想知道他的名字,结尾道出,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2分) ②开篇不提他的名字,通过“但是”一转,引导读者关注乔治·马洛里的精神境界(或者:引 导读者去关注乔治·马洛里那句名言)(2分)大意答对就给分 20.①他对珠峰倾注了强烈的追慕之情。(2分)②他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执着的追求。(2分 ③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2分)大意答对就给分 21.B、C(B项错在“虽然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C项错在“征服自然战胜 自然的激情”)(4分) 22.④②①⑤③(4分) 23.本能依旧在那里支持着守财奴的脾气,尽管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 没有一点儿改变。须以“本能”开头,须作必要的词语增删以保持原意。(4分) 24.体会生命的内涵领悟生活的真谛(或,感受丰富的情感)动宾结构、大意正 确即可。(4分) 25.建议以45分切入。其余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第5页共5页
第 5 页 共 5 页 分)②照片没在他身上,也可能是照片已被乔治•马洛里安放在了珠峰之巅,他实现了自己美 好的愿望。(2 分) 19.①不提他的名字,倒更让人想知道他的名字,结尾道出,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2 分) ②开篇不提他的名字,通过“但是”一转,引导读者关注乔治•马洛里的精神境界(或者:引 导读者去关注乔治•马洛里那句名言)(2 分)大意答对就给分. 20.①他对珠峰倾注了强烈的追慕之情。(2 分)②他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执着的追求。(2 分) ③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2 分)大意答对就给分. 21.B、C(B 项错在“虽然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C 项错在“征服自然战胜 自然的激情”)(4 分) 22.④②①⑤③ (4 分) 23.本能依旧在那里支持着守财奴的脾气,尽管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 没有一点儿改变。须以“本能”开头,须作必要的词语增删以保持原意。(4 分) 24.体会生命的内涵 领悟生活的真谛 (或,感受丰富的情感) 动宾结构、大意正 确即可。(4 分) 25.建议以 45 分切入。其余参照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