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集合而成。要素 投入者为什么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 的应该是科斯(R.H. 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 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原因。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 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原因,最后简要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 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 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本主义 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 式,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具有比手工 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 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这个 时期大约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 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基本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 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 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就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 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 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企业的一般特征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7页。)
1 第一章 企业与管理概述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是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者集合而成。要素 投入者为什么要组合成企业,即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看法不一,但有代表性 的应该是科斯(R.H.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 了企业产生和扩张的原因。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一般特征和企业 类型,然后用科斯理论讨论企业产生的原因,最后简要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一般特性 一、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商品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独立 核算,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 企业并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 生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最早出现的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本主义 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工场和工厂企业。手工业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的组织形 式, 是工厂企业的萌芽。手工业工场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 具有比手工 业作坊规模更大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企业的初期形态,马克思曾指 出:“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这种协作,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形式,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占统治地位。这个 时期大约从 16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末叶。”1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产 业革命”产生了以机器为基本生产手段的工厂。1769 年水力纺织机发明并使用 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棉纺厂,随后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普遍向工厂这种生 产组织形式过渡。这种工厂就是工业企业的近代形式。在大量工厂的涌现,并与 社会各个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后,企业也就从早期的工业领域迅速扩展到商 业、建筑、金融、采掘、运输、邮电等各个领域如是。 二、企业的一般特征 1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827 页。)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特殊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 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 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 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不能发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 失败。而且,如果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 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别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 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 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它子 系统发生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从企业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非经济关系看, 它既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也依赖于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从属 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它具有社会性。 3.独立自主性。企业是独立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在国爱法律 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其它主体的干预。法人企业的独立 自主性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主,并以自己独立的财产享 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能动性 企业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企业的能动性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自 我改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企业是一个耗 散结构系统,它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调整自己的内 部结构,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发展和壮大自己。 5.竞争性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是竞争主体。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的竞争性表 现在它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要有竞争力,要在市场上接受用户的评判和挑 选,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企业通过自己有竞争力的
2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特殊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 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 1.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 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 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不能发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 失败。而且,如果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 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别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 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 2.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 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它子 系统发生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从企业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非经济关系看, 它既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也依赖于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从属 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它具有社会性。 3.独立自主性。企业是独立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在国爱法律、 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其它主体的干预。法人企业的独立 自主性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主,并以自己独立的财产享 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能动性 企业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企业的能动性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自 我改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企业是一个耗 散结构系统,它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调整自己的内 部结构,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发展和壮大自己。 5.竞争性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是竞争主体。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的竞争性表 现在它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要有竞争力,要在市场上接受用户的评判和挑 选,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企业通过自己有竞争力的
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 第二节企业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企业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分类 这是我国过去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可将企业 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1.国有企业也称全民所有制企业。它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 劳动者所有,或归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国家所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 国有企业全部由国家直接经营。由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称国营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简称集体企业。在集体企业里,企业的全部生产资 料和劳动成果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共同所有 私营企业这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属私人所有的企业。我国《营企业 暂行条例》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 性经济组织。” 4.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 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国内具有多种经济成分的股份制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个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与我国企业共同投 资开办、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它在法律上表现为股权式企业, 即合资各方的各种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必须以货币形式进行估价,按股本多少 分配企业收益和承担责任。它必须是中国法人。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个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与我国企业或其它 经济组织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权 利和义务关系的企业。它可以具备中国法人资格,也可不具备。合作各方依照合 同的约定进行收益或产品的分配,承担风险和亏损,并可依合同规定收回投资 、根据企业制度的形态构成分类 这是国际上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常用方法。按此方法可将企业分成业 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企业制度是法律高速的结果,所以这种分 类方法划分而成的企业类型也称法律形式
3 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 第二节 企业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企业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按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分类 这是我国过去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可将企业 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1.国有企业 也称全民所有制企业。它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 劳动者所有,或归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国家所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 国有企业全部由国家直接经营。由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称国营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简称集体企业。在集体企业里,企业的全部生产资 料和劳动成果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共同所有。 3.私营企业 这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属私人所有的企业。我国《营企业 暂行条例》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 8 人以上的营利 性经济组织。” 4.混合所有制企业 这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 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国内具有多种经济成分的股份制企业 等。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个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与我国企业共同投 资开办、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它在法律上表现为股权式企业, 即合资各方的各种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必须以货币形式进行估价,按股本多少 分配企业收益和承担责任。它必须是中国法人。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个人或其它经济组织与我国企业或其它 经济组织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权 利和义务关系的企业。它可以具备中国法人资格,也可不具备。合作各方依照合 同的约定进行收益或产品的分配,承担风险和亏损,并可依合同规定收回投资。 二、根据企业制度的形态构成分类 这是国际上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常用方法。按此方法可将企业分成业 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企业制度是法律高速的结果,所以这种分 类方法划分而成的企业类型也称法律形式
1.业主制企业它是由一个人出资设立的企业,又称个人企业。出资 者就是企业主,企业主对企业的财务、业务、人事等重大问题有决定性的控制权。 他独享企业的利润,独自承担企业风险,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从法律上看, 业主制企业不是法人,是一个自然人。 2.合伙企业它是由两人或数人约定,共同出资或以技艺共集一处设立的 企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不具备法人的基本条件,不是法 人。但也有些国家的法典中,明确允许合伙企业采取法人的形式。根据合伙人在 合伙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不同,可将其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 人。普通合伙人拥有参与管理和控制合伙企业的全部权利,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 带责任,其收益是不固定的。有限合伙人无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合伙企业的权利, 对企业债务和民事侵权行为仅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根据合伙契约中的规定 分享企业收益。由普通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企业为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与 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企业为有限合伙企业。 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统称为古典企业。 3.公司制企业公司是指依公司法设立,具有资本联合属性的企业。国际 上有关公司的概念,一般认为:“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 法人。”因此,公司具有反映其特殊性的两个基本特征: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公 司资本具有联合属性。这是公司区别于其它非公司企业的本质特征。根据我国《公 司法》规定,我国将存在国有独资公司,这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形式 对公司企业可进一步按照其股东的责任范围进行分类,将公司分为: (1)无限公司是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 带责任的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一定数量(我国公司法规定为2~50个)的股东出 资设立,各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不 能对外发行股票,股东只有一份表示股份份额的股权证书,股份的转让受严格限 (3)两合公司是由一名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和一名以上的有限责任股 东共同出资设立,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责任股东仅 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一定数量(我国公司法规定为5个)以上的股东出
4 1.业主制企业 它是由一个人出资设立的企业,又称个人企业。出资 者就是企业主,企业主对企业的财务、业务、人事等重大问题有决定性的控制权。 他独享企业的利润,独自承担企业风险,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从法律上看, 业主制企业不是法人,是一个自然人。 2.合伙企业 它是由两人或数人约定,共同出资或以技艺共集一处设立的 企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不具备法人的基本条件,不是法 人。但也有些国家的法典中,明确允许合伙企业采取法人的形式。根据合伙人在 合伙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不同,可将其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 人。普通合伙人拥有参与管理和控制合伙企业的全部权利,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 带责任,其收益是不固定的。有限合伙人无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合伙企业的权利, 对企业债务和民事侵权行为仅以出资额为限负有限责任,根据合伙契约中的规定 分享企业收益。由普通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企业为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与 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企业为有限合伙企业。 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统称为古典企业。 3.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指依公司法设立,具有资本联合属性的企业。国际 上有关公司的概念,一般认为:“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 法人。”因此,公司具有反映其特殊性的两个基本特征: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公 司资本具有联合属性。这是公司区别于其它非公司企业的本质特征。根据我国《公 司法》规定,我国将存在国有独资公司,这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形式。 对公司企业可进一步按照其股东的责任范围进行分类,将公司分为: (1)无限公司 是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出资设立,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 带责任的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 是由一定数量(我国公司法规定为 2~50 个)的股东出 资设立,各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不 能对外发行股票,股东只有一份表示股份份额的股权证书,股份的转让受严格限 制。 (3)两合公司 是由一名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和一名以上的有限责任股 东共同出资设立,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责任股东仅 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 是由一定数量(我国公司法规定为 5 个)以上的股东出
资设立,全部资本分为均等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 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公开,股份在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 转让 、按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性质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也是我国常用的企业分类方法。而且,我国企业的上级主管 部门也是按这一分类来设置管理机构的。按这种分类方法分成的主要企业类型 有 工业企业它是从事工业品生产的企业,为社会提供工业产品和工业性 服务 2.农业企业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企业,为社会提供农 副产品。 3.商业企业它是从事生活资料流通和流通服务的企业 4.物资企业它是从事工业品生产资料流通或流通服务的企业。 5.交通运输企业它是为社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企业。 6.金融企业它是专门经营货币或信用业务的企业。 除上述主要类型外,还有邮电、旅游企业等。上述企业中的商业企业和物资 企业统称为商品流通企业,简称流通企业。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分开是我国计 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虽有各自的特点,因 而组织流通的活动也会有所不同,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它们都是商品,没有 本质的区别 第三节企业产生与交易费用理论 马克思关于企业形成观点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协作是古典企业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同一资本 雇佣较多的工人协作劳动“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是资本主义产生的起点”2。协 作较之与个体生产的优越性,概括起来就是:“和同样数量的单个的个人工作日 的总和比较起来,结合工作日可以产生更多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减少生产一定 效用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358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365页
5 资设立,全部资本分为均等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 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公开,股份在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 转让。 三、按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性质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也是我国常用的企业分类方法。而且,我国企业的上级主管 部门也是按这一分类来设置管理机构的。按这种分类方法分成的主要企业类型 有: 1.工业企业 它是从事工业品生产的企业,为社会提供工业产品和工业性 服务。 2.农业企业 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企业,为社会提供农 副产品。 3.商业企业 它是从事生活资料流通和流通服务的企业。 4.物资企业 它是从事工业品生产资料流通或流通服务的企业。 5.交通运输企业 它是为社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企业。 6.金融企业 它是专门经营货币或信用业务的企业。 除上述主要类型外,还有邮电、旅游企业等。上述企业中的商业企业和物资 企业统称为商品流通企业,简称流通企业。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分开是我国计 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虽有各自的特点,因 而组织流通的活动也会有所不同,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它们都是商品,没有 本质的区别。 第三节 企业产生与交易费用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企业形成观点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协作是古典企业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同一资本 雇佣较多的工人协作劳动“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是资本主义产生的起点”2。协 作较之与个体生产的优越性,概括起来就是:“和同样数量的单个的个人工作日 的总和比较起来,结合工作日可以产生更多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减少生产一定 效用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 2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 358 页。 3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 365 页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科斯(R.H. Coase),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 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依赖交易费用说明了企业存在 的原因。所谓交易费用,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包括收集交 易信息,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监督费用。根据科斯的观点,市场和企业是招 待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机制: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行政 协调,都是有成本的;当一笔交易的企业行政协调的成本低于市场机制的成本时 这笔交易将趋向采用企业行政协调进行,即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科斯的这一思想 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 视,直到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第二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管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人们对管理本质的认识还是一致的 广义地讲,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 管理的内容是广泛的,一个人有效地利用时间是管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资收 入也是管理。但我们这里讨论的管理是对一个社会组织而言的。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综合效应是组织中各要素之间有效协调的结果,它使组 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满足了组织中的成员实现个人目标的愿望。显然,组 织综合效应的发挥,需要一种协调机制和实现这种机制的人为活动,这就是管理。 因此,一般管理的定义应该是: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利用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企业协作劳动的场所,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管理是 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它虽然与作业工作同处于一个组织之中,但它 是独立进行的,是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作业工作直接把生产要素转换成 产品或服务,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管理工作则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 控制等管理职能使作业工作更加有效。 管理科学的特性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 理的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决定的
6 二、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科斯(R.H.Coase),他在 1937 年发表的《企 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并依赖交易费用说明了企业存在 的原因。所谓交易费用,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包括收集交 易信息,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监督费用。根据科斯的观点,市场和企业是招 待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机制;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行政 协调,都是有成本的;当一笔交易的企业行政协调的成本低于市场机制的成本时, 这笔交易将趋向采用企业行政协调进行,即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科斯的这一思想 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 视,直到 60 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 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管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人们对管理本质的认识还是一致的。 广义地讲,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 管理的内容是广泛的,一个人有效地利用时间是管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资收 入也是管理。但我们这里讨论的管理是对一个社会组织而言的。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综合效应是组织中各要素之间有效协调的结果,它使组 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满足了组织中的成员实现个人目标的愿望。显然,组 织综合效应的发挥,需要一种协调机制和实现这种机制的人为活动,这就是管理。 因此,一般管理的定义应该是: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利用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企业协作劳动的场所,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管理是 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它虽然与作业工作同处于一个组织之中,但它 是独立进行的,是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作业工作直接把生产要素转换成 产品或服务,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管理工作则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 控制等管理职能使作业工作更加有效。 二、管理科学的特性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 理的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和决定的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是 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管理必须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实现所有者的意志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时揭示出来的。他指 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 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马 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31页。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二重性告诉我们,任何 社会制度中的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都需要管理。 反映自然属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不冋社会制度下可以共用,这些管理理论 和管理方法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服务的: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社会属性 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不能共用的,因为这些理论和方法是要实现所有者的意 志,为维护它所存在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2.综合性。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管理 的客体是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管理就是通过有效利用这些要素以实现组织的 目标。作为管理行为主体的管理者,他不仅要熟悉管理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还 必须掌握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运用这些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管理首先 是对人的管理,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这就有赖于社会学、心理学、教 育学、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其次是对钱和物的管理,这就少不了要应用经济学和 数学。管理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手段,因而 信息学、计算杋科学在管理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等。管理科学实际就是 在上述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成的。不仅如此,为了使管理有效,对一些专业 化的管理,管理者还必须熟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如产品知识、生产工艺、经 营策略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种要素和各项专业技术更好 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它与其它科学一样,具有客观性、实 践性、理论系统性和真理性。但是管理科学又与其它科学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艺 术性。管理的许多内容不能以逻辑思维的一般形式表达出来,更不能用定量的数 学模型来表示,只能以形象思维的形式来实现,这就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从 事管理活动需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这种技能包 括经验、才识、思维力和创造力,这些就是艺术。管理的重心在于“人”,而人 是靠思想、感情支配的,因此管理工作必然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现代管理艺术
7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是一 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管理必须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实现所有者的意志。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时揭示出来的。他指 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 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马 克思:《资本论》第 3 卷,第 431 页。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二重性告诉我们,任何 社会制度中的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都需要管理。 反映自然属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可以共用,这些管理理论 和管理方法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服务的;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社会属性 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不能共用的,因为这些理论和方法是要实现所有者的意 志,为维护它所存在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2.综合性。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管理 的客体是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管理就是通过有效利用这些要素以实现组织的 目标。作为管理行为主体的管理者,他不仅要熟悉管理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还 必须掌握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运用这些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管理首先 是对人的管理,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这就有赖于社会学、心理学、教 育学、法学的理论和方法;其次是对钱和物的管理,这就少不了要应用经济学和 数学。管理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手段,因而 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在管理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等。管理科学实际就是 在上述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发展而成的。不仅如此,为了使管理有效,对一些专业 化的管理,管理者还必须熟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如产品知识、生产工艺、经 营策略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种要素和各项专业技术更好 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它与其它科学一样,具有客观性、实 践性、理论系统性和真理性。但是管理科学又与其它科学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艺 术性。管理的许多内容不能以逻辑思维的一般形式表达出来,更不能用定量的数 学模型来表示,只能以形象思维的形式来实现,这就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从 事管理活动需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这种技能包 括经验、才识、思维力和创造力,这些就是艺术。管理的重心在于“人”,而人 是靠思想、感情支配的,因此管理工作必然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现代管理艺术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筹艺术,即善于从全局考虑问题,能综合运用 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内外部的关系去实现总体目标;二是决断艺术,即善辨是非曲 直、权衡利弊得失、区别轻重缓急,且能果断决策:三是用人艺术,即要知人善 任、用人唯贤、讲究为人正道,做到得其心而致其力;四是应变艺术。即处变不 惊、因势利导,能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变不利为有利 三、企业管理的任务 根据一般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有效地利 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显然,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 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 件下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具体目标,如生产任务目标、产品质量目标、社会服务目 标、经营利润目标、企业发展目标等。但是,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 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二是社会效益目标。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首要 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它要承 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 即实现社会效益目标。企业的其它各种具体目标,实际上都是这两个目标分解而 成的分目标。企业管理的目的既然是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当然也就包括了根本目 标和保证根本目标实现的各种分目标。 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协调这种矛 盾,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和目的之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应该完成如下几项工作任务 第一,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的中心,管 理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 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职责 分明、责权一致、信息畅通、协调配合 第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 力等各种资源。人、财、物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 只有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 济效益提髙了,才能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 求
8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筹艺术,即善于从全局考虑问题,能综合运用 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内外部的关系去实现总体目标;二是决断艺术,即善辨是非曲 直、权衡利弊得失、区别轻重缓急,且能果断决策;三是用人艺术,即要知人善 任、用人唯贤、讲究为人正道,做到得其心而致其力;四是应变艺术。即处变不 惊、因势利导,能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变不利为有利。 三、企业管理的任务 根据一般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有效地利 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显然,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 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 件下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具体目标,如生产任务目标、产品质量目标、社会服务目 标、经营利润目标、企业发展目标等。但是,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 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二是社会效益目标。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首要 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它要承 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 即实现社会效益目标。企业的其它各种具体目标,实际上都是这两个目标分解而 成的分目标。企业管理的目的既然是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当然也就包括了根本目 标和保证根本目标实现的各种分目标。 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协调这种矛 盾,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和目的之 一。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应该完成如下几项工作任务: 第一,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的中心,管 理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 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职责 分明、责权一致、信息畅通、协调配合。 第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 力等各种资源。人、财、物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 只有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 济效益提高了,才能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 求
第三,促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企业管理应不断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尽快地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转 换成企业的直接生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四,加强职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的源泉。加强职工教育,不断地提高职 工的科技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不仅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企 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第五,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 个子系统,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企业的 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与外部环境 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这些影响和交换中,必然会产生 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内外关系的协调,并不断调 整内部结构,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五节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家 管理人员的类别与技能要求 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称为管理者或管理人员。从本质上讲,管理人员是 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不直接从事具体工 作,他主要是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 等活动,促成作业人员努力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好坏负最终责仼。 管理人员按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 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上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组织的总 体目标和发展战略,把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 中层管理人员处在组织中间层次上。他们的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人员作出的 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基层管理人员也称一线管理人员,他们处于组织中的最低层。基层管理人员 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作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活动。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总的来说,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 能,但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职责不同,对他们的技能要求也就不 一样
9 第三,促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企业管理应不断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尽快地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转 换成企业的直接生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四,加强职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的源泉。加强职工教育,不断地提高职 工的科技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不仅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企 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第五,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 一个子系统,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企业的 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与外部环境 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这些影响和交换中,必然会产生 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内外关系的协调,并不断调 整内部结构,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五节 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家 一、管理人员的类别与技能要求 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称为管理者或管理人员。从本质上讲,管理人员是 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不直接从事具体工 作,他主要是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 等活动,促成作业人员努力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好坏负最终责任。 管理人员按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 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上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组织的总 体目标和发展战略,把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 中层管理人员处在组织中间层次上。他们的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人员作出的 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基层管理人员也称一线管理人员,他们处于组织中的最低层。基层管理人员 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作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活动。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总的来说,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 能,但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职责不同,对他们的技能要求也就不 一样
1.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善于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观全局, 发现机会和威胁。这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2.人际技能。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即理解人,激励人,善于在人际之 间进行沟通的能力。人际能对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都十分重要。 3.技术技能。是指用某与专业领域内的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 力。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具体的作业工作,当然没有必要精通 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但他们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协调,要与他们进行 沟通,如果管理人员对所管辖领域的有关技能完全不了解,他将无法从事该领域 里的管理工作。所以,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 由于他们是在一线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 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略 三、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企业家是在企业内 部配置资源的主体。 钱德勒从企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考查企业家,认为由个人拥有和经营的传统的 企业的业主,属于传统的企业家,而在以多层次、多单位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企业 中以经营管理能力取得控制权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乃形成一个完全新的企业 家阶层”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认为,实际上企业家是个经济学的概念,他说明一种素 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发现别人不容易 发现的赚钱机会;二是有胆量,敢于拍板,不敢冒险不行;三是有组织能力,把 各种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产生高效率的综合能力。厉以宁教授还强调,对我们社 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家还应加一条,就是有社会责任感。 第六节企业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的管理思想。 管理科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 平低,管理也就相应的落后。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也不需多少管 理活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 需要一些管理,但仍比较简单,而且不需要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员。我国古代社会
10 1.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善于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观全局, 发现机会和威胁。这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2.人际技能。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即理解人,激励人,善于在人际之 间进行沟通的能力。人际能对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都十分重要。 3.技术技能。是指用某与专业领域内的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 力。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具体的作业工作,当然没有必要精通 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但他们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协调,要与他们进行 沟通,如果管理人员对所管辖领域的有关技能完全不了解,他将无法从事该领域 里的管理工作。所以,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 由于他们是在一线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 二、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略。 三、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企业家是在企业内 部配置资源的主体。 钱德勒从企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考查企业家,认为由个人拥有和经营的传统的 企业的业主,属于传统的企业家,而在以多层次、多单位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企业 中以经营管理能力取得控制权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乃形成一个完全新的企业 家阶层”。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认为,实际上企业家是个经济学的概念,他说明一种素 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发现别人不容易 发现的赚钱机会;二是有胆量,敢于拍板,不敢冒险不行;三是有组织能力,把 各种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产生高效率的综合能力。厉以宁教授还强调,对我们社 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家还应加一条,就是有社会责任感。 第六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 管理科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 平低,管理也就相应的落后。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也不需多少管 理活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 需要一些管理,但仍比较简单,而且不需要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员。我国古代社会