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 Research Topics o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Militia, Navy and Warlordism》课程教学资源(团练、水师与军阀)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44.0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近代中國史專題研究:團練、水師與北洋軍閥 課程大綱 指導老師: 張志雲 時間安排: 三小時;第一、二小時授課,第三小時討論 評量: 1500英文或3000字中文小論文草稿(不算分); 3000字英文或6000字中文小論文(算分) 課程旨趣 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近代中國中央與地方角力的來龍去脈:不 理解中央地方的角力,就無法理解為何國民政府在處理派系鬥爭時,總 不採取「趕盡殺絕」的方法,以絕後患。這也是對日抗戰和國共内戰期 間,蔣介石的命令永遠無法被貫徹執行的主因。欲追本溯源,就需要理 解自嘉道中衰以降,清政府軍事制度的演變。 自乾隆中葉,八旗戰力開始衰弱,所以中央政府只能以綠營作為戰 鬥主力。當綠營也喪失戰鬥力時,清政府便只能仰賴地方團練。雖然清 廷平定太平天國後,湘軍解散,但是四處流竄的捻軍仍需要弭定,這就 提供了准軍發展的契機。 本課程從嘉道中衰開始,分析清季的各項改革,再探討各種改革之 間的異同,以理解為何清季改革仍無法阻止王朝的崩潰。再從民國肇造 開始,分析北洋政府沿襲自清季改革的利弊得失,方可理解為何北洋政 府在面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革命挑戰時感到力不從心,和其後革命政治 興起的背後原因。 課程目的 瞭解軍事制度的演變如何影響軍事政治的結果 。瞭解內閣制、總統制和黨國體制的不同

1 近代中國史專題研究:團練、水師與北洋軍閥 課程大綱 指導老師: 張志雲 時間安排: 三小時;第一、二小時授課,第三小時討論 評量: 1500 英文或 3000 字中文小論文草稿(不算分); 3000 字英文或 6000 字中文小論文(算分) 課程旨趣 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近代中國中央與地方角力的來龍去脈;不 理解中央地方的角力,就無法理解為何國民政府在處理派系鬥爭時,總 不採取「趕盡殺絕」的方法,以絕後患。這也是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期 間,蔣介石的命令永遠無法被貫徹執行的主因。欲追本溯源,就需要理 解自嘉道中衰以降,清政府軍事制度的演變。 自乾隆中葉,八旗戰力開始衰弱,所以中央政府只能以綠營作為戰 鬥主力。當綠營也喪失戰鬥力時,清政府便只能仰賴地方團練。雖然清 廷平定太平天國後,湘軍解散,但是四處流竄的捻軍仍需要弭定,這就 提供了淮軍發展的契機。 本課程從嘉道中衰開始,分析清季的各項改革,再探討各種改革之 間的異同,以理解為何清季改革仍無法阻止王朝的崩潰。再從民國肇造 開始,分析北洋政府沿襲自清季改革的利弊得失,方可理解為何北洋政 府在面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革命挑戰時感到力不從心,和其後革命政治 興起的背後原因。 課程目的  瞭解軍事制度的演變如何影響軍事政治的結果  瞭解內閣制、總統制和黨國體制的不同

·瞭解革命政治之前,近代中國史的發展脈絡 。瞭解清末民初政軍勢力如何整合 小論文题目 學生可從以下題目選出任一題目撰寫小論文。學生也可以自行訂定題目, 但是需和指導老師討論。小論文不需要使用第一手史料(但是當然鼓勵 使用第一手史料),學生可以僅利用二手研究發展出具說服力的論述。 1.請闡述第一次攻破江南大營和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的戰略和戰術 異同。 2.請分析楚軍平定西北和准軍平定捻亂對於各自的軍政實力的損益。 3.請從日本滅琉和中法戰爭分析陸防派和海防派在國家戰略上的利 害得失。 4.請分析甲午海戰與陸戰之間的連動關係。 5.請分析准軍軍事將領和袁系軍事將領之背景文化異同。 6.請評論「混亂的共和」和「秩序的君惠」。 7.請分析袁世凯死後,總統與總理的行政關係,並指出為何產生分 歧? 8.請描述黎元洪、馮國彰、徐世昌對南方政府的政策,並指出其異 同。 9.請評論曹錕任總統時,就外交或財政任一方面之成敗得失。 10.請分析為何執政府不是中央政府,但是可以獲得列強支持召開 關稅自主會議。 11.為何奉系張作霖選擇在關外遙控北洋政府而不是自己出任大總 統?

2  瞭解革命政治之前,近代中國史的發展脈絡  瞭解清末民初政軍勢力如何整合 小論文題目 學生可從以下題目選出任一題目撰寫小論文。學生也可以自行訂定題目, 但是需和指導老師討論。小論文不需要使用第一手史料(但是當然鼓勵 使用第一手史料),學生可以僅利用二手研究發展出具說服力的論述。 1. 請闡述第一次攻破江南大營和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的戰略和戰術 異同。 2. 請分析楚軍平定西北和淮軍平定捻亂對於各自的軍政實力的損益。 3. 請從日本滅琉和中法戰爭分析陸防派和海防派在國家戰略上的利 害得失。 4. 請分析甲午海戰與陸戰之間的連動關係。 5. 請分析淮軍軍事將領和袁系軍事將領之背景文化異同。 6. 請評論「混亂的共和」和「秩序的君憲」。 7. 請分析袁世凱死後,總統與總理的行政關係,並指出為何產生分 歧? 8. 請描述黎元洪、馮國彰、徐世昌對南方政府的政策,並指出其異 同。 9. 請評論曹錕任總統時,就外交或財政任一方面之成敗得失。 10. 請分析為何執政府不是中央政府,但是可以獲得列強支持召開 關稅自主會議。 11. 為何奉系張作霖選擇在關外遙控北洋政府而不是自己出任大總 統?

課程讀物 第一次府院之爭到徐世昌退隱:Nathan,.Andrew,Peking Politics 1918-1923:Factionalism and the Failure of Constitutionalism (Berk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6). 北洋水師的發展:Rawlinson,John,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袁世凯的美籍顧問對洪惠帝制的看法:Goodnow,Frank,China:Am Analysis (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1926). 團練領袖的幕僚制度:Folsom,Kenneth,Friends,Guests and Colleagues:The Mu-fu System in the Late Ch'ing Period(Berk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國共合作:Fung,Edmund S.K.,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 Retreat: Britain's South China Policy,1924-1931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庚子拳亂後的中國狀况:Hart,Robert,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 Essays on the Chinese Question (London:Chapman Hall,Ld., 1901). 新政與軍事改革:Cameron,Meribeth,The Reform Movement in China, 1898-1912(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31);&Mary C.Wright,China in Revolution:the First Phase,1900-1913 (New He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 袁世凯的總統任期:Young,Ernest,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 ai Libera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7). 袁世凯傳:Chen,Jerome,.uan Shih-K'ai(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3

3 課程讀物 第一次府院之爭到徐世昌退隱:Nathan, Andrew, Peking Politics 1918-1923: Factionalism and the Failure of Constitutionalism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北洋水師的發展:Rawlinson, John, 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袁世凱的美籍顧問對洪憲帝制的看法:Goodnow, Frank, China: An Analysi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Press, 1926). 團練領袖的幕僚制度:Folsom, Kenneth, Friends, Guests and Colleagues: The Mu-fu System in the Late Ch’ing Period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國共合作:Fung, Edmund S. K., 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 Retreat: Britain’s South China Policy, 1924-193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庚子拳亂後的中國狀況:Hart, Robert, 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 Essays on the Chinese Question (London: Chapman & Hall, Ld., 1901). 新政與軍事改革:Cameron, Meribeth, The Reform Movement in China, 1898-1912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1); & Mary C. Wright, 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New He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袁世凱的總統任期:Young, Ernest, 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ai : Libera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7). 袁世凱傳:Chen, Jerome, Yuan Shih-K'ai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列強對洪惠帝制的看法:Chan Lau,Kit-ching,Anglo-Chinese diplomacy 1906-1920 in the careers of Sir John Jordan and Yuan Shih-Kai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78). 北洋六鎮的興起:MacKinnon,Stephen,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Yuan Shi-Kai in Beijing and Tianjin,1901-1908 (Berk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 東北易幟:Mitter,Rana,The Manchurian Myth:Nationalism, Resistance,and Collaboration in Modern China (Berkeley,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課程評量 所有學生必須先閱讀指定閱讀物,並且應參加每一堂課程。學生應於第 八週上臺報告小論文草稿,再於第十六週上臺報告小論文以及回答提間。 課程概要 週 課名 1 引言 2 綠營的覆减與太平天國的興起 3 團練的興起與太平天國的覆滅 4 捻亂、回變與團練勢力的擴大 5 甲午戰爭和淮軍覆滅 6 八國聯軍和武衛軍覆滅 7 新建陸軍與袁世凯的崛起 8 袁氏四年,強人政治 9 府院之爭,張勳復辟 10 偃武修文與北洋分裂 11 直系崛起 12 曹錕當國 13 臨時執政 14 攝政內閣 15 安國軍與天下三分 16 小論文報告 4

4 列強對洪憲帝制的看法:Chan Lau, Kit-ching, Anglo-Chinese diplomacy 1906-1920 in the careers of Sir John Jordan and Yuän Shih-Kai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8). 北洋六鎮的興起:MacKinnon , Stephen, 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Yuan Shi-Kai in Beijing and Tianjin, 1901-1908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東北易幟:Mitter, Rana, The Manchurian Myth: Nationalism, Resistance, and Collaboration in Modern China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課程評量 所有學生必須先閱讀指定閱讀物,並且應參加每一堂課程。學生應於第 八週上臺報告小論文草稿,再於第十六週上臺報告小論文以及回答提問。 課程概要 週 課名 1 引言 2 綠營的覆滅與太平天國的興起 3 團練的興起與太平天國的覆滅 4 捻亂、回變與團練勢力的擴大 5 甲午戰爭和淮軍覆滅 6 八國聯軍和武衛軍覆滅 7 新建陸軍與袁世凱的崛起 8 袁氏四年,強人政治 9 府院之爭,張勳復辟 10 偃武修文與北洋分裂 11 直系崛起 12 曹錕當國 13 臨時執政 14 攝政內閣 15 安國軍與天下三分 16 小論文報告

第一週:引言 長期以來,國人對晚清政府的刻板印象就是「積弱不振」,對北洋政府 則逕以「軍閥割據」四字概括,如此考語且過度簡化的認識,不免低估 了晚清政府及北洋政府健全制度、建設國家的努力。雖然歷史進程已證 明,晚清、北洋政府的努力似乎無法扭轉頹局;而當時中國人也逐漸對 中國採漸進式的政經軍事制度改革道路喪失信心,轉而訴諸革命式的政 府設計。但時至今日,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革命式的政府設計和政治 口號,不但對國家無益,反而有可能把國家引導至更大的災難中。當今, 吾人與晚清、北洋時代相距已超過八十年,似乎得以心平氣和地檢視晚 清至北洋一脈相傳的政經軍事改革和其遺留的問題。 如果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為何在北伐完成後,一直維持著表面 統一、實質割據的情况。欲對此命題進行深入研究,則需立足於清朝軍 事制度的演變。由徵兵制的八旗演變至募兵制的綠營,再從八旗綠營的 中央軍演變成團練形態的地方軍隊:繼而再由地方軍隊發展出水師和新 軍這兩條路線,並在本質上,使得湘、淮軍的軍事文官,演化為北洋的 政客軍人一而這個由軍事制度影響軍事政府的歷程,就是晚清至北洋八 十七年間歷史的基礎脈絡。 請思考: 研究歷史時,應該做出是非判斷嗎?如果要,標準是什麼?如果不要, 研究歷史的目的是什麽? 軍學理論上,向分陸權和海權兩種戰略思維,你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朝向 哪條路線發展? 第二週:太平天國與地方團練,1850-1864 5

5 第一週:引言 長期以來,國人對晚清政府的刻板印象就是「積弱不振」,對北洋政府 則逕以「軍閥割據」四字概括,如此考語且過度簡化的認識,不免低估 了晚清政府及北洋政府健全制度、建設國家的努力。雖然歷史進程已證 明,晚清、北洋政府的努力似乎無法扭轉頹局;而當時中國人也逐漸對 中國採漸進式的政經軍事制度改革道路喪失信心,轉而訴諸革命式的政 府設計。但時至今日,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革命式的政府設計和政治 口號,不但對國家無益,反而有可能把國家引導至更大的災難中。當今, 吾人與晚清、北洋時代相距已超過八十年,似乎得以心平氣和地檢視晚 清至北洋一脈相傳的政經軍事改革和其遺留的問題。 如果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為何在北伐完成後,一直維持著表面 統一、實質割據的情況。欲對此命題進行深入研究,則需立足於清朝軍 事制度的演變。由徵兵制的八旗演變至募兵制的綠營,再從八旗綠營的 中央軍演變成團練形態的地方軍隊;繼而再由地方軍隊發展出水師和新 軍這兩條路線,並在本質上,使得湘、淮軍的軍事文官,演化為北洋的 政客軍人─而這個由軍事制度影響軍事政府的歷程,就是晚清至北洋八 十七年間歷史的基礎脈絡。 請思考: 研究歷史時,應該做出是非判斷嗎?如果要,標準是什麼?如果不要, 研究歷史的目的是什麼? 軍學理論上,向分陸權和海權兩種戰略思維,你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朝向 哪條路線發展? 第二週:太平天國與地方團練,1850-1864

清政府對抗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分為兩部份,主力以中央軍一亦即八旗 和綠營的江南大營、江北大營為主,側翼則是由曾國藩為主的湘軍之地 方團練為主。太平軍在東王楊秀清的領導下,於1853年攻破江南大營, 忠王李秀成再於1858年二破江南大營,這兩次的軍事失敗,再加上第 二次英法聯軍之役中,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遭到摧毀,致使清政府的中 央軍主力喪失泰半。此時,可資對抗太平軍的部隊只有曾國藩的地方團 練。曾國藩將其學生李鴻章派往上海、將幕賓左宗棠派往閩浙,各自成 立了淮軍和楚軍,分從東向、南向包圍天京,於是湘准楚三軍便成為「同 治中興」掃平内亂的核心武力。太平天國平定後,清政府之中央軍可說 是完全消失,地方團練取代了過往中央軍為朝廷執行軍事鎮壓的機能。 雖然曾國藩憂讒畏譏,解散湘軍,但是捻亂和回變仍需要淮軍和楚軍出 兵平亂,這使得清政府與地方團練的關係,又被進一步地強化。 請思考: 1.團練之興起可說是太平軍與中央軍鹬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果; 請評論以團練建制為基礎的政治、軍事、選才制度對清季自強運 動的影響。 2.為何中央軍將領一再失利,而團練將領可以達成任務? 第三週:回變、捻亂與楚軍淮軍的興衰,1864-1885 太平天國覆滅後,全國粗定。曾國藩憂慮著不賞之功,所以解散了湘軍, 隻身赴任直隸總督。但是全國仍有地方性的内亂,東捻西捻和西北西南 的回變,仍需要平定。然而清政府唯一的中央軍,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 己在東捻包圍戰時被殲滅,清朝自此完全喪失中央軍隊,有清一代,再 無中央軍。所以團練又成為鎮壓的主力。此時,左宗棠和李鴻章率領的 楚軍和准軍就分頭負責在中國各地鎮壓民變。准、楚平定捻亂後,左宗 棠任陝甘總督揮軍西北,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扼守渤海門戶,就此逐漸演 變成清末戰略的兩大派:陸防派和海防派。在海防戰略的眼光中,西北 地廣民貧,東南才為帝國財經命脈,所以應全力鞏固海防,並且避免戰 線過長。此戰略思維在西北平定,日本出兵臺灣、中法戰爭後,成為清 廷的主要發展戰略,中國於焉開始了長達20年的海軍建軍之路

6 清政府對抗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分為兩部份,主力以中央軍─亦即八旗 和綠營的江南大營、江北大營為主,側翼則是由曾國藩為主的湘軍之地 方團練為主。太平軍在東王楊秀清的領導下,於 1853 年攻破江南大營, 忠王李秀成再於 1858 年二破江南大營,這兩次的軍事失敗,再加上第 二次英法聯軍之役中,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遭到摧毀,致使清政府的中 央軍主力喪失泰半。此時,可資對抗太平軍的部隊只有曾國藩的地方團 練。曾國藩將其學生李鴻章派往上海、將幕賓左宗棠派往閩浙,各自成 立了淮軍和楚軍,分從東向、南向包圍天京,於是湘淮楚三軍便成為「同 治中興」掃平內亂的核心武力。太平天國平定後,清政府之中央軍可說 是完全消失,地方團練取代了過往中央軍為朝廷執行軍事鎮壓的機能。 雖然曾國藩憂讒畏譏,解散湘軍,但是捻亂和回變仍需要淮軍和楚軍出 兵平亂,這使得清政府與地方團練的關係,又被進一步地強化。 請思考: 1. 團練之興起可說是太平軍與中央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果; 請評論以團練建制為基礎的政治、軍事、選才制度對清季自強運 動的影響。 2. 為何中央軍將領一再失利,而團練將領可以達成任務? 第三週:回變、捻亂與楚軍淮軍的興衰,1864-1885 太平天國覆滅後,全國粗定。曾國藩憂慮著不賞之功,所以解散了湘軍, 隻身赴任直隸總督。但是全國仍有地方性的內亂,東捻西捻和西北西南 的回變,仍需要平定。然而清政府唯一的中央軍,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 已在東捻包圍戰時被殲滅,清朝自此完全喪失中央軍隊,有清一代,再 無中央軍。所以團練又成為鎮壓的主力。此時,左宗棠和李鴻章率領的 楚軍和淮軍就分頭負責在中國各地鎮壓民變。淮、楚平定捻亂後,左宗 棠任陝甘總督揮軍西北,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扼守渤海門戶,就此逐漸演 變成清末戰略的兩大派:陸防派和海防派。在海防戰略的眼光中,西北 地廣民貧,東南才為帝國財經命脈,所以應全力鞏固海防,並且避免戰 線過長。此戰略思維在西北平定,日本出兵臺灣、中法戰爭後,成為清 廷的主要發展戰略,中國於焉開始了長達 20 年的海軍建軍之路

請思考: 為何左宗棠反對李鴻章善後中法戰爭的方法?你贊成左還是贊成李? 請分析為何僧格林沁和李鴻章勦捻時的戰略。 第四週:從團練到水師,1885-1895 日本出兵臺灣,廢藩置縣,再滅琉球,挑動了清廷鞏固海防的決心,成 立北洋和南洋水師。但有鑑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由大沽進攻北京, 焚燬圆明圓,這使得清廷決心先鞏固北京門戶,全力投入北洋水師之建 軍,以期未來軍釁輒啟時,可以在境外決戰;况且海軍比較不會招惹朝 廷的猜忌。而建設北洋水師的重擔,就落在了直隸總督李鴻章的肩上。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總理洋務,常駐天津,為北洋水師的直屬上司。 列強使節入京時,必於天津登岸,先晉見北洋大臣,再入北京總理衙門。 長此以往,天津之直督衙門與北京之總理衙門遂成為清季洋務的兩大重 鎮。而中國在全力發展水師的情勢下,准軍的陸軍相對落後,這就形成 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修勝北洋水師,但是陸軍大勝淮軍的原因。這也 證明瞭以團練為建制基礎的中國陸海軍,終究打不過以現代軍事為建制 的日本陸海軍。 請思考: 請就「存在艦隊」理論,分析李鴻章「避戰保船」的戰略。 為何甲午戰爭前,李鴻章不派大軍前往朝鮮駐紮? 第五週:准軍的沒落與新式陸軍,1895-1900 長達20年的海軍建軍歷程,在甲午戰爭後就此萝碎。但是,中國開始 了另一條建軍之路,那就是陸軍建軍。就預算考量上而言,新式陸軍的 開支遠低於海軍;而就戰略考量上,如果海軍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列強抗 衡,那麽誘敵深入至內陸決戰,則成為另一種可行的戰略。這既是咸豐 7

7 請思考: 為何左宗棠反對李鴻章善後中法戰爭的方法?你贊成左還是贊成李? 請分析為何僧格林沁和李鴻章勦捻時的戰略。 第四週:從團練到水師,1885-1895 日本出兵臺灣,廢藩置縣,再滅琉球,挑動了清廷鞏固海防的決心,成 立北洋和南洋水師。但有鑑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由大沽進攻北京, 焚燬圓明圓,這使得清廷決心先鞏固北京門戶,全力投入北洋水師之建 軍,以期未來軍釁輒啟時,可以在境外決戰;況且海軍比較不會招惹朝 廷的猜忌。而建設北洋水師的重擔,就落在了直隸總督李鴻章的肩上。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總理洋務,常駐天津,為北洋水師的直屬上司。 列強使節入京時,必於天津登岸,先晉見北洋大臣,再入北京總理衙門。 長此以往,天津之直督衙門與北京之總理衙門遂成為清季洋務的兩大重 鎮。而中國在全力發展水師的情勢下,淮軍的陸軍相對落後,這就形成 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慘勝北洋水師,但是陸軍大勝淮軍的原因。這也 證明瞭以團練為建制基礎的中國陸海軍,終究打不過以現代軍事為建制 的日本陸海軍。 請思考: 請就「存在艦隊」理論,分析李鴻章「避戰保船」的戰略。 為何甲午戰爭前,李鴻章不派大軍前往朝鮮駐紮? 第五週:淮軍的沒落與新式陸軍,1895-1900 長達 20 年的海軍建軍歷程,在甲午戰爭後就此夢碎。但是,中國開始 了另一條建軍之路,那就是陸軍建軍。就預算考量上而言,新式陸軍的 開支遠低於海軍;而就戰略考量上,如果海軍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列強抗 衡,那麼誘敵深入至內陸決戰,則成為另一種可行的戰略。這既是咸豐

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對抗英軍的戰略,也是國民政府對抗日軍的戰 略。此時,准軍舊部受到甲午戰爭的牽累,或死或黜,這給了在淮軍資 歷較淺的袁世凯最好的機會。他在小站招募各地壯丁,成為效忠自己的 軍事武力。 平定太平天國的湘淮軍將領都是有進士功名的文人,但是袁世凯是連秀 才都考不上的武人,所以袁世凯中意的將領,大多沒有功名。這就是團 練式的軍事武装領導者從軍事文官轉變成政客軍人的開端。袁世凯新招 募的軍士官兵,日後則成為北洋軍閥中直皖系的骨幹。這也可以解釋為 何日後的奉系軍閥與直皖系軍閥普遍不睦,因為奉系的首腦張作糅,並 非袁世凯在小站時提拔的軍事將領。 請思考: 請分析康有為勸說袁世凯在天津起義,奇襲北京斬殺慈禧太后的可行性。 為何陸軍建軍一直被李鴻章忽視? 第六週:北洋六鎮的坐大,1900-1911 義和拳亂驟起時,袁世凯巡撫山東,力主鎮勦:八國聯軍進攻時,他參 加東南互保,保存山東一省,更保存了北洋六鎮中效忠自己的部隊。相 對地,新軍中的淮軍舊屬聶士成武衛軍,卻在對抗八國聯軍時,傷亡殆 盡,這使得北洋六鎮完全為袁氏人馬所佔據,也使得清朝喪失了最後一 支效忠中央的團練式地方武力。武昌起義後,清廷已無任何將領可以與 袁世凯抗衡。《辛丑和約》簽定後,袁世凯任直隸總督,授太子少保, 全力善後,興辦實業,使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的最開化之地,並獲得慈禧 太后的高度信任,遂調地方洋務領袖張之洞及袁世凯入值軍機。慈禧太 后死後,袁世凯與攝政王不睦,開缺還籍。武昌起義後,又臨危受命, 組織內閣,但是暗中阻止所部攻打南京;在談判中,同時向南北兩方開 價,迫使清帝遜位,這使得辛亥革命的傷亡人數降到最低,並使得這場 南北決戰,延至十六年後才開打。袁世凯因其強大的軍政實力、開明務 實的作風,加上弭平戰禍的功勳,遂獲得南京臨時參議院一致通過,出 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8 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對抗英軍的戰略,也是國民政府對抗日軍的戰 略。此時,淮軍舊部受到甲午戰爭的牽累,或死或黜,這給了在淮軍資 歷較淺的袁世凱最好的機會。他在小站招募各地壯丁,成為效忠自己的 軍事武力。 平定太平天國的湘淮軍將領都是有進士功名的文人,但是袁世凱是連秀 才都考不上的武人,所以袁世凱中意的將領,大多沒有功名。這就是團 練式的軍事武裝領導者從軍事文官轉變成政客軍人的開端。袁世凱新招 募的軍士官兵,日後則成為北洋軍閥中直皖系的骨幹。這也可以解釋為 何日後的奉系軍閥與直皖系軍閥普遍不睦,因為奉系的首腦張作霖,並 非袁世凱在小站時提拔的軍事將領。 請思考: 請分析康有為勸說袁世凱在天津起義,奇襲北京斬殺慈禧太后的可行性。 為何陸軍建軍一直被李鴻章忽視? 第六週:北洋六鎮的坐大,1900-1911 義和拳亂驟起時,袁世凱巡撫山東,力主鎮勦;八國聯軍進攻時,他參 加東南互保,保存山東一省,更保存了北洋六鎮中效忠自己的部隊。相 對地,新軍中的淮軍舊屬聶士成武衛軍,卻在對抗八國聯軍時,傷亡殆 盡,這使得北洋六鎮完全為袁氏人馬所佔據,也使得清朝喪失了最後一 支效忠中央的團練式地方武力。武昌起義後,清廷已無任何將領可以與 袁世凱抗衡。《辛丑和約》簽定後,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授太子少保, 全力善後,興辦實業,使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的最開化之地,並獲得慈禧 太后的高度信任,遂調地方洋務領袖張之洞及袁世凱入值軍機。慈禧太 后死後,袁世凱與攝政王不睦,開缺還籍。武昌起義後,又臨危受命, 組織內閣,但是暗中阻止所部攻打南京;在談判中,同時向南北兩方開 價,迫使清帝遜位,這使得辛亥革命的傷亡人數降到最低,並使得這場 南北決戰,延至十六年後才開打。袁世凱因其強大的軍政實力、開明務 實的作風,加上弭平戰禍的功勳,遂獲得南京臨時參議院一致通過,出 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請思考: 為何慈禧太后在她留死之際,把封疆大吏的洋務派調回北京任軍機大 臣? 請分析滿清王室支持/反對君主立惠的原因。 第七週:強人政治,袁氏五年,1911-1916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但是他在上任後卻發現,《臨時約法》完全 沒有給予總統足夠的實權,袁世凯的實力強但實權弱,這種名實不平衡 的情况,就是中華民國開國五年中一切紊亂的來源。雖然如此,袁世凯 和孫文兩人仍維持著一定程度的禮數和諒解,直到袁、孫兩人的蜜月期 因刺宋案結束。雖然黄興反對孫文以軍事政變的方式處理刺宋案,但是 孫文仍執意南下,發動二次革命,這也代表著北洋派與革命派全面的決 裂。自此,國民黨再也無法在體制上制衡袁世凯,袁世凯則為其擴權尋 找法律依據,所以推出《中華民國約法》(又稱《袁氏約法》)。此時, 任副總統的黎元洪實為中國政壇之局外人,其實力不及袁,人望也不及 孫,只是剛好在武昌起事時擔任新軍協統,才被推舉為副總統,也無法 與袁氏抗衡。 在此政局紛亂之際,清末新政以來的君主立憲口號在政界、學界出 現,再加上國民黨己成為叛亂團體,其所主張之共和體制也不受青睞, 所以袁世凯開始計畫君主立惠。在一連串的精心安排之下,袁氏最終稱 帝,但是反對最力者,反而是當年他在小站練兵時的心腹段祺瑞。在此 眾叛親離的情勢之下,袁氏取消稱帝後不久過世,足以統合所有北洋軍 閥的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的強人的謝世,使得中國陷入了長期的軍閥 混戰。 請思考: 1.以1911年袁世凯的政軍實力,擔任虚位總統是一個適當的做法 嗎? 2.為何黄興反對孫文以武装政變的手段處理刺宋案?

9 請思考: 為何慈禧太后在她留死之際,把封疆大吏的洋務派調回北京任軍機大 臣? 請分析滿清王室支持/反對君主立憲的原因。 第七週:強人政治,袁氏五年,1911-1916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大總統。但是他在上任後卻發現,《臨時約法》完全 沒有給予總統足夠的實權,袁世凱的實力強但實權弱,這種名實不平衡 的情況,就是中華民國開國五年中一切紊亂的來源。雖然如此,袁世凱 和孫文兩人仍維持著一定程度的禮數和諒解,直到袁、孫兩人的蜜月期 因刺宋案結束。雖然黃興反對孫文以軍事政變的方式處理刺宋案,但是 孫文仍執意南下,發動二次革命,這也代表著北洋派與革命派全面的決 裂。自此,國民黨再也無法在體制上制衡袁世凱,袁世凱則為其擴權尋 找法律依據,所以推出《中華民國約法》(又稱《袁氏約法》)。此時, 任副總統的黎元洪實為中國政壇之局外人,其實力不及袁,人望也不及 孫,只是剛好在武昌起事時擔任新軍協統,才被推舉為副總統,也無法 與袁氏抗衡。 在此政局紛亂之際,清末新政以來的君主立憲口號在政界、學界出 現,再加上國民黨已成為叛亂團體,其所主張之共和體制也不受青睞, 所以袁世凱開始計畫君主立憲。在一連串的精心安排之下,袁氏最終稱 帝,但是反對最力者,反而是當年他在小站練兵時的心腹段祺瑞。在此 眾叛親離的情勢之下,袁氏取消稱帝後不久過世,足以統合所有北洋軍 閥的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的強人的謝世,使得中國陷入了長期的軍閥 混戰。 請思考: 1. 以 1911 年袁世凱的政軍實力,擔任虛位總統是一個適當的做法 嗎? 2. 為何黃興反對孫文以武裝政變的手段處理刺宋案?

3.請評論《中華民國約法》之合理性與不合理性。 第八週:小論文草稿/計畫報告 學生可用小論文之草稿或是計畫報告,報告時間十分鐘。以草稿報告者, 需要寫出暫訂之章節題目與摘要。以計畫報告者,需要指出欲閱讀之二 手研究和正在思考的論述,或是欲應用之理論。報告語言不限以中文或 英文,但是鼓勵使用英文報告。 這次報告並不計分,但是如果報告缺席,其小論文成績將為零分。 第九週:北洋分裂與府院之爭,1916-1918 洪憲帝制摧毀了北洋派系的表面統一。出任國務卿的徐世昌,與陸軍總 長段祺瑞之間,爆發了一連串的北洋文人派與武人派的內鬥。此時,在 南方的張勳則組成了督軍團,聯合南方北洋軍閥的勢力,意欲奪取中央 政權,但是袁世凯已無力壓制段、張兩人的勢力。袁世凯死後,黎元洪 繼任大總統、段接任總理。黎雖有人望,但他在北洋的資歷、實力則完 全無法與手握軍權的段祺瑞抗衡,卻仍冒然將段解職,造成第一次府院 之爭。沒有段祺瑞的黎元洪,無法壓制南方督軍團的力量,所以只好請 張勳入京,填補段的軍事權力真空。張乃藉此良機,復辟清王朝,但是 在軍力不足,又無盟軍的情况下,復辟失敗。中國自此再也沒走上君主 立惠的道路。 討伐張勳的段祺瑞聲望如日中天,藉此壓迫黎元洪辭職,由副總統馮國 璋代理大總統,段祺瑞再任總理。北洋政府呈現直、皖共治的情况。直 皖兩系對如何應對南方軍政府的戰略方针產生了重大分歧:馮國璋打著 遠交近攻的算盤,希望和平統一,聯絡滇桂軍閥,牵制皖系軍閥;但是 對段祺瑞而言,南方軍政府宛如芒刺在背,必須除之而後快。兩方僵持 不下,但是也沒有實力進行直皖決戰,所以馮段兩人協議同時下野,由 徐世昌出任總統,平衡北洋各派系實力。第二次府院之爭以和平結束。 請思考: 10

10 3. 請評論《中華民國約法》之合理性與不合理性。 第八週:小論文草稿/計畫報告 學生可用小論文之草稿或是計畫報告,報告時間十分鐘。以草稿報告者, 需要寫出暫訂之章節題目與摘要。以計畫報告者,需要指出欲閱讀之二 手研究和正在思考的論述,或是欲應用之理論。報告語言不限以中文或 英文,但是鼓勵使用英文報告。 這次報告並不計分,但是如果報告缺席,其小論文成績將為零分。 第九週:北洋分裂與府院之爭,1916-1918 洪憲帝制摧毀了北洋派系的表面統一。出任國務卿的徐世昌,與陸軍總 長段祺瑞之間,爆發了一連串的北洋文人派與武人派的內鬥。此時,在 南方的張勳則組成了督軍團,聯合南方北洋軍閥的勢力,意欲奪取中央 政權,但是袁世凱已無力壓制段、張兩人的勢力。袁世凱死後,黎元洪 繼任大總統、段接任總理。黎雖有人望,但他在北洋的資歷、實力則完 全無法與手握軍權的段祺瑞抗衡,卻仍冒然將段解職,造成第一次府院 之爭。沒有段祺瑞的黎元洪,無法壓制南方督軍團的力量,所以只好請 張勳入京,填補段的軍事權力真空。張乃藉此良機,復辟清王朝,但是 在軍力不足,又無盟軍的情況下,復辟失敗。中國自此再也沒走上君主 立憲的道路。 討伐張勳的段祺瑞聲望如日中天,藉此壓迫黎元洪辭職,由副總統馮國 璋代理大總統,段祺瑞再任總理。北洋政府呈現直、皖共治的情況。直 皖兩系對如何應對南方軍政府的戰略方針產生了重大分歧:馮國璋打著 遠交近攻的算盤,希望和平統一,聯絡滇桂軍閥,牽制皖系軍閥;但是 對段祺瑞而言,南方軍政府宛如芒刺在背,必須除之而後快。兩方僵持 不下,但是也沒有實力進行直皖決戰,所以馮段兩人協議同時下野,由 徐世昌出任總統,平衡北洋各派系實力。第二次府院之爭以和平結束。 請思考: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