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铂丝表面发射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热工实验技巧及有关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巩固辐射传热理论,学习测定发射率的实验方法: 3.定量测量铂丝表面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射率,确定发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实验原理] 在柱状玻璃真空腔内,放置圆柱形细长铂丝。腔的内壁2(凹表面)与腔内铂丝1(凸 表面),组成两灰体的辐射传热系统,如图7-1所示。 水套玻璃腔铂丝 -1 测压端 图7-1两灰体组成的封闭腔系统 图7-2实验台本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T-2,真空腔为双层玻璃套,套中通冷却水。铂丝通电流,产生焦耳热, 其热辐射被真空腔玻璃水套吸收。由传热学理论,表面1、2间的辐射换热量①,为 .=4E-E).4a-r到 (7-1) +可+g可 式中A、A2-一表面1、2的表面积,m2: Ea1、E62一-一表面1、2的黑体辐射力,Wm2: 61、62一—表面1、2的发射率:
实验 7 铂丝表面发射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热工实验技巧及有关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巩固辐射传热理论,学习测定发射率的实验方法; 3.定量测量铂丝表面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射率,确定发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实验原理] 在柱状玻璃真空腔内,放置圆柱形细长铂丝。腔的内壁 2 (凹表面)与腔内铂丝 1 (凸 表面),组成两灰体的辐射传热系统,如图 7-1 所示。 图 7-1 两灰体组成的封闭腔系统 图 7-2 实验台本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 7-2,真空腔为双层玻璃套,套中通冷却水。铂丝通电流,产生焦耳热, 其热辐射被真空腔玻璃水套吸收。由传热学理论,表面 1 、2 间的辐射换热量 1,2 为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2 2 1 1 4 2 4 1 0 1 2 2 1 1 1 1 2 1 2 A A A T T A A A Eb Eb , (7-1) 式中 A1 、 A2——表面 1 、 2 的表面积, 2 m ; Eb1、 Eb2 ——表面 1 、 2 的黑体辐射力, 2 W m ; 1 、 2 ——表面 1 、 2 的发射率; 1 2 水套 玻璃腔 铂丝 测压端
T、T2一一表面1、2的温度,K: 5。一一斯式藩-玻耳兹曼常数,o。=5.67×10W/m2.K). 铂丝表面积4较小,即4<A,4/4→0,因而有 2=64a,G-T) (7-2) 功12 84如-】 (7-3) 因此,只要测出铂丝与真空腔的辐射换热量D,2、铂丝的表面积A和温度工、真 空腔内表面的温度T,即可由式(7-3)求得铂丝表面的发射率6,· (一)铂丝表面温度t,的测定 在实验台中,铂丝本身既是发热元件,又是测温元件。测温采用电阻法,铂丝表面 温度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1=8-见 (7-4) Ra 式中R,一一铂丝0°C时的电阻,R=0.282): R,一一铂丝C时的电阻,2。 a一—铂丝的电阻温度系数,a=3.9×103/C。 (二)玻璃表面温度1,的测定 由于空腔内表面2的热流密度小,而水与玻璃的热容又较大,故冷却水的温度变化 不大,直接可用水套出口水温代替空腔内表面的温度(2,实验时,用玻璃温度计测量
T1、T2 ——表面 1 、 2 的温度,K ; 0 ——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 ( ) 8 2 4 0 = 5 6710 W m K − . 。 铂丝表面积 A1 较小,即 A1 A2 , A1 A2 → 0 ,因而有 ( ) 4 2 4 1,2 = 1A1 0 T1 −T (7-2) ( ) 4 2 4 1 0 1 1 2 1 A T T , − = (7-3) 因此,只要测出铂丝与真空腔的辐射换热量 1,2 、铂丝的表面积 A1 和温度 T1 、真 空腔内表面的温度 T2 ,即可由式(7-3)求得铂丝表面的发射率 1 。 (一)铂丝表面温度 1 t 的测定 在实验台中,铂丝本身既是发热元件,又是测温元件。测温采用电阻法,铂丝表面 温度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0 0 1 R R R t t − = (7-4) 式中 R0 ——铂丝 0 C o 时的电阻, 0 28(Ω) 0 R = . ; Rt ——铂丝 C o t 时的电阻, Ω 。 ——铂丝的电阻温度系数, 3 9 10 (1 C) −3 o = . 。 (二)玻璃表面温度 2 t 的测定 由于空腔内表面 2 的热流密度小,而水与玻璃的热容又较大,故冷却水的温度变化 不大,直接可用水套出口水温代替空腔内表面的温度 2 t ,实验时,用玻璃温度计测量
(三)辐射换热量中,的测量 测量铂丝实验段的电压U和电流I,计算可得铂丝的焦耳热量Q Q=IU (7-5) 该热量Q包括两部分,即铂丝实验段与空腔内壁的辐射传热量中2,以及铂丝实验段 端部引线导热而损失的热量。 实验段外的铂丝部分,由于也产生热量,可认为其表面温度与实验段相近,通过这 部分的导热损失可忽略不计。导热损失主要由电压引线产生,其热量损失主要和引线的 导热系数、表面发射率、平均温度、两端温差、表面积、长度及空腔环境有关。由于环 境温度、引线温度和两端温差,与实验段产生热量Q及传热温差△M=(,-4,成比例, 故辐射传热量可写为 D2=B0 (7-6) 式中,B为系数,通过大量实验得 B=exp0.00377r-4.074 (7-7) 上式适用范围为t=100~500°C,冷却水为室温。 [实验装置] 实验设备包括辐射实验台本体、直流稳压电源、电位差计、直流电压表等,系统接 线如图7-3所示。 温度计 本体 mV 稳压源 220V 图7-3测量系统连搂示意图
(三)辐射换热量 1,2 的测量 测量铂丝实验段的电压 U 和电流 I ,计算可得铂丝的焦耳热量 Q Q = IU (7-5) 该热量 Q 包括两部分,即铂丝实验段与空腔内壁的辐射传热量 1,2 ,以及铂丝实验段 端部引线导热而损失的热量。 实验段外的铂丝部分,由于也产生热量,可认为其表面温度与实验段相近,通过这 部分的导热损失可忽略不计。导热损失主要由电压引线产生,其热量损失主要和引线的 导热系数、表面发射率、平均温度、两端温差、表面积、长度及空腔环境有关。由于环 境温度、引线温度和两端温差,与实验段产生热量 Q 及传热温差 Δ 1 2 t = t − t 成比例, 故辐射传热量可写为 1,2 = BQ (7-6) 式中, B 为系数,通过大量实验得 B = exp(0.00377Δt − 4.074) (7-7) 上式适用范围为 Δ 100 500 C o t = ~ ,冷却水为室温。 [实验装置] 实验设备包括辐射实验台本体、直流稳压电源、电位差计、直流电压表等,系统接 线如图 7-3 所示。 图 7-3 测量系统连接示意图 稳压源 温度计 本体 mV mA 220V ~
实验台本体为铂丝封闭在真空玻璃腔内,真空腔内真空度达5×10+cmHg。 铂丝直径d=0.2mm,实验段通过测量,其表面积为A,=6.28×105m2。同铂 丝两端相连的引线,是与玻璃具有同样膨胀系数的钨丝,钨丝与电源相连接。另外,在 铂丝实验段还引出两根引线,用来测量实验段电压。铂丝实验段焦耳功率的Q大小是由 稳压电源来调节的,调节范围为2~5V、0.5~1.0A。 [实验内容] (一)仪器调整 1.按图7-3连接各个设备,注意电位的高低和仪表的正负极对应,不要接反。 2.选择电流表量程为1A。调节稳压电源输出,从0.5A开始至1A,每隔01A设 置一个测量工况。铂丝电流由电流表读出。按照电位差计操作说明,校正及初步测试铂 丝实验段电压。 3.在每个实验工况,待铂丝温度稳定后(此时电位差计读书也稳定不变了),记录 铂丝实验段电压U、电流I、出口水温。 4.选择另一工况,重复上述步骤,测试另一温度下的铂丝发射率8,。最后,在坐 标纸上做出铂丝发射率6,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曲线。注:在100~500°C之间,铂丝 的发射率与温度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 (二)测量数据 表7-1试验数据记录 电流1 电压U 电阻R, 温度t, 温度t2 实验次序 (A) (w) ) (c) (c) 发射率6 0.5 2 0.6 3 0.7 4 0.8 5 0.9 6 1.0
实验台本体为铂丝封闭在真空玻璃腔内,真空腔内真空度达 5 10 cmHg −4 。 铂丝直径 d = 0.2mm ,实验段通过测量,其表面积为 5 2 1 6 28 10 m − A = . 。同铂 丝两端相连的引线,是与玻璃具有同样膨胀系数的钨丝,钨丝与电源相连接。另外,在 铂丝实验段还引出两根引线,用来测量实验段电压。铂丝实验段焦耳功率的 Q 大小是由 稳压电源来调节的,调节范围为 2 ~ 5V、0.5 ~ 1.0A。 [实验内容] (一)仪器调整 1.按图 7-3 连接各个设备,注意电位的高低和仪表的正负极对应,不要接反。 2.选择电流表量程为 1A 。调节稳压电源输出,从 0.5A 开始至 1A ,每隔 0.1A 设 置一个测量工况。铂丝电流由电流表读出。按照电位差计操作说明,校正及初步测试铂 丝实验段电压。 3.在每个实验工况,待铂丝温度稳定后(此时电位差计读书也稳定不变了),记录 铂丝实验段电压 U 、电流 I 、出口水温。 4. 选择另一工况,重复上述步骤,测试另一温度下的铂丝发射率 1 。最后,在坐 标纸上做出铂丝发射率 1 随温度 1 t 变化的关系曲线。注:在 100 500 C o ~ 之间,铂丝 的发射率与温度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 (二)测量数据 表 7-1 试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 电流 I (A) 电压 U (V) 电阻 Rt (Ω) 温度 1 t ( C) o 温度 2 t ( C) o 发射率 1 1 0.5 2 0.6 3 0.7 4 0.8 5 0.9 6 1.0
[注意事项] 1.输入铂丝的电流不得超过1.0A。 2.实验中,断续接通电位差计的检流计,防止检流计过载。一旦检流计过载,需等 待一会儿,使过载保护放电完成后,才能继续使用。 3.不要长时间接通大电流。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4.小心保护玻璃真空腔,防止打破玻璃腔,失去真空。 5.整个实验完成后,一定要取出电位差计的干电池。 [数据处理] 1.铂丝表面温度t,的计算 铂丝电阻: R,=U/I@) (7-8) 式中I一一铂丝实验段的电流值,A: U一一铂丝实验段的电压值,V。 铂丝表面温度: 5=RR(c (7-9) 式中R,一—铂丝在0°C时的电阻,R=0.28(@) a-铂丝的电阻温度系数,a=3.9×10-3/°C 2.辐射传热量D,的计算 铂丝实验段焦耳热量: Q=IU (W) (7-10) 铂丝辐射传热量 p2=B0(W) (7-11) 式中B-一修正系数,B=ex0.00377M-4.074) r一一传热温差,M=t-t,(°C
[注意事项] 1.输入铂丝的电流不得超过 1.0A。 2.实验中,断续接通电位差计的检流计,防止检流计过载。一旦检流计过载,需等 待一会儿,使过载保护放电完成后,才能继续使用。 3.不要长时间接通大电流。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4.小心保护玻璃真空腔,防止打破玻璃腔,失去真空。 5.整个实验完成后,一定要取出电位差计的干电池。 [数据处理] 1.铂丝表面温度 1 t 的计算 铂丝电阻: R U I t = (Ω) (7-8) 式中 I ——铂丝实验段的电流值, A ; U ——铂丝实验段的电压值, V 。 铂丝表面温度: 0 0 1 R R R t t − = ( C) o (7-9) 式中 R0 ——铂丝在 0 C o 时的电阻, 0 28(Ω) 0 R = . ; ——铂丝的电阻温度系数, 3 9 10 (1 C) −3 o = . 。 2.辐射传热量 1,2 的计算 铂丝实验段焦耳热量: Q = IU ( W ) (7-10) 铂丝辐射传热量: 1,2 = BQ ( W ) (7-11) 式中 B ——修正系数, B = exp(0.00377Δt − 4.074) ; Δt ——传热温差, Δ ( C) o 1 2 t = t − t ;
t2一一出口水温,·C。 3.铂丝发射奉&的计算 铂丝发射率: 6=Ao- (7-12) 式中A,-一铂丝实验段表面积,A,=6.28×105m2)片 0。-—斯式藩-玻耳兹曼常数,。=5.67×103W/m2.K): T一一铂丝表面温度,K T2一—出口水温,K。 [问题思考] 1.如果玻璃真空腔失去真空,会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铂丝的辐射热量是否被玻璃水套完全吸收?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 t ——出口水温, C o 。 3.铂丝发射率 的计算 铂丝发射率: ( ) 4 2 4 1 0 1 1 2 1 A T T , − = (7-12) 式中 A1 ——铂丝实验段表面积, ( ) 5 2 1 6 28 10 m − A = . ; 0 ——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 ( ) 8 2 4 0 = 5 6710 W m K − . ; T1——铂丝表面温度, K ; T2 ——出口水温, K 。 [问题思考] 1.如果玻璃真空腔失去真空,会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铂丝的辐射热量是否被玻璃水套完全吸收?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