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农学、资环、园艺、设施等专业用) 卢树昌主编 天津农学院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
1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农学、资环、园艺、设施等专业用) 卢树昌主编 天津农学院 二零零一年十二月
前言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财富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 发利用的生产资料。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土壤的重要性并不在意。随着全球 人口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土壤退化现象严重,土壤质量衰退已成为全 球普遍问题,并且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慘痛教训。因此,提高土壤质 量与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土壤科学发展的 趋势。土壤学实验作为土壤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实验内容应体现当前及今后土 壤学的发展,涵盖现代土壤的完整体系。根据此要求,我们对原《土壤学实验 指导》进行了修订和进一步补充,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土壤学的理论知识 和发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001年11月
2 前 言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财富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 发利用的生产资料。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土壤的重要性并不在意。随着全球 人口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土壤退化现象严重,土壤质量衰退已成为全 球普遍问题,并且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教训。因此,提高土壤质 量与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土壤科学发展的 趋势。土壤学实验作为土壤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实验内容应体现当前及今后土 壤学的发展,涵盖现代土壤的完整体系。根据此要求,我们对原《土壤学实验 指导》进行了修订和进一步补充,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土壤学的理论知识 和发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编 者 2001 年 11 月
实验规则 实验是巩固课堂理论,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对实验一定要有 严肃认真的态度。因此,同学们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写实验预习报告 2.进入实验室,要仪表整齐,保持室内安静,不得高声谈话,更不允许喧闹 3.实验前要检查本组所需仪器、药品,发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4.严格按照实验指导教师所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独立操作,发现问题, 举手向指导教师及辅导教师报告,决不允许自作主张 5.爱护国家财产,节约用水、用电、用药,必须正确、谨慎使用仪器。 6.实验完毕后,将所有仪器、药品整理复原,损坏的仪器要如实登记,轮流值 日,清扫卫生。所有实验完毕后,全班进行实验室大扫除。 7.实验报告必须在教师指定时间内交齐,凡不合格的在教师指定时间内重做 8.本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进行土壤学期终考试
3 实 验 规 则 实验是巩固课堂理论,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对实验一定要有 严肃认真的态度。因此,同学们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写实验预习报告。 2. 进入实验室,要仪表整齐,保持室内安静,不得高声谈话,更不允许喧闹。 3. 实验前要检查本组所需仪器、药品,发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4. 严格按照实验指导教师所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独立操作,发现问题, 举手向指导教师及辅导教师报告,决不允许自作主张。 5. 爱护国家财产,节约用水、用电、用药,必须正确、谨慎使用仪器。 6. 实验完毕后,将所有仪器、药品整理复原,损坏的仪器要如实登记,轮流值 日,清扫卫生。所有实验完毕后,全班进行实验室大扫除。 7. 实验报告必须在教师指定时间内交齐,凡不合格的在教师指定时间内重做。 8. 本实验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进行土壤学期终考试
目 录 实验一野外土壤调查一一认土与采样…… 实验二土壤样品处理、保存与吸湿水测定· 实验三土壤质地分析—一手测法(指感法)…………………24 实验四土壤腐殖质分离及各组分性状观察 实验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分析 实验六土壤水吸力与土壤持水量的测定 实验七土壤空气成分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土壤缓效钾与供钾特性的测定 实验九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实验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土壤缓冲性能观测 …57 实验十二土壤微量元素硼的测定 实验十三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的测定 主要参考文献……… 70
4 目 录 实验一 野外土壤调查——认土与采样……………………………………4 实验二 土壤样品处理、保存与吸湿水测定………………………………19 实验三 土壤质地分析——手测法(指感法)……………………………24 实验四 土壤腐殖质分离及各组分性状观察 ……………………………30 实验五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分析 ……………………………………32 实验六 土壤水吸力与土壤持水量的测定 ………………………………36 实验七 土壤空气成分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42 实验八 土壤缓效钾与供钾特性的测定 …………………………………46 实验九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51 实验十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54 实验十一 土壤缓冲性能观测 ………………………………………………57 实验十二 土壤微量元素硼的测定 …………………………………………59 实验十三 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 的测定 ………………………………65 主要参考文献 …………………………………………………………………70
实验一野外土壤调查—认土与采样 、实验目的、意义 土壤调査是通过田间实地观察土壤剖面去硏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是野 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进行野外土壤调查,可以了解土壤资源现状, 弄清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的生产性能和存在的问题,搞清制约农业的 限制因素,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合理利用土壤和有效地改造土壤。为宏观上解决 农业生产布局和地区性解决生产问题服务。面对大自然不同的环境条件,了解 成土条件与土壤的关系,会使同学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对土壤的感性 认识,以利于学好本课程和初步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 本次实验是为了练习在野外选择挖掘剖面的地点和挖掘方法。并通过土壤 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学习认识土壤的方法,初步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土壤在 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形态特征和基本性状。达到从形态上认识土壤的 目的,并且掌握认识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手段和方法。 土壤形成因素的研究是野外土壤调查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只有真实而详尽地掌握了各种成土因素,才能进一步进行土壤分类和绘制土壤 图。本实验虽只着重于方法技术上的练习,但必须指出不能只停留在机械的记 录工作上。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资料,以便掌握土壤发生和分布的规律 本次实验另一目的是练习各种用途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如果所采 集样品不能代表分析对象,那么分析再准确,所得结果也不会反映所分析对象 的实际情况。因此,采集土样是分析工作首要的关键环节,所采样品必须具有 代表性、典型性,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各种用途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成土因素观察、记载 植被的描述
5 实验一 野外土壤调查——认土与采样 一、实验目的、意义 土壤调查是通过田间实地观察土壤剖面去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是野 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进行野外土壤调查,可以了解土壤资源现状, 弄清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的生产性能和存在的问题,搞清制约农业的 限制因素,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合理利用土壤和有效地改造土壤。为宏观上解决 农业生产布局和地区性解决生产问题服务。面对大自然不同的环境条件,了解 成土条件与土壤的关系,会使同学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对土壤的感性 认识,以利于学好本课程和初步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 本次实验是为了练习在野外选择挖掘剖面的地点和挖掘方法。并通过土壤 剖面的观察和描述,学习认识土壤的方法,初步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土壤在 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形态特征和基本性状。达到从形态上认识土壤的 目的,并且掌握认识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手段和方法。 土壤形成因素的研究是野外土壤调查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只有真实而详尽地掌握了各种成土因素,才能进一步进行土壤分类和绘制土壤 图。本实验虽只着重于方法技术上的练习,但必须指出不能只停留在机械的记 录工作上。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资料,以便掌握土壤发生和分布的规律。 本次实验另一目的是练习各种用途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如果所采 集样品不能代表分析对象,那么分析再准确,所得结果也不会反映所分析对象 的实际情况。因此,采集土样是分析工作首要的关键环节,所采样品必须具有 代表性、典型性,这就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各种用途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 术。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 成土因素观察、记载 1. 植被的描述
(1)自然植被的描述 植物和土壤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在植被主导影响及其与母 质的相互作用才产生了土壤,并且进一步地影响着土壤的发展,改变着土壤的 理化性状。反过来又影响了地面植被的分布和生长。自然植被的分布往往就指 示着土壤的分布边界。所以,了解自然植被的情况,对土壤调查工作是十分重 要的。 记载描述内容主要有: a.主要种类:即一个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b.高度:测量主要植物的高度和粗细。 c.估测植物种属的多度:通常采用目估法估算,按德鲁捷(Dude)分级法表 i)“特多”,植物地上部郁闭,个体占90% (i)“很多”,个体数占70%90% (ii)“多”,个体数占50%~70% (ⅳv)“相当多”,个体数占30%509 (v)“零散分布”,个体数占10%30% (ⅵ)“极少”,个体数占10%以下 (ⅶ)“单株”,只有单株。 d.覆盖度:即植物地上部分在地面的投影占整个地面的百分率,利用目估法 并做记载。有时还要测定某些优势植物个体的总数和覆盖度 e.根系:测量各种植物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深度、粗细和疏密情况,并做记 f生长情况:健壮情况,是否有枯萎,病虫害等生长不良现象。 记载木本植物时还包括胸高直径、密度、林下植被种类等项。 野外采集植物标本,附以标签,夹在植物标本夹中。并经常翻晾,以免霉
6 (1)自然植被的描述 植物和土壤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在植被主导影响及其与母 质的相互作用才产生了土壤,并且进一步地影响着土壤的发展,改变着土壤的 理化性状。反过来又影响了地面植被的分布和生长。自然植被的分布往往就指 示着土壤的分布边界。所以,了解自然植被的情况,对土壤调查工作是十分重 要的。 记载描述内容主要有: a. 主要种类:即一个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b. 高度:测量主要植物的高度和粗细。 c. 估测植物种属的多度:通常采用目估法估算,按德鲁捷(Drude)分级法表 示。 (ⅰ) “特多”,植物地上部郁闭,个体占 90%; (ⅱ) “很多”,个体数占 70%~90%; (ⅲ) “多”,个体数占 50%~70%; (ⅳ) “相当多”,个体数占 30%~50%; (ⅴ) “零散分布”,个体数占 10%~30%; (ⅵ) “极少”,个体数占 10%以下; (ⅶ) “单株”,只有单株。 d. 覆盖度:即植物地上部分在地面的投影占整个地面的百分率,利用目估法 并做记载。有时还要测定某些优势植物个体的总数和覆盖度。 e. 根系:测量各种植物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深度、粗细和疏密情况,并做记 载。 f. 生长情况:健壮情况,是否有枯萎,病虫害等生长不良现象。 记载木本植物时还包括胸高直径、密度、林下植被种类等项。 野外采集植物标本,附以标签,夹在植物标本夹中。并经常翻晾,以免霉 烂
(2)栽培植物的描述 a.调査描述不同土壤上栽培作物的种类、品种、适宜密度、长势(包括株型 分蘖和分枝数目、叶色、高度、发育及缺素现象)、根系发育分布情况、结实状 况和产量等。对于一些不良土壤(如盐碱土等),尤其注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 特殊表现。这些对于土壤适宜性评价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b.调査描述不同土壤类型上的作物布局,品种搭配方式及其优缺点分析,为 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壤提供依据。 c.调查描述农田杂草的组成种类和数量,为防治杂草和加强田间管理提供依 2.成土母质的描述 野外工作中,必须详细记载母质的性状并判断其原因 观察母质是和观察土壤相结合的,主要剖面需挖到母质层的深度。母质的 性状即作为剖面的一部分予以描述记载。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更深的 天然断面,更详细地了解深层的母质情况。 在冲积平原区,还要注意母质上部二米范围内,土体构型属于一元构造还 是多元构造以及砂,粘夹层出现的部位和厚度。这些资料,对土种和变种的划 分,对确定土壤改良措施都很重要。 碰到坚硬岩石时,应选择较新鲜的很少风化的露头,用铁锤敲开新鲜断面, 在断口上进行观察,记载岩石种类,岩层层位、厚度、倾向等。 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在地表分布面积很广,应记载其颜色、质地、石灰反 应、成层情况、岩石矿物成分等,并按其成因予以分类(如:残积物,坡积物 河流冲积物,洪积物,风积物,湖积物,滨海沉积物等) 3.地形的描述 地形是重要的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利用的自然条件,也是土壤调查工作 中最直观的外界因素。不同地形类型,土壤利用差异很大。如我国山区是林业 的主要生产基地,高原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丘陵、平原是农业的生产基地
7 (2) 栽培植物的描述 a. 调查描述不同土壤上栽培作物的种类、品种、适宜密度、长势(包括株型、 分蘖和分枝数目、叶色、高度、发育及缺素现象)、根系发育分布情况、结实状 况和产量等。对于一些不良土壤(如盐碱土等),尤其注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 特殊表现。这些对于土壤适宜性评价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b. 调查描述不同土壤类型上的作物布局,品种搭配方式及其优缺点分析,为 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壤提供依据。 c. 调查描述农田杂草的组成种类和数量,为防治杂草和加强田间管理提供依 据。 2. 成土母质的描述 野外工作中,必须详细记载母质的性状并判断其原因。 观察母质是和观察土壤相结合的,主要剖面需挖到母质层的深度。母质的 性状即作为剖面的一部分予以描述记载。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更深的 天然断面,更详细地了解深层的母质情况。 在冲积平原区,还要注意母质上部二米范围内,土体构型属于一元构造还 是多元构造以及砂,粘夹层出现的部位和厚度。这些资料,对土种和变种的划 分,对确定土壤改良措施都很重要。 碰到坚硬岩石时,应选择较新鲜的很少风化的露头,用铁锤敲开新鲜断面, 在断口上进行观察,记载岩石种类,岩层层位、厚度、倾向等。 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在地表分布面积很广,应记载其颜色、质地、石灰反 应、成层情况、岩石矿物成分等,并按其成因予以分类(如:残积物,坡积物, 河流冲积物,洪积物,风积物,湖积物,滨海沉积物等)。 3. 地形的描述 地形是重要的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利用的自然条件,也是土壤调查工作 中最直观的外界因素。不同地形类型,土壤利用差异很大。如我国山区是林业 的主要生产基地,高原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丘陵、平原是农业的生产基地;
地形坡度不同,土壤利用方向也不同。如山地丘陵区,要防止水土流失,大于 25°的坡地,要退耕还林。大于5°的坡地要修梯田。1°~5°坡地要等高种植。 在利用平原洼地土壤时,要防止土壤沼泽化和盐渍化:在农田基本建设中,也 应根据地形特点,布置排灌系统 陆地表面地形条件多样,从形态特征上可归纳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大类 其中平原包括洪积扇、阶地、河漫滩、自然堤等。因此,野外地形描述时,主 要分为 (1)山地调查描述 借助矿山指南针、罗盘仪、气压计等简单仪器,测出山地的高程及其变化, 岩层走向、倾斜,植被的变化,坡面的坡长、坡度、坡向以及基岩露头等等。 (2)丘陵岗地调查描述 丘陵的相对高差,坡面长度及坡度,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丘间谷地开阔程 度,面积大小。 (3)河谷地形及阶地调查描述 新、老阶地的分布及特点,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河漫滩的宽度及河水泛滥 程度,以及底土性状 平原区,特别要注意描述小地形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地形图上不能表 示出来的,记载这些微小的起伏,不仅对于了解土壤分布有重要的作用,而且 也是发展灌溉,平整农地等农田基本建设所不可缺少的资料。 4.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调查描述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土壤发育和分布。土 壤水分的消长,除直接受气候因素影响外,还间接地受到河流、湖泊、灌溉渠 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所以,即使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由于地表水或地 下水条件的差异,往往形成不同类型的和不同状况的土壤 (1)对调查区的各条河流,要调査了解一年四季的水位、流量变化,以及与 地下水间的补给或排泄关系。还要调查研究湖泊和水库的水位、贮量变化,以
8 地形坡度不同,土壤利用方向也不同。如山地丘陵区,要防止水土流失,大于 25°的坡地,要退耕还林。大于 5°的坡地要修梯田。1°~5°坡地要等高种植。 在利用平原洼地土壤时,要防止土壤沼泽化和盐渍化;在农田基本建设中,也 应根据地形特点,布置排灌系统。 陆地表面地形条件多样,从形态特征上可归纳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大类。 其中平原包括洪积扇、阶地、河漫滩、自然堤等。因此,野外地形描述时,主 要分为: (1)山地调查描述 借助矿山指南针、罗盘仪、气压计等简单仪器,测出山地的高程及其变化, 岩层走向、倾斜,植被的变化,坡面的坡长、坡度、坡向以及基岩露头等等。 (2)丘陵岗地调查描述 丘陵的相对高差,坡面长度及坡度,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丘间谷地开阔程 度,面积大小。 (3)河谷地形及阶地调查描述 新、老阶地的分布及特点,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河漫滩的宽度及河水泛滥 程度,以及底土性状。 平原区,特别要注意描述小地形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地形图上不能表 示出来的,记载这些微小的起伏,不仅对于了解土壤分布有重要的作用,而且 也是发展灌溉,平整农地等农田基本建设所不可缺少的资料。 4.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调查描述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土壤发育和分布。土 壤水分的消长,除直接受气候因素影响外,还间接地受到河流、湖泊、灌溉渠 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所以,即使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由于地表水或地 下水条件的差异,往往形成不同类型的和不同状况的土壤。 (1) 对调查区的各条河流,要调查了解一年四季的水位、流量变化,以及与 地下水间的补给或排泄关系。还要调查研究湖泊和水库的水位、贮量变化,以
及对周围土壤发育的影响。在灌区调査,要特别注意水库和灌溉渠系的质量 渗漏情况,排水渠的排水性能。这对提供制定防止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的措施 非常重要。 (2)调査研究地下水,可以通过观测主要土壤剖面水井来进行。野外调查时, 凡受地下水影响的土壤类型,都要选择一至几个典型剖面,挖到地下水位以下 进行观测。 在涝洼地和水稻田地区,要从土壤剖面上的铁锰锈斑特征和潜育层出现位 置来判断地下水的变动情况和土壤滞水程度,以便结合地表水的现状,确定降 低地下水位的深度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要注意研究不同土体构型中地下水的临界深度, 为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制定灌溉措施提供依据。 (3)调查土壤排水情况,可以按以下级别说明排水程度: a.排水不良:水分在土壤中运转过缓,潜水面接近地表,因土壤粘重或地势 平缓,呈灰蓝色,土层深厚,或土层中具有大量锈斑,人工排水可以改善作物 生长环境。 b.排水中常:土壤中排水有时积水,表土层处于排水状态,而底土中有积水 状态,但仍可排走。具有较粘重底土层的土壤,经常呈此种状态。底土中有时 见灰色细纹层或铁锈斑。 C.排水良好:水分渗入土中后很易渗透,停留在土层中时间较短,多为质地 较轻、无粘重底土层的土壤,水分不易聚集,为一般耐旱农作物所需的水分条 件 d.排水迅速:水分在土壤中停留短暂,一经渗入即行排出,此种情况如砂土 及砾质土壤。土壤孔隙较大,能生长耐旱作物,但缺乏水分,有时生长不良, 需经灌溉方可生长。 5.气候的描述 气候是成土诸因素中起着重要支配作用的因素。气候因素的研究主要依靠
9 及对周围土壤发育的影响。在灌区调查,要特别注意水库和灌溉渠系的质量、 渗漏情况,排水渠的排水性能。这对提供制定防止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的措施 非常重要。 (2) 调查研究地下水,可以通过观测主要土壤剖面水井来进行。野外调查时, 凡受地下水影响的土壤类型,都要选择一至几个典型剖面,挖到地下水位以下, 进行观测。 在涝洼地和水稻田地区,要从土壤剖面上的铁锰锈斑特征和潜育层出现位 置来判断地下水的变动情况和土壤滞水程度,以便结合地表水的现状,确定降 低地下水位的深度。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要注意研究不同土体构型中地下水的临界深度, 为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制定灌溉措施提供依据。 (3) 调查土壤排水情况,可以按以下级别说明排水程度: a. 排水不良:水分在土壤中运转过缓,潜水面接近地表,因土壤粘重或地势 平缓,呈灰蓝色,土层深厚,或土层中具有大量锈斑,人工排水可以改善作物 生长环境。 b. 排水中常:土壤中排水有时积水,表土层处于排水状态,而底土中有积水 状态,但仍可排走。具有较粘重底土层的土壤,经常呈此种状态。底土中有时 见灰色细纹层或铁锈斑。 c. 排水良好:水分渗入土中后很易渗透,停留在土层中时间较短,多为质地 较轻、无粘重底土层的土壤,水分不易聚集,为一般耐旱农作物所需的水分条 件。 d. 排水迅速:水分在土壤中停留短暂,一经渗入即行排出,此种情况如砂土 及砾质土壤。土壤孔隙较大,能生长耐旱作物,但缺乏水分,有时生长不良, 需经灌溉方可生长。 5. 气候的描述 气候是成土诸因素中起着重要支配作用的因素。气候因素的研究主要依靠
气象站的经常记录资料。为了研究土壤,需要搜集下列各项资料: (1)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逐年平均降雨量,每月和全年的最高及最低降雨 量,降雨强度及持续时数,降雪和积雪日期,积雪厚度等, (2)蒸发量:年、月平均蒸发量,最大、最小蒸发量及其出现的时间 (3)温度:每月及全年平均温度,全年≥10℃积温,最高、最低温度。 (4)霜期:始霜期、终霜期及无霜期日数 (5)湿度:每月空气的平均相对湿度 (6)土壤冻结情况:开始冻结和融水的日期,冻土厚度 (7)风向,风速 6.农业利用情况描述 自然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参与,发展成为农业土壤。农业措 施也成为重要的成土因素。诸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梯田、平整土地、 深耕改土、种植作物、增施肥料、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一系列措施,均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的发展,逐渐改变着土壤原来的性状和肥力。每一项技术 措施如果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不符合因土制宜的原则,便会导致土壤生 态系统平衡破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因此,研究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每项措施给土壤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 响,十分重要。 般地讲,为了搜集和全面了解调査各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首先是了解 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劳力,经营管理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水利 设施及水平,农业投入、产出、收益等。其次是自然条件,包括调查区土地利 用现状,各类用地面积及比例,土壤类型,特性及肥力状况,产量水平,高、 低产面积、比例、成因等方面。第三,调查当地耕作制度。统计各种作物布局、 比例、产量水平以及栽培,耕作,施肥,管理措施,分析调查区的用地养地是 否平衡。第四,调查当地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问题 除了以上一般性调査描述外,调査土壤板结,稻田次生潜育化,土壤污染, 10
10 气象站的经常记录资料。为了研究土壤,需要搜集下列各项资料: (1)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逐年平均降雨量,每月和全年的最高及最低降雨 量,降雨强度及持续时数,降雪和积雪日期,积雪厚度等。 (2)蒸发量:年、月平均蒸发量,最大、最小蒸发量及其出现的时间。 (3)温度:每月及全年平均温度,全年≥10℃积温,最高、最低温度。 (4)霜期:始霜期、终霜期及无霜期日数。 (5)湿度:每月空气的平均相对湿度。 (6)土壤冻结情况:开始冻结和融水的日期,冻土厚度。 (7)风向,风速。 6. 农业利用情况描述 自然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的参与,发展成为农业土壤。农业措 施也成为重要的成土因素。诸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梯田、平整土地、 深耕改土、种植作物、增施肥料、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一系列措施,均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的发展,逐渐改变着土壤原来的性状和肥力。每一项技术 措施如果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不符合因土制宜的原则,便会导致土壤生 态系统平衡破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因此,研究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每项措施给土壤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 响,十分重要。 一般地讲,为了搜集和全面了解调查各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首先是了解 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劳力,经营管理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水利 设施及水平,农业投入、产出、收益等。其次是自然条件,包括调查区土地利 用现状,各类用地面积及比例,土壤类型,特性及肥力状况,产量水平,高、 低产面积、比例、成因等方面。第三,调查当地耕作制度。统计各种作物布局、 比例、产量水平以及栽培,耕作,施肥,管理措施,分析调查区的用地养地是 否平衡。第四,调查当地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问题。 除了以上一般性调查描述外,调查土壤板结,稻田次生潜育化,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