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周文涛乐晓峰孙明理 【说明】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上,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纤(qian)细 宁谧(mi) 室(zhi)闷 游目骋(chen)怀 B.踟蹰(chu) 枯槁(gao)累(lei)赘数见不鲜(xian) C.笨拙(zhuo 长篙(go)佝偻(1ou) 徇(xun)私枉法 D.倾圮(pi) 编纂(zuan)宽宥(you)怙恶不悛(qu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潢安详 自南徂北改弦更章 B.委曲蜂涌夙兴夜寐流连忘返 C.炫目燥热大材小用申张正义 D.修订阴凉默守成规涣然一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和消费时尚。 ②这种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 到来自各方面的信 息 ③张浩 退出决赛,却暗地里拼命练习,以图战胜对方。 A.理念搜集扬言 B.理想收集佯言 C.理想收集扬言 D.理念搜集佯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这次“我们共同的地球”中学生书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最后的呼吸》的作品以其 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特等奖 B.走进信息交流市场,各种信息便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C.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对歌的来自四方,各自蹲在松树林子或灌木丛沟洼处,彼此 相去虽没有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1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1 页 (共 14 页)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04—200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周文涛 乐晓峰 孙明理 【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所有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上,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纤(qiān)细 宁谧(mì) 窒(zhì)闷 游目骋(chěn)怀 B.踟蹰(chú) 枯槁(gǎo) 累(léi)赘 数见不鲜(xiǎn) C.笨拙(zhuó) 长篙(gāo) 佝偻(1óu) 徇(xún)私枉法 D.倾圮(pǐ) 编纂(zuǎn) 宽宥(yòu) 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潢 安详 自南徂北 改弦更章 B.委曲 蜂涌 夙兴夜寐 流连忘返 C.炫目 燥热 大材小用 申张正义 D.修订 阴凉 默守成规 涣然一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_____ 和消费时尚。 ②这种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_________到来自各方面的信 息。 ③张浩____________ 退出决赛,却暗地里拼命练习,以图战胜对方。 A.理念 搜集 扬言 B. 理想 收集 佯言 C.理想 收集 扬言 D. 理念 搜集 佯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这次“我们共同的地球”中学生书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最后的呼吸》的作品以其 独特而深入浅出 ....的构思获得了特等奖。 B.走进信息交流市场,各种信息便以排山倒海 ....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C.这是种别开生面 ....的场所,对歌的来自四方,各自蹲在松树林子或灌木丛沟洼处,彼此 相去虽没有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D.这两个年轻人很喜欢读书,每天他们都会到图书馆来査阅资料,这种闲情逸致真让人 感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人陆游目睹祖国河山慘遭践踏、百姓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书愤》中喷发出 强烈的爱国之情。 B.从古至今,艳艳红梅倾倒了多少诗人!咏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 华民族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品格 C.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者和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 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D.一个产品应市,发广告也好,做宣传也好,厂家应以诚信为本,在形式上尽可以出 新出奇,但不能在内容上失实,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 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 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 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 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 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 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 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増加奶量。尤其藏 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 “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 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2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2 页 (共 14 页) D.这两个年轻人很喜欢读书,每天他们都会到图书馆来查阅资料,这种闲情逸致 ....真让人 感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人陆游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百姓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书愤》中喷发出 强烈的爱国之情。 B.从古至今,艳艳红梅倾倒了多少诗人!咏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 华民族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品格。 C.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者和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 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D.一个产品应市,发广告也好,做宣传也好,厂家应以诚信为本,在形式上尽可以出 新出奇,但不能在内容上失实,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7—10 题。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 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 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 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 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 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 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 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 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 “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 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边茶贸易”制度。臧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 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 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 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荼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 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 用不容低估。 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8.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 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 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 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 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3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3 页 (共 14 页)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 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 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 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 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 用不容低估。 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8.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 一 14 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 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 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 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 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 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 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 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注]。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立诣学受业。 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诔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累息,因恐惧而呼吸急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 B.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C.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D.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敬待以师友之礼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J延乃令铸作田器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培养、任用、尊重人才的一组是 ①会稽颇称多士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⑤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立 诣学受业 A.②④⑥B.①③⑤C.③④⑥D.①②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济困敬老。对贫穷的属官,分出自己的俸禄周济他们;对孝子,经常予以慰问 和勉励。 任延任地方官注重发展生产。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农具,开 垦荒地,逐渐由贫穷变为富足 C.任延直言敢谏。他认为有着很好声望的上级长官其实一味利己,不是忠臣,因此 拒绝了皇帝要求他遵从上级长官的劝告。 D.任延敢于除暴安民。他任武威太守后首先镇压了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及宾客多人 又平定了田绀之子田尚策动的暴乱,使官吏民众非常敬畏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4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4 页 (共 14 页)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 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 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 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注]。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立诣学受业。 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诔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累息,因恐惧而呼吸急促。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 B.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C.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D.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敬待以.师友之礼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延乃.令铸作田器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培养、任用、尊重人才的一组是 ①会稽颇称多士 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立 诣学受业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济困敬老。对贫穷的属官,分出自己的俸禄周济他们;对孝子,经常予以慰问 和勉励。 B.任延任地方官注重发展生产。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农具,开 垦荒地,逐渐由贫穷变为富足。 C.任延直言敢谏。他认为有着很好声望的上级长官其实一味利己,不是忠臣,因此 拒绝了皇帝要求他遵从上级长官的劝告。 D.任延敢于除暴安民。他任武威太守后首先镇压了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及宾客多人, 又平定了田绀之子田尚策动的暴乱,使官吏民众非常敬畏。 A. B. C. D.
第Ⅱ卷(共105分) 四、20分 15.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 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 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 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①昔人论竹以为 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 有似乎偃蹇 孤特之十,不可以谐于俗。②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③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 ①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②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③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景象 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请略作分析。(3分) 17.默写填空,任选4小题。(共8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自己不愿意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句子 (2)《蜀相》中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心理的诗句 (3)《书愤》中陆游以诸葛亮自况的诗句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表现在结句上,该句是 (5)《六国论》中引述古语说明赂秦是六国自取灭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是 (6)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5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5 页 (共 14 页) 第Ⅱ卷(共 105 分) 四、20 分 15.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 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 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 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① 昔人论竹以为 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 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②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③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 一也。 ①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②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③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甘草子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3 分)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请略作分析。(3 分) 答: 17.默写填空,任选 4 小题。(共 8 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自己不愿意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句子 (2)《蜀相》中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心理的诗句 (3)《书愤》中陆游以诸葛亮自况的诗句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表现在结句上,该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中引述古语说明赂秦是六国自取灭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是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生活无言 场大雨引起了泥石流,一处山梁上,大片的绿色都被冲刷走了。 ˉ朵暗紫的花,侥幸存活了下来。那朵花真小啊,绽放在同样小小的一枝茎蔓上,被 丝细如纤发的根须牵系在地表上,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刮跑。 雨后的第二天上午,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经过此地,她一眼就发现了这朵可爱的花, 她掬起一捧土,轻轻地压在了花的根上。 来年春末,当女孩再经过这里的时候,她发现,一大片这样暗紫的花开放在坡上,随 风摇曳着,格外美丽。 父亲病重的那一年,上午输完液后,就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或者为地里劳作 的母亲准备下一顿饭,或者打扫打扫屋子。即便是这样轻微的活,也要干一会儿,歇上 大阵子。 家里积攒了许许多多青霉素的塑胶瓶盖,堆积在箩筐里。父亲忙完活后,就开始谋划 着用这些瓶盖为家里做一个搓衣板。父亲一边做,一边思忖着利用这些塑胶瓶盖不同的颜 色,在这块板子上排列出一个字形来。父亲常常做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字形并不好,就拆 了,然后又做,再拆,再做,断断续续地,一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 那块板子最后还是做成了,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那块板子上,为活在世上的 子们留下了一个字:福 在我所居住的楼下,有一棵柿子树。由于整座大楼挡住了太阳光线,一天当中,接受 日照的时间很短,再加上四周全是厚厚的水泥地面,没有多少营养渗入到地下去,所以它 的长势很不好 但它还是顽强地发了芽,枝权间也生了不少的叶子,郁郁葱葱的。夏末的时候,一个 老师端详了半天,唏嘘感慨着说,活是活下来了,可是已经挂不了果了。来来去去的人也 附和感叹着,是啊,看来只剩下活下来的力气了 个秋末的早上,大家急匆匆地去上班。大家发现,柿子树下,一个柿子摔裂在地上 一副熟透的样子 个学生家长来看自己的孩子 他把女儿叫到了校门外,在一棵树的阴凉里,先取出了一块塑料纸,铺开,然后又取 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是一个铝质的饭盒。掀开饭盒,是白白亮亮的饺子,似乎还散发 着家的温暖。父亲微笑着把饭盒放在女儿面前,便沉默着不说话,蹲在那里,看着一样蹲 在那里的女儿极细致地吃。 那天,头顶的太阳热辣辣的,旁边道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纷纷驻足往这边瞧。女儿吃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6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6 页 (共 14 页)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生活无言 马 德 一场大雨引起了泥石流,一处山梁上,大片的绿色都被冲刷走了。 一朵暗紫的花,侥幸存活了下来。那朵花真小啊,绽放在同样小小的一枝茎蔓上,被 一丝细如纤发的根须牵系在地表上,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刮跑。 雨后的第二天上午,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经过此地,她一眼就发现了这朵可爱的花, 她掬起一捧土,轻轻地压在了花的根上。 来年春末,当女孩再经过这里的时候,她发现,一大片这样暗紫的花开放在坡上,随 风摇曳着,格外美丽。 父亲病重的那一年,上午输完液后,就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或者为地里劳作 的母亲准备下一顿饭,或者打扫打扫屋子。即便是这样轻微的活,也要干一会儿,歇上一 大阵子。 家里积攒了许许多多青霉素的塑胶瓶盖,堆积在箩筐里。父亲忙完活后,就开始谋划 着用这些瓶盖为家里做一个搓衣板。父亲一边做,一边思忖着利用这些塑胶瓶盖不同的颜 色,在这块板子上排列出一个字形来。父亲常常做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字形并不好,就拆 了,然后又做,再拆,再做,断断续续地,一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 那块板子最后还是做成了,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那块板子上,为活在世上的 儿子们留下了一个字:福。 在我所居住的楼下,有一棵柿子树。由于整座大楼挡住了太阳光线,一天当中,接受 日照的时间很短,再加上四周全是厚厚的水泥地面,没有多少营养渗入到地下去,所以它 的长势很不好。 但它还是顽强地发了芽,枝杈间也生了不少的叶子,郁郁葱葱的。夏末的时候,一个 老师端详了半天,唏嘘感慨着说,活是活下来了,可是已经挂不了果了。来来去去的人也 附和感叹着,是啊,看来只剩下活下来的力气了。 一个秋末的早上,大家急匆匆地去上班。大家发现,柿子树下,一个柿子摔裂在地上, 一副熟透的样子。 一个学生家长来看自己的孩子。 他把女儿叫到了校门外,在一棵树的阴凉里,先取出了一块塑料纸,铺开,然后又取 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是一个铝质的饭盒。掀开饭盒,是白白亮亮的饺子,似乎还散发 着家的温暖。父亲微笑着把饭盒放在女儿面前,便沉默着不说话,蹲在那里,看着一样蹲 在那里的女儿极细致地吃。 那天,头顶的太阳热辣辣的,旁边道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纷纷驻足往这边瞧。女儿吃
了多长的时间,没有人知道:然而女儿吃了多长时间,父亲就专注而欣赏地看了多长时间。 那天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说,那个父亲的目光,是他们那天看到的最美的风景。 18.全文有四个段落,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4分) 答:① ② 19.文章的题目是“生活无言”,其实,无言的生活却告诉了我们一些重要的道理。根据 全文内容,你认为本文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6分) 20.有人认为本文第三段与全文要表现的主题无关,你认为这种看法对不对?说说你的理 由。(4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那朵花真小啊,绽放在同样小小的一枝茎蔓上,被一丝细如纤发的根须牵系在地 表上,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刮跑。”充分地展示了这朵花外表看似柔弱、内在生命 力却很顽强的特点 父亲病重仍在劳作,可见他毕生辛苦并未得到幸福。临终前拼出的搓衣板上“福” 字,表达了他对幸福生活的无比向往。 C.“大家发现,柿子树下,一个柿子摔裂在地上,一副熟透的样子。”柿子无言,却用 成熟的果实表达了它对生命的珍惜,证明了生命力的顽强与执着 D.“在一棵树的阴凉里,先取出了一块塑料纸,铺开,然后又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打 开,是一个铝质的饭盒。掀开饭盒,是白白亮亮的饺子”,细致地描写父亲对饺子 的无比珍借,正面表现了父亲生活的艰辛,突出这饺子来之不易 那天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说那个父亲的目光,是他们那天看到的最美的风景。”大 家之所以觉得父亲的目光美,因为那目光中流淌的是亲情,贮满的是爱意,透露的 是满足,寄托的是希望! 六、(6分) 22.调整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的位置,使之达意、通畅。(填序号即可)(3分)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淡洎的心境①。 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②;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③:;拒绝时髦, 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④;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平凡安详的人生⑤;拒绝忧愁,是为了 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⑥;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⑦。 答 对调 对调 对调。 23.为下面这段话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使语段完整严密。(不超过23个字)(3分) 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当我们 吟诵李白、杜甫、白居易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7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7 页 (共 14 页) 了多长的时间,没有人知道;然而女儿吃了多长时间,父亲就专注而欣赏地看了多长时间。 那天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说,那个父亲的目光,是他们那天看到的最美的风景。 18.全文有四个段落,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4 分) 答:① ② ③ ④ 19.文章的题目是“生活无言”,其实,无言的生活却告诉了我们一些重要的道理。根据 全文内容,你认为本文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6 分) 答: 20.有人认为本文第三段与全文要表现的主题无关,你认为这种看法对不对?说说你的理 由。(4 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那朵花真小啊,绽放在同样小小的一枝茎蔓上,被一丝细如纤发的根须牵系在地 表上,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刮跑。”充分地展示了这朵花外表看似柔弱、内在生命 力却很顽强的特点。 B.父亲病重仍在劳作,可见他毕生辛苦并未得到幸福。临终前拼出的搓衣板上“福” 字,表达了他对幸福生活的无比向往。 C.“大家发现,柿子树下,一个柿子摔裂在地上,一副熟透的样子。”柿子无言,却用 成熟的果实表达了它对生命的珍惜,证明了生命力的顽强与执着。 D.“在一棵树的阴凉里,先取出了一块塑料纸,铺开,然后又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打 开,是一个铝质的饭盒。掀开饭盒,是白白亮亮的饺子”,细致地描写父亲对饺子 的无比珍惜,正面表现了父亲生活的艰辛,突出这饺子来之不易。 F.“那天看到这一幕的人,都说那个父亲的目光,是他们那天看到的最美的风景。”大 家之所以觉得父亲的目光美,因为那目光中流淌的是亲情,贮满的是爱意,透露的 是满足,寄托的是希望! 六、(6 分) 22.调整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的位置,使之达意、通畅。(填序号即可)(3 分)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①。 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②;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③;拒绝时髦, 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④;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平凡安详的人生⑤;拒绝忧愁,是为了 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⑥;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⑦。 答: 与 对调; 与 对调; 与 对调。 23.为下面这段话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使语段完整严密。(不超过 23 个字)(3 分) 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当我们 吟诵李白、杜甫、白居易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
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巴金、郁达夫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 艺术魅力所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 恒?我想,答案就是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和与同 关于“和”与“同”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的 谈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即“以他平他”指不同事物或不同因素的结合,是差 异性的统一。同,即“以同裨同”,指完全等同的事物或等同因素的重合,是排斥差异性 的直接同 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以“和与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注意]①立意自定,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8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8 页 (共 14 页) 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巴金、郁达夫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 艺术魅力所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 恒?我想,答案就是: 七、(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和与同 关于“和”与“同”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最早见于 《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的 谈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即“以他平他”指不同事物或不同因素的结合,是差 异性的统一。同,即“以同裨同”,指完全等同的事物或等同因素的重合,是排斥差异性 的直接同一。 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以“和与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注意]①立意自定,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 800 字
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卷 总分表 五 总分 【注意事项】 请在答题卷中指定位置作答,否则答案无效。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共45分) 5 7 14 第Ⅱ卷(共105分) 四、(21分) (7分) ②译 ③译 16.(6分 (1)景象: 原因 17.(8分。只选做4小题,多选则按前4小题给分,每小题2分)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9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9 页 (共 14 页) 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卷 总 分 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注意事项】 请在答题卷中指定位置作答,否则答案无效。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共 45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Ⅱ卷(共 105 分) 四、(21 分) 15.(7 分) ①译: ②译: ③译: 16.(6 分) (1)景象: 原因: (2) 17.(8 分。只选做 4 小题,多选则按前 4 小题给分,每小题 2 分) ① ②
④⑤⑥ 五、(18分) 18.(4分) (2) (3) (4) 19.(6分) 20.(4分) 21.(4分)( 六、(6分) 2.(3分)(填序号即可) 答: 与 对调; 对调。 23.(3分)(不超过23个字)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第10页(共14页)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卷 第 10 页 (共 14 页) ③ ④ ⑤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 分) 18.(4 分) (1) (2) (3) (4) 19.(6 分) 20.(4 分) 21.(4 分)( )( ) 六、(6 分) 22.(3 分)(填序号即可) 答: 与 对调; 与 对调; 与 对调。 23.(3 分)(不超过 23 个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