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I 、(共3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灼热(zhuo)夙愿(shu)烙印(luo)因噎废食(ye) B.嘀咕(di)绚丽(xuan)气馁(ni)蹑手蹑脚(she) C.媲美(bi)埋怨(mai)狭隘(ai)一蹴而就(c山) D.雌雄(c)脚踝(huai)赡养(shan)转弯抹角(m)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阿里巴巴集团准备首次公开招股的消息引起全世界的观注。 B.走进语言的现场,领略辩论者驰骋古今、纵横捭阂的风采 C.面对语言的亘古长河,朔源而上,寻觅学习文言文的津梁 D.珠算、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世界认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风情浓郁的江南水乡、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了浙江 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 ②▲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这窗户又没有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 而去打烂更多窗户。 ③上天探月的“玉兔”号月球车完全由中国自己设计,其方案是从全国40多个 方案中▲出来的。 A.构成即使选拔B.建成如果选拔 C.构成如果筛选D.建成即使筛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动物园已多年没有长颈鹿宝宝诞生,因此怀孕的长颈鹿成了炙手可热的“宝 贝 B.明代画家唐伯虎的画作《八景图》布局精巧到位,人物栩栩如生,画面生趣 盎然 C.管仲和鲍叔牙一起经商,管仲常多取其利,鲍叔牙却不以为意,他知道管仲 家贫 D.由于怕丢面子,有的人打肿脸充胖子,一掷千金,以无谓的浪费换取心理的 满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雾霾加重,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许多重污染区已 经连成片。 B.这把青铜剑距今约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之所以还这么锋利和它当时的保存 环境有关 C.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财物的行为,在有些政府管理部门中迄今仍未得到 有效制止。 D.学校设置了“走廊图书馆”,为学生课余提供了随时浏览信息的机会和查询 资料的效率。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学经典能帮助我们齐家、 安邦、平天下,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经济学经典能帮助我们▲,伦理学 经典能促使我们▲,文学经典能促使我们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试卷Ⅰ 一、(共 3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灼热(zhuó) 夙愿(shù) 烙印(luò) 因噎废食(yē) B.嘀咕(dī) 绚丽(xuàn) 气馁(něi) 蹑手蹑脚(shè) C.媲美( bǐ) 埋怨(mái) 狭隘(ài) 一蹴而就(cù) D.雌雄( cí) 脚踝(huái) 赡养(shàn) 转弯抹角(m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阿里巴巴集团准备首次公开招股的消息引起全世界的观注。 B.走进语言的现场,领略辩论者驰骋古今、纵横捭阂的风采。 C.面对语言的亘古长河,朔源而上,寻觅学习文言文的津梁。 D.珠算、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世界认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风情浓郁的江南水乡、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 ▲ 了浙江 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 ② ▲ 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这窗户又没有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 而去打烂更多窗户。 ③上天探月的“玉兔”号月球车完全由中国自己设计,其方案是从全国 40 多个 方案中 ▲ 出来的。 A.构成 即使 选拔 B.建成 如果 选拔 C.构成 如果 筛选 D.建成 即使 筛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动物园已多年没有长颈鹿宝宝诞生,因此怀孕的长颈鹿成了炙手可热的“宝 贝”。 B.明代画家唐伯虎的画作《八景图》布局精巧到位,人物栩栩如生,画面生趣 盎然。 C.管仲和鲍叔牙一起经商,管仲常多取其利,鲍叔牙却不以为意,他知道管仲 家贫。 D.由于怕丢面子,有的人打肿脸充胖子,一掷千金,以无谓的浪费换取心理的 满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雾霾加重,全国 25 个省份 100 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许多重污染区已 经连成片。 B.这把青铜剑距今约有 2500 年左右的历史,之所以还这么锋利和它当时的保存 环境有关。 C.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财物的行为,在有些政府管理部门中迄今仍未得到 有效制止。 D.学校设置了“走廊图书馆”,为学生课余提供了随时浏览信息的机会和查询 资料的效率。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学经典能帮助我们齐家、 安邦、平天下,史学经典能帮助我们 ▲ ,经济学经典能帮助我们 ▲ ,伦理学 经典能促使我们 ▲ ,文学经典能促使我们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①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②富人民、兴地方、强国家③看成败、鉴得失、知 兴替 A.①③②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B.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某电视台为教育年轻人关爱老人设计的公益广告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忙得忘记了世界,也不应该忘记我。 ②你忙得忘记了世界,也不应该忘记他 ③陪着她慢慢地走,如同她曾牵着年幼的你走 ④她曾牵着年幼的你走,你必须陪着她慢慢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日与其徒上高山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不拘于时,学于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今安在哉B.夫晋,何厌之有 C.斯固百世之遇也D.大王来何操 13.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 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 A.孔子认为如果能博施济众,就已经达到“圣”的境界了。 B.孔子认为不应仅致力于“仁”,更应追求“圣”的境界。 C.孔子认为要做到博施济众就连尧舜都感到为难 D.孔子认为实践“仁”的方法是从自身推及他人 14.下列对《丹柯》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他们周围三面都是走不完的浓密的树林,第四面便 是草原。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可是有一回困难的时期到了:不 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那儿很阴暗而 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地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 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 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这个时候妻子、小孩子们伤 心痛哭,父亲们静默沉思,他们让悲哀压倒了
①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②富人民、兴地方、强国家 ③看成败、鉴得失、知 兴替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B.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某电视台为教育年轻人关爱老人设计的公益广告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忙得忘记了世界,也不应该忘记我。 ②你忙得忘记了世界,也不应该忘记他。 ③陪着她慢慢地走,如同她曾牵着年幼的你走。 ④她曾牵着年幼的你走,你必须陪着她慢慢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不拘于时,学于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今安在哉 B.夫晋,何厌之有 C.斯固百世之遇也 D.大王来何操 13.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 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 A.孔子认为如果能博施济众,就已经达到“圣”的境界了。 B.孔子认为不应仅致力于“仁”,更应追求“圣”的境界。 C.孔子认为要做到博施济众就连尧舜都感到为难。 D.孔子认为实践“仁”的方法是从自身推及他人。 14.下列对《丹柯》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古时候地面上就只有一族人,他们周围三面都是走不完的浓密的树林,第四面便 是草原。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可是有一回困难的时期到了:不 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别的种族,把他们赶到林子的深处去了。那儿很阴暗而 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地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 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 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这个时候妻子、小孩子们伤 心痛哭,父亲们静默沉思,他们让悲哀压倒了
A.外族的入侵,破坏了族人原先的生活状态,使他们陷入痛苦与悲哀。 B.文中描写树林和泥沼,渲染阴森、恐怖的氛围,烘托出族人的乐观、勇敢。 C.文中两处写到“太阳光”,突出树林的浓密阴暗、族人生存环境的险恶 D.“第四面便是草原”的交代,为后文写丹柯带领族人走出森林埋下伏笔 15.下列对《琵琶行》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 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二句用“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 B.第三、四句交代人物活动:主客二人下马来到船上,主人设宴饯别客人 C.第四句中“无管弦”呼应“忽闻水上琵琶声”,并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D.第六句描写冷月映照茫茫江水之景,烘托主客相别时凄凉、伤感之情 16.下列对联与店铺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A.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一一酒店 B.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一一书店 C.花样翻新人人温暖,裁剪入时件件称心一一服装店 D.惟愿得来心共照,自然看去眼同明—一眼镜店 二、(共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书法美感的三原则 我们可以整理出几个原则来说明书法的美感。 第一是▲。多年前我们习书法时,老师通常是逐字批改,对写得合度的字打红 圈,对不合意的字打叉或对笔画示范修正。今天的书法怎么教我不清楚,相信仍 然是对个别文字施教,这种教法只能使学习者学到“正确”的用笔法,而不是自 画面的美感着手。在《石门颂》中,几乎每个字单独看都是东倒西歪,自今人看 来,字不成字,可是通篇看,却有“野鹤闲鸥”的美感。这样神奇的效果就是以 统一的笔法,重整体而轻个体才达到的。 第二是▲_。笔画就是横、直、点、撇、捺之类。文字由笔画组成,书法作品由 文字组成。笔画组成文字是基于造字的逻辑,再由文字拼合成文意,并没有想到 要合乎美的原则。可想而知,书法作品通篇的美是不容易达成的。这些笔画凑在 起既是偶然,因此常常是不和谐的,书法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在视觉上 原不相干的笔画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当然,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不牺牲文字的可 辨识性。 第三是▲。要把一些扦格不入的笔画形成韵律分明的和音,必须使笔画带有特 殊的韵味。在形成此特征前,通常先要尽量减少笔画的种类,使各种笔画间有共 通性。比如说,《石门颂》笔画细柔带刚,没有一条绝对的直线,而《西狭颂》 则笔画粗直雄壮,以方正取胜。两者的字体都是当时的隶书,却各有特色。 掌握了这三个原则,只要会拿笔写字,即使没有毛笔的底子,用硬笔也可以写出 像样的字。只有自己会写一点,才能把书法生活化,才能欣赏书法 (节选自汉宝德《如何培养美感》,有改动) 17.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项是() ①和谐的秩序由笔画来达成②为了通体和谐创造笔画风格③通篇的和谐重于 个别文字的美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 18.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属于书法美感要求的一项是()
A.外族的入侵,破坏了族人原先的生活状态,使他们陷入痛苦与悲哀。 B.文中描写树林和泥沼,渲染阴森、恐怖的氛围,烘托出族人的乐观、勇敢。 C.文中两处写到“太阳光”,突出树林的浓密阴暗、族人生存环境的险恶。 D.“第四面便是草原”的交代,为后文写丹柯带领族人走出森林埋下伏笔。 15.下列对《琵琶行》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 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二句用“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 B.第三、四句交代人物活动:主客二人下马来到船上,主人设宴饯别客人。 C.第四句中“无管弦”呼应“忽闻水上琵琶声”,并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D.第六句描写冷月映照茫茫江水之景,烘托主客相别时凄凉、伤感之情。 16.下列对联与店铺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酒店 B.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 C.花样翻新人人温暖,裁剪入时件件称心——服装店 D.惟愿得来心共照,自然看去眼同明——眼镜店 二、(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书法美感的三原则 我们可以整理出几个原则来说明书法的美感。 第一是 ▲ 。多年前我们习书法时,老师通常是逐字批改,对写得合度的字打红 圈,对不合意的字打叉或对笔画示范修正。今天的书法怎么教我不清楚,相信仍 然是对个别文字施教,这种教法只能使学习者学到“正确”的用笔法,而不是自 画面的美感着手。在《石门颂》中,几乎每个字单独看都是东倒西歪,自今人看 来,字不成字,可是通篇看,却有“野鹤闲鸥”的美感。这样神奇的效果就是以 统一的笔法,重整体而轻个体才达到的。 第二是 ▲ 。笔画就是横、直、点、撇、捺之类。文字由笔画组成,书法作品由 文字组成。笔画组成文字是基于造字的逻辑,再由文字拼合成文意,并没有想到 要合乎美的原则。可想而知,书法作品通篇的美是不容易达成的。这些笔画凑在 一起既是偶然,因此常常是不和谐的,书法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在视觉上 原不相干的笔画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当然,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不牺牲文字的可 辨识性。 第三是 ▲ 。要把一些扞格不入的笔画形成韵律分明的和音,必须使笔画带有特 殊的韵味。在形成此特征前,通常先要尽量减少笔画的种类,使各种笔画间有共 通性。比如说,《石门颂》笔画细柔带刚,没有一条绝对的直线,而《西狭颂》 则笔画粗直雄壮,以方正取胜。两者的字体都是当时的隶书,却各有特色。 掌握了这三个原则,只要会拿笔写字,即使没有毛笔的底子,用硬笔也可以写出 像样的字。只有自己会写一点,才能把书法生活化,才能欣赏书法。 (节选自汉宝德《如何培养美感》,有改动) 17.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和谐的秩序由笔画来达成 ②为了通体和谐创造笔画风格 ③通篇的和谐重于 个别文字的美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18.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属于书法美感要求的一项是( )
A.笔画要有逻辑性。B.笔画要有整体性。C.笔画要有和谐性。D.笔画要 有共通性。 1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现在的书法教学仍然是对个别文字施教,而不是从画面的整体美感 着手 B.作品中笔画因偶然凑在一起而常常不和谐,因此书法家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其 和谐化。 C.减少笔画种类,使笔画带有特殊韵味,不能使同一字体的不同作品呈现各自 的特色。 D.一个人要懂得欣赏书法,需要掌握一定的书法美感原则,而且他自己会一点 书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 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 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节选 自《逍遥游》)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奋起的样子。B.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垂下 C.志怪者也志:记载。D.而后乃今培风培:凭。 2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谐》之言曰 C.鹏之徙于南冥也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夸张的语言描写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阔。 B.文中写“野马”“尘埃”要依赖生物的气息吹动,从反面论证鲲鹏的逍遥自 在 C.作者用负载大舟有待深水、漂浮草芥需要杯水来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依凭。 D.作者以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引用《齐谐》使论述可信。 试卷Ⅱ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 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 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 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 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 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
A.笔画要有逻辑性。 B.笔画要有整体性。 C.笔画要有和谐性。 D.笔画要 有共通性。 1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现在的书法教学仍然是对个别文字施教,而不是从画面的整体美感 着手。 B.作品中笔画因偶然凑在一起而常常不和谐,因此书法家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其 和谐化。 C.减少笔画种类,使笔画带有特殊韵味,不能使同一字体的不同作品呈现各自 的特色。 D.一个人要懂得欣赏书法,需要掌握一定的书法美感原则,而且他自己会一点 书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0—22 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 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 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节选 自《逍遥游》)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奋起的样子。 B.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垂下。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2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谐》之言曰 C.鹏之徙于南冥也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以夸张的语言描写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阔。 B.文中写“野马”“尘埃”要依赖生物的气息吹动,从反面论证鲲鹏的逍遥自 在。 C.作者用负载大舟有待深水、漂浮草芥需要杯水来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依凭。 D.作者以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引用《齐谐》使论述可信。 试卷Ⅱ 三、(共 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 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 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 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 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 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 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
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 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煕风。黛玉忙 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 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 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 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 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妺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 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 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 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 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 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23.脂砚斋评点王熙风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 笔”是指文中哪句话?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3分) 24.文中加点词“竟”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5.选文主要从谁的角度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什么作用?(3分) 四、(共12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盖均无贫,和无寡, (《论语》) (2)不愤不启 (《论语》) (3)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4)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庄生晓梦迷蝴蝶,▲_。(李商隐《锦瑟》 (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7.将《逍遥游》(节选)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8.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新的列车运行图”的两个变化。(不超过20个 字)(4分) 从2013年12月28日零时起,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调 整列车运行图是铁路部门组织的又一次较大范围的调图。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 是随着一批新线开通运营,新增客车较多。方案显示,全国铁路增开客车75对 经过此次调图,全国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将达到2369对。增开部分长距离跨线 动车组列车,是此次调图的第二个变化。此次调图不仅新增了哈尔滨西、长春、 沈阳北至上海虹桥、宁波、青岛北、济南西间的动车组列车,还新增了北京西至 桂林、青岛、济南至广州南等动车组列车。 五、(30分)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说:“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事。”而另一 位成功人士则说:“我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有把握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 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 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 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 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 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 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 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 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 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 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 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23.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 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3 分) 24.文中加点词“竟”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25.选文主要从谁的角度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什么作用?(3 分) 四、(共 12 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 小题)(4 分) (1)盖均无贫,和无寡, ▲ 。(《论语》) (2)不愤不启, ▲ 。(《论语》) (3)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4)顾吾念之, ▲ ,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7.将《逍遥游》(节选)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8.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新的列车运行图”的两个变化。(不超过 20 个 字)(4 分) 从 2013 年 12 月 28 日零时起,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调 整列车运行图是铁路部门组织的又一次较大范围的调图。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 是随着一批新线开通运营,新增客车较多。方案显示,全国铁路增开客车 75 对, 经过此次调图,全国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将达到 2369 对。增开部分长距离跨线 动车组列车,是此次调图的第二个变化。此次调图不仅新增了哈尔滨西、长春、 沈阳北至上海虹桥、宁波、青岛北、济南西间的动车组列车,还新增了北京西至 桂林、青岛、济南至广州南等动车组列车。 五、(30 分)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说:“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事。”而另一 位成功人士则说:“我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有把握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600字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共32分) 二、(共18分) 题号 1011 答案 DD C 题号 4AA A 6CD B C 9DoB 1213141516171819202122 答案 C BB A A C 评分说明:1-16题每题2分,17—22题每题3分,共50分;答案选择正确得 分,不选、多选、误选均不得分。 三、(共8分) 23.第一问: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第二问: 恃宠放诞。 共3分。答出第一问给1分,只答“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也给1分,只答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不给分。答出第二问给2分,答出“恃宠放诞”或“放 诞无礼”,给2分;只答“泼辣”或“直爽”,给1分。 24.加强自责语气,突出对黛玉的关心,讨好贾母 共2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 25.第一问:林黛玉。第二问:刻画黛玉细腻敏感的心理,从林黛玉来看贾府主 要人物,从林黛玉角度来展示贾府人物关系。 共3分。第一问答出“林黛玉”或“黛玉”给1分。第二问答出1点给1分,答 出2点给2分。 四、(共12分) 26.(1)安无倾(2)不悱不发(3)金就砺则利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5)望帝春心托杜鹃(6)粪土当年万户侯 共4分。6小题中有4小题默写全部正确得4分,出现错误该小题不得分。如超 出4句则取前4句进行评分。 27.(1)这只鹏鸟,随着大海汹涌的波涛将迁徙到南海。(2分) (2)把杯子放在其中就粘住不动,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2分) 共4分。译出第一句2分,“是”翻译正确得1分,句子翻译基本通顺得1分; 译出第二句2分,“胶”翻译正确得1分,句子翻译基本通顺得1分,“舟”译 为“杯”,不扣分。 28.新增客车较多,增开长距离跨线动车组列车(或“增开长距离动车” 共4分。答出1点给2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五、(30分) 29.作文等级标准 等(30—26分)切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逻 辑严密,不少于600字。以28分为基准分 等(25—21分)符合题意,观点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 本完整,不少于600字。以23分为基准分。 三等(20—16分)基本符合题意,观点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 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400字。以18分为基准分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 600 字。 2 0 1 4 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共 32 分) 二、(共 18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答 案 D D C A A C B C D A C 题 号 12 1 3 14 1 5 1 6 1 7 18 1 9 20 21 22 答 案 C B B A A D A C B C B 评分说明:1—16 题每题 2 分,17—22 题每题 3 分,共 50 分;答案选择正确得 分,不选、多选、误选均不得分。 三、(共 8 分) 23.第一问: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第二问: 恃宠放诞。 共 3 分。答出第一问给 1 分,只答“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也给 1 分,只答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不给分。答出第二问给 2 分,答出“恃宠放诞”或“放 诞无礼”,给 2 分;只答“泼辣”或“直爽”,给 1 分。 24.加强自责语气,突出对黛玉的关心,讨好贾母。 共 2 分。答出 1 点给 1 分,答出 2 点给 2 分。 25.第一问:林黛玉。第二问:刻画黛玉细腻敏感的心理,从林黛玉来看贾府主 要人物,从林黛玉角度来展示贾府人物关系。 共 3 分。第一问答出“林黛玉”或“黛玉”给 1 分。第二问答出 1 点给 1 分,答 出 2 点给 2 分。 四、(共 12 分) 26.(1)安无倾 (2)不悱不发 (3)金就砺则利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5)望帝春心托杜鹃 (6)粪土当年万户侯 共 4 分。6 小题中有 4 小题默写全部正确得 4 分,出现错误该小题不得分。如超 出 4 句则取前 4 句进行评分。 27.(1)这只鹏鸟,随着大海汹涌的波涛将迁徙到南海。(2 分) (2)把杯子放在其中就粘住不动,是水浅而船大的缘故。(2 分) 共 4 分。译出第一句 2 分,“是”翻译正确得 1 分,句子翻译基本通顺得 1 分; 译出第二句 2 分,“胶”翻译正确得 1 分,句子翻译基本通顺得 1 分,“舟”译 为“杯”,不扣分。 28.新增客车较多,增开长距离跨线动车组列车(或“增开长距离动车”)。 共 4 分。答出 1 点给 2 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五、(30 分) 29.作文等级标准: 一等(30—26 分) 切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通畅,结构完整,逻 辑严密,不少于 600 字。以 28 分为基准分。 二等(25—21 分) 符合题意,观点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基 本完整,不少于 600 字。以 23 分为基准分。 三等(20—16 分) 基本符合题意,观点不够明确,有基本内容,语言基本通顺, 结构不够完整,不少于 400 字。以 18 分为基准分
四等(15分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与题旨完全无关;②语病极多;③字 数不足400个。 评分说明:①如以记叙或描写为主,则降一个等第评分。②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③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1-3分;字 迹模糊、卷面不整洁者,酌减1-3分。④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扣1分;全 文标点不清者,扣2分。⑤不拟题目者,扣2分
四等(15 分以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与题旨完全无关;②语病极多;③字 数不足 400 个。 评分说明:①如以记叙或描写为主,则降一个等第评分。②每出现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 3 分。③字体工整、卷面整洁者,酌加 1—3 分;字 迹模糊、卷面不整洁者,酌减 1—3 分。④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扣 1 分;全 文标点不清者,扣 2 分。⑤不拟题目者,扣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