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有人说:身为老师却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 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在52年的短暂人生中,他把35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 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3700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 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二、三十年间,他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使这一所 农村中学成了国内外闻名的教育实验园地 他一生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和故事。一些重要著作,如《给教师的一百条 建议》《关于爱的思考》《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给儿子的信》,曾在我国出版,产生 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真挚动人,热情洋溢,许多篇章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令人不忍释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 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他又说:“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 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 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 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决不能让分数 成为儿童的镣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取得过很髙的学位,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使他获得了 事业上的成功。晚年,他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仍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 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地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而生活。 前言 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青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 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这本书 我了解干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比教师更富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想的 人一一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来自遥远的卡巴尔达山村的一个年青女教师。她大学毕业后开 始工作的第一年教英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个姑娘本来迫不及待地盼望着迈出自己创造性劳动的第一步, 向往着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欢乐,但是,她发觉自己似乎没有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做的是自己不会做 的事。好几封忧虑的信贯穿着一个问题:什么是才能?怎样确定自己的才能?如何树立、形成自己对事业 的热爱?我的回答不能使她满意,她就来找我了,以便在生动的交谈中说清楚使她焦急不安的事情。年青 的女教师说:“我将到上百所学校去,会遇到成千上万名教师,但是,我想知道,我有没有做孩子工作的 才能 每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生活上的充实 如何揭示自己在教育年轻一代这一崇高事业中的才能如何在这样一种最有趣、最复杂、最人道的事业中发 现自己的才能,这是一深为令人不安的问题。它在无数封信和无数次谈话中都被提出。不论是刚刚念完中 学的十七学的姑娘,还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或是已经体验到初次成功的喜悦和初次失败的苦恼的教师, 都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现在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对教师提出一百条实际建议。 1、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 正如任何一种有专长、有目标、有计划的经常性工作一样,教育人是一种职业,一种专长。但这是 种特殊的、和其他任何工作都无法相比的职业,它具有一系列特点 (1)我们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 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决定于我们的能力、 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 (2)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你 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接受的一切,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 (3)许多人和生活现象影响着儿童,对他起作用的有母亲、父亲、同学、所谓“街头伙伴”、读过的 书和看过的电影(而关于这些你是不知道的)、以及和能有力地影响年青心灵的人进行的完全料想不到的
1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有人说:身为老师却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却不知道贝多芬。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在 52 年的短暂人生中,他把 35 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 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 3700 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 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二、三十年间,他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使这一所 农村中学成了国内外闻名的教育实验园地。 他一生写了 41 部专著,600 多篇论文,1000 多篇童话和故事。一些重要著作,如《给教师的一百条 建议》《关于爱的思考》《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给儿子的信》,曾在我国出版,产生 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真挚动人,热情洋溢,许多篇章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令人不忍释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 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他又说:“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 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 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 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决不能让分数 成为儿童的镣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使他获得了 事业上的成功。晚年,他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仍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 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地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而生活。 前 言 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青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过他们成 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这本书。 我了解干几十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比教师更富有求知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想的 人——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来自遥远的卡巴尔达山村的一个年青女教师。她大学毕业后开 始工作的第一年教英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个姑娘本来迫不及待地盼望着迈出自己创造性劳动的第一步, 向往着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欢乐,但是,她发觉自己似乎没有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做的是自己不会做 的事。好几封忧虑的信贯穿着一个问题:什么是才能?怎样确定自己的才能?如何树立、形成自己对事业 的热爱?我的回答不能使她满意,她就来找我了,以便在生动的交谈中说清楚使她焦急不安的事情。年青 的女教师说:“我将到上百所学校去,会遇到成千上万名教师,但是,我想知道,我有没有做孩子工作的 才能。” 每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生活上的充实。 如何揭示自己在教育年轻一代这一崇高事业中的才能如何在这样一种最有趣、最复杂、最人道的事业中发 现自己的才能,这是一深为令人不安的问题。它在无数封信和无数次谈话中都被提出。不论是刚刚念完中 学的十七学的姑娘,还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或是已经体验到初次成功的喜悦和初次失败的苦恼的教师, 都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现在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对教师提出一百条实际建议。 1、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 正如任何一种有专长、有目标、有计划的经常性工作一样,教育人是一种职业,一种专长。但这是一 种特殊的、和其他任何工作都无法相比的职业,它具有一系列特点: (1)我们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他的生活、健康、智慧、性 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他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幸福都决定于我们,决定于我们的能力、 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 (2)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你 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接受的一切,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 (3)许多人和生活现象影响着儿童,对他起作用的有母亲、父亲、同学、所谓“街头伙伴”、读过的 书和看过的电影(而关于这些你是不知道的)、以及和能有力地影响年青心灵的人进行的完全料想不到的
会见等等。对儿童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的家庭里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对人们的一 生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亲爱的同行,学校的使命,咱们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为人而斗争,克服消极 的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为此,必须做到使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施加最鲜明、有效和有益的 影响。皮萨列夫写道:“人的本性是如此丰富、有力而富有弹性,它能处在最坏的环境中而保持自己的鲜 艳和美丽。”这时,只有当儿童有一个聪明、能干、有智慧的教育者,人的本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显示 (4)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修改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却智慧、感情、意志、信念、 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我们作用 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语言、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以及创造最能鲜明地表现感情 的环境,也就是人类关系中的整个情绪领域 (5)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一一儿童一一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 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 以上这些就是教育工作的特点,这方面的才能是什么?需要哪些客观条件?如何培养、确定、发展和 磨练这种才能 任何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要与人们交往,在交往中,他能找到生活的 乐趣和充实自己的生活。但是,在有些人身上,由于各种原因,这种需要发展得很差,而在另一些人身上, 它却似乎成了性格中压倒其他特点的特征。有些人,如俗话所说,“本性”孤僻、不爱交际、沉默寡言、 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当然,“本性”在这里毫无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特别是幼 年时期的教育)。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使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三个朋友一起比和 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发现新的东西 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中的人一一这种出色的特点就是滋养着教育工作才能的一个根子。 我深信,这个根子在人身上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的,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的。它形成于父母和教师这 些长者的关怀,他们用热爱人、尊敬人的精神教育儿童。你既然产生了想当教师的愿望,那就请你检查和 考验自己一下。你在九年级或十年级学习时,请求共青团委员会任命你当少先队辅导员或十月儿童小组的 教导员。于是,你面前就来了四十个小家伙。你一眼看去,他们甚至从外部特征上似乎都是彼此很想象的 但是在第三、第四、第五天,到森林、田野去过几次以后,你就会深信,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 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 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因为我们工作中的创造性(我以后还要谈到它),首先就是要认识人、 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 如果这四十个孩子使你感到一模一样、单调乏味,如果你要很费力才能记住他们的面貌和名字,如果 儿童的每一双小眼睛对你不意味着某种深具个性的东西,如果从花园深处某个要方传来儿童响亮的声音, 你不知道是谁在喊叫,这喊声说明了什么(而且过一星期,一个月你也不知道),那么,俗话说,“三思而 行”,你就得再三考虑,然后再决定是否当一名教师。因为,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 切儿童绝对同样适用的。因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艺术高度的知识和能力 因为,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伟大的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如果我手中有权,谁要说人是改不了的,我就割下他的舌头。” 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每当我思考教育的才能,或是和年青教师谈到他的喜悦和苦恼、成就和失败时, 这些火焰般的字句就在我面前发光。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崇高的教师工作,那么,我们心中就应 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本质具有无限的信心。这不是对某个抽象的人的信心(这种人在自然界是没有的) 而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发育成长着的我们苏联儿童的信心 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 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 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 要的,不应当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不要理解成我在宣传全面的容忍、抽象的容忍:号召教师忍 耐地“背着十字架”。这里说的完全是另一回事,说的是母亲、父亲和教师这类长者要有一种英明的能力
2 会见等等。对儿童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的家庭里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对人们的一 生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亲爱的同行,学校的使命,咱们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为人而斗争,克服消极 的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为此,必须做到使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施加最鲜明、有效和有益的 影响。皮萨列夫写道:“人的本性是如此丰富、有力而富有弹性,它能处在最坏的环境中而保持自己的鲜 艳和美丽。”这时,只有当儿童有一个聪明、能干、有智慧的教育者,人的本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显示。 (4)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修改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却智慧、感情、意志、信念、 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我们作用 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语言、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以及创造最能鲜明地表现感情 的环境,也就是人类关系中的整个情绪领域。 (5)教师的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 同昨天就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责任。 以上这些就是教育工作的特点,这方面的才能是什么?需要哪些客观条件?如何培养、确定、发展和 磨练这种才能? 任何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要与人们交往,在交往中,他能找到生活的 乐趣和充实自己的生活。但是,在有些人身上,由于各种原因,这种需要发展得很差,而在另一些人身上, 它却似乎成了性格中压倒其他特点的特征。有些人,如俗话所说,“本性”孤僻、不爱交际、沉默寡言、 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当然,“本性”在这里毫无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育,特别是幼 年时期的教育)。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使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三个朋友一起比和 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发现新的东西, 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中的人——这种出色的特点就是滋养着教育工作才能的一个根子。 我深信,这个根子在人身上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的,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的。它形成于父母和教师这 些长者的关怀,他们用热爱人、尊敬人的精神教育儿童。你既然产生了想当教师的愿望,那就请你检查和 考验自己一下。你在九年级或十年级学习时,请求共青团委员会任命你当少先队辅导员或十月儿童小组的 教导员。于是,你面前就来了四十个小家伙。你一眼看去,他们甚至从外部特征上似乎都是彼此很想象的。 但是在第三、第四、第五天,到森林、田野去过几次以后,你就会深信,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 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 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因为我们工作中的创造性(我以后还要谈到它),首先就是要认识人、 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 如果这四十个孩子使你感到一模一样、单调乏味,如果你要很费力才能记住他们的面貌和名字,如果 儿童的每一双小眼睛对你不意味着某种深具个性的东西,如果从花园深处某个要方传来儿童响亮的声音, 你不知道是谁在喊叫,这喊声说明了什么(而且过一星期,一个月你也不知道),那么,俗话说,“三思而 行”,你就得再三考虑,然后再决定是否当一名教师。因为,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 一切儿童绝对同样适用的。因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艺术高度的知识和能力。 因为,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伟大的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说过:“如果我手中有权,谁要说人是改不了的,我就割下他的舌头。” 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每当我思考教育的才能,或是和年青教师谈到他的喜悦和苦恼、成就和失败时, 这些火焰般的字句就在我面前发光。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崇高的教师工作,那么,我们心中就应 对人,对他身上的良好本质具有无限的信心。这不是对某个抽象的人的信心(这种人在自然界是没有的), 而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发育成长着的我们苏联儿童的信心。 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 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 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 要的,不应当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不要理解成我在宣传全面的容忍、抽象的容忍;号召教师忍 耐地“背着十字架”。这里说的完全是另一回事,说的是母亲、父亲和教师这类长者要有一种英明的能力
能够理解和感觉到儿童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要理解和感觉到的正是这样一点,即这是儿童的 过错,不要把儿童和自己混为一谈,不要对他提出那些对成人提的要求,但是自己也不要孩子气,不要降 到孩子的水平,同时还要理解儿童行为的复杂性和儿童集体关系的复杂性。 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这些孩子已经闹到了极点,应当采取一些 特别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该再三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会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 成教师。要有能力熄灭冲突,首先就要懂得,你是在和儿童打交道。这种能力来自滋养着教育才能的一条 深根,即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c 还有一个特征,没有它,依我看就不可能有教育才能。我想把这个特征称为心灵与理智的和谐。除了 教师和医生的职业以外,未必有其他的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你的学生可能不止四十个。如果你在高年 级教课,那你将会有一百、一百五十个学生。应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人 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同教育才能是血肉相连的。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如果 抱冷淡的重理智态度,对发生的一切都进行非常仔细的斟酌,遵行各种各样规定时生怕不准确,就会引起 童对教师的戒备和不信任态度。过于重理智的教师,儿童不仅不喜欢,而且在他面前绝不会吐露自己的 心思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内心冲动所要求的去做——这种冲动总是最崇高的。但同时,教师还应 当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在对你的学生的错误、冒失,一句话,不正 确的行为需要作处理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师的艺术和水平正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有时需要采取暂缓我解决办法,使感情“稳定”。每当我有必要和学生谈反映他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的行为时,我经常把这种谈话推迟几天。我敬爱的同行,请相信我,这样做就会使你语言的情感、你对待 学生的理智的心灵的情感更加充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感情似乎由于你的英明见解而高尚起来。而你的 见解、你的话也就进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因为它们热情洋溢,似乎是充满了你内心的焦急不安。善于激 起自己和学生、特别是和少年进行知心交谈的情绪,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当为自己建立的教育方法宝库中特 别重要的一种能力。要在自己身上培养、形成这种能力,使它完善、“精炼”,变得更加敏锐、有效 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深入儿童的心灵,仔细研究他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是怎样看世界的,他周 围的人对他有什么影响 我亲爱的同行,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要经受这种热忱的锻炼,也就是说,要在很长的时期 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 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是的,没有时间啊!—一这是教 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 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 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作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孩子进 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系?”只有14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 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当教师呢?”486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 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题往往是不 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 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 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 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
3 能够理解和感觉到儿童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要理解和感觉到的正是这样一点,即这是儿童的 过错,不要把儿童和自己混为一谈,不要对他提出那些对成人提的要求,但是自己也不要孩子气,不要降 到孩子的水平,同时还要理解儿童行为的复杂性和儿童集体关系的复杂性。 如果儿童的每一次淘气都引起你的苦恼和心悸,如果你认为这些孩子已经闹到了极点,应当采取一些 特别的“消防”措施,那你就该再三斟酌是否当一名教师,如果你和儿童会发生无休止的冲突,那就当不 成教师。要有能力熄灭冲突,首先就要懂得,你是在和儿童打交道。这种能力来自滋养着教育才能的一条 深根,即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 还有一个特征,没有它,依我看就不可能有教育才能。我想把这个特征称为心灵与理智的和谐。除了 教师和医生的职业以外,未必有其他的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你的学生可能不止四十个。如果你在高年 级教课,那你将会有一百、一百五十个学生。应当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人 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同教育才能是血肉相连的。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如果 抱冷淡的重理智态度,对发生的一切都进行非常仔细的斟酌,遵行各种各样规定时生怕不准确,就会引起 儿童对教师的戒备和不信任态度。过于重理智的教师,儿童不仅不喜欢,而且在他面前绝不会吐露自己的 心思。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内心冲动所要求的去做——这种冲动总是最崇高的。但同时,教师还应 当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在对你的学生的错误、冒失,一句话,不正 确的行为需要作处理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师的艺术和水平正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有时需要采取暂缓我解决办法,使感情“稳定”。每当我有必要和学生谈反映他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 的行为时,我经常把这种谈话推迟几天。我敬爱的同行,请相信我,这样做就会使你语言的情感、你对待 学生的理智的心灵的情感更加充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感情似乎由于你的英明见解而高尚起来。而你的 见解、你的话也就进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因为它们热情洋溢,似乎是充满了你内心的焦急不安。善于激 起自己和学生、特别是和少年进行知心交谈的情绪,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当为自己建立的教育方法宝库中特 别重要的一种能力。要在自己身上培养、形成这种能力,使它完善、“精炼”,变得更加敏锐、有效。 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深入儿童的心灵,仔细研究他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是怎样看世界的,他周 围的人对他有什么影响。 我亲爱的同行,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要经受这种热忱的锻炼,也就是说,要在很长的时期 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 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 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 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 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 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 500 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作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孩子进 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系?”只有 14 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一 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当教师呢?”486 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 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题往往是不 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 3、4 小时,加上备课和 改作业 5、6 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 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 30 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 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
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 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 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 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 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 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 ,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 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 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 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 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 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 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 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 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 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 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 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一一关于这一点, 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这条建议主要是向小学教师提出的。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 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中学第二阶段(四至八年级和第三阶段(九 十年级)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里,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 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 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 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 的许多时间一—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教学过程要被这项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工作(克服许多学生的落后状况)而 拖住后腿呢?这里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 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 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 系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 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 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 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 的工作。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 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 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一一而这一点
4 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 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 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 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己的 区里只知道有 30 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 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 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 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 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 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 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 10: 1,那么到他有了 15 年至 20 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 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 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 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 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 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 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 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 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这条建议主要是向小学教师提出的。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 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中学第二阶段(四至八年级)和第三阶段(九、 十年级)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里,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 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 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 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 的许多时间——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教学过程要被这项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工作(克服许多学生的落后状况)而 拖住后腿呢?这里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 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 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 系。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 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学生如果没有 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 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 的工作。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 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 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
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 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 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 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 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 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他在读过以后, 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 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 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 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如果学生并不知道他究竟在哪一点上落后,以及需要何种程度的帮助,那么教师就应当主动地找他个 别谈话 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 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一一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 这种工具处于何种状态,决定着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 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一一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够 顺利地学习,教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 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 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 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达到了这一目的,我敢向你保证:你的学生永远也 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及格的学生,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这也就节约了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保 护了他们的健康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一—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 性: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 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 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 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 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 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一一首先看 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 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 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000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 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 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我在教小学儿童的时候,始终注意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 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我把2500个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 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 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 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 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 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 逐渐地养成了习惯。 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
5 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 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 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30 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 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 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 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他在读过以后, 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 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 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 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如果学生并不知道他究竟在哪一点上落后,以及需要何种程度的帮助,那么教师就应当主动地找他个 别谈话。 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 地书写,以及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 这种工具处于何种状态,决定着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 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够 顺利地学习,教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 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 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 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学生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达到了这一目的,我敢向你保证:你的学生永远也 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及格的学生,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这也就节约了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保 护了他们的健康。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 30 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 性: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 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 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 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 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 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 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 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 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 2000 到 2500 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 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 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我在教小学儿童的时候,始终注意自己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 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我把 2500 个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 3 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 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 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 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 3 个词,例如,“草 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 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 3、4 分钟时间。孩子们都 逐渐地养成了习惯。 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孩子们说:
“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 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这里说 的是一般的练习本,它好比是词汇本的副本。)如果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 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 戏着迷的 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儿童已经记住的词经常复习,反复使用。我还 认为,让学生记住400个修辞性的成语是很重要的练习之一,我相信,400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 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我让儿童记住400条修辞性的成语,因为由于日 常言语实践的各种影响,对这些成语的运用经常容易犯带有典型性的错误 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有600个“童话用的”词,也就是 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在小学的四年时间里,我和孩子们画出几十幅童话式的图画,让 他们给这些画题词,这60个词就包含在这些题词里。这是巩固最低限度词汇量的很成功的一种形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些运算由于经常重复出现,好 像已经变成习惯使用的数学公式,如果每一次用到它们的时候都得花费脑力,那是很不上算的。这里不仅 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 变化。我的出发点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 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 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 识记结合起来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我多年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 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一一是这 个问题的继续。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 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 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 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 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 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 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 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 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 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 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 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 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 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 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 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使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极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 所提的全部问题中,约有80%的问题是用“为什么”这个词开头的。他们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对周围 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孩子们对我所 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 学生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 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 方就行了
6 “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 3 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 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这里说 的是一般的练习本,它好比是词汇本的副本。)如果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如果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 成功,如果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 戏着迷的。 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儿童已经记住的词经常复习,反复使用。我还 认为,让学生记住 400 个修辞性的成语是很重要的练习之一,我相信,400 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 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我让儿童记住 400 条修辞性的成语,因为由于日 常言语实践的各种影响,对这些成语的运用经常容易犯带有典型性的错误。 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有 600 个“童话用的”词,也就是 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在小学的四年时间里,我和孩子们画出几十幅童话式的图画,让 他们给这些画题词,这 600 个词就包含在这些题词里。这是巩固最低限度词汇量的很成功的一种形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些运算由于经常重复出现,好 像已经变成习惯使用的数学公式,如果每一次用到它们的时候都得花费脑力,那是很不上算的。这里不仅 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 变化。我的出发点是: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 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 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 识记结合起来。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我多年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 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是这 个问题的继续。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 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 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 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 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 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 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 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 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 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 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 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 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 6 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 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 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 55 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使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极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 所提的全部问题中,约有 80%的问题是用“为什么”这个词开头的。他们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对周围 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孩子们对我所 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 学生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 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 方就行了
我在高年级教过3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保持的理 论概念。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 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 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 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学 生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 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 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 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 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 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 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一一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 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 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至四年级和五至 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 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 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一一这是对他们进行智 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 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 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 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 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 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有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是我永远难忘的。我教过他5年—一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我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 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 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 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 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下面从我编的《给 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里举出两道习题为例。 1.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 牧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炭灰,把睡熟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 以为另外两个人是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 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一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 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 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 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起初,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就像读关于鸟兽、昆虫、植物的有趣的故事一样。过了不久 费佳就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孩子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思考起来,并且在我的帮助下解答出 来了。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这一点使费佳感到惊奇。“这么说,这些习题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 答出来的?”—一费佳问道。于是,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
7 我在高年级教过 3 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保持的理 论概念。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 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 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 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学 生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 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 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 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 2、3 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 3、4 个星期(而一般是 3、4 个月) 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30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 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 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 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至四年级和五至 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 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 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 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 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 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 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 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 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有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是我永远难忘的。我教过他 5 年——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我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 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 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 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 200 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 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下面从我编的《给 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里举出两道习题为例。 1.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 牧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炭灰,把睡熟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 以为另外两个人是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 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 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 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 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起初,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就像读关于鸟兽、昆虫、植物的有趣的故事一样。过了不久, 费佳就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孩子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思考起来,并且在我的帮助下解答出 来了。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这一点使费佳感到惊奇。“这么说,这些习题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 答出来的?”——费佳问道。于是,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
一次巨大的胜利。他把解出的习题抄在一个专门的练习本里,而且在文字题的旁边他还用了画习题的办法 画的有小鸟、动物、植物等 我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书和小 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200本)。这一套书,在两 年内,除费佳以外,还有另外三个孩子利用过。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 些书并没有这种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学生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 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 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 读来克服的。 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一机床调整技师。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 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 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 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 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7.知识一一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 “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 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 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 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 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 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一一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 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一一这是它 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 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常 常是适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学生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从这些道理中能引出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 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 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 怎样才能实际地做到这一点呢?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 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 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 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如果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 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 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 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 天的果园里。这是初秋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照耀着披着各色盛装的苹果树 梨树、樱桃树的纹丝不动的枝叶。我给孩子们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解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 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当我深信孩子们已 经体会和感觉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情色彩时,我就建议他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亲眼看到
8 一次巨大的胜利。他把解出的习题抄在一个专门的练习本里,而且在文字题的旁边他还用了画习题的办法 ——画的有小鸟、动物、植物等。 我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 100 本书和小 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 200 本)。这一套书,在两 年内,除费佳以外,还有另外三个孩子利用过。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 一些书并没有这种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学生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 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 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 读来克服的。 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 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 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 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 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 “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 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 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 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 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 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 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 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 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常 常是适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学生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从这些道理中能引出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 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 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 发展。 怎样才能实际地做到这一点呢?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 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 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 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如果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 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 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 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 天的果园里。这是初秋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照耀着披着各色盛装的苹果树、 梨树、樱桃树的纹丝不动的枝叶。我给孩子们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解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 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当我深信孩子们已 经体会和感觉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情色彩时,我就建议他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亲眼看到
儿童当场就产生了关于周围自然界的惊人地细腻而鲜明的思想。他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在蔚蓝色的天 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岀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 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晒太阳……”孩子们没有重复我的话,他们 说的都是自己的话。思想在活动,在丰富,儿童正在养成思考能力,于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 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他们感到自己变成了思想家 你们是否观察到(或者从别的教师那里听说过),儿童有时候对教师的话抱着一种爱听不听的、无动于 衷的态度?譬如,您给儿童讲述一件很有趣的事,可是他目光黯淡,木然地坐着,您的话并没有触动他的 心。您完全有根据为此而感到不安:这种对于词的冷淡和不易接受性,是学习上的一大缺点,如果这个缺 点扎根很深,一个人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疏远 这种缺点是从何产生的,它的根源何在呢? 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 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8、关于获取知识 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人们己经谈论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积极性。学生把读过的 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一一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 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在听课和分析课 的时候,正是根据学生脑力劳动的这一特征,来给教师的教育技巧下结论的。 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在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 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 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 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譬如,我面前摆着“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材。应当给学生讲清楚植物的绿叶里所发生的变化。这 切都可以讲得合乎科学的可靠性、理论的彻底性和教学论的循序性,但是却有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引 起学生的一定的智力积极性。我深入地思考教材:那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呢?啊,就在这儿, 最主要的交接点就在于:无机质怎样变成了有机质。这是一幅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图画:植物从土壤 和空气里吸取无机质,而在自己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了有机质。这个制成有机质的过程究竟是怎么 回事?在植物机体这个复杂得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 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我在讲述的时候,尽量 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疑问,使他们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思考过它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 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 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 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现在,譬如说,学生的思想里产生了疑问。 于是我就进一步努力做到,从学生以前在生物课上、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 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把解决面临的疑问所需要的那些知识都抽取出来。这种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 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在这里,不一定要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喊起来回答问题,听他们说些什么,然后从 他们的零散的回答里凑成一个总的答案。这样的做法只能造成表面上的积极性,而不一定能调动每一个学 生的真正的思维积极性;有些学生在回想和回答问题,而另一些只是在旁听。而我需要的是要使所有的学 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因此我常常用这样的做法;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我就自己来 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 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
9 儿童当场就产生了关于周围自然界的惊人地细腻而鲜明的思想。他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在蔚蓝色的天 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 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晒太阳……”孩子们没有重复我的话,他们 说的都是自己的话。思想在活动,在丰富,儿童正在养成思考能力,于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 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他们感到自己变成了思想家。 你们是否观察到(或者从别的教师那里听说过),儿童有时候对教师的话抱着一种爱听不听的、无动于 衷的态度?譬如,您给儿童讲述一件很有趣的事,可是他目光黯淡,木然地坐着,您的话并没有触动他的 心。您完全有根据为此而感到不安:这种对于词的冷淡和不易接受性,是学习上的一大缺点,如果这个缺 点扎根很深,一个人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疏远。 这种缺点是从何产生的,它的根源何在呢? 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 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8、关于获取知识 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积极性。学生把读过的 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 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在听课和分析课 的时候,正是根据学生脑力劳动的这一特征,来给教师的教育技巧下结论的。 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在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 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 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 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譬如,我面前摆着“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材。应当给学生讲清楚植物的绿叶里所发生的变化。这一 切都可以讲得合乎科学的可靠性、理论的彻底性和教学论的循序性,但是却有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引 起学生的一定的智力积极性。我深入地思考教材:那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呢?啊,就在这儿, 最主要的交接点就在于:无机质怎样变成了有机质。这是一幅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图画:植物从土壤 和空气里吸取无机质,而在自己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了有机质。这个制成有机质的过程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在植物机体这个复杂得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 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我在讲述的时候,尽量 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疑问,使他们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思考过它 呢?”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 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在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方案。一切都取决于具体 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知识。同样的教材,在这个班里在这一点上不要讲完,而在另一个班里,却 要在另一点上有所保留。 现在,譬如说,学生的思想里产生了疑问。 于是我就进一步努力做到,从学生以前在生物课上、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 知识的全部储备里,把解决面临的疑问所需要的那些知识都抽取出来。这种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 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在这里,不一定要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喊起来回答问题,听他们说些什么,然后从 他们的零散的回答里凑成一个总的答案。这样的做法只能造成表面上的积极性,而不一定能调动每一个学 生的真正的思维积极性;有些学生在回想和回答问题,而另一些只是在旁听。而我需要的是要使所有的学 生都进行思考,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因此我常常用这样的做法;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我就自己来 讲解教材,而不喊学生起来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 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
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 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 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 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凡是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空白和脱节的地方, 我就只加以简短的讲解。这里没有那种表面上的积极性,学生们虽然没有开口,没有回答问题,没有相互 补充,但这是真正的获取知识。我想,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 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 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 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 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 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 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 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 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 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一一分解包含硬音符 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 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 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 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 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一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 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 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 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 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 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 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 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 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 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 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 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 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10 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 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 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 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凡是学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空白和脱节的地方, 我就只加以简短的讲解。这里没有那种表面上的积极性,学生们虽然没有开口,没有回答问题,没有相互 补充,但这是真正的获取知识。我想,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 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 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 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 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 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 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 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 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 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 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 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 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 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 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 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 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 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 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 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 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 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 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 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 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 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 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 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