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学期高二语文选修2期中考试答案 1.DA愤懑(man)--(men)稍息(shao) shao)B.胼胝(bing)-(pi an) 埋怨(mai) C.饮马(yin) (yin) 疾风劲草(j (jing) 2.B(A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恢复地位。对象只能是人。B项“人浮于事”指工作 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C项“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 者。是贬义词,不合句意。D“寅吃卯粮”形容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 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挪用眼下只能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和句意不符。 3.CA项成分赘余,“超过”与“多”语意重复。B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 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了一起,保留一个即可。D项“满足”这个动词缺少中心语,可在句末添 加“需求”一词。 4.B 5.C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 6,B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 7.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 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 8.C恨:遗憾,悔恨。9.A“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B项“以”,前者介词, 因为:后者连词,表目的,来、用来;C项“之”,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D项“为 前者动词,认为:后者动词,担任、做……官 10.C(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 四、11.10分。(1)①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用事 掌权:疏:使动用法,使……疏远;骨肉:亲人。三个词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②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 (行:实施:卒:通“猝”,突然;杜:堵塞。三个词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12.(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 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 1分,“昔盛今衰”1分)(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 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 的感慨。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注:一点2分:考生答 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13.(1)非道弘人学而不思则罔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忧以天下 (2)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以礼存心有礼者敬人人恒爱之人恒敬之 五.14.【答案】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任一项不给分 【解析】D项,“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有误。E项,“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 景有具体的描绘。B项,不十分准确,除了表现禄兴对牛的感情外,还有他对生活困窘的忧虑等。 【答案】①勾勒出雨后凄冷、悲凉的画面,渲染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2分)②暗示春雨后即将 耕种,为下文禄兴去借牛做铺垫;(2分)③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空间。(2分) 16.【答案】①将雨后坟头的衰败景象与农人唱歌进行对比,表现春雨后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 ②用农人唱歌来侧面表现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2分)③推动情节发展,农人的歌声让禄兴变 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2分) 17.【答案示例】观点一:不可以删去,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 ①通过景物的凄清悲凉之色,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2分)②交代禄兴娘子今后人 生的凄惨;(2分)③将景物的不变和人事的变对照,让人更能体味出禄兴娘子的命运悲苦。(2分) 观点二:结尾一段对于悲凉主题作用不大,可以删去 ①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感觉一切可恋的东西都飞走了,不用结尾就己经暗示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2014 年春学期高二语文选修 2 期中考试答案 1.D A 愤懑.(mǎn)—— (mèn) 稍.息 (shāo)—— (shào)B.胼.胝(bìng)——(pi án) 埋.怨 (mái)—— (mán) C. 饮.马(yǐn)—— (yìn) 疾风劲.草(j ìn) —— (jìng) 2.B (A 项 “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恢复地位。对象只能是人。B 项“人浮于事”指工作 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C 项“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 者。是贬义词,不合句意。D“寅吃卯粮”形容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 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挪用眼下只能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和句意不符。 3.C A 项 成分赘余,“超过”与“多”语意重复。 B 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 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了一起,保留一个即可。 D 项“满足”这个动词缺少中心语,可在句末添 加“需求”一词。 4.B 5. C 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 6. B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 7. A 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 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 8.C 恨:遗憾,悔恨。 9.A“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B 项“以”,前者介词, 因为;后者连词,表目的,来、用来;C 项“之”,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D 项“为”, 前者动词,认为;后者动词,担任、做……官。 10.C(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 四、11.10 分。(1)①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用事: 掌权;疏:使动用法,使……疏远;骨肉:亲人。三个词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②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 (行:实施 ; 卒:通“猝”,突然;杜:堵塞。三个词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 12.(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 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 1分,“昔盛今衰”1分)(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 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 的感慨。 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注:一点2分;考生答 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13.(1)非道弘人 学而不思则罔 民亦乐其乐 民亦忧其忧 忧以天下 (2)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以礼存心 有礼者敬人 人恒爱之 人恒敬之 五.14.【答案】AC 答 A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D、E 任一项不给分。 【解析】D 项,“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有误。E 项,“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 景有具体的描绘。B 项,不十分准确,除了表现禄兴对牛的感情外,还有他对生活困窘的忧虑等。 15.【答案】①勾勒出雨后凄冷、悲凉的画面,渲染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2 分)②暗示春雨后即将 耕种,为下文禄兴去借牛做铺垫;(2 分)③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空间。(2 分) 16.【答案】①将雨后坟头的衰败景象与农人唱歌进行对比,表现春雨后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2 分) ②用农人唱歌来侧面表现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2 分)③推动情节发展,农人的歌声让禄兴变 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2 分) 17.【答案示例】观点一:不可以删去,小说的结尾深化了悲凉的主题。 ①通过景物的凄清悲凉之色,体现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凉心境;(2 分)②交代禄兴娘子今后人 生的凄惨;(2 分)③将景物的不变和人事的变对照,让人更能体味出禄兴娘子的命运悲苦。(2 分) 观点二:结尾一段对于悲凉主题作用不大,可以删去。 ①禄兴娘子在丈夫死后,感觉一切可恋的东西都飞走了,不用结尾就已经暗示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2分)②结尾一段写景,在前文已经多次出现,没必要重复:(2分)③删去结尾一段,使小说的 主题表达更含蓄。(2分) 六.18.全球四大邮件服务商联手起诉发送垃圾邮件者。(“全球四大邮件服务商”、“联手起诉”、 发送垃圾邮件者”各2分) 19.悟—一用“吾”之“心”去思索,方能有所“悟”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 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旧”的了 “跌”——人一“失”“足”就会“跌”倒。 自”“大”多了“一点”,这种人只会“臭”名远扬 20.示例: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从庄子学得达观的气度。 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苏轼《赤壁赋》的空灵纯净,杜甫《登高》 的忧国伤时,李清照《声声慢》的感伤孤独等。 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享受过程: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 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 从点上突破:也可以综合阐释,从面上把握。但不能只是单纯地谈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要尽可能从具体的“形象” 和“意境”中,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1)快乐是一种付出。(2)有 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4)有爱就有快乐。(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任命他做太子 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皇帝上书,在孝文帝时, 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觉得 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在秘密处听取他说的事情,皇帝总是听从,宠幸晁错胜过九 ,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 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 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你一掌权,就侵 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来就应 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 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造反, 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皇帝很久都不说话。后来,皇帝就下令中尉去 叫晁错。晁错当时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 消息,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只 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 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维护朝廷的尊严,这 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 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太史公说:晁错在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 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 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
(2 分)②结尾一段写景,在前文已经多次出现,没必要重复;(2 分)③删去结尾一段,使小说的 主题表达更含蓄。(2 分) 六. 18.全球四大邮件服务商联手起诉发送垃圾邮件者。(“全球四大邮件服务商”、“联手起诉”、 “发送垃圾邮件者”各2分) 19.悟——用“吾”之“心”去思索,方能有所“悟”。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 ?。 “旧”——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旧”的了。 “跌”——人一“失”“足”就会“跌”倒。 “臭”——“自”“大”多了“一点”,这种人只会“臭”名远扬。 20.示例: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从庄子学得达观的气度。 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陆游《书愤》的壮志未酬。苏轼《赤壁赋》的空灵纯净,杜甫《登高》 的忧国伤时,李清照《声声慢》的感伤孤独等。 七.材料对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做了形象的阐释。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工作、耕耘与创造,才使人快乐; 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享受过程;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 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 从点上突破;也可以综合阐释,从面上把握。但不能只是单纯地谈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要尽可能从具体的“形象” 和“意境”中,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1)快乐是一种付出。(2)有 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4)有爱就有快乐。(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任命他做太子 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皇帝上书,在孝文帝时, 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觉得 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在秘密处听取他说的事情,皇帝总是听从,宠幸晁错胜过九 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 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 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你一掌权,就侵 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来就应 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 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造反, 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皇帝很久都不说话。后来,皇帝就下令中尉去 叫晁错。晁错当时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 消息,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只 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 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维护朝廷的尊严,这 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 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太史公说:晁错在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 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 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