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 Physiology 课程编码:YXZB2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80学时 总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影像专业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开课院系:医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是研究生命 活动规律的科学。为医学生开设的是人体生理学,其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 统、器官及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并 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及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 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编码: YXZB2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 学时: 80学时 总 学 分: 5学分 适用专业:影像专业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开课院系:医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是研究生命 活动规律的科学。为医学生开设的是人体生理学,其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 统、器官及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并 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及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课程任务 生理学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适 当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不仅为后续课程奠定结实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生 理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3.研究方法及层次(三个水平):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 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 三、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 2.体液调节: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任务 生理学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适 当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不仅为后续课程奠定结实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生 理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2.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3.研究方法及层次(三个水平):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 二、体液、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 三、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 2.体液调节: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知识点: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及层次、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等。掌握 体液、内环境、稳态等基本概念。了解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掌握反射、反射弧等基本概念。从控 制论的角度了解在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中所存在的控制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控制 原理 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2.生命的基本特征3.内环境与稳态4.生理功能的 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2.生理功能的调节3.正、负反馈与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 5.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细胞的信号转导 1.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知识点: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及层次、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等。掌握 体液、内环境、稳态等基本概念。了解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掌握反射、反射弧等基本概念。从控 制论的角度了解在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中所存在的控制系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控制 原理。 重点:1.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临床关系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内环境与稳态 4.生理功能的 调节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难点:1.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正、负反馈与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 5.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三、细胞的信号转导 1.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四、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生物电现象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 五、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 2.肌细胞收缩原理 3.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知识点:掌握物质通过细胞膜转运的形式及基本原理;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三种转导方 式;掌握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掌握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熟悉肌肉收缩的原理及外部表现,了解其力学分析 重点: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 制3.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 传递及影响因素5.肌肉收缩原理和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难点:1.继发性主动转运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前负荷、后负荷对肌 肉收缩的影响 第三章血液 教学内容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1.血浆的化学成分 2.血液的理化特性
4.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四、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生物电现象 2.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 五、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 2.肌细胞收缩原理 3.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知识点:掌握物质通过细胞膜转运的形式及基本原理;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三种转导方 式;掌握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原理;掌握神经肌接头处化学信息的传递、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熟悉肌肉收缩的原理及外部表现,了解其力学分析。 重点: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 制 3. 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4.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 传递及影响因素5. 肌肉收缩原理和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难点:1. 继发性主动转运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3. 前负荷、后负荷对肌 肉收缩的影响 第三章 血液 教学内容: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1.血浆的化学成分 2.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细胞的生理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生理性止血 1.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所包括的三部分功能活动(三个时相)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容 四、血型与输血原则 1.血型与细胞凝集 2.红细胞血型 3.输血的原则 知识点: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掌握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及人体血量的正常 值。熟悉血细胞的生理。掌握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等生理过程。了解血小 板的止血功能。掌握AB0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熟悉Rh血型系统 重点:生理止血、血型分型依据 难点:血浆渗透压,血液凝固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 心脏的泵血功能
二、血细胞的生理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生理性止血 1.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所包括的三部分功能活动(三个时相)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容 四、血型与输血原则 1.血型与细胞凝集 2.红细胞血型 3.输血的原则 知识点: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掌握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及人体血量的正常 值。熟悉血细胞的生理。掌握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等生理过程。了解血小 板的止血功能。掌握ABO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熟悉Rh血型系统。 重点:生理止血、血型分型依据 难点:血浆渗透压,血液凝固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 2.心脏的泵血过程 3.心音的产生 4.心泵功能的评定 5.心泵功能调节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1.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2.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3.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 4.体表心电图 三、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4.静脉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5.微循环 6.组织液的生成 7.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四、神经调节
1.心动周期 2.心脏的泵血过程 3.心音的产生 4.心泵功能的评定 5.心泵功能调节 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1.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2.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3.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 4.体表心电图 三、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4.静脉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5.微循环 6.组织液的生成 7.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四、神经调节
1.体液调节 2.局部血流调节 3.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五、冠脉循环 知识点:掌握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心肌的自律性;心肌的传导性:正常心电图各 波、段的定义。了解心肌细胞的分类。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心音的产生及第 二心音的特点、评定心泵功能的指标、心泵功能的调节、心泵功能的储备等。掌握动脉血压的 概念、正常值、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 量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组织液的生成、回流及影响因素。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 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了解动脉脉搏;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血 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作用特点和机制,延髓心血管中枢,颈 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 素、血管升压素的来源和作用及作用机制,动脉压的长期调节。熟悉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 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了解其它心血管中枢、其它体液调节。掌握冠脉循环的 血流特点及心肌代谢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了解冠脉循环解剖特点、冠脉血流量的神经、激素调 节;脑循环、肺循环。 重点: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3.心 脏泵血机制及过程。4.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5.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6.动脉血压 的正常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意义。7.微循环的组成、调节及意 义。8.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9.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难点: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2.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机制。3.心脏 泵血功能调节机制。4.微循环的调节。5.心血管中枢。 第五章呼吸 教学内容: 、肺通气 1.概述 2.肺通气原理 3.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体液调节 2.局部血流调节 3.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五、冠脉循环 知识点:掌握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心肌的自律性;心肌的传导性;正常心电图各 波、段的定义。了解心肌细胞的分类。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心音的产生及第 一、二心音的特点、评定心泵功能的指标、心泵功能的调节、心泵功能的储备等。掌握动脉血压的 概念、正常值、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回心血 量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组织液的生成、回流及影响因素。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 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了解动脉脉搏;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血 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作用特点和机制,延髓心血管中枢,颈 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 素、血管升压素的来源和作用及作用机制,动脉压的长期调节。熟悉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 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了解其它心血管中枢、其它体液调节。掌握冠脉循环的 血流特点及心肌代谢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了解冠脉循环解剖特点、冠脉血流量的神经、激素调 节;脑循环、肺循环。 重点: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产生机制。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3. 心 脏泵血机制及过程。4.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5. 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6.动脉血压 的正常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意义。7. 微循环的组成、调节及意 义。 8. 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9.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难点: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2.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机制。3. 心脏 泵血功能调节机制。4.微循环的调节。5. 心血管中枢。 第五章 呼吸 教学内容: 一、肺通气 1.概述 2.肺通气原理 3.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气体交换的原理 2.肺换气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2.氧的运输 3.二氧化碳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3.肺牵张反射 知识点: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掌握肺通气的原理及过程:;掌握肺容积、肺容 量、肺通气量的测定指标。掌握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及过程。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及 原理。掌握呼吸中枢的概念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熟悉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了 解呼吸节律的形成。 重点:1.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概念、形成、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2. 肺通气阻力:肺泡表面张力、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顺应性、比顺应性,气道阻力。3.时间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功能余气量、肺换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呼吸中枢节律的 形成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胸膜腔内压的形成、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运动调节。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教学内容 、概述
1.气体交换的原理 2.肺换气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2.氧的运输 3.二氧化碳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3.肺牵张反射 知识点: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掌握肺通气的原理及过程;掌握肺容积、肺容 量、肺通气量的测定指标。掌握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及过程。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及 原理。掌握呼吸中枢的概念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熟悉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了 解呼吸节律的形成。 重点:1. 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概念、形成、呼吸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2. 肺通气阻力:肺泡表面张力、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顺应性、比顺应性,气道阻力。3.时间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功能余气量、肺换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 呼吸中枢节律的 形成及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胸膜腔内压的形成、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运动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2.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胃肠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系统外来神经系统 4.消化腺的内分泌功能 口腔内消化 1.唾液及作用 2.咀嚼 3.吞咽 三、胃内消化 1.胃的分泌 2.胃的运动 四、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分泌 2.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小肠液的分泌 4.小肠的运动 五、大肠内消化 1.大肠液的分泌 2.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1.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2.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胃肠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系统外来神经系统 4.消化腺的内分泌功能 二、口腔内消化 1.唾液及作用 2.咀嚼 3.吞咽 三、胃内消化 1.胃的分泌 2.胃的运动 四、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分泌 2.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3.小肠液的分泌 4.小肠的运动 五、大肠内消化 1.大肠液的分泌 2.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六、吸收 1.吸收过程概述 2.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知识点: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肠神经支配:三种 胃肠激素的来源及作用。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消化腺的分泌。熟悉唾液的性质、成 份、作用及分泌调节。了解咀嚼、吞咽。掌握胃液的性质、量、成份及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 运动的形式、胃排空及其控制。了解消化间期的胃运动、呕吐的生理机制。掌握胰液、胆汁的性 质、量、成分及作用,分泌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熟悉小肠液的性质、作用、分泌的调节;小 肠其它运动形式及调节。了解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了解大肠运动的形式,大肠内的细菌活动,大肠 液的成份及作用。掌握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重点: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 难点:胃肠激素、胃液分泌调节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教学内容 能量代谢 1.食物的能量转化 2.能量代谢的测定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4.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 体温及其调节 1.体温: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测定体温时的注意事项。 2.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六、吸收 1.吸收过程概述 2.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知识点: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肠神经支配;三种 胃肠激素的来源及作用。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消化腺的分泌。熟悉唾液的性质、成 份、作用及分泌调节。了解咀嚼、吞咽。掌握胃液的性质、量、成份及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 运动的形式、胃排空及其控制。了解消化间期的胃运动、呕吐的生理机制。掌握胰液、胆汁的性 质、量、成分及作用,分泌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熟悉小肠液的性质、作用、分泌的调节;小 肠其它运动形式及调节。了解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了解大肠运动的形式,大肠内的细菌活动,大肠 液的成份及作用。掌握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重点: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 难点:胃肠激素、胃液分泌调节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教学内容: 一、能量代谢 1.食物的能量转化 2.能量代谢的测定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4.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 二、体温及其调节 1.体温: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测定体温时的注意事项。 2.机体的产热与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