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山东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 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固守传统的 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 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C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16.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表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 朝 【答案】C 17.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 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传教活动均 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 危机加深而突显 【答案】D 18.右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 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耳有利于中围边 理由打击了外国侵略和国封建统治 日援出的某些思想夏有边代的因 阻了中国边个化 理由玻了中回最先进有伤生产力 9接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剂退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北 伐战争 【答案】A 19.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 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
2013 年高考山东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5.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 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 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 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C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16.表 1 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表 1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 朝 【答案】C 17.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 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 1884 年,1898 年、1900 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 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 危机加深而突显 【答案】D 18.右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 断他学习的 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 伐战争 【答案】A 19.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 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723 100 153 【答案】D 20.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 【答案】D 21.右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量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解放路考 成动 小百货 79年39a 二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 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 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C 2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 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丁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23.右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 .73 D.193 【答案】D 20.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 治 【答案】D 21.右图是 1980 年 12 月我国沿海某市 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 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 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C 2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 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丁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 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23.右图为 1600—1913 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990年国际元) 3000 1700 182018701913年份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2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弱”、“全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 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 绝与冲突 【答案】A 2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 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一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A 2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一一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 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一一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 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 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 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 间的关系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0.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 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仿录》宣传革命, 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e,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2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弱”、“全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 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 绝与冲突 【答案】A 25.“兴起于 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 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A 2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 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 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 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 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 间的关系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0.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 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仿录》宣传革命, 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一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 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 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一一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 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 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 对材料三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 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 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 资本主义 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 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 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 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 思想武器, 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共同 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1.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 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 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 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 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 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 对材料三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 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 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 资本主义 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 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 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 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 思想武器, 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共同 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1.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 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 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2 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 2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 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 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 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 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 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 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 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 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12.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 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 “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 洲发现一一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 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 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 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1877 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 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 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 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 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 进步之处。(6 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 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 分) 【参考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 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 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 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 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12.1492 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 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 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 “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 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 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 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 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 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 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3分)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 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5分)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 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 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8分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 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6分)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 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评分标准: 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述 等级 (4分) (4分) (2分) 紧扣主题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观点合理史论结合合乎逻辑 4分 4分 分 符合主题只罗列史实条理较清晰 观点基本合理史实基本正确基本合乎逻辑 3-2分 3-2分 1分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 1分 缺乏逻辑 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 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 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
④字数在 120 宇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3 分)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 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 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5 分)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 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 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8 分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 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 6 分)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 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评分标准: 项 目 等级 主题观点 (4 分) 史论结合 (4 分) 逻辑表述 (2 分) 一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4 分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 4 分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1 分 二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 3—2 分 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 3—2 分 条理较清晰 基本合乎逻辑 1 分 三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 1 分 史实不够准确 1 分 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 0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 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 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
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 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 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 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 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 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 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一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 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略 14.【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 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 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 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 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 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 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 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 认为在 1500 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 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 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 1800 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 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 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 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略 14.【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 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 14 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 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 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 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 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 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 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 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 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 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 貌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 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 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 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 貌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